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固液界面-4.3
合集下载
固液界面的电性质
当x=∞时,dψ/dx=0,则
D σ =− 4π
⎛ dψ ⎞ ⎜ ⎟ ⎝ dx ⎠ x =0
因此由ψ(x)取向的初始斜率就可得到固体表面电荷密度。 因为
zeψ y= kT
,则
kT ⎛ dy ⎞ ⎛ dψ ⎞ = ⎜ ⎟ ⎜ ⎟ ze ⎝ dx ⎠ x = 0 ⎝ dx ⎠ x = 0
根据(4-12)式:
第四章 固液界面的电性质
4.1.带电来源 固体表面上的电荷来源有以下途径:电离、吸附、摩擦接触和晶格取代 1)电离是不难想象的,例如肥皂可以电离出钠离子,肥皂本身则带负电。玻璃可以 电离出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玻璃本身也带负电。 2)吸附则是指固体表面吸附液体中的某种离子,固体表面对溶液中离子的吸附是有 选择性的。固体表面上吸附了正离子,固体就带正电,固体表面吸附了负离子,固体 就带负电。一般说来,凡是能够与固体表面形成不电离、不溶解物质的离子,就有条 件被牢固地吸附在固体表面。被固体表面吸附,而使固体表面带电的离子称为定位离 子( Potential-determining ion ) ,或称为电位决定离子。 3)对于非离子的物质和非水解质,认为这种环境中电荷的来源是固体质点和液体介 质之间的摩擦,就象琥珀棒与丝绸摩擦而生电一样。二相接触时对电子有不同的亲和 力,这就使电子由一相流入另一相,在这种情况下,可用柯恩( Cohen)的经验规律 来判断固体表面带正电还是带负电。该经验规律认为,当二相接触时,介电常数大的 一相带正电,介电常数小的一相带负电。水、玻璃、苯的介电常数分别为81,6, 2.3,水与玻璃形成界面时,玻璃带负电,水带正电,但是当苯与玻璃形成界面时, 则玻璃带正电,苯带负电。应注意,这个规律只适用于非导体,并且我们将只讨论固 体与电解质水溶液相接触的情况。
第四章--固液界面
粗糙度的影响----荷叶效应与超疏水表面
荷叶表面蜡质层本征接触角只有74º,但是荷 叶接触角却超过了150º 。
荷叶表面上有许多微小的突起,平均大小约为 10微米,间距约12微米。而每个突起有许多直 径为200纳米左右的绒毛,这样就在紧贴叶面 上形成一层极薄,只有纳米级厚的空气层。这 就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 等降落在叶面上后,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只 能同叶面上“山包”的凸顶形成几个点接触。 植物叶面的这种复杂的超微纳米结构,不仅有 利于自洁,还有利于防止对大量漂浮在大气中 的各种有害的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侵害。更重 要的是,可以提高叶面吸收阳光的效率。
测定两种互不相溶液体之间的界面张 力和界面接触角
图4-9 界面张力和界面接触角的测试
若完全浸润(如采用铂丝)
Δ P=2π rσ
求得界面张力σL1L2
L1/L2
(4-18)
局限性
对仪器精密度要求高,操作难度大;
测试的是单根纤维,误差大。 以对水完全润湿的r=20微米的纤维为例:
用纤维束测接触角示意图
4.5.4 表面污染
无论是液体或是固体的表面,在污染后都会引起滞后现 象。 表面污染往往来自液体和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从而使 接触角发生显著变化。 影响接触角的因素十分复杂,所以在测定时,要尽可能 控制测定环境的温度、湿度、液体的蒸气压、固体表面的 清洁度和粗糙度等因素。
粗糙度的影响----荷叶效应与超疏水表面
gh sin =12 LG
2
4.4.3 电子天平法
如果液体完全润湿纤维,则:
P 2 r L
(5-16)
如果液体与纤维之间的接触角为θ,则有:
P 2 r L cos
(5-17)
金属熔焊原理 第四章 熔合区和焊接热影响区
920
980 1000 1120
35
45 60 70
85
100 130 160
180
190 200 260
熔焊原理
2)加热速度对A均质化影响 A均质化过程属于扩散过程,而焊接加 热速度快、相变以上停留时间短,都不利 于扩散,因而匀质化程度差。 3)近缝区的晶粒长大 在焊接条件下,近缝区由于强烈过热使 晶粒发生严重长大,影响焊接接头塑性、韧 性, 产生热裂纹,冷裂纹。
工电弧焊约为4~20s,埋弧焊时30~l00s)
④ 自然冷却 (个别情况下进行焊后保温缓冷)
⑤ 局部加热
熔焊原理
2.焊接加热时热影响区的组织转变特点
1)加热速度对相变点的影响
焊接过程的快速加热,将使各种金属的相变温 度比起等温转变时大有提高。当钢中含有较多 的碳化物形成元素(Cr、W、Mo、V、Ti、Nb 等)时,这一影响更为明显。
熔焊原理
焊接接头的熔合区
图4-2 熔合区晶粒熔化情况
熔焊原理
• 焊接熔合区的主要特征是存在着严重的化 学不均匀性和物理不均匀性,这是成为焊 接接头中的薄弱地带的主要原因。
图4-3 固液界面溶质浓度的分布 图4-4 上行数据的条件:E=11.76kJ/cm 下行数据的条件:E=23.94kJ/cm
对45钢来说,TA提高使钢中的C全部溶入奥氏体, 组织很均匀且明显粗化,从而使A分解时的成核 率降低,孕育期加长,所以曲线右移。 而在40Cr钢中,由于含有碳化物形成元素Cr, 在快速加热高温停留时间短时,碳化铬来不及 分解仍保留在A中。这样使奥氏体中溶解的碳化 铬减少,而使其稳定性下降,同时保留下来的 碳化铬质点还可成为新相得晶核,提高了A的分 解时的成核率,其结果是缩短了孕育期,CCT 图曲线左移。
4-第四章-固液界面-4.1~4.2
A
和 nB 可以计算出来。等
式可以完全以单一组分的变化来表示,因此是组分的真实吸附量。
16
四、影响非电解质溶液吸附的因素
影
比表面积
响 非
① 吸附剂的性质 孔结构
电
吸附剂的极性
解
质
溶
溶解度
液
② 吸附质的性质
吸
使ΔGγ降低的程度
附
的
③温 度
因
素
④ pH 值
17
五、固体自电解质溶液中吸附
1、离子交换吸附
n
A
NB
nB
NA
nA0 NB nB0 N A nA0 1 N A
n0 nA0 NA nA0 n0NA
考虑到吸附前: 代入上式可得:
nA0 n0
N
0 A
n0
N
0 A
NA
m
nA NB nB N A
§4.1 固液界面吸1附1
三、固体自浓溶液中吸附
若用NA 表示吸附前后液相中A组分的摩尔分数变化,即:
18
五、固体自电解质溶液中吸附
由硅酸钠和铝酸钠形成的 泡沸石中Na+可被其他离 子Ca2+、Mg2+等交换。
19
五、固体自电解质溶液中吸附
去离子水制备原理
离子柱层析原理(天然产物分离)
20
五、固体自电解质溶液中吸附
2、选择性吸附
电解质不是整体被吸附,而是电离以后的某种离子被强烈吸附, 而另一种电性相反的离子形成扩散层,称为选择性吸附。
电渗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 、冶金、造纸、海水淡化、 环境保护等领域。
电渗脱水:污泥含有大量粒径较小的有机颗粒,孔隙小,水力渗透系 数低。目前常用的机械脱水方法难以从其孔隙中脱除毛细及吸附水。
第四章固液界面北航表面与界面化学教程
模拟荷叶效应需要以下两个条件: •在二级结构层次上形成按照Cassie方程的 假设形成的“复合水滴”,这样才能保证有 较小的滚动角。因为按照Wenzel方程形成 的“浸润水滴”的滚动角较“复合水滴”大 得多。
G lsg lgs
液固 气液 气固
