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总结

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总结

❸由中点想到的辅助线 在三角形中,如果已知一点是三角形某一边上的中点,那么首先应该联想到三角形的中线加倍延长及其相关性质 (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性质),然后通过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8
(1)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 即如图 1,AD 是 ΔABC 的中线,则 SΔABD=SΔACD= SΔABC(因为 ΔABD 与 ΔACD 是等底同高的)。
成全等三角形
全等
造全等,则 P 是中点
三角形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 图中有角平分线,沿它对折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
作垂线
关系现
一”试试看
角形必呈现
角平分线的常见倒角模型及相关结论 已知△ABC 中,BP,CP 分别为角平分线且交于点 P,探讨∠BPC 与∠A 的关系
角平 分线 倒角 模型
证法二:连接 AD,并延长交 BC 于 F
G
E
D
∵∠BDF 是△ABD 的外角 ∴∠BDF>∠BAD,同理,∠CDF>∠CAD ∴∠BDF+∠CDF>∠BAD+∠CAD
B
F
C
图2 1
即:∠BDC>∠BAC。
注意: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证明不等关系时,通常将大角放在某三角形的外角位置上,小角放在这个三角形的内 角位置上,再利用不等式性质证明。
分析:因为∠BDC 与∠BAC 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没有直接的联系,可适当添加辅助线构造新的三角形,使∠
BDC 处于在外角的位置,∠BAC 处于在内角的位置;
证法一:延长 BD 交 AC 于点 E,这时∠BDC 是△EDC 的外角,
A
∴∠BDC>∠DEC,同理∠DEC>∠BAC,∴∠BDC>∠BAC

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一)常用轨迹中:①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②线段中垂线上任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③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④若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则在其它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图1)。

(二)三角形中:①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②任意三角形的外心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

③任意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④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中线)平分底边。

⑤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点到直角顶点的距离相等。

⑥有一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⑦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图2)。

⑧同底或等底的三角形,若面积相等,则高也相等。

同高或等高的三角形,若面积相等,则底也相等(图3)。

(三)四边形中:①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线相互平分。

②矩形对角线相等,且其的交点到四顶点的距离相等。

③菱形中四边相等。

④等腰梯形两腰相等、两对角线相等。

⑤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图4)。

(四)正多边形中:①正多边形的各边相等。

且边长a n= 2Rsin (180°/ n)②正多边形的中心到各顶点的距离(外接圆半径R )相等、各边的距离(边心距r n) 相等。

且r n= Rcos (180°/ n)(五)圆中:①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直径相等;等弧或等圆心角、等圆周角所对的弦、弦心距相等。

②同圆或等圆中,等弦所对的弦心距相等,等弦心距所对的弦相等。

③任意圆中,任一弦总被与它垂直的半径或直径平分。

④自圆外一点所作圆的两切线长相等。

⑤两相交或外切或外离圆的二公切线的长相等;两外离圆的二内公切线的长也相等。

⑥两相交圆的公共弦总被连心线垂直平分(图5)。

⑦两外切圆的一条外公切线与内公切线的交点到三切点的距离相等(图6)。

⑧两同心圆中,内圆的任一切线夹在外圆内的弦总相等且都被切点平分(图7)。

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08 全等三角形

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08 全等三角形

考点08 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主要包括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角平分线的性质。

在中考中,全等三角形的直接考查主要以选择和填空为主,有时也会以证明的形式考查,难度一般较小;但大多数情况下,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多作为工具性质与其他几何知识结合,用于辅助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考查面较广,难度较大,需要考生能够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平分线的线的性质。

