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27古诗三首教(学)案
最新版冀教版六年级下册27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最新版冀教版六年级下册27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1caed4941ea76e59fa0414.png)
小学语文冀教版第十二册第27课27、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的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你们可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
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二)自读自悟,感知诗词大意1、自由读三首古诗词,借助拼音读准诗句。
2、认读生字。
3、边读边想,从整体上感知诗词的大意。
可按以下提示的思考题来思考:(1)每首诗词分别写了几个孩子?是哪句提到的?(2)诗词中的孩子分别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三)交流自学情况1、指读三首古诗词,相机指导读正确。
提示“铺”“弄”“蓑”“葛”“稚”“铮”“磬”“玻瓈”的读音。
2、交流对上面问题的思考。
3、抄写生字,注意“蓑”“葛”“稚”“铮”“磬”字的写法。
(四)理解诗句,回答问题练习把古诗词读流利,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并进行深入思考: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 你觉得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还有什么疑问想提出来和大家交流?第二课时(一)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每首诗词的意思1、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三首诗词的意思。
2、在小组交流后,针对理解的难点,在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学生可能对如下的词语不易理解:“笛弄晚风”、“卧月明”、“脱晓冰”、“玉磬”、“玻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诗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对第一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弄”字给人的情趣感。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2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_2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2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_2](https://img.taocdn.com/s3/m/b138f780e87101f69f319501.png)
冀教2001课标版六下27课——《稚子弄冰》【教学目标】1.能朗读并背诵诗歌,积累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2.能用联系注释,抓关键词等方法,大体把握诗意,体会儿童的“稚”在天真快乐,感受诗人对稚子的欣赏与向往。
【重点难点】1.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诗人对稚子的欣赏。
【课前准备】1.一面锣;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3.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歌等12首。
【教学过程】(课前聊课余活动和游戏,预备铃响后读背描写四首儿童生活的古诗《村居》《夏日田园杂兴》《池上》《所见》)上课一、导入新课:1.看图画,猜古诗。
(《小儿垂钓》)出示诗句,图中垂钓的孩子在诗中说成:稚子。
稚子就是小孩子、儿童)。
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稚子弄冰》(板书)2.猜一猜《稚子弄冰》会写什么?二、学习新诗1、读诗句,连成诗随机逐句出示四句诗,学生试读,给出难解字注释,要求学生在大致理解诗句意思基础上,连句成诗。
(说说排列理由)敲成玉磬穿林响/稚子金盆脱晓冰/忽作玻璃碎地声/彩丝穿取当银铮①磬(qìnɡ):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②脱晓冰:儿童晨起,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wān)冰。
③玻璃: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不是现在的玻璃。
④铮:古代一种像锣的乐器。
(采用实物直观教学法理解“铮”,学生观察铜锣,帮助理解金盆脱出的冰的形状。
用字理教学法,图文结合教学“磬”字,并形象小结:“磬”的声音是人拿着工具敲石块发出来的。
让学生快速记住字形,并默写)自由读诗,读流利、有节奏,读清爽。
2、说画面,解诗意。
再读诗句,说说如果你是导演,拍《稚子弄冰》视频时,会拍什么画面?(说诗歌大意,要求清楚连贯)(参考脚本)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3、看画面,谈感受如果你是观众,看到这样一个《稚子弄冰》的画面,有什么感想?你感受到这些孩子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儿童生活的纯真和浪漫,感受诗人对童年天真快乐生活的向往。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2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_7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2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_7](https://img.taocdn.com/s3/m/6a26ccba700abb68a982fb6e.png)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
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
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教材选编这三首诗词,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二是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情分析】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而《牧童》《稚子弄冰》《湖上杂诗》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品词、品句、想象画面来深入理解课文,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准确,感受作者描述活动场面之生动,童心未泯之情美。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一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罄”,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读诵为主,找出诗句中的关键动词“脱、穿、敲、碎”,展开想象,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写一写,从而更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细细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诗句体现的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感受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一、课前:以“不羡神仙羡少年”设疑同学们,不知不觉地,又到了一年的毕业季,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你们的小学阶段即将画上句号,这也意味着你们将由少年步入——青年。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7.古诗三首27.2稚子弄冰》教学设计_1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7.古诗三首27.2稚子弄冰》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55478c44844769eae009edd8.png)
