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艺术手法教学内容
逍遥游节选教案:情感表达与文学创作的方法
注:本文是由的,只供参考。
逍遥游,是唐代文学家渊明的一篇散文名篇。
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为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从情感表达和文学创作的角度,探讨逍遥游的教学案例。
一、情感表达1.1 情感主题逍遥游的主题是“游”,但不是游泳、游乐园那种游,而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游,是一种解放精神的游。
陶渊明通过文字表达他对束缚约束的厌倦,对自由的向往。
这种反叛的情感,在文学中被称为浪漫主义,是西方现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但在逍遥游中也有体现。
1.2 情感表达手法情感表达是文学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逍遥游中,作者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和游走的旅途,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前者或卧或起,或安或移;后者或水中或泥中,或高或下,或左或右”,表现出对旅行和自由的向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现出对人生经历和自由人生的追求。
陶渊明的情感表达广泛采用意象和联想的手法,这是文学作品的常见技巧。
这种手法可以让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的意象和回忆自身的经历,从而感同身受,深入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文学创作2.1 文学技术逍遥游采用的散文体裁,为中国文学史上体裁的开拓者,是日常生活中的人所能写成的一种文学形式。
散文的创作需要具备的技术是文字表达。
陶渊明的文字表达方式清新自然,简洁达意,即使是用诗般的语言质朴又意味深长。
这种技巧是文学中常用的手法,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妙。
2.2 叙事策略逍遥游所采取的叙事策略,同样是文学作品中需要突出的一点。
例如,作者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山水、日月星辰,达到了景物与人物相得益彰的效果。
同时,在描写逍遥游的旅途中,作者故意使用了一些短语,如“或卧或起,或安或移;或水中或泥中,或高或下,或左或右”,通过不断的反复强调,达到了情感和文学效果的双重效果。
2.3 艺术感受文学作品中,艺术感受是关键之一。
陶渊明在逍遥游中的叙事和描写,都富有艺术性。
例如“陆行不辍”的气韵,“怀弱齿”的比喻,这些语言的优美度和显著性,是文学作品所追求的高度。
《逍遥游》教案sun
《逍遥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逍遥游》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3)能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
(2)学会通过分析作品的人物、情节、环境等,理解作品的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由、逍遥的向往,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逍遥游》的主要内容及其中心思想。
2. 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 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3. 对作品主题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逍遥游》原文。
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文学鉴赏书籍、文章。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逍遥游》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逍遥游》,理解文章大意。
(2)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生僻词语、修辞手法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4. 文章解析(1)解析文章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2)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揭示作品的主题。
5. 古代文学鉴赏方法讲解(1)介绍古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方法,鉴赏《逍遥游》。
6. 实践练习(2)互相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注意难点。
8. 课后作业(1)熟读《逍遥游》,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古代文学鉴赏方法。
9.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逍遥游的教学教案(精选6篇)
逍遥游的教学教案逍遥游的教学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逍遥游的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逍遥游的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大体了解庄子其人及其作品的基本思想2、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3、积累词语:志、图、名、穷二、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了解庄子及其作品的概貌2、对比的手法,超乎寻常的想象;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三、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预习。
首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把不懂的语句画下来,有重点的讲解2、第二课时:熟读。
找出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看看作者运用哪些神话传说、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结合课后习题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课文思想。
背诵第一段。
3、第三课时:教师讲解。
由于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不必过多地批判,学生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即可。
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本身。
四、课时数: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板书文言现象)(一)导入:提起庄子,大家应该能够想起高一我们学过他的——《庄子·秋水篇》,可能还会有同学知道他的《庖丁解牛》。
《秋水篇》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我们就知道了庄子散文的一大特点:想象奇特,意境开阔。
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并且给予了“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高度评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最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又能体现其散文的风格与成就。
题为——《逍遥游》。
(二)作者作品简介:关于庄子其人及《庄子》这本书,课文下面注释①中还有介绍,如果觉得不够,学案上的介绍更为详细,大家可以参考。
逍遥游节选教案:语言表达与修辞艺术的提升
前言《逍遥游》是唐代大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以其幽雅清新、意境高远而被誉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作。
