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度最新方剂学课件(十四五规划教材)

2024年度最新方剂学课件(十四五规划教材)
2024/3/24
临床应用拓展
随着实验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方剂学临床应用 方面的拓展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有助于提高中医药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8
06
临床实践指南:如何 合理选用和使用中药 方剂
2024/3/24
29
中药方剂选用原则和方法
2024/3/24
辨证论治原则
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进行辨证分析,确定病因、病机和证候类 型,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明清时期
张景岳、程钟龄、叶天士等医家,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
步完善了方剂学理论。
5
治则治法与组方原则
治则治法
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总则,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等;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如汗法、吐法、 下法、和法、温法、清法、补法、消法等。
组方原则
组方原则包括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药物七情的运用原则、辨证立法与依法选药原则等。君臣佐使是中医组方的 基本原则,指方剂中药物之间的主次关系;药物七情指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种药物配 伍关系;辨证立法与依法选药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思路。
秦艽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风 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
12
化湿药
藿香
化湿,止呕,解暑。用于湿阻中 焦,呕吐,暑湿或湿温初起。
佩兰
化湿,解暑。用于湿阻中焦,脘 腹胀满,呕吐食少。
苍术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用于湿阻 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
2024/3/24
13
03
经典名方解析与临床 应用举例
风寒表实证者。
15
桂枝汤类方解析及临床应用
1
组成与用法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水煎服,温覆 取微汗。

《方剂学》完整PPT课件-2024鲜版

《方剂学》完整PPT课件-2024鲜版

先秦时期
《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等医学著 作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
明清时期
温病学派的崛起,创制了大量治疗温热病 的方剂,如吴又可《温疫论》、叶天士《 温热论》等著作,丰富了方剂学的内涵。
汉代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 理法方药为一体的医学体系,使方剂学形 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宋金元时期
指导临床用药
通过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 。
促进中药新药研发
通过对古方、验方的研究和开发,可以创制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中药新药。
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方剂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将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4/3/27
参加学术交流
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研讨活动,与同行 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28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29
8
君臣佐使理论及应用
• 君臣佐使理论:是中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 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 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 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 以达病灶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方剂学》完整PPT课件
2024/3/27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7
• 方剂学概述 • 方剂组成与结构 • 常见中药方剂类型及特点 • 经典名方解析与临床应用 • 现代创新中药方剂研究进展与挑战 • 方剂学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与提高

(2024年)方剂学电子课件pptx

(2024年)方剂学电子课件pptx

2024/3/26
11
现代研究与应用进展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通过现代分离和分析技术,研究方剂中的 药效物质基础,阐明方剂的药效作用机制 。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方剂配伍规律进行 深入研究,揭示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
方剂制剂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
方剂临床应用研究
采用先进的制剂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提 高方剂的制剂水平和质量控制水平。
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评价方剂的临 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方剂的临床应用提供 科学依据。
2024/3/26
12
03
CATALOGUE
常见疾病治疗方剂举例
2024/3/26
13
感冒类疾病治疗方剂
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主治外感风寒表实 证。
桂枝汤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主治外感风 寒表虚证。
方剂学电子课件pptx
2024/3/26
1
CATALOGUE
目 录
2024/3/26
• 方剂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 药物组成及功效解析 • 常见疾病治疗方剂举例 • 中药配伍禁忌与注意事项 • 方剂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
01
CATALOGUE
方剂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2024/3/26
药物性味
指药物具有的四气五味,反映药物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2024/3/26
药物归经
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 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
功效关系
药物的性味归经与其功效密切相关,不同性味归经的药物具有不 同的功效。
9
药物配伍变化规律探讨

