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与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症及肾脏病的关系
别嘌醇改善果糖诱导的大鼠高尿酸血症与调节肠道葡萄糖转运子表达的关系研究
![别嘌醇改善果糖诱导的大鼠高尿酸血症与调节肠道葡萄糖转运子表达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7f581b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63.png)
别嘌醇改善果糖诱导的大鼠高尿酸血症与调节肠道葡萄糖转运子表达的关系研究陈刚;贾萍【摘要】目的观察别嘌醇和苯溴马隆对高果糖饮水诱导的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大鼠血尿酸水平、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以及肠道果糖转运子(glucose transporter, GLUT)2和5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连续饮用10%果糖水8周以制备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其中从第5周开始分别给予大鼠灌胃5 mg·kg-1别嘌醇或10 mg·kg-1苯溴马隆,共4周.磷钨酸法检测大鼠血尿酸水平,比色法检测肝脏XOD活性,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肠道GLUT2和GLUT5的表达.结果别嘌醇明显降低果糖诱导的HUA大鼠血尿酸水平(P<0.01)和肝脏XOD活性(P<0.01),减少了HUA大鼠肠道GLUT5的表达(P<0.01),但对肠道GLUT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与此同时,苯溴马隆也明显降低了果糖诱导的HUA大鼠血尿酸水平(P<0.01),但对HUA大鼠肝脏XOD活性、肠道GLUT2和GLUT5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别嘌醇可明显降低果糖诱导的HUA大鼠血尿酸水平,其机制与抑制肝脏XOD活性以减少尿酸产生,抑制GLUT5表达以减少肠道果糖转运吸收,最终减少果糖代谢产生尿酸相关.%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llopurinol and benzbromarone on serum level of uric acid, hepatic xanthine oxidase(XOD) activity and intestinal expression of glucose transporter(GLUT) 2 and 5 in rats with fructose-induced hyperuricemia.Methods Wistar rats were fed with 10% fructose in drinking water for consecutive 8 weeks to induce HUA.Treatment with 5 mg·kg-1 allopurinol or 10 mg·kg-1 benzbromarone were intragastricly administered from 5~8 weeks.Serum level of uric acid and XOD activity in liver weretested.Expression of GLUT2 and GLUT5 in intestine was analyz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Results Treatment with allopurinol or benzbromaron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serum level of uric acid in fructose-induced hyperuricemic rats.At the same time, allopurinol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XOD activity in liver and GLUT5 expression in intestine.Nevertheless, benzbromarone treatment did not show inhibitory effect on hepatic XOD activity and intestinal GLUT5 expression.In addition, neither allopurinol nor benzbromarone showed inhibitory effect on GLUT2 expression in intestine.Conclusions Allopurinol decreases serum level of uric acid in fructose-induced hyperuricemic rats.The mechanism is related to reducing XOD-mediated uric acid production in liver, and decreasing GLUT5-mediated fructose absorption in intestine.【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7(033)004【总页数】6页(P469-474)【关键词】别嘌醇;果糖;尿酸;高尿酸血症;葡萄糖转运子2;葡萄糖转运子5【作者】陈刚;贾萍【作者单位】重庆市天然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重庆400067;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重庆 40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R343.23;R446.11;R589.7;R589.9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发病率明显升高[1]。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d6bb6025c52cc58bd6beb1.png)
肥胖 高血压 高血糖 高血脂
M S
正 常组 22 7 7 (.)2 4 1.) 15 68 1( 17 3 0 1.) 8 8 34 9 (29 5 (.)14 0 6 .) 1 ( 36 4 7 2 (.) 7 (68 4 ( .) 3 0 6 .) 8 (79 4 5 56 5 1.) 3 96 0 ( 71 0 1 .)
别 ( :019 差异无 统计 学意义( . ) 0 P>0 5 。 . ) 0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 U 组肥胖 的患病率高于正常血尿酸 HA
组 , 因可能是 由于中心性 肥胖者内脏脂肪增加使 门脉系统 原
12 方法 .
经培训 合格 医师详 细询 问病史 , 按统一 标准查
游离脂肪酸增 多 ,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酚 烟酰胺 腺 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 A P N D) N D — A 介导 的合成 系统亢进 , 同 时游离脂肪 酸的异位沉积将导致胰 岛素抵抗 U 。H A组高血 压患病率高于正常血尿酸组 , 明HU 表 A患者较正常血尿酸者 易合并高血压 。Mazl等f za i 的动物实验证 实了HU A与高血压 的因果关系 , 该研究通过诱导剂使大鼠血尿酸水平在 7 内升 周
局 2 3 名 职工进行体检 , 4 7 空腹测 定血尿酸 , 空腹血糖 和血脂 , 并对各项结果进 行分析 比较 。结果 : 4 岁组的 HU > I 0 A
患病 率 (1 %) 2 . 与代谢综 合征 ( s患病率 (1 %) 7 M) 2. 明显高于<4 岁 组 ( 为 1. 1. 。H A M 的患病率 2 0 分别 3 %、0 %) U 组 S 6 6 (79 明显高 于尿 酸正常组 (36 , 1.%) 1.%)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00 ) U . 。H A组 M 5 S的各组 分 ( 胖 、 肥 高血压 、 高血糖 、
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与尿酸的相关性分析
![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与尿酸的相关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3ee13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1.png)
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与尿酸的相关性分析
林秀雯;柯小瑚
【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
【年(卷),期】2016(036)002
【摘要】目的对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同尿酸间的相关性加以探讨分析,以期为临床检验提供可参考性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检查的786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血清尿酸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均具有密切相关性;②尿酸水平的提高与高血压患病率成正相关(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液流变学及部分其他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均与尿酸水平具有密切相关性,应予以重视.