考向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对应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中位线都相等.1.下列四个图形中,属于全等图形的是( )A .③和④B .②和③C .①和③D .①和②2.下图所示的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正确的是( )A .B .C .D .3.如图,ABC DBC ∆∆≌,45A ∠=︒,86ACD ∠=︒,则ABC ∠的度数为( )A .102︒B .92︒C .100︒D .98︒4.如图,将ABC 沿着BC 方向平移6cm 得到DEF △,若AB BC ⊥,10cm AB =,4cm DH =,则四边形HCFD 的面积为( )2cm .A.40B.24C.48D.645.如图,△ABC≌△ADE,若∠B=80°,∠E=30°,则∠C的度数为()A.80°B.35°C.70°D.30°考向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3.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4.角角边定理:有两角和它们所对的任意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AAS”);5.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二)灵活运用定理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这不仅因为全等三角形有很多重要的角相等、线段相等的特征,还在于全等三角形能把已知的线段相等、角相等与未知的结论联系起来.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以下几点:1. 条件充足时直接应用判定定理在证明与线段或角相等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先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种情况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比较充分,只要认真观察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分析寻找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 条件不足,会增加条件用判定定理此类问题实际是指条件开放题,即指题中没有确定的已知条件或已知条件不充分,需要补充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逆向思维,即从求证入手,逐步分析,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3. 条件比较隐蔽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用判定定理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当边或角的关系不明显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作为桥梁,沟通边或角的关系,使条件由隐变显,从而顺利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常见的几种辅助线添加:①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②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③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④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⑤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之类的题目.1.在如图所示33⨯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图中能画出( )个与ABC 全等的格点三角形(不含ABC ).A .3B .4C .7D .82.如图,B C ∠=∠,要使ABE ACD △△≌.则添加的一个条件不能是( )A .ADC AEB ∠=∠ B .AD AE =C .AB AC =D .BE CD =3.一块三角形玻璃不慎被小明摔成了四片碎片(如图所示),小明经过仔细的考虑认为只要带其中的两块碎片去玻璃店,就可以让师傅配一块与原玻璃一样的玻璃.你认为下列四个答案中考虑最全面的是( )A .带其中的任意两块去都可以B .带1、4或2、3去就可以了C .带1、4或3、4去就可以了D .带1、2或2、4去就可以了4.数学课上,同学们探讨利用不同画图工具画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小旭说:我用两块含30°的直角三角板就可以画角平分线.如图,取OM =ON ,把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两直角边交于点P ,则射线OP 是∠AOB 的平分线,小旭这样画的理论依据是( )A .SSAB .HLC .ASAD .SSS5.如图,△ABC ≌△EBD ,∠E =50°,∠D =62°,则∠ABC 的度数是( )A .68°B .62°C .60°D .50°考向三:角平分线的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4.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在角的平分线上取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1.(2022·重庆八中模拟)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三角形的外心到这个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B .三角形的重心是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 .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一定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D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如图,在ABC 中,ABC ∠,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OD BC ⊥于D ,如果25cm AB =,20cm BC =,15cm AC =,且2150cm =ABC S △,那么OD 的长度是( )A .2cmB .3cmC .4cmD .5cm3.(2022·上海徐汇·二模)如图,两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直尺按如图方式摆放,记两把尺的接触点为点P .其中一把直尺边缘恰好和射线OA 重合,而另一把直尺的下边缘与射线OB 重合,上边缘与射线OA 于点M ,联结OP .若∠BOP =28°,则∠AMP 的大小为( )A .62°B .56°C .52°D .46°4.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具体做法如下:如图,已知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M N ,重合,则过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便是AOB ∠的平分线.在证明MOC NOC ≌时运用的判定定理是( )A .SSSB .SASC .ASAD .AAS5.如图,Rt △ABC 中,∠C =90°,用尺规作图法作出射线AE ,AE 交BC 于点D ,CD =5,P 为AB 上一动点,则PD 的最小值为( )A .2B .3C .4D .51.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 .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B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C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且交点在直角顶点处D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个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2.如图,已知ABC A BC ''≌,A C BC ''∥,∠C =25°,则ABA '∠的度数是( )A .15°B .20°C .25°D .30°3.(2022·福建·模拟)如图,AD 是AEC △的角平分线,2AC AB =,若4ACD S =,则ABD △的面积为( )A .3B .2C .32D .14.如图,在Rt ABC 中,90,C 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DE //AB ,交AC 于点E ,DF AB ⊥于点F ,5,3DE DF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1BF =B .3DC = C .5AE =D .9AC =5.(2022·河北·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模拟)如图,已知ABC ,90C ∠=︒,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边AB ,AC 于点M ,N ;②分别以M ,N 为圆心,以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C 的内部相交于点P ;③作射线AP 交BC 于点D .下列说法一定成立的是( )A .BD AD =B .BD CD >C .>BD AC D .2BD CD =6.(2022·河南·一模)在以下三个图形中,根据尺规作图的痕迹,能判断射线AD 平分BAC ∠的是( )A .图2B .图1与图2C .图1与图3D .图2与图37.(2022·山东威海·一模)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垂足为M .若∠ABC =30°,∠C =38°,则∠CDE 的度数为( )A .68°B .70°C .71°D .74°8.(2022·福建三明·模拟)如图,BD 平分∠ABC ,F ,G 分别是BA ,BC 上的点(BF BG ≠),EF EG =,则∠BFE 与∠BGE 的数量关系一定满足的是( )A .90BFE BGE ∠+∠=B .180BFE BGE ∠+∠=C .2BFE BGE ∠=∠D .90BFE BGE ∠-∠=9.(2022·重庆十八中两江实验中学一模)如图,在ABC 中,AD BC ⊥,垂足为点D .下列条件中,不一定能推得ABD △与ACD 全等的条件是( )A .AB AC = B .BD CD =C .B DAC ∠=∠D .BAD CAD ∠=∠ 10.(2022·安徽滁州·二模)如图,OC 为∠AOB 的角平分线,点P 是OC 上的一点,PD ⊥OA 于D ,PE ⊥OB 于E ,F 为OC 上另一点,连接DF ,EF ,则下列结论:①OD =OE ;②DF =FE ; ③∠DFO =∠EFO ;④S △DFP =S △EFP ,正确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1.如图,D 为Rt ABC △中斜边BC 上的一点,且BD AB =,过D 作BC 的垂线,交AC 于E .若6cm AE =,则DE 的长为 __cm .12.如图,ABC ∆中,90,6,8ACB AC BC ︒∠===.点P 从A 点出发沿A →C →B 路径向终点B 点运动;点Q 从B 点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A 点运动.点P 和Q 分别以1和3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 和Q 作PE l ⊥于E ,QF l ⊥于F .点P 运动________秒时,PEC ∆与QFC ∆全等.13.如图,在ABC 中,∠BAC =90°,AD 是BC 边上的高,BE 是AC 边的中线,CF 是∠ACB 的角平分线,CF 交AD 于点G ,交BE 于点H ,①ABE 的面积=BCE 的面积;②∠F AG =∠FCB ;③AF =AG ;④BH =CH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_____.14.如图,小虎用10块高度都是4cm 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 BC =,90ACB ∠=︒),点C 在DE 上,点A 和B 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则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为______.15.如图,E ABC AD ≅∆∆,BC 的延长线经过点E ,交AD 于F ,105AED ∠=︒,10CAD ∠=︒,50B ∠=︒,则EAB ∠=__︒.16.(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模)如图,在△ABC 中,高AE 交BC 于点E ,若1452ABE C ∠+∠=︒,5CE =,△ABC 的面积为10,则AB 的长为___________.17.(2022·山东济南·三模)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P 、Q 分别在AB ,BC 的延长线上,且BP=CQ ,连接AQ 和DP 交于点O ,分别与边CD 和BC 交于点F 和E ,连接AE ,以下结论:①AQ ⊥DP ;②AOD S =OECF S 四边形;③OA 2=OE•OP ;④当BP =1时,tan ∠OAE =1316,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18.(2022·贵州铜仁·一模)如图,在ABC 中,8BC =,6AC =按下列步骤作图:步骤1:以点C 为圆心,小于AC 的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BC 、AC 于点D 、E ;步骤2:分别以点D 、E 为圆心,大于12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 ; 步骤3:作射线CM 交AB 于点F ,若 4.5AF =,则AB =______.19.(2022·湖北襄阳·一模)如图,已知AC BD =,A D ∠=∠,添加一个条件______,使AFC DEB △≌△(写出一个即可).20.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8cm ,BC =10cm .点C 在直线l 上,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A →C 的路径向终点C 运动;动点Q 从B 点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A 运动.点P 和点Q 分别以每秒1cm 和2cm 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分别过点P 和Q 作PM ⊥直线l 于M ,QN ⊥直线l 于N .则点P 运动时间为____秒时,△PMC 与△QNC 全等.21.已知:如图所示,PC PD C D =∠=∠,.求证:PCB PDA ≌.22.如图所示,点E 在线段BC 上,12∠=∠,AD AB AE AC ==,,求证:DE BC =23.(2022·江苏淮安·中考真题)已知:如图,点A 、D 、C 、F 在一条直线上,且AD CF =,AB DE =,BAC EDF ∠=∠.求证:B E ∠=∠.24.如图,己知正方形ABCD,点E是BC边上的一点,连接DE.(1)请用尺规作图法,在CD的延长线上截取线段DF,使=DF CE;(不要求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连接AF.求证:△AFD≌△DEC.25.(2022·陕西延安·二模)如图,已知ABC,请用尺规作图法在BC上求作一点E,使得点E到、的距离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AB AC26.如图,已知等边ABC,AD是BC边上的高,请用尺规作图法,在AD上求作一点O,使∠=︒.(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60BOD,,,与MN分别交于点27.如图,已知直线MN与▱ABCD的对角线AC平行,延长DA DC AB CB,,,.E H G F(1)求证:EF GH =;(2)若FG AC =,试判断AE 与A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8.如图(1)所示,A ,E ,F ,C 在一条直线上,AE =CF ,过E ,F 分别作DE ⊥AC ,BF ⊥AC ,若AB =CD ,可以得到BD 平分EF ,为什么?若将△DEC 的边EC 沿AC 方向移动,变为图(2)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29.如图,已知EB CF ∥,OA =OD ,AE =DF .求证:(1)OB=OC ;(2)AB ∥CD .30.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①的位置时,求证:①ADC △≌CEB ;②DE AD BE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②的位置时,求证:DE AD BE =-;(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③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这个等量关系,不需要证明.1.(2022·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如图,小明家仿古家具的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坏了,需要重新配一块.小明通过电话给玻璃店老板提供相关数据,为了方便表述,将该三角形记为ABC ∆,提供了下列各组元素的数据,配出来的玻璃不一定符合要求的是( )A .,,AB BC CA B .,,AB BC B ∠ C .,,AB AC B ∠D .,,∠∠A B BC4.(2021·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工人师傅常常利用角尺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来平分一个角.如图,在AOB ∠的两边OA 、OB 上分别在取OC OD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C 、D 重合,这时过角尺顶点M 的射线OM 就是AOB ∠的平分线.这里构造全等三角形的依据是( )A .SASB .ASAC .AASD .SSS5.(2022·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如图,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AB ∥ED ,AC ∥FD ,要使△ABC ≌△DEF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只需添一个)6.(2020·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B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B 、BC 于点D 、E .②分别以点D 、E 为圆心,大于12DE 的同样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F . ③作射线BF 交AC 于点G .如果8AB =,12BC =,ABG 的面积为18,则CBG 的面积为________.7.(2022·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如图,在ABCD 中,BE 、DG 分别平分ABC ADC ∠∠、,交AC 于点E G 、.(1)求证:,BE DG BE DG =∥;(2)过点E 作EF AB ⊥,垂足为F .若ABCD 的周长为56,6EF =,求ABC ∆的面积.8.(2020·江苏南京·中考真题)如图,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AB =AC ,∠B =∠C ,求证:BD =CE9.(2020·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如图,AC 是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1=∠B ,点E 、F 分别在AB 、BC 上,BE =CD ,BF =CA ,连接EF .(1)求证:∠D =∠2;(2)若EF ∥AC ,∠D =78°,求∠BAC 的度数.1.(2022·江苏南京·二模)如图,在ABC 中,点D 在AC 上,BD 平分ABC ∠,延长BA 到点E ,使得BE BC =,连接DE .若38ADE ∠=︒,则ADB ∠的度数是( )A .68°B .69°C .71°D .72°2.(2022·江苏常州·一模)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的对角互补,且BAC DAC ∠=∠,15AB =,12AD =.过顶点C 作CE AB ⊥于E ,则AE BE的值为( )A B .9 C .6 D .7.23.(2022·江苏·南通市陈桥中学一模)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B =4,△ABC 的面积为10,BD 平分∠ABC ,若M 、N 分别是BD 、BC 上的动点,则CM +MN 的最小值为( )A .4B .5C .4.5D .64.(2022·江苏盐城·一模)如图,点E ,F 在AC 上,AD =BC ,DF =BE ,要使△ADF ≌△CBE ,还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A .∠A =∠CB .∠D =∠BC .AD ∥BC D .DF ∥BE5.(2022·江苏南通·二模)如图,在ABC 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B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B ,BC 于点D ,E ;②分别以点D ,E 为圆心,大于12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BC ∠的内部交于点F ; ③作射线BF ,交AC 于点G .如果6AB =,9BC =,ABG 的面积为9,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6.(2022·江苏·模拟)如图,在Rt △ABC 中,∠C =90°,∠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于点D ,CD =2,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_.7.(2022·江苏·南通市陈桥中学一模)如图,在Rt ABC △中,90C ∠=︒,以顶点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 、AB 于点M 、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AP 交边BC 于点D ,若4CD =,5AB =,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__.8.(2022·江苏·苏州市振华中学校二模)已知:如图,AC BD =,AD BC =,AD ,BC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OE AB ⊥,垂足为E .求证:(1)ABC BAD ≌.(2)AE BE =.9.(2022·江苏镇江·模拟)如图,∠BAC =90°,AB =AC ,BE ⊥AD 于点E ,CF ⊥AD 于点F .(1)求证:△ABE ≌△CAF ;(2)若CF =5,BE =2,求EF 的长.10.(2022·江苏·宜兴市实验中学二模)如图,在△ABC 中,O 为BC 中点,BD ∥AC ,直线OD 交AC 于点E .(1)求证:△BDO≌△CEO;(2)若AC=6,BD=4,求AE的长.11.(2022·江苏徐州·模拟)(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9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1∠BAD,线段EF、BE、FD之间的关系是;(不需要证明)2(2)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 ∠BAD,(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12证明.(3)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边BC、CD延长线上的点,且∠EAF=1∠BAD,(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2系,并证明.12.(2022·江苏盐城·一模)【提出问题】如图1,在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P,P A=3,PB=4,PC=5.求∠APB的度数?小明提供了如下思路:如图2,将△APC绕A点顺时针旋转60°至△AP'B ,则AP'=AP=3,P'C=PB=4,∠P'AC=∠P AB ,所以∠P'AC+∠CAP=∠P AC+∠BAP ,即∠P'AP=∠BAC=60° ,所以△AP'P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 P'P=60° ,……按照小明的解题思路,易求得∠APB= ;【尝试应用】如图3,在等边三角形ABC外一点P,P A=6,PB=10,PC=8.求∠APC的度数?【解决问题】如图4,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b(b>0),在第一象限内一点P,满足PB:PO:P A=1:2:3,则∠BPO= 度(直接写出答案)1.下列四个图形中,属于全等图形的是( )A .③和④B .②和③C .①和③D .①和②【答案】D【分析】根据全等图形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详解】①和②,是全等图形,将①顺时针旋转180°即可和②完全重合,其它两个图形不符合 故选D .2.下图所示的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分析】直接利用全等图形的概念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解: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如图所示:故选B .3.如图,ABC DBC ∆∆≌,45A ∠=︒,86ACD ∠=︒,则ABC ∠的度数为( )A .102︒B .92︒C .100︒D .98︒【答案】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 DCB ∠=∠,求出ACB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 【详解】解:ABC DBC ∆∆≌,ACB DCB ∴∠=∠,86ACD ∠=︒, 43ACB ︒∴∠=,45A ∠=︒,18092ABC A ACB ∴︒--∠︒∠=∠=;故选:B .4.如图,将ABC 沿着BC 方向平移6cm 得到DEF △,若AB BC ⊥,10cm AB =,4cm DH =,则四边形HCFD 的面积为( )2cm .A .40B .24C .48D .64【答案】C【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ABC ≌DEF △,则四边形HCFD 的面积等于DEFEHCABCEHCABEH SSSSS -=-=梯形即可求解.【详解】解:∵将ABC 沿着BC 方向平移6cm 得到DEF △, ∴ABC ≌DEF △,6BE =cm , ∴ABC 的面积等于DEF △的面积, 又AB BC ⊥,10cm AB =,4cm DH =, ∴1046HE DE DH AB DH =-=-=-=(cm ), ∴四边形HCFD 的面积等于DEFEHCABCEHCABEH S SSSS -=-=梯形()12AB HE BE =+⋅ ()11066482=+⨯=(2cm ) 故选C .5.如图,△ABC ≌△ADE ,若∠B =80°,∠E =30°,则∠C 的度数为( )A.80°B.35°C.70°D.30°【答案】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ABC≌△ADE,∠E=30°,∠C=∠E=30°,故选:D.考向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3.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4.角角边定理:有两角和它们所对的任意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AAS”);5.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二)灵活运用定理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这不仅因为全等三角形有很多重要的角相等、线段相等的特征,还在于全等三角形能把已知的线段相等、角相等与未知的结论联系起来.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以下几点:1. 条件充足时直接应用判定定理在证明与线段或角相等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先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种情况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比较充分,只要认真观察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分析寻找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 条件不足,会增加条件用判定定理此类问题实际是指条件开放题,即指题中没有确定的已知条件或已知条件不充分,需要补充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逆向思维,即从求证入手,逐步分析,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3. 条件比较隐蔽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用判定定理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当边或角的关系不明显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作为桥梁,沟通边或角的关系,使条件由隐变显,从而顺利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常见的几种辅助线添加:①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②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③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④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⑤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之类的题目.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格点)上.这样1.在如图所示33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图中能画出()个与ABC全等的格点三角形(不含ABC).A.3B.4C.7D.8【答案】C【分析】根据SSS判定两三角形全等.认真观察图形可得答案.【详解】如图所示大正方形上都可作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所以共有八个全等三角形,除去ABC 外有7个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 故选C .2.如图,B C ∠=∠,要使ABE ACD △△≌.则添加的一个条件不能是( )A .ADC AEB ∠=∠ B .AD AE =C .AB AC =D .BE CD =【答案】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解答即可得. 【详解】解:在ABE 和ACD 中,AEB ADC A BB C ∠=∠⎧⎪∠=∠⎨⎪∠=∠⎩∴无法证明ABE ACD △△≌, 选项A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在ABE 和ACD 中, A AB C AD AE ∠=∠⎧⎪∠=∠⎨⎪=⎩∴ABE ACD △△≌(AAS ),选项B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在ABE 和ACD 中,A A AB AC BD ∠=∠⎧⎪=⎨⎪∠=∠⎩∴ABE ACD △△≌(ASA ),选项C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在ABE 和ACD 中, A AB C BE CD ∠=∠⎧⎪∠=∠⎨⎪=⎩∴ABE ACD △△≌(AAS ),选项D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一块三角形玻璃不慎被小明摔成了四片碎片(如图所示),小明经过仔细的考虑认为只要带其中的两块碎片去玻璃店,就可以让师傅配一块与原玻璃一样的玻璃.你认为下列四个答案中考虑最全面的是( )A .带其中的任意两块去都可以B .带1、4或2、3去就可以了C .带1、4或3、4去就可以了D .带1、2或2、4去就可以了【答案】C【分析】带1、3去,只有两角,没有完整边不能确定三角形,带1、2或2、3去,只有一角,没有完整边,不能确定三角形,带2、4去,有一角,可以延长边还原出原三角形,带3、4可以用“角边角”确定三角形,带1、4可以用“角边角”确定三角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带1、3去,只有两角,没有完整边不能确定三角形,带1、2或2、3去,只有一角,不能确定三角形,带2、4去,有一角,可以延长边还原出原三角形,带3、4可以用“角边角”确定三角形,带1、4可以用“角边角”确定三角形,所以A 、B 、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 故选:C .4.数学课上,同学们探讨利用不同画图工具画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小旭说:我用两块含30°的直角三角板就可以画角平分线.如图,取OM =ON ,把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两直角边交于点P ,则射线OP 是∠AOB 的平分线,小旭这样画的理论依据是( )A .SSAB .HLC .ASAD .SSS【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可得OP OP =,OM ON =,90PMO PNO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OP OP =,OM ON =,90PMO PNO ∠=∠=︒,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得()POM PON HL △≌△ 故选B5.如图,△ABC ≌△EBD ,∠E =50°,∠D =62°,则∠ABC 的度数是( )A .68°B .62°C .60°D .50°【答案】A【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EB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 【详解】∵∠E =50°,∠D =62°, ∴∠EBD =180°−50°−62°=68°, ∵△ABC ≌△EBD , ∴∠ABC =∠EBD =68°, 故选:A .考向三:角平分线的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4.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在角的平分线上取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1.(2022·重庆八中模拟)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三角形的外心到这个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B .三角形的重心是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 .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一定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 D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答案】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心、重心等有关性质,对选项逐个判断即可.【详解】解:A 、三角形的内心到这个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为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B 、三角形的重心是这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为假命题,不符合题意;C 、只有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为假命题,不符合题意;D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为真命题,符合题意; 故选:D2.如图,在ABC 中,ABC ∠,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OD BC ⊥于D ,如果25cm AB =,20cm BC =,15cm AC =,且2150cm =ABC S △,那么OD 的长度是( )A .2cmB .3cmC .4cmD .5cm【答案】D【分析】作OE AC ⊥交于点E ,作OF AB ⊥交于点F ,连接OA ,证明OD OE OF ==,再利用2150cm =++=ABC BOC AOB AOC S S S S △△△△即可求出OD 的长度.【详解】解:作OE AC ⊥交于点E ,作OF AB ⊥交于点F ,连接OA ,。

