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山东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山东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af642d0066f5335a81217c.png)
山东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为适应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推动村镇体系协调布局,规范全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根据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以及其他技术规范,制定本要点。
全省的县、县级市、城市具有村镇部分的区,可参考本要点编制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国家和山东省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等技术规范、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上位城镇体系规划、上位总体规划进行编制,与相关规划有机衔接。
一、规划内容(一)县域村镇体系发展条件评价1、区位分析。
重点分析县域地理位置、辖区面积、中心城镇与周边城镇的空间关系,铁路、高速公路及其他主要公路等对外交通条件。
2、自然条件分析。
分析县域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条件等自然条件。
3、社会经济基础。
分析县域历史沿革、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现状土地利用、社会架构等。
4、村镇体系布局现状。
根据村镇体系现状,总结村镇体系在规模、职能、空间分布和内部关系上的基本特点。
5、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分析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
6、综合评价。
根据发展条件分析,总结县域村镇体系发展的优劣势。
(二)规划信息整合1、上位规划。
总结上位规划对本区和村镇发展的要求。
2、相关规划。
总结已有相关规划的建设要点和协调任务。
3、下位规划。
收集整理已编制和已批复的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工业区和开发区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各类保护区规划等下位规划,查找规划存在的问题,明确整合内容。
(三)县域城乡统筹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1、发展目标。
提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的近远期目标体系。
2、总体定位。
明确全县发展定位。
3、发展战略。
提出为实现发展目标需采取的发展战略。
(四)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1、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概括县域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总结产业发展的成绩和不足。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讲解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417f1e8ba0d4a7303763a12.png)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第一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域、市(州)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引导和调控县域村镇的合理发展与空间布局;指导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二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以下重点:(一)综合分析评价县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二)研究县域产业发展与布局,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三)分析研究县域人口增长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趋势,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确定城镇化模式及水平。
(四)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确定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确定村镇体系结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确定村庄布局的基本原则,明确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农村居民聚居点治理和建设的管理策略。
(五)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实施措施,防止灾害、确保安全,提出县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六)按照城乡统筹、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防止重复建设。
第三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根据不同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村镇建设现状及农村生产方式的差别,强调不同的原则和内容。
要区别平原、丘陵、山区、高原等不同地域,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体现不同的地域特色,突出不同的城乡空间布局特点,选择不同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第四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划内容,是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强制性内容应在图纸上准确标明,文本上明确,规范表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管理措施。
第五条对涉及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公众利益等方面的内容,应当确定为严格执行的强制性内容,具体包括:(一)县域内需要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湿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退耕还林(草)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分滞洪地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2023年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精选3篇)
![2023年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64ae6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a.png)
2023年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精选3篇)方案一:市县综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一、目标与任务2023年的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县域综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具体目标如下:1. 制定县域综合发展规划,明确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实现县域经济、环境、社会等各方面协调发展;2. 优化县域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3. 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4. 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城镇,提高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5.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域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