27、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围绕“儿童生活”这一单元主题,选取了三首古诗。
《牧童》与《稚子弄冰》是对儿童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充满了儿童的纯真与烂漫。
《牧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透过诗句,我们感受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安然,牧童心灵的自在轻松,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对宁静的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自然安乐的生活的向往。
《稚子弄冰》这首诗写了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诗句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喜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湖上杂诗》中“不羡神仙羡少年”成为千古绝唱,作者借景抒情,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
这首诗编排在最后,更能突显童年的弥足珍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背诵三首诗。
3.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中对于童年天真快乐生活的向往。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从《湖上杂诗》中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
重难点分析:l抓住重点诗句,品味朗读,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以及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心性。
l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在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互助启发下,能够投入积极而深入的思索之中。
《牧童》、《稚子弄冰》两首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想象画面、联系自己实际生活来深入理解古诗,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之美。
课前准备:1. 学生了解作者的资料,预习古诗。
2.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2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_4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2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_4](https://img.taocdn.com/s3/m/ab2963894a7302768f993966.png)
《古诗中的儿童生活》教学设计一、导入:1、看图片,猜诗句。
4张图片,4句古诗。
2、生汇报,集体订正3、四句古诗都是描写古代儿童美好生活的诗,引出课题。
二、学习古诗1、学习第一首诗,《稚子弄冰》。
生读自学提示,任务明确,开始学习。
师引读,生接。
稚子金盆脱晓冰——穿成玉磬穿林响——2、圈画有趣的句子,谈体会,想画面3、这首诗写了古代小朋友他们在玩什么?那我们可以一遍读诗,一遍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诗人通过对儿童动作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小孩儿玩冰的画面,刻画了生动的儿童形象,圈画动词4、体会到怎样的儿童形象,生汇报5、理解儿童心情的变化6、那谁能读出这种开心到失望的心情?生读。
教师指导朗读。
7、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小朋友的聪明,读出他的顽皮。
8、回忆稚子弄冰的学习方法,先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然后通过抓住描写儿童动作的词来感悟诗中刻画的儿童形象,简单地说就是,读古诗,面,抓动作,悟形象,那接下来的三首诗,老师想请同学们用这种学习方法来自学。
先找一名同学来给大家读自读提示。
小组长带领小组同学开始学习。
三、自学1、这三首诗都写了古代小朋友都在玩什么游戏。
我们先看《舟过安仁》,这首诗中,写了朋友们在玩什么?《风鸢图诗》这首诗呢?那最后一首《赛上曲》写了小朋友在玩什么?2、学习万里的《舟过安仁》这首诗,在这首诗中你都找到了那些有趣的诗句?3、在这首诗中,你都圈画了哪些描写儿童动作的词,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呢?5、学习《风鸢图诗》,这是一首提画诗,谁想读给大家听?6、读的真好,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一句有趣?指导朗读。
7、学习《赛上曲》中去看看羌族小朋友骑射的乐趣。
圈画了哪些描写儿童动作的词呢?感悟到了什么样的儿童形象?6、刚刚我们学习论四首妙趣横生的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小诗,这几首诗都是通过抓住儿童动作的描写,来在现儿童活动的画面,从而刻画了生动的儿童形象7、那我们再来观察观察这四首诗,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抓动作,写活动,刻画形象)那这四首诗有哪些不同之处呢?8、创编小诗四、作业。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24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24](https://img.taocdn.com/s3/m/ed7f71954431b90d6c85c7ef.png)
一、教材分析:《牧童》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是这首七言古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全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二、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牧童》,进一步感受诗词的丰富内涵。
2.通过运用课后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
3.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2.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古诗及作者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一) 回忆古诗,引入新课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由此引出今天再来学习一首这样的古诗。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古诗——齐读课题《牧童》。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二)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首诗读三遍以上。
2.指名读。
(评价:读通顺,流利) 谁还愿意读?3.自由默读全诗,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三) 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诗句的意思清楚了吗?老师要考考你们:谁先来读这首诗?小结:读得字正腔圆、有节奏。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9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9](https://img.taocdn.com/s3/m/d3b2ff5f7f1922791788e835.png)