专题研究: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及典型例题

专题研究: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及典型例题

专题12: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 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 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 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 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 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 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 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 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 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三角形全等的作用: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 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一、找边相等的方法1、利用等角对等边(注意:必须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才能考虑) 例 1、如图,已知/ 1 = / 2,Z 3=Z 4,求证:AB=CD2、利用公共边相等例1、AB=AC DB=DC F 是AD 的延长线上的一点。

求证:练习、已知:如图所示, AB= AD, BC= DC E 、F 分别是DG BC 的中点,求证: AE = AF 。

BF=CFC3、利用等量代换(即AB+公共边=DE公共边,那么AB=DE)例 1 女口图:AB=CD AE=DF CE=FB 求证:AF=DE4、利用三角形中线定理,或者等边三角形例1.如图:AB=AC MEL AB, MH AC,垂足分别为E、F, ME=MF 求证:MB=MC练习、如图所示,已知AE L AB, AF L AC, AE=AB AF=AC 求证:(1) EC=BF (2) EC L BF5、利用三角形角平分线定理例1、如图,在△ ABC中, D是边BC上一点,AD平分/ BACDE垂直AB,DC垂直AC,连结DE,已知DE=2cm BD=3cm求线段BC的长D C练习、已知:如图所示,BD 为/ ABC 的平分线,AB=BC点 P 在 BD 上, PML AD 于 M, ?PN 丄CD 于 N,判断 PM 与PN 的关系.、找角相等的方法1、利用平行直线性质例1已知:如图所示,A 、B C D 在同一直线上,DF// CE (2) DE= CF.2、巧用公共角要点:在证两三角形全等时首先看两个三角形是不是有公共交点, 如果有公共交点, 在看他们是否存在公共角例1.如图所示, D 在ABE 在 AC 上,AB=AC / B=Z C.求证:At > BC, AE = BF , CE = DF,试说明:(1)AD=AE已知:如图,AD=AE,A吐AC,BD CE相交于O.求证:OD= OEE三、利用对顶角相等例1、已知:四边形 ABCD 中, AC 、BD 交于0点,AO=OC , BA 丄AC, DC 丄AC 垂足 分别为A , C .求证:AD=BC已知:如图,在 AB AC 上各取一点,E 、D,使AE=AD 连结BD CE BD 与CE 交 于0,连结A0 /仁/ 2,求证:/ B=Z C四、利用等量代换关系找出角相等例 1.已知:如图, AE=AQ AD=AB,Z EAC 玄 DAB 求证:△ CAB已知:如图,AB=AC,AD=AE / BAC M DAE.求证:BDB(1) 常用的在直角三角形中找出角相等的条件例1、如图,△ ABC中,/ BA(=90度,AB=AC BD是/ABC的平分线,BD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点的直线于E,直线CE交BA的延长线于F.求证:BD=2CE△ ABC中, / ACB=90 ,AC=BC,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CF丄AE,垂足为F,过B 作BDL BC交CF的延长线于D.求证:(1)AE=CD;(2)若AC=12cm求BD的长.三、常见辅助线补充全等三角形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寻找要证明的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可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可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初中线段相等比例关系的证明方法

初中线段相等比例关系的证明方法

初中线段相等比例关系的证明方法线段相等和线段比例关系是几何学中常见的性质,其证明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证明方法。

1.利用等长矩形的性质:如果四边形ABCD是等长矩形,那么AB与CD、BC与DA是相等的线段。

证明方法是利用相等角的性质得出等长矩形的条件,然后判断给定的四边形是否满足这个条件。

2.利用勾股定理:如果三角形AB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且AB的平方等于AC的平方加上BC的平方,那么AB与BC是相等的线段。

证明方法是利用勾股定理以及角度的对应关系,将已知条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然后判断给定的三角形是否满足这个条件。

3.利用线段的长度性质:当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时,它们的线段加法等于它们的线段减法,即AB+CD=BC+AD,其中AB和CD是相等的线段,BC和AD是相等的线段。

证明方法是将给定的线段按照等式两边长度相等的条件分别相加,然后通过观察得出结果是否相等。

1.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果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是相似的,那么AB与DE、BC与EF、AC与DF的比值相等。

证明方法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以及角度的对应关系,将已知条件转化为相似三角形的条件,然后判断给定的三角形是否满足这个条件。

2.利用线段分割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A、B、C满足AB/BC=DE/EF,那么这个点C把线段AB和线段DE、EF按照相等的比例分割。

证明方法是将已知的线段比例转化为直线上点的坐标比例,根据线段分割定理得出结论。

3.利用线段的相似性质:当两个三角形或四边形中的对应边按照相等的比例分割时,它们的对应边的比例也相等。

证明方法是利用对应边的比例分割得出相似性质,然后利用线段的性质判断给定的图形是否满足这个条件。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线段相等、比例关系的证明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但这些方法是初中阶段常用且比较简单的方法。

在实际的证明过程中,除了运用这些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构造,以便得到正确的结论。

《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垂直》的方法总结

《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垂直》的方法总结

《段相等,角相等,线段垂直》的专题复习一.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中点:2.等式的性质3.全等三角形4借助中介线段二.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对顶角相等2.等式的性质3.角平分线4垂直的定义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6.全等三角形7.同角的余角相等8等角的余角相等9.同角的补角相等10等角的补角相等1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三.证明垂直的方法1.证明两直线夹角=90°2.证明邻补角相等3.证明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4证明三角形两内角之和=90°5.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必定垂直于另一条6.证明此角所在的三角形与已知的直角三角形全等经典题型:.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例题1.如图,已知AB=AC,AD//BC,求证2、基本图形“双垂直”本节常用辅助线是围绕角平分线性质构造双垂直(需对其对称性形成感觉)。

例题2.如图,,与的面积相等.求证:OP平分.例题3、如图,,E是BC的中点,DE平分.求证:AE是的平分线.3.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例题4.正方形ABCD中,F是CD的中点,E是BC边上的一点,且AE=DC+CE,求证:AF平分∠DAE。

4.利用定理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例5.如图,已知ΔABC的两个外角∠MAC、∠NCA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证点P在∠B的平分线上。

5..和平行线结合使用,容易得到相等的线段。

基本图形:P是∠CAB的平分线上一点,PD∥AB,则有∠1=∠2=∠3,所以AD=DP。

例6.如图,ΔABC中,∠B的平分线与∠C外角的平分线交于D,过D作BC的平行线交AB、AC于E、F,求证EF=BE-CF。

6.利用角平分线的对称性。

例7.如图,已知在ΔABC中,AB>AC,AD是ΔABC的角平分线,P是AD上一点,求证AB-AC>PB-PC。

7.角平分线与垂直平分线综合例题8、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DG⊥BC,且平分BC于G,DE⊥AB于E,DF⊥AC延长线于F.(1)求证:BE=CF.角平分线专题复习(解答部分)一、平分线的应用。

证明角相等的方法

证明角相等的方法

添辅助线的规律(一)添辅助线的目的:解证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利用已知几何条件求得所求几何关系。

这往往需要将已知条件与所求条件集中到一个或两个几何关系十分明确的简单的几何图形之中。

如一个三角形(特别是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特别是矩形、菱形、正方形),一个圆,或两个全等三角形,两个相似三角形之中。

这种思路可称为条件集中法。

为了达到条件集中的目标,我们需要将远离的、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条件,通过连线、作线、平移、翻转、旋转等方法来补全或构造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圆、或两个全等三角形、两个相似三角形。

以便于运用这些图形的几何关系(性质定理)解题,这就需要添加辅助线。

添加什么样的辅助线,总由以下三方面决定:⑴由所求决定:问什么,先要作什么。

⑵由已知决定:已知什么,作出什么,并为充分运用已知条件提供的性质定理添加辅助线。

⑶由条件集中的需要决定:为补全或构造几何关系十分明确的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圆,或两个全等三角形、两个相似三角形而添加辅助线。

