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篇巩固探究鲁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共39张PPT)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共39张PPT)

资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康熙初年, 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 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 4、全球所有国家到达到 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少吃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 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的消费水平,环境会有何变化? 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资料二 :目前,有些工业化历史较早的国家,如英国、日本已 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物资源,而不得不完全依赖进口,钢铁 生产国日本和意大利的铁矿石已完全依赖进口。 资料三 :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农具和生 活用具,直至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苦农民依然如此;工 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 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 9.4 吨、有色金属 6 吨、砂石 3.55 吨、水泥 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3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各制约因素地位和关系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 人口受教育水平、社会分配制度等 科技发展 水平 文化和生活 消费水平 决定开 发数量 决定消 耗数量 正相关 正相关 负相关 正相关
联系 环境对人口容量的限度可以用环境承载力来表示。 例如:某地的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矿产 在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的 资源、水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分别为: 8
环境人口容量的实际估计中往往用某一种或 000人、10 000人、6 000人、4 500人。 几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 它是一个警戒值。 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第二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Fra bibliotek1.计算每增加10亿人口所 用时间?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 理?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的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 境承载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3)乾隆年间,中国人口猛增到3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上述材料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 载力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1)题,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个地区自 然环境的差异大,青藏地区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平原为 主;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热量不足,而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 候区,热量充足。故选②④。第(2)题,青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其环境承 载力非常小。但是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一 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会不断增加。故选③④。
误区警示:(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2)从影响因素及特性上理解二者的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是相同的,由此决定了二者的特 性也是相同的,可由图示去理解,具体如下图所示:
2.读“我国某地1998年和2011年数据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人口数量/人 人口合理容量/人 年人均产值/元 河流含沙量/(千克/米3)
(2) 人 类 获 得 资 源 的 数 量 将 随 着 生 产 力 水 平 的 提 高 、 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而 增 加。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课标版)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总结课件鲁教版必修2

(课标版)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总结课件鲁教版必修2

2.从图形特点看,第二阶段图形基部比较宽,顶部比较尖;第三阶段基 部变窄,顶部变宽;第四阶段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由此说明, 从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增长阶段,年轻 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减小,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增大。 3.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因素有很多,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高低是主要因素,此外还有国家政策的实施,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等 因素。
3.除材料体现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外,还有: (1)战争因素。例如,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中东、阿富汗等地区 的武装冲突所产生的国际难民。 (2)政治中心的转移、驱逐出境和流亡国外等。 (3)宗教文化因素。例如,1947年“印巴分治”时,1 500万穆斯林从印 度迁往巴基斯坦。 (4)生态与环境因素。例如,洪涝、火山、地震等环境灾害。 (5)河道变迁,河道变迁对沿岸居民生计影响极大。
教材P12~13活动 1.(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自然灾 害以及政策因素等。 ①经济因素:人口激增,人地矛盾加剧。明朝中期以来,随着人口的 增加,人均耕地减少,加上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山东省人口稠密地区 的农民大批迁移到当时人口稀少的东北地区开荒种地。 ②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歉收,导致饥荒加剧。鸦片战争前后,中 原地区灾害频繁,大批灾民纷纷迁移到辽宁。1936年华北大水灾及其 后的连年灾荒,使山东灾民纷纷迁往东北地区,并在1940年前后形成 自1928年大饥荒以来的又一次人口迁移高峰。
教材P27活动 1.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世界人口总量的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人 口增长,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已趋于平缓。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世界 人口持续增长至少还要延续50年。当世界人口增长达到或接近静止状 态时,总人口将达到100亿左右。尽管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但21世纪下半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也将趋于缓慢。这是因为随着社 会进步,“早婚早育”“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逐渐被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等科学、健康、文明 的观念所取代,人们将自觉实行少生、优生,人口出生率随之下降。 2.可设计成扇形图,也可设计成二维坐标柱状图。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1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1必修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世界及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

(2)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说明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归纳世界人口分布规律(2)由归纳总结的知识推断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3)应用所学的影响因素解释中国人口分布格局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知道一个公民对社会发展应担负的责任。