近日,笔者针对该诗篇进行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诗篇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本文将从语言表达与修辞艺术两个方面入手,对《逍遥游》进行节选教案分析,以期能够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欣赏古人智慧和美学。
一、语言表达的提升《逍遥游》的语言表达显得通顺自然、清丽脱俗,使人沉浸在仙境一般的美好境地中。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下几个方面:1.句式简练《逍遥游》的句式简练,语言质朴生动,自然流畅,兼顾了文学与实用性。
例如,“清溪流石间,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句话短小精悍,却能够生动地描绘出清溪与石间的景象,同时凭借“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个形象生动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作者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
2.意象鲜明《逍遥游》的叙事手法以意象鲜明著称,特别是在描写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心理情感等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性。
例如,“松花江上,冰入数丈,云屯蚁阵,风吹象群,素月生光,犹如霜色。
远近山川皆变色,何以明之又何以晦?”这个意象的运用,让整个诗篇充满了神秘感和想象空间,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的深邃思考和自由想象。
3.语言美感《逍遥游》的语言美感体现在大量使用压韵、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上,增强了诗篇的调性,让整篇诗篇的节奏感更加鲜明有力。
例如,“世人纷纷对我言,但言纷纷不如闲。
闲言闲语听不闲,挥手自得青山先。
”这一段清新脱俗的语言,充满了婉约柔美之美,让读者不禁沉迷于其中。
二、修辞艺术的提升修辞艺术是诗歌表现力的重要因素,也是《逍遥游》之被誉为“绝世好诗”的关键所在。
在《逍遥游》中,作者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使整个诗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1.对比修辞对比修辞在《逍遥游》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掘,是实现情感表达和生动描绘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紫芝含英,云英积翠,芳菲巧蝶,肥水纤鱼。
”这个修辞手法,把不同的自然景象、生命形态和物品与动物进行了巧妙对比,笔者不禁为陶渊明的深刻生命意义而感叹。
《逍遥游》教学设计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部分学生对逍遥游的理解仍不够深入。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这部分学生更好地掌握逍遥游的哲学思想。
五、教学反思
在《逍遥游》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诗文教学的特点和挑战。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几点反思:
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成功的。这个问题与庄子《逍遥游》的主题紧密相关,使学生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导入的设计,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审美情趣的培养:庄子散文的审美情趣独特,学生可能难以把握。
突破方法:通过对比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庄子散文的审美价值,培养审美情趣。
(4)文化背景的拓展:学生对古代道家哲学了解有限,可能影响对《逍遥游》的理解。
突破方法:补充讲解道家哲学背景知识,推荐阅读相关资料,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逍遥游》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逍遥游》教学设计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逍遥游》为庄子名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篇章整体感知:了解《逍遥游》的背景,把握文章主旨,感受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
2.词语积累:学习并积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如“逍遥”、“游刃有余”等。
3.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等,理解句子含义及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逍遥游教案优秀6篇
逍遥游教案优秀6篇逍遥游教案篇一一、自读要求:(一)了解庄子及其作品、思想。
(二)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
(三)熟读课文,背诵的一段。
二、学习侧重点:(一)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三)寓言体的特点。
(四)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解说)本文是一篇想象奇特、对比鲜明、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寓言体文章,因此重点研究学习这些方面,对于了解庄子及其作品的全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借鉴、发挥与创造极有帮助,有利于我们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自读程序]一、在教师简要交代作者及其作品、思想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地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通读全文。
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二、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分小组对自读时存在的问题、疑难进行针对性研究。
三、在研究的基础上分小组向教师质疑,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予以答疑。
四、强化性自读检测。
(解说)对于阅读课文,教师必须对学生放开手脚,训练和培养他们的自读习惯,提高他们利用教材本身和工具自我学习的能力。
为此,教师可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其合作精神和研究习惯。
[自读点拨]一、庄子及其作品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
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
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一点零碎的东西。
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文笔汪洋态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
《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壹五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
《庄子》善于虚构,十有_是寓言作品。
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人胜。
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高中《逍遥游》教案
高中《逍遥游》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逍遥游》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提高古典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逍遥游》。
