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冯新平

(兰州市第27中学甘肃兰州730030 )

摘要:让学生参与化学教学中的全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地学习,发展思维,提高素质。

关键词:学生主动参与化学教学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有效教学,不仅与教师水平、教学内容、设备有关,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本身的作用,即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程度直接决定教学活动的结果。所以,激活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快乐参与,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

1.1让学生参与“备课”。

学生应该是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和自我发展主体,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不能再是我教你学、我问你答的传统的循规蹈矩的模式,教师应本着“教”为“不教”为目标,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其中让学生参与“备课”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具体做法为:可以先让学生自已阅读课本,找出本课的知识点及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包括本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例如在进行《离子键》教学时,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列出了本节应该掌握如下的知识点:

①以氯化钠为例,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过程,掌握离子键的实质并会书写简单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②认识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并能说明哪些元素容易形成离子键;

③能根据离子键的概念,判断一些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离子键;

④通过对几种简单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归纳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规则。

学生完成了“备课过程”后,便转换师生角色,让学生当小老师上台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归纳总结,由其它组的学生进行评价并提出问题。这样,就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1.2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资料的收集等。

有很多化学知识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实验材料的准备、资料收集等,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的知识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精

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又如在进行《氨气的喷泉》实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体会到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为:圆底烧瓶要干燥;而且气密性要好,还有氨气要充足(即氨气要收集满)。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进行《晶体结构》教学时,我让学生在课前结合课本插图,用橡皮泥和牙签自制NaCl、CsCl、干冰、金刚石等晶体的结构作为教具,这样,学生不仅自学这些晶体结构的有关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还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为课堂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鲜活的教具,为教学过程提供了丰富的直观的分析材料,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兴趣很大,教学效也果令人满意。

2.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2.1创设条件,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智力活动的内化,这是其他任何因素都无法替代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如创设情景、实施开放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例如在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教师先设问:生活中发生了火灾用什么灭火呀?同学们纷纷回答到:用水,泡末灭火剂(主要成分是CO

2

)或干粉灭火剂进行灭火。接着老师

再设问:水或CO

2一定能灭火吗?在学生的疑惑中演示“滴水生火”和“吹气(CO

2

)生火”

的实验,奇异的实验现象,使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情绪高涨,思维处于欲罢不能休的状态,此时教师便把握时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和CO

2

可以生火?学生在一种急切知道结果的渴望中完成对过氧化钠的性质的学习。教学实践说明,只有学生自始至终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有所发现;而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及获取的学习方法和结论才是深刻的。

2.2组织讨论,质疑解疑,让各层次的学生在各抒己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启发、质疑、解疑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何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2)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有何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3)不断改变锌片和铜片在稀硫酸中的位置关系,“偶然”发现铜片上也会有气泡出现并产生疑惑;(在溶液中的部位相互接触,有何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4)引导学生推测铜片上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5)引导学生弄清在什么情况下铜片上才会有氢气生成?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6)引导学生研究溶液中氢离子为什么会在铜片上生成氢气?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7)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哪个是正极、哪个是负极并进行验证;

(8)让学生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小结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等,用其他电极材料进行验证;

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并且对原电池的工作概念、原理、组成等进行探究,以学生认知结构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的事实材料,创设铺垫型的问题情景,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不同层次的思考,变化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新问题,从而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2.3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参与的机会。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一般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生到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其思维能力、智力水平会有很大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与学生的可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有坡度、有层次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思维的阶梯,引导他们拾级而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一够,便摘到桃子”,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例如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把握提问的策略。让不同层资资的学生都能回答问题,并适当向学困生倾斜。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失败后,逐步丧失了学习的内驱力,他们很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多加关心,多给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在他们回答出问题后,要多给他们鼓励,树立他们学习上信心,并向高一层次迈进。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对学困生注意问“怎样”让他们听懂,知其然,而对尖子生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但要有所知,还要有所不知,于无疑处生疑,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索的余地,启发他们多想,多思、多问,举一反三,培养他们探索知识的能力。在因材施教中,为使各层次学生学习上互相促进,还可采用分组讨论方法。最佳方法是上、中、下分组讨论,最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先引导优等生,然后在讨论中帮助中等生和学困生理解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