重点:世界及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难点:通过了解人口分布情况,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解法执教:魏畅丽过程:一、世界人口分布引导学生读图1-3-1分析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之间的区别。

思路: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可以发现这两个图人口密度虽然相同,但人口的实际分布却不相同。

左图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不尽合理,而右图的人口分布则比较均匀,比较合理。

所以我们在研究人口分布时不但要研究人口的密度还要考虑人口的分布格局。

导入世界人口分布规律的探究。

让学生读活动中的表及图,思考讨论并完成活动后的问题。

1、读表1-3-1,总结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纬度范围。

2、读表1-3-2,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与距海远近的关系。

3、读表1-3-3,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4、结合表1-3-1、132、133读图132,找出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并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人口稠密的原因。

思路:让学生读表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并结合图1-3-2,利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东亚、南亚和西欧人口稠密的原因。

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导入影响地理因素的学习。

二、我国的人口分布1.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1)主要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2)其他特点:沿海地区人口多(3)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它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读图1-3-7和138合作探究:①对比两幅图,思考一下在这10年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格局有没有改变?②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思路:对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课本上阐述的很全面,也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归纳和概括,所以让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对于课本的上的活动,可以作为一个案例让学生利用总结的地理因素来进行解释阐述。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密集, 但居民点相对比较分散
工业社会 工业生产的发展
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
20世纪 50年代 以来
生产力发展,科技与管 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发
理技术进步
展中国家尤为明显
(2)其他人文因素
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及实例
有时可以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如
战争
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 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空间分
B.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C.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为欧洲
D.世界人口稀疏地区有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区、高山和高原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
解析:世界人口稠密区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并非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A 错误; 亚马孙平原由于气候湿 热,人口分布稀少,B 错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 大洲是非洲,C 错误。 答案:D
2.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 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其中,生产力发 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1)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时期
社会经济状况
人口分布
原始社会 以采集和狩猎为主
逐水草而居
农业社会
以自然经济为主
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范围内
北纬 20°~60°
主要居住在海拔_______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
主要50居0 住米在沿海地区
[微点拨] 人口密度反映的是单位面积内人口的平均数 目,并不体现人口的实际分布。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因素
具体内容

2020春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3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020春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3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答案: (1)C (2)C
[对应训练]
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
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1)~(2)题。
预测 2050 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14 亿~15 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15 亿~16 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 亿或 16.6 亿
2.实现的保障措施 (1)世界: 发展中国家 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 公平的秩序 ,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 高水平生活质量 的平等权利。 (2)各国、各地区:尊重 人地协调发展 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 域 持续发展 战略。
课堂互动提知能
知识点一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情景导入]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 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显然,对地球上的人口 发展而言,这一理论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1)材料反映我国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2)学者们估计的我国人口的合理容量为多少? 提示: (1)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2)8~9 亿。
[要点透析]
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间概
念、区别、联系表解如下:
答案: (1)C (2)A
[对应训练] 1.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 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读图回 答(1)~(2)题。
(1)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是( )
A.新疆
B.西藏
C.山西
D.河北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课件鲁教版必修2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课件鲁教版必修2

A.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人均土地资源的多少
D.人口密度大于每平方千米500人
解析 第(1)题,科技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消费水平越 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第(2)题,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和生产 力发展的水平呈正相关,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科技的进 步。第(3)题,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尽可能将人口控制在合理的 规模之内,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第(4)题,环境人口容 量表示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人口的最大负荷量,是一个警戒 值。 答案 (1)A (2)C (3)C (4)A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 最基本 因素。
(1)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米以下的平原和 低山丘 陵 区,尤其是平原 地区;高山、 高原 人口较稀疏。
(2)气候:通过 气温 和降水影响人口分布,人口主要分布 在 北半球温带 地区。 (3)水资源和土壤 ①干旱地区,人口多依水源呈点状、线状和 片状 分布。 ②土壤往往通过 农业发展 间接地影响人口分布。 (4)矿产资源: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影响人口分布 的 决定性 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生产力 发展 水平、生产活动方式、 交通运输 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其中, 生产力发展水平 的
影响最显著。 3.其他因素:包括历史因素及 宗教 、习俗等文化因素。
三、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在某一时期内 生态系统
所能承受的人
类 经济 与社会活动的限度。
2.环境人口容量
【例证2】根据我国人口分布情况,回答(1)~(2)题。
(1)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 )。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 13 _发__展__中___国家要尽 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 14 _公__平__的__秩__序___,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 平生活质量的 15 __平__等__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 发展战略,既保持好 16 __生__态__平__衡__,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
口自然增长率(年 0.35% 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 2 300 万人
均)

