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设置要求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935b42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9.png)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1. 简介柱是构造过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元素,主要用于承担垂直荷载和提供稳定性。
为确保柱的安全可靠,需要满足一系列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构造柱的设置要求,从基础设计、选材、施工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说明。
2. 基础设计要求2.1. 荷载计算在设计柱子时,首先需要确定柱子所承受的荷载。
这包括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地震荷载等。
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所在地区的规范,进行荷载计算,并确定柱的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筋。
2.2. 柱子数量与布置柱子的数量和布置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通常,柱子的数量越少,建筑空间就越大,但柱子的位置不能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功能。
柱子的布置应考虑到垂直和水平荷载的传递路径,避免出现不合理的荷载传递路径。
2.3. 柱子截面尺寸的选择选择柱子的截面尺寸需满足建筑安全和使用要求。
截面尺寸的确定需要考虑到荷载大小、柱子高度、柱子在建筑中的位置等因素。
同时,还要保证柱子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防止柱子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或破坏。
2.4. 钢筋配筋设计柱子的钢筋配筋设计是确保柱子在承受荷载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延性的关键。
钢筋的布置要合理,保持纵向钢筋和箍筋的间距符合规范。
另外,还需根据具体地震区域的规范,对柱子进行抗震设计。
3. 材料选择要求3.1. 混凝土柱子的主体结构通常使用混凝土来制作,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对柱子的强度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选择优质的混凝土材料,严格控制配合比和水灰比,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要求。
3.2. 钢筋钢筋是柱子中起到增加强度和延性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钢筋材料,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还要保证钢筋的质量,如表面光滑、无裂纹和锈蚀等缺陷,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和脱落等情况。
3.3. 箍筋箍筋的作用是增加柱子的抗剪能力和承载力,提高柱子的韧性。
选择合适的箍筋材料,保证其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箍筋的间距和数量也需要根据柱子的尺寸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8fbda02a1711cc7931b716fb.png)
精品一、框架结构填充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第13.3.4-4条: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这与12ZG003第38页要求相同。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6.3.4条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
1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宜不大于20倍墙厚且不大于4000mm ,柱宽度不小于100mm。
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10 ,箍筋宜为rTR 5,坚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
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 ,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IOd (d为钢筋直径)。
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 的缝隙,用硅自同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
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2100mm 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的单筋混凝土柱;2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精品2)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
钢筋混凝土带的1昆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
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3)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时,宜沿墙高每2m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
6.5.2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7。
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12g614-1 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581fb1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e.png)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柱设置规范要求的构建应包括以下方面:
1. 尺寸和形状:规定柱高、柱顶、柱底和柱身的尺寸要求,以确保柱子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此外,还需要规定柱子的形状,如圆柱形、方柱形等。
2. 材料:规定柱子所使用的材料要求,如混凝土、石材、木材等。
要求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承受柱子自身的重量和外部力的作用。
3. 表面处理:规定柱子的表面处理要求,如涂刷、抛光、雕刻等。
要求柱子的表面光滑、无瑕疵,并能与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
4. 安装方式:规定柱子的安装方式和要求,如固定方式、连接方式等。
要求柱子安装稳固,能够承担起建筑物的重量和外部力的作用。
5. 防火性能:规定柱子的防火性能要求,如使用防火材料、设置防火涂料等。
要求柱子在火灾发生时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6. 美观要求:规定柱子的美观要求,如颜色、纹理等。
要求柱子的外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能够提升建筑物的整体美感。
7. 维护和保养:规定柱子的维护和保养要求,如定期清洁、修复破损部分等。
要求柱子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和美观性。
这些规范要求应根据具体的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来确定,以确保柱子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需要与相关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及安全规范等进行协调,确保柱子与其他结构部件的配合和整体建筑的稳定性。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883386d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c.png)