中医方剂学.完整版ppt

中医方剂学.完整版ppt

八法
八法学习要求: 1、定义 2、适应病证 3、常用分类 4、使用注意
一 汗 法
1、定义: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2、适应证: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 如:感冒; 麻疹初起,疹发不畅; 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 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疟疾、痢疾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第一节 方剂学开展简史
〔一〕先秦时期 复方的产生和开展 ?五十二病方? 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二〕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理论根底的奠基 1.?黄帝内经? 初步奠定方剂学的理论根底; 2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方书之祖〞。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简、便、廉、效 ?小品方? ?刘娟子鬼遗方?
中医方剂学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方剂学概念及根本任务
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1、什么是方剂、?方剂学?? 2、?方剂学?的性质,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任务。 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一、方剂和?方剂学?的涵义
方:1、医方、药方、处方 “譬医之治病也,…方施而药行〞 2、规定、规矩 之意。 “以规成园,以矩成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园〞 剂: 古文通“齐〞,整齐、整合、排列 ;调配、调和 “排比而整齐谓之齐〞 “参差而无杂谓之齐〞
组成原则
方剂
剂型、用法
因此可见,方剂决不是简单的药物拼凑或堆砌,也并非任何一张处方都可以被称为符合要求的方剂,我们在开场学习有关方剂知识时,对此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方剂学?的涵义:
方剂学是研究和说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主要的根底学科之一。
(四)隋唐时期 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1.唐· 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2. 唐·王焘 ?外台秘要?

中药方剂学ppt课件

中药方剂学ppt课件
治疗:竹叶石膏汤去半夏,4剂后热退呕止,胃 开能食。
第二节 清营凉血
清热剂
清营汤
Ⅰ类
《温病条辨》
清营凉血
热初入营阴
主治症候分析
口渴或口不渴
邪热入营,蒸腾营阴上升
身热夜甚
神烦少寐 斑疹隐隐
舌绛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君:犀角:清营凉血,泻火解毒
臣:生地、玄参、麦冬: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佐:★银花、连翘、竹叶:透热转气透热转气
竹叶石膏汤
Ⅰ类 《伤寒论》
清气分热
证治分析
清热
气分余热
身热,多汗
失治 白虎证
益气生津
气阴两伤
舌红少津,脉虚
胃气(虚)上逆

和胃
竹叶石膏汤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 君:石膏 竹叶:清气分余热 • 臣:人参 麦冬:益气养阴 • 佐:半夏:降逆和胃(去性存用) 通补 • 使:甘草、粳米
配伍特点
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
“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 《医宗金鉴》
竹叶石膏汤
辨证要点 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舌红
少津,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竹叶石膏汤
比较:白虎人参汤和竹叶石膏汤
• 相同:气分热证,气津两伤
• 不同: 白虎人参汤:实多虚少幻灯片 25 竹叶石膏汤:虚多实少幻灯片 26
辩证要点
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白虎汤
《许玉山医案》:张某,男,30岁,工人,初起 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干,西医按
感冒治疗后,症状不减,改服中药辛温解表,
恶寒止,发热加重,烦躁,口干,喜冷饮。 10余日后,来院就诊:壮热,烦躁不宁,口 渴饮冷,头汗淋漓,曾持续冷敷头部,发热

《中药方剂》课件

《中药方剂》课件
主要用于利水消肿,治疗水湿内停证。
VS
详细描述利水渗ຫໍສະໝຸດ 药能利水消肿,治疗水湿内停所 致的证候,如水肿、泄泻等。常见的利水 渗湿药有茯苓、泽泻、车前子等。
止血药
总结词
主要用于止血,治疗各种出血证。
详细描述
止血药能收敛止血,治疗各种出血证,如咯血、吐血、便血等。常见的止血药有白及、 三七、艾叶等。
活血化瘀药
十九畏
指中药配伍中的另一种禁忌情况,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后 会产生化学反应,降低药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妊娠用药禁忌
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使用的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 造成不良影响。
中药方剂的剂量与换算
中药剂量
指中药在处方中的用量,通常以克为单位。不同中药的 剂量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总结词
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治疗瘀血阻滞证。
详细描述
活血化瘀药能活血化瘀,治疗瘀血阻滞所致 的证候,如痛经、跌打损伤等。常见的活血 化瘀药有丹参、红花、川芎等。
化痰止咳平喘药
总结词
主要用于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多咳嗽气喘 。
详细描述
化痰止咳平喘药能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多 咳嗽气喘等证候。常见的化痰止咳平喘药有
中药方剂的未来展望
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在慢性病、疑难杂症 等领域,中药方剂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随着现代医学对中药方剂的 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制定科学的 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确保中药方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3
中药方剂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应用,有助于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世界卫生 健康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ppt课件