(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逍遥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学会提炼观点,表达自己对《逍遥游》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追求自由、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逍遥游》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了解《逍遥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理解。
(2)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作者生平,分析文章内容、修辞手法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对比分析法:比较《逍遥游》与其他作品的异同,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逍遥游》的背景和作者庄子。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 讲解分析:讲解文章内容、修辞手法等。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对比分析:比较《逍遥游》与其他作品的异同,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对比分析:评价学生对《逍遥游》与其他作品异同的分析能力。
示范教案(逍遥游)
示范教案(逍遥游)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逍遥游》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品味《逍遥游》中的诗意,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品味诗意,培养兴趣。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意境解析。
2. 诗意的体会。
教学准备:1. 相关资料:《逍遥游》原文、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2. 教学设施:投影仪、音响等。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逍遥游》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让学生朗读《逍遥游》原文,感受诗意。
3. 分析作品中的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讨论:《逍遥游》中的诗意体现在哪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5.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熟读《逍遥游》原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逍遥游》中诗意的体会。
第二章:逍遥游的主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逍遥游》的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1. 主题思想的把握。
2. 寓意剖析。
教学难点:1. 作品主题的深入理解。
2. 寓意的挖掘。
教学准备:1. 相关资料:《逍遥游》主题分析、寓意解读等。
2. 教学设施:投影仪、音响等。
教学过程:1. 回顾上一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章学习。
2. 分析《逍遥游》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寓意。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把握作品的主题和寓意。
4. 讨论:作品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主题思想和寓意?5.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回顾《逍遥游》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逍遥游》主题思想和寓意的理解。
第三章:逍遥游的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逍遥游》中的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对主题的体现。
教学重点:1. 人物形象的识别。
2. 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
教学难点:1. 人物形象的特点归纳。
2. 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关联。
教学准备:1. 相关资料:《逍遥游》人物形象分析等。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逍遥游教案篇一一、学习目的: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二、学习重点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三、学习难点学习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哲理的方法。
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四、学习方法阅读、体会、分析五、学习过程【一】积累1.重点词语怒:奋发范例讲解:怒而飞(振翅奋飞)斯:则,就范例讲解:风斯在下矣:(风就在下面了)夭阏:阻塞范例讲解:莫之天阏(没有阻碍)枪:触、碰范例讲解:枪榆枋而止(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控:投,落下范例讲解:控于地而已矣(落在地上罢了)效:显才能范例讲解:知效一官(才能胜任一官之职)比:合范例讲解:行比一乡(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正:本所应有范例讲解:乘天地之正(顺应天地万物之性) 恶Wū:何范例讲解: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2.通假字冥,通溟范例讲解:北冥有鱼培,通凭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培风知,通智范例讲解:小知不及大知辩,通辨范例讲解:此小大之辩也而,通耐范例讲解:而征一国有,通又;反,通返范例讲解;旬有五日而后反辩,通变范例讲解:御六气之辩3.古今异义海运:海波动荡范例讲解: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范例讲解:南冥者,天池也野马:游动的雾气范例讲解:野马也,尘埃也果然:饱的样子范例讲解:腹犹果然众人:一般人范例讲解: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羊角:旋风范例讲解: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词类活用1.名词用如动词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向南飞) 2.使动用法范例讲解: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5.固定句式1.其……邪?其……邪?(选择句) 范例讲解: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奚以……为,(表反问,哪用……呢) 范例讲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恶乎……哉(表疑问) 范例讲解: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二】翻译课文逍遥游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逍遥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识记基本文言知识点。
2、了解本文借用寓言说理的论说方式。
3、体会本文想想丰富,意境开阔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浪漫主义特色。
4、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说理的方式。