二、工作内容与方法1. 综合调研:组织开展县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综合调研,了解县域现状和潜力,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2. 专题研究:针对县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需求,开展专题研究,制定相应的规划政策和措施。
3. 技术支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用GIS、遥感等技术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空间规划,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4. 参与机制:建立县域规划编制的多方参与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三、工作计划与进度1. 第一阶段:组织调研和专题研究,形成草案,征求公众意见和专家建议。
2. 第二阶段: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正式文件,并进行公示。
3. 第三阶段:报请审批单位审批,争取尽快完成审批程序。
方案二:县城市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一、目标与任务2023年县城市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旨在通过优化县城市体系布局,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具体目标如下:1. 清晰划定县城发展边界,避免城市无序蔓延和城乡一体化边界不清的问题;2. 提升县城发展层级,培育特色小城镇,完善县城功能,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与连续性;3. 优化县城布局,推动县城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4. 提升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城市宜居性。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要点之规划成果要求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要点之规划成果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405d85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d.png)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要点之规划成果要求土地整治是指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开辟、利用和保护,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是土地整治工作的基础,它的规划成果要求直接影响着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效果。
本文将从规划成果要求的角度,探讨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相关要点。
一、规划目标明确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应该具有可实施性和可衡量性,能够指导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
规划目标包括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应该明确表达土地整治工作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如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田质量、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等。
具体目标则是根据县域实际情况制定的,如土地整治的面积、改造的农田数量等。
二、规划内容全面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要对整治范围、整治目标、整治任务、整治措施等进行全面规划。
首先,要明确整治范围,包括土地整治的区域范围和具体的整治项目。
其次,要明确整治目标,包括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
再次,要明确整治任务,包括土地整治的具体内容和工作重点。
最后,要明确整治措施,包括技术手段、经济政策、管理制度等。
三、规划方法科学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要采用科学的方法,确保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首先,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数据采集,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其次,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土地整治的潜力和可行性。
再次,要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和发展需求,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和路径。
最后,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确保规划成果的实施可行性和安全性。
四、规划成果可视化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成果应该具有可视化的特点,方便各方面的参考和使用。
成果要求包括规划图件、规划报告和规划数据库等。
规划图件要清晰明了,包括整治范围、整治项目和整治措施等。
规划报告要详实全面,包括调研结果、评价分析、方案制定和实施措施等。
规划数据库要规范统一,包括土地资源数据、整治项目数据和实施发展数据等。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导则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5d8b8b3458fafab069dc02ea.png)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导则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主体为县级人民政府;2、规划编制的范围:县级规划编制的范围为县级行政管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其中县级中心城区规划范围根据上级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乡级行政管辖界线划定,不得分割乡级行政管辖界线;3、县级规划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供需状况分析,提出土地利用的目标,明确土地利用的重点和方针;——根据上级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确定县级规划的具体目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制订全县各类用地控制的具体指标;——规划生态保护用地,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安排交通、水利、及能源等重点项目用地,落实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土地用途分区,制定各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将全县土地利用的主要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拟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4、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规划范围和中心城区规划范围;——规划期限;——规划约束性控制指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保有量、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土地利用分区:禁止建设区边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扩展边界;——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开发整理项目、重点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等。
5、县、乡两级规划应同步编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相互反馈、上下衔接、全面落实;6、规划编制的程序(准备工作—专题研究—规划大纲的编制和评审—规划方案编制—公众参与和协调—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成果评审和报批—公告建档)一、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经费准备、技术准备和资料准备1)组织和经费准备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下设规划编制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日常工作,制定工作计划,落实规划编制经费、确定编制单位、成立编制小组、参与规划方案的协调等。