【总页数】2页(P138-139)
【作者】林秀雯;柯小瑚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广东江门529100;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广东江门529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9
【相关文献】
1.老年女性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与代谢组分的相关性分析 [J], 钟雷;宋雪萍;张宇虹
2.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 [J], 王集华
3.北京某高校教师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相关性分析 [J], 赵冰;蒋风萍
4.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 [J], 王集华
5.血清尿酸肌酐比值与老年女性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分析 [J], 阴大伟;惠海鹏;鲁晓春;周萱;李蕊君;罗理宁;张帷;吴红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分析
![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4bbb9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5.png)
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分析刘莉;王若雨;毛瑞军;孙晓杰;李芷菁【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4(014)004【摘要】目的:探讨大连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肥胖、血压、血脂、血糖等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关系.方法:随机抽选2012~2013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人群960例,检测并分析体重指数、血压、血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结果:男性和女性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1.9%和9.6%(P<0.01);男性的BMI及TG随血尿酸升高而明显增高(P<0.01);女性BMI、SBP、DBP、TG、LDL-C、FPG随血尿酸升高而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尿酸与肥胖、高TG等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之间关系密切,控制血尿酸水平是代谢综合征防治的重要因素,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总页数】3页(P54-56)【作者】刘莉;王若雨;毛瑞军;孙晓杰;李芷菁【作者单位】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大连116001;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大连116001;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大连116001;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大连116001;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大连11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7【相关文献】1.呼和浩特市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J], 李云霞;雒晓春;聂春燕;秦毅强;敖丽萍2.贵阳市部分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J], 段丹;王惠群;杨大刚;李俊良;刘影;鲁杨;;;;;;3.广州市某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分析 [J], 马文峰;陈锦华;王万山;周娅;俞守义4.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J], 荣胜忠;崔新宇;尹永奎;李淼晶5.银川市某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J], 张亚弟;赵丽;张翻弟;郭忠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疾病
![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8470490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5.png)
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疾病前面已经提到代谢综合征涉及很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这些疾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目前有不同程度的研究。
其中,研究较多、较深入的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肥胖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等。
(一)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密切关系很早就被报道。
目前已经肯定原发性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存在关联性,但与继发性高血压无明确关系。
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主要表现在:①不管是在原发性高血压人群,还是在群体人群,血压(包括24 h平均血压)与胰岛素敏感性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②高血压病患者的一级亲属,即使血压正常,也常有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③采用正常血糖一高胰岛素钳夹技术证实,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④肥胖症、2型糖尿病等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患者,他们的血压值与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之间存在独立相关关系;⑤扩展葡萄糖钳夹试验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的主要部位在骨骼肌,主要环节在糖的非氧化处理障碍,即糖原合成减少。
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孰因孰果还有争议,但目前更多倾向胰岛素抵抗是因。
主要的证据有:①临床和动物实验均证实,糖尿病、肥胖症者采用运动或药物等方式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后,高血压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②高血压患者在发病初期就已经可以具有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③动物试验证明,用蔗糖或果糖代替普通饲料喂养大鼠2周后可产生高血压,并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如果继续喂养果糖饲料,原发性高血压可持续3个月以上,如果停止果糖饲料,则血压可以恢复正常;④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血压正常但存在高胰岛素血症的个体,随访8年后,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显著高于胰岛素水平正常者;⑤高胰岛素环境培养下,胰岛素靶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下降。