(二)添辅助线的规律:(1)三角形中:①等腰Δ:常连底边上的中线或高或顶角的平分线(构造两个全等的直角Δ,或便于运用等腰Δ三线合一的性质。

如图1)②直角Δ斜边上有中点:连中线(构造两个等腰Δ,或便于运用直角Δ斜边上的中线的特殊性质。

如图2)③斜Δ有中点或中线:连中线(构造两个等底同高的等积Δ。

如图3);或自左右两顶点分别作中线的垂线(构造两个全等直角三角形。

如图4);或连中位线、或过一中点作另一边的平行线(构造两个相似比为1:2的相似Δ,或便于运用Δ中位线定理。

如图5、6);或延长中位线或中线的一倍(构造两个全等Δ或补全为一个平行四边形。

如图7、8)。

或延长中线的1/3(构造两个全等Δ或补全为一个平行四边形。

如图9)。

④有角平分线:过其上某一交点作角两边的垂线(构造两全等的直角Δ。

如图10)或一边或两边的平行线(构造一个或两个等腰Δ或一菱形。

专题复习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基本方法

专题复习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基本方法

专题复习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基本方法(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根据角和线段位置关系如在一个三角形中或在两个三角形中,利用等边对等角、或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根据角或边的位置关系确定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等的方法过程中,体验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基本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和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推理论证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提取、存储信息,形成不同的认知结构,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获得不同的发展.二、教学重点:掌握根据角和线段位置关系确定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分析图形的形状特征,识别角或线段的位置关系,确定证明方法.三、教学用具:三角板、学案等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相等的线段和角是构成特殊几何图形的主要元素,也是识别特殊图形的主要依据;运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常出现在中考15题左右的位置,是北京市中考必考内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寻求经过图形变换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元素间的关系,常与特殊图形结合,出现在综合题中.(二)例题:例1已知:如图1,△ABC中,AB=AC,BC为最大边,点D、E分别在BC、AC上,BD=CE,F为BA延长线上一点,BF=CD.求证:∠DEF=∠DFE .分析:要证在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考虑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来证;因要证的两条相等的边在两个三角形中,故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线段相等.证明:∵AB=AC∴∠B=∠C.图1在△BDF 和△CED 中,点拨:抓住图形的特征(两角在一个图形中)常用等边对等角证明,这是证两角相等的常用方法.例2 已知:如图1,在△ABC 中,∠ACB=,CD AB ⊥于点D,点E 在 AC 上,CE=BC,过E 点作AC 的垂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B=FC.分析:观察AB 与FC 在图形中的位置,发现这两条线段分别位于两个三角形中,考虑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准备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已知一对角一对边对应相等,还需证另一对对应角相等;已知条件有直角,故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来证.证明:∵FE AC ⊥于点90E ACB ∠=,°,∴90FEC ACB ∠=∠=°, 易证A F ∠=∠. ∴ABC △FCE △. ∴AB FC =.点拨:根据图形特征,要证明相等的两边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常利用证明两边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证.在证明两角相等时,利用了同角的余角相等证明,也可用等角的余角相等来证,但较复杂.例3 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如图1-1所示放置,图1-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DC .求证:∠ABE=∠ACD .分析:图1-2是由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构成的旋转图形,分别从一个等腰三角形取一条腰,夹角为等角加同角,就,,,...BD CE B C BF CD BDF CED DF ED DEF DFE =⎧⎪∠=∠⎨⎪=⎩∴∆≅∆∴=∴∠=∠C图1图C 图1-1(如图1)(如图2)ACB(如图3)CB可构成边角边对应相等的ABE △与ACD △全等,从而可证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证明:ABC Q △与AE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 ∴=,AE AD =,90BAC EAD ∠=∠=o.易证BAE CAD ∠=∠.ABE ACD∴△≌△.∴∠ABE=∠ACD.点拨:由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几何图形,当分别从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取一腰时,可构成边角边全等三角形;证夹角相等时常用等角加同角的和相等.此题可以拓展,将等腰直角三角形换成等边三角形、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等.例4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在直线AC 的同侧作ABE ∆和BCF ∆,连接AF ,CE .取AF 、CE 的中点M 、N ,连接BM ,BN , MN .(1)如图1,若ABE ∆和F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090=∠=∠FBC ABE ,则MBN ∆ 是 三角形.(2)如图1-2,在ABE ∆和BCF ∆中,若BA=BE,BC=BF,且α=∠=∠FBC ABE ,则MBN ∆是 三角形,且=∠MBN .(3)如图1-3,若将(2)中的ABE ∆绕点B 旋转一定角度,其他条件不变,那么(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 若成立,给出你的证明;若不成立,写出正确的结论并给出证明.分析:(1)判断三角形形状时,三角形一般是特殊三角形,由已知易知BN EC AF BM ===2121,又可证得∠MBN=90°,所以△MB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图形中是两个等腰三角形以公共顶点为中心旋转而成,则一个等腰三角形取一腰,构成两个边角边全等三角形. 解:(1)等腰直角 (2)等腰 α (3)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如图1-3,易证△ABF ≌△EBC. ∴AF=CE ,∠AFB=∠ECB. ∵M,N 分别是AF 、CE 的中点, ∴FM=CN. ∴△MFB ≌△NCB. ∴BM=BN. ∠MBF=∠NBC.∴∠MBN=∠MBF+∠FBN=∠FBN+∠NBC=∠FBC=α.点拨:在图形形状发生变化时,抓住影响结论的主要条件是否变化,如果没有变,则结论不变;如主要条件变,则结论变.在证明此类问题时,图形变化后的证明思想或证明方法,常可由特殊(变化前)的证法类比得到.(三) 练习:1. 如图1,四边形ABCD 是矩形,△PBC 和△QCD 都是等边三角形,点P 在矩形上方,点Q 在矩形内.求证:(1)∠PBA =∠PCQ =30°;(2)PA =PQ .2.如图1,正方形ABCD 的边CD 在正方形ECGFAC BDPQ图1图1的边CE 上,连接BE 、DG .(1)求证:BE =DG ;(2)图中是否存在通过旋转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若存在,说出旋转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1,在△ABE 中,AB =AE,AD =AC,∠BAD =∠EAC, BC 、DE 交于点O.求证:(1) △ABC ≌△AED ;(2) OB =OE .4. 如图,将一三角板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 在对角线AC 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与射线DC 相交于Q .当点Q 在边CD 上时,线段PQ 与PB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试证明你的猜想5.如图1-1,在ABC △中,ACB ∠为锐角,点为射线上一点,连结,以为一边且在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1)如果AB AC =,90BAC =o ∠,①当点在线段上时(与点不重合),如图1-2,线段CF BD 、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 __________ ,线段CF BD 、的数量关系为 ;②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3,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2)如果AB AC ≠,BAC ∠是锐角,点在线段上,当ACB ∠满足什么条件时,CF BC ⊥(点C F 、不重合),并说明理由.DE图1Q PDCBA图(四)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对例题、习题分析、证明、总结反思的过程中,体验根据线段和角的位置关系证明角等和线段相等的方法,即当两角或两边在一个三角形中时,利用等边对等角或等角对等边,当两角或两边在两个三角形中时证明他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体验由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几何图形,当分别从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取一腰时,可构成边角边全等三角形.通过练习拓展,将等腰直角三角形换成等边三角形、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等,结论仍然成立.老师在用时可将例习题变为学案使用,也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学生情况增减习题使用.教案设计程序简单,易于使用者直接使用或改变.欢迎提宝贵意见!谢谢! (五) 反思:本节课例习题编排按照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课上的体验、总结、交流再通过练习进行巩固,希望达到教学目标.附练习参考答案:1. 证明:(1)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BC =∠BCD =90°.∵ △PBC 和△QCD 是等边三角形, ∴ ∠PBC =∠PCB =∠QCD =60°, ∴ ∠PBA =∠ABC -∠PBC =30°,∠PCD = ∠BCD -∠PCB =30°.图CAC BDPQ图1F EDCB A图∴ ∠PCQ =∠QCD -∠PCD =30°. ∴ ∠PBA =∠PCQ =30°.(2) ∵ AB =DC =QC ,∠PBA =∠PCQ ,PB =PC ,∴ △PAB ≌△PQC ,∴ PA =PQ .2.(1)证明:如图1,∵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ECGF ,90BC CD CE CG BCE DCG ∴==∠=∠=,,°. 在BCE △和DCG △中,BC CDBCE DCG CE CG =⎧⎪∠=∠⎨⎪=⎩(SAS)BCE DCG ∴△≌△. BE DG ∴=.(2)存在.BCE △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DCG △(或将DCG △逆时针旋转得到BCE △)3.证明: (1) 如图1,∵∠BAD =∠EAC , ∴∠BAC=∠EAD .在△ABC 和△AED 中AB AEBAC EAD AC AD =⎧⎪∠=∠⎨⎪=⎩∴△ABC ≌△AED(SAS) .(2)由(1)知∠ABC=∠AED . ∵AB=AE ,∴∠ABE=∠AEB .∴∠OBE=∠OEB .∴OB=OE .4.解: PQ =PB证明: 过P 点作MN ∥BC 分别交AB 、DC 于点M 、N 在正方形ABCD 中,AC 为对角线,图1E图1N MQ PDC BA∴AM =PM . 又∵AB =MN , ∴MB=PN . ∵∠BPQ =900 ,∴∠BPM +∠NPQ =900 . 又∵∠MBP +∠BPM =900 , ∴∠MBP = ∠N PQ . ∴Rt △MBP ≌Rt △NPQ, . ∴PB =PQ . 5.(1)①垂直,相等;②如图1-2,当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①的结论仍成立.由正方形ADEF 得 AD =AF ,∠DAF =90o .∵∠BAC =90o ,∴∠DAF =∠BAC , ∴∠DAB =∠FAC , 又AB =AC ,∴△DAB ≌△FAC , ∴CF =BD , ∠ACF =∠ABD . ∵∠BAC =90o , AB =AC , ∴∠ABC =45o ,∴∠ACF =45o , ∴∠BCF =∠ACB +∠ACF =90o . 即 CF ⊥BD .(2)如图1-2,当∠ACB =45o 时,CF ⊥BD .理由:过点A 作AG ⊥AC 交CB 或CB 的延长线于点G ,则∠GAC =90o ,∵∠ACB =45°,∠AGC =90°—∠ACB =45°, ∴∠ACB =∠AGC ,∴AC =AG ,∵点D 在线段BC 上,∴点D 在线段GC 上, 由(1)①可知CF ⊥BD .GBDEFA图。

线段、角、垂直相等的证明方法总结

线段、角、垂直相等的证明方法总结

线段相等的证明方法(一)相关定理或常见结论1、常用轨迹中:①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②线段中垂线上任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③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三角形中:①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②任意三角形的外心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

③任意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④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中线)平分底边。

⑤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⑥有一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⑦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3、四边形中:①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线相互平分。

②矩形对角线相等,且其的交点到四顶点的距离相等。

③菱形中四边相等。

④等腰梯形两腰相等、两对角线相等。

4、正多边形中:①正多边形的各边相等。

且边长an = 2Rsin (180°/ n)②正多边形的中心到各顶点的距离(外接圆半径R )相等、各边的距离(边心距rn ) 相等。

且rn = Rcos (180°/ n)5、圆中:①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直径相等;等弧或等圆心角、等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②任意圆中,任一弦总被与它垂直的半径或直径平分。

③自圆外一点所作圆的两切线长相等。

④两相交圆的公共弦总被连心线垂直平分。

6、全等形中:①全等形中,一切对应线段(对应的边、高、中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都相等。

②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中的对应线段相等;7、线段运算:①对应相等线段的和相等;对应相等线段的差相等。

②对应相等线段乘以相等倍数所得的积相等;对应相等线段除以相等倍数所得的商相等。

角相等的证明方法1、相交线、平行线:(1)对顶角相等;(2)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4)凡直角都相等;(5)角的平分线分得的两个角相等.2、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或中线)平分顶角(三线合一);(3)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内角之和(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5)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2)菱形的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4、圆(1)在同圆或等圆中,若有两条弧相等或有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2)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圆心角相等.(3)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4)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每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5)三角形的内心的性质:三角形的内心与角顶点的连线平分这个角.(6)正多边形的性质:正多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中心角.(7)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这两条切线的夹角;5、利用等量代换、等式性质证明两角相等.6、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角的度数相等垂直的证明方法。

初中阶段求证线段相等的几种证法

初中阶段求证线段相等的几种证法

线段相等的几种证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证明线段相等是经常遇到的问题,选用恰当的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依据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种证明线段相等的基本方法,以供参考.一、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当所要证明的线段分属两个三角形时,应首先分析这两个三角形是否有等量关系,要证其全等尚缺少什么条件.然后通过证明其他三角形全等或运用其他方法,补足所缺条件.若无现成的三角形,需添加辅助线构成全等三角形.例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O,过O作直线交AB于E,交CD于F.求证:AE=CF.分析:要证AE=CF,需证在这两个三角形中有一对对顶角,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知道,对边平行,对角线互相平分.此题得证.例2、正方形ABCD,G为AB上任一点,EF⊥DG,交DA、CB分别于E、F.求证:EF=DG.分析:(如图1)此题EF不在三角形中,可过E作EH⊥BC于H,构成Rt△EHF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二、用中介线段证明线段相等当所要证明的两条线段中有一条或两条都不属于三角形的边,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一般要寻求与两线段相等的第三条线段作媒介.例3、已知:△ABC中,∠B的平分线交AC于D,过D作DE∥BC,交AB于E,过E 作EF∥AC,交BC于F.求证:BE=CF.分析:所要证的BE与CF两条线段不是同一三角形的边.由题设可知四边形EFCD为平行四边形,得CF=DE,所以需证BE=DE,由角平分线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证.本题中是以DE作为媒介.三、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或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如果两条所证线段在同一三角形中,证全等一时难以证明,可以考虑用此法.例4、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的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求证:AF=EF.分析:延长AD到G,使DG=AD,连结BG.得到△ADC≌△GDB,可知AC=GB,∠FAE =∠BGE.再由BE=AC推出BE=BG.利用对顶角相等和等角对等边可得出结论.四、利用三角形(或梯形)的中位线证明线段相等若两条线段在同一直线上,且图中有关线段中点,常证明两线段是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所分第三边的两部分;或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来证对角线相互平分.应用这种方法证题,若图形不完整,可适当添加辅助线将图形补充完整.例5、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与AC相等且相交于E,M、N分别为AD、BC的中点,线段MN与AC、BD分别相交于F、G.求证:EF=EG分析:要证EF=EG,需证∠EFG=∠EGF.此题中出现了两个中点,但这两点的连线不是中位线,所以应增加AB的中点P,连结MP、NP,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可证MP=NP、NP∥AC和MP∥BD.再利用平行线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证结论.五、利用线段中垂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当题目中出现线段垂直平分线或角平分线时,常利用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例6、已知: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B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O,∠B的平分线交AD于I.求证:(1)OA=OB=OC;(2)I到BC、CA、AB的距离相等.分析: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AD为底边上的中线,同时也是底边上的高,所以O点既在BC边的垂直平分线上,又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易证得⑴,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易证得⑵.六、利用相似三角形或比例线段证明线段相等若题目中出现比例线段,四条比例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不相似或不能构成两个三角形.此时需要添加辅助线,作平行线转移比例,构造出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证.例7、直线EFD与△ABC的边AB、AC分别交于F、D,交CB边的延长线于E,且=求证:BE=AD分析:(如图2)由四条线段成比例,但这四条线段又不能构成两个三角形,可利用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过D作DG∥BC,交AB于G,可得出△GDF∽△BEF、△ADG∽△ACB,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通过转移比例得出:=,证得两线段相等.上述几种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在遇到此类问题是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归类总结,使学生掌握解答问题的技巧,可以提高解题效率,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素质.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灵活地使用这些方法,则可使学生在解题中拓展思路,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数学思维品质。