令 W a G (l sg lg -s)
粘附功,是液固沾湿时体系对外所作的最大功,它是液体能 否润湿固体的一种量度。粘附功越大,液体越能润湿固体, 液-固结合得越牢。
Wa 0 是液体沾湿固体的条件
(2)浸湿 是将固体完全浸入到液体中的过程。是 将气固界面变为液固界面的过程,而液体表面在这 个过程中没有变化。
5. 亲水与疏水表面的新界限-约65°
事实上,界面上和体相中水结构及活性是不同的,它们 随接触面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边界水和体相水在自交联方面的不同,至少存在两 种截然不同的水的结构和相互作用:一个是相对密度较 小的水区域,通过开放的氢键网络形成疏水表面;一个 是相对密度较大的水区域,通过倒塌的氢键网络形成亲 水表面。 通过实验研究表面张力与水的黏附力之间的关系,发现 了65°这个临界状态。当表面的接触角小于65°时, 表现为排斥力。
2. 接触角(contact angle)
将少量液体滴加于固体表面上,液体可能形成液滴。在达 到平衡时,处在某种固体表面上的某种液体,会保持一定 的液滴形状。
接触角是在气、液、固三相交界点,液体的 表面张力与液-固界面张力之间的夹角,通常用 表示。
接触角的大小可以用实 验测量,也可以用公式计算:
co sf1co 1 sf2
注意:上述的这些公式是经验性和模型化的结果。事实上, 固体表面不一定符合公式所描述的情况,因为它与表面的形 貌有关。
•表面的粗糙度因子存在一个临界值,超过这一 临界值,固体的表面浸润性会从Wenzel态转 变为Cassie态。
第四章 固-液界面-北航-表面与界面化学教程
A 2 r r , A( s l g l g s ) 2 r r ( s l g l g s )
Vg h
2
Vg h
2
V 0, Ahm Ah 2 r rhm r 2 h 2 r r
粗糙因子(粗糙度):是固体的 真实表面积与相同体积固体假想 的平滑表面积之比。显然,r大 于等于1. r越大,表面越粗糙。
Wenzel方程的重要性是说明了表面粗糙化对接触角的 影响: • < 90°, ’< ,表面粗糙化使接触角变小,润湿性 更好。 • > 90°, ’> , 表面粗糙化会使润湿的体系更不 润湿。 • 揭示了均相粗糙表面的表观接触角与本征接触角之间 的关系 • 注意:Wenzel方程只适用于热力学稳定的平衡状态, 但由于表面不均匀,液体在表面上展开时需要克服一 系列由于起伏不平而造成的势垒。当液滴振动能小于 这种势垒时,液滴不能达到Wenzel方程所要求的平 衡状态而可能处于某种亚稳平衡状态。
180 ,Wa 0
90 , A 0
沾湿自发进行 浸湿自发进行 铺展自发进行
0 ,S 0
实用时,以90°为界:
若接触角大于90°,说明液体不能润湿固体, 如汞在玻璃表面; 若接触角小于90°,液体能润湿固体,如水 在洁净的玻璃表面。 若接触角等于0°或不存在平衡接触角时,说 明液体能铺展 渗透过程???
当固体表面由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组成时,如污染或多晶?? (2)Cassie模型 Cassie和Baxter进一步拓展了Wenzel的处理,提出 可以将粗糙不均匀的固体表面设想为一个复合表面,即认 为液滴在粗糙表面上的接触是一种复合接触。 设固体表面有物质1和2组成,这两种不同成分的表面是 以极小块的形式均匀分布在表面上的(每一小块的面积远 小于液滴的尺寸)。它们的本征接触角分别用1和 2表示, 在单位面积上所占的表面积分数分别为f1和f2(f1+f2=1)。 又设当液滴在表面展开时两种表面所占的分数不变。这时 可得到:
3.4 固液界面(润湿作用)
影响接触角测定的因素
b.表面不平 表面不平也是造成接触角滞后的主要因素, 若将一玻璃粗化后,将一水滴滴在倾斜玻璃上, 则出现接触角滞后。 Wenzel研究了固体表面粗度对润湿性的影响, 他指出,一个给定的几何面经粗化后,必然使 表面积增大,若以r表示粗化程度,则
r=A(真实)/A (表观)
影响接触角测定的因素
3.3 固—液界面(润湿作用)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单位面积的液面与固体 表面粘附时对外所作的最大功称为粘附功,它是 液体能否润湿固体的一种量度。粘附功越大,液 体越能润湿固体,液-固结合得越牢。 在粘附过程中,消失了单位液体表面和固体 表面,产生了单位液-固界面。粘附功就等于这个 过程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的负值。
接触角的测定
(4)光点反射法 原理是利用一个点光源照射到小液滴上,并在光源 处观察反射光,当入射光与液面垂直时,才能在液面 看到反射光。测定时,使光点落在三相点位,并以此为 中心,改变入射光角度,使之在固体表面的法平面中作 圆周运动,当光线在某位置突然变亮时,入射光与固体 平面法线的夹角即为接触角,此方法有较好的测量精度, 可用于测定纤维的接触角,缺点是只能测定小于90°的 接触角。
固体的润湿性质
2、低能表面的润湿性质
近年来,随着高聚物的广泛应用,低能表面的润湿 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某些高聚物做成的生 产用品和生活用品,就要求其能很好地为水所润湿( 加入某些无机氧化物可能是有效的办法),塑料电镀, 降解等也需要解决润湿问题。 Zisman等人首先发现,同系列液体在同一固体表面 的润湿程度随液体表面张力的降低而提高(γ ↓ , θ ↑ ,COSθ ↑,S=γ gl(COSθ -1)若以COSθ 对γ gl 作图,
gh 2 sin q 1 2 l g
第四章 固液界面
气体,因此式写成:
Young-Dupre公式
与Young方程结合可得: 即为Young-Dupre方程 固一液之间的黏附功与接触角的关系为 θ=0°,则: 粘附功=内聚能,
固体被液体完全湿润
θ=180°,则: 液一固分子之间没有吸引力,分开固一液界 面不需做功,此时固体完全不为液体润湿。
Young-Dupre公式
(2)当升降装置下降,在纤维离开L1-L2界面的瞬间,电子天平
测出该过程的力并纪录下来。 (3)若完全润湿,则
若界面张力
则
已知,液体与纤维之间的接触角为
,求出
4-5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一般,接触角是指在光滑,组成均匀的表面上的平 衡接触角,即Young接触角。 实际中,表面都是粗糙的或是不均匀的,即出现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二、吊片法: 将表面光滑、均匀的固体薄片垂直插人液体中,如果 液体能够润湿此固体,则将沿薄片平面上升(见图) 升高值h与接触角θ 之间的关系为
ρ为液体的密度;
表面张力
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三、纤维对液体的接触角测定 测定纤维对液体的接触角非常重要,接触角可用电子天平 法进行测定。 1.单一液体接触角测定 步骤: (1)将一根纤维浸在某液体中,纤维的另一端挂在电子天 平的测量臂上,用升降装置使液面逐渐下降。 (2)纤维经(b)状态脱离液面进入(c)状态,在纤维脱 离液面的瞬间,由于表面张力消失发生了力的突变,电子天平 测出该变化过程中力的变化△p 。
表面,设其面积分数分别为f1与f2,则有