27 古诗三首教材分析:本课围绕“儿童生活”这一单元主题,选取了三首古诗,《牧童》与《稚子弄冰》是对儿童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充满了儿童的纯真与烂漫,《湖上杂诗》则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能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背诵三首诗。
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中对于童年天真快乐生活的向往。
2.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从《湖上杂诗》中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
难点:.体会老人对青春的渴盼第一课时(牧童)【教具准备】1. 学生了解作者的资料,预习古诗。
2.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精彩引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古诗,明确知道,这是文化的传承,是生活的需要,是魅力火光的迸发。
一、情境导入师:我们为什么要学诗?古诗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我们生活的需要。
比如,春天到了,我们在户外踏青的时候,望着田野里刚刚钻出地面的小草,我们会随口吟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比如,你和家人一起登上了泰山或是其它高高的山峰,你会情不自禁的喊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当你受到挫折,意志消沉的时候,什么样的语言能让你精神振奋重整旗鼓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吟诵古诗,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我们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童年。
其实,童年就是一首首动人的诗。
童年里,我们去放风筝,捉蝴蝶,去钓鱼、采莲、学种瓜,捕蝉。
课件儿童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童年生活的诗。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描述诗歌中的情景。
(一)课件展示《牧童》所描给的意境,这样的一种意境,这样的一种生活,这样的一幅幅画面,唐代诗人吕岩是怎么表达的呢?师范读。
1、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铺、蓑。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25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1 牧童》教学设计_25](https://img.taocdn.com/s3/m/1d5460896c85ec3a87c2c5ef.png)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设想】独立学习文中的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学会默写。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小时候总盼着自己能快点长大,长大了却想回到童年,童年美好啊!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这样那样的人或事留在记忆中,让人久久回味……今天我们继续随着诗人穿越到古代,一起去体会古人笔下的儿童生活吧!先鼓励学生回忆交流以前积累的有关儿童的诗,指名多人背诵。
如:《池上》《小儿垂钓》《所见》等。
接着出示: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一组关于写“儿童生活”场景的诗《牧童》《湖上杂诗》《稚子弄冰》。
二、初读古诗,识字解词。
现在先看一首吕洞宾写的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文中的生字,试着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标出自己学不会的地方。
2.交流自学情况。
三、理解大意,质疑解难。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诗的大意,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诗意进行质疑。
3.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解决疑难,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四、赏读全诗。
1.小组与同学互读互评,读中感悟,读中悟情。
2.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预设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
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3.指导学生朗读,想象画面,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五、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另两首诗《稚子弄冰》《湖上杂诗》。
六、三首诗进行对照,再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七、课外延伸:朗读体会(宋)黄庭坚描写儿童的诗词《牧童诗》。
八、课堂小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九、游戏环节:我来做,你来猜(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猜诗句)鼓励背诵。
十、小练笔:儿童生活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7.古诗三首27.1牧童》教学设计_0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7.古诗三首27.1牧童》教学设计_0](https://img.taocdn.com/s3/m/c55c7b12be23482fb4da4cc9.png)
《牧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蓑”,借助边读边想像诗中情境的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和形象。
2.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一、以诗导入,直奔主题1、出示三首古诗。
中国古诗讲求的是“景真,意新,诗美”,让我们体味着读一读曾经学过的三首诗。
之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描写童真童趣)是的,童年是追蝶时的快乐兴奋,是放风筝时的酣畅淋漓,是剥莲蓬时的顽皮淘气。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一首新诗,继续感受古人笔下的童年,领略古诗的魅力。
(板题)师:注意,“牧”的左边是“牛”,写的时候要先竖再提。
师生齐读题目二、了解作者,初读课文1、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板书:吕岩)师:谁了解吕岩,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
传说是八仙之一。
值黄巢起义,兵荒马乱,携家入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后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师:我们曾经学过一句歇后语,狗咬吕洞宾——师:吕岩是八仙之一,“快活如神仙”,最早指的就是他。
那神仙怎么会写诗?(因为是传说,传说是从现实中提取的。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神仙写的是怎样的诗?(出示)2、请同学们自由读,要求读通顺,流利。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相机指导停顿、重音、语调师:诗中有一个字不大好写,是哪个。
(“蓑”)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书空)师:全班同学一起读顺这首诗。
生齐读(师:越读越好了。
)三、品读古诗,感受情感1、师:诗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读懂。