一、框架结构:GB50011-2010第13.3.4-4条: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高2 倍时,宜设置混凝土;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de)水平系梁.这与12ZG003第38页要求相同.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6.3.4 条填充墙与框架(de)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有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de)方法.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de)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距宜不大于20 倍墙厚且不大于4000mm ,柱宽度不小于100mm.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10 ,宜为rTR 5 ,坚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竖向钢筋与或其挑出部分(de)或预留,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 , 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lOd (d 为).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 (de)缝隙,用硅自同胶或其他弹性封缝.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2100mm (de)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 (de)单筋混凝土柱;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de)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de)上端或下端、门洞口(de)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de)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de)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钢筋混凝土带(de)1昆凝土等级不小于C20 .当有洞口(de)填充墙尽端至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 或墙长大于2 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 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de)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 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de)水平系梁,梁(de)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6.5.2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7.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12g614-1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12g614-1第18页如图所示:窗间墙不得小于1000mm否则采取1、加钢筋砼独立柱;2、把该处(de)改成设置等加固措施.高层在高规6.1.1.2中有明确规定,若是两个相邻房间(de)窗,窗间墙不得小于1200mmGB50011-2010第13.3.4-4与12G614-1中墙长规定似乎有点矛盾.二、砌体结构:关于多层砖砌体房屋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规定:第7.3.1条:1、楼电梯间(de)四角2、楼梯段上下端对应(de)墙体处3、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4、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5、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6、较大洞口两侧.(内墙指不小于2.1m(de)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应允许适当放宽,但洞口侧墙体应加强.)构造柱最小截面240×180mm,纵向钢筋4根12,箍筋间距不宜小于250mm,且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做,并每隔500mm设置2根6(de)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体不小于1m,构造柱下端伸入室外以下不小于500mm,或与埋深不小于500mm(de)地圈梁相连.GB50003-2011第6.2.8 当梁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1 对240mm 厚(de)砖墙为6m; 对180 mm 厚(de)砖墙为4.8m;第10.2.4如图所示:。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249eca8a5e9856a57126003.png)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一、框架结构填充墙:1、抗震规范第: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1、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2、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实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低于,空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3、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600设2A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沿墙全长贯通。
4、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钢筋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设置与柱相连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5、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框架填充墙:考虑水平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按《抗震》非结构构件的规定计算。
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填充墙的使用年限和主体结构相同,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填充墙的构造设计规定:1、轻质块体材料其强度等级:自承重的空心砖、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空心砖:MU10、、MU5、;轻集料混凝土砌块:MU10、、MU5、;2、填充墙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M5(Mb5、Ms5);3、填充墙的墙体厚度90mm;4、用于填充墙的夹心复合砌块,两肢块体之间应有拉结;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开脱或不开脱方法。
有抗震设计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开脱的方法。
(不开脱是指框架与砌体之间有砌体加钢筋相连接,梁和墙顶也紧密连接,反之为开脱)采用开脱的方法:1、填充墙两端与框架柱、填充墙顶面和框架梁之间流出20mm的间隙;2、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20倍墙厚,且4m,柱宽100;柱竖向钢筋A10,箍筋宜为A R5,竖向间距400;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30d,焊接时(单面焊)10d;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15的缝隙,用硅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当填充墙有宽度2100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50的单筋混凝土柱;3、填充墙宜卡入设在梁板底及柱侧的卡口铁件内,墙侧卡口板的竖向间距500,墙顶卡口板的水平间距1500;4、墙体高度超过4m时,应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通的水平系梁。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6b43de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f.png)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
构造柱是建筑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建筑物的重量和力量,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进行柱子设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荷载要求
