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解读中国统计指标:概念、方法和含义-793372
统计指标培训课件

统计指标培训课件统计指标培训课件统计指标是衡量和评估某一现象或者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各个领域,统计指标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统计指标,本次培训课件将介绍统计指标的基本概念、常用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应用统计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一、统计指标的基本概念统计指标是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量化和描述的指标。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特征、趋势和关系,从而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统计指标通常包括中心趋势指标、离散程度指标和相关性指标等。
1. 中心趋势指标中心趋势指标用于描述数据的集中程度,常见的有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等。
平均值是将所有数据求和后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数值,它可以反映数据的总体水平。
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它可以减少异常值对数据的影响。
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它可以反映数据的典型特征。
2. 离散程度指标离散程度指标用于描述数据的分散程度,常见的有方差、标准差和极差等。
方差是每个数据与平均值之差的平方的平均值,它可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它可以衡量数据的波动程度。
极差是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它可以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
3. 相关性指标相关性指标用于描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等。
相关系数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它的取值范围为-1到1,正值表示正相关,负值表示负相关,接近0表示无相关。
回归分析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从而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常用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常用的统计指标,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1. 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平均值的计算方法是将所有数据求和后除以数据个数,即平均值 = 总和 / 数据个数。
例如,有一组数据为1、2、3、4、5,那么平均值 = (1+2+3+4+5) / 5 = 3。
《中级经济基础》辅导:统计与统计数据资料(四)

(一)统计指标的含义
对统计指标通常有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
一是统计指标是用来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基本概念。
二是统计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概念和数值。
(二)统计指标的分类:
统计指标按照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类型
内容
教材例子
总量指标
(反映现象总规模,通常以绝对数表现)
时期指标
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量,时期指标可以累积,从而可以得到长时间内的总量。
产品产量;能源生产总量;财政收入;商品零售额
时点指标
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不能累积,各时点数累计之后没有实际意义。
年末人口数、科技机构数、股票价格
相对指标
(两个绝对数之比)
相对数表现形式:比例和比率
经济增长率;
物价指数;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平均指标
(平均数或均值)
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利润;
迅达教育2011年经济师考试网络辅导热招中
迅达教育2011年经济师考试保过辅导简章
2011年全国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国家统计 主要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从生产角度来说,它是社会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来说,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个人收入、税金、利润、利息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来说,它是最终使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库存及净出口的产品和服务。
生产总值同社会总产值的区别:从核算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既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等物质部门的劳动成果,还包括各种服务业、公用事业文化教育卫生、科学研究及金融保险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
从价值构成看,生产总值只计算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不计算所消耗的原材料和支付其他部门的劳务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
增加值是生产货物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追加价值,就是总产出与中间投入之间的差额,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生产法和分配法两种。
①生产法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 中间投入②分配法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三次产业是划分产业结构的一种分类方法。
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如下:第一产业农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服务业等)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以及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等)和建筑业(包括建筑安装以及为建筑安装工程服务的地质勘探和勘察设计等)。
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统计指标的含义

统计指标的含义统计是一种用于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
在各个领域中,统计指标被广泛应用,用于衡量各种现象和问题的特征和趋势。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统计指标,并解释它们的含义和用途。
一、平均值平均值是最常见的统计指标之一。
它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平均值计算的方法是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平均值的含义是整体数据的典型值。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如平均工资、平均成绩等。
二、中位数中位数也是一种用于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
中位数是将一组有序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就是中间的那个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中位数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数据的分布情况,避免了极端值的干扰。
三、标准差标准差是衡量数据波动性的指标。
它反映了数据点与平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
标准差越大,数据的波动性就越大;标准差越小,则说明数据的波动性较小。
标准差的计算方法是将每个数据点与平均值之差的平方相加,然后取平均值的正平方根。
标准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它的取值范围从-1到1,其中-1表示完全负相关,1表示完全正相关,0表示不存在线性相关。
相关系数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建立数学模型和预测方程时有重要应用。
五、百分比百分比用于表示一个数值在总数中的比例。
百分比计算的方法是将所关注的数值除以总数,再乘以100。
百分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特定现象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如人口比例、市场份额等。
六、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它可以用于预测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回归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组数据中的趋势和规律,并用数学模型表示出来。
总结:统计指标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数据和现象而发展出来的重要工具。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趋势、分布和关系,为决策提供依据。
统计指标解释

综合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初次分配收入净额。
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三次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它是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统计指示概述