教学过程:【导入语】我们在学习前一篇课文《与妻书》时,谈到了裴多菲的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林觉民就是为了自由而抛家舍业。
著名歌手许巍在《蓝莲花》里也唱道“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而我本人呢,也希望自己会幻成一朵云,贴近太阳的胸膛;会变成一缕阳光,照射到阴暗的角落;会化成一股风,追逐自由的方向;会凝聚成一个笑脸,铺满在每个人的脸上。
人人都向往自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追求自由,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会不尽相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的精神世界,看看他是如何理解自由的。
【庄子及《庄子》介绍】庄子:名周,字子休,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原应为富贵人家,但是在战国时家道衰败,沦落为社会底层,他大约死于公元前286年,享年八十三岁。
庄子的五点基本情况:第一,庄子是一个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
第二,家境贫困,生活艰苦,靠打草鞋过活。
有一次他向监河侯借粟,监河侯没有满足他的要求。
还有一次,他穿着有补钉的布衣和破鞋去访问魏王,魏王问他何以如此潦倒,庄子说,我是穷,不是潦倒,是所谓生不逢时。
第三,有点像“隐士”,庄子曾在家乡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在职不久就归隐了。
楚王以厚币礼聘他为丞相,他拒绝不就﹙可见他非常地猖狂和桀骜不驯,怪不得文学人士说“庄狂屈狷:juàn,狷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
第四,他有家室、学生,不过,他一生寂寞,门徒不多,朋友有限,当时学术界的名人中,只有惠施与他经常往复辩论,而在先秦诸子的著述中,也只有荀子提到他。
《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逍遥游》中的名句。
(2)了解《逍遥游》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及作品特点。
(3)分析并概括文章中的主旨思想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由、逍遥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逍遥游》中的名句及寓意。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对传统文化和哲学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逍遥游》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逍遥游》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圈点、批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名句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5. 课堂练习(1)要求学生背诵名句。
(2)选取课后练习题,进行课堂练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逍遥游》中的名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感悟文章:评估学生在文章中对自由、逍遥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山水画面,引导学生进入《逍遥游》所描绘的意境。
2. 比较阅读:选取其他古代诗人描写自由、逍遥生活的诗文,与《逍遥游》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七、教学内容1. 名句解析:(1)解析“逍遥游”中的名句,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
逍遥游教案优秀教案
逍遥游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逍遥游》的主题思想,体会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2、帮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欣赏《逍遥游》的艺术特色,如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寓言和形象的比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庄子“逍遥游”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
(2)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能准确翻译重点语句。
2、教学难点(1)体会庄子散文想象奇特、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2)理解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难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点拨法: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自由,都希望能够摆脱束缚,追求自己的梦想。
那么,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庄子,他也提出了一种关于自由的境界,叫做“逍遥游”。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的《逍遥游》,去感受他那独特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庄子(约前 369 年—前 286 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名篇,代表了庄子的最高思想境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提问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四)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第一段,教师巡视指导。
2、请一组学生代表上台翻译,其他学生补充和纠正。
3、教师讲解第一段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如“北冥有鱼”“其翼若垂天之云”“海运则将徙于南冥”等。
《逍遥游》优秀教案(优秀3篇)
《逍遥游》优秀教案(优秀3篇)《逍遥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现象以及文言特殊句式和积累之、其两个虚词的用法2、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3、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1、首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然后通过对文章第一段的分析,尝试背诵。
2、然后研习第二、三自然段,完成对于文章的理解。
并对逍遥游的进行探究。
完成对文章主旨的体会。
教学难点:1、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诵读三到五遍,找出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看看作者运用哪些神话传说、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这些道理,结合课后习题理清作者的思路;2、由于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教师不必在课堂上过多地阐发,也不必过分地批判,通过课文,使学生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了;3、教学方法:在欣赏中理解,在朗读中记忆,在感悟中体会。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一、简介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
生活年代与孟轲相仿,可能稍后。
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却遭拒绝。
他说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又称《南华经》,现存33篇。
