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书目
图书馆学、文献学、目录学专著及有关文献
图书馆学、文献学、目录学专著及有关文献《麟台故事》记述中国北宋政府藏书制度的著作。
程俱著。
程俱(1078~1144),字致道,衢州开化(今浙江衢县)人。
北宋时曾在政府的修史与藏书机构崇文院 (1082年改为秘书省)担任《国朝会要》编修检阅官、著作佐郎等职,先后任职14年。
南宋绍兴元年(1131)重建秘书省,程俱首任秘书少监。
为使秘书省的工作有例可循,他根据自己过去任职时的见闻和当时所存的有关文献,撰成《麟台故事》(“麟台”,是唐代武则天时期掌管政府和皇家所藏典籍的机构的名称,此前曾称秘书省),于绍兴元年七月上呈朝廷,受到朝廷重视,不久即颁布实施,成为南宋时国家藏书事业所遵循的准则。
直至600多年后,清代乾隆皇帝还认为文渊阁的各项制度应参照宋制。
《麟台故事》全书共有5卷12篇,约5万多字。
各篇的篇名是:官联、选任、书籍、校雠、修纂、国史、沿革、省舍、储藏、职掌、恩荣、禄廪。
主要内容为:秘书省三馆和秘阁的历史沿革、职能、官员的设臵、任用、升迁、日常活动等情况;书籍的征集、整理、收藏、校雠、编纂、刊刻、利用等基本工作。
该书虽是追述北宋秘书省的故实,但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藏书事业作用的认识,例如他认为“典籍之府,宪章所由”,藏书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事关国家的治理。
明代以后,该书流传极少。
清代纂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9篇,收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清末陆心源得到黄丕烈影录的明代影宋抄本 3卷残本 (6篇),与《永乐大典》本合并整理成 4卷附《补遗》1卷,约3万多字,收入《十万卷楼丛书》,是该书传世最好的版本。
《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1990)一书中收入了姚伯岳的校点本。
(见彩图南宋程俱著《麟台纪要》)《澹生堂藏书约》中国明代藏书家祁承□所著教育子孙勤奋读书并继承其藏书事业的训勉规约。
作者在前言中自述一生嗜书笃学,训勉子弟善保家风,益增藏书。
正文由《读书训》、《聚书训》、《藏书训略》 3部分组成。
古籍目录学
古籍目录学我国流传至今最早的古籍目录,是西汉末期刘向、刘歆父子参与校书,由刘歆编成的《七略》,已经佚失,基本内容保存在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七略》分类六大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共38小类。
《七略》不但建立的系统的图书分类法,还通过小序、大序叙述学术源流。
每书有提要,(叙述学术源流的)总序、大序、小序都收在辑略中。
《七略》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刘向刘歆是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汉书艺文志》:东汉班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删取其要”,编成《汉书艺文志》。
首创在正史中修《艺文志》,使《艺文志》(或称《经籍志》)成为史书的组成部分。
开创“史志目录”改动:将辑略拆散;把解题简化为小注;注明改动,保留原貌。
魏晋南北朝时期,奠定了封建社会典籍以经史子集为部类的四部分类法西晋秘书监荀勖编制《新簿》(已佚,见《隋书经籍志序》),分甲、乙、丙、丁四部,性质相当于后世的经史子集,初创四部分类法。
把史书自经部析出,即丙部。
东晋著作郎李充将荀勖的经子史集次序易为经史子集,自此不可移易,史称“秘阁以为永制”“自尔因循,无所变革”。
南朝王俭《七志》(已佚,见《隋书经籍志序》),沿袭《七略》,独创图谱志,并附道经、佛经于篇末。
南朝梁阮孝绪《七录》,确定史部专立。
文集录之前或称诗赋、或称文翰,至此成定称。
《七录》的分类为后来走向正统的四部分类法提供重要的参考,起承上启下作用。
唐初修《隋书经籍志》,成于魏徵,反映南北朝及隋代图书著录情况,编纂依据为隋《正御书目录》。
将群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集部后附道经佛经,四大类后分四十小类,标志着正统的四部分类法的确立。
《隋书经籍志》将前代(南北朝)典籍的著录情况简化为注文,依其类别相同或相近,附于书目之后。
具有双重意义,有别于其他目录。
我国史志目录中,只有《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有小序。
唐代开元年间所编《群书四部录》宋代政府藏书目录:《崇文总目》,每类有序,每书有提要,分经史子集四部,45类。
目录学第五课(定稿)
(3)《七志》的缺点
《隋书·艺文志》:“不述作者之意”;
阮孝绪《七录序》:“刘氏之世,史书甚寡,附 见春秋,诚得其例。今众家纪传,倍于经典,犹 从此志,实为繁芜!”