2)技术准备——选定规划编制的技术协作单位,成立技术组和专家组;——制订技术方案,明确规划依据、规划任务、规划内容与方法、预期成果等——组织技术培训,对技术协作单位、部门和乡(镇)联络员、社会公众等进行培训,明确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
河北省县(市)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导则
![河北省县(市)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7f1dcd9b941ea76e59fa0442.png)
河北省县(市)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导则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一三年七月目录1 总则 (1)1.1 目的 (1)1.2 范围 (1)1.3 作用 (1)1.4 遵循原则 (2)1.5 规划期限 (2)2 工作阶段与要求 (3)2.1 工作阶段 (3)2.2 工作要求 (3)3 规划内容 (3)3.1 规划纲要 (3)3.2 规划成果 (4)4 成果要求 (13)4.1 成果形式 (13)4.2 规划文本 (14)4.3 规划说明书 (17)4.4 规划图纸 (17)4.5 基础资料汇编 (19)5 审查与报批 (19)5.1 纲要审查 (19)5.2 成果报批 (20)附表1 城乡总体规划指标体系汇总表 (21)附表2 城乡用地汇总表 (24)附表3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26)河北省县(市)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导则1 总则1.1 目的为规范全省县(市)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和报批工作,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制定本导则。
1.2 范围1.2.1本导则适用于全省县(市)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1.2.2 编制县(市)城乡总体规划,应当将县(市)行政管辖区作为规划范围。
1.3 作用1.3.1县(市)城乡总体规划是县(市)人民政府实施城乡规划管理、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
1.3.2 县(市)城乡总体规划是落实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引导县(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指导下层次城乡规划编制的公共政策。
1.4 遵循原则1.4.1 编制县(市)城乡总体规划,应当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统筹布局城乡居民点、产业发展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农田保护区和区域基础设施通道等,探索建立县(市)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规”衔接机制,实现城乡规划一张图、空间全覆盖、建设一盘棋。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1094f07cc175527072208fd.png)
规划中确定的,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用途,禁止开展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的空间区域。
3.4.5 规模边界 boundary of the constructive expansion permitted zone
10.5 规划数据库 16
10.6 其他材料 16
10.7 成果检验 16
11 成果应用 17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18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县级规划编制程序 21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数据单位要求 22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基础资料收集分类 23
3.1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for planning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需要,在现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将有关地类进行归并或调整所形成的土地规划用途类别。土地规划用途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一级类3个;二级类10个;三级类中,建设用地分为14个,农用地和其他土地可根据需要划分。相应分类见附录A。
3.3.8 林业用地区 land use zone for forestry
是为林业发展需要划定的区域。
3.3.9 牧业用地区 land use zone for pasture husbandry
是为畜牧业发展需要划定的区域。
3.4 建设用地管制区 zoning for regulating the constructive expansion
以城镇主城区为主体,并包括邻近各功能组团以及需要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的空间区域。
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315a5db763231126fdb11ab.png)
县级规划主要内容--规划实施措施
制定行政、经济、技术与社会等规划实 施措施。
具有可行性。 应结合规划目标。
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乡级规划主要内容--基本农田调整
调整的原则与要求 基本农田调整应符合“面积不减少,
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原则要 求。
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规划编制程序--确定规划目标
根据调查研究,提出规划期内县域内人 口、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以及需解决的土地利用重大问题,拟定 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的方针与目标。依据 土地供需分析,提出建设用地总规模、 耕地保有量等规划初步目标。
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县级规划编制中,建设用地可分解到三级类, 农用地、未利用地原则上分到二级类。
乡级规划编制中,原则上分到三级类;根据管 理需要,可对各类用地进一步细分。
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土地规划分类--分类特点
衔接需求 考虑了过度期和二调两个土地现状
地类的关联性和延续性;做了归并和 细分 管理需求
规划编制程序--编制规划大纲
编制两个以上规划供选方案。 可行性论证后,选取较优方案编制
规划大纲。 与上级规划进行对接反馈。
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规划编制程序
制定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协调 规划成果上报
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规划编制程序--规划公告
县级规划批准后应依法公告。公告内容 包括规划范围、期限,规划目标、土地 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基本农田分布、 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规划批准机关和批 准时间、违反规划的法律责任等。
土地用途管制紧密结合;与《规划 纲要》中主要控制指标相衔接。
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
![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7871286294dd88d1d26b6a.png)
XX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和《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等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决策部署,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扎实推进《XX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形成全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系统提出全县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构建全县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新格局。