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胰岛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因此高胰岛素血症引起水钠潴留;②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促进交感神经兴奋和刺激儿茶酚胺释放;③高胰岛素血症可以引起细胞内钙离子代谢紊乱,使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增高,而高钙可以增加血管的收缩性,增强血管外周阻力而致高血压;④高胰岛素血症可以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相互作用,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增强血管外周阻力;⑤高胰岛素可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一氧化氮等血管舒张因子减少,血管舒缩失调,可引起血管阻力增大;⑥高胰岛素血症可以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紊乱,血管容易处于收缩状态,导致血压升高。
临床替格瑞洛、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利尿剂、烟酸、果糖、 左旋多巴等引起血尿酸升高原因
![临床替格瑞洛、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利尿剂、烟酸、果糖、 左旋多巴等引起血尿酸升高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a3fd497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9.png)
临床替格瑞洛、氯毗格雷、阿司匹林、利尿剂、烟酸、果糖、左旋多巴等引起血尿酸升高原因中国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
血尿酸升高除引起痛风之外,还与肾脏、内分泌代谢、心脑血管等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替格瑞洛、氯毗格雷P2Y12受体抑制剂,抗血小板药物。
替格瑞洛增加血清腺甘水平,促进尿酸合成.,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在P1.ATO研究中,替格瑞洛组、氯毗格雷组分别有中%、13%患者的血清尿酸浓度升高超出正常上限,普格瑞洛组平均血清尿酸浓度约升高15%,氯毗格雷组约为7.5%o既往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应慎用替格瑞洛。
阿司匹林(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尿酸的代谢具有以下双重作用。
J大剂量阿司匹林(>3g∕d)可明显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作用,使尿酸排泄增多。
J中等剂量阿司匹林(Γ2g∕d)以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为主。
J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mg∕d)可损害老年人的肾功能,并降低清除尿酸的能力。
痛风急性发作时,应避免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小剂量阿司匹林尽管会引起尿酸升高,但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手段不建议停用。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风险后决定用药方案。
利尿剂利尿剂:样利尿剂、除嗪类利尿剂及含有利尿剂成分的降血压药,如复方利血平几乎所有的利尿剂都可以导致高尿酸血症,但以神利尿剂和噬嗪类利尿剂等排钾利尿剂最常见。
原因是肾小球对尿酸盐吸收增加,而对尿酸盐的分泌减少。
埃索美拉嗖/兰索拉嗖/泮托拉嘤质子泵抑制剂。
正常状态下,人体血尿酸(UA)有2/3通过肾脏而排出,1/3通过肠道而排出。
质;泵抑制剂与远端肾小管细胞内H+-K+-ATP的结合,并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导致远端肾小管泌H+功能障碍,引起肾小管酸碱平衡紊乱,阻碍尿酸的排泄,血尿酸升高。
美托洛尔选择性BI受体阻滞剂。
口服美托洛尔200mg∕d可使血尿酸升高约3.5%oB1.受体阻滞剂,可使肾血流量及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尤其在与利尿剂联用时,可减少尿酸的排泄量,引起高尿酸血症。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0fb8afbd192e45361166f53a.png)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总结糖代谢一、糖酵解的概念:糖酵解:一分子葡萄糖在胞液中可裂解为两分子丙酮酸,是葡萄糖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的共同起始途径,称为糖酵解。
乳酸发酵:在不能利用氧或氧供应不足时,人体将丙酮酸在胞液中还原生成乳酸,称为乳酸发酵。
二、糖酵解的反应过程:具体过程见书P167①~⑤为酵解途径中的耗能阶段,1Glu→2ATP,2分子3-磷酸甘油醛产生⑥~⑩为产能阶段,共产生2*2=4分子A TP糖酵解总结:1、反应部位:胞浆2、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3、全程有3个不可逆反应4、产能方式和数量: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净生成ATP数量:从G开始2×2-2= 2ATP从Gn开始2×2-1= 3ATP5、终产物乳酸的去路: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分解利用,乳酸循环(糖异生)6、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⑦⑩底物水平磷酸化: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用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应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糖酵解中参与底物水平磷酸化的酶:磷酸甘油酸激酶,丙酮酸激酶7、消耗ATP的反应:①③8、生成高能磷酸键的反应:⑥⑨含有高能磷酸键的物质: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9、与NADH+H+有关的反应⑥⒒无氧酵解中参与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的NADH产生于无氧酵解第⑥步:由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的过程。
10、糖酵解的三个关键酶※:1、E1:己糖激酶2、E2:磷酸果糖激酶-13、E3: 丙酮酸激酶三、己糖激酶: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分别称为Ⅰ至Ⅳ型。
肝细胞中存在的是Ⅳ型,称为葡萄糖激酶。
它的特点是:①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②受激素调控,对葡糖-6-磷酸的反馈抑制并不敏感。
它这些特性使葡萄糖激酶对于肝维持血糖稳定至关重要,只有当血糖显著升高时,肝才会加快对葡萄糖的利用,起到缓冲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
四、磷酸果糖激酶-1:催化的产物是反馈激活剂,体内唯一的正反馈。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5268d8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7.png)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冯龄;赵秀娥