2000~2010 年 常住人口增加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
604 万人
3 000 万人
资源,最大可容纳
2010 年常住人口 1 961 万人


1.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大量外来人口迁入
[思维判断]
(判断正误)
1.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比新疆的高。( √ )
2.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 )
3.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
基本协调。( √ )
根据下表,完成 1~3 题。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市) 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2000~2010 年人
D.约 14 亿~15 亿
5.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
解析:第 4 题,依农业资源或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 数量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即该地区的最适宜人口数。 据表可知,我国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约 8 亿~ 9 亿,即人口合理容量约 8 亿~9 亿。第 5 题,影响环境人口容 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歉、地区开放程度的高低、 科技和消费水平的高低等,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无关。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高一地理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高一地理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政治因素
社会文化 因素
政策
战争 宗教信仰 民族、种族之间的文 化差异 求学、家庭婚姻
重要因素
重要因素;特定时期、特定地区和特定 人群迁移的主要因素
1.2人口迁移
例题:图1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或地区人口移动方向示意图。图中序号与选项排列对应正确的是 ( )
A. ①中国 ②美国 ③俄罗斯 ④拉丁美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主要从黄河下游、长江下游等地区移向西南的云南、西藏及西北、东北等地,其人 口移动B. 方①向中大国体②如俄①罗图斯所③示美;国第二④次拉世丁界美大洲战后,拉丁美洲的人口大量向北流向美国、加拿大,向东北横渡大西 洋流入西欧,如②图所示;俄罗斯政治、经济、人口重心主要在欧洲部分,近几十年来一直组织移民向东开发西 伯利亚C. 地①区拉,丁人美口洲移②动中方国向③如俄③罗图斯所示④;美美国国人口大量由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如④图所示。 答案:D.D①中国 ②拉丁美洲 ③俄罗斯 ④美国
1.1人口分布
分布规律
具体内容
原因
中低纬度规 律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20°N~ 40°N的中低纬度地区,其人口 数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9.4%
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平原面积广阔,人类 活动历史悠久
近海岸规律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距海岸 200千米以内的地区
从沿海到内陆,由于降水量的差别而相继出现森林植被 、草原植被和荒漠植被。不同植被带的农业布局不同, 人口分布状况也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少的地区人口相 对稀少,降水多的地区人口相对密集
1.1人口分布
3、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稠密,是否平原地区人口分布都较密集吗? 不是,平原是人口分布的理想环境,但在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气候过于湿热,不利于人类居住,人口主 要分布在地势较高的高原上,如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 4、人口密集的地区经济都很发达吗?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比较密集,但人口密集的地区经 济不一定发达,如南亚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但人口密集。 5、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和城镇分布有什么特点、原因 分布特点: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和城镇多呈点状或带状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原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在水源充足的绿洲或河流沿岸地区, 人口稠密。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小结与测评课件中图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小结与测评课件中图版必修2