以国土空间规划统领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等,形成布局合理、集约高效、支撑得力、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发展蓝图,促进全县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资源集约节约,在“双评价”的基础上,优先划定不能进行开发建设的范围,严守生态安全、国土安全、粮食安全和历史文化保护线,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促进城镇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以人为本、品质提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规划工作出发点,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提升人居环境,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规划编制实施水平的标准。
(三)全域统筹、多规合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充分吸收原“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各类规划工作经验,实现城乡国土空间规划全域覆盖、全要素管控。
将各类相关专项规划叠加到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上,形成县域“一张图”和“一个平台”。
如何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如何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36d2afca417866fb84a8ecc.png)
文章精选 | 如何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导读国土空间规划的讨论渐趋平稳,国土空间规划即将进入全面编制阶段。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作为落实国家、省级空间规划的关键环节,如何组织开展具体的规划编制工作,是全国市县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和规划设计研究机构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
本文从性质和内涵、作用和任务、编制原则和编制流程、编制内容四方面,初步探讨了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问题,以期为规划同行提供参考。
本文字数:6583字阅读时间:20分钟当前,各地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和规划设计研究机构均面临一个共性难题,即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如何编制?本文基于深规院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科研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对这一难题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明确编制内容是应对这一难题的关键。
诚然,国家有关部门可能即将发布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有关规范和标准,各地自然资源规划部门也在积极启动第一批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以积累相关规划编制经验,但如何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仍处于探索争议阶段。
这一阶段,广泛的交流和讨论有助于展现不同机构、不同视角、不同地区的多种观点,加快融合争议、形成共识。
深规院作为扎根在改革开放先锋城市深圳的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积极研究设立了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科研课题,并依托课题研究发布了《为人民编规划:空间规划发展动向及启示》(点击标题查看)。
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重点探讨了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以期为规划同行提供参考素材。
陆学 1周前中国城市规划01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性质和内涵根据国家明确的政策导向和行业共识,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市县全域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一定时期内市县全域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是落实和深化发展规划有关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的基础和平台,对同级专项规划具有空间性指导和约束作用。
结合规划实践和空间规划改革要求,本文认为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市县层面全面部署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综合性空间规划,其根本目标是为市县层面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奠定空间性基础,其核心内涵是全域全类型空间用途的整体管控。
广西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要点201905
![广西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要点201905](https://img.taocdn.com/s3/m/af5bfacc69dc5022abea0018.png)
广西使命:做好沿海、沿江、沿边的文章
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
西部陆海新通道
广西“三大定位“
“五个扎实”新要求
2 战略与目标 ——定目标
2.1
总体定位
深入研究市县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自然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阶 段,确定市县的总体发展愿景和战略定位。
例如广州:突出全球视野、国家责任、城市特色和历史传承,彰显广州作为国家重 要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引领作用。
2 工作流程
2.4
规划编制
以专题研究结论为基础,可编制两个及以上的比选方案。
2.5
规划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标准,与规划编制工作同步建设规划成果数据库。
2.6
规划审批
2.7
实施监督
规划获批后要及时公开,强化公众监督。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基础,同 步搭建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 年至 2035 年,基期年为2019年,近期年为 2025 年,远景展望至 2050 年。
◼ 基础数据
统一现状基础数据、空间基准和用地分类标准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2019 年现状数据为规划基数, 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和 1985 国家高程基准作为空间定位基础, 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指南》,采用统一的用地分类。
编制背景和历程
2019年1月,中央深改委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
5
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 提出建立”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多个省市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6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进入全面启动编制阶段。明确时间节点要求为2019年完 成前期研究,2020年完成规划编制并同步建设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