证明角相等的方法

证明角相等的方法

添辅助线的规律(一)添辅助线的目的:解证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利用已知几何条件求得所求几何关系。

这往往需要将已知条件与所求条件集中到一个或两个几何关系十分明确的简单的几何图形之中。

如一个三角形(特别是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特别是矩形、菱形、正方形),一个圆,或两个全等三角形,两个相似三角形之中。

这种思路可称为条件集中法。

为了达到条件集中的目标,我们需要将远离的、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条件,通过连线、作线、平移、翻转、旋转等方法来补全或构造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圆、或两个全等三角形、两个相似三角形。

以便于运用这些图形的几何关系(性质定理)解题,这就需要添加辅助线。

添加什么样的辅助线,总由以下三方面决定:⑴由所求决定:问什么,先要作什么。

⑵由已知决定:已知什么,作出什么,并为充分运用已知条件提供的性质定理添加辅助线。

⑶由条件集中的需要决定:为补全或构造几何关系十分明确的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圆,或两个全等三角形、两个相似三角形而添加辅助线。

(二)添辅助线的规律:(1)三角形中:①等腰Δ:常连底边上的中线或高或顶角的平分线(构造两个全等的直角Δ,或便于运用等腰Δ三线合一的性质。

如图1)②直角Δ斜边上有中点:连中线(构造两个等腰Δ,或便于运用直角Δ斜边上的中线的特殊性质。

如图2)③斜Δ有中点或中线:连中线(构造两个等底同高的等积Δ。

如图3);或自左右两顶点分别作中线的垂线(构造两个全等直角三角形。

如图4);或连中位线、或过一中点作另一边的平行线(构造两个相似比为1:2的相似Δ,或便于运用Δ中位线定理。

如图5、6);或延长中位线或中线的一倍(构造两个全等Δ或补全为一个平行四边形。

如图7、8)。

或延长中线的1/3(构造两个全等Δ或补全为一个平行四边形。

如图9)。

④有角平分线:过其上某一交点作角两边的垂线(构造两全等的直角Δ。

如图10)或一边或两边的平行线(构造一个或两个等腰Δ或一菱形。

证明两角相等的方法

证明两角相等的方法

证明两角相等的方法四川 侯国兴证明两角相等与证明两线段相等都是证明题中的常见题型,本文将举例介绍证明两角相等的常用方法,供学习参考.一.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例1.已知:如图1,12,C D ∠=∠∠=∠.求证:A F ∠=∠图1 图2简析:可考虑由AC ∥DF 而得到结论.. 证明:因为 12,32∠=∠∠=∠(对顶角相等)所以 13∠=∠所以 BD ∥CE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 D B A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因为 C D ∠=∠,所以 DBA D ∠=∠所以 AC ∥D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 A F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二.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例2.已知,如图2,在ABC 中,90ACB ∠= ,AC=BC ,AD 为BC 边的中线,CE AD ⊥于E ,交AB 于F ,求证:ADC BDF ∠=∠.简析:考虑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典型辅助线是作底边上的高(作CH AB ⊥于H ,交AD 于G ),也是底边上的中线,这样,可设法证CGD BFD ≅ 而得到结论. 证明:作CH AB ⊥于H ,交AD 于G ,则45ACG B ∠=∠=因为 CE AD ⊥,所以 CAG BCF ∠=∠又因为 AC=BC 所以 AGC CFB ≅ (ASA )所以 CG=B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因为 45DCG B ∠=∠= ,CD=BD 所以 C G D B F D ≅ (SAS )所以 A D C B D F ∠=∠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三.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例3. 已知 :如图3,AB=AC ,,,CE AB AD BC ⊥⊥且DEB B ∠=∠,求证:12∠=∠.图3 图4简析:因为1∠、2∠是DCE 的两内角,可证ED=CD 而得结论.证明:因为 DEB B ∠=∠ ,所以BD=ED (等角对等边)因为 ,AB AC AD BC =⊥,所以 BD=CD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所以 ED=CD , 所以 12∠=∠ (等边对等角)四. 利用等量代换证明例4.如图4,ABC 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 ,且OG BC ⊥,垂足为G .求证: BOD COG ∠=∠.简析:当用上面三种方法都难以奏效时,可考虑所要证明的两个角都等于第三个角,利用等量代换而得结论.证明:由已知条件得:12BOD ∠=∠+∠1122BAC ABC =∠+∠ 11(180)9022ACB ACB =-∠=-∠ 又因为 OG BC ⊥, 所以 1902COG ACB ∠=-∠ 所以 B O D C O G ∠=∠. 待同学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知识以及在九年级学习的部分知识后,还有别的方法证明两角相等.在此不再赘述.【热身练习】:1. 已知:如图5,点C 是AB 的中点,AC=CE ,12∠=∠,求证:34∠=∠.(提示: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2. 已知:如图6,AD 是A ∠的平分线,E 是AB 上的一点,且AE=AC ,EF ∥BC 交AC 于点F .求证:EC 平分DEF ∠.(提示:利用等量代换证明)图5 图6。

几何证明方法(初中数学)

几何证明方法(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归类一、证明两线段相等1.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

(三线合一)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10.垂径定理二、证明两个角相等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4.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7.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

三、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2.三角形中一边的中线若等于这边一半,则这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直角三角形3.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两个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

4.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5.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则必垂直于另一条。

7.利用到一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8.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9.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0.在圆中平分弦(或弧)的直径垂直于弦。

垂径定理*11.利用半圆上的圆周角是直角。

四、证明两直线平行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各直线平行。

2.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4.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底边。

6.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五、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1.作两条线段的和,证明与第三条线段相等。

2.在第三条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第一条线段,证明余下部分等于第二条线段。

3.延长短线段为其二倍,再证明它与较长的线段相等。

4.取长线段的中点,再证其一半等于短线段。

几何题线段计算初一数学及答案

几何题线段计算初一数学及答案

几何题线段计算初一数学及答案
1、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

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

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说明: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求角相等。

常须添辅助线,制造全等三角形,这时应注意:(1)制造的全等三角形应分别包括求证中一量;
(2)添辅助线能够直接得到的两个全等三角形。

说明:当一个三角形中出现角平分线、中线或高线重合时,则此三角形必为等腰三角形。

我们也可以理解成把一个直角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翻折(轴对称)而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说明:有等腰三角形条件时,作底边上的高,或作底边上中线,或作顶角平分线是常用辅助线。

证明二:如图5所示,延长ED到M,使DM=ED,连结FE,FM,BM
说明:证明两直线垂直的方法如下:
(1)首先分析条件,观察能否用提供垂直的定理得到,包括添常用辅助线,见本题证二。

(2)找到待证三直线所组成的三角形,证明其中两个锐角互余。

(3)证明二直线的夹角等于90°。

2. 分析:本题从已知和图形上看好象比较简单,但一时又不知如何下手,那么在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之和时,我们经常采用“截长补短”的手法。