唐马怀素:“南齐以前典籍,旧编王俭《七 志》;以后著述,其数盈多。望括检近书篇目, 并前志所遗者,续王俭《七志》。”
2.阮孝绪与《七录》
阴阳志:“王以数术之称,有繁杂之嫌,故改 为阴阳”; 图谱志:“王氏图谱一志,刘略所无,刘数术 中虽有历谱,而与令谱有异”;
术艺志:“方伎之言,事无典据,又改为术 艺”。 两个附录:“所阙之书”;道经,佛经附。
郑樵《通志·图谱略》:“刘氏《七略》,只 收书不收图。„„惟任宏校兵书,有图四十卷, 载在《七略》,„„王俭作《七志》,六志收 书,一志专收图谱,谓之《图谱志》。不意末 学而有此作也。”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王俭图谱一志,最 为郑樵所称,实则各书之图本可随类附入,俭 第欲足成七篇之数,故立此志耳,未必如樵所 云云也。”
(1)《七录》产生的时代背景
梁朝帝王对文化的喜爱; 私家目录的普遍流行。
梁朝帝王对文化的喜爱;
《梁书·王泰传》:“宜选陈农之才,采河间之 阙。怀铅握素,汗简杀青,依秘阁旧录,速加缮 写。”
阮孝绪:“齐末兵火,延及秘阁。有梁之初,缺 亡甚重,爰命秘书监任昉躬加部集。又于文德殿 内别藏众书,使学士刘孝标等重加校进„„其尚 书阁内别藏经史杂书,华林园又集释氏经论,自 江左篇章之盛,未有逾于当今者。”
《宋元徽元年四部书目》,王俭撰
《南齐书·王俭传》:“ 王俭,字仲宝,琅琊 临沂人也。„„解褐秘书郎、太子舍人。超迁 秘书丞。上表校坟籍,依《七略》撰《七志》 四十卷,上表献之,表辞甚典。又掇定《元徽 四部书目》。”
图书馆学类最新书目推荐
图书馆学类最新书目推荐1.《图书馆学基础》主编:吴慰慈(北京大学教授),定价:21.20元,出版时间:2004.7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体系结构、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发展趋势;图书馆事业组织;图书馆转型;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网络建设;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与电子版权问题;信息社会的图书馆等。
书中对虚拟图书馆、图书馆转型策略与目标、信息资源网络建设、知识管理与图书馆、未来图书馆形态等前沿问题均有系统阐述和深入解析。
2.《目录学教程》主编:彭斐章(武汉大学教授),定价:22.00元,出版时间:2004.7目录学是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教材阐述了目录学的基本理论、中国目录学发展史,书目、索引、文摘与综述的编制原理、书目情报服务技术、书目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理论、外国目录学理论,简介了目录学的分支学科,论述了国内外目录学的发展趋势,着重培养学生的书目情报意识,提高实际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资源共享》主编:程焕文(中山大学教授),定价:28.90元,出版时间:2004.7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原则、基本政策,各种技术与方法,国内外信息资源共享计划等。
该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印刷信息资源与电子信息资源相结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潮流相结合,特别突出了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与共享,理论丰富、内容新颖、资料全面,更加切合当前图书馆事业的客观实际,更加切合国际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潮流与趋势,理论丰富、可操作性强。
4.《信息描述》主编:杨玉麟(西北大学教授),定价:30.60元,出版时间:2004.7信息描述一书继承了传统的文献编目理论,在现代信息组织理论的指导下,全面介绍了信息描述的基本理论、《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格式和机读目录(MARC)格式,并重点讨论利用MARC格式对普通图书、多层次文献、连续出版物和地图等其他类型文献信息进行描述的方法,讨论MARC格式中检索点的选取与描述、规范文档的描述,还讨论了利用元数据原理进行信息描述的方法。
目录学
《四库提要》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每部有总序,下分四十四类,类有小序。
简述乾嘉学派目录学的主要特点
乾嘉学者治学的特点是对文字训诂、典制考释、史事探究等方面特别侧重。因此,乾嘉学派的目录学研究强调在编制目录书时注意辑录典籍的序、跋、题记等内容,以此作为解题的重要依据;以是正文字、考订典籍的阙失为重要任务;以记录典籍的版本情况,考据典籍的版本流传为其特色。
3、在书目功用上,传统目录学的学术功能有所淡化,加强了书目的检索和查考功能,出现了单书著录简单化、格式化;群书组织标识符号化,书目形式工具书化等趋势。
第七章 清代前期的目录学
名词解释: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期编纂成的一部大型丛书。它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古代文献里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简述四部分类体系的起源、演变与最后定型的过程
四部分类法,是中国典籍的分类方式,即经、史、子、集。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书籍大量涌现,对《七略》六分法的图书分类体例提出了新的要求。西晋秘书监荀勖的《中经经簿》根据郑默的《中经》将六略改为四部,甲部录经书,乙部录子书,丙部录史书,丁部录集书,开创了我国群书目录中的四部分类法。东晋李充编《晋元帝书目》,进一步将史书改入乙部,子书改入丙部,经、史、子、集的四部次序始定。李充的这一四部分类编次方法,一直被后世所沿用,至今未发生根本动摇。
3、简述20世纪重要的目录学著作有哪些?
(1)余嘉锡的《目录学发微》
(2)姚名达的《中国目录学史》
(3)王重民的《中国目录学史论丛》
(4)来新夏的《古典目录学浅说》
第二章 两汉时期的目录学
下编第十一章 目录学
3、其他分类法
(1)五分法:为梁祖暅所立,其《五部书目》, 从分部上看似五部,其实只是在四部之外增加了“术 数”部而已,这与他是一文天文学家有关。 (2)七分法1:刘宋王俭《七志》分为经典志、 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 并附见道经、佛经二部。名为七分,实为九分。 (3)七分类2:梁阮孝绪《七录》,分为内外篇, 内篇为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技录, 外篇为佛经录、仙道录。佛经、道籍的著录,说明当 时佛教、道教的兴盛情况。 五分法与七分法虽然后世很少采用,但他们的分 类精神却被继承发展。
目录学的用途很广,大体来说有三: (1)有助于了解历史文献的基本情况,别 真伪,明是非,提纲举要,览录而知旨,观目 而悉词,不见古人面,而见古人心。 (2)有助于读书、治学,指示学术门径, 得其要领,事半功倍。 (3)有助于辨章学术,考镜渊源,了解历 代学术兴衰,了解学术源流,使人由委溯源, 得群言得失之故,明道术精微。