【期刊名称】《临床内科杂志》
【年(卷),期】2009(026)008
【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在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36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血清尿酸水平分成两组:高尿酸水平组77例,尿酸水平正常组288例,观察血清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主要组分的相关性.结果血尿酸与血压、甘油三酯、体质指数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高尿酸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77.92%,尿酸正常组为51.04%(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年龄,收缩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体质指数多因素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可能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总页数】3页(P548-550)
【作者】冯龄;赵秀娥
【作者单位】200040,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200040,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J], 王永志;王宏;景燕翔;文宁
2.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J], 申红;张宏伟;张燕;弓俊霞
3.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合并高尿酸血症及同时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研究 [J], 赵立群;聂雷;龙美洁;刘敬华;刘佳丽;彭秋玲
4.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杨学菊;郑曙琴
5.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J], 李碧汐; 李耘; 刘力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尿酸高有哪些症状
![尿酸高有哪些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4f75912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a.png)
尿酸高有哪些症状尿酸高,也称为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通常与痛风(一种关节炎)密切相关。
尿酸是体内代谢产物之一,过高的尿酸水平可能导致尿酸结晶在关节和其他组织中沉积,引发痛风发作和其他健康问题。
一、尿酸高的症状:1.痛风发作:尿酸高是痛风的主要诱因之一。
痛风是一种关节炎,通常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发热,最常见在大脚趾关节。
2.尿酸结石:尿酸结晶沉积在肾脏中形成尿酸结石,可能导致肾绞痛和尿路感染等问题。
3.关节炎症状:尿酸结晶在其他关节中沉积,也可能引发非痛风性的关节炎,导致关节红肿、疼痛。
4.疼痛和肿胀:尿酸结晶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受影响部位的肿胀、疼痛和红斑。
5.肾功能损害:长期尿酸高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导致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增加。
6.代谢综合症:尿酸高可能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症有关。
7.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尿酸高与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风险增加有一定关联。
8.疲劳和不适:尿酸高可能导致疲劳感、不适感等。
二、尿酸高的原因:1.饮食因素: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如肉类、内脏器官、海鲜等)可能导致尿酸升高。
2.遗传因素:个体遗传性因素可能使一些人更容易发展为尿酸高。
3.肥胖:肥胖与尿酸高密切相关,脂肪组织会释放一些物质,影响尿酸的代谢。
4.代谢异常:肾脏排泄尿酸的功能异常、糖尿病等也可能导致尿酸高。
5.药物:一些药物(如利尿药、噻嗪类药物等)可能干扰尿酸的排泄,导致尿酸升高。
6.酒精摄入:酒精可以干扰尿酸的代谢,过量饮酒可能导致尿酸升高。
7.其他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血液病等也可能与尿酸高有关。
三、预防和治疗:1.饮食调整: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增加蔬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1)低嘌呤食物:嘌呤是尿酸的前体,摄入高嘌呤食物会增加尿酸水平。
建议选择低嘌呤食物,如鸡肉、鱼肉(除了鱼子酱和鳝鱼)、蔬菜、水果等。
(2)足够的水分:喝足够的水有助于促进尿液的排泄,减少尿酸积累。
每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是重要的。
高尿酸血症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
![高尿酸血症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https://img.taocdn.com/s3/m/dfacf9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a.png)
医诊通慢病【摘要】高尿酸血症属于终身性疾病,与血脂异常有着密切关系,直接威胁着生命健康安全。
尿酸代谢与血脂代谢共同影响着身体,会加速病情的恶化,尤其是已经患有痛风的人群,更要控制好饮食,降低血脂。
除了嘌呤会引发高尿酸血症以外,如果果糖摄入过高,也会导致尿酸升高,因此在日常管理时,既要服用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也要遵循饮食处方与运动处方,以此改善预后。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两者关系在痛风患者的检查单上,可以发现血脂这项指标几乎无正常值。
那么血脂异常与痛风存在何种关系?哪些情况属于血脂异常?我们一起来探讨。
1.血脂及血脂代谢紊乱的危害血脂是指人体中血浆存在的脂肪类化合物,包括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含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
血脂是维持细胞基础代谢的主要物质,参与到人体的能量代谢环节中,对体温维持与神经传导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血脂代谢紊乱就是指血浆中的脂质量发生异常,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升高,还包括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血脂代谢紊乱对人体具有很强的危害性。
(1)引发肝功能受损、脂肪肝,甚至肝硬化、肝纤维化等。
(2)在血浆中会存在大量的脂类蛋白物质,随着沉积移动,会导致血液流速降低,并附着在动脉血管内皮上。
同时也会长期黏附在血管壁上,对动脉血管内壁造成损害,容易导致血管硬化。
(2)引发高血压。
当大量的血脂沉积到血管壁时,血管会变狭窄,从而使血压明显升高。
(3)引发冠心病。
人体长期处于高脂血症,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变小、血管腔内变窄,心肌注血量也会随之降低,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甚至会导致心绞痛与冠心病。