荷载是指柱子所需要承受的重量和力量。
在设计柱子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用途确定荷载要求。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柱子需要承受较大的荷载,因此需要采用更加坚固和稳定的材料和结构。
2.空间要求
在进行柱子设置时,还需要考虑空间要求。
例如,在室内空间中,柱子不能阻碍人们的活动或影响室内布局。
因此,在设计柱子时,需要根据空间要求确定其位置、形状和尺寸。
3.材料选择
在进行柱子设置时,还需要考虑材料选择。
常见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铁、木材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在选择时需要
综合考虑其强度、耐久性、成本等方面。
4.施工工艺
在进行柱子设置时,还需要考虑施工工艺。
柱子的设置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施工,包括地基处理、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
在设计柱子时,需要考虑施工难度和成本,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
5.美观要求
在进行柱子设置时,还需要考虑美观要求。
柱子作为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其外观应该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并符合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
总之,在进行柱子设置时,需要综合考虑荷载要求、空间要求、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美观要求等方面,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
这样才能保证柱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也能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和美学需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3220ed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b.png)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
1.适用于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可根据实际工程采用单排布置、多排布置和混合布置。
2.当采用单排布置时,应根据施工技术条件和抗震设防要求确定间距;当采用多排布置时,间距宜为每米4~6m。
3.当设置构造柱有困难时,可在梁柱节点处构造柱与框架柱的交叉点或柱端设置构造柱。
4.当采用双排布置时,应在相邻两个抗震等级之间增设一道抗震缝。
5.剪力墙结构的水平向构造柱间距应满足建筑平面设计要求;竖向构造柱的间距可按有关规定执行。
6.高层建筑结构中,竖向钢筋不宜少于1/3,剪力墙底部钢筋不宜少于2/5。
在地下室、多层民用工程中,不得超过地下室高度的2/5;在多层民用建筑中,除考虑抗震外不得超过4m。
7.当住宅建筑高度小于24m时,采用剪力墙结构;小于22m 时,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大于22m时,采用砌体结构;在框架-剪力墙立面相交处应设置构造柱(当不具备设置构造柱条件时)。
7.对建筑平面设计有特殊要求或抗震设防要求可能变化的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等应采取适当的措施。
8.对于大跨度和超长跨度的超高层建筑可根据不同的抗震设防要求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当不能设置竖向构造柱时应在剪力墙底部设置平面尺寸不小于60 cm×60 cm、高度不低于100 cm、长度不超过200 cm的抗侧力钢筋网。
10.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高度为100m 或12层及以上时,其水平向钢筋网宜沿结构高轴方向布置;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10、高度为12层以下时,其水平向钢筋网宜沿纵墙或横墙面对称布置;当抗震设防烈度为10及以上且地震作用较大时,除考虑其水平向钢筋网外应适当加密。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dddf90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4.png)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有规范要求,具体如下:一、构造柱的设置构造柱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要求无论房屋层数和地震烈度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
二、构造柱的构造1.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的纵筋上下贯通。
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的楼层设置配筋砖带。
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其它情况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级。
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毫米,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米或伸至洞口边。
3.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毫米,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尺寸,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柱,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并不得小于15mm,也不宜大于25mm。
纵向钢筋应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圈梁和构造柱的交接处,圈梁钢筋应放在构造柱钢筋的内侧,即把构造柱当作圈梁的支座,这样对结构有利。
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地下500mm,宜在柱根设置120mm厚的混凝土座,将柱的竖向钢筋锚固在该座内,这样有利于抗震,方便施工。
当有基础圈梁时,可将构造柱竖向钢筋锚固在低于室外地面下50mm的基础圈梁内。
若遇基础圈梁高于室外地面(室内、外高差较大),仍应将构造柱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在柱根设置120mm厚的混凝土座。
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置深度应大于沟的深度。
三、构造柱的配筋1.构造柱纵筋不宜小于4φ12,对于边柱、角柱不宜少于4φ14。
七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9度时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656009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d.png)
构造柱设置规范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 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设计规范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1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构造柱通常设置在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整体浇筑;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构造柱不作为主要受力构件设置原则1应根据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构造柱;2对于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1墙体的两端,2较大洞口的两侧,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构造柱是保证墙体的稳定,和梁有关系;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2在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框架及内框架砖砌体中,它的作用一般为:加强纵墙间的连接,是由于构造柱与其相邻的纵横墙以及牙搓相连接并沿墙高每隔500mm 设置2 6 拉结筋,钢筋每边伸入墙内大于1000mm;一般施工时先砌砖墙后浇筑混凝土柱,这样能增加横墙的结合,可以提高砌体的抗剪承载能力10 % —30 % ,提高的比例幅度虽然不高但能明显约束墙体开裂,限制出现裂缝;构造柱与圈梁的共同工作,可以把砖砌体分割包围,当砌体开裂时能迫使裂缝在所包围的范围之内,而不至于进一步扩展;砌体虽然出现,但能限制它的错位,使其维持承载能力并能抵消振动能量而不易较早倒塌;砌体结构作为垂直承载构件,地震时最怕出现四散错落倒地,从而使水平和屋盖坠落,而构造柱则可以阻止或延缓倒塌时间、以减少损失;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又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其作用效果非常明显;在砌体结构中其主要作用一是和圈梁一起作用形成整体性,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二是减少、控制墙体的裂缝产生,另外还能增强砌体的强度;在框架结构中其作用是当填充墙长超过2倍层高或开了比较大的洞口,中间没有支撑,纵向就弱了,就要设置构造柱加强,防止墙体开裂;抗震作用以地震为例:地震后,有3幢带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且与圈梁组成封闭边框的多层砌体房屋,震后其墙体裂而未倒;其中市第一招待所招待楼的客房,房屋墙体均有斜向或交叉裂缝,滑移错位明显,四、五层纵墙大多倒塌,而设有构造柱的楼梯间,横墙虽也每层均有斜裂缝,但滑移错位较一般横墙小得多,纵墙未倒,仅三层有裂缝,靠内廊的两根构造柱都遇破坏,以三层柱头最严重,靠外纵墙的构造柱破坏较轻;由此可见,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在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多层砌体房屋应按抗开裂和抗倒塌的双重准则进行设防,而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则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抗震构造措施;的许多地区基本裂度为6~7度,位于这些地区的多层砖混建筑均需设防,抗震构造柱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其设置根据房屋所在地区的、房屋的、部位、和承担的来设置;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墙体的,构造不必大,但须同各层纵横墙的圈梁,无圈梁的楼层亦须设置配筋砖带,才能发挥约束作用,关于抗震柱的设置,GB50011-2010中作了详细的规定;抗震设计时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要求:1 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 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2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3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4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 的基础圈梁相连;1.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2.当外纵墙开间大于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2马牙槎与构造柱连接处的墙应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应超过300mm或5皮砖高,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应先退后进,进退相差1/4砖;工程量构造柱是为加固墙体,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的柱子;首先,根据图纸统计图各种型号构造柱的数量,然后按下述公式计算混凝土和钢筋工程量;1.混凝土工程量:柱高断面面积柱根数=m3式中: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面高度,或自地圈梁顶面至屋顶圈梁顶面高度;2.钢筋工程量:主筋:主筋长根数比重kg/m柱根数=kg箍筋:柱断面周长-8保护层厚度+2弯钩增加长度柱高-2保护层厚度/箍筋间距比重kg/m柱根数=kg式中主筋长=柱高+伸入地圈梁长+上下的直钩长+ n为层数3.有的构造柱有的构造柱有马牙槎,其宽一般为60mm;其模板面积=构造柱宽+马牙槎宽柱高混凝土体积=柱底面积柱高=柱截面长+2马牙槎/2墙厚柱高4.构造柱的计算规则:1,构造柱只适用先砌筑墙后浇注的情况,如构造柱为先浇注后砌墙者,不论断面大小,均按周长米以内捣制矩形柱定额执行;墙心柱按构造柱定额及相应说明执行;2,构造柱按全高计算,与砖墙嵌接部分的体积并入柱身内体积计算;。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edf814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4.png)
构造柱设置标准要求构造柱的设置标准要求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涉及到砌体构造、框架填充墙和抗震设计几个方面,详细内容均自以下建筑标准,由于内容较多,标准可以上网自行查找,尽量查找最新的标准,不方便查找的也可以参看以下内容。
方法/步骤砌体构造设计标准(GB50003-2023)10.2.4 各类砖砌体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其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 50011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 构造柱设置部位应符合表10. 2.4的规定;2 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10. 2.4的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3 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10.2.4的要求设置构造柱。
当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应按本条2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对待;4 各层横墙很少的房屋,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设置构造柱;5 采用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的砌体房屋,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仅到达普通黏土砖砌体的70%时(普通砂浆砌筑),应根据增加一层的层数按本条1~4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对待;6 有错层的多层房屋,在错层部位应设置墙,其与其他墙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在错层部位的错层楼板位置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当房屋层数不低于四层时,底部1/4楼层处错层部位墙中部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2m。
注:1 较大洞口,内墙指不小于2.1m的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允许适当放宽,但洞侧墙体应加强;2 当按本条第2~5款规定确定的层数超出表10.2. 4范围,构造柱设置要求不应低于表中相应烈度的最高要求且宜适当进步。
10.2.5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以下构造规定:1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为18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180mm×190mm);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2,箍筋直径可采用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当6、7度超过六层、8度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应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2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程度钢筋和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55d404952ea551810a6878f.png)
一、框架结构填充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3.3.4-4条: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高2 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这与12ZG003第38页要求相同。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6.3.4 条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
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宜不大于20 倍墙厚且不大于4000mm ,柱宽度不小于100mm。