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bf50bd5c1c708a1284a4490.png)
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第一条为指导县域(县级市、区,以下同)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制定本要点。
第二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第三条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应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以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的主要任务:深化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居民点布局安排,指导村庄空间布局合理调整。
第五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的编制应当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就近集中和保护环境的原则。
第六条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应对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人文与自然环境、村庄历史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提供规划编制所需的基础资料。
第七条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经济技术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意见。
第八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十年到二十年,并与文明生态村创建时间相符。
第九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综合评价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村庄空间布局;2、确定县域村庄空间布局和建设发展的战略及目标;3、提出县域村庄撤并迁移标准;4、确定县域村庄空间布局;5、协调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6、制定近期规划,确定分阶段实施规划的目标;7、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村庄空间布局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区位分析;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评价;县域人口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村庄数量、规模、分布以及建设发展情况评价。
第十一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和建设发展的战略及目标确定的主要内容是:提出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和建设发展战略,制定村庄人口撤并规模,明确人口空间迁移的方向和目标。
第十二条县域村庄撤并迁移的主要标准是:1、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核心区、蓄滞洪区或压占矿产资源的村庄;2、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不适宜人群居住的村庄;3、供水、交通、电力、通讯等设施严重匮乏且难以新建的村庄;4、地方病发病率高且短期内难以解决的村庄;5、人口规模和人均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的村庄;6、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的其它标准。
县域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县域总体规划编制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db5da0fba1aa8114431d961.png)
一、区(市)县域总体规划成果内容(一)文本(二)图纸(三)说明书二、区(市)县域总体规划文本要求(一)文本基本要求规划文本应准确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内容提出规定性的要求,文字表达应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二)强制性内容1、分区管制包括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明确以上各分区的范围与界线,以及开发控制要求。
2、五线控制包括红线、蓝线、绿线、黄线与紫线,明确以上各线的位置、宽度,以及控制要求。
3、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市政设施与管线、引水、水利、防洪、滞洪等工程、取水口、污水排放口、垃圾处理场等设施,明确位置、容量与标准。
(三)文本格式文本书写章节参照格式: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性质与规模第三章体系与布局规划第四章空间管制规划第五章交通体系规划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八章发展与资源协调保护规划第九章附则三、区(市)县域总体规划图纸要求(一)图纸构成1、区(市)县域综合现状图2、区(市)县域相关规划综合分析图3、区(市)县域体系用地布局规划图4、区(市)县域空间管制及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图5、区(市)县域交通体系规划图(二)图纸基本要求1、图纸主要用图像表达相关现状、规划与分析内容,应与文本一致。
2、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1:10000地形图上。
3、图纸上应标明图名、比例、比例尺、图例、风玫瑰、规划期、绘制时间、单位名称等。
4、图纸除图像部分外,还应以表格的形式反映相关内容,必要的说明以文字的形式反映。
(三)区(市)县域综合现状图内容要求1、现状城镇体系现状城镇的行政区划、人口与用地规模、等级、职能、分布等。
2、各类建设用地状况包括城镇建设用地、新型社区建设用地、大于20户的农民集中居住用地,以及位于上述建设区外的占地30亩以上(含30亩)的各类建设用地(含集体建设用地),明确界线与规模;绘制主要水体的位置。
3、其它各类用地状况包括水体、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其它各类用地的位置与界线。
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
![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75a8a5f242336c1fb95e31.png)
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深思远虑目营心匠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温馨提示: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21〕18号), 根据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部署要求, 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建设高特美强新固镇和三极两带多点发展战略的奋斗目标, 启动固镇县国土空间规划总体规划(20__-2035年)编制工作, 为确保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结合我县实际, 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__新时代__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_大和十_大基础设施项目, 统筹各类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实现资源集约节约使用。
(三)构建空间格局统筹全域空间格局。
在发展战略与目标指导下, 以优化县域功能空间布局为导向, 划定县域国土空间格局与土地空间功能用途功能分区, 划定城镇村、农业、生态三类空间,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村开发边界。
划定土地空间用途管制分区, 构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
强化对全域空间管控能力。
优化城乡体系布局。
合理确定县域城镇体系以及城乡居民点体系结构, 明确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动城市优质公共服务向乡村地区延伸;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制定全县村庄分类发展指引和空间管控要求。
河北省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范本模板】