12
所谓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由若干个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 特征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 例如,一家生产企业把产品产量、产值、劳动生产率、产 品质量、消耗、成本和销售收入等统计指标联系起来就组 成了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可以帮助人们全面、准确地评 价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13
2.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
由于社会经济现象相互联系的多样性和人们认识问题的多视角性,所以 统计指标体系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 按反映内容分类。 按反映内容不同,统计指标体系可分为社会指 标体系、经济指标体系和科学技术指标体系。 它们分别从社会状况、国民经济运行和科学技 术发展三个方面,反映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 国民经济和社会科技发展的总体状况。
是表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变量 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 指标。
④ 变异 指标
11
1.2
统计指标体系的定义及分类
1.统计指标体系的定义
社会经济现象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各类现象之间 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一个统计指 标往往只能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某一方面的特征, 要了解客观现象在各个方面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仅靠单个的统计指标是不行的,必须要建立和运 用统计指标体系。
质量”可以分解为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程度、婴儿死
亡率和每人每日摄取热量等可以量化的概念,然后用一定的
方法加以综合计算,这样“生活质量”便可以成为一个统计
指标了。
4
2
量的综合性。
统计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的量,它是许多个体现
象的数量综合的结果。一个职工的工资不能成
为统计指标,如果研究的统计总体是一个企业
14
2 按考核范围分类。 按考核的范围不同,统计指标体系可分为宏观指 标体系、中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其中, 宏观指标体系反映整个社会、经济和科技情况; 中观指标体系反映各个地区和各个部门、行业的 社会、经济和科技情况;微观指标体系反映各企、 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或工作运行情况。
统计指标PPT

(二)统计指标分类体系的缺陷与完善
• 根据现行统计学教材及文献资料,制成指标分类体系图, (见图 1)。现有的分类体系存在以下缺陷:
• (1)指标分类类别的缺失性,统计分组的基本要求是 “穷尽”、 “互斥”,统计指标的分类也是属于分组的 范畴,但是现有的指标分类却没有遵循 “穷尽”的原则, 致使有些指标无法正确归类,进而无法系统科学地阐述其 应用条件及计算方法。(2)指标类别界定的模糊性。有 一类指标的归属问题引起诸多争议。例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平均密度、平均比重等指标,用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可取得, 故带有平均数的性质,用计算相对数的方法亦可取得,又 带有相对数的性质,这类指标归入平均数亦可归入相对数 也可,这种可以跨越类别的指标的存在说明了相对指标与 平均指标的分类相互不具有排斥性。
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的总体,这些指 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社会现象的现状和发展。统计指 标体系指的是指标群或指标组合,这种并不是杂乱无 章的或任凭主观拼凑的。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应该是 依据不同的统计目的的要求和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征 ,把客观上存在联系的、说明社会现象性质的若干个 指标,科学地加以分类和组合而形成的一种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
目录
一
统计指标指标的含义理解
二
统计指标的功能和作用
三
统计指标的分类和体系
四
统计指标的设计和运用
一、统计指标的含义理解
• (一)指标、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的概念
雷蒙•鲍尔:指标是一种量的数据,它是一套统计数 据系统,用它来描述社会状况的指数,制定社会规 划和进行社会分析,对现状和未来作出估价。
2、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按照指标所表征的特征的类型可以将其分为定性指 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是表达研究对象的属性特征 或顺序特征的一类指标,其取值只能是文字、符号或 数字,而不是数值,不能进行数学运算。例如,中国 人口年龄的金字塔类型,某个人的职业、种族,某种 产品的质量等级等等。定量指标则是表达研究对象数 量特征的一类指标,其取值是数值,可以进行不同层 次的数学运算。例如,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某 个人的身高、体重,某个企业的职工工资总额等等。 一般而言,定量指标的取值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测 定,存在一个计量或计数的过程,往往约定计量单位。 而计量单位又可以分为无名单位
统计指标的概念