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其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处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的年代,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
高三语文教案范文:逍遥游4篇
高三语文教案范文:逍遥游高三语文教案范文:逍遥游精选4篇(一)教案名称:逍遥游—李白教学内容:诗歌鉴赏与语言表达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的背景和创作特点;2. 掌握《逍遥游》的基本情节和意境;3. 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4.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分析《逍遥游》的意境和表现手法;2. 学会从文本中把握诗歌的主题;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李白的创作特点;2. 细读和解读《逍遥游》。
教学准备:1. 李白的相关资料;2. 课文《逍遥游》;3. PowerPoint 或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黑板上展示李白的肖像和简要介绍,引发学生对李白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他作品的探究欲望。
Step 2 导入(5分钟)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逍遥游》,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和意境。
Step 3 分析《逍遥游》(15分钟)教师按章节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并引导学生从中找出诗歌的主题。
章节分析示范:1. 开篇描绘逍遥游的场景,以喻达到出尘脱俗的境界;2. 接下来描绘七十二个石洞,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随心所欲的生活;3. 描绘了七十二峰峦,表现了作者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艰难险阻的胜利;4. 最后以描绘玉洞、琼室和蓬莱三仙岛,展示了诗人向往仙境的心理和对远方的向往。
Step 4 学生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逍遥游》的主题,鼓励学生展开思维,提出合理的观点,并给予正面鼓励和指导。
Step 5 语言表达(15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表达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语言表达,例如以假设的方式,写一篇自己逍遥游的文章。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中细读课文《逍遥游》,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通过分析《逍遥游》,学生对李白的创作特点和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语言表达的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逍遥游》优秀教案5篇
《逍遥游》优秀教案5篇《逍遥游》优秀教案5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逍遥游》优秀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
《逍遥游》优秀教案1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4、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万物”到底待“什么”;写“万物皆有所待”有什么作用;难点:篇首写鲲鹏现世,极言其大,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目标:1、了解文章背景和庄子2、疏通文意,学习第一段过程:一、导入人类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却给宇宙带来了无穷的意义。
浩渺的宇宙和深邃的心灵,是古今中外的思想者探索和审美的世界……(引导学生对专题的关注,使学习课文不成为孤立的学习)。
古代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以经世之才,却屡遭打击,可是他们非但没有消沉,反而变得日益豁达。
比如苏轼。
那么,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要讲的庄子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之一。
二、检查预习1.你对庄子及其创作有哪些了解呢(适当补充背景知识)2.课文论证了庄子什么样的观点呢3.你对“逍遥游”的含义怎样理解的呢(“逍遥”,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
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三、朗读课文,粗通文意。
1、听录音,注意字音与节奏。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正句。
鲲(kūn) 抟(tuán) 坳(ào ) 蜩(tiáo) 决(_uè)起而飞抢(qiāng) 小知(zhì) 斥鴳(yàn) 数数(shuò)然泠(líng)然、3、疏通、积累通假字:冥——溟反——返知——智已——矣辩——辨而——耐有——又重点实词(单音词):怒而飞志怪抟扶摇六月息负大舟覆杯培风决起枪榆枋控于地适千里小年知其修绝云气斯已矣天地之正重点实词(双音词及短语)海运扶摇野马坳堂夭阏莽苍果然泠然数数然羊角重点生字抟坳蜩舂蟪蛄斥鴳四、整体感知《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
高三下册语文逍遥游教案
高三下册语文逍遥游教案教案:高三下册语文逍遥游【教学内容】:《逍遥游》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一篇田园诗,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自由自在的田园情怀和对尘世繁华的反思,具有丰富的意境和哲理内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领略到这首诗的美感和思想,了解到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教学目标】:1. 了解《逍遥游》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作者及其作品特色。
2. 掌握《逍遥游》的诗歌结构、语言表达和意象描写。
3. 领悟《逍遥游》所传达的田园情怀和对尘世的反思。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哲学思考。
【教学重点】:1. 了解和掌握《逍遥游》的诗歌技巧和表达方式。
2. 分析诗人通过描绘田园情境来表达对尘世的思考。
【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的意象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2. 理解诗人对尘世的反思和追求自由的思想。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2. 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关的图片、诗歌文字和解释等。
3. 黑板和粉笔:用于记录和展示学生的思路和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田园风光的图片,并询问学生对田园的理解和感受。
二、展示与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逍遥游》的全文,带领学生读诗,并解释诗中精彩的表达和意象描绘。
2. 讲解诗歌结构:八句诗,每句四言,共三十二字,平仄对称。
3. 讲解田园意象:牛羊、庐上、竹间、楼船、笙歌等。
三、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按照诗歌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每一部分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讨论诗人对尘世的反思和追求自由的意图。
3. 引导学生对诗人的观点进行思考,发表个人看法和理解。