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 甲部:五经 乙部:史记 丙部:诸子 丁部:诗赋 “秘阁以为永制。”
《隋书·经籍志》4部40类: 经部10类:易、书、诗、礼、乐、春秋 孝经、论语、图纬、小学 史部13类:正史、古史、杂史、霸史、 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 刑法、杂传、地理、谱系、 簿录 子部14类:儒、道、法、名、墨、纵横、 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 五行、医方 集部30类:楚辞、别集、总集 附录2类: 道经、佛经
3、目录学的功用
目录学是一门专门之学,对于读书、治学有 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王鸣盛就说过:“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 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 通过目 录学,人们能够在学术研究中“辨章学术,考 镜源流”,能够“即类求书,因书究学”。 唐释智昇《开元释教录序》: “夫目录之兴也,盖所以别真伪,明是非, 记人代之古今,标卷部之多少,摭拾遗漏,删 夷胼赘;欲使正教伦理金言有绪,提纲举要, 历然可观也。”
明朝时期的目录学
王世贞
一 、 明朝公、私藏书
• 福建: • 连江: 陈第(1541-1617)77游击将军: • 《世善堂书目>>,此书只纪书名。 • 闽县:徐渤:《徐氏红雨楼书目》4 • 卷,收明代集目多,“明诗选”详作
者 • 简历。
一 、 明朝公、私藏书
• 北方: • 开州:晁 王栗(嘉靖辛丑进士,国子 • 监司业)《宝文堂分类书目》,33个 • 子目,子杂、乐府收元明话本、小 • 说、杂剧、传奇。 • 涿州:高儒《百川书志》
• 明代,私人藏书家有400多人,江浙最多。
• 浙江:
•
浙西: 归安的茅坤。
•
嘉兴:项元汴。
•
宁波:范钦天一阁。
•
山阴:祁承业,淡生堂。
•
余姚:黄宗羲,续钞堂,
•
金华,宋濂,青萝山房。
黄宗羲 宋濂
一 、 明朝公、私藏书
• 江苏: • • • • •
昆山:叶盛 太仓:陆容 太仓:王世贞 长洲:吴宽 金陵:焦宏
1册, • 1930年杨铁夫等编。 • 7)、《鄞范氏天一阁书目内编》 • 10卷,1940年冯贞群编。
课外阅读
• 1、李世愉:清代编录《天一阁书目》考 • ----------《清史研究》1999(3)
七、《澹生堂藏书目》
• (1):作者
(2):目录学思想 (3):内容 (4):价值
七、《澹生堂藏书目》
翰林院
一 、 明朝公、私藏书
• 朱元璋对书很重视。 • 洪武3年(1370)设秘书监,掌内府书籍。 • 洪武13年(1380)改由翰林院掌书。 • 洪武15年(1382)设司经局,属詹事院,
掌经史子集等事。
一 、 明朝公、私藏书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目录辞书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目录辞书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注意到目录学的作用,西汉时,刘向、刘歆父子就撰有《别录》《七略》等书,以后历代均有专著。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学】研究书目的编制、利用并使其在科学文化事业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学问。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注意到目录学的作用,西汉时,刘向、刘歆父子就撰有《别录》《七略》等书,以后历代均有专著。
南宋郑樵有《通志;校雠略》,至清代,章学诚著成《校雠通义》,更总结了目录学的丰富经验。
反映我国古代著述的规模最大、最全的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经史子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晋荀勗(xu)。
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类书】辑录汇集资料,以利寻检、引用的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
其体例有集录各科资料于一书的综合类和专收一门资料的专科类两种。
编辑方式,一般分类编排,也有按韵、按字分次编排的。
现存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其价值:一为保存我国古代大量的接近原作的珍贵资料,以供校勘典籍、检索诗词文句、查检典故成语出处之用;二为研究者直接提供了专题研究的资料。
【太平御览】类书名。
宋初李防等人奉宋太宗之命辑录。
全书一千卷,分五十五部、四千五百五十八子目。
引书浩博,达一千六百九十余种。
引书较完整,多整篇整段抄录,并注明出处。
【永乐大典】类书名。
明代解缙等二千余人奉明成祖之命辑录。
该书广泛搜集当时能见到的图书七八千种,辑成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另凡例、目录六十卷,共装订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约三亿七千万字,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类书名。
清代康熙年间陈梦雷等原辑,初名《古今图书汇编》,康熙改为今名。
雍正初年蒋廷锡等人奉命再编,四年完成,共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六千;百零九部,一亿六千万字。
宋元的目录学——写在《宋元书目丛刊》出版之际
卷, 宁宗敕 张攀 等 编 《 中兴 馆 阁续 书 目》 十 卷 等 。 三 另外 , 由朝廷组 织编修 的史 书 中, 有官修 艺文志等 也 史志 书 目, 如 仁宗 至 和 间欧 阳修 撰 《 唐 书艺 文 诸 新 志》 四卷 , 真宗 、 仁宗 间撰 《 三朝 国史 艺文 志》、 宗 神 熙 宁间撰《 朝 国史 艺 文 志》、 兴 至 淳熙 间撰 《 两 绍 四
最多者。就书 目质量言, 宋代官修书 目可谓是集其
前历 代官 目优 长之 大 成 者 。仅举 《 文 总 目》 可 崇 即
说 明之 。《 文 总 目》 承 并 发展 了前 代 官 修 书 目 崇 继 的优 良传统 , 在保 证 目录质 量 、 分发 挥 其 功 能作 充 用、 为后来 书 目编撰树 立榜样 等方 面 , 都做 出了可贵 贡献 。例如 : 其一 ,崇文 总 目》 承 了汉《 略》、 《 继 七 唐 《 书 四录》 群 每书均 写提要 的优 良传 统 , 而且提 要撰
写得 简 明实用 , 于读 者 了解 图 书 , 便 颇受好 评 。此举
书产 量大增 , 藏书业 勃兴 , 随之促成 了 目录学的很 大
发展 , 开始 走 向兴 盛 。其表 现有如 下者 。 1 1 官修 书 目成就 斐然 . 有宋一 代 , 官修 目录无论 在 数 量还 是 质量 上 都
卷 、大宋史馆书目》 《 一卷 , 仁宗敕王尧臣编《 崇文总
目》 六十六 卷 , 宗 敕 陈骥 编 《 孝 中兴 馆 阁书 目》 十 七
《 四库全书总 目提要》 均循其例 , 等, 凡书必设提要。
对 此 ,四库全 书总 目提要》 《 还专 门评 日 :后 来 得略 “ 见 古书 之 崖 略 , 缘 于 此 , 可 谓 之 繁 文 !其 二 , 实 不 ”
中国目录学史参考书目