请大家再读,说说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问题提出来?(预设:“横野”是什么意思(板书:横野?)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觉得是“广阔的原野”师:还有不同的问题吗?(“弄”?“卧月明”?)师:(板书:卧明月)2、品诗句,入情境A、自读第一行师:这句写什么?师(板书:景)这是怎样的草原?(辽阔,茂盛)师:哪里看出它的辽阔?(大:“横野”“六七里”)师:“横野”是怎样的?(一望无际的、辽阔无边的)师:是的,“横”有广和远的意思。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3 湖山杂诗》教学设计_2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3 湖山杂诗》教学设计_2](https://img.taocdn.com/s3/m/929b295f964bcf84b8d57b1b.png)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描述的画面,体会童年生活的无瑕和美好。
感悟诗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1.这三首诗感情饱满深厚,语言妙趣横生,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真情。
2.通过课文注释并联系上下文,了解古诗的意思。
3.抓住“脱”“敲”“碎”等动词,想象孩子由高兴到失望的神情,体会孩子的天真烂漫。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拓展古典诗词中描写童真童趣的诗句,引发学生对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回忆。
2.了解诗人袁枚的生平故事及《湖上杂诗》的创作背景,感悟诗人“不羡神仙羡少年”的心境。
拓展相关诗词树立珍惜少年好时光,莫负大好少年时理想。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两首古诗《牧童》《稚子弄冰》,并分别说说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你感受到什么?二、拓展古代儿童诗1.回忆一下我们课堂上曾经学过的描写童真童趣的古代诗。
在古典诗词中,描写童真童趣的诗句很多。
童年是追蝶时的快乐,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
”童年是垂钓时的自在,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童年是放风筝时的酣畅,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同学们课下还自己积累了哪些描写童真童趣的古典诗词呢?谁能给大家展示一下,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学生展示。
2.师:童年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一首永远也写不完的诗,那充满快乐的童年总是回荡在我们最美好的记忆中,纯真的收童、欢快的笛声和月光下的愜惫,都让我们对童年生活的美好产生无限的眷恋。
三、领悟诗人“不羡神仙羡少年”的感慨。
1.指名背诵《湖上杂诗》2.教师简介诗人袁枚的生平,《湖上杂诗》的创作背景。
袁枚(1716-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教育资料】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古诗三首 冀教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古诗三首 冀教版学习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11c2a7ed6f1aff00bfd51e03.png)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1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1.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2.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3.在说的基础上,把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写下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2.理解诗词的意思、想象描述的画面、体会童年生活的无暇和美好。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计理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千百年前的古诗,如今读来同样让我们感动。
吟诵是古诗词与学生学习的桥梁,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预习作业:1.读准字音,通读诗词句,认识生字词。
2.查阅工具书,借助资料,弄清古今字音、词义的变化。
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4.适当批注,并对疑点进行标注。
5.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的童年生活的古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第一首诗:《牧童》一、创设情景,回顾引入(一)出示“牧童骑黄牛,边吹边走”的动画,并配以古诗《所见》的文字、声音。
指导学生跟着吟诵。
(二)你想说什么?这样童趣盎然的古诗我们还学过很多,谁能说一首。
(三)是呀,童年是一支动听的歌,是一幅美丽的画,更是一首优美的诗。
用心去揣摩童年这首诗,你能读出美好的韵味。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
【设计意图:创设童年生活的童趣画面,引领学生走入诗的意境。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7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品读悟趣)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7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品读悟趣)](https://img.taocdn.com/s3/m/41ef6ca2ba0d4a7302763a50.png)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品读悟趣)石家庄市曙光小学陈晓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一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细细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诗句体现的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感受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预习,约童趣1.学生搜集作者及相关时代背景图片、音乐、录像等。
2.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预习课文。
(1)初读课文,画出自己难读的生字、难理解的生词。
(2)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
(3)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3.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
第一课时一、导语,引童趣(音乐)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的去读两位古代诗人笔下的“童年”。
二、初读,悟童趣同学们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
(老师出示《牧童》、《稚子弄冰》两首诗。
)(学生自由读诗)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
(评价、正音。
)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读懂。
请大家借助注释进行学习。
(学生自主尝试学习。
)学习要求: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2.交流自己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你们能学懂些什么呢?师:你们的发言对我们其他的同学都有启发,我们同桌之间也相互说一说。