2.关于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 A.65 岁及以上的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0~14 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15~64 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1990 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3.进入 2000 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题和社会问题
和孤单等问题
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人口构成中,新出生的男性或女性在其总人口中的比例。通 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 100 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来衡量。它用 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性别比失衡 会造成婚姻、家庭、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 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别胎儿性别。
图 1 柱状图
图 2 曲线图(或折线图)
人口统计图判读的一般步骤是:读图名→读坐标(或图例)→读数 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进行图 表转换(或图图转换)。
1.柱状图判读时要注意对应坐标轴分别判读每一个柱子的数 值,然后进行不同柱子之间的数值对比,分析其存在的差异。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章末小结与测评
知识整合 构 网络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 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高高低” ②“三低” ③经济 ④社会文化 ⑤相对性
[学思心得]
专题整合 巧 归纳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最 常考查的如下列各图,主要用来反映人口构成(年龄、性别、文化、 职业等)、数量变化、迁移状况等。每种图示的形式不同,其特点不 尽相同,而且表现内容在侧重点上也有很大差异。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整合人口与地理环境课件鲁教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整合人口与地理环境课件鲁教版必修2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一 专题二
3.面积统计图 面积统计图用面积的大小来显示某一数值的大小,可以用来描述 国民经济不同时期某一数值的变化,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 图”;而且还可以表示某一数量中各分量的对比关系,如“地球水体的 存在形式及储量图”。该类统计图还可使用折线和分类轴(X轴)组 成的面积以及两条折线之间的面积来显示数据系列的值,如“世界 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图”。面积统计图强调幅度随时间的变化,通 过显示绘制值的总和还可以显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因此该统计图 常被用来描述国民经济不同时期、不同产业部门的产值数据等。
生子女家庭增多
和机会等
专题一 专题二
典例2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4.98,即每100名出生女婴 数对应104.98名出生男婴数,实现了自2009年以来的连续第七次下 降。读2005—2010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用每100名出生女婴数 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2~107)变化 情况图,完成下列各题。
专题一 专题二
典例1下图为我国2005—2034年分年龄段(0~15岁、16~59岁和 60岁及以上)人口结构趋势图,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不同年龄段。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专题一 专题二
(1)到2034年,我国0~15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约 ()
A.58% 22%B.19% 22% C.22% 19% D.19% 58% (2)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 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的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面二孩”定于2016年1 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使( ) A.人口死亡率较目前更高 B.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 C. 0~15岁人口比重上升 D.人口向国外进行大规模迁移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与环境1_1_2人口合理容量课件湘教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与环境1_1_2人口合理容量课件湘教版必修2

资源 属性 人口的影响
种类
环境资源的限制
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 土地 可再
人口急剧增长 度下降,农业生产用 资源 生
地显著缩小
人类对各种矿
矿产 不可
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产资源的需求
资源 再生
还在减少甚至枯竭
量不断增长
对淡水需求量越来
可再 越大,对淡水资源不 水资源
生 合理利用,水体污染
淡水资源短缺
越来越严重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课标要求
学法指导
高考导航
本节主要讲述了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
高考对本节知
系,以及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
识的考查频率
系。
很低,5 年 2 考。
1.通过读图理解“人口爆炸”的含义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
试题以选择题
2.联系自然资源的概念,理解人口急剧增长对
人口合理容量的区
为主,所占分值
按资源环境 安全分类
国家
高安全度国家
美国、A、巴西
安全度 国家
一般低安全度国家
孟加拉国、尼日利亚
次低安全度国家 印尼、巴基斯坦、印度、中国完全低安全度国家B
(1)图中所列自然资源中,我国有一种资源优于 10 国平均值,
其优势在于我国( )
A.林木蓄积量大
B.煤炭储量丰富
C.水资源蕴藏量丰富
D.耕地面积大
世界淡水危机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缺水原因 可利用的水资源数量有限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用水量增加 部分水资源被污染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解决措施 海水淡化、扩大淡水来源
跨流域调水 修建水库
推广节水技术 防治水污染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课件 (共36张PPT)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课件 (共36张PPT)
面对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加速利用的 情况,以及由此引出的多种问题,悲 观者认为,现今世界上的人口太多, 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 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 退化问题,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后果 不堪设想。
(三) 、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2.乐观派的观点:
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 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 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 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 值。在经济高度发展、科技进一步 提高的未来,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 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 的良性循环。
• 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材料2 我国主要资源的统计资料:
资源
数量
据世界
的位次
国土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
3
耕地
9590万公顷
4
草原
22434万公顷
4
森林
11525万公顷
6
水能
6.8亿千瓦
1
中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中国人均森林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8 中国人均草原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中国人均水资源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人口的发展要与资源环 境的发展相适应,要树
立可持续发展观点.
二、人口的合理容量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 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 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 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二:人口合理容量
• 1.概念:
• 所谓的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 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防碍未来人口 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 人口数量.
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1.概念的提出:
地球人口的快速 增长;资源的日 益短缺;环境状 况的恶化;人类 生存空间的萎缩。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学案 湘教版第二册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学案 湘教版第二册