2.饮食中嘌呤和果糖指数对尿酸的影响如果痛风患者摄入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很容易导致细胞外液尿酸值发生迅速变化,并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因此控制尿酸的基础就是减少嘌呤的摄入,日常饮食中要避免食用含嘌呤过高的食物,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类食物,控制酒精的饮用。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间的关系及营养治疗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间的关系及营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93b11678f46527d3240ce06e.png)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间的关系及营养治疗作者:邵春海刘景芳苏健光张家瑛来源:《上海医药》2013年第05期摘要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
高尿酸血症可造成关节、肾脏、心脏和眼等损害,已成为继糖尿病后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
高尿酸血症常伴随代谢综合征或其组分的发生,说明这两种疾病之间有密切联系。
本文就此作一概要描述,并提出高尿酸血症的营养治疗原则。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营养治疗中图分类号:R589.7; R459.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5-0011-04近年来,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的人群调查发现,非痛风男、女性人群的平均血尿酸水平分别为(44±10)和(34±9)mg/L,男、女性人群的HUA发病率分别为4%和3%[1]。
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山东的人群调查显示,男、女性人群的平均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89.6±76.6)和(236.5±63.3)μmol/L,HUA发病率分别为5.79%和2.44%,痛风总粗患病率为35.2/10万[2]。
同期,对上海的人群调查也显示,男、女性人群的HUA发病率分别为14.2%和7.1%,合计为10.1%;痛风患病率男、女性分别为0.77%和0.34%[3]。
北京地区人群的痛风患病率也有逐年升高的趋势[4]。
痛风和HUA 已在我国逐渐成为与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口老龄化有密切关系的常见病、多发病[5]。
作为多种常见病的危险因素,HUA已成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HUA与代谢综合征间的相关性正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
那么,HUA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目前进行了哪些研究?在营养治疗原则上又有什么相似之处呢?笔者就这些问题概述如下。
1 HUA和代谢综合征的定义血尿酸浓度超过正常值上限即男性和绝经后女性的血尿酸浓度>420 μmol/L、绝经前女性的血尿酸浓度>348 μmol/L称为HUA。
警惕果糖泛滥
![警惕果糖泛滥](https://img.taocdn.com/s3/m/efbe836225c52cc58bd6becb.png)
警惕果糖泛滥——人造蜂蜜的是与非果糖是天然存在于水果、蜂蜜、蔬菜和其他天然食物中的一种单糖。
果糖在水果和蜂蜜中存在最多,因此有种天然的“水果和蜂蜜”的风味,加上它具有的其他特点而备受人们青睐。
但据调查显示,人们摄入的果糖大约只有三分之一来自水果、蜂蜜等天然食物,其余的三分之二则来自于添加在饮料与食物中的果糖。
这些添加在食物中的果糖来自于一种淀粉糖-即果葡糖浆,也称“人造蜂蜜”。
其发明的初衷是为了降低成本并缓解蔗糖缺少所带来的压力。
最早的果葡糖浆为42糖(含42%果糖53%葡萄糖,甜度与蔗糖相当)和55糖中(含55%果糖40%葡萄糖,甜度是蔗糖的1.1倍)。
其组成与传统天然糖-蔗糖(含50%果糖50%葡萄糖)差别不大。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两大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宣布用果葡糖浆代替一半的蔗糖,极大地刺激了淀粉糖的发展。
随着工业的发展研制出的第三代果葡糖浆也就是高果糖浆其果糖含量在90%,甜度是蔗糖的1.4倍。
不仅甜度增加了,其性质特点也更像蜂蜜了,也更适合添加在食物中了。
其口感不会像甜味剂那么机械,因此配合蔗糖、甜味剂一起使用,可获得更“丰满而醇厚”的口感。
高果糖浆主要存在于饮料、烘焙食品、糖果、果酱、糖浆中,其中饮料占74.5%,面包占9.3%,罐头占4.2%,奶制品占8.2%,其他食品3.3%。
有了人造蜂蜜的参与,饮料“清爽纯正”,面包蛋糕”更容易发酵,不容易变干,可长时间保持松软,保质期延长“,冰激凌雪糕糖果炼乳”口感细腻湿润“,蜜饯、果脯“缩短了腌渍期,且更容易保鲜。
果糖有这么多的好处,但越来越多的营养学家却在呼吁人们减少果糖消耗,尤其是少喝甜饮料。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高果糖饮食会破坏体内增食欲素与瘦素的平衡,使得瘦素和(或)瘦素受体异常,无法正常调节食欲。
(瘦素对增食欲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减少摄食。
)果糖又甜又爽又不觉得腻饱,常常不小心会吃过量。
以甜饮料为例,一瓶500毫升的饮料含糖量常常高达50克以上。
高尿酸血症的食疗养生
![高尿酸血症的食疗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c4b5b60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b.png)
高尿酸血症的食疗养生一、了解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体内尿酸水平升高。
当体内产生过多的尿酸或者肾脏无法有效排出尿酸时,就会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长期以来,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关联被广泛认可,因为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风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食物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1. 控制嘌呤摄入嘌呤是形成人体内大部分尿酸的原料,在食物中主要存在于动物肉类和海产品中。
通过合理控制这些食物的摄入量,可以有效减少体内嘌呤积累,从而降低尿酸水平。
推荐摄入低嘌呤食物包括豆类、蔬菜、水果、全谷类及坚果等。
避免过度摄入富含嘌呤的红肉、内脏和海鲜等食物,对于降低尿酸水平非常重要。
2. 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水果和蔬菜是高纤维、低嘌呤的良好来源。
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叶酸以及其他抗氧化剂,有助于阻止尿酸形成,并促进尿酸的排出。
建议每天摄入至少5份新鲜水果和蔬菜。
柑橘类水果、草莓、菠菜等富含维生素C和叶酸的食物特别值得推荐。
3. 适量摄入乳制品乳制品中富含乳清蛋白,其能够帮助调节尿液中的尿酸浓度。
研究表明,增加乳制品的摄入可以降低患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风险。
选择低脂或非脱脂的乳制品,如牛奶、酸奶、奶酪等,对于预防或控制高尿酸血症有积极作用。
4. 控制酒精摄入酒精对尿酸的合成和排泄有明显影响。
经常饮酒会增加体内尿酸的生成,进而导致高尿酸血症。
建议男性每天最多饮用两个标准单位的酒精(相当于一瓶啤酒),女性则应限制在一个标准单位以内。
5. 多喝水并避免甜饮料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促进尿液中尿酸的排出至关重要。