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10 ,箍筋宜为rTR 5 ,坚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
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 ,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lOd (d 为钢筋直径)。
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 的缝隙,用硅自同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
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2100mm 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 的单筋混凝土柱;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
钢筋混凝土带的1昆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 。
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 或墙长大于 2 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 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 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
6.5.2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7。
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12g614-1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构造柱设置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构造柱设置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40064666137ee06eff918aa.png)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一、框架结构填充墙:1、抗震规范第13.3.4: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1、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2、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 ;实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低于MU2.5 ,空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MU3.5 ;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3、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600 设 2A6 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沿墙全长贯通。
4、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高 2 倍时,宜设钢筋构造柱;墙高超过 4m 时,墙体半高宜设设置与柱相连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5、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6.3:框架填充墙:考虑水平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按《抗震》非结构构件的规定计算。
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填充墙的使用年限和主体结构相同,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填充墙的构造设计规定:1、轻质块体材料其强度等级:自承重的空心砖、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空心砖: MU10 、 MU7.5 、 MU5 、 MU3.5 ;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MU10 、 MU7.5 、 MU5 、MU3.5 ;2、填充墙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M5 ( Mb5 、 Ms5);3、填充墙的墙体厚度90mm ;4、用于填充墙的夹心复合砌块,两肢块体之间应有拉结;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开脱或不开脱方法。
有抗震设计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开脱的方法。
(不开脱是指框架与砌体之间有砌体加钢筋相连接,梁和墙顶也紧密连接,反之为开脱)采用开脱的方法:1、填充墙两端与框架柱、填充墙顶面和框架梁之间流出20mm 的间隙;2、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20 倍墙厚,且4m,柱宽 100;柱竖向钢筋A10,箍筋宜为RA 5,竖向间距 400;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30d,焊接时(单面焊)10d;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15 的缝隙,用硅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当填充墙有宽度 2100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50 的单筋混凝土柱;3、填充墙宜卡入设在梁板底及柱侧的卡口铁件内,墙侧卡口板的竖向间距500,墙顶卡口板的水平间距1500;4、墙体高度超过 4m 时,应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通的水平系梁。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6089fe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1.png)
构造柱的设置原那么1)应根据砌体构造体系.砌体类型.构造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构造房屋宜按以下要求设置构造柱。
(1)墙体的两端,(2)较大洞口的两侧,(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X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3)以下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缺乏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拟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墙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2、构造柱主要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3、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拟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墙体的约束,构造上的截面不必很大,但需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或现浇板连接,才能发挥作用。
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构造柱需有外露面。
一般利用马牙茬外露即可国家标准图集-03G363,专门关于构造柱的图集,里面对构造柱的构造有比拟详细的一些说法和画法。
关于构造柱,主要是抗震的用途,设置方法参见?砌体规X?表10.1.8和?抗震规X?7.3.1。
另外,?砌体规X?6.2.5中,“当梁跨度对240mm砖墙大于等于6米时,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这里的其他加强措施,通常的做法就是设置构造柱。
还有,?砌体规X?6.3.2.9中防止墙体开裂的措施,在女儿墙中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设置要求
![构造柱设置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2a83df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f.png)
构造柱设置要求构造柱设置要求为:1、按照抗震规范要求,构造柱主要设置于抗震墙中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m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5、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高布置。