统计指标的概念一、统计指标统计指标是统计工作的基本要素。
因此,在统计设计阶段就应该全面考虑。
(一)统计指标的含义1.统计指标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统计指标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或名词,如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数等等,它们都是可以量化的概念,我们称之为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二是指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统计指标的完成形态。
一般教材中提到的统计指标都是后一种解释。
统计指标就其完成形态而言,由以下要素构成:(1)定性范围——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含义。
(2)定量方法——包括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3)指标数值——即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具体数值。
2.与统计指标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为了正确地理解统计指标,首先必须搞清和统计指标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1)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指标反映了统计人口的数量特征。
统计学是由大量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组成的客观整体,简称整体。
它有三个基本特征:同质性、数量性和差异性。
组成整体的各个单元称为整体单元。
(2)标志和变量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或属性的名称。
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品质标志表明事物属性方面的特征,只能用文字表示,例如人的性别、文化程度;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例如人的年龄、工资。
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值称为标志值。
统计指标就是根据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计算得到的。
在统计研究中,品质标志主要是作为统计分组的依据,进而计算出各组的总体单位数。
数量标志除作为分组依据计算总体单位数外,还可以进行许多其他计算,如计算单位产品成本、人均劳动生产率等。
在数量标志中,不变的数量标志称为常量或参数;可变的数量标志称为变量。
由于变量的函数仍为变量,所以由可变数量标志构成的各种指标也称为变量。
变量的具体表现值称为变量值或标志值。
变量按其取值的连续性又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两种。
离散变量的取值表现为整数,通常以计数的方法取得,如人口数、企业数等。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汇总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汇总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
这些术语和指标对于理解经济形势、制定政策以及进行投资决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它们可能会显得有些晦涩难懂。
下面,我将为大家汇总并解释一些常见的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标。
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简单来说,GDP 计算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这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年内生产了大量的汽车、粮食、提供了各种服务,并且出口大于进口,那么这个国家的 GDP 就会增长。
反之,如果生产减少、消费下降、出口小于进口,GDP 可能会下降。
GDP 的增长通常被视为经济繁荣的标志,而 GDP 的下降则可能意味着经济衰退。
但需要注意的是,GDP 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比如环境质量、社会公平等方面。
二、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普遍上涨水平的指标。
它表示一段时间内物价上涨的速度。
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意味着同样的货币能够购买到的商品和服务变少了,也就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这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比如使得储蓄的价值减少,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等。
通常,通货膨胀率是通过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或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等指标来计算的。
如果 CPI 从去年的 100 上升到今年的 105,那么通货膨胀率就是 5%。
适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过高的通货膨胀会给经济带来不稳定和风险。
三、失业率失业率是反映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
它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失业人口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工作但没有工作,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
统计指标 指数 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统计指标指数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统计指标、指数和书作为三个不同方面的主题,都在不同的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统计指标在数据分析和研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数据的特征和趋势。
指数则是一种常用的衡量和评估指标,用来表示某个领域或市场的整体发展情况。
而书作为人类传承和积累知识的载体,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个主题的定义、作用以及相关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在第二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统计指标的定义和作用。
统计指标是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的重要工具,它们用以衡量和表达数据的特征。
我们将介绍常见的统计指标,例如平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等,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接着,本文将在第二章继续讨论指数的概念和分类。
指数是一种用来衡量某领域或市场整体情况的量化指标。
我们将介绍常见的指数类型,如经济指数、股票指数和生活指数等,并说明它们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最后,在第二章的最后一节,我们将探讨书的重要性和作用。
书籍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我们将分享一些重要的书籍推荐和阅读建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书本改善个人能力和开拓眼界。
通过对统计指标、指数和书这三个主题的深入研究和论述,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它们的概念、作用和应用方法。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还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视野。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统计指标、指数和书的重要性,并对它们的未来发展和应用进行展望。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和阐述:1. 引言: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背景,概述统计指标、指数和书的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目的。
2. 正文:2.1 统计指标:2.1.1 定义和作用:对统计指标进行定义和解释,说明其在数据分析和决策中的作用和意义。
2.1.2 常见统计指标介绍:介绍一些常见的统计指标,如均值、方差、标准差等,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简介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简介中国统计信息网2011-03-01 13:38:22中国主要统计指标简介一、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一、基本定义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规模和经济结构。
GDP包括国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这些常住单位既包括国有的、集体的和外资的企业,也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
从全社会看,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不包括中间产品,如用来组装汽车的零配件,其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产品汽车中。
二、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有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
生产法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新创造的价值,从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产品的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得到新增价值。
收入法依据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收入来衡量最终成果。
收入法增加值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
支出法依据生产活动成果的最终使用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为政府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与服务净出口等四部分之和。
中国对外公布按照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的GDP,以按照生产法和收入法混合计算的GDP为标准。
GDP核算分为季度核算和年度核算,按照现价和不变价分别核算。
现价核算采用的是当期的价格,不变价核算采用的是固定基期的价格。
在统一的核算方法和核算原则框架下,国家统计局负责核算全国的GDP,各省级统计局各自负责核算其本地区的GDP。
参照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年度GDP核算按照94个行业分别计算。
农业包含的5个行业采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包含的39个行业同时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包含的50个行业则采用收入法计算。
在94个行业中,基础资料足够充分的51个行业采用直接计算的方法得到增加值,基础资料不够充分的行业,通过比例系数推算法和相关指标推算法间接计算增加值。
中国的主要经济指标解读及应用