第一节人口分布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

2.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一、世界人口分布1.特点:分布极不平衡(1)大洲: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左右,南极洲目前尚无定居居民。

(2)国家:截至2016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3个,这些国家的人口总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2.47%.(3)海陆位置:从海岸向内地200千米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

(4)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人口。

2.趋势: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判断1.干旱、寒冷地区人口稀少,湿热地区人口稠密。

(× )2.欧洲是世界上城镇人口比例最高的大洲。

( × )3.纬度越低,人口分布越密集。

(×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地理环境: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类的生活要求和发展需要。

(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3)水资源:一般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

(4)土壤:土壤的自然肥力、耕作性能、开发利用程度不同,因而影响人口分布。

(5)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聚集.2.人文地理环境(1)经济: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①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

②人口分布受经济活动类型、规模的制约。

(2)社会、历史:①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对土地高度依存,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

②农业社会以后: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3)科技:自然地理环境对于人口的制约程度渐趋弱化,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人口空间分布表现为从分散到集聚.判断1.世界人口分布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鲁教版必修2
答案:(1)B (2)A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据科学估算,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 量为8亿~9亿人。 结合材料探究: (1)为什么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存在较大差异? 提示:环境人口容量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承受的人口的最 大负荷量;而人口合理容量指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估算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有何重要意义? 提示: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1-2 3 4-5 6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2.40°S~50°S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20°N~30°N范围内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 重最大。第2题,根据全球海陆分布可知,在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洋 占主体,40°S~50°S范围内陆地面积狭小,故人口稀少。 答案:1.B 2.C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解析:第(1)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计算。根据题目叙述:理论 环境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 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四地耕地面积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 由一年一熟变化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④地熟制最高,人均粮食 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④地的理论环境人口容量最大。所 以选择D项。
↓ 第(2)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 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最大。图中①和④人均水资源总量 大于人均用水总量。所以选择C项。 答案:(1)D (2)C
1-2 3 4-5 6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课件1(共30张PPT)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课件1(共30张PPT)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 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 了什么道理?
木桶效应
某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载力的 大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 的数量。
4.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1)不确定性
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 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
远古时代
石器、青铜器
中世纪
铁器、手推磨
容 人口合理容量
发达国家

(地球上适合
现状 发展中国家
养活多少人)
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巩固训练
1.环境人口容量( C )
A.不随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B.主要取决于环境空间的大小 C.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D.可随生产力发展而无限扩大
2.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有( A )
A.科技水平→获取资源数量→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 C.科技水平←环境人口容量←资源获取量 D.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
我国资源种类问题丰富,但人均数量极少,相对资 源数理有限。
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开发技术较低,资源破坏和浪费 现象比较严重,加重了我国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 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较低,但由于基数巨大(2005年达到13亿),每年净增 人口基数依然庞大(超过1000万)。
4.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叙
述错误的是( A )
A.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取决于该区域在目前 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是由该区域的资源状 况所决定的
C.科技越发达,该区域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越多
D.该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具体估计值是建立 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这一基础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

据此完成第1~2题。

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复杂的地形
B.湿热的气候
C.匮乏的资源
D.贫瘠的土壤
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适宜的气候②单一的文化③平坦的地势④丰富的水力资源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题,亚马孙河流域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第2题,巴西高原东部地处高原,气候相对凉爽,地势相对平坦,适宜人类居住。

2.D
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第3~4题。

3.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资源
D.矿产资源
4.图中甲省级行政区域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却不能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小
B.资源较为贫乏,不能供养太多人口
C.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发展水平较低
D.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3题,图中乙地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人口的分布主要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

第4题,甲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低,应控制人口的增长。

4.A
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

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千米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

据此完成第5~6题。

5.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均匀分布
6.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源充足
B.资源开发
C.交通便利
D.地势高峻
5题,图中显示25人/千米2等人口密度线向东南移动,题中告知该地区人口持续增长,则图中两条等值线之间区域人口密度应该增大了,即该区域人口密度西北大于东南。