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ppt课件
认识药物的毒性可了解药物作用的峻缓, 可有效地防止药物中毒,并通过炮制、配 伍、制剂等手段减轻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 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16
17
18
妊娠禁忌
在妇女妊娠期间,有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或堕胎 的副作用,这些药物属于妊娠用药禁忌。
根据药物副作用的大小不同,分禁用药和慎用药 两类。
36
酒剂
是以酒为溶媒,一般以白酒或黄酒浸制药 物,或加温隔水炖同煮,去渣取液供内服 或外用。又称药酒,古称酒醴。
37
丹剂
多指用含汞、硫黄等矿物药,经加热升华 而成的剂量小,作用大的一种化合制剂。 分内服和外用两种。临床上把某些较贵重 的药物,或有特殊功效的药物制剂,亦称 之为丹,因此丹剂没有固定剂型。
服药时间: 补虚药宜饭前服;消食药或对胃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宜饭后服;泻下药、
驱虫药宜空腹服;安神药、涩精止遗药、缓下药宜睡前服;截疟药于 发作前两小时服;急性病不拘时服,慢性病应定时服。
39
32
糖浆剂
是将药物煎煮去渣取汁浓缩后,加入适量 蔗糖溶解制成的药物水溶液。
33
冲剂
是将药材提取物加适量赋形剂或部分药物 细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散剂。
34
片剂
片剂是将中药加工或提炼后与辅料混合, 压制成圆片状的剂型。
35
注射剂
亦称针剂,是将药物经过提取、精制、配 制等步骤而制成的灭菌溶液、无菌混悬液 或供配制成液体的无菌粉末,供皮下、肌 肉、静脉注射的一种制剂。
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药不宜与茶同服,人参忌与萝卜服用等。
20
方剂
方剂的组成原则 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
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 君、臣、佐、使。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
20
6、寒闭失音
赵守真医案:汪某以养鸭为业,某晚归时,感觉不适,饮 冷茶一大钟,午夜恶寒发热,咳嗽声嘶,既而语言失音。 曾煎服姜汤冲杉木炭末数钟,声亦不扬。晨间,其父伴来 就诊,代述失音原委。因知寒袭肺金,闭塞空窍,故咳嗽 声哑。按脉浮紧,舌上无苔,身疼无汗,乃太阳表实证。 其声暗者,非金破不鸣,是金实不鸣也。由于贼风外袭, 玄府阻闭,饮冷固邪,痰滞清道,治节失职之所致。治宜 开毛窍宣肺气,不必治其暗。表邪解,肺气和,声自扬也。 疏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杏仁各6克,甘草3克。
按:此例患者受严冬风雪之寒气侵袭,致肺失宣降、寒凝气滞、耳窍不 通而致耳聋,故用麻黄汤发散风寒。风寒祛、耳窍通,耳聋自愈。
-
22
8、胸痹
刘某,男,56岁,1980年12月诊。胸闷,气短,胸痛彻背, 动则尢甚,时常发作一年余。近月余发作频繁。刻诊:气 短声低,气急而咳,痰少色白,畏寒怯冷,面色白光 白, 四肢欠温,舌暗苔白,脉细数无力。西医诊断为冠心病、 心绞痛。此乃胸中阳气不振,不能贯通心脉,则胸闷胸痛; 不能达于四末则四肢欠温;不能温分血肉则畏寒怯冷,时 时恶风。宜麻黄汤主之:炙麻黄6g,桂枝15g,杏仁6g, 炙甘草30g,薤白6g,附子30g(另包先煎)。服药3剂, 诸症消失。


以辛温解表药为主,常配:

1、活血通脉药(桂枝、川芎)

2、宣降肺气药(杏仁、桔梗)
-
3
麻黄汤《伤寒论》
学习 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
麻黄汤的典型性意义 基础方典型结构
-
4
主证病机分析:

感(
风太

阳 伤
表 实
寒 )

卫阳被遏 营阴郁滞 肺气不宣

中医方剂学(全套1413页PPT课件)

