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学案1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鉴赏诗词,理解诗的内容,学习诗中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2、品味作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
通过学习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3、品味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学习重点】初步学会鉴赏诗词,理解诗的内容,背诵并默写全诗。
【学习难点】通过学习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品味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勾画并思考本节重点内容,完成预习案,联系生活实际,尝试探究案问题,组长搞好督促与检查,确保每位同学能认真、高质量预习。
2、AB层完成导学案上所有问题,C层掌握基础知识,并完成除探究案6题之外的题目。
3、将预习时有疑问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并总结到“我的疑惑”中,以备上课交流。
【知识】文学常识: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某某亳州)人,是东汉建安(汉献帝)时期建安文学的核心人物。
代表作《蒿里行》、《短行歌》、《苦寒行》、《龟虽寿》。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曹操在北征乌桓时所写,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公元207年,曹操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北征乌桓的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战争。
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2、走近作者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背景资料《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新人教版
4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1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步骤一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三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三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代诗词,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1)字音碣.石(jié)澹澹.(dàn)竦峙..(sǒng zhì)(2)词义竦峙:耸立。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2.作者名片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雅爱诗章,好作乐府歌词,今存二十一篇。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新人教版(1)
4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的相关信息及写作背景;了解古代诗歌中律诗、乐府诗的一般文学常识。
2.反复吟诵、联想、品味,领略诗歌的图画美和意境美;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了解诗人的相关信息及写作背景;了解古代诗歌中律诗、乐府诗的一般文学常识。
2.反复吟诵、联想、品味,领略诗歌的图画美和意境美;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反复吟诵、联想、品味,领略诗歌的图画美和意境美;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吧!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
往往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写个人宏大的抱负,气势雄伟,格调慷慨悲壮。
代表作有: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军事著作《孙子略解》等。
三、背景链接:《观沧海》选自《曹操集》,写于建安十二年(207)征乌桓途中。
建安十一年(206),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并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毅然北上伐乌桓,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原的宏愿。
在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正值秋风萧瑟之际,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四、文体知识:乐府诗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2.其他小组发表意见,帮助解决问题。
反
馈
五、小结:
《观沧海》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方法
指导诵读体悟。
预
习
一、独学:
《次北固山下》作者,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玄宗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这一联闻名。
二、互学:
四、点拨:
在《天净沙秋思》这幅绝妙的晚秋思乡图中,却出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美景,这与“断肠人”的愁情一致吗?谈谈自己的见解。
反
馈
五、小结:
在《天净沙秋思》中任选一组写景句,展开联想和想象,将它们扩写成一段写景的文字。(150字左右)
六、拓展: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听读课文时,请同学们圈点勾画生字词。
2、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海 (jié)石 (sǒngzhì)(cháo)平
归(yàn)水何(dàn dàn)(xiāo)(s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1
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
过程与方法以灵活多变的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的气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品味诗词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课前准备学生自读诗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老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
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
今天,我们学习四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 ),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在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往往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写个人远大的抱负,气势雄伟,慷慨悲壮。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
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三、整体感知1. 朗读。
请同学们认真读两遍,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理解诗句大意。
(1)对照注释朗读或默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集体解疑。
(3)同桌互相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4)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将这首诗的意思说一遍,语言要优美。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
4.古代诗歌四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以及代表作品。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情。
2.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次北固山下》,体会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2.学习《天净沙 秋思》,理解诗歌的优美意境,感受主人公的思乡之情。
陵的夜郎县。
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某某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某某省沅陵的夜郎县。
4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三、板书设计
杨花 :漂泊无定
子规:不如归去
明月:陪伴友人 关怀、思念
教学过程★★★
闻王
昌龄左迁龙标
离愁
残夜、乡书、归雁——惆怅顿生、思念家乡。
————即景生情、旅途思乡。
可取之处:在开始时把这四首诗的阅读放在如何去读古诗的背景下去读,不为教诗而教;能够结合曹操的背景加深学生对曹操在《观沧海》中的豪迈之情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强调;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能够进行比较阅读;四是学生学习气氛比较浓,课堂思维活跃。
不足之处:课容量安排太大,课堂各环节之间时间安排不科学、不精确,导致授课时间紧X。
今后在教学中应该在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情。
3.体味各首诗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4.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情,领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
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四首诗。