研究中国目录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可参考书目大致有一下几部:王重民的《中国目录学史论丛》(中华书局,1964年版)姚名达的《中国目录学史》,此书分主题而直述历代目录学发展状况,但尚未找到目录学发展的最本质规律.吕绍虞的《中国目录学史稿》(安徽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姚名达的《中国目录学史》这两部著作都未定稿,却没能反映中国目录学史的全貌。
此外在80年代出版的来夏《古典目录学浅说》(中华书局1991年版)和罗孟祯仲《中国古代目录学简编》的著作中,也都未涉及现代目录学部分,因此,不能算是完整的中.国目录学史。
其次,还有冯乘文《新中国书目工作三十年》、彭斐章《新中国目录学研究述略》、知寒《我国三十五年来目录学研究述评》和乔好勒《近十年目录学研究综述》等十余部著作。
选读1992年3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乔好勤副教所著《中国目录学史》,是因为此书从殷商一直写到当代目录学的发展,全书37万字、依时代为序共分九章。
首次完整地揭示了中国目录学的发展脉络。
读后,将此书特色归纳为五点:一、善于在指出前人失误的荃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过去有学者常根据《隋志》的一些评述,如“世相祖述,无所变革”等,断定魏晋南北朝目录学“发展缓慢”,处于低谷.而该书却大胆提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目类型,书目体例、书目分类都有所创新和变革,目录学思想也极其活跃.它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又如,有人因《众经别录》残卷尚存而将其称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最古佛经目录.乔著认为今存我国最古的佛经目录应为《出三藏记集》,因为《众经别录》流传至今的残卷只是其很少一部分.第二个特色:内容丰满而充实。
1、从反映历史的时间跨度来看:自典籍的产生与目录的起源直至当代目录学的发展,上下数千年,均在梳理之列.尤其是辟专章对当代目录学史进行研究,填补了中国目录学史研究领域的空白.2、从所撷取的目录学家数目来看:光重点目录学家就有刘向、刘故、班固、郑樵、章学诚、梁启超等30多位.3、从所述评的书目和目录学专著数来看:仅重点目录和核心专著就达70多部,如《七略》、《汉书·艺文志》、《七志》、《崇文总目》、《四库全书总目》、《通志·校雌略》以及《校姆通义》等。
第二章+目录学
学之不专也,为书之不明也; 书之不明也,为类例之不分也。 盖部次流别,申明大道,叙列 九流百氏之学,使之绳贯珠联,
类例即分,学术自明,以其先
《公羊传•隐公十年》:“《春秋》录内而略外。”
目录:把一批篇名或书名与说明编次在一起。 目录连用成词始于刘向、刘歆父子。 《文选》李善注引《七略》云:“《尚书》有青丝编目录” 班固《汉书•叙传》:“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录, 略序洪烈。” 刘向所谓“目录”乃偏义词,即有目之录。
古书一般格式,都是小题在上,大题在下。最早
应是简册体制的需要,一篇末简先写篇名,再注
大题在下
书名。
但后世翻刻古籍,尽改古制,并一直沿用至今。
3、群书目录
记载群书的书名和目录,并按一定的逻辑次序排列,主要 是按学术分类,这是目录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第一种 分类记书名, 大小类各有小 序,每书有叙 录。
作者姓名 字号相同
二、书名著录
2、书名著录之例 著录书名,应看本书。宋人车若水《脚气集》 著录书名,应以正文卷端所题为准。
著录书名,应参考各种目录书的记载。
三、篇卷数著录之例
1、篇卷之体例 单篇别行:古书最早多是散篇杂著,原无一定之本。 附益之例:生平行事、议论辩驳、对答始末、门人记述
录目
考 记
二、目录学的形成及意义
开启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理国家藏书 北宋初,已有“目录之学”的说法 形成于宋代,郑樵《通志•校雠略》奠定目录学理论
发展于清代,章学诚《校雠通义》进一步阐发
关于目录学著作
关于目录学著作张之洞的《书目答问》(范希增补注),谢灼华《中国文学目录学》、张舜徽的《中国文献学》均是很好的著作,当然,再进一层可以认真阅读《四库简明目录》和纪昀的《四库全书总目》,现在出版的书目题跋类著作很多,但多为研究性质,要有相当的基础后再阅读guoqianghe 2008-1-5 10:31我推荐以下书籍;『目录学』仓石武四郎著1973,1979•东京『中国目录学』清水茂著1991•东京『古典目录学浅说』来新夏著1981•北京『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1938,1981•台北『目录学』姚名达著1933,1971•台北『中国目录学讲义』昌彼得编著1973•台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王重民著1984•北京『目录学发微』余嘉锡著1991•成都『中国目录学』昌彼得•潘美月著1986•台北『中国古代目录学简编』罗孟祯著1983•重庆『校雠通义通解』清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1987•上海『校雠新义』杜定友著1930,1991•上海『校雠目录学篡要』蒋伯潜著1990•北京『校雠广义』程千帆•徐有富著1998•济南『王伯厚及其玉海艺文部研究』陈仕华著1993•台北『古书通例』余嘉锡著1985•上海『中国目录学家传略』申畅著1987•郑州『中国目录学年表』姚名达著1940,1971•台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余庆蓉•王晋卿著1998•长沙『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高路明著1997•南京『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陈国庆编1983•北京『四库全书总目』上下用乾隆六十年杭州刊本影印1965,1981•北京『四库提要弁证』1-4 余嘉锡撰1980•北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胡玉缟著1964,1981•台北『四库提要订误』李裕民著1990•北京『四库提要补正』崔富章著1990•杭州『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清邵懿辰撰邵章续录1959,1979•上海『藏园订补☆亭知见传本书目』1-4 莫友芝撰傅增湘订补1993•北京『中国善本书提要』王重民著1983•上海『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王重民著1991•北京『贩书偶记』孙殿起编1959,1982•上海『贩书偶记续编』孙殿起编1980•上海『文献学论著辑要』张舜徽编1985•西安『中国古代书籍史』李致忠著1985•北京『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概要』来新夏著1987•天津『中国图书史略』昌彼得著1976•台北『文献学讲义』王欣夫述1986•上海『中国文献学』张舜徽著1982•郑州『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来新夏等著1990•上海『古典文献学』罗孟祯编著1989•重庆『中国文学文献学』张君炎著1986•南昌『中国文献学概要』郑鹤声•郑鹤春著1930,1967•台北『版本目录学论丛』1/2 昌彼得著1977•台北『简明中国古籍辞典』吴枫主编1987•长春『中国文学目录学』谢灼华编著1986•北京不过在我看来,学习目录学也有侧重点.如果不是文献专业的,例如从事史学或文学研究的话,主要应从应用目录入手,知道如何利用目录检索文献、辨别版本等,有些理论性的问题有所理解即可;这时候专业目录也很重要,如《清人别集总目》之类,总之,我学目录就是为了用,不太讲家法肆意小狐2008-1-8 17:35古典目录学?还是西方目录学?在我国古代的学术分类这块,目录学是史学的一个分支的,是我国古代学人治学所必不可少,北宋晁公武编纂的《郡斋读书志》,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这两本书是比较经典的。