同时,避免过量摄入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浆的甜饮料,因为高果糖玉米糖浆与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相关。
三、其他适宜食品1. 姜黄和樱桃姜黄富含一种叫做姜黄素的化学物质,在降低尿酸水平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樱桃是一种含有大量抗氧化剂的水果,可帮助中和体内自由基并降低尿酸水平。
2. 坚果类食物坚果类食物富含纤维、蛋白质和健康脂肪,适量摄入可以帮助降低尿酸水平。
代谢综合征与相关疾病
![代谢综合征与相关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bcf6961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0.png)
代谢综合征与相关疾病
都健;崔丽娟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年(卷),期】2007(014)008
【摘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包括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肥胖、高凝状态、微量蛋白尿和高尿酸血症等多种代谢异常的集合。
目前认为,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与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是一种随着肥胖发生率的增长而日益常见的代谢紊乱现象。
其病理生理缘于伴随过度释放脂肪酸的胰岛素抵抗,促炎状态参与其中。
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非常高,预计未来十年内还会进一步提高。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都健;崔丽娟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内分泌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内分泌科,沈阳,1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
【相关文献】
1.胆囊疾病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J], 李义亮;冶琴;克力木;李赞林
2.重庆市4 162例不同身体质量指数代谢综合征及其他相关疾病患病率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J], 陈鸣放
3.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报告结果分析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探讨 [J], 息裴琪;田凤石
4.代谢综合征青少年代谢组分与心血管疾病间的相关性 [J], 刘琳;金文波;林玉玲;黄文平
5.老年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与外周动脉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J], 高璐;秦明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尿酸在果糖导致代谢综合征中的可能作用
![尿酸在果糖导致代谢综合征中的可能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1da0de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7.png)
尿酸在果糖导致代谢综合征中的可能作用张可悦;曾学军【摘要】过量摄入果糖会导致代谢综合征并升高血尿酸水平.其代谢特点与葡萄糖不同,果糖代谢过程中导致的尿酸升高,可能通过诱导氧化应激、调节蛋白激酶活性和改变血管活性物质含量等途径在果糖诱导的代谢综合征中发挥重要作用.%Excessive fructose intake can induc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ncrease serum uric acid levels.Uric acid levels are high in types of fructose-induced metabolic syndrome and may play a pathogenic role in the progression of these diseases.In this review,we focus on the role of uric acid in fructose-induced metabolic syndromes.【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7(037)007【总页数】5页(P1059-1063)【关键词】果糖;尿酸;代谢综合征;机制【作者】张可悦;曾学军【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7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含糖饮料的摄取逐渐增多,果糖或高果糖浆(high-fructose corn syrup,HFCS)作为含糖饮料中的甜味剂,其摄入量也日益增加。
近二十余年美国肥胖增长趋势和高果糖浆在饮料及食品中使用的增加相吻合。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重视果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并尝试从果糖代谢的角度探索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同时,近几十年来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也日益升高,食用甜饮料等已在随机对照研究中被证实可导致尿酸升高[1]。
果糖注射液
![果糖注射液](https://img.taocdn.com/s3/m/c8630443b307e87101f6964c.png)
药理毒理
果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药理作用和葡萄糖相 当,热源利用率与葡萄糖一致。人体各组织细胞活动 所需的能量70%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稳定才 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但是果糖与葡萄糖代谢途径不同,独特的代谢途径 是果糖的临床特点。果糖注射液能够绕过糖代谢的主 要限速酶---磷酸果糖激酶,使机体供能更迅速。能在 无胰岛素参与的情况下,迅速转化为糖原,参与到糖 代谢过程中,能自主代谢,且代谢速度快,能有效保 持血糖稳定,而且其代谢不依赖胰岛素介导,可较少 引起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
禁 忌
不宜使用: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有酸
中毒倾向和高尿酸血症患者;肾功能不
全;甲醇中毒治疗。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不宜与下列药物配伍:氨基己酸、氨苄青霉 素、呋喃苯氨酸、硫酸肼苯哒嗪、硫喷妥、华法林等。 根据《400种中西药注射液临床配伍应用检索手册》 பைடு நூலகம்以看出,果糖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禁忌相当。
果糖注射液
成份
主要成份为果糖,辅料为注射用水、亚硫酸氢钠、稀 盐酸、氢氧化钠。
规格 性状
250ml:25g 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味甜。
适应症
1、用于注射剂的稀释剂。 2、用于烧创伤、术后及感染等胰岛素抵抗状 态下或不适宜使用葡萄糖时需补充水分或能源 的患者的补液治疗。
胰岛素抵抗: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药代动力学
果糖和葡萄糖同为糖源性能量物质,利于维持血 糖水平,减少肝糖源分解以及节约蛋白质,和葡萄糖 不同的是,果糖磷酸化和转化为葡萄糖不需要胰岛素 参与,口服和静脉输注和葡萄糖等剂量的果糖产生血 清葡萄糖波动小、尿糖少。果糖主要在肝脏、小肠壁、 肾脏和脂肪组织通过胰岛素非依赖途径代谢,比葡萄 糖更为快速转化为糖源,过量的果糖以原型从肾脏排 出。