2.掌握正确的鉴赏诗词的方法,理解诗词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中创设的意境,感受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本来没有思想,没有感情,只是客观存在,但遭受了战乱,感受到了国破家亡之苦的杜甫却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慨,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我们学习的四首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让我们走进诗人所描绘的景物之中,细细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2.背景资料《观沧海》是诗人在北征乌桓的途中登碣石山所作。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上征伐乌桓。
大战之后,身为主帅的曹操怀着难以平静的心情登上了当年秦皇、汉武曾登临过的碣石山,并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诗。
王昌龄被贬并非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不拘小节。
李白在听到这一不幸的消息后,特意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寄给好友,聊表慰藉。
3.知识链接中国古典诗歌按韵律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代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如曹操的《观沧海》)。
【部编】【整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第1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目标导学: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知识。
2、理解每句诗的含义。
3、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
4、背诵并默写诗歌。
学习重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知识链接《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七月出卢七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次北固山下》王湾的诗追求壮美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
但由于他“往来吴楚间”,所作诗也受到江南清丽山水的陶冶以及在开元初兴起的吴越俊秀诗风的影响,《次北固山下》就作于他游江南之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他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天净沙.秋思》,这是一首散曲。
马致远描绘了一幅绝妙深秋晚景图,真切的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学法指导1、熟读诗文,初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查阅资料,掌握作者的文学常识。
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一)会读会写:1、停顿节拍。
请给下列句子划分节拍:(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江春入旧年。
(3)断肠人在天涯。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3)江春/入/旧年。
(3)断肠人/在天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jiã dàn sŏngzhì xiāo sâ鸣chán( ) 枯tãng( ) 归yàn ()昏yā( ) chán ( )院鸣蝉枯藤归雁昏鸦禅院二、互问互答: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2)潮平两岸阔. ( )(3)风正一帆悬. ( )(4)海日生.残夜 ( )(5)枯藤老树昏.鸦 ( )(6)次.北固山下 ( )如同、好像是宽阔挂通“升”,升起黄昏时的乌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古代诗歌的学习表现出相当的兴趣,但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一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这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理论介绍部分学生们的接受度较高,他们能够跟随我的讲解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色。然而,当涉及到具体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时,明显感到学生们在这一块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我意识到需要通过更多的例句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
1. 强化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讲解,通过更多生动的例句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技巧。
2.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表达,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3. 课后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古代诗歌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提升文学鉴赏素养,通过分析四首古代诗歌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增强学生对古代诗歌艺术特色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强化文化传承意识,让学生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责任感;提高思维品质,通过解读诗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加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复述和创作,提升学生的诗歌朗诵和语言组织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艺术特色和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人相关情况及写作背景,(2)学习古代诗歌的朗读技巧。
2.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能在有感情的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诗,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谐美。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品读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到盛唐时期的李、杜,无一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遗产中的瑰宝。
今天我们一起走入古代诗歌,感受古诗精练的语言、和谐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
二、创设情境,指导朗读1.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四首诗歌。
2.结合注释,轻声朗读。
(1)读准字音碣石(jié )澹澹(dàn )竦峙(sǒng )(zhì )枯藤(téng)昏鸦(yā )(3)指导朗读,注意诗句停顿。
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的节奏断句。
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七言诗,基本可采用“二二二一”或“二二三”的方法断句。
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断句时要注意句意。
(4)品味诗意,学生自由朗读。
三、研读《观沧海》(一)关于体裁及写作背景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北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教程文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孙春凤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这四首诗,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难点:1.背诵这四首诗,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本来没有思想,没有感情,只是客观存在,但遭受了战乱,感受到了国破家亡之苦的杜甫却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慨,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我们学习的四首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让我们走进诗人所描绘的景物之中,细细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观沧海》一、初读诗歌——梳理诗意自学提示及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对语气、语速、语调及节奏的把握。
2.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梳理这首诗歌的意思。
明确:1.诗歌朗读节奏指导: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咏怀五百字》2.本诗意思大致如下:(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长得很繁茂。
树木被秋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啊,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二、精读诗歌——深入探究1.全诗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明确: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 了解诗词有关知识,朗读、背诵这四首诗歌。