中医方剂学(全套1413页PPT课件)
*《医方集解》:清代,汪昂编著。开创了新的治法 (功效)分类法(22类综合分类法)。
*《中医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载方96592首。
第三节 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方剂学具有基础与临床的双重属性; * 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运用的重要形式; * 衔接传统中医与现代生命科学法(二十二类分类法):见于清代汪昂之 《医方集解》。其开创了方剂新的治法(功效)分类法, 具体将方剂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 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 清暑、利湿、润燥、泄火、除痰、 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 经产和急救良方共22剂。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升降相随、散收同用、刚柔相济、 通涩并行。 · 制毒纠偏; · 引经报使。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
1.方剂变化的原因: ·病情的轻重 ·邪正的虚实 ·兼证的有无 ·体质的强弱 ·年龄、气候、方土习俗。
2.方剂变化的形式:
a、药味增减的变化; 通过增加或减少方剂的一、两味药
方剂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一、方剂学的概念: * 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
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 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治法、制方原理 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 是中医理、法、方、药在辨证论治中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 方剂与病证
* 方剂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产物; * 方剂的产生都是以辨证为依据的; * 方剂是针对具体病证作出的针对性治疗的方案。
金 银 化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的概念:
* 治法:即治疗方法。指临床辨证审因之后,在治疗原 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方剂学ppt课件

方剂学ppt课件
61739首 约700
现存载方最多的方书
按功用(治法) 分类方剂的典范
8
中医方剂 一直散见于历代医籍中 20世纪50年代 初步系统化
逐渐从中医药学中分化出来 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9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辨证立法,依法统方
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 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 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 病机、病性、病位、病情。
1
第一章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 法和方剂的理论、组方规律 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
2
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方剂学是理、法、方、药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临床辨证之进行治疗 的主要措施。
3
方剂的组成是以 中医学理和中药 药理为依据的。
大量有效古方也 是现代中药开发 的重要资源库。
4
历代著名方书简介 五十二病方
君: 熟地黄24g
补肾填精
80
肾精
肾阴
化生 肾阳
81
方解
君: 熟地黄24g 臣: 山萸肉12g 干山药12g
补肾填精 补肝肾,固精
82
山萸肉
熟地黄
肝 肾阴
肾精
化生 肾阳
83
山萸肉
熟地黄
山药
肝 肾阴
肾精
化生 肾阳

84
山萸肉 肝
熟地黄
山药 脾

85
方解
君: 熟地黄24g 臣: 山萸肉12g 干山药12g 佐: 茯 泽 苓 9g 泻 9g
泻,烦渴欲饮,水入即吐,舌苔
白,脉浮。
34
【方解】 泽泻— 淡渗利湿 君: 茯苓、猪苓——淡渗利水 臣: 佐: 白术— 补气健脾,运化水湿

中药方剂学(全套课件299p)ppt课件

中药方剂学(全套课件299p)ppt课件
组成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典型解表方剂解析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组成
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等
典型解表方剂解析
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
清热剂作用特点与分类
作用特点
清气分热 分类
清除里热 治疗里热证
清热剂作用特点与分类
01
清营凉血
02 03
清热解毒 清脏腑热
04
清虚热
天王补心丹
由生地黄、人参、丹参等 组成,功效滋阴清热,养 血安神,主治阴虚血少, 神志不安证。
酸枣仁汤
由酸枣仁、甘草、知母等 组成,功效养血安神,清 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 虚热内扰证。
THANKS
感谢观看
作用特点
祛湿剂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 水,通淋泄浊作用,治疗水湿为病的一 类方剂。
VS
分类
祛湿剂分为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 湿、温化寒湿、祛风胜湿五类。
典型祛湿方剂解析
平胃散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证,脘 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 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 ,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分类方法
根据组成、功效、主治等不同角 度,方剂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解 表剂、清热剂、祛湿剂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与方剂关系探讨
治法指导方剂
根据中医理论,治法是治疗疾病的总 体原则和方法,方剂是在治法指导下 针对具体病情的药物组合。
方剂体现治法
方剂的药物组成和配伍原则体现了中 医治法的精髓,是实现治法的重要手 段。
中药方剂学(全套课件299p)ppt 课件