三、品读,想童趣1.《牧童》中的童趣形象大家都发现这两首诗的孩子生活都是特别有趣。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2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_1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2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2461e787a6c30c2258019e01.png)
27、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围绕“儿童生活”这一单元主题,选取了三首古诗。
《牧童》与《稚子弄冰》是对儿童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充满了儿童的纯真与烂漫。
《牧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透过诗句,我们感受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安然,牧童心灵的自在轻松,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对宁静的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自然安乐的生活的向往。
《稚子弄冰》这首诗写了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诗句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喜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湖上杂诗》中“不羡神仙羡少年”成为千古绝唱,作者借景抒情,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
这首诗编排在最后,更能突显童年的弥足珍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背诵三首诗。
3.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中对于童年天真快乐生活的向往。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从《湖上杂诗》中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
重难点分析:l抓住重点诗句,品味朗读,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以及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心性。
l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在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互助启发下,能够投入积极而深入的思索之中。
《牧童》、《稚子弄冰》两首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想象画面、联系自己实际生活来深入理解古诗,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之美。
课前准备:1. 学生了解作者的资料,预习古诗。
2.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7.古诗三首27.1牧童》教学设计_0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7.古诗三首27.1牧童》教学设计_0](https://img.taocdn.com/s3/m/5cb6b166453610661ed9f4d8.png)
27.《古诗三首》之《牧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用字的精准传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积累一些与古代儿童生活有关的诗歌,提高赏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展开想象、迁移旧知、举一反三等多种方法学习古诗,了解古诗形式上的特点,体会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牧童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诗人内心世界的向往。
教学过程:一、利用旧诗导入新课: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一些是描写儿童生活的,谁能背一首或者其中的两句?(预设: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这些诗句向我们展示了古时候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新的描写儿童生活古诗《牧童》。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1.了解诗人在学习古诗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什么?对,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这个诗人在诗词界的出镜率不高,你们对他有了解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说吕岩可能大家不熟,要说他的字——洞宾,估计大家就知道了。
你在哪里听说过吕洞宾这个名字?(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中。
)因为他是道教全真派祖师,所以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有没有在一句歇后语中见过他的名字?(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2.初读古诗自由读古诗,读准诗中的每个字,读出诗的停顿和节奏感。
指名读。
出示带小斜杠标志的古诗,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和节奏感。
(板书:读出节奏)3.练习串讲诗意这首诗里没有生字和难懂的词语,非常好理解,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在四人小组里交流,每人说一句,相互之间补充。
指名在全班汇报。
(预设:绿草如茵,铺满广阔的原野,有悠扬悦耳的笛声时断时续地随风传来。
牧童放牧归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露天的草地里休息了。
)三、再读古诗,读出画面我们已经基本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是不是就意味着学会了这首诗?师:这只是初步的了解,并不代表我们会赏析这首诗了。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2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_6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2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_6](https://img.taocdn.com/s3/m/69edaf395acfa1c7aa00ccef.png)
古诗中的“童年”【内容简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童年”,包括精读课文三篇(《古诗三首》《风筝》《冬至的梦》)和略读课文两篇(《我的第一个笔记本》《成长靠你们自己》),五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折射着童年的五彩光华,讲述着儿时的酸甜苦辣。
《古诗三首》恰恰是这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组古诗,也是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三首诗。
编者确实匠心独运:“牧童”乃唐诗中经常出现的形象,他是“淳朴、安闲、自由”的象征;《湖上杂诗》则以成人视角,借老人之口道出童真的美妙;《稚子弄冰》简直就是一部生动的儿童嬉戏微电影——冻冰时的期待,剜冰时的开怀,穿绳时的小心翼翼,敲击时的兴奋无比,再加上碎地时的失望与惋惜——短短二十八个字,孩子跌宕起伏的心理与极具变化的表情已跃然纸上。
三首诗,共同传达着一个声音:童年,真好,令人留恋!【学情分析】※心理状态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儿童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他们正处于懵懂顽童向青葱少年过渡的交点。