![河北省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3bf9c6c83d049649a665892.png)
附件2:河北省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〇一一年二月目录1 总则 (2)2 县(市)域空间总体布局规划 (3)3 中心城区规划 (9)4 规划成果 (10)5 附则 (10)河北省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1 总则1.0.1 为统筹县(市)域城乡发展,规范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和技术深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借鉴有关省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
编制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应当将整个县(市)域行政管辖区作为规划范围。
1.0.3 编制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应当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充分体现主体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紧密衔接,严格落实上位规划,并与其他专业规划相协调。
1.0。
4 编制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应当紧密围绕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统筹城乡、集约发展的原则,体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思想,强化城乡功能与空间的整合,突出空间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利用,统筹安排城乡居民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注重保护和体现地方特色.1.0.5 编制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应当综合评估上轮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并对涉及城镇化发展战略、生态环境容量、城乡发展规模和城乡空间布局结构等重大问题要进行专题研究。
1。
0。
6 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由县(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充分吸取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社会公众和专家的意见。
对于有关意见的采纳结果,应当作为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报送审批材料的附件.1.0.7 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包括县(市)域空间总体布局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
1.0。
8 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同时可以对城乡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
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原则上应当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1。
市县空间规划编制标准
![市县空间规划编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534790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e.png)
市县空间规划编制标准引言市县空间规划是指在城市和乡村发展过程中,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统筹和合理配置,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推动空间规划工作的规范发展,确保规划结果科学准确、可操作、可实施,市县空间规划编制标准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市县空间规划编制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 规划编制目的市县空间规划编制标准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市县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施性。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为城市和乡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2. 规划编制原则市县空间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规划编制应基于科学的研究和数据,确保规划结果科学准确;•统筹性原则:规划编制应充分考虑城市和乡村的整体发展需求,实现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可行性原则:规划编制应基于可操作性,保证规划的实施性;•公众参与原则: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增强规划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3. 规划编制内容市县空间规划编制应包括以下内容:3.1 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规划编制前应收集和分析相关的基础资料,包括区域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资料将为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初步分析。
3.2 发展目标和任务确定规划编制中需要确定市县空间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为后续的规划编制提供指导。
3.3 空间结构和分区规划编制需要确定市县的空间结构和合理的分区方案,包括城市发展核心区、乡村发展区域等。
这些分区方案将为土地利用和资源配置提供基本原则和依据。
3.4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空间结构和分区方案,规划编制需要对土地进行合理利用规划,包括土地用途和功能区划等。
土地利用规划应考虑到城市和乡村发展需求,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3.5 交通和基础设施规划规划编制需要对市县的交通和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包括道路网、交通枢纽、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e921b1ab7360b4c2e3f6468.png)
关于印发《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的通知建村[2000]7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年四月六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第一条为加强县域(包括县级市、城市远郊区,下同)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要点。
第二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承担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具体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乙级以上规划设计资格。
第三条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以经批准的省(包括由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下同)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指导乡镇域村镇规划的编制。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三个重点:⒈确定城乡居民点有序发展的总体格局,选定中心镇,防止一哄而起,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⒉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防止重复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⒊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5至20年,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