二、要善于使用主要经济指标
第 一
1、掌握这些经济指标的内在涵义
部 分
2、知道它的统计方法、统计频率
如 3、知道指标对经济的解释力如何
何 分
4、知道一个指标的变化对整个经济运
析 行来说意味着什么。 例如CPI
和 判
5、知道一个指标与整体经济的关系,
断 经
即:这一指标对整体经济而言是先行
济 指标,还是同步指标,或是滞后指标
27/四 上午9:30
2012年国家统计局经济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三)
第 • 注: 本表公布的发布内容为指标上月、上季或
一 累计数据,发布日期为初步计划,届时可能有
部 所调整。
分 • 1月、4月、7月、10月分别召开年度、季度国民
如 何 分 析 和 判 断 经 济 大 势
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内生产总值、农 业生产、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 发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支 等指标数据将在发布会上一并公布。在发布国 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稿的同时,分别发布 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年12月、2012年3月、 6月、9月当月或累计数据情况新闻稿 • 根据统计报表制度,2月份不发布1月份规模以 上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经济效益数据
断 经
六、使用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济
大
势
第 一 部
一、分析判断经济大势要从主要经济指标 入手
分
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影响因素众多。
如 要想比较好地理清头绪,必须从经济指
何 分
标入手。但经济指标数量众多,仅《中
析 国统计年鉴》中发布的统计指标就有数
中金财富报告统计标准

中金财富报告统计标准
一、数据来源规范
1.数据来源:中金财富报告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数据、金融机构报
告、行业协会数据、专家调查等。
2.数据采集:中金财富报告的数据采集过程需遵循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
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统计指标标准化
1.统计指标:中金财富报告的统计指标主要包括市场规模、增长率、市场份
额、行业集中度等。
2.标准化处理:对于不同来源的数据,需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数据间的
差异,确保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三、数据分析方法
1.描述性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数据的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统计量。
2.相关性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为后续的回归
分析提供依据。
3.回归分析: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预测未
来趋势。
4.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数据按照相似性进行分类,为市场细分提供
依据。
四、统计结果呈现
1.数据可视化:将统计结果以图表形式进行可视化呈现,包括柱状图、折线
图、饼图等,以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数据。
2.结论总结: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总结出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和潜在机会,
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3.风险提示: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
控制。
解读中国统计指标概念方法和含义

解读中国统计指标概念方法和含义中国统计指标是指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各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数据指标,用于反映和描述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
《解读中国统计指标:概念、方法和含义》是对这些指标进行解读和说明的著作,通过详细的介绍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这些统计指标。
这本书的第二版更新了很多内容,以反映近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变化。
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口、劳动力、物价、城市化水平、居民收入和消费等。
这些指标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总量和规模,还可以揭示经济结构、发展动态、社会福利和民生改善等重要信息。
这本书首先对中国统计指标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
统计指标是对现实经济和社会现象进行度量和衡量的工具,是统计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统计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
书中的核心内容是对各类统计指标的解读和分析。
这些指标涉及经济增长、就业、物价、贸易、金融、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房地产、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对于每个指标,都从定义、计算方法、主要指标、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统计指标的概念、方法和含义。
它不仅是一本统计学入门教材,也是一本经济学和社会学学习者的参考书。
同时,对于从事经济和社会研究的学者和从业人员来说,这本书也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象。
总之,《解读中国统计指标:概念、方法和含义》(第二版)是一本关于中国统计指标的权威参考书,通过详细的介绍和解读,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它具有实用性和研究价值,是了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重要参考工具。
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掌握的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掌握的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1.什么是GDP?如何全面看待GDP?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省及省以下称地区生产总值或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规模,在诸多经济指标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最重要的指标,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情况的晴雨表。
GDP核算的对象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即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经济单位。
如美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中国的GDP,而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美国的GDP。
GDP核算的范围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
GDP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三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如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娱乐服务企业提供的娱乐服务;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如城乡居民自有住房服务。
GDP是世界组织和各国官方普遍认可、广泛采用的重要经济指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感叹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GDP自身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所决定的:GDP涵盖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各行各业,计算简便,可操作性较强。
它采用“增加值”的概念,剔除了传统总量指标——社会总产值的重复计算,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分别统计的新增投入及附加价值,理论上说不重复、不遗漏,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总量,是政府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经济实力比较的重要指标。
中金公司解读中国统计指标:概念、方法和含义-793372