如下关系: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3.表面污染引起的滞后 表面污染是常见的接触角滞后的原因之一 。 表面污染往往来自液体和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从而使接 触角发生显著变化。 例如:水在清洁的玻璃表面上是完全润湿的,接触角为 零,但实际情况却不是。 因此接触角在测定中影响因素较多,如不干净的仪器或者 用手指触及试样,都会影响接触角测定的准确性,所以在测定 时,要尽可能控制测定环境的温度、湿度、液体的蒸气压、固 体表面的清洁度和粗糙度等因素。
Young-Dupre公式
与Young方程结合可得: 即为Young-Dupre方程 固一液之间的黏附功与接触角的关系为 θ=0°,则: 粘附功=内聚能,
固体被液体完全湿润
θ=180°,则: 液一固分子之间没有吸引力,分开固一液界 面不需做功,此时固体完全不为液体润湿。
Young-Dupre公式
(2)当升降装置下降,在纤维离开L1-L2界面的瞬间,电子天平
测出该过程的力并纪录下来。 (3)若完全润湿,则
若界面张力
则
已知,液体与纤维之间的接触角为
,求出
4-5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一般,接触角是指在光滑,组成均匀的表面上的平 衡接触角,即Young接触角。 实际中,表面都是粗糙的或是不均匀的,即出现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二、吊片法: 将表面光滑、均匀的固体薄片垂直插人液体中,如果 液体能够润湿此固体,则将沿薄片平面上升(见图) 升高值h与接触角θ 之间的关系为
ρ为液体的密度;
表面张力
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三、纤维对液体的接触角测定 测定纤维对液体的接触角非常重要,接触角可用电子天平 法进行测定。 1.单一液体接触角测定 步骤: (1)将一根纤维浸在某液体中,纤维的另一端挂在电子天 平的测量臂上,用升降装置使液面逐渐下降。 (2)纤维经(b)状态脱离液面进入(c)状态,在纤维脱 离液面的瞬间,由于表面张力消失发生了力的突变,电子天平 测出该变化过程中力的变化△p 。
表面,设其面积分数分别为f1与f2,则有
如下关系: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3.表面污染引起的滞后 表面污染是常见的接触角滞后的原因之一 。 表面污染往往来自液体和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从而使接 触角发生显著变化。 例如:水在清洁的玻璃表面上是完全润湿的,接触角为 零,但实际情况却不是。 因此接触角在测定中影响因素较多,如不干净的仪器或者 用手指触及试样,都会影响接触角测定的准确性,所以在测定 时,要尽可能控制测定环境的温度、湿度、液体的蒸气压、固 体表面的清洁度和粗糙度等因素。
4第四章--固液界面解析
LG
r cos y
(5-22)
式中θy为Young接触角,上式叫做Wentzel方程。它表明粗糙表面的 cosθw的绝对值总比平滑表面的cosθy大。
(1)当θy<90°时,表面粗糙化将使接触角更小。 润湿性更好。 (2)当θy>90°时,表面粗糙化将使接触角变大。
润湿性更差。
(3)由式5-22可以估算实验的误差,例如:
图5-11 浸润曲线
充填率ξ =0.47~0.53
Wl l cos m 2 t H W f Ap l
3 2
以 m 2 ~t 作图,可得直线。该直线的斜率 即为(5-20)式中t的系数。由斜率即可 求出接触角θ。
接枝改性丙纶的接触角
1.7.5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1 前进角和后退角 前进角θa 最大前进角θa,max 后退角θr 最小后退角θr,min
2. Young方程
SG SL LG cos
(5-1)
dASL dASG dALG cos dASL
图5-2 Young方程的推导
从能量观点推导Young方程(如图5-2)
系统自由焓的变化
dG LG dALG SG dASG SL dASL
在理想光滑、组成均匀的表面上的平 衡接触角就是Young氏角。许多实际表 面都是粗糙的或是不均匀的,液滴可 以处在稳定平衡态(即最低能量态), 也可处于亚稳平衡态,即出现接触角 的滞后现象。
引起接触角滞后的原因 固体表面的粗糙度 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和多相性 固体表面的污染
2由于表面粗糙引起的滞后
当θ=10o时,若r=1.02,则θy-θw=5o;
(3-23)
n=∞,上式成为二常数式;
固液界面优秀课件
ρ为液体的密度; 表面张力
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三、纤维对液体的接触角测定 测定纤维对液体的接触角非常重要,接触角可用电子天平
法进行测定。 1.单一液体接触角测定 步骤: (1)将一根纤维浸在某液体中,纤维的另一端挂在电子天
平的测量臂上,用升降装置使液面逐渐下降。 (2)纤维经(b)状态脱离液面进入(c)状态,在纤维脱
步骤:
(1)L1和L2为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纤维S插入通过L1、L2的界 面。
(2)当升降装置下降,在纤维离开L1-L2界面的瞬间,电子天平 测出该过程的力并纪录下来。
(3)若完全润湿,则
若界面张力
已知,液体与纤维之间的接触角为
则
,求出
4-5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一般,接触角是指在光滑,组成均匀的表面上的平
粘附功和内聚能
有单位面积的α-β两相 ,其界面张力 ,在外力 的作用下分离为独立的α相和β相,其表面张力分别为 和 ,在这一过程中,外界所做的功Wa为 :
Wa是将结合在一起的两相分离成独立的两相外界所 做的功,称作黏附功 。
粘附功和内聚能
二、内聚能
将单位面积的均相物质分离成两部分,产生两 个新界面所做的功。(重点)
反之,当抽走足够多的液体,液滴周界前沿会突然收缩, 此突然收缩刚要发生时的角度称为最小后退角θr.min。
在倾斜角上,同时可看到液体的前进角和后退角 (图4-12)。假如没有接触角滞后,丙班只要稍倾斜,液 滴就会滚动。接触角滞后使液滴能稳定在斜面上。接触角 滞后的原因是由于液滴的前沿存在着能垒。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衡接触角,即Young接触角。
实际中,表面都是粗糙的或是不均匀的,即出现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一、前进角和后退角
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三、纤维对液体的接触角测定 测定纤维对液体的接触角非常重要,接触角可用电子天平
法进行测定。 1.单一液体接触角测定 步骤: (1)将一根纤维浸在某液体中,纤维的另一端挂在电子天
平的测量臂上,用升降装置使液面逐渐下降。 (2)纤维经(b)状态脱离液面进入(c)状态,在纤维脱
步骤:
(1)L1和L2为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纤维S插入通过L1、L2的界 面。
(2)当升降装置下降,在纤维离开L1-L2界面的瞬间,电子天平 测出该过程的力并纪录下来。