回望童年,斑斓绚烂;展望少年,则也许长路漫漫……孩子们究竟该如何面对逝去的“童年”和即将到来的“少年”呢?这是个问题。
※知识储备六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并不陌生,且已具备一定的品词赏句、理解诗文和体悟情感的能力。
《稚子弄冰》等几首诗,篇幅短小,画面感强,因此理解意思并不难,读出切身感受才显得更为重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玉磬qìng、玻璃lí”,认识多音字“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动人场景,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不同的素材中找到“共鸣”,体会童年的美好,从而产生“珍惜时光,不负年少”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情朗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以读促悟,以读传情”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丰富情感联系生活引发移情背景资料加深认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古诗三首冀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古诗三首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fef73276a20029bc642d65.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古诗三首冀教版教学目的:知识与才干目的1.学会本课1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诵、背诵三首古诗。
2.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约意思。
进程与方法目的1.仰仗言语文字注解、图片等,在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画的情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言语美和内蕴美。
2.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味和欢乐。
3.在说的基础上,把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写上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的让先生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遭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1.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经过朗诵能初步感悟诗歌的神韵和美妙的意境。
2.了解诗词的意思、想象描画的画面、体会童年生活的无暇和美妙。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遭到美的熏陶。
2.培育先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计理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千百年前的古诗,如今读来异样让我们感动。
吟诵是古诗词与先生学习的桥梁,应激起先生的朗诵兴味,引导先生重复诵读,指点先生留意诗歌的韵律、节拍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举措的关键字眼,勾起先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沛感受其中的情味和神韵,轻松地了解诗意。
预习作业:1.读准字音,通读诗词句,看法生字词。
2.查阅工具书,借助资料,弄清古今字音、词义的变化。
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4.适当批注,并对疑点停止标注。
5.先生搜集积聚描写的童年生活的古诗。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学习第一首诗:«牧童»一、创设情形,回忆引入〔一〕出示〝牧童骑黄牛,边吹边走〞的动画,并配以古诗«所见»的文字、声响。
指点先生跟着吟诵。
〔二〕你想说什么?这样童趣盎然的古诗我们还学过很多,谁能说一首。
〔三〕是呀,童年是一支入耳的歌,是一幅美丽的画,更是一首优美的诗。
用心去揣摩童年这首诗,你能读出美妙的神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古诗三首牧童一、教学设计: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
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二、教学重点: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三、教学难点:是人的心理,并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
四、教学过程:(一)诗人导入,整体感知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两位诗人(板书:吕岩、杨万里)。
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杨万里呢?(引导背诵杨万里的小诗)。
看来大家很熟悉它们了。
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看似熟悉的杨万里,但我们并未真正走进他的内心。
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它们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
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
(老师板书课题)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
(评价、正音。
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4、故事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
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
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故事大意,老师纠正。
6、从刚才同学对故事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吗?(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2)、都是海蜇一种愉快的心情。
(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的闲适。
(学生如果说不全:老师相信同学们学完他们的两首古诗,一定还会有更多地发现)(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1、让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孩童,他是一位——(牧童),大家爱阿在电视动画片中看过牧童吗?你一向中的牧童是怎样的?2、让我们认真地读,满看度,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预设一]:归来报贩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
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趟,有清风明月为伴)(2)这样的生活真是——?(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3)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4)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指导朗读,范读)[预设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都弄得她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约二)(2)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铺”:着一“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
“六七里”:眼前似乎富县宽阔的原野。