中金公司研究部 宏观组
2017 年 6 月
目录
目录
前言 ............................................................................................. 1 对季节调整和移动节假日问题的说明 ...................................................... 4
1. 季节调整 ................................................................................ 4 2. 移动节假日............................................................................. 4 3. 累计值 ................................................................................... 5 中国经济数据统计范围 .......................................................................... 6 中国统计指标的重要性和可靠性 ............................................................. 7 发布中国统计数据的主要政府部门和机构 .............................................. 10 第一章 经济活动 .............................................................................. 11 1. 生产..................................................................................... 11
统计指标的含义

统计指标的含义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及其具体数值。
统计指标是十分重要的统计学基本范畴。
对统计指标通常有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一是用来反映总体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基本概念,例如年末全国人口总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年度总长率等。
二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概念和数值。
例如,2001年我国年末总人口数为127,627万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13%等。
分类统计指标按照其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
总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通常以绝对数的形式来表现,因此又称为绝对数,例如土地面积、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又可以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又称时期数,它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量,如产品产量、能源生产总量、财政收入、商品零售额等。
时期数通常可以累积,从而得到更长时期内的总量。
时点指标又称时点数,它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如年末人口数,科技机构数,公司员工数,股票价格等。
时点数通常不能累积,各时点数累计后没有实际意义。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两个绝对数之比,如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长率等。
相对数的表现形式通常为比例和比率两种。
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或均值,它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利润等。
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总体现象的数量特性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1)数量指标: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水平和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
如职工人数、工业总产值、工资总额等。
(2)质量指标: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的统计指标,一般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如计划完成程度、平均工资等。
由于统计指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内容,因此,统计指标的确定,一方面必须和经济理论对范畴所作的一般概括相符合,要以经济理论为指导,设置科学的统计指标;另一方面,统计指标又必须是对社会经济范畴的进一步具体化,才能确切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 房地产开发投资 ............................................................. 30 2) 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 ................................................ 31 3) 房屋新开工面积 ............................................................. 32 4) 土地购臵面积和成交价款 ................................................ 33 7. 服务业生产指数 .................................................................... 34 第二章 收入 .................................................................................... 35 8. 企业利润 .............................................................................. 35 1) 营业盈余(收入法 GDP)................................................ 35 2) 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 36 3)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 37 4) 上市公司利润................................................................. 38 9. 工资和居民收入 .................................................................... 39 1)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 39 2) 农民工月均收入 ............................................................. 40 3)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41 10. 财政..................................................................................... 43 1) 财政收支 ....................................................................... 43 2) 财政存款 ....................................................................... 45 3) 机关团体存款................................................................. 46 4) 政府债务 ....................................................................... 47 第三章 对外经济 .............................................................................. 49 11. 对外贸易 .............................................................................. 49 1) 货物贸易进出口(海关) ................................................ 49 2) 出口交货值 .................................................................... 51 3) 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国际收支) ................................ 52 12. 直接投资 .............................................................................. 54 1) 外商直接投资................................................................. 54 2) 对外直接投资................................................................. 55
ii
目录
13. 国际收支 .............................................................................. 57 1) 国际收支平衡表 ............................................................. 57 2) 国际投资头寸表 ............................................................. 58
14. 外汇和外债........................................................................... 60 1) 外汇储备 ....................................................................... 60 2) 央行外汇占款................................................................. 61 3) 外债.............................................................................. 62
解读中国统计指标——概念、方法和含义
中金公司研究部 宏观组
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7 年 6 月
目录
目录
前言 ............................................................................................. 1 对季节调整和移动节假日问题的说明 ...................................................... 4
第四章 货币金融 .............................................................................. 64 15. 货币信贷 .............................................................................. 64 1) 货币供应量 .................................................................... 64 2) 新增贷款 ....................................................................... 65 3) 社会融资总量................................................................. 67 16. 货币政策工具 ....................................................................... 68 1) 存贷款基准利率 ............................................................. 68 2)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69 3) 公开市场操作................................................................. 70 4) SLF、MLF、PSL、TLF ..................................................... 71 17. 利率..................................................................................... 72 1) 回购利率 ....................................................................... 72 2)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 73 3) 国债收益率 .................................................................... 74 4) 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 75 5) 余额宝收益率................................................................. 76 6) 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 ....................................................... 77 18. 汇率..................................................................................... 78 1) 在岸人民币汇率(CNY)................................................. 78 2) 离岸人民币汇率(CNH) ................................................ 80 3) 人民币有效汇率 .............................................................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