(3)若完全润湿,则
若界面张力
已知,液体与纤维之间的接触角为
则
,求出
4-5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一般,接触角是指在光滑,组成均匀的表面上的平
粘附功和内聚能
有单位面积的α-β两相 ,其界面张力 ,在外力 的作用下分离为独立的α相和β相,其表面张力分别为 和 ,在这一过程中,外界所做的功Wa为 :
Wa是将结合在一起的两相分离成独立的两相外界所 做的功,称作黏附功 。
粘附功和内聚能
二、内聚能
将单位面积的均相物质分离成两部分,产生两 个新界面所做的功。(重点)
反之,当抽走足够多的液体,液滴周界前沿会突然收缩, 此突然收缩刚要发生时的角度称为最小后退角θr.min。
在倾斜角上,同时可看到液体的前进角和后退角 (图4-12)。假如没有接触角滞后,丙班只要稍倾斜,液 滴就会滚动。接触角滞后使液滴能稳定在斜面上。接触角 滞后的原因是由于液滴的前沿存在着能垒。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衡接触角,即Young接触角。
实际中,表面都是粗糙的或是不均匀的,即出现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一、前进角和后退角
材料表界面-第四章
如图所示,在平衡状态下有: SLrdS+ LGdS cosqW SGrdS 0
cosq W
r( SG SL ) LG
r cosq y
(5-22)
式中θy为Young接触角,上式叫做Wentzel方程。它表明粗糙表面的 cosθw的绝对值总比平滑表面的cosθy大。
cosq W
r( SG SL ) LG
在相的交界处存在着能垒,液体的前沿往往停留在相的交界处。 前进角往往反映表面能较低的区域,或反映与液体亲和力弱的 那部分固体表面的性质,而后退角往往反映表面能较高的区域, 或反映与液体亲和力强的那部分固体表面的性质。
4.3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4.3.4 表面污染
无论是液体或是固体的表面,在污染后都会引起滞后现 象。 表面污染往往来自液体和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从而使 接触角发生显著变化。 影响接触角的因素十分复杂,所以在测定时,要尽可能 控制测定环境的温度、湿度、液体的蒸气压、固体表面的 清洁度和粗糙度等因素。
若界面张力L1/L2已知,液体与纤维之间存在接触角qL1/L2,则: P = 2rL1/L2 cosqL1/L2 因此,测定P可求出纤维在L1/L2界面的接触角qL1/L2。
4.2 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 停滴法 • 吊片法 • 电子天平法
决定和影响接触角大小的因素
1.物质的本性 (1)液体与固体表面性质差别越大接触角越大。 (2)在同一固体上液体的表面张力越大,接触角越大。
4.2 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3. 电子天平法
➢如果液体完全润湿纤维,则 P = 2rL 式中r为纤维半径。
若选用半径已知金属纤维,使液体能够完全润湿纤维,则测出 P,即可求出液体的表面张力L。
➢如果液体与纤维之间的接触角为q,则有 P = 2rLcosq
金属熔焊原理第四章 熔合区和焊接热影响区
对45钢来说,TA提高使钢中的C全部溶入奥氏体, 组织很均匀且明显粗化,从而使A分解时的成核 率降低,孕育期加长,所以曲线右移。
而在40Cr钢中,由于含有碳化物形成元素Cr, 在快速加热高温停留时间短时,碳化铬来不及 分解仍保留在A中。这样使奥氏体中溶解的碳化 铬减少,而使其稳定性下降,同时保留下来的 碳化铬质点还可成为新相得晶核,提高了A的分 解时的成核率,其结果是缩短了孕育期,CCT 图曲线左移。
熔焊原理
两点结论:
1、焊接热循环的特点,决定了在研究热影 响区金属连续冷却转变时应该用焊接条件 下特定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焊接条件下的组织转变不仅与等温转变 不同,也与热处理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组织 转变不同 )
2、焊接加热特点对过冷奥氏体稳定性的影 响因钢的化学成分不同而异。
熔焊原理
焊接CCT图
200
V
AC3
810 860 930 1020
1120
70
160
260
熔焊原理
2)加热速度对A均质化影响
A均质化过程属于扩散过程,而焊接加 热速度快、相变以上停留时间短,都不利 于扩散,因而匀质化程度差。 3)近缝区的晶粒长大
在焊接条件下,近缝区由于强烈过热使 晶粒发生严重长大,影响焊接接头塑性、韧 性, 产生热裂纹,冷裂纹。
1400~170 0
40~50
250~30 0
1400~170 0
45钢
AC1
730 770 775 790
840
45 60
110
AC3 770 820 835 860
950
65 90
180
40Cr
AC1
740 735 750 770
84015 351来自5AC3 780 775 800 850
而在40Cr钢中,由于含有碳化物形成元素Cr, 在快速加热高温停留时间短时,碳化铬来不及 分解仍保留在A中。这样使奥氏体中溶解的碳化 铬减少,而使其稳定性下降,同时保留下来的 碳化铬质点还可成为新相得晶核,提高了A的分 解时的成核率,其结果是缩短了孕育期,CCT 图曲线左移。
熔焊原理
两点结论:
1、焊接热循环的特点,决定了在研究热影 响区金属连续冷却转变时应该用焊接条件 下特定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焊接条件下的组织转变不仅与等温转变 不同,也与热处理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组织 转变不同 )
2、焊接加热特点对过冷奥氏体稳定性的影 响因钢的化学成分不同而异。
熔焊原理
焊接CCT图
200
V
AC3
810 860 930 1020
1120
70
160
260
熔焊原理
2)加热速度对A均质化影响
A均质化过程属于扩散过程,而焊接加 热速度快、相变以上停留时间短,都不利 于扩散,因而匀质化程度差。 3)近缝区的晶粒长大
在焊接条件下,近缝区由于强烈过热使 晶粒发生严重长大,影响焊接接头塑性、韧 性, 产生热裂纹,冷裂纹。
1400~170 0
40~50
250~30 0
1400~170 0
45钢
AC1
730 770 775 790
840
45 60
110
AC3 770 820 835 860
950
65 90
180
40Cr
AC1
740 735 750 770
84015 351来自5AC3 780 775 800 850
9高等水化学-固液界面-沉淀、结晶、溶解、吸附
分散度与比表面
把物质分散成细小微粒的程度称为分散度。 把一定大小的物质分割得越小,则分散度越高, 比表面也越大。 例如,把边长为1cm的立方体1cm3逐渐分割 成小立方体时,比表面增长情况列于下表: 边长l/m 1×10-2 1×10-3 1×10-5 1×10-7 1×10-9 立方体数 1 103 109 1015 1021 比表面Av/(m2/m3) 6 ×102 6 ×103 6 ×105 6 ×107 6 ×109