2. 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3. 知人论世,理解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预习检查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3. 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三、学习过程(一)学习《观沧海》1. 作者简介2. 《观沧海》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3. 乐府诗: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4.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节奏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释义(3)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4)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5. 讨论探究(1)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6. 试归纳本诗的写作特色。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1)
朗读诗歌
观 沧 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找一找美景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 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诗中写到的景物 实写
海水、山岛 —— 宽阔、威严 树木、草 —— 生机勃勃 风、波 —— 苍凉、宏大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 族,河东晋阳(今山 西太原)人,。盛唐 著名边塞诗人,被后 人誉为“七绝圣手” 。
读诗品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杨花落尽子规啼,”除了暗示“王昌龄左迁 ”的时令,还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意象“ 杨花”、“子规”说说你的理解。
写景 抒情
3.为什么作者会起思清晨江上行舟,当残夜未全消褪之时,一 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 露春意。时光流逝,岁月无情,怎能不叫身在 “客路”,时当岁末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 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积极 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历来为脍炙人口、“形 容景物,妙绝千古”。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总写 实 写 想 分写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 水)人。他是我国文 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与杜甫齐名, 世称“李杜”,还有 “诗仙”之称,著有 《李太白全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准确朗读并默写这四首诗歌。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4.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教学重难点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2.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学情分析教师要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课前提示,结合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认真阅读,提高能力。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与大自然沟通,更好的体会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语言及其他艺术特色。
教师重点分析的内容可以少些,重要的是拓展学生对此单元学习内容的认识,打开学诗、读诗的思路。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指导学习《观沧海》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
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一)初读1.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二)细读1.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水何澹澹:何,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幸运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
其,它,指沧海。
2.教师点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的“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
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三)悟读合作探究: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2.《观沧海》一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最后两句是附言,是为合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明确:“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这几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象,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背诵全诗。
(多媒体出示图片)三、指导学习《次北固山下》作者简介及解题(多媒体出示)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
作者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一)初读1.听读诗歌,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多媒体显示)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
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二)细读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活动设计】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班交流,全班不能解决的再由教师点拨。
提示:首联: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又为“江春”做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唐人以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互为因果,浑然一体。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三)悟读1.“潮平两岸阔,风正(顺)一帆悬”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春水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大江之上,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挂在江面之上。
2.说说你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理解。
提示: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学生背诵诗歌。
四、指导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简介(先由学生简介,之后多媒体显示)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一)初读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
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停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二)细读1.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这首诗的各联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提示:①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一起到龙标。
②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悟读合作探究: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这是什么写法?提示: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借物抒情。
2.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愁,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小结: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化无形的思念为有形的形象使这首诗充满同情和关切之情。
背诵全诗。
五、学生自学《天净沙·秋思》作者简介及解题(学生小组交流即可)(一)初读学生闭目,随着老师的描绘想象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
唉,自己有家难归,怎不叫人心碎肠断?(二)细读思考:《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读后明确: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三)悟读展开想象,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
(课后完成)背诵这首小令。
结束语:本课所选的四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
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多诵读诗歌,在精美的语言与深远的意境中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观⎩⎪⎨⎪⎧⎭⎪⎬⎪⎫实景⎩⎪⎨⎪⎧⎭⎪⎬⎪⎫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壮阔景象虚景——日月、星辰——博大胸怀胸怀博大统一天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 杨花落 子规啼 写景(时令)次句 过五溪 事件结句 愁心寄明月 抒情思念关切 次北固山下⎩⎪⎨⎪⎧⎭⎪⎬⎪⎫叙事 青山外、绿水前 旅途奔波之苦写景⎩⎪⎨⎪⎧平、阔、正、悬 江上所见景色海日、江春 写景点明时令抒情 乡书、归雁 鸿雁传书之思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写景⎩⎪⎨⎪⎧⎭⎪⎬⎪⎫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深秋晚景图悲凉抒情 夕阳下肠断天涯 思乡之苦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