中医方剂学-方剂总论PPT优选课件

中医方剂学-方剂总论PPT优选课件
2.适应证:里寒证。
3.分类:根据里寒证的程度和寒邪的部位不 同,分为:a.温中祛寒——治里寒证;b.回 阳救逆——治阴盛阳衰、阳气将亡;c.温经 散寒——治寒在经脉之证。
2020/10/18
11
■清法
1.含义:是通过清热、泄火、解毒、凉血等方 法,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 法。
2.适应证:里热证。清法的运用范围很广, 尤其常用于治疗温热疾病。
3.分类:a.清气分热——治热在气分;
b.清营凉血——治热入营血;
c.清热解毒——治热盛成毒;
d.清脏腑热——治热在脏腑;
e.清虚热——治阴虚发热证。
2020/10/18
12
■消法
1.含义: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 水、以及驱虫的方法,使气、血、痰、食、 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解的一 种治法。
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二是针对重要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2020/10/18
16
三 方剂的组成
(一)组方原则
佐药:有三种意义,
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直 接治疗次要的兼证,如麻黄汤的杏仁,银翘散中 的桔梗和芦根;
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 烈性,如十枣汤中的大枣,九味羌活汤中的生地、 黄芩;
2.适应证:里实证 3.分类:寒下;温下;润下;峻下逐水。
2020/10/18
9
和法
1.含义: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来达到疏解 邪气,调整机体,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方法。
2.适应证:邪在少阳半表半里;肝脾不和;胆 胃不和;寒热失调;表里同病等。
2020/10/18
10
■温法
1.含义: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 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药学方剂学ppt13.安神剂课件

中药学方剂学ppt13.安神剂课件

黄连——清心除烦
心火
(朱砂、黄连,性寒,入心经)
佐:生地、当归——滋阴养血
阴血
使:炙甘草——和中调药
调和

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


运用
o辨证要点: 心烦,失眠,惊悸,舌红,脉细数
o使用注意: 方中朱砂含硫化汞, 不宜多服久服, 以免引起中毒
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生地、当归、麦冬、天冬、 玄参、人参、丹参、 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 远志、茯苓、朱砂、桔梗]

滋养安神·天王补心丹


主治: (心肾)阴亏血少,心神不安
功用: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滋养安神·天王补心丹


方解:
•生地(重用,君)、玄参、麦冬、天冬 ——滋阴清热
•丹参、当归、生地——补养心血 •人参——益气宁心(气旺则阴血自生) • 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朱砂、茯苓
——宁心安神 •桔梗——载药上行入心经

各论


(九)

概述
神 剂
1.定义 2.分类 3.使用注意

概述·定义


凡用重镇安神 或滋养安神药物为主组成,
具有安神作用, 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 统称安神剂
(心、肝、肾)

概述·分类


心肝阳亢,火热扰心——重镇安神剂
火热之邪易伤阴血
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滋养安神剂
阴血不足易生虚火

概述·使用注意


1、不宜多服、久服 以免妨碍脾胃运化功能 及蓄积中毒(如朱砂) 2、调摄精神及生活起居
朱砂安神丸(《医学发明》)

中药方剂学-ppt课件精选全文

中药方剂学-ppt课件精选全文
❖ 根据证的不同,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 扶正解表。
❖ 禁忌症: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性水肿,吐泻失 水,热病后期津液亏损
❖ 解表剂不宜久煎,服药发汗后注意避风寒。
第一节 辛温解表剂
❖ 麻黄汤 ❖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6克 甘草3克 ❖ 用法:先煎麻黄去沫,再与余药同煎,温服 ❖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发热恶寒,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 (三)下法:通过泻下通便以祛除里实 病邪的方法,适用于实邪积滞胃肠,大 便不通,燥屎内结,以及痰饮、瘀血、 积水等邪正俱实之证。
❖ 方解:
❖ 君药:香薷—辛温芳香,既能散肌表寒 邪,又能宣肺利水
❖ 臣药:厚朴—苦温,除湿散满而解胸闷 ❖ 佐药:扁豆—祛暑和脾化湿,升清降浊,
治吐泻
可使表邪解而寒湿除,气机畅则腹痛消, 升降调则吐泻止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 适用于外感风热,邪在卫分 ❖ 桑菊饮
❖ 冬桑叶9克 菊花6克 杏仁6克 ❖ 桔梗6克 甘草3克 薄荷3克(后下) ❖ 连翘6克 芦根12克
❖ (六)重剂:用重镇之品,治疗心神浮 越、惊悸不宁证
❖ (七)滑剂:用滑利之品,治疗膀胱、 尿道结石
❖ (八)涩剂:用收涩之品,治疗自汗、 盗汗、遗精、遗尿、泻泄、崩漏带下等 久病滑脱之证
❖ (九)燥剂:用燥湿之品,治疗水肿腹 胀、小便不利等水湿内停之证