1)、晶格结构中出现的错位, 附加,缺少等,归为晶格缺 陷。点缺陷、线缺陷、平面 缺陷和立体缺陷 2)、缺陷的产生,可通过控 制制备条件(如升温速率,最 终温度,气氛,等),以及对 吸附剂掺杂其它成分来实现。 如在金属催化剂中掺杂稀土 元素等。
吸附推动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表面原子受力不均,从而产生表 面势能。 完美晶体自然界不存在。催化剂表面的描述:近真表面由平台, 台阶,扭曲,原子附加,表面缺陷等组成。 在吸附剂或(催化剂)表面,由于其相邻或邻近处的原子数目 和原子能量不同,处在不同位置上的原子具有不同的吸附能量。 往往是晶体缺陷处的吸附能力更强,相应的催化活性更高,被 称为活性位。缺陷处往往就是活性位。
溶液表面张力和吸附现象
将溶质加入到溶剂中形成溶液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随 溶质浓度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如图所示。 曲线I,以水溶液而言,无机 σ 盐、酸、碱、蔗糖、甘油等属于 此类。 曲线II,许多有机酸、醇等属 于此类。
Ⅲ Ⅰ
Ⅱ
曲线III,肥皂、合成洗涤剂等属于此类。
c
表面活性物质
能使水的表面张力明显降低的溶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自由能(surface free energy)
广义的表面自由能定义: 保持相应的特征变量不变,每增加单位表面积 时,相应热力学函数的增值。 狭义的表面自由能定义:
第4章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课件
概述
➢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应用十分广泛,如纺织、 印染、食品、皮革、造纸、农药、医药、石油、采矿、金 属加工、感光材料、肥料、饲料等 工业部门及日常生活 中都有重要应用。
➢ 在这些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两亲性 特点,在固液界面形成有一定取向和结构吸附层,以改变 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质、分散性质等。
3
概述
物理化学P369 4
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
➢ 4.1.1 固体表面特点 ➢ 1. 固体的表面能 ➢ 液体的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是从力学和热力学
角度出发对同一种表面现象的两种说法,应用相 应单位时它们在数值上也相等。 ➢ 固体与液体不同,虽仍可定义形成单位固体新表 面外力做的可逆功为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常简称 表面能),但不可笼统地将固体表面能与表面张 力等同起来。 ➢ 固体的表面能具有平均值的意义。
则以g或m2表面积来表示。 ➢ 随着所用单位的不问,吸附量可以表示为
mol/m2,mol/cm2,g/g,mol/g等。 15
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
➢ 4.1.2 稀溶液吸附 ➢ 1. 吸附等温线 ➢ (2)类型 ➢ Giles(非Gibbs)总结了大量稀溶液吸附的结果,
将其等温线分为4类18 种。 ➢ 4种基本类型为S、L、H和C型。 ➢ 分类的依据是等温线起始部分的斜率。
31
第1章 表面和界面现象
➢ 1.6 表面活性剂:
➢ 1.定义
➢特劳贝(Traube)规则:
➢特劳贝在研究脂肪酸同系物的表面活性物质 时发现:同一种溶质在低浓度时表面张力的 降低效应和浓度成正比。
➢不同的酸在相同的浓度时,对于水的表面张
力降低效应(表面活性)随碳氢链的增长而
➢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应用十分广泛,如纺织、 印染、食品、皮革、造纸、农药、医药、石油、采矿、金 属加工、感光材料、肥料、饲料等 工业部门及日常生活 中都有重要应用。
➢ 在这些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两亲性 特点,在固液界面形成有一定取向和结构吸附层,以改变 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质、分散性质等。
3
概述
物理化学P369 4
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
➢ 4.1.1 固体表面特点 ➢ 1. 固体的表面能 ➢ 液体的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是从力学和热力学
角度出发对同一种表面现象的两种说法,应用相 应单位时它们在数值上也相等。 ➢ 固体与液体不同,虽仍可定义形成单位固体新表 面外力做的可逆功为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常简称 表面能),但不可笼统地将固体表面能与表面张 力等同起来。 ➢ 固体的表面能具有平均值的意义。
则以g或m2表面积来表示。 ➢ 随着所用单位的不问,吸附量可以表示为
mol/m2,mol/cm2,g/g,mol/g等。 15
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
➢ 4.1.2 稀溶液吸附 ➢ 1. 吸附等温线 ➢ (2)类型 ➢ Giles(非Gibbs)总结了大量稀溶液吸附的结果,
将其等温线分为4类18 种。 ➢ 4种基本类型为S、L、H和C型。 ➢ 分类的依据是等温线起始部分的斜率。
31
第1章 表面和界面现象
➢ 1.6 表面活性剂:
➢ 1.定义
➢特劳贝(Traube)规则:
➢特劳贝在研究脂肪酸同系物的表面活性物质 时发现:同一种溶质在低浓度时表面张力的 降低效应和浓度成正比。
➢不同的酸在相同的浓度时,对于水的表面张
力降低效应(表面活性)随碳氢链的增长而
界面化学北京化工大学第四章液-固界面
编辑ppt
2
(1)沾湿:液体与固体由不接触到接触,变液气界面和固 气界面为固液界面的过程
Wa = γlg +γsg – γsl = -∆G Wa: 粘附功 > 0 自发
编辑ppt
3
(2)浸湿: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洗衣时泡衣服)固气 界面为固液界面替代, 液体表面并无变化。
-∆G = γsg - γsl = Wi
f = γlgcosθ·P
P:代表吊片的周长
在已知液体表面张力(及吊片周长)的情况下,应用适当测力 装置测出吊片所受之力f,即可算出接触角θ 。
cosθ = fγ0/f0γ
编辑ppt
13
(四)透过测量法:(粉末的θ )
(1)透过高度法 (2)透过速度法
测定液体对粉末的接触角。 基本原理: 固体粒子间的空隙相当于一束毛细管,毛细作用可使润湿固 体表面的液体透入粉末柱中。 由于毛细作用取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和对固体的接触角,故 测定已知表面张力液体在粉末柱中的透过性可以提供该液体对粉末 的接触角信息。
2r ∆r (γlg + γsl -γsg)=gV ∆h/2 若设液滴的形状为圆柱体,则:2r ∆r hm= r2 ∆h