目录学
图书目录
目录 第1章目录学概述 1 1.1目录学的功用 1 1.2目录学的内容与任务 11 第2章认识与选择文献 29 2.1文献媒介 29 2.2文献文化 42 2.3文献选择 67 第3章阅读指导与书评 74 3.1阅读社会与阅读推广 74 3.2书与人 81
感谢观看
目录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02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目录
01 内容简介
02 图书目录
《目录学》是一本202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柯平。
内容简介
目录学是读书求知的入门之学,是科学与文化的指南。《目录学》一改历来目录学著作大量介绍古今书目或 重点叙述目录学史的体例,从继承中华文化遗产和弘扬目录学优秀传统出发,突出了文化与学术、方法与理论、 现代与古典紧密结合的特色。《目录学》除理论知识外,对目录学方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包括导读、书评、标 题、类序、综述,以及二次文献编纂、参考工具书编纂、书目情报与数字目录学等方法,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 和知识性的特点。
目录学
• 目录学 :是研究目录形成与发展的学科。研究范 围包括目录学方法论、目录学史、目录学理论。 中国古代产生了两本重要而目录学专著,南宋郑 樵《通志 校雠略》和清代章学诚《校雠通义》。
目录的类型: 一.综合目录:是以某一时期、某一地区和某一类别的所有图 书为著录对象而编制的目录,主要包括国家藏书目录、史 志目录、私人藏书目录、地方志目录、丛书目录和联合目 录。 1. 国家藏书目录:又称“官修目录”,主要指由官方主持编 撰,以国家藏书为著录对象的书目。《别录》和《七略》 是历史上最早的国家藏书目录,魏郑默《魏中经簿》、西 晋荀勖《中经新簿》、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除 早期《七略》采用六分法外,绝大多数采用四部分类法, 四部分类法目录成为主流。
• 3. 阙书目录:又称“待访书目”,是用来搜求图 书的目录(《隋志》)。 • 4. 鬻贩书目:是为推销图书而编制的一种书目 (清黄丕烈《士礼居刊行书目》)。 • 5. 引用书目:是将某一著作或注释之书中所引书 籍加以汇编而成的目录(《太平御览》)。
• 6. 版本目录:是以记录版本资料为主的目录,创 始于南宋宋尤袤《遂初堂书目》。善本目录和刻 书目录都是版本目录的一种。 • 7. 个人著作目录:是以某一个人的全部著作或部 分著作为著录对象而编制而成的目录(南宋郑樵 《图书志》)。 • 8.目录之目录:是将各种目录之书按一定的方法 汇集编撰,提供检索的工具书(《全国图书馆书 目汇编》)。
• 《七略》:是西汉末年的学者刘歆在刘向所撰写 的叙录汇编《别录》的基础上,撮其要而撰成的 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它将西汉一 代的藏书分为6略,38种,是一部有书名、有序、 有简略解题的分类目录。其组织比较严密,系统 比较完整,为后代编辑图书目录在原则、体例、 方法上,打下了基础。
《汉书艺文志》与目录学
目录学是以利用图书为目的来探索记录图书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因而目录学研究的对象是记录图书典籍的发展,与如何利用图书典籍的关系,因而目录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人类认识图书典籍与提示图书典籍发展规律活动的一门科学。
5、
认为所谓“目录学”是不成其为“学”。因为目录、版本、校勘这三者都是校雠学的组成部分,因而只要以“校雠学”为中心即可包涵“目录学”了,所以目录学的存在是多余的。
汉·班固(公元32—92)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他博通群书,自永平中奉诏修史,历二十年有余,于建初中撰成。《汉书》分十二记、十志、八表、七十列传。成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书。班固十分赞赏“刘向司籍,九流以别”。因此,他“爱著目录,略序洪列”。“因七略立辞”。“删其要以备篇籍”。编撰《汉书·艺文志》,以记载汉代藏书之盛。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删除了刘毅《七略》的辑略,保留了其中的内容,增加了《七略》以后刘向、杨雄、杜林三家在西汉末年所成之作。因而在《汉书·艺文志》既可窥见刘歆《七略》的概貌,又可以扫视西汉社会学术思想和文化典籍的状况,从而开创了官司修目录编制正史艺文志的先河。从此后出现的《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明史》及《清史稿》中均编有艺文志或经籍志,在官修正史的典籍中留下了记载一朝藏收或一朝文人著作的记录。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古书总数不下十余万种之多,这些文化典籍分别可以在历代的艺文志、经籍志、官修书目和近现代陆续编制的各种古籍书目中,反映出来。通过这些书目,可以让我们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著述、收藏、流传、佚存等情况,揭示与报导一代文献的状况、一代文化的盛衰、一代学术的起落,更是各学科发展的缩影。镜彰流派风格,考辨学术渊流,了解发展状况。正如范文澜先生评价《七略》所述:“这不只是目录学、校勘学的开端,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一部极可珍贵的古代文化史。”
历代目录学著作
历代目录学著作举要目录举要史志目录史志,主要指正史(纪传体史书)当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以《汉书·艺文志》最早,其后有《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
其他正史缺少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据刘歆《七略》编成,记录西汉成帝至哀帝时的藏书面貌。
《隋书·经籍志》修于唐初,是"五代史"共同的经籍志("五代史"指《北齐书》、《周书》、《梁书》、《陈书》、《隋书》)。
《隋书·经籍志》是根据《隋大业正御书目》等前代公藏书目编成的;《旧唐书·经籍志》,五代刘煦修,根据毋煚《古今书录》;《新唐书·艺文志》,宋欧阳修编,根据《唐开元四库书目》,又补充开元以后唐人的著作;《宋史·艺文志》修于元初,根据的是宋代官修历代国史的艺文志。
有些正史没有艺文志,或有志而不全,后代学者曾为之"补志"。