高尿酸血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 年版)
![高尿酸血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 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2d208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6.png)
枣和热带水果
各类鲜枣、芒果、荔枝、桂圆、菠萝、香蕉、榴莲、火龙果等
干果
葡萄干、杏干、草莓干等
每份重量(g) 140~160 180~220 160~180 140~160
70~90 24~28
附录一 常见食物交换表
四、肉类等量交换表(每份提供90kcal能量)
类别 畜禽肉类(综合) 畜肉类(纯瘦,脂肪<5%) 畜肉类(瘦,脂肪6%~15%) 畜肉类(肥瘦,脂肪16%~35%) 畜肉类(较肥,脂肪36%~50%) 畜 肉 类 ( 肥 , 脂肪>85%) 禽肉类 畜禽内脏类 蛋类 鱼类 虾蟹贝类
(三)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
限制猪脑、带鱼、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摄入; 高嘌呤植物性食物煮后弃汤可减少嘌呤量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四)提倡较低血糖生成 指数(GI)的谷类食物
每日全谷物食物占主食量的 1/3~1/2,膳食 纤维摄入量达到 25g~30g
(五)适量摄入奶及乳制 品,限制摄入果糖
鼓励每日摄入 300mL奶或相当量的乳制品, 并限制果糖的摄入,如含糖饮料、鲜榨果汁 等
类别
主要食物
新鲜蔬菜(综合) 常见蔬菜(不包含腌制、罐头、干制蔬菜等制品)
茄果类
茄子、西红柿、柿子椒、辣椒、西葫芦、黄瓜、丝瓜、冬瓜、南瓜等
白色叶花茎类菜 白菜、奶白菜、圆白菜、娃娃菜、菜花、白笋、竹笋、百合、鱼腥草等
深色叶花茎类菜
油菜、菠菜、油麦菜、鸡毛菜、香菜、乌菜、萝卜缨、茴香、苋菜等(特指胡萝卜素含量 2300μg的蔬菜)
(六)高尿酸血症患者运动注意事项
1.注意运动强度。高尿酸血症合并肾病患者应进 行低中强度运动(30%~59%的储备心率)。 2.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维持 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
代谢综合症与肾脏
![代谢综合症与肾脏](https://img.taocdn.com/s3/m/037a66224b73f242336c5f14.png)
维普资讯
医 疗
论
坛
Me ia te t n fr m dc l rame t o u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ju ] f tn m dcn n tn p am c hns ma o h o e iiea deh o hr ay o e
制饮 酒 等 。② 胰 岛 素增 敏 剂 。③ 降 糖 药 物 的应 用 。 ④ 抗 高 血 压 药 物 的应 用 。⑤ 应 用 降 脂 药 物 。⑥ 治 疗 肥 胖 。需 要 强 调 的是 :体 重 、血 压 、血 糖 及 血 脂 均 需 降低 达 标 ,才 能 有 效 改 善 代 谢 综 合 症 , 防 止其 心 血管 及 肾脏并 发症 发 生 。
可 导 致 肾脏 小 动 脉 硬 化 并 继 发 性 缺 血 性 肾 实 质 病 变 ,病 人 夜 尿多 ,尿 比重 减 低 ,轻 度 蛋 白尿 , 少 量 镜 下 血 尿及 管 型 尿 ,而 后 出现 肾 小球 滤 过 率
下 降 至血 清肌 酐增 高 。 4 血脂 紊乱 与 肾损害
血 脂 异 常 可 导 致 脂 质 在 肾脏 内 沉 积 ,导 致 肾 小 球 硬化 和 间质纤 维化 。 5 代谢 综合 症 肾损害 的 防治 ① 改 善 生活 方 式 ,饮 食 控 制 合 理 的热 卡 摄 人 及 合 理 的碳 水 化 合 物 、脂 肪 、蛋 白质 的组 成 ,适 量 的食 物 纤 维 ,减 肥 ,增 加 体 力 活 动 ,戒 烟 , 限
・7 ・ 7
代 谢综 合 症 与 肾脏
阿曼古丽
新疆 哈密 地区 中心 医 院 ,新疆 哈密 890 3 00
【 关键词】 :代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糖与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症及肾脏病的关系——章友康郑法雷教授发表者:郭兆安(访问人次:1443)章友康郑法雷果糖广泛存在于甘蔗、甜菜、蜂蜜和大多数水果中,谷物中也含有少量果糖。
果糖比蔗糖甜,是所有单糖中最甜的一种,故人类食用果糖的历史源远流长。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突破了生产果糖的技术瓶颈,开始了工业化化的果糖生产,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如制造糖果、糕点和饮料等[1-2]。
此后,随着果糖的产量以每年递增的速度迅猛发展和高果糖谷物糖浆(hing fructose corn syrup,HFCS)广泛应用,果糖摄入量也随之增加,特别在发达国家,甜饮料、快餐等发展大幅度增加了果糖摄入。
故不少作者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近35年肥胖、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大幅度增加与果糖摄入过量时间呈平行关系[3-5]。
研究表明,果糖具有潜在地诱发血尿酸、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升高等作用,也有少数临床研究提示果糖与肾脏病有相关性。
因此,果糖的不良作用,已引起肾脏病学者关注。
一、果糖的体内代谢特点果糖含6个碳原子,是一种单糖,与葡萄糖是同分异构体。
果糖的体内代谢主要特点:(1)当果糖与肠粘膜上皮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5结合后,能顺利地被吸收(尽管慢于葡萄糖的吸收),并通过GLUT 2、GLUT5和(或)其他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内。
在肾脏,GLUT2和GLUT5 2种转运蛋白绝大部分表达于近端曲管上皮细胞。
(2)果糖在肝、肾和小肠内被特异性果糖激酶作用下,生成1-磷酸果糖。
1-磷酸果糖在特异性的1-磷酸果糖醛缩酶(醛缩酶B)的催化下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甘油醛。
(3)果糖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果糖激酶(fructokinase)与糖酵解的己糖激酶(hexokinase)不同,无负性反馈的抑制,所有进入细胞的果糖迅速被磷酸化,从而可导致细胞内磷酸化减弱和ATP耗竭,导致短暂蛋白质合成障碍和形成多量AMP。
(4)ATP耗竭活化嘌呤代谢酶的活性,AMP经脱氨酶形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后经黄嘌呤氧化酶作用由次黄嘌呤、黄嘌呤最终分解为尿酸,从而伴随细胞内尿酸升高和高尿酸血症的产生.(5)甘油醛通过甘油醛激酶的磷酸化而生成3-磷酸甘油醛。
该产物与磷酸二羟丙酮经糖酵解途径氧化分解或逆行经糖异生而合成糖原。
(6)醛缩酶催化的反应产物,如磷酸二羟丙酮在肝脏经磷酸甘油脱氢酶作用下可产生3-磷酸甘油,最终可生成三酰甘油[2,6]。
从果糖代谢和生化反应中可看到,过量的果糖可导致高尿酸血症、细胞内尿酸升高和高三酰甘油等,并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人们开始认识到果糖“不甜”的另一面[1]。
二、果糖与相关疾病的流行病调查及临床与实验研究1.果糖与高尿酸血症:多数流行病及实验研究显示,高果糖消耗与血尿酸升高、高血压、白蛋白尿、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产生相关。
许多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还显示,无论一次性摄入大量果糖或长期较多量消耗均可导致血尿酸升高,血尿酸的升高是果糖相关的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和肾损害等疾病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因果关系或重要诱因[7-10]。
最近大样本病例长期追踪的研究还显示,高果糖摄入与肾结石、痛风等危险性增加相关。