“截长”即将长的线段截成两部分,证明这两部分分别和两条短线段相等;“补短”即将一条短线段延长出另一条短线段之长,证明其和等于长的线段。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解析—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定理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解析—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定理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解析—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定理复习目标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考点梳理一、基本概念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特别提醒: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对应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例1.如图,BD、CE分别是△ABC的边AC和AB上的高,点P在BD的延长线上,BP=AC,点Q在CE上,CQ=AB.求证:(1)AP=AQ;(2)AP△AQ.【答案】证明:(1)△BD、CE分别是△ABC的边AC和AB上的高,△△1+△CAE=90°,△2+△CAE=90°.△△1=△2,△在△AQC和△PAB中,△△AQC△△PAB.△ AP=AQ.(2)△ AP=AQ,△QAC=△P,△△PAD+△P=90°,△△PAD+△QAC=90°,即△PAQ=90°.△AP△AQ.二、灵活运用定理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这不仅因为全等三角形有很多重要的角相等、线段相等的特征,还在于全等三角形能把已知的线段相等、角相等与未知的结论联系起来.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以下几点:1. 条件充足时直接应用判定定理在证明与线段或角相等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先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种情况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比较充分,只要认真观察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分析寻找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 条件不足,会增加条件用判定定理此类问题实际是指条件开放题,即指题中没有确定的已知条件或已知条件不充分,需要补充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逆向思维,即从求证入手,逐步分析,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3. 条件比较隐蔽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用判定定理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当边或角的关系不明显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作为桥梁,沟通边或角的关系,使条件由隐变显,从而顺利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例2.如图,已知AD为△ABC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答案】证明:延长ED至M,使DM=DE,连接CM,MF,在△BDE和△CDM中,△△BDE△△CDM(SAS).△BE=CM.又△△1=△2,△3=△4 ,△1+△2+△3+△4=180°,△△3+△2=90°,即△EDF=90°,△△FDM=△EDF =90°.在△EDF和△MDF中△△EDF△△MDF(SAS),△EF=M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CMF中,CF+CM>MF(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E+CF>EF.三、常见的几种辅助线添加△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之类的题目.例3.如图所示,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 求证:AC=BF.【答案】证明:延长AD到H,使得DH=AD,连结BH,△ D为BC中点,△ BD=DC,在△ADC和△HDB中,△ △ADC△△HDB(SAS),△ AC=BH, △H=△HAC,△ EA=EF,△ △HAE=△AFE,又△ △BFH=△AFE,△ BH=BF,△ BF=AC.综合训练1.(2022·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九年级月考)如图,小明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A.SSS B.SSA C.ASA D.SAS【答案】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答即可.【详解】解:画一个三角形A′B′C′,使△A′=△A,A′B′=AB,△B′=△B,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故选:C.2.(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G是△ABC的重心,直线过A点与BC平行.若直线CG分别与AB、交于D、E两点,直线BG与AC交于F点,则△AED 的面积:四边形ADGF的面积=()A.1:2B.2:1C.2:3D.3:2【答案】D【分析】根据重心的概念得出D,F分别是三角形边的中点.若设△ABC的面积是2,则△BCD的面积和△BCF的面积都是1.又因为BG:GF=CG:GD,可求得△CGF 的面积.则四边形ADGF的面积也可求出.根据ASA可以证明△ADE△△BDC,则△ADE的面积是1.则△AED的面积:四边形ADGF的面积可求.【详解】解:设三角形ABC的面积是2,△三角形BCD的面积和三角形BCF的面积都是1,△BG:GF=CG:GD=2,△三角形CGF的面积是13,△四边形ADGF的面积是2−1−13=23,△//l BC,△EAD CBD∠=∠,△,=∠=∠,BD AD ADE BDC△△ADE△△BDC(ASA)△△ADE的面积是1△△AED的面积:四边形ADGF的面积=1:2=3:2.3故选:D.3.(2022·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九年级月考)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210AB=﹐E,F分别为BC,CD的中点,连接AE、BF,AE交BF于点G,将BCF△沿BF△的面积是()翻折得到BPF△,延长FP交BA延长线于点Q,连接QG,则QGFA.25B.25C.20D.15 2【答案】D【分析】由已知可求QF=QB,在Rt△BPQ中,由勾股定理求得QB,可求出S△BQF=25,再证明△ABE△△BCF(SAS),△BGE△△BCF,由此得BF,GE,BG,过点G作GN△AB交AB于N,可证明△ANG△△ABE,再由GA=AE-GE,可求得GN,根据S△QGF=S△BQF-S△BQG即可求解.【详解】解:将BCF△,△沿BF翻折得到BPF∴PF =FC ,△PFB =△CFB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FPB =90°,CD △AB ,,90AB BC ABE BCF =∠=∠=︒△△CFB =△ABF , △△ABF =△PFB , △QF =QB ,△PF =FC =12CD 12AB =PB =AB 在Rt △BPQ 中,222QB BP PQ =+,△222(QB QB =+,△QB△S△BQF =1252=,△AB =BC ,BE =CF ,△ABE =△BCF =90°, △△ABE △△BCF (SAS ), △△AEB =△BFC , 又△△EBG =△CBF , △△BGE △△BCF ,GE BG BECF BC BF∴==, △CF,BC △BF△GEBG , 过点G 作GN △AB 交AB 于N ,△△GAN=△EAB,△ANG=△ABE=90°,△△ANG△△ABE,△GN GABE EA=△GA=AE-GE =42△GN=4105△S△BQG=12×QB×GN=1510410225⨯⨯=10,△S△QGF=S△BQF-S△BQG=25-10=15,故选:D.4.(2022·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九年级一模)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分别作等边ACD△、ABE△、BCF△,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EBF DFC≌B.四边形ADFE为矩形C.四边形ADFE为菱形D .当AB AC =,120BAC ∠=︒时,四边形ADFE 是正方形【答案】A【分析】利用SAS 得到△EBF 与△DFC 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EF =AC ,再由△ADC 为等边三角形得到三边相等,等量代换得到EF =AD ,AE =DF ,利用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得到AEFD 为平行四边形,若AB =AC ,△BAC =120°,只能得到AEFD 为菱形,不能为正方形,即可得到正确的选项.【详解】解:△△ABE 、△BCF 为等边三角形,△AB =BE =AE ,BC =CF =FB ,△ABE =△CBF =60°,△△ABE −△ABF =△FBC −△ABF ,即△CBA =△FBE ,在△ABC 和△EBF 中,AB EB CBA FBE BC BF =⎧⎪∠=∠⎨⎪=⎩, △△ABC △△EBF (SAS ),△EF =AC ,又△△ADC 为等边三角形,△CD =AD =AC ,△EF =AD =DC ,同理可得△ABC △△DFC ,△DF =AB =AE =DF ,△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故B 、C 选项错误;△△FEA =△ADF ,△△FEA +△AEB =△ADF +△ADC ,即△FEB =△CDF ,在△FEB 和△CDF 中,EF DC FEB CDF EB FD =⎧⎪∠=∠⎨⎪=⎩. △△FEB △△CDF (SAS ),故选项A 正确;若AB =AC ,△BAC =120°,则有AE =AD ,△EAD =120°,此时AEFD 为菱形,选项D 错误故选A .5.(2022·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开学考试)如图在四边形ABEC 中,BEC ∠和BAC ∠都是直角,且AB AC =.现将BEC ∆沿BC 翻折,点E 的对应点为E ',BE '与AC 边相交于D 点,恰好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若1CE =,则BD 的长为( )A .1.5B 2C .2D 3【答案】C【分析】 如图,延长CE '和BA 相交于点F ,根据翻折的性质可以证明△BE′C △△BE′F ,可得CF =2,再证明△FCA △△DBA ,可得BD =CF =2.【详解】解:如图,延长CE '和BA 相交于点F ,由翻折可知:90BE C E ∠'=∠=︒,1CE CE '==,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CBE FBE ∴∠'=∠',BE BE '=',∴()BE C BE F ASA '≅',1E F CE ∴'='=,2CF ∴=,90FCA F ∠+∠=︒,90DBA F ∠+∠=︒,FCA DBA ∴∠=∠,90FAC DAB ∠=∠=︒,AB AC =,()FCA DBA ASA ∴≅,2BD CF ∴==.故选:C .6.(2022·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三模)如图,在Rt ABC 中,90A ∠=︒,利用尺规在BA ,BC 上分别截取BD ,BE ,使BD BE =;分别以D ,E 为圆心、以大于12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BC ∠内交于点F ;作射线BF 交AC于点H.若2HA=,P为BC上一动点,则HP的最小值是()A.12B.2C.1D.无法确定【答案】B【分析】根据作图过程可得BH平分△ABC,当HP△BC时,HP最小,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HP的最小值.【详解】解:根据作图过程可知:BH平分△ABC,当HP△BC时,HP最小,△HP=HA=2.故选:B.7.(2022·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九年级月考)如图,在Rt ABC中,90C∠=︒,以点A为圆心,适当的长度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点M、N,再分别以M、N为圆心,以大于12MN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O,作射线AO交BC于点D,若54B∠=︒,则CDA∠=______度.【答案】72°利用三角形内角和180°,解得36CAB ∠=︒,由角平分线性质解得18CAD ∠=︒的度数,最后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解题即可.【详解】解:90,54C B ∠=︒∠=︒905436CAB ∴∠=︒-︒=︒ AD 平分CAB ∠ 1182CAD DAB CAB ∴∠=∠=∠=︒ 185472CDA DAB B ∴∠=∠+∠=︒+︒=︒故答案为:72.8.(2022·广东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二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中,3OA =,6OC =,将ABC 沿对角线AC 翻折,使点B 落在B '处,AB '与y 轴交于点D ,则点D 的坐标为______.【答案】9(0,)4-【分析】设OD m =,则6CD m =-,由题意可以求证AOD CB D '△≌△,从而得到6AD CD m ==-,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解:由题意可知:3OA BC B C '===,6OC AB ==,90B B AOD '∠=∠=∠=︒ 设OD m =,则6CD m =-,又△B DC ADO '∠=∠△()AOD CB D AAS '△≌△△6AD CD m ==-在Rt AOD △中,222AD AO OD =+,即222(6)3m m -=+ 解得:94m =△点D 的坐标为9(0,)4-故答案为9(0,)4-9.(2022·广东实验中学九年级三模)已知,ABC DCB ∠=∠,ACB DBC ∠=∠,求证:ABC DCB △≌△.【答案】证明见解析【分析】由条件△ABC =△DCB ,△ACB =△DBC ,根据ASA 证明△ABC △△DCB 即可.【详解】证明:在△ABC 和△DCB 中,ABC DCB BC CBACB DBC ∠=∠⎧⎪=⎨⎪∠=∠⎩, △△ABC △△DCB (ASA );10.(2022·厦门市湖滨中学)如图,在△ABE 和△CDF 中,点C 、E 、F 、B 在同一直线上,BF =CE ,若AB △CD ,△A =△D .求证:AB =CD .【答案】见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 =△C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BE =CD ,结合已知条件△A =△D ,即可证明△ABE △△DCF ,进而即可得证AB =CD .【详解】解:△AB △CD ,△△B =△C .△BF =CE ,△BF +EF =CE +EF ,即BE =CF .△△A =△D ,△B =△C ,BE =CF△△ABE △△DCF (AAS ).△AB =CD .。

初中阶段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方法归纳

初中阶段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方法归纳

初中阶段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平行和垂直常用方法归纳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方法(1)线段中点(边上的中线)、三等分点(2)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3)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5)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6)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7)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8)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9)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10)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1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线相互平分(12)菱形和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13)矩形和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14)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弦心距相等(圆心角定理)(15)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16)切线长定理*(17)等于同一条线段的两条线段相等(等量代换)(18)平移、旋转、对称、翻折证明两个角相等的方法(1)对顶角相等(2)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3)角平分线的定义(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5)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6)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7)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8)两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9)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10)矩形、正方形的4个内角都是90°(11)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或等弦)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圆周角相等(12)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13)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14)切线长定理*(15)平移、旋转、对称、翻折(16)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等量代换)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1)平行线的传递性(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3)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5)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6)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两边(或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逆命题)证明两条直线垂直的方法(1)垂直的定义(夹角为90°)(2)三角形中,两个内角之和为90°,那么另一个内角是直角(3)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垂直(4)平行线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垂直(5)利用全等或相似,进行等量代换(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8)三角形一边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9)矩形和正方形的邻边垂直(10)菱形和正方形的对角线垂直(11)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12)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13)垂径定理的推论(14)切线长定理的推论*。