主要有:1. 宋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补入27部)2. 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3. 清钱大昭《补续汉书艺文志》4. 清侯康《补后汉书艺文志》5. 清顾櫰三《补后汉书艺文志》6. 清姚振宗《后汉艺文志》7. 清曾朴《补后汉书艺文志》8. 清侯康《补三国艺文志》9. 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10. 清黄逢元《补晋书艺文志》11. 清秦荣光《补晋书艺文志》12. 清丁国钧《补晋书艺文志》13. 清文廷式《补晋书艺文志》14. 清吴士鉴《补晋书经籍志》15. 近人聂崇岐《补宋书艺文志》16. 陈述《补南齐书艺文志》17. 清张鹏一《隋书经籍志补》18. 徐崇《补南北史艺文志》19. 清宋祖骏《补五代史艺文志》20. 清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21. 清黄虞稷、卢文弨《宋史艺文志补》22. 清王仁俊《西夏艺文志》23. 缪荃孙《辽艺文志》24. 黄任恒《补辽史艺文志》25. 清王仁俊《辽史艺文志补证》26. 清龚显曾《金艺文志补录》27. 清钱大昕《元史艺文志》28. 清黄虞稷、卢文弨《补辽金元艺文志》29. 清金门诏《补三史艺文志》(辽金元)30. 武作成《清史稿艺文志补编》31. 王绍曾先生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除正史艺文志外,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明王圻《续文献通考·经籍门》、清《续通志·艺文略》、《清通志·艺文略》、清《续文献通考·经籍考》、《清文献通考·经籍考》、《清续文献通考·经籍考》,也应属于史志目录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学书目目录学《目录学》仓石武四郎著1973,1979•东京《中国目录学》清水茂著1991•东京《古典目录学浅说》来新夏著1981•北京《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1938,1981•台北《目录学》姚名达著1933,1971•台北《中国目录学讲义》昌彼得编著1973•台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王重民著1984•北京《目录学发微》余嘉锡著1991•成都《中国目录学》昌彼得、潘美月著1986•台北《中国古代目录学简编》罗孟祯著1983•重庆《校雠通义通解》清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1987•上海《校雠新义》杜定友著1930,1991•上海《校雠目录学篡要》蒋伯潜著1990•北京《郑樵的校雠目录学》郑奋鹏著1983•台北《王伯厚及其玉海艺文部研究》陈仕华著1993•台北《古书通例》余嘉锡著1985•上海《中国目录学家传略》申畅著1987•郑州《目录学论文选》李万健、赖茂生编1985•北京《中国目录学年表》姚名达著1940,1971•台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余庆蓉、王晋卿著1998•长沙《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高路明著1997•南京近代公库著录《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同馆善本部编1959•北京《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同馆编1987•北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同馆编1999•北京《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增订本1-4 同馆编1967•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善本书目》同所编1967•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普通本线装书目》同所编1970•台北《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解题》同馆编1984•长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古籍善本书目》同所图书馆编1993•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书目》同馆编1983•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同馆古籍整理研究所编1991•北京《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善本书录》饶宗颐编著1970•香港《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图书微卷目录索引》同馆编1984•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善本旧籍总目》上下同院编1983•台北《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王重民辑录袁同礼重校1972•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典藏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同馆编1969•台北《大仓文化财团汉籍善本目录》同财团编1964•东京《台湾公藏普通本线装书目书名索引》国立中央图书馆编1982•台北《台湾公藏善本书目人名索引》国立中央图书馆编1972•台北《台湾公藏宋元本书目》昌彼得编1955•台北《国立北平图书馆书目目录类》萧璋编1934,1972•台北《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第一卷《目录门》同馆普通古籍组编1990•北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86•上海《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91•上海《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94•上海《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96•上海《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丛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89•上海《东方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1945•京都《大东急记念文库贵重书解题》第一卷《总说•汉籍》长泽规矩也编1956•东京《补订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古书分类目录》长泽规矩也编1975•东京《庆应义塾图书馆藏和汉书善本解题》同馆编1958•东京《阳明文库藏书解题国书善本•贵重汉籍》东京《蓬左文库典籍丛录-骏河御让本》杉浦丰治著1975•名古屋《关西大学所藏内藤文库汉籍古刊