第九章:中医方剂ppt课件

第九章:中医方剂ppt课件

臣药: 荆芥、薄荷、防风,辛散上行,疏散风邪, 清利头目。
佐药: 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 头痛;细辛,散寒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川芎茶调散
【使用注意】本方为主治风邪头痛的常用方剂,气 虚、血虚,或因肝肾阴亏、肝阳上 亢、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均非所 宜。用时以清茶调下。
桂枝汤
【组成】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风寒表虚证。
桂枝汤
【方解】 君药:桂枝,解肌发表,散风寒。 臣药:白芍,益阴敛营。 佐药:生姜,助桂枝解肌,又和胃止呕;大枣, 益气补中滋脾。 使药:炙甘草,调和药性。
桂枝汤
【使用注意】药后饮热稀粥少许,使微微汗出。 【加减应用】本方加厚朴、杏仁,名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解肌发表,
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属湿滞脾胃 者,可加减应用。
藿香正气散
【组成】 藿香 紫苏 白术 白芷 茯苓 大腹皮 厚朴 半夏 陈皮 桔梗 炙甘草
【功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 恶心呕 吐,腹痛腹泻,舌苔白腻,脉浮缓。
【用法】水煎服。药丸剂,每服6~9g,日2次。
【方解】
茵陈蒿汤
君药:茵陈,清热利湿退黄。
臣药:栀子,清利三焦湿热,使湿从小便而去。
佐药:大黄,荡涤胃肠实热,通利大便,使湿热由 大便而下。
茵陈蒿汤
【加减应用】若湿多者加茯苓、泽泻、猪苓;热多 者加黄柏、黄连。本方为治疗阳黄的
效方,适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 炎、胆囊炎、胆石症等所引起的黄 疸,属湿热内蕴者。
【方解】
独活寄生汤
君药:独活,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邪的方法,适用于实邪积滞胃肠,大 便不通,燥屎内结,以及痰饮、瘀血、 积水等邪正俱实之证。 (四)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 使表里、寒热、虚实夹杂的证候和脏腑 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状况,得到改善的 方法。适用于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 胃不和等证。
(五)温法:通过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等
作用,使寒去阳复的方法。适用于中焦虚 寒,亡阳厥逆,以及寒凝经脉之证 (六)清法: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 作用,祛除里热病邪的方法。适用于热在 气分、热在营血,以及热在脏腑等证,也 可用于虚热证。
第二节
十剂
(一)宣剂:用宣散涌吐之品治疗胸闷、
呕恶等壅塞之证 (二)通剂:用通利之品以治疗乳汁不 下,湿痹留滞经脉等证 (三)补剂:用补益之品,治疗正气不 足等证 (四)泄剂:用开泄之品,治疗腑实便 秘、肺实气急等郁闭之证
(五)轻剂:用轻浮之品,治疗外感表
邪、肌腠闭塞无汗之证 (六)重剂:用重镇之品,治疗心神浮 越、惊悸不宁证 (七)滑剂:用滑利之品,治疗膀胱、 尿道结石 (八)涩剂:用收涩之品,治疗自汗、 盗汗、遗精、遗尿、泻泄、崩漏带下等 久病滑脱之证
(七)消法:通过消食导滞或消痞散结,使
停积在体内的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实邪渐消 缓散的方法。适用于食积、虫积、癥瘕积聚、 痞块等证。 (八)补法: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方法。适用于各种里虚 证。
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
第一节:七方
(一)大方:药味多或量大,以治疗病邪较
盛之证或下焦疾患的方剂,须顿服 (二)小方:药味少或量少,或分次服,以 治疗病邪较轻之证或上焦疾患的方剂
(三)缓方:药性缓和,用于一般慢性虚弱
病证,需长期服用。 (四)急方:药性猛烈,用于病势危急证, 急于取效。
(五)奇方:单味药或组成药物合于单数的
方剂 (六)偶方:两味药或组成药物合于双数的 方剂 (七)复方:两方或数方合用治疗较复杂的 病的方剂
1、服药时间(饭前或饭后1小时) 饭前服药:滋补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驱虫 药、攻下药 饭后服药: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消食药 睡前服药:安神药、缓下药。 晚间服药:涩精止遗药 截疟药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急性病不拘时