怎样证明两线段相等与两角相等

怎样证明两线段相等与两角相等

⒍ 怎样证明两线段相等与两角相等【重点解读】证明两线段相等或两角相等是中考命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能力,其综合证明难度有所降低,但增加了探索的思维过程.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运用所学几何概念、公理、定理、性质、判定,正确添加辅助线,进行几何证明的叙述.⒈ 怎样证明两线段相等证明两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和涉及的定理、性质有:⑴ 三角形①两线段在同一三角形中,通常证明等角对等边;②证明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形包括平移型、旋转型、翻折型;③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平分底边;④线段中垂线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⑤角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⑥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⑵ 证特殊四边形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③等腰梯形两腰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⑶ 圆①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②圆的轴对称性(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这条弦;③圆的旋转不变性: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④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⑷ 等量代换:若a=b ,b=c ,则a=c ;等式性质:若a=b ,则a -c=b -c ;若cb c a ,则a=b. 此外,也有通过计算证明两线段相等,有些条件下可以利用面积法、相似线段成比 例的性质等证明线段相等.⒉ 怎样证明两角相等证明两角相等的方法和涉及的定理、性质有:⑴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⑵ 证明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⑶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⑷ 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⑸ 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⑹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⑺ 同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圆心角相等;⑻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⑼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这两条切线的夹角;⑽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⑾ 通过计算证明两角相等;⑿ 等量代换,等式性质.【典题精析】例1已知:如图,分别延长菱形ABCD 的边AB 、AD 到点E 、F ,使得BE =DF ,连结EC 、FC .求证:EC =FC .分析一要证明EC =FC ,可通过证明△BCE ≌△DCF ,条件为边角边 证明一 ∵菱形ABCD ,∴BC=DC ,∠ABC=∠ADC ∴∠CBE=∠CDF (等角的补角相等) 又∵BE =DF , ∴△BCE ≌△DCF , ∴EC =FC. 分析二 连结AC ,证明△ACE ≌△ACF ,条件也为边角边证明二 连结AC ,∵菱形ABCD ,∴AB=AD ,∠BAC=∠DAC ,(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BE=DF ∴AE=AF (等式性质),又AC=AC∴△ACE ≌△ACF ,EC =FC.通过证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两线段(或两角)相等是常用的方法,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及图形找到对应的三角形和满足全等的条件,图形有的翻折全等,有的旋转全等,有的平移全等,有的是三者的综合形式,该问题是翻折型全等.例2已知: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一点,连接AC ,过点C 作直线CD ⊥AB于点D ,E 是AB 上一点,直线CE 与⊙O 交于点F ,连结AF ,与直线CD 交于点G .求证:⑴∠ACD=∠F ;⑵AC 2=AG ·AF.分析 要证明∠ACD=∠F ,可通过角之间的转化,已知中AB 是⊙O 的直径是关键的条件,连结BC ,得∠ACB=90°, ∠ACD=∠B (直角三角形母子三角形中的对应角相等), ∠F=∠B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证明:⑴连结BC ,∵AB 是⊙O 的直径, ∴∠ACB=90°(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即∠ACD+∠DCB=90°∵CD ⊥AB ∴∠DCB+∠B=90°,∴∠ACD=∠B (同角的余角相等)∵∠F=∠B ,∴∠ACD=∠F (等量代换).⑵略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时,如果没有三角形全等,我们常找与它们都相关或都有联系的线段或角作为桥梁,实现线段之间的转化或角之间的转化,从而证明它们的等量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母子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成比例的线段要熟悉.例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过点A且∠ADE=∠BDC. ⑴求证:△ABC 为等腰三角形;⑵若AE=6,BC=12,CD=5,求AD 的长. 分析 条件∠ADE=∠BDC 的转化:∠ADE=∠ABC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BDC =∠BAC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ABC=∠BAC ,△ABC 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ADE=∠ABC ,∵∠BDC =∠BAC ,又∵∠ADE=∠BDC∴∠ABC=∠BAC ∴CA=CB (等角对等边)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 .例4已知:如图,正△ABC 的边长为a, D 为AC 边上的一个动点,延长AB 至E使BE=CD ,连结DE ,交BC 于点P.⑴ 求证:DP=PE ;⑵ 若D 为AC 的中点,求BP 的长.(略)分析 要证明DP=PE ,DP 、PE 不在同一三角形中,考虑证三角形全等,但两线段居于的三角形不全等, 故考虑添加辅助线——平行线,构筑全等的三角形. ⑴ 证明:过点D 作DF ∥AB ,交BC 于F∵△ABC 为正三角形 ∴∠CDF=∠A=60∴△CDF 为正三角形,DF=CD 又BE=CD ,∴BE=DF 又DF ∥AB ,∴ ∠PEB=∠PDF在△DFP 和△EBP 中,有:∠PEB=∠PDF ,∠BPE=∠FPD ,BE=FD∴△DFP ≌△EBP ,∴DP=PE.添加辅助线是几何证明和计算中常用的方法,通常有作平行线、作垂线、连结两点、延长线段相交等,正确添加辅助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该问题中添加平行线有多种方法,可以自所证线段的各分点处作平行线,如:过点D 作DF ∥BC ,过点E 作EF ∥AC 等.思考:若将条件正△ABC 改为等腰△ABC ,AB=AC ,结论DP=PE 是否仍成立?若将条件正△ABC 改为等腰△ABC ,CA=CB ,结论DP=PE 是否仍成立?例5已知:△ABC 中,AD 是高,CE 是中线,DC=BE ,DG ⊥CE ,G 是垂足,求证:⑴G 是CE 的中点;⑵∠B=2∠BCE.分析:⑴已知中多垂直和中线条件,可联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 要证明G 是CE 的中点,结合已知条件DG ⊥CE , 符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中的两个条件, 故连结DE ,证明△DCE 是等腰三角形,由DG ⊥CE 可得G 是CE 的中点.⑵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BE=DE ,∠B 转化为∠EDB.证明:⑴连结DE ,∵∠ADB=90°,E 是AB 的中点,∴DE=AE=BE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又∵DC=BE ,∴DC=DE ,又∵DG ⊥CE ,∴G 是CE 中点(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底边).⑵∵DE=DC ,∴∠DCE=∠DEC (等边对等角),∴∠EDB=∠DEC+∠DCE=2∠BCE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两不相邻内角的和),又∵DE=BE ,∴∠B=∠EDB ,∴∠B=2∠BCE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特殊三角形,其特殊性质有: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通常有以下变形形式:已知等腰和高、已知顶角平分线和高、已知等腰和底边中线. 特殊三角形与线段和角的相等、线段和角的倍半关系有着密切关系.例6如图,⊙O 的内接△ABC 的外角∠ACE 的平分线交⊙O 于点足为F ,DE ⊥BC ,垂足为E ,给出下列4个结论:①CE=CF ;②∠ACB=∠EDF ;③DE 是⊙O 的切线;④D A =D B ; 其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 ①②④分析 ①可证得△CDF ≌△CDE ,得CE=CF 成立;②∠ACB 和∠EDF (无直接关系,找相关的角):∠ACB 与∠ACE 邻角互补,∠EDF 也和∠ACE 互补(四边形的内角和360°),同角的补角相等,即∠ACB=∠EDF ; ④D A 所对的圆周角为∠DCA ,D B 所对的圆周角为∠DAB ,∵∠DAB=∠DCE (四边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内角),又∠DCA=∠DCE ,∴∠DCA=∠DCE ,D A =D B ,故选D.一般的,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可根据条件寻找三角形,证三角形全等;无三角形全等时,可找与之相关连的线段或角,探索等量关系;证明弧相等,可以转化为证明弧所对的圆周角或圆心角相等,即转化为证明角相等的问题.【智能巧练】⒈ ⑴如图,△ABC 中,∠B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则∠D 与∠A 的比是________AB C E D B CPP'A⑵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BC 是斜边,将△AB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 '重合. 如果AP=3,那么PP '的长为_______.⒉ ⑴如图,∠B 、∠C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过点P 作EF ∥BC ,交AB 于E ,交AC 于F ,则( )A. EF=EB+FCB. EF>EB+FCC. EF<EB+FCD. EF 与EB+FC 的大小不能确定⑵在Rt △ABC 中,AF 是斜边BC 上的高线,且BD=DC=FC=1,则AC 的长为( ) A. 3 B. 33 C .2 D.32 P F EC B A F DCB A⒉⑴ ⒉⑵⑶在△ABC 中,∠B=2∠C ,则( )A. 2AB=ACB. 2AB>ACC. 2AB<ACD. 不能确定⑷在⊙O 中,如果D C 2B A ,那么弦AB 与CD 的大小关系是( )A. AB=2CDB. AB>2CDC. AB<2CDD. 不能确定⒊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CA 延长线上的点,F 是AC 延长线上的点,且AE=CF求证:⑴∠E=∠F ;⑵BE=DF⒋ 如图,△ABC 中,高BD 、CE 交于点F ,且CG=AB ,BF=AC ,连接AF ,求证:AG ⊥AFF GEDB C A M D E FC B A第4题 第5题 第6题⒌ Rt △ABC 中,∠A=90°,AB=AC ,D 为BC 上任意一点,DF ⊥AB ,DE ⊥AC ,垂足分别为F 、E ,M 为BC 中点,试判断△MEF 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并说明之.⒍ 如图,AB 是⊙O 的直径,DC 切⊙O 于C ,AD ⊥DC ,垂足为D ,CE ⊥AB ,垂足E 求证:CD=CE.⒎ 已知:如图,AD 是△ABC 外角∠EAC 的平分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 延长DA交△ABC 的外接圆于点F.⑴求证:FB=FC ;⑵若FA AD ==FB 的长.H N M C D B A第7题 第8题⒏ 梯形ABCD 中AB//CD ,对角线AC 、BD 垂直相交于H ,M 是AD 上的点,MH 所 在直线交BC 于N. 在以上前提下,试将下列设定中的两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 组成一个正确的命题,并证明这个命题. ①AD=BC ②MN ⊥BC ③AM=DM【探索创新】⒈ 探求: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并证明: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已知:如图,AB=AC ,P 为BC 上任意一点,PE ⊥AB 于E ,PF ⊥AC 于F ,探求证明:PE +PF 为定值.分析 探索定值由P 在BC 上任意性知,当P 移动到顶点C 时,PE 即为C 到AB 的距离,PF 为0, 此时PE+PF 等于C 到AB 的距离.故作高CD ,猜想PE+PF 等于一腰上的高.证明定值截长或补短法 过点P 作PG ⊥CD 于G ,易证得矩形DEPG ,得PE=DG ;同时易证△CPG ≌△PCF ,得PF=CG , ∴PE+PF=DG+CG=CD.面积法题中有多个与高有关垂直关系,又AB=AC ,联想面积法连结AP ,21S ΔABC =AB ·CD ,21S ΔABP =AB ·PE ,21S ΔAPC =AC ·PF ∵ΔABC S =ΔABP S +ΔAPC S ,即AB ·CD= AB ·PE+ AC ·PF又AB=AC∴PE +PF= CD.运用动点移动的方法构造特殊的图形位置,是探索定值问题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⒉⑴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差是定值⑵求证: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答案点击】F3;⒉⑴A ⑵⑶B ⑷C;⒊证明△ABE≌△CDF,或连结⒈⑴1∶2 ⑵2ED、FB,证明平行四边形EBFD;⒋证明△CAG≌△BFA,∴∠G=∠BAF,∵∠G+∠GAE=90°,∴∠BAF+∠GAE=90°,∴AG⊥AF;⒌△MEF是等腰Rt△,连结AM,证△AME≌△BMF ⒍连结AC,由DC切⊙O于C,得OC⊥DC,∵AD⊥DC,∴AD//OC,可证得AC是∠DAB的角平分线,得CD=CE ⒎⑴∵∠DAC=∠FBC,∠EAD=∠FAB=∠FCB,∵∠DAC =∠EAD,∴∠FBC=∠FCB ⑵证明△FBA∽△FDB,得FB=6 ⒏题设①②结论③证明略⒎怎样证明关于线段的几何等式【重点解读】线段的几何等式,主要涉及线段的倍分关系式、和差关系式、比例式、等积式等.证明线段倍分关系的定理和方法有: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探索、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式,一般转化为证明线段的相等关系,采用的方法通常有折半法、加倍法、比例法. 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式,一般思路将线段加长或截短,转化为证明线段相等,利用等量代换或等式性质.证明线段比例式的一般思路是:把比例式中涉及的四条线段放入两个三角形,如果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且所给线段是对应线段,则问题得证;如果找不到两个三角形,或者找到的三角形不相似,可考虑将四条线段中的某些线段进行等量代换,再按上述方法探求证明;如果明显没有等量线段可替换,可找中间比.证明线段等积式的一般思路:先看等积式是否满足有关定理(射影定理、圆幂定理),如果满足,则结论成立;如果不满足,可把等积式化成比例式、或替换部分后化成比例式,再按比例式的证明方法证明.证明过程中常用的定理和性质有:比例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射影定理、圆幂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典题精析】例1已知:E为平行四边形ABCD中DC边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DC,连结Array AE,分别交BC、BD于点F、G,连接AC交BD于O,连结OF,求证:AB=2OF.分析题中平行四边形条件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中点条件居多,可考虑用中位线证明:连结BE,∵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D,AO=CO,∵CE=DC ∴AB∥=CE,∴四边形ABEC为平行四边形,∴BF=FC,∴OF∥AB,∴AB=2OF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式,常联想用中位线定理.例2已知:△ABC中,∠BAC=90°,AB=AC,AE是过A的一条直线,BD ⊥AE 于D ,CE ⊥AE 于E ,求证:⑴若B 、C 两点分别在AE 的异侧,BD=DE+CE ;⑵若B 、C 两点分别在AE 的同侧,其余条件不变,则BD 与DE 、CE 的关系如何,证明你的猜想.DE BC AC B EA D分析 ⑴一条线段等于两线段之和,这里可找到与BD 相等的线段AE ,易证得△BAD ≌△ACE ,同时AD=CE ,故BD=AE=AD+DE= CE + DE (等量代换),问题得证.⑵同理,易证得△BAD ≌△ACE ,故BD+CE=AE+AD=DE.证明:略例3如图,△ABC 內接于圆,D 是弧BC求证:ACAD AE AB = 分析 要证明这四条线段成比例,可放入两三角形△ABD 、△AEC ,证三角形相似,条件有两个:∠D=∠C ,∠BAD=∠CAD 证明:∵D 是弧BC 的中点,∴∠BAD=∠CAD ∵∠D=∠C ,∴△ABD ∽△AEC ∴ACAD AE AB = 例4已知:如图,等腰△ABC 的顶角为锐角,以腰AB 为直径的圆交BC 于D ,交AC 于E ,DF ⊥AC ,垂足为F 求证:FA FE DF 2⋅= 分析一把线证两三角形相似 证明一 连接AD 、DE , ∵AB 为直径, ∴∠ADC=∠ADB=90°,在△DEF 和△ADF 中,∠AFD=∠DFE=90°∠DEF=∠ABC=∠C ,∠ADF=90°-∠DAC=∠C ,∴∠DEF=∠ADF ,∴△DEF ∽△ADF ,∴FDEF FA DF =,即FA FE DF 2⋅=.