四、理解与感悟(15分钟)1. 提问:《逍遥游》这首诗传达的是什么情感和思想?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人的田园传统和对尘世繁华的批判,讨论诗歌对学生的启发和思考。
3. 集体展示: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并掌握重点。
逍遥游教案美术生大学艺术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庄子及其《逍遥游》的背景,感受庄子思想对艺术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庄子“逍遥”思想的创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古典哲学与艺术的认知,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内涵。
2. 学习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庄子“逍遥”思想。
教学难点:1. 如何将庄子“逍遥”思想融入美术创作中。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庄子“逍遥”思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逍遥游》文本、庄子生平介绍、庄子思想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雕塑、摄影等美术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庄子及其《逍遥游》的背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庄子思想。
2. 学生阅读《逍遥游》文本,感受庄子“逍遥”思想。
二、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庄子“逍遥”思想的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现这一思想。
2.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美术知识,探讨如何将庄子“逍遥”思想融入创作中。
三、创作指导1.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提供创作建议,如:a. 以绘画形式表现庄子“逍遥”思想,可以采用写意、抽象等手法;b. 以雕塑形式表现庄子“逍遥”思想,可以采用写实、夸张等手法;c. 以摄影形式表现庄子“逍遥”思想,可以采用静态、动态等手法。
2. 学生根据创作建议,开始美术创作。
第二课时:一、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
二、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庄子“逍遥”思想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强调美术与哲学的相互影响。
2. 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今后的艺术实践中。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庄子“逍遥”思想,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逍遥游教案模板小学美术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高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逍遥游》的文学背景和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法表现内心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分享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逍遥游》中的寓言故事,提炼出核心情感。
2. 学会运用绘画、手工等美术形式表现《逍遥游》中的意境。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提炼出适合美术创作的元素。
2.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美术手法表现内心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逍遥游》相关资料、课件、绘画工具、手工材料等。
2. 学生准备:绘画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逍遥游》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逍遥游》的了解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逍遥游》,提炼出作品中的核心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并总结出适合美术创作的元素。
三、合作创作1. 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美术形式(如绘画、手工等)。
2. 学生分组合作,运用美术手法表现《逍遥游》中的意境。
3.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评价作品的主题、表现手法和创意。
3. 教师总结本次美术课的学习成果,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逍遥游》中的意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追求自由、乐观的心态。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2.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勇于尝试不同的美术手法。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分享意识。
板书设计:《逍遥游》美术课一、导入二、自主学习三、合作创作四、展示与评价五、拓展延伸。
《逍遥游》教案:探讨文学艺术中的审美比较
《逍遥游》教案:探讨文学艺术中的审美比较一、教学背景和意义《逍遥游》是唐代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以其清新脱俗、抒发情感的特点成为了中华文化传承中的经典之作。
作为中学语文课程的一部分,让学生学习和欣赏《逍遥游》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有助于学生发展审美能力、培养文学修养和情感体验等多方面的语文素养。
本教案旨在通过《逍遥游》这一文化经典,让学生探讨文学艺术中的审美比较,培养学生的审美敏感性。
同时,与语文学科其他内容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逍遥游》的基本背景与作品特点,体会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
2.通过文学艺术中不同元素的比较,让学生培养审美阅读能力,感受美的主题和情感。
3.鼓励学生运用比喻,象征,借代等修辞手法,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
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发现美的能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的表达思想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建议1.教学重点1)了解《逍遥游》的基本背景及主要内容。
2)学会通过文学艺术中不同元素的比较,感受美的主题和情感。
3)用比喻、象征、借代等修辞手法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
2.教学难点1)学生在应用比较和修辞手法方面的能力不足。
2)学生在主题阐述和情感表达方面的能力不足。
教学建议:1)在讲解《逍遥游》的时候,老师应该清晰地解释诗中使用的比喻和在修辞结构上的设置,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方法从中提炼出表达情感和主题的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编写文章和诗歌等形式用比喻和借代手法的方式进行巩固。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带领学生欣赏、感受一幅独具特色,但又非常浅显易懂的画面,以激发学生起学习兴趣,将学习的目光转向《逍遥游》。
2.阅读《逍遥游》让学生通读几遍《逍遥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文学作品的构思及情感表达。