2、服药多少:每日1剂,复煎早晚服,每服
200-250毫升。发汗、泻下药以得汗、得下为 度,呕吐药小量频服 3、服药冷热:多温服,如用辛温发散药治外 感风寒,热服、顿服,温覆取汗;用寒凉药 治疗热在肠胃可冷服 4、服药方法:祛寒药用姜汤送服;祛风湿药 用黄酒送服;有呕吐症状的病人在服药前先 服少量姜或橘皮预防呕吐,浓药少量多次服 不能进食者可鼻饲
(九)燥剂:用燥湿之品,治疗水肿腹
胀、小便不利等水湿内停之证 (十)湿剂:用滋润之品,治疗干咳无 痰、口干舌燥等津液不足之证
三 方剂制方理论
(一)组方原则
臣佐使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 物,又称主药. 臣药:协助主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又 称辅药.

佐药:1.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的药物;
方解:
君药:麻黄—辛温入肺,发汗解表以散
风寒,开宣肺气以平喘咳,使外邪从汗 而出 臣药:桂枝—辛温发汗解肌,温经通阳, 助麻黄以发表散寒,又能温行经脉,治 身痛 佐药:杏仁—宣肺降气,既协麻黄宣肺 平喘,又助麻黄、桂枝发汗解表 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补中益气, 与麻黄为伍,能使汗出而不耗伤正气, 又能与麻黄、杏仁为伍,加强止咳之效
中药方剂学
第二节 常用治法
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一)汗法:通过发汗以祛除外邪的方法。 适用于外感表证以及麻疹、疮疡、水肿 初起兼有表证者。 (二)吐法:通过涌吐作用,使停留在咽 喉、胸膈、胃脘部位的痰、宿食或毒物 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实邪壅 盛、病情急剧的病证
(三)下法:通过泻下通便以祛除里实
解表剂
以解表药为主组成,
具有发汗、解肌、透疹
等作用,治疗表证。 根据证的不同,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 扶正解表。 禁忌症: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性水肿,吐泻失 水,热病后期津液亏损 解表剂不宜久煎,服药发汗后注意避风寒。
第一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6克 甘草3克 用法:先煎麻黄去沫,再与余药同煎,温服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发热恶寒, 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7、特殊煎煮法
(1)先煎:矿物、贝壳、毒性大的药物
(2)后下:容易挥发的药物—轻清解表药和
芳香药 (3)包煎:质地轻、细小容易漂浮或成糊粘 锅的药物,和有毛会刺激咽喉的药物 (4)另煎:贵重药物 (5)烊化:胶性、粘性大的药物 (6)冲服:入水即化和汁液性的药物
(二)中药给药规则
汤剂
散剂 丸剂 膏剂 丹剂 酒剂 药露 茶剂 锭剂、饼剂 线条剂 合剂 糖浆 剂 冲剂 片剂 安培口服液 注射液 气 雾剂 滴丸
(一)中药煎煮法
1、煎煮器具:陶瓷器皿,忌铜铁锡 2、煎前浸泡:水浸入药物深部,使药物 有效成分溶出 3、煎煮用水:清洁水,液面淹没药物
4、煎煮火候及时间:先武后文,发散药及芳香 药煮沸后文火煮5-10分钟。矿物类、骨角类、 壳类、补益药煮沸后文火久煎30分钟以上。 5、煎煮次数 :一般药物可复煎,质地厚重 或滋润的补益药可煎多次。 但易挥发的药物只煎一次。 6、应绞渣取汁:可使药渣吸收的药汁挤出
禁忌症:表虚自汗、外感风热、体虚外感
其他运用:
夹湿:+白术祛湿(麻黄加术汤) 寒郁化热:+石膏.生姜.大枣(大青龙汤) 风寒咳嗽:去桂枝加生姜(三拗汤)
2.正佐,制约主药的烈性或毒性 3.反佐,消除寒热相拒,药不能进的 现象 使药:1.引经药 2.调 (1)随证加减: (2)药物配伍的变化 (3)组方变化 2.药量增减的变化 3.剂型更换的变化 4.合方的变化
四 剂型与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