分析二 由射影定理知FA CF DF 2⋅=,转化为证明EF=FC证明二 连结AD 、DE ,∠ADC=∠DFC=90°,∠C=∠C ,∴△ADC ∽△DFC ,CFDF DF AF =,即FA CF DF 2⋅=. 在△DEF 和△DCF 中,∠DFE=∠DFC=90°,∠DEF=∠ABC=∠DCF ,DF=DF ,∴△DEF ≌△DCF ,∴EF=FC ,∴FA FE DF 2⋅=分析三 证明DF 是切线,由切割线定理即得证明三 连结OD ,则OB=OD ,∴∠ODB=∠OBD=∠ACB ,∴OD ∥AC ,又DF ⊥AC ,∴OD ⊥DF ,DF 是⊙O 的切线,∴FA FE DF 2⋅=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已知条件中的特殊条件更要发掘其内涵,注意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运用.例5已知:BC 为圆O 的直径,AD ⊥BC 垂足为D ,过点B 作弦BF 交AD 于点E交半圆O 于点F ,弦AC 与BF 交于点H ,且A 为弧BF 的中点.求证:⑴AE=BE⑵AH ·BC=2AB ·BE.分析⑴AE 、BE 在同一三角形中,易证等角对等边 ⑵等积式中的四条线段分散在很多三角形中, 可将它们相对集中在两三角形△AFH 、△BCH 中, AB 转化为AF (等弧对等弦);系数2的思考:Rt △ABH 中, AE=BE ,反之易证BH=2BE证明:⑴略,⑵连结AF ,可证得△AFH ∽△BCH ,BHAH BC AF =, 又可证得AB=AF ,AE=EH=BE ,BH=2BE , ∴2BE AH BC AB =,∴AH ·BC=2AB ·BE 例6如图,⊙O 的直径AB 垂直于弦CD ,垂足为H ,点P 是C A 上一点(点P 不与A 、C 两点重合),连结PC 、PD 、PA 、AD ,点E 在AP 的延长线上,PD 与AB 交于点F ,下列四个结论: ⑴C A D A = ⑵∠EPC=∠APD ⑶DP DF AD 2⋅= ⑷BH AH CH 2⋅=正确的有_____.分析 ⑴直径AB 垂直于弦CD,由圆的轴对称性得C A D A =;⑵∠EPC 是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EPC=∠ADC∠ADC=∠APD (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EPC=∠APD ⑶若DP DF AD 2⋅=成立,则△DAF ∽△DPA , 但两三角形显然不相似(∠DAF ≠∠DPA ),故⑶不成立; ⑷由圆内成比例线段知,⑷显然成立; ∴正确的有⑴、⑵、⑷.【智能巧练】⒈ ⑴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 中,∠DAB=60°,E 为AB 的中点,F 是AC 上的一动点,则EF+BF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⑵已知:O 为△ABC 内的一点,过点O 作EF 、、CA ,交AB 、BC 、CA 于点P 、E 、H 、Q 、F 、G ,则=++AB PE CA FG BC HQ _______. ⒉ 选择: ⑴如图,将△ADE 绕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ABF ,连接EF交AB 于H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E ⊥AFB. EF ∶AF=2∶1C. FE FH AF 2⋅=D. FB ∶FC=HB ∶ECHA DEC B F AD第⑴题 第⑵题 第⑶题⑵如图,正△ABC 内接于⊙O ,P 是劣弧BC 上任意一点,PA 与BC 交于E ,有如下结论:①PA=PB+PC ②PA ·PE=PB ·PC ③PC1PB 1PA 1+=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A.3个B.2个C.1个D.0个⑶如图,已知⊙1O 与⊙2O 外切于点C ,AB 是两圆的外公切线,切点为A 、B ,分别延长AC 、BC 交⊙2O 于点E ,交⊙1O 于点D ,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个①AD 为⊙1O 的直径 ②AD ∥BE ③AC ·BC=DC ·CE ④AC ·AE=BC ·BD A.1 B.2 C.3 D.4⒊ 已知:如图,设D 、E 分别是△ABC 外接圆的弧AB 、AC 的中点,弦DE 交AB 于点F ,交AC 于点G ,求证:AF ·AG=DF ·EG..GFDBC EABFA第3题 第4题⒋ ⊙O 的两条割线AB 、AC 分别交⊙O 于D 、B 、E 、C ,弦DF ∥AC 交BC 圆于G . 求证:⑴AC ·FG=BC ·CG;⑵若CF=AE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⒌ ⑴如图,已知直线AB 过圆心O ,交⊙O 于A 、B ,直线AF 交⊙O 于F (不与B 重合),直线l 交⊙O 于C 、D ,交AB 于E ,且与AF 垂直,垂足为G ,连结AC 、AD . 求证:①∠BAD =∠CAG ;②AC ·AD =AE ·AF .⑵在问题⑴中,直线l 向下平行移动,与⊙O 相切,其他条件不变. ①请你画出变化后的图形,并对照图,标记字母;②问题⑴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探索创新】已知: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于M ,点E 是B C A上一动点.⑴ 如图1,若DE 交AB 于N ,交AC 于F ,且DE=AC ,连结AD 、CE ,求证:①∠CED=∠ADE ②2DN =NF ·NE⑵ 如图2,若DE 与AC 的延长线交于F ,且DE=AC ,那么2DN =NF ·NE 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BO A 图(2)· 图(1)BO A FD C GE l·EA图1 图2⑴证明:①∵DE=AC ,∴C A E D =,D C E A=∴∠CED=∠ADE ②连结CN∴CN=DN , ∠NCF=∠ADE (圆的轴对称性质) ∵∠CED=∠ADE ,∠CNF=∠ENC ∴△NCE ∽△NFC ∴NCNE NF NC =,NF NE NC 2⋅= ∴2DN =NF ·NE【答案点击】⒈⑴连接DF ,由菱形的轴对称性知DF=BF ,要使EF+BF 最小,必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E 长就是,DE=33 ⑵1 ⒉⑴ B ⑵ B ⑶ D ⒊连接AD 、AE ,证△ADF ∽△EAG ⒋连结CF ,证△ACB ∽△CGF ⒌⑴①略,②连结DF ,可证得△ACE ∽△AFD ,⑵结论仍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基本方法(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根据角和线段位置关系如在一个三角形中或在两个三角形中,利用等边对等角、或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根据角或边的位置关系确定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等的方法过程中,体验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基本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和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推理论证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提取、存储信息,形成不同的认知结构,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获得不同的发展.二、教学重点:掌握根据角和线段位置关系确定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分析图形的形状特征,识别角或线段的位置关系,确定证明方法.三、教学用具:三角板、学案等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相等的线段和角是构成特殊几何图形的主要元素,也是识别特殊图形的主要依据;运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常出现在中考15题左右的位置,是北京市中考必考内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寻求经过图形变换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元素间的关系,常与特殊图形结合,出现在综合题中.(二)例题:例1已知:如图1,△ABC中,AB=AC,BC为最大边,点D、 E分别在BC、AC上,BD=CE,F为BA延长线上一点,BF=CD.求证:∠DEF=∠DFE .分析:要证在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考虑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来证;因要证的两条相等的边在两个三角形中,故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线段相等.证明:∵AB=AC∴∠B=∠C.图1在△BDF 和△CED 中,点拨:抓住图形的特征(两角在一个图形中)常用等边对等角证明,这是证两角相等的常用方法.例2 已知:如图1,在△ABC 中,∠ACB=,于点D,点E 在 AC 上,CE=BC,过E 点作AC 的垂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B=FC.分析:观察AB 与FC 在图形中的位置,发现这两条线段分别位于两个三角形中,考虑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准备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已知一对角一对边对应相等,还需证另一对对应角相等;已知条件有直角,故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来证.证明:∵于点,∴, 易证. ∴. ∴.点拨:根据图形特征,要证明相等的两边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常利用证明两边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证.在证明两角相等时,利用了同角的余角相等证明,也可用等角的余角相等来证,但较复杂.例3 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如图1-1所示放置,图1-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DC .求证:∠ABE=∠ACD .分析:图1-2是由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构成的旋转图形,分别从一个等腰三角形取一条腰,夹角为等角加同角,就,,,...BD CE B C BF CD BDF CED DF ED DEF DFE =⎧⎪∠=∠⎨⎪=⎩∴∆≅∆∴=∴∠=∠图1图1-2图1-1可构成边角边对应相等的ABE △与ACD △全等,从而可证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证明:ABC Q △与AE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 ∴=,AE AD =,90BAC EAD ∠=∠=o . 易证BAE CAD ∠=∠.ABE ACD ∴△≌△. ∴∠ABE=∠ACD .点拨:由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几何图形,当分别从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取一腰时,可构成边角边全等三角形;证夹角相等时常用等角加同角的和相等.此题可以拓展,将等腰直角三角形换成等边三角形、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等.例4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在直线AC 的同侧作ABE ∆和BCF ∆,连接AF ,CE .取AF 、CE 的中点M 、N ,连接BM ,BN , MN .(1)如图1,若ABE ∆和F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090=∠=∠FBC ABE ,则MBN ∆ 是 三角形.(2)如图1-2,在ABE ∆和BCF ∆中,若BA=BE,BC=BF,且α=∠=∠FBC ABE ,则MBN ∆是 三角形,且=∠MBN .(3)如图1-3,若将(2)中的ABE ∆绕点B 旋转一定角度,其他条件不变,那么(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 若成立,给出你的证明;若不成立,写出正确的结论并给出证明.分析:(1)判断三角形形状时,三角形一般是特殊三角形,由已知易知BN EC AF BM ===2121,又可证得∠MBN=90°,所以△MB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图形中是两个等腰三角形以公共顶点为中心旋转而成,则一个等腰三角形取一腰,构成两个边角边全等三角形. 解:(1)等腰直角 (2)等腰 α (3)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如图1-3,易证△ABF ≌△EBC. ∴AF=CE ,∠AFB=∠ECB. ∵M,N 分别是AF 、CE 的中点, ∴FM=CN. ∴△MFB ≌△NCB. ∴BM=BN. ∠MBF=∠NBC.∴∠MBN=∠MBF+∠FBN=∠FBN+∠NBC=∠FBC=α.点拨:在图形形状发生变化时,抓住影响结论的主要条件是否变化,如果没有变,则结论不变;如主要条件变,则结论变.在证明此类问题时,图形变化后的证明思想或证明方法,常可由特殊(变化前)的证法类比得到.(三)练习:1. 如图1,四边形ABCD 是矩形,△PBC 和△QCD 都是等边三角形,点P 在矩形上方,点Q 在矩形内.求证:(1)∠PBA =∠PCQ =30°;(2)PA =PQ .2.如图1,正方形ABCD 的边CD 在正方形ECGF 的边CE 上,连接BE 、DG .(1)求证:BE =DG ;(2)图中是否存在AC BDPQ图1图1通过旋转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若存在,说出旋转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1,在△ABE 中,AB =AE,AD =AC,∠BAD =∠EAC, BC 、DE 交于点O.求证:(1) △ABC ≌△AED ;(2) OB =OE .4. 如图,将一三角板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 在对角线AC 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与射线DC 相交于Q .当点Q 在边CD 上时,线段PQ 与PB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试证明你的猜想5.如图1-1,在中,为锐角,点为射线上一点,连结,以为一边且在的右侧作正方形.(1)如果,,①当点在线段上时(与点不重合),如图1-2,线段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 __________ ,线段的数量关系为 ;②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3,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2)如果,是锐角,点在线段上,当满足什么条件时,(点不重合),并说明理由.图1-2B C图1-3图1图1-1图1(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对例题、习题分析、证明、总结反思的过程中,体验根据线段和角的位置关系证明角等和线段相等的方法,即当两角或两边在一个三角形中时,利用等边对等角或等角对等边,当两角或两边在两个三角形中时证明他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体验由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几何图形,当分别从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取一腰时,可构成边角边全等三角形.通过练习拓展,将等腰直角三角形换成等边三角形、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等,结论仍然成立.老师在用时可将例习题变为学案使用,也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学生情况增减习题使用.教案设计程序简单,易于使用者直接使用或改变.欢迎提宝贵意见!谢谢! (五)反思:本节课例习题编排按照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课上的体验、总结、交流再通过练习进行巩固,希望达到教学目标. 附练习参考答案:1. 证明:(1)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BC =∠BCD =90°.∵ △PBC 和△QCD 是等边三角形,∴ ∠PBC =∠PCB =∠QCD =60°, ∴ ∠PBA =∠ABC -∠PBC =30°,∠PCD = ∠BCD -∠PCB =30°.∴ ∠PCQ =∠QCD -∠PCD =30°. ∴ ∠PBA =∠PCQ =30°.(2) ∵ AB =DC =QC ,∠PBA =∠PCQ ,PB =PC , ∴ △PAB ≌△PQC ,ACBDPQ图1∴PA=PQ.2.(1)证明:如图1,∵正方形和正方形,.在和中,..(2)存在.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或将逆时针旋转得到) 3.证明: (1) 如图1,∵∠BAD=∠EAC,∴∠BAC=∠EAD.在△ABC和△AED中∴△ABC≌△AED(SAS) .(2)由(1)知∠ABC=∠AED.∵AB=AE ,∴∠ABE=∠AEB.∴∠OBE=∠OEB.∴OB=OE.4.解:PQ=PB证明:过P点作MN∥BC分别交AB、DC于点M、N在正方形ABCD中,AC为对角线,∴AM=PM.又∵AB=MN,∴MB=PN.∵∠BPQ=900,∴∠BPM+∠NPQ=900.又∵∠MBP+∠BPM =900,∴∠MBP=∠N PQ.∴Rt△MBP≌Rt△NPQ,.∴PB=PQ.图1图1图1-15.(1)①垂直,相等;②如图1-2,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①的结论仍成立.由正方形ADEF得AD=AF ,∠DAF=90º.∵∠BAC=90º,∴∠DAF=∠BAC,∴∠DAB=∠FAC,又AB=AC,∴△DAB≌△FAC,∴CF=BD,∠ACF=∠ABD.∵∠BAC=90º,AB=AC,∴∠ABC=45º,∴∠ACF=45º,∴∠BCF=∠ACB+∠ACF=90º.即CF⊥BD.图1-2(2)如图1-2,当∠ACB=45º时,CF⊥BD.理由:过点A作AG⊥AC交CB或CB的延长线于点G,则∠GAC=90º,∵∠ACB=45°,∠AGC=90°—∠ACB=45°,∴∠ACB=∠AGC,∴AC=AG,∵点D在线段BC上,∴点D在线段GC上,由(1)①可知CF⊥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