第6题,A 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说明该地利于人口分布的条件较好,而地势高峻明显不利于人类生存,
故选D项。

6.D
洛伦兹曲线模型反映地理事象的分布均匀程度。

本题用其反映人口与经济分布的相互关系,图中各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出该变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曲线越弯曲,表示该变量分布越不均衡。

结合图完成第7~8题。

安徽省人口与GDP分布洛伦兹曲线图
7.安徽省人口、GDP分布的状况是( )
A.人口集中度大于GDP集中度
B. GDP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
C.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一致
D.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完全背离
8.图示安徽省人口与GDP洛伦兹曲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安徽省有大量民工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②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③安徽省经济核心区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够④安徽省地形差异大⑤淮河横贯安徽北部,南北气候差异
大⑥安徽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二、三产业比重不高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①③⑤
7题,图示安徽省GDP洛伦兹曲线弯曲度大于人口洛伦兹曲线,说明GDP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B项正确。

第8题,图中显示安徽省GDP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GDP包含第一、二、三产业的贡献,一般第二、三产业较集中,而第一产业较分散,按一般规律,人口集中度应与GDP 集中度一致,而两者集中度不协调的原因,可能是第二、三产业比重不高即产业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从业人员比重不高,或经济核心区人口较少,故C项正确。

地形的差异有利于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一致,安徽省南北气候的差异不足以导致人口与GDP集中度的差异,所以④⑤
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的集中度关系不大且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不是快速下降,②错误。

8.C
下图为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相关资料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第9~10题。

9.上图反映出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成因是( )
A.人口数量增加
B.消费水平提高
C.耕地资源减少
D.科学技术进步
10.提高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鼓励人口外迁
B.降低山西省开放程度
C.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D.宣传节俭,降低生活标准
9题,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人口承载力呈负相关。

图示时间段,消费水平提高、人均耕地资源减少,但耕地资源总量增加。

第10题,山西省实际人口数量超过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这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利用山西省以外的资源的缘故,故提高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应扩大开放程度。

鼓励人口外迁不现实,降低生活标准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10.C
导学号46404008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完成第11~12题。

1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题,由图知,P和P'均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的最佳人口规模,即人口合理容量。

第12题,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反之呈负相关。

12.B
读下面两幅漫画,完成第13~14题。

13.图示信息显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人口消费水平
C.经济发展程度
D.资源丰富程度
14.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是( )
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
D.环境的限制性
13题,图示信息显示资源丰富程度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第14题,人口合理容量虽然是理想的、难以确定的,但是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4.C
15.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

读图分析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
,L地地势较高,人口分布稀少,说明地形是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

16.(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的状况,著名学者邦奇(W.Bunge)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

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的一部分。

(1)写出图中人类大陆的名称:A ,B 。

(2)分析图中B 、C 两个人类大陆形成的共同原因。

(3)目前,A 区域有大量人口迁入的原因是什么?
(4)D 处被A 、B 、C 三个人类大陆包围;但其只形成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试分析其原因。

(1)题,结合世界海陆分布轮廓可知A 为欧洲,B 为南亚,C 为东亚和东南亚。

第(2)题,B 、C 两个人类大陆地处中低纬度,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农业发达,人类在此聚居历史悠久。

第(3)题,A 区地处欧洲,经济发达,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多;而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因此,劳动力短缺,需大量人口迁入。

第(4)题,D 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
,降水少,沙漠广布,自然条件恶劣,只有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人口稠密。

欧洲 南亚
(2)地处中低纬度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人类在此聚居历史悠久。

(3)欧洲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缺乏,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优越,吸引国际移民。

(4)D 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降水少,沙漠广布,环境承载力低,只能在有高山冰川融水的地方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了一个人口稠密的孤岛。

17.
,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表中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提高青海、西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可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1)题,从表中年生物量和可承载人口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大于青海、西藏地区,原因可以从地形、土壤、热量、水分等方面分析。

第(2)题,提高青海、西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可以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角度考虑。

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大;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小。

原因: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青海、西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土壤贫瘠。

(2)发展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交通,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因地制宜,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充分开发太阳能、地热等能源,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