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3)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4)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清脆悦耳欢快牧童的笛声。
你是从那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
)“弄”:逗弄的意思。
快乐的牧童实在则那样那个抖动的笛声。
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张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有远的牧童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便或许4、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由,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园的生活。
在这样的怀抱中的牧童,是怎样的牧童?(板书:童乐)你能读出这样的快乐吗?5、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读出你的向往。
6、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展开吕岩小传)你知道了些什么?7、总结:生于兵荒马乱的吕洞宾更渴望能过上这样安悠、快乐的生活。
谁能读出这种渴望。
(三)、从场景入手,学习《舟过安仁》1、牧童在清风明月知下安然入睡,让我们目光跟随杨万里。
在晴空之下,碧波之上,路过安仁,看到了什么?(银处: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你看到了什么)2、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3、诗人也和我们一样百思不解,左思右想,愣是想不明白。
大白天撑着一把雨伞,撑篙、船桨叶放在船上。
忽然,他明白了,他——(恍然大悟),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你是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怪生(理解“怪生”)来,谁能读出这样的恍然大悟?(知道朗读)4、请同学们想象:假如是你,假如你便是杨万里,恍然大悟,你会是怎样的表情?(体验诗人情绪——〉引出童趣)5、小结:一个“怪生”让我们看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还让我们看到两个有趣的孩童,更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6、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可爱的诗人,谁能用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呢?7、拓展:诗人杨万里,还写过其他描写孩童的诗篇呢。
请同学们读读这几首诗,再看看我们今天学的诗歌(轻音乐起),结合起来,你能见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喜爱儿童,未泯的童心)8、总结:诗人杨万里就是这样一位对孩童充满喜爱之情,童心未泯的大诗人。
杨万里还写了许多其他的田园杂诗,每一首诗的背后,我们都能见到诗人深藏的美好的心。
四、诗人结尾,两手整合。
1、现在我们在读这两首诗(老师范读),你发现他们还有什么共同点?2、陌生的诗人:吕岩,其实我们早已认识,今天更让我们看到了吕岩对悠闲、安定生活的向往。
熟悉的诗人:杨万里,之前我们并没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今天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颗未泯的童心。
千百年前的诗人,今天依然呈现他们那么美好的心,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崇敬,齐读一遍,老师引读。
你们愿意了解更多的诗人吗?那就去读更多的诗,是个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走进诗人内心的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诗,并会背诵三首诗。
3.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到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从《湖上杂诗》中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
透过诗句,感受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教学重点】能从诗人的诗句间感受生活的美好并体会到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从《湖上杂诗》中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
【教学难点】透过诗句,感受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课前准备】查阅书籍或上网浏览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童年的你们,正赶上了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新奇有趣的。
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让我们乘上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今天我们要学习三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让我们先来了解诗人。
1.介绍诗人,激发兴趣【资料: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
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
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
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南宋著名诗人。
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当时人称“诚斋体”。
据说他写的诗有两万多首,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流传至今的就有四千多首。
】2.请同学们朗读古诗。
在学生朗读中,注意正音。
“蓑”读suō,“遮”读zhē,不要读成平舌音。
3.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4.师生互动交流对古诗大意的理解。
5.师在这三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预设(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
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
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三、设身处地,感悟诗情1.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2.生互动交流。
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
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可以用以上预设的《牧童》的方法,分析其他的诗。
学生可以按大家喜欢的诗分三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四、精读诗文,走近画卷1.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2.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五、品读诗文,走进画卷预设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4)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四、理解诗句,回答问题练习把古诗词读流利,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并进行深入思考: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你还有什么疑问想提出来和大家交流?通过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