(3)垂片法
编辑ppt
12
(三)力测量法:
利用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吊片法装置也可以测出液体对固体 (吊片)的接触角。
应用吊片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时,欲得准确结果,液体必须很 好润湿吊片,即保证接触角为0。若接触角不为0,则在吊片正好接 触液面时液体作用于吊片的力 f 应该是:
表面的接触角与对两种纯固体表面成分自身的接触角的关系是:
COSθ=XaCOSθa+XbCOSθb
Xa、Xb指a、b的摩尔分数, θa、θb指液体在a固体和b固体上的接触角。
第四章 单晶材料的制备
• (2)在该过程中,原子(或分子)随机堆积的阵列直
接转变为有序阵列,这种从无对称结构到有对称性结 构的转变不是一个整体效应,而是通过固一液界面的 移动而逐渐完成的。
• (3)熔体生长的目的是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单晶体,
为此,首先要在熔体中形成一个单晶核(引入籽晶, 或自发成核),然后,在晶核和熔体的交界面上不断 进行原子或分子的重新排列而形成单晶体,即在籽晶 与熔体相界面上进行相变,使其逐渐长大。
• 4.采用交替施加应变和退火的方法,可以得到2.5cm的高能单晶
铝带,使用的应变不会促使新晶粒成核,退火温度为650℃。
应变退火法制备铁单晶
• 1.在550℃使铝退火,以消除应变的影响并提供大小合乎要求的
晶粒。
• 2.初始退火后,较低温度下回复退火,以减少晶粒数目,使晶粒
在后期退火时更快地长大,在320℃退火4h以得到回复,加热至 450℃,并在该温度下保温2h,可以获得15cm长,直径为1mm的丝 状单晶。
现在我国的人工水晶,人造金刚石已成为一个高技术产业。
BGO、KTP、KN、BaTiO3和各类宝石晶体均已进入国际市场 BBO、LBO、LAP等晶体也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
我国每三年召开一次全国人工晶体生长学术交流会,就晶体 生长理论与技术,新材料晶体的研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
4.1.2 单晶体概述
(3)定向凝固技术
定向凝固方法制备材料时,各种热流能够被及时的 导出是定向凝固过程得以实现的关键,也是凝固过程成 败的关键。伴随着热流控制(不同的加热、冷却方式) 技术的发展。定向凝固经历了由传统定向凝固向新型定 向凝固技术的转变。
A 传统定向凝固技术
传统 定向 凝固 技术
液态
功率 高速
流态床
接转变为有序阵列,这种从无对称结构到有对称性结 构的转变不是一个整体效应,而是通过固一液界面的 移动而逐渐完成的。
• (3)熔体生长的目的是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单晶体,
为此,首先要在熔体中形成一个单晶核(引入籽晶, 或自发成核),然后,在晶核和熔体的交界面上不断 进行原子或分子的重新排列而形成单晶体,即在籽晶 与熔体相界面上进行相变,使其逐渐长大。
• 4.采用交替施加应变和退火的方法,可以得到2.5cm的高能单晶
铝带,使用的应变不会促使新晶粒成核,退火温度为650℃。
应变退火法制备铁单晶
• 1.在550℃使铝退火,以消除应变的影响并提供大小合乎要求的
晶粒。
• 2.初始退火后,较低温度下回复退火,以减少晶粒数目,使晶粒
在后期退火时更快地长大,在320℃退火4h以得到回复,加热至 450℃,并在该温度下保温2h,可以获得15cm长,直径为1mm的丝 状单晶。
现在我国的人工水晶,人造金刚石已成为一个高技术产业。
BGO、KTP、KN、BaTiO3和各类宝石晶体均已进入国际市场 BBO、LBO、LAP等晶体也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
我国每三年召开一次全国人工晶体生长学术交流会,就晶体 生长理论与技术,新材料晶体的研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
4.1.2 单晶体概述
(3)定向凝固技术
定向凝固方法制备材料时,各种热流能够被及时的 导出是定向凝固过程得以实现的关键,也是凝固过程成 败的关键。伴随着热流控制(不同的加热、冷却方式) 技术的发展。定向凝固经历了由传统定向凝固向新型定 向凝固技术的转变。
A 传统定向凝固技术
传统 定向 凝固 技术
液态
功率 高速
流态床
【凝固科学基础】4.4 液-固界面前沿的溶质再分配
开始( T=TL)时: CS = K0C0 CL= C0
第四章 凝固的结晶学基础
8
平衡凝固条件下的溶质再分配
扩散条件——固相中,溶质充分扩散;液相中,溶质充分扩散(或强 烈搅拌、对流),固、液相中成分均能及时充分扩散均匀。
凝固过程(T = T* )中,固-液界面上成分为:
C
∗ S
=
Cs
C
∗ L
=
CL
= 1 .5 % (wt%)
2)得到单相组织的办法: 均匀化退火、平衡凝固
第四章 凝固的结晶学基础
21
第四节 固-液界面前沿的溶质再分配
一、溶质再分配 二、平衡凝固 三、非平衡凝固(1)——液相充分混合均匀 四、非平衡凝固(2)——液相有限扩散 五、实际产生的现象和应用
第四章 凝固的结晶学基础
22
A. 溶质富集现象
z 固相成分不均匀; z L/S界面溶质富集液相形
成边界层; z 边界层内扩散传输,远处
成分无明显变化;
第四章 凝固的结晶学基础
24
B. 溶质富集的极限
Cs随CL增大,当 Cs=Co、CL=Co/k溶质富 集达到极限,进入稳定 生长阶段。
第四章 凝固的结晶学基础
25
C. 凝固前沿液相溶质分布
z 当fs→1,即凝固临近结束时, 该式不适用。
Cs = kC0 (1− fs )k−1
CL
=
C0
f k −1 L
第四章 凝固的结晶学基础
19
例:Al—1%Cu,固相中溶质无扩散,液相混合均
匀,k=常数,CE=33%Cu,Csm=5.65%Cu, 问:1.凝固后的共晶合金占%?
2.如何得到单相组织?
CL
第四章 凝固的结晶学基础
8
平衡凝固条件下的溶质再分配
扩散条件——固相中,溶质充分扩散;液相中,溶质充分扩散(或强 烈搅拌、对流),固、液相中成分均能及时充分扩散均匀。
凝固过程(T = T* )中,固-液界面上成分为:
C
∗ S
=
Cs
C
∗ L
=
CL
= 1 .5 % (wt%)
2)得到单相组织的办法: 均匀化退火、平衡凝固
第四章 凝固的结晶学基础
21
第四节 固-液界面前沿的溶质再分配
一、溶质再分配 二、平衡凝固 三、非平衡凝固(1)——液相充分混合均匀 四、非平衡凝固(2)——液相有限扩散 五、实际产生的现象和应用
第四章 凝固的结晶学基础
22
A. 溶质富集现象
z 固相成分不均匀; z L/S界面溶质富集液相形
成边界层; z 边界层内扩散传输,远处
成分无明显变化;
第四章 凝固的结晶学基础
24
B. 溶质富集的极限
Cs随CL增大,当 Cs=Co、CL=Co/k溶质富 集达到极限,进入稳定 生长阶段。
第四章 凝固的结晶学基础
25
C. 凝固前沿液相溶质分布
z 当fs→1,即凝固临近结束时, 该式不适用。
Cs = kC0 (1− fs )k−1
CL
=
C0
f k −1 L
第四章 凝固的结晶学基础
19
例:Al—1%Cu,固相中溶质无扩散,液相混合均
匀,k=常数,CE=33%Cu,Csm=5.65%Cu, 问:1.凝固后的共晶合金占%?
2.如何得到单相组织?