第六条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具备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
资料由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负责收集,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提供。
第七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⒈分析全县基本情况,综合评价县域的发展条件;⒉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⒊预测县域人口,提出城镇化战略及目标;⒋制定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选定重点发展的中心镇;⒌协调用地及其他空间资源的利用;⒍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⒎制定专项规划,提出各项建设的限制性要求;⒏制定近期发展规划,确定分阶段实施规划的目标及重点;⒐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
第八条县情分析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区位分析;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评价;经济基础及发展前景分析;社会与科技发展分析;生态环境分析;提出县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区(市)县域总体规划成果内容
(一)文本
(二)图纸
(三)说明书
二、区(市)县域总体规划文本要求
(一)文本基本要求
规划文本应准确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内容提出规定性的要求,文字表达应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二)强制性内容
1、分区管制
包括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明确以上各分区的范围与界线,以及开发控制要求。
2、五线控制
包括红线、蓝线、绿线、黄线与紫线,明确以上各线的位置、宽度,以及控制要求。
3、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
包括道路交通、市政设施与管线、引水、水利、防洪、滞洪等工程、取水口、污水排放口、垃圾处理场等设施,明确位置、容量与标准。
(三)文本格式
文本书写章节参照格式: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性质与规模
第三章体系与布局规划
第四章空间管制规划
第五章交通体系规划
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八章发展与资源协调保护规划
第九章附则
三、区(市)县域总体规划图纸要求
(一)图纸构成
1、区(市)县域综合现状图
2、区(市)县域相关规划综合分析图
3、区(市)县域体系用地布局规划图
4、区(市)县域空间管制及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图
5、区(市)县域交通体系规划图
(二)图纸基本要求
1、图纸主要用图像表达相关现状、规划与分析内容,应与文本一致。
2、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1:10000地形图上。
3、图纸上应标明图名、比例、比例尺、图例、风玫瑰、规划期、绘制时间、
单位名称等。
4、图纸除图像部分外,还应以表格的形式反映相关内容,必要的说明以文字
的形式反映。
(三)区(市)县域综合现状图内容要求
1、现状城镇体系
现状城镇的行政区划、人口与用地规模、等级、职能、分布等。
2、各类建设用地状况
包括城镇建设用地、新型社区建设用地、大于20户的农民集中居住用地,以及位于上述建设区外的占地30亩以上(含30亩)的各类建设用地(含集体建设用地),明确界线与规模;绘制主要水体的位置。
3、其它各类用地状况
包括水体、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其它各类用地的位置与界线。
4、道路交通状况
按市级(含国道、省道)、区(市)县级、村级三级体系绘制现状道路位置、等级与宽度;绘制主要对外交通设施;绘制铁路轨道线位置。
5、主要市政基础设施状况
包括供水、供电、燃气、通讯、污水处理等设施的点位、等级与规模;明确各类管线的走向与等级;明确引水、水利、防洪、滞洪等工程,以及取水口、污水排放口、垃圾处理场等设施的范围与位置。
6、主要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状况
包括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市场等各级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与规模。
7、历史文化分布状况
各级历史文化单位、街区、古镇等的等级与位置。
(四)区(市)县域相关规划综合分析图内容要求
1、整合区(市)县各级各类规划,包括分区规划、体系规划、三集中规划、各城镇总体规划、各新型社区规划、各控制性详细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等,以及各类专业专项规划。
2、梳理各相关规划的内容,重点找出存在于各规划间的冲突与矛盾,主要包括各类用地规模与界线、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内容。
(五)区(市)县域体系用地布局规划图内容要求
1、包括各级各类建设用地(如城镇、新型社区、工业集中发展区、旅游设施、军事设施、大型基础设施、水利工程、机场、农业产业化用地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用地,以及占地30亩以上(含30亩)的各类建设用地(含集体建设用地)。
2、制定各级城镇的规模、职能与等级体系。
3、明确各级历史文化单位、街区、古镇等的等级与位置。
(六)区(市)县域空间管制及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内容要求
1、结合各类土地利用的性质与要求,按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四类划分区(市)县域的控制分区,并提出相应控制要求。
2、通过区域统筹,明确各类区域性市政基础设施的位置、规模,明确主要市政管线的走向与等级。
3、明确红线、绿线、黄线、蓝线、紫线的宽度与范围,并提出相应色线控制要求。
(七)区(市)县域交通体系规划图内容要求
1、明确市级(含国道、省道)、区(市)县级、村级三级道路体系,以及位置与宽度;
2、明确各类轨道交通的走向与位置。
3、明确航空港、水运码头的位置与界线。
4、明确客运中心、公交首末站的位置,以及公交停靠站的设施要求。
5、明确主要交叉口的交通处理形式。
四、区(市)县域总体规划说明书要求
(一)说明书基本要求
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与图纸的具体说明,主要包括相关规划分析与整合、体系用地布局、空间管制、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内容。
(二)说明书格式
说明书书写章节参照格式:
第一章前言
一、委托编制过程
二、规划文件及图纸
第二章编制背景与目的
一、规划编制背景
二、规划编制目的
第三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期限与范围
一、规划编制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
三、规划原则
四、规划期限
五、规划范围
第四章、相关规划解读
一、相关规划的解读
1.成都市空间战略规划
2.成都市全境规划
3.成都市总体规划
4.xxx走廊发展控制规划
5. xxx城镇体系规划
6. xxx分区规划
7. xxx “三集中”规划
8. xxx土地利用规划
9.各专业专项规划
10.各城镇总体规划
11.各新型社区建设规划
二、相关规划的整合
1.整合结论分析
2.整合问题分析
3.整合调整建议
第五章、区域规模研究
一、容量规模
1. 水资源容量
2. 土地资源容量
3. 人口容量规模
二、远期规模
1. 人口规模
2. 用地规模
3. 指标缺口
第六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等级结构
二、规模结构
三、职能结构
四、空间结构
第七章、区域空间管制规划
一、空间管制分区
1. 重点开发区
2. 优化开发区
3. 限制开发区
4. 禁止开发区
二、色线控制规划
1. 红线
2. 绿线
3. 紫线
4. 蓝线
5. 黄线
第八章、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
一、交通体系一体化 1. 区域对外交通
2. 道路交通
3. 轨道交通
4. 公共交通
二、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
1. 给水
2. 排水
3. 电力
4. 电讯
5. 燃气
6. 环卫
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
1. 医疗设施
2. 教育设施
3. 文化设施
4. 市场设施
四、发展与资源协调保护
1. 生态环保规划
2. 公共安全规划
3.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第九章、规划实施建议
(注:文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