3.分析《逍遥游》(1)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逍遥游》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解说文学中的比较及修辞手法,并寻找《逍遥游》中的例子,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其含义。
逍遥游教案美术生大学习
####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逍遥游》的文学背景、庄子的人生哲学,以及文章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画创作,引导学生将《逍遥游》的意境和思想转化为视觉艺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由精神与个性解放的追求。
####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和把握《逍遥游》的意境,学习运用美术技巧表现文章中的思想情感。
-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哲学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PPT或视频资料介绍《逍遥游》和庄子;- 美术工具:画纸、画笔、颜料、水彩、墨水等;- 学生提前阅读《逍遥游》原文。
####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 通过PPT展示《逍遥游》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 简要介绍庄子及其作品《逍遥游》。
2. 讲解与讨论:- 详细讲解《逍遥游》中的核心思想和哲学观点。
- 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 实践指导:- 分析《逍遥游》中的意境,如“逍遥游”的精神境界、“鲲鹏”的宏伟形象等。
- 指导学生如何将文章中的意境转化为视觉艺术。
4. 学生创作:- 学生根据对《逍遥游》的理解,开始创作美术作品。
第二课时1. 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 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通过美术创作学习《逍遥游》的收获。
-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将哲学思想与美术创作相结合。
3. 拓展学习:- 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研究庄子及其作品,拓宽知识面。
- 探讨如何将《逍遥游》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 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创新思维等。
-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是否体现了《逍遥游》的意境和思想,是否具有个人特色。
#### 教学反思:-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散文的独 特风格:想像丰富,奇思连翩,变幻莫测,使人 感到汪洋恣肆,雄奇壮丽,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 色彩。从文学成就来看,在诸子作品中《庄子》 是最突出的。正因为如此,鲁迅先生说:“其文 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 也。”
一、用寓言说理。 善用寓言,这是《庄子》一书很重要的艺术特点。庄子在其《
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特点时就明言“寓言十九”,司马迁在《史 记 • 老庄申韩列传》中亦指出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可以说,庄子是第一位有意识创作寓言的作家,而《逍遥游》全 篇就是运用大量的寓言来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 中的。
丰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形成一种奇诡异常、 变幻莫测、汪洋恣肆的独特风格,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三、善于运 用比喻。 课文中的比喻,连翩不绝而又贴切有力。如
作者为了说明“有所待”与“无所待”、小与大 的区别,以及小与大之间思想境界和见识的悬殊, 而连续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先以水与舟的比喻,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 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 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此处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大鹏,而杯水芥舟数 句则是比中之比。如批评蜩与学鸠不能理解鹏之 远飞行径,以旅行备粮为喻:“适莽苍者,三餐 而反,腹尤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 三月聚粮。”接着还通过朝菌、蟪蛄与冥灵、大 椿的比喻,长寿者彭祖与众人的比喻,说明了 “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
课文一开始,庄子以一只将“徙于南冥”的大鹏,创造出一种 雄奇深邃的境界。浩渺无垠咆哮奔涌的北海之上,瞬间,“不知其 几千里”的巨鲲化为“不知其几千里”的巨鹏。起飞之时,“水击 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是何等奇雄壮阔的景象。接着 ,转入对九万里高空景观的描写,只见“野马”奔腾微尘浮游,茫 茫苍穹难辨其色,这又是何等高远幽寂的境界。这则寓言对大鹏的 描写,表现出庄子内心涵盖万物轻藐一切把鹏鸟与寒蝉、灰 雀、斥鴳作比,表明了庄子的“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 美学价值取向,从而讽刺了那些“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者”的自我得意者。
运用寓言故事,将枯燥的哲学思想讲得盎然多趣,这就使庄子 的散文具有浓厚的文学性。
二、极富想像力。 先秦其他诸子的散文中也多用寓言,但他们的寓
言多为扩大化的比喻,取材一般也是人们熟悉的日常 生活和熟知的传闻。庄子寓言则善于发挥惊人的想像 力,虚构出神奇莫测令人叹为观止的故事,创造出多 姿多彩令人瞠目结舌的形象。
在《逍遥游》中,庄子以奇崛瑰丽的想像力勾画 了诗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精神的绝对自由靠物 象的极度自由空间得以伸展,“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鲲,古训中或为刚孵出 的小鱼,或为尚未孵化的鱼卵,本为至小之物,文中 却把它想像为身长几千里的大鱼;接着,在作者的笔 下,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 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想像力之强令人惊 叹。写鹏的南徙,一“击”“三千里”,一 “抟”“九万里”,此时,大鹏展翅九万里,扶摇直 上苍青天,物理空间的限制被缩小甚至取消,诗人的 想象力挣脱了任何空间的束缚。
《逍遥游》艺术手法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 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 ,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 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 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 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 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余下为第三部 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当 作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 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