CL
第四章--固液界面
由 Young 方 程 可 以 看 出 , 表 面 能 高 的 固 体 比 表面能低的固体更易被液体所润湿。
通常把0.1N.m-1 以下的物质作为低能表面,如 固体有机物及高聚物的表面
把1~10N.m-1以上的物质作为高能表面, 如金属及其氧化物、硫化物、无机盐等的表面。
在生产上可以通过改变三个相界面上的值来调
若把水(A)换成固体,铺展的原理与上相同,即 当液体与固体的粘附功Wa大于液体内聚功Wc 时,液体可自行铺展于固体表面。 Sl/s称为液体在固体上的铺展系数。
Sl/s>0是液体在固体表面上自动铺展的基本条件, 这意味着,(s-g s-l) > l-g,这时Young方程 已不适用,或者说润湿角已不存在。 铺展是润湿的最高标准,极限的情况下,可得 到一个分子层厚的铺展膜层。
第四章 固-液界面
表面现象
水滴在荷叶表面随意地滚动。
表面现象
水黾腿部上有数千根按同一方向排列的 多层的刚毛。直径大约在80-100微米之 间,而这些像针一样的刚毛直径不足3微米 水黾是利用腿部特殊结构,将空气吸附 在这些同一方向的刚毛缝隙内,在刚毛 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气膜,阻碍了水滴 的浸润,正是这种超强的负载能力使得水
4-3 Young-Dupre公式
Young方程:
SG = SL + LG cos (4-1) 若将润湿现象与粘附功结合起来考虑。对固-液界
面,有:
WSL = S + LG SL
(4-7)
在气-液-固三相系统中,固-气,液-气均达到平
衡,即固、液表面都吸附了气体,因此式(4-7)写
成:
WSL = SG + LG SL
Young方程
cos sg sl lg
通常把0.1N.m-1 以下的物质作为低能表面,如 固体有机物及高聚物的表面
把1~10N.m-1以上的物质作为高能表面, 如金属及其氧化物、硫化物、无机盐等的表面。
在生产上可以通过改变三个相界面上的值来调
若把水(A)换成固体,铺展的原理与上相同,即 当液体与固体的粘附功Wa大于液体内聚功Wc 时,液体可自行铺展于固体表面。 Sl/s称为液体在固体上的铺展系数。
Sl/s>0是液体在固体表面上自动铺展的基本条件, 这意味着,(s-g s-l) > l-g,这时Young方程 已不适用,或者说润湿角已不存在。 铺展是润湿的最高标准,极限的情况下,可得 到一个分子层厚的铺展膜层。
第四章 固-液界面
表面现象
水滴在荷叶表面随意地滚动。
表面现象
水黾腿部上有数千根按同一方向排列的 多层的刚毛。直径大约在80-100微米之 间,而这些像针一样的刚毛直径不足3微米 水黾是利用腿部特殊结构,将空气吸附 在这些同一方向的刚毛缝隙内,在刚毛 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气膜,阻碍了水滴 的浸润,正是这种超强的负载能力使得水
4-3 Young-Dupre公式
Young方程:
SG = SL + LG cos (4-1) 若将润湿现象与粘附功结合起来考虑。对固-液界
面,有:
WSL = S + LG SL
(4-7)
在气-液-固三相系统中,固-气,液-气均达到平
衡,即固、液表面都吸附了气体,因此式(4-7)写
成:
WSL = SG + LG SL
Young方程
cos sg sl lg
第讲 固液界面结构(共40张PPT)
根据式3-22分析
体积膨胀——结合键能减小——熔化熵小 (a值小)——非小晶面——长成光滑的树 枝晶
第二十二页,共40页。
22
§2.4 晶体生长理论
2学时
第二十三页,共40页。
23
序
晶体生长机制(方式)
非小晶面结构——连续长大(正常长大) 小晶面结构——侧面长大
二维晶核台阶 晶体缺陷台阶:螺位错、孪晶沟槽
第三十六页,共40页。
36
第4课时
质疑与讨论
长大机制与晶体形貌的关系 (画图讲解图3-23)
界面特性:界面结构类型,台阶高度a,台阶间的距离,界面张力ơ,散开系数g
晶体长大的微观机制是怎样的?一种还是多种?
快速长大的晶面会消失,而留下长大较慢的 生长速度与过冷度的关系
能量最低时原子沉积几率近似为0或1,说明是光滑界面。 界面原子沉积0%或100%,自由能变化最小。
微观粗糙界面(非小晶面nonfaceted) 微观光滑界面(小晶面faceted)
界面结构与长大方式、形貌的联系
微观粗糙界面——非小晶面长大——宏观无结晶面特
征
微观光滑界面——小晶面长大——宏观有结晶面特征
影响界面结构的因素
材料类别:金属多为粗糙界面,类金属和金属间化合物 多为光滑界面 熔化熵:熔化熵大,多为光滑界面。
不同。(画图讲解图3-23)
能量最低时原子沉积几率近似为0或1,说明是光 滑界面。
能量最低时原子沉积几率近似为远离0或1,说明 是粗糙界面。
用a来判断:a小于2时,为粗糙界面。a大于5的
合金,为光滑界面。
a H0
kTm
第五页,共40页。
5
相
对
自
由
体积膨胀——结合键能减小——熔化熵小 (a值小)——非小晶面——长成光滑的树 枝晶
第二十二页,共40页。
22
§2.4 晶体生长理论
2学时
第二十三页,共40页。
23
序
晶体生长机制(方式)
非小晶面结构——连续长大(正常长大) 小晶面结构——侧面长大
二维晶核台阶 晶体缺陷台阶:螺位错、孪晶沟槽
第三十六页,共40页。
36
第4课时
质疑与讨论
长大机制与晶体形貌的关系 (画图讲解图3-23)
界面特性:界面结构类型,台阶高度a,台阶间的距离,界面张力ơ,散开系数g
晶体长大的微观机制是怎样的?一种还是多种?
快速长大的晶面会消失,而留下长大较慢的 生长速度与过冷度的关系
能量最低时原子沉积几率近似为0或1,说明是光滑界面。 界面原子沉积0%或100%,自由能变化最小。
微观粗糙界面(非小晶面nonfaceted) 微观光滑界面(小晶面faceted)
界面结构与长大方式、形貌的联系
微观粗糙界面——非小晶面长大——宏观无结晶面特
征
微观光滑界面——小晶面长大——宏观有结晶面特征
影响界面结构的因素
材料类别:金属多为粗糙界面,类金属和金属间化合物 多为光滑界面 熔化熵:熔化熵大,多为光滑界面。
不同。(画图讲解图3-23)
能量最低时原子沉积几率近似为0或1,说明是光 滑界面。
能量最低时原子沉积几率近似为远离0或1,说明 是粗糙界面。
用a来判断:a小于2时,为粗糙界面。a大于5的
合金,为光滑界面。
a H0
kTm
第五页,共40页。
5
相
对
自
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
SL/S = -△G = SG -SL - LG
若SL/S ≥0,则△G≤0,液体可在固体表面自动展开。
沾湿 浸湿 铺展
润湿的热力学定义: 能使体系自由能降低的固体与液体的接触。
10
二、接触角和Young方程
接触角:在气、液、固三相的交界点,气液界面通过液体而与固 液界面所夹的角,通常用表示。
31
五、接触角的测定
d 是圆柱的直径,h 是圆 柱浸入液体的深度。
(2)圆柱法。
将水平圆柱部分浸入液体中,调节圆 柱体浸入深度,使固-液-气三相接触 处液体表面无弯月面。在此条件下, 接触角可通过下式计算:
圆柱法测定接触角
cos 2h / d 1
根据圆柱体旋转的方向可决定前进角和后退角。倘若改变圆柱 体的旋转速度,此法还可以用来测定动的前进角和后退角。
例如在接触角测定过程中,经常遇到严重的滞后现象。下面主要
讨论表面粗糙度对接触角的影响。
19
四、非理想固体表面的接触角
20
四、非理想固体表面的接触角
对于粗糙表面,实验所测的是其表观接触角(用 ′表示),表
观接触角与界面张力关系不符合Young方程。
应用热力学公式可导出与Young方程类似的关系式。
若固体小方块的总面积为 单位面积,则在恒温恒压 下,此过程所引起的体系 自由能的变化为:
△G = SL - SG
浸湿过程
7
一、润湿的类型
