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集体教育活动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集体教育活动教案

【篇一:小班集体教学活动提问设计如何突出重点】

小班集体教学活动提问设计如何突出重点

来源:康泰幼儿园屠丽君发布日期:2012.02.29 阅读次数:1259

索取号:3101078124-304003-2012-002

集体教学一般是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一定原则,选择

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面对全班幼儿实施教学过程的活动,是

教师和幼儿进行思想、知识、情感等各个方面交流的过程。那教学

活动的设计中,应注意些什么呢?

根据我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上了一节数活动《好饿的

小蛇》后,我觉得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问题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幼儿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合适的精心设计的问题,

能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

丰富积累经验。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提问应注意什么呢?

1、问题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的目标及活动的重难点。

问重点才能保持幼儿思维清晰。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

对重点内容要反复设问,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

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这次活动的重点目标就是乐意表述自己的猜想与,并用恰当的词语

描述物体的颜色,和形状。为了帮助幼儿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

幼儿欣赏绘本的不同画面时,提问道:“小蛇吃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呢?这样简单的一个设问,不仅让幼儿讲述不同物体

的形状和颜色,而且也注重了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大胆表述。

2、问题设计必须既要面向全体幼儿,又要因人而异。

3、设计的问题要开放。

在《好饿的小蛇》教学中,一个香蕉吃到小蛇的肚子里,教师问“看

现在小蛇的肚子象什么?”但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这个问题提出后,

幼儿有点无所适从,幼儿还是说象香蕉,显然幼儿的思维还没有发

散开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辅助小问题来提示幼儿思维的方向,

让幼儿的思维得到“点拨”,师问“香蕉到了小蛇的肚子,看,现在象

什么了?”这个小问题就像一滴落入油锅的水一样,顿时幼儿思维活

跃了起来,“象弓箭”“象刀”“象月亮”等等,就这样多个发散性的回

答产生了。

所以教师教师在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拓展思路,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思维,从而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篇二:幼儿园集体活动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集体活动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作为幼儿教师,我经常听到家长对我说:我小孩在家很顽皮,但在幼儿园却变得胆小内向,和老师和小朋友交流也缺少主动,该怎么办?

目前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在家庭中幼儿的同龄玩伴很少,从而导致其缺乏集体活动的经验及与他人交流,对小朋友以后的成长和心理发育都是不利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对集体教学的关注和研究逐渐减少,而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却投入了极大的兴趣。一方面,“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方向和追求(所谓追求正表明了在现实中的缺少);另一方面强调游戏正是对传统的集体教学方式的一种改变和改造。传统的集体教学由于过于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成为课程改革的对象。而游戏似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剂良药。于是,用“游戏代替集体教学”,“用游戏改造集体教学的”观点日益流行。

然而,实践中,集体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地位却一直没有被动摇。用游戏改造集体教学的结果是“游戏被改造成了教学”,幼儿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幼儿游戏缺少指导和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集体教学本身是适应我国人口众多,师幼比例过高等国情的对幼儿实施教育的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再一方面就是教师对集体教学的误解,把传统的集体教学等同于集体教学,把传统的集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混淆于集体教学的属性,而不相信集体教学经过改造后可以符合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谨以几个幼儿园集体活动案例,以此提高幼儿的集体活动与交流能力。

观察实录:

观察一:

大跳龙(中班教学片段)教师出示图片

t:小朋友,你们知道他们都害怕谁吗?

c1:熊怕蜜蜂、老鼠怕猫。

t:还有哪个小朋友说一说?

c2:狼怕老虎和狮子。

t: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够说一说?

c3:狼也怕狗,有的(狗)能保护羊群,不让狼吃了。

(小朋友听到后立即争论了起来,有的说狗怕狼,有的说狼怕狗) t:安静!狼不会怕狗的,狼很凶残。好了,请小朋友再想想还有谁怕谁?观察二:

小雨点(小班音乐活动)

t:我们跟音乐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c:好。

t:听听音乐,音乐中说的是谁啊?

c:小雨点。

t:它在干什么呢?

c1:在睡觉和散步。

c2:在奔跑和在跳舞。

t:那我们听着音乐表演一下小雨在睡觉、散步、奔跑和跳舞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吧?

c:(用身体表示并做出各种动作)

t:刚才小朋友都表演的很好,还有没有谁能表演出不一样的小雨点? (这时,两个孩子抱到一块跳了起来,其他孩子模仿起来,孩子们非常活跃) t:你们俩在做什么?(有点生气)

c3:小雨点找到了好朋友。

t:安静,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跳什么跳!有没有听到我刚才问了什么问题?!

(t代表教师,c代表幼儿)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掌握着话语权,表现为教师的话语霸权。后现代哲学家福柯认为话语是一种权力关系,它意味着谁有发言权,谁无发言权,语言的权力并不是来源于话语符号系统本身,而是与说话者的地位和占有的社会资源及权力息息相关。一方面,教师无论在体型还是在心理的成熟程度上都优于幼儿,加之教师的知识、能力及社会经验都比幼儿丰富,有着一定的知识权威;另一方面,国家及社会对教师具有一定的社会期望并赋予教师一定的社会权威,教师在对幼儿实施教育时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在行使国家和社会赋予他们的权力,将社会认可的内容及价值观念转化为幼儿自身内在的价值观念与信仰,因而她们认为其话语具有合法性、权威性和不容质疑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