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1)墙体的两端;(2)较大洞口的两侧;(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构造柱是保证墙体的稳定,和梁有关系。
(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2)在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框架及内框架砖砌体中,它的作用一般为:加强纵墙间的连接,是由于构造柱与其相邻的纵横墙以及牙搓相连接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φ6拉结筋,钢筋每边伸入墙内大于1000mm。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9c5fe0fd0d233d4b14e69dd.png)
.一、框架结构填充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3.3.4-4条: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这与 12ZG003 第 38 页要求相同。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11第6.3.4 条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
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宜不大于 20 倍墙厚且不大于 4000mm ,柱宽度不小于 100mm 。
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 ~10 ,箍筋宜为 rTR 5 ,坚向间距不宜大于 400mm 。
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时不小于 30d ,焊接时 (单面焊 )不小于 lOd (d 为钢筋直径 )。
柱顶与框架梁 (板 )应预留不小于 15mm的缝隙,用硅自同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
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2100mm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 的单筋混凝土柱 ;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 ?昆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
钢筋混凝土带的 1 昆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 C20 。
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3)填充墙长度超过 5m 或墙长大于 2 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 ;墙高度超过 4m 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 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
6.5.2 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7。
构造柱设置原则
![构造柱设置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9160c452e3f5727a5e9622c.png)
构造柱设置原则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大于3米时,开洞宽度大于2.4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大于4m,开洞宽度大于3.5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1)墙体的两端,(2)较大洞口的两侧,(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5、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6、墙长大于2倍墙高,中间设构造柱;构造柱间距小于等于2倍墙高;墙长大于墙高,端部无柱,设构造柱;6、7度设防: 1.5<洞口宽度≤2.1,设边框(边框=墙宽*60);洞口大于2.1设构造柱;内外墙交接处,外墙转折处设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于2倍墙高;端部无柱,外墙长度不大于1米设边框,大于1米设构造柱;外墙窗洞大于2.1时,窗裙墙(窗台以下的墙)顶面宜设现浇带,洞口宽度大于3米,墙裙中部还设构造柱,构造柱中距不大于2.5米。
屋面女儿墙构造柱中距不应大于2.5米;阳台开间尺寸大于3米时,应在中间设置构造柱;6\7度设防拉结筋长度等于墙长的1/5且≧700mm;楼梯间强长大于墙高,端部设柱(抗震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9b11829f12d2af90242e672.png)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一、框架结构填充墙:1、抗震规范第13.3.4: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1、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2、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实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低于MU2.5,空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3.5;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3、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600设2A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沿墙全长贯通。
4、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钢筋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设置与柱相连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5、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6.3:框架填充墙:考虑水平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按《抗震》非结构构件的规定计算。
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填充墙的使用年限和主体结构相同,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填充墙的构造设计规定:1、轻质块体材料其强度等级:自承重的空心砖、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空心砖:MU10、MU7.5、MU5、MU3.5;轻集料混凝土砌块:MU10、MU7.5、MU5、MU3.5;2、填充墙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M5(Mb5、Ms5);3、填充墙的墙体厚度90mm;4、用于填充墙的夹心复合砌块,两肢块体之间应有拉结;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开脱或不开脱方法。
有抗震设计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开脱的方法。
(不开脱是指框架与砌体之间有砌体加钢筋相连接,梁和墙顶也紧密连接,反之为开脱)采用开脱的方法:1、填充墙两端与框架柱、填充墙顶面和框架梁之间流出20mm的间隙;2、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20倍墙厚,且4m,柱宽100;柱竖向钢筋A10,箍筋宜为A R5,竖向间距400;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30d,焊接时(单面焊)10d;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15的缝隙,用硅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当填充墙有宽度2100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50的单筋混凝土柱;3、填充墙宜卡入设在梁板底及柱侧的卡口铁件内,墙侧卡口板的竖向间距500,墙顶卡口板的水平间距1500;4、墙体高度超过4m时,应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通的水平系梁。
构造柱设置要求
![构造柱设置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9851a0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6c.png)
构造柱设置要求
1. 设定位置
构造柱应设置在建筑物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楼梯间及电梯井的四角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等部位。