如果用浸润功Wi来表示这一过程自由能的变化,则 是:
Wi = -△G = SG - SL
若Wi≥0,则△G≤0,过程可自发进行。浸湿过程与沾湿 过程不同,不是所有液体和固体均可自发发生浸湿,而 只有固体的表面自由能比固液的界面自由能大时,浸湿 过程才能自发进行。
G A
T ,P
设A为实际界面面积,a为表观界面面积(即几何面积)。恒温、 恒压的平衡状态下,由于界面的微小变化而引起体系自由能的
变化是:
dG
G ASG
ASG SG
d SG
G ASL
ASL SL
d SL
G ALG
ALG LG
d LG
0
21
四、非理想固体表面的接触角
以daSG除上式两边,得:
dG d SG
26
五、接触角的测定
常用的接触角测定方法都是针对气-液-固体系的接最常用方法。
空气 液体
躺滴法和气泡法
液体
27
五、接触角的测定
接触角可通过照相,然后在照片上测量。也可在一低倍显微镜的 目镜上装上一量角器直接测量。此法的优点是:样品用量少,仪 器简单,测量方便。准确度一般在±1°左右。 如果液滴很小,重力作用引起液滴的变形可以忽略,这时的躺滴 可认为是球形的一部分,接触角可通过长度的测量按下式计算:
G
LG
SG
O
θL
SL
S
1805年,Young指出:接触角问题可当作平面固体上液滴受三个 界而张力的作用来处理。当三个作用力达到平衡时,应有下面 关系:
SG = SL + LG cos
Young方程
11
二、接触角和Young方程
由接触角的数值,可到得不同润湿类型的判断条件:
对于沾湿:若WS≥ 0,则△G≤ 0,沾湿过程可自发进行。
液滴在粗糙表面上的亚稳状态
25
四、非理想固体表面的接触角
一般来说,满足 Wenzel方程的平衡状态是很难达到的。如果将 粗糙表面倾斜,则在表面上的液滴会出现下图所示的情形。
倾斜粗糙表面上液滴的接触角
这时液滴两边的真实接触角 虽然相等,但表观前进角和 表观后退角则不等,而且前 进角总是大于后退角,所谓 接触角滞后指的就是这种现 象。很明显,表面粗糙不平 是造成滞后现象的重要原因。
可驱自动动液进体行进。入毛细管的压力也越大。
对于孔径不均匀的毛细管体系,情况就更复杂了。
18
四、非理想固体表面的接触角
对于理想固体平面,接触角是判断液体能否润湿固体表面最 方便的方法。
初看起来,关于润湿的判断似乎极易解决,但实际上远非如 此。因为很难找到符合Young方程的理想表面。 一般固体表面由于:
SL——单位面积固液界面自由能; SG——单位面积固气界面自由能; LG——单位面积液气界面自由能。
5
一、润湿的类型
沾湿的实质是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粘附,因此在讨论沾湿 时,常用粘附功WS这一概念,可用下式表示:
WS = SG+ LG- SL = -△G
SL越小,则WS 越大,液体越易沾湿固体。若WS≥ 0,则△G≤ 0,
即Wenzel方程,是Wenzel于1936年提出来的。式中 r 叫作粗糙
因子,也就是真实面积与表观面积之比。如果将上式与Young方
程比较,可得:
r
cos cos
对于粗糙表面,r 总是大于1。
23
四、非理想固体表面的接触角
从右式可以看出:
(1) <90°时, ′<,即表 面(粗2)糙化>后90较°易时为,液体′ >所润。湿纯。
解:根据Young方程: cosθ﹦(γAl2O3 - γAg/Al2O3/γAg ﹦(1.00 - 1.77)/0.92 = -0.82 所以θ> 90°
所以:计算结果表明,1000°时,液态银不能浸湿瓷件的表 面,即液态银不能在氧化铝瓷件上披覆均匀。
15
三、毛细管体系的润湿
毛细现象:毛细管插入液面后,液面沿毛细管上升(或下降)的现象。
(1)固体表面本身或由于表面污染(特别是高能表面),固体表面
在(化2)学因组原成子上或往离往子是排不列均的一紧的密;程度不同,不同晶面具有不同的表面 自由能;即使同一晶面,因表面的扭变或缺陷,其表面自由能亦可 (3)表面粗糙不平。由于这些原因,一般实际表面均不是理想表面, 能不同; 因而给接触角的测定带来极大的困难。
沾湿过程可自发进行。固液界面张力总是小于它们各自的表面张力 之和,这说明固液接触时,其粘附功总是大于零。因此,不管对什 么液体和固体,沾湿过程总是可自发进行的。
6
一、润湿的类型
2、浸湿
将固体小方块(S),按下图所示方式浸入液体(L)中,如果 固体表面气体均为液体所置换,则称此过程为浸湿。在浸湿过 程中,体系消失了固气界面,产生了固液界面。
2、吊片法 若液体表面张力已知,即可计
算 。在吊片下降时测定吊片
所受之力,则测得的接触角为 前进角,反之为后退角。
30
五、接触角的测定
3、水平液体表面法 (1)斜板法。 调节固体表面的倾斜角,使在固-液-气三相相遇处得到一液体 水平面。
斜板法测定接触角
固体表面相对于液体水平面的倾斜角即为接触角。
降低或升高板的高度,即可得到前进角和后退角。
§4.3 润湿现象4
一、润湿的类型
1、沾湿
如果液相(L)和固相(S)按下图所示的方式接合,则称此过程 为沾湿。这一过程进行后的总结果是:消失一个固气界面和一个 液气界面,产生一个固液界面。
设固液接触面为单位面积,在 恒温恒压下,此过程引起体系 自由能的变化是:
△G = SL - SG- LG
沾湿过程
第四章 固液界面
§4-1 固液界面吸附 §4-2 界面电现象 §4-3 润湿
1
一半可露
暮 江 吟
道江怜似 残瑟九珍 阳瑟月珠 铺半初月
水江三似
中红夜弓
露似珍珠
2
3
一、润湿的类型
水银在玻璃上
水在玻璃上
不同的界面相互接触的程度不同——“润湿”来描述。
宏观的角度,润湿是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置换另一种流体的过程。 微观的角度,润湿固体的流体,在置换固体表面的流体后,本身 与固体表面是在分子水平上的接触,它们之间无被置换相的分子。
8
一、润湿的类型
3、铺展
将一液滴置于一固体表面。恒温恒压下,若此液滴在固体表面上 自动展开形成液膜,则称此过程为铺展。在此过程中,失去固气 界面,形成了固液界面和液气界面。
设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展开了单 位面积,则体系自由能变化为:
△G = SL + LG-SG
铺展过程
9
一、润湿的类型
对于铺展润湿,常用铺展系数SL/S来表示体系自由能的变
同时,从 Wi LG 1 cos 可以看出:
①θ=0°:△G最小,完全润湿; ②θ=180°:△G最大,完全不润湿; ③0°<θ≤90°:能够润湿(润湿); ④90°<θ< 180°:不能润湿(不润湿)。
13
二、接触角和Young方程
在解决实际的润湿问题时,应首先分清它是哪一类型,然后 才可对其进行正确的判断。 如下图所示的润湿过程,从整个过程看,它是一个浸湿过程。 但实际上却经历了三个过程:
sin
r R
2hr r2 h2
28
五、接触角的测定
实际固体表面几乎都是非理想的,或大或小总是会出现接 触角滞后现象。因此,需同时测定前进角和后退角。
对于躺滴法,可用增减液滴体积的办法来测定,增加液滴体积 时测出的是前进角,减少液滴体积时为后退角,如下图所示。
前进角和后退角的测定方法
29
五、接触角的测定
将Young方程代入:
WS = SG+ LG- SL
可得:
对于沾湿,当 ≤ °,WS≥ 0,即可以润湿。
同理:对于浸湿,当 ≤ °, Wi≥ 0,即可以润湿。 对于铺展,当 = °, SL/S≥ 0,即可以润湿。
12
二、接触角和Young方程
对于浸湿,当 ≤90°, Wi≥0,即可以润湿。 则:以 = 90°作为润湿和不润湿的界限 。
G ASG
ASG SG
G ASL
ASL SL
d SL d SG
G ALG
ALG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