古钞目录》同大学图书馆编1986•大阪《日光山「天海藏」主要古书解题》长泽规矩也编1966•日光《大仓文化财团汉籍善本目录》同财团编1964•东京《汉籍丛书所在目录》东洋学文献センタ连络协议会编1965•东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合册订正缩印版同所编1981•东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同所编1963•京都《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目录》(缩刷版)同所编1981•京都目录•题跋•读书记《汉书艺文志讲疏》顾实讲疏1987•上海《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陈国庆编1983•北京《汉书艺文志》铃木由次郎译注1968•东京《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与兵书略通考》徐文助著1976•台北《礼记目录后案》任铭善著1982•济南《隋书经籍志详考》兴膳宏、川合康三著1995•东京《郡斋读书志校证》孙猛校证1990•上海《直斋书录解题》徐小蛮、顾美华点校1987•上海《文献通考·经籍考》(上下)华东师大古籍研究所标校1985•上海《宋代书目考》乔衍琯著1987•台北《宋史艺文志广编》(上下)1975•台北《宋史艺文志》元脱脱等修《宋史艺文志补》清黄虞稷、倪灿撰清卢文弨订正《四库阙书目》宋绍兴中官撰清徐松辑《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宋绍兴中改定清叶德辉考证《中兴馆阁书目》宋陈騤撰赵士炜辑《中兴馆阁续书目》宋张攀等撰赵士炜辑《宋国史艺文志》宋官修赵士炜辑《辽金元艺文志》(上下)清黄虞稷等撰1958,1976•台北《四库全书总目》(上下)用乾隆六十年杭州刊本影印1965,1981•北京《四库提要辨证》(1-4)余嘉锡撰1980•北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胡玉缟著1964,1981•台北《四库提要订误》李裕民著1990•北京《四库提要补正》崔富章著1990•杭州《四库著录元人别集提要补正》刘兆祐著1978•台北《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上下)章钰等编1982•北京《清史稿艺文志拾遗》郭霭春编1999•北京《读书敏求记》清钱曾撰丁瑜点校1984•北京《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清邵懿辰撰邵章续录1959,1979•上海《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1-4)莫友芝撰傅增湘订补1993•北京《中国善本书提要》王重民著1983•上海《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王重民著1991•北京《贩书偶记》孙殿起编1959,1982•上海《贩书偶记续编》孙殿起编1980•上海《传是楼书目》徐乾学撰民国四年王存善排印本•四册《宝礼堂宋本书录》潘宗周撰用民国二十八年排印本影印台北《天一阁见存书目》清薛福成撰用光绪十五年薛氏刊本影印1970•台北附《天一阁藏书考》陈登原撰用民国二十一年金陵大学排印本影印《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1-2)清莫伯骥撰用民国三十年排印本影印(国学集要二编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清莫友芝撰用莫氏影山草堂六种本影印(国学集要本)《士礼居藏书题跋记》潘祖荫辑周少川点校1989•北京《百宋一廛书录》清黄丕烈撰用适园丛书本影印《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识集录》瞿良士辑1985•上海《藏园群书题记》傅增湘撰1989•上海《藏园群书经眼录》(1-5)傅增湘撰1983•北京《书目答问补正》张之洞撰范希曾补正瞿凤起校点1983•上海《越缦堂读书记》(上中下)清李慈铭著1959,1975•台北《郑堂读书记》(上下)周中孚撰用嘉业堂刊本影印1965•台北《古书经眼录》雷梦水著1984•济南《爱日精庐藏书志》(一、二)清张金吾撰用道光丙戌爱日精庐刊本影印1982•台北《嘉业堂钞校本目录•天一阁藏书经见录》周子美编1986•上海《嘉业堂藏书志》缪荃孙等编吴格整理点校1997•上海《自庄严堪善本书目》附《弢翁藏书题识》周叔弢撰冀淑英辑《题识》1985•天津《天放楼书录》封思毅编1981•台北《蟫庵群书题识》昌彼得编著1972•台北《一氓题跋》李一氓著吴泰昌辑1981•香港《西谛书话》郑振铎著1983•北京《桑园读书记》邓之诚著1955•北京《叶景葵杂著》顾廷龙编1986•上海《明季史料题跋》朱希祖著1961•北京《江浙访书记》谢国祯著1985•北京《贩书经眼录》严宝善编1994•杭州《古籍版本题记索引》罗伟国、胡平编1991•上海《增订中国访书志》阿部隆一著1983•东京《书目长编》邵瑞彭等编民国十七年京师排印本《清代目录提要》来新夏主编1997•济南《黄顾遗书》王大隆辑1962(民国刊本重刊)•上海荛圃藏书题识·续录荛圃杂著荛圃藏书题识·再续录思适斋集补遗思适斋书跋《标点善本题跋集录》上下国立中央图书馆特藏组编1992•台北《古籍目录》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编1980•北京《1911-1984 影印善本书目录》北京图书馆善本室编1992•北京《1911-1984 影印善本书序跋集录》北京图书馆善本组编1995•北京《金毓黻手定本文溯阁四库全书总目》全国图书馆缩微复制中心2000•北京藏书家•藏书史《黄荛圃先生年谱》清江标撰用光绪二十三年序刊本影印1978•台北《黄丕烈年谱》清江标撰王大隆补冯惠民点校1988•北京《士礼居黄氏学》封思毅撰1978•台北《顾千里研究》李庆著1989•上海《近代出版家张元济》王绍曾著1984•北京《叶德辉评传》杜迈之•张承宗著1986•长沙《藏书纪事诗附补正》王欣夫补正1989•上海《续补藏书纪事诗》王謇著李希泌点注1987•北京《广东藏书纪事诗》徐信符著1963•香港《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伦明著雷梦水校补1990•上海《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周退密•宋路霞著1993•上海《江浙藏书家史略》吴晗著1981•北京《古今典籍聚散考》陈登原著1936,1983•上海《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资料》李希泌•张椒华编1982•北京《中国历代国家藏书机构及名家藏读叙传选》袁咏秋•曾季光主编1997•北京《秘书监志》高荣盛点校1992•杭州《海源阁研究资料》聊城师范学院图书馆编1990•济南《天一阁丛谈》骆兆平著1993•北京《历代藏书家辞典》梁战•郭群一编著1991•西安《宋代藏书家考》潘美月著1980•台北《近代藏书三十家》苏精著1983•台北《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徐雁•王燕均编1990•成都《琉璃厂小志》孙殿起辑1982•北京《琉璃厂史话》王治秋著1962,1979•香港《中国著名藏书家传略》郑伟章•李万健著1986•北京《中国藏书家考略》杨立诚•金步瀛编俞运之校补1987•上海《中国省市图书馆概况》杨宝华•韩德昌编1985•北京《中国图书馆事业史》卢荷生著1986•台北《铁琴铜剑楼研究文献集》仲伟行等编1997•上海《狩谷掖斋》梅谷文夫著1994•东京《中国