此外,当墙的长度大于5m时,也应根据需要设置构造柱。
2. 尺寸规定
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应根据墙厚和砖的类型而定,一般不宜小于240mm×240mm,墙厚大于240mm时,应适当增大截面尺寸。
构造柱的高度应与墙厚一致,且不应小于层高。
3. 材料选用
构造柱应采用不低于C20的混凝土,并应采用配有受力钢筋的构造柱,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也不应大于25mm。
4. 配筋要求
构造柱的配筋应根据墙体的抗震烈度、建筑物的抗震烈度指标以及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等指标进行设计。
在地震烈度指标较高的地区,构造柱的配筋应适当增大。
5. 混凝土强度
构造柱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且应符合建筑物的抗震烈度和荷载要求。
混凝土的强度应通过试验检验,确保其强度等级符合要求。
6. 连接方式
构造柱之间的连接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包括整体连接方式、局部连接方式和锚固方式等。
连接部位应设置在构造柱的受力钢筋上,并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等方式进行固定。
7. 构造柱的锚固
构造柱与砌体、混凝土等材料的锚固方式应根据墙体的抗震烈度、建筑物的抗震烈度指标以及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等指标进行设计。
锚固方式应包括孔径、深度、形状、数量等方面,并应确保锚固可靠、易于施工。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d30edae910ef12d2bf9e706.png)
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 或墙长大于2 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 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得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 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得水平系梁,梁得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
6、5、2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7。
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12g614-1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
12g614-1第18页如图所示:窗间墙不得小于1000mm!否则采取1、加钢筋砼独立柱;2、把该处得圈梁改成连梁设置等加固措施。
高层在高规6、1、1、2中有明确规定,若就是两个相邻房间得窗,窗间墙不得小于1200mm!GB50011-2010第13、3、4-4与12G614-1中墙长规定似乎有点矛盾。
二、砌体结构:关于多层砖砌体房屋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规定:第7、3、1条:1、楼电梯间得四角2、楼梯段上下端对应得墙体处3、外墙四角与对应转角4、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5、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6、较大洞口两侧。
(内墙指不小于2、1m得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应允许适当放宽,但洞口侧墙体应加强。
)构造柱最小截面240×180mm,纵向钢筋4根12,箍筋间距不宜小于250mm,且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做马牙槎,并每隔500mm 设置2根6得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体不小于1m,构造柱下端伸入室外地面以下不小于500mm,或与埋深不小于500mm得地圈梁相连。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6、2、8 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她加强措施:1 对240mm 厚得砖墙为6m; 对180 mm 厚得砖墙为4、8m;第10、2、4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柱设置要求
一、基本介绍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近年来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必须设置成封闭状。
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
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
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
二、设置原则
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
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
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1)墙体的两端,
(2)较大洞口的两侧,
(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
(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
(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
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
(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
(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
(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三、设置规范
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 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5、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7、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
四、设计规范
混凝土构造柱
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
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
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
构造柱不作为主要受力构件
五、抗震作用
抗震设计时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 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2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3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4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 的基础圈梁相连。
5 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
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六、工程量计算
构造柱是为加固墙体,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的柱子。
根据图纸统计图各种型号构造柱的数量,然后按下述公式计算混凝土和钢筋工程量。
混凝土工程量=柱高*断面面积*柱根数(m3)
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面高度,或自地圈梁顶面至屋顶圈梁顶面高度。
钢筋工程量:
主筋—主筋长*根数*比重(kg/m)*柱根数=(kg)
箍筋—柱断面周长*(柱高/箍筋间距@)*比重(kg/m)*柱根数=(kg)
式中主筋长=柱高+伸入地圈梁长+上下的直钩长+42.5dn (n为层数)
有马牙槎的构造柱:
有的构造柱有马牙槎,其宽一般为60mm。
其模板面积=(构造柱宽+马牙槎宽)*柱高
混凝土体积=(柱断面面积+(马牙槎宽)*宽)*柱高
与构造柱连接处的墙应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应超过300mm或5皮砖高,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应先退后进,进退相差1/4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