2.果糖与高血压:近年的研究显示,果糖可能是高血压的介质,其机制与果糖诱发尿酸升高等因素相关。
2009年Nguyen 等[7]对1999—2004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中4867例12~18岁青少年的研究首次显示,青少年糖类甜饮料摄入量与高尿酸血症及高血压密切相关。
2010年Jalal等[8]对2003—2006年NHANES进行横断面分析,该研究包括4528例既往无高血压史的成年人,平均果糖摄入为74g/d(40~133g/d,相当于2.5杯甜饮料),经对人口统计学、符合发病率(co-morbidities)、体内活力、总热量摄入和饮食中混合变量(如碳水化合物、乙醇、维生素C)调整后,结果显示增加果糖摄入≧74g/d是血压升高的独立相关因素,它分别占血压≧135/85、≧140/90和≧160/100mmHg人群中的26%、30%和77%,再次表明无高血压史的美国成年人摄入高果糖与高血压独立相关。
研究显示,一次性摄入60g果糖(相当两杯12盎司的软饮料),但不是葡萄糖,可增加健康青年的血压。
也有报道,健康成年人每天应用200g果糖共2周,他们在诊所测血压和24h动态血压均升高,并与空腹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相关;有趣的是,其中血压和血尿酸升高的半数患者随机应用别嘌呤醇后,其血压和血尿酸升高均得到控制[9]。
2010年Chen等[10]报道,由810名成年人参加的饮食干预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减少1杯甜饮料,在18个月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1.8和1.1mmHg。
动物实验结果提示,果糖能够引起血压升高的机制可能涉及以下诸方面:(1)刺激尿酸生成;(2)抑制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的合成,NO的前体是精氨酸;(3)刺激交感神经活性;(4)直接增加肠道钠的吸收[8,11]。
当然,关于果糖与高血压的关系,目前还有不同看法,如Forman等[12]研究结果未证实果糖摄入量与高血压相关。
但有作者指出,该研究中摄入的大量果糖来源自然的水果,因水果中富含抗氧化物,有阻断果糖引起高血压作用的黄烷醇(flavenols)和富含可降低尿酸的维生素C,从而影响了研究的可信性。
结论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明确。
3.果糖与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已显示,过量摄入果糖与肥胖、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更重要的是,高果糖摄入可诱发代谢综合征的几乎所有特征。
Stanhope等[13]报道,对超重的成人应用含25%果糖的饮食(17例),对照组应用含25%葡萄糖的饮食(15例)共10周,高果糖饮食组成员产生胰岛素抵抗、中心型肥胖和餐后的血脂异常,而对照组并无发生。
Perez-Pozo等[9]对74例健康成年男性进行了临床研究,所有成员每天接受200g果糖共2周,约25%的男性诱发了代谢综合征,伴空腹三酰甘油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引起血压升高和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HOMA)进一步恶化。
动物实验也证实,喂养高剂量果糖时可诱发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特征。
此外,研究显示,果糖诱发代谢综合征是不依赖于能量摄入,即使在能量受限的情况下,喂养40%蔗糖(含20%果糖)共4个月,约90%的大鼠成功诱发高三酰甘油、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和β胰岛功能紊乱伴糖尿病的实验模型;相反,喂养淀粉的大鼠很少出现代谢异常。
果糖诱发代谢综合征机制可能与游离脂肪酸的流入和脂类在非脂肪细胞组织内(如肝脏)的聚集有关。
已知果糖可诱发氧化应激反应和线粒体功能异常,其结果引起过氧化物酶的增值活化受体复合激动物1-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coactivator 1-α)的活化,导致胰岛素抵抗。
此外,如细胞内尿酸的升高可能介导胰岛素抵抗,其可能是通过对脂肪细胞的直接作用;或通过损伤内皮细胞减少胰岛素反应中NO的释放,从而阻碍了血流和葡萄糖向周围组织如骨骼肌的转运所致[6]。
三、果糖与肾脏疾病由于果糖对诱发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的潜在危害作用,已有少数临床研究显示果糖与肾脏病的相关性,引起肾脏病学者更加注重果糖对CKD的作用。
2004年Chen等[14]的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是CKD的危险因素。
同时该研究也极大地引起了人们对果糖是CKD的致病因素的思考。
2008年Shoham等[15]对1999—2004年NHANES进行分析,其中包括≧20岁的无糖尿病史、资料完整的9358人,以尿白蛋白/肌酐>17mg/g (男性)、25mg/g(女性)为白蛋白尿的标准。
每天摄入2杯或更多含糖甜饮料群体的白蛋白尿发生率为17%,显示摄入过量果糖可能有导致肾脏损伤的潜在危险。
大量实验研究支持果糖摄入是肾脏损害的机制之一。
Cirillo 等[16]采用类似于餐后外周血的果糖浓度诱发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活性氧的产生,进而应用稳定的小发夹RNA转染敲除果糖激酶基因的方法证实,这一反应是果糖激酶依赖性的,显示果糖对HK-2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
该研究还显示,果糖可增加HK-2细胞内的尿酸,而尿酸则可诱导MCP-1的产生。
此外,体外研究还证实,果糖也可直接刺激内皮细胞上调前炎性介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促进炎性反应[17]。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应用高果糖饮食(60%)喂养正常大鼠,可诱发肾脏肥大、肾小管细胞增生和轻度的肾小管间质损伤[18]。
应用高果糖饮食(60%)喂养单侧肾切除实验动物,可诱发肾小管间质的炎性反应伴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和肾皮质MCP-1的高表达,使蛋白尿加重、肾小球硬化加速和肾功能恶化。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异常并没有在喂养葡萄糖饮食的相同实验动物组发现[16]。
与上述实验相似,同样用高果糖饮食(60%)喂养5/6肾切除动物大鼠肾衰竭模型,显示抑制肠道钙的吸收、显著降低25-(OH)D3和1,25-(OH)2D3水平,加重其他经典的慢性肾衰竭的症状;而在用60%葡萄糖喂养的对照组大鼠则无上述表现[19]。
整体动物实验模型研究也强烈提示,过量的果糖饮食,可诱发、加重正常大鼠和CKD大鼠的肾脏病理损伤,并加速其恶化。
应用微穿刺方法证实,高果糖饮食可致实验动物肾小球率过压增高和肾脏血流量减少,并发现这些变化与高尿酸症的大鼠模型的表现相似,如应用降低血尿酸方法可阻断上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20]。
综上述,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过量地摄入果糖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多方面的不利作用,包括诱发高尿酸血症、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脂肪肝,并可能引起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的代谢性疾病及其肾损害也正在迅速发展。
因此,避免过量果糖摄入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以往肾脏病学者对CKD 患者推荐低蛋白饮食时,往往同时推荐高糖、高果糖饮食。
然而,我们在今天向CKD患者介绍低蛋白饮食时,则应同时适当限制摄入过量糖类,包括果糖。
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来探讨限制过量果糖摄入对CKD、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