藏书家印鉴》林申清编1997•上海《校雠广义<典藏编>》程千帆•徐有富著1998•济南版本考•著作考《古书版本鉴定研究》李清忠撰1986•台北《图书板本学要略》屈万里•昌彼得著1953•台北《古籍版本浅说》陈国庆编著1957•沈阳《版本学概论》戴南海著1989•成都《古书版本学概论》李致忠著1990•北京《古籍版本鉴定丛谈》魏隐儒•王金雨著1984•北京《古籍版本鉴赏》魏隐儒著1997•北京《汉籍版本のてびき》魏隐儒•王金雨著波多野太郎•矢岛美都子译1987•东京《中国古籍版本概要》施廷镛撰张秀民校1987•天津《汉籍版本入门》陈国庆著泽谷昭次译1984•东京《四部丛刊书录》上海商务印书馆编1922•上海《宋元本行格表》清江标撰民国三年上海文瑞楼石印本《宋版书叙录》李致忠著1994•北京《荀子版本源流考》高正著1992•北京《唐集叙录》万曼撰1980•北京《杜集书录》上下周采泉著1986•上海《苏轼著作版本论丛》刘尚荣著1988•成都《现存宋人著述总录》刘琳•沈治宏编著1995•成都《现存宋人著述目略》国立中央图书馆编1971•台北《现存宋人别集版本目录》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1990•成都《宋代蜀人著作存佚录》许肇鼎著1986•成都《日本现存宋人文集目录》吉田寅•棚田直彦编1972•东京《日本现存元人文集目录》山根幸夫•小川尚编1970•东京《增订日本现存明人文集目录》山根幸夫编1978•东京《日本现存清人文集目录》西村元照编1972•京都《元人文集版本目录》周清澍编1983•南京《清人文集别录》张舜徽著1961,82•台北《明清笔记谈丛》谢国祯著1981•上海《增订晚明史籍考》谢国桢编著1981•上海《两浙著述考》上下宋慈抱原著•项士元审订1985•杭州《版刻质疑》瞿冕良撰1987•济南《明清稀见史籍叙录》武新立编著1983•南京《浙江文献丛考》洪焕椿著1983•杭州《北魏佚书考》朱祖延著1985•郑州《古佚书辑本目录附考证》孙启治•陈建华编1997•北京《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陈秉才•王锦贵1984•北京《五山版の研究》上下川濑一马著1970•东京《中国画学著作考录》谢巍著1998•上海小说《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孙楷第著1982•北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孙楷第著1958•北京《古典小说版本资料选编》上下朱一玄编1986•太原《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改订稿(初稿)》大冢秀高编1984•东京《中国文言小说书目》袁行霈•侯忠义编1982•北京《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柳存仁编著1982•北京《小说考证》上下蒋瑞藻编•江竹虚标校1984•上海《水浒书录》马蹄疾编著1986•上海《古小说简目》程毅中著1981•北京《小说书坊录》韩锡铎•王清原编1987•沈阳地方志《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编1985•北京《中国古方志考》张国淦著1962,1974•台北《日本见藏稀见中国地方志书录》崔建英编1986•北京《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考录》骆兆平编著1982•北京《稀见地方志提要》上下陈光贻撰编纂史•印刷史《宋四大书考》郭伯恭著1967•台北《北宋开宝大藏经雕印考释及目录还原》童玮编著1991•北京《永乐大典史话》张忱石著1986•北京《永乐大典及其辑佚书研究》顾力仁著1985•台北《道藏提要》任继愈主编1991•北京《四库全书纂修考》郭伯恭著1937,1967•台北《四库全书纂修研究》黄爱平著1989•北京《四库全书答问》任松如著1988•成都《四库全书荟要纂修考》吴哲夫著1976•台北《类书流别》张涤华著1985•北京《中国古代的类书》胡道静著1982•北京《中国类书总目初稿》庄芳荣编1983•台北《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陈垣著1962,1988•北京《中国印刷史》张秀民著1989•上海《宋代版刻法制研究》段炫武著1975•台北《印刷史话》魏隐儒•王金雨编著1988•上海《中国古籍印刷史》魏隐儒编著1984•北京《中国印刷史话》张绍勋1991•济南1997•北京《福建古代刻书》谢水顺•李珽著1997•福州《雕版印刷源流》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印钞分会编1990•北京《活字印刷源流》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印钞分会编1990•北京《张秀民印刷史论文集》张树栋编1988•北京《中韩两国古活字印刷技术之比较研究》曹炯镇著1986•台北《古籍宋元刊工姓名索引》王肇文编1990•上海《古籍刻工名录》张振铎编著1996•上海《明代刊工姓名索引》李国庆编1998•上海《图解和汉印刷史》长泽规矩也著1976•东京《图书印刷发展史论文集》校订版乔衍琯•张锦郎编1982•台北《图书印刷发展史论文集续编》乔衍琯•张锦郎编1977•台北《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周心慧著1998•北京《中国古籍装订修补技术》肖振棠•丁瑜著1980•北京《书籍装帧芸术简史》邱陵编著1984•哈尔滨《中国の书物と印刷》张绍勋著•高津孝译1999•东京《宋元书刻牌记图录》林申清编著1999•北京校勘•考伪•禁书《校雠学》胡朴安•胡道静著1931,1991•上海《校勘述略》王云海•裴汝诚著1988•开封《校勘学史略》赵仲邑编1983•长沙《校勘学大纲》倪其心著1987•北京《校雠学史》蒋元卿著1935,1967•台北《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张舜徽著1980•上海《校雠广义<校勘编>》程千帆•徐有富著1998•济南《朱熹辨伪书语》宋朱熹撰开明书店编译部编1969•台北《四部正讹》明胡应麟撰顾颉刚校点1968•台北《校史随笔》张元济著1937,1981•台北《销毁抽毁书目•禁书总目•违碍书目》清乾隆中官撰用光绪九年刊咫进斋丛书本影印1972•台北《清代禁毁书目•清代禁书知见录》清姚觐元编•孙殿起辑1957•上海《清代各省禁书汇考》雷梦辰著1989•北京书影《中国版刻图录》北京图书馆编1961,1983•京都《国立中央图书馆宋本图录》同馆编《国立中央图书馆金元本图录》同馆编1961•台北《宋本书影》长泽规矩也编1931•东京《静嘉堂文库宋元版图录》图版编•解题编同文库编1992•东京《新修恭仁山庄善本书影》杏雨书屋编1985•大阪《图书寮宋本书影》日本书志学会编1926•东京《涉园所见宋版书景第一辑》陶湘辑民国二十五年武进陶氏石印本《蓬左文库图录》同文库编1983•名古屋《名古屋市蓬左文库善本解题图录》第1•2•3集同文库编1970•名古屋《明代版本图录初编》潘承弼•顾廷龙编1941,1971•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宋本图录》同院编1977•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沈氏研易楼善本图录》同院编辑委员会编1986•台北《清代版刻一隅》黄裳编1992•济南《宋版书特展目录》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1986•台北《神田鬯盦博士寄赠图书善本书影》大谷大学图书馆编1988•京都《善本写真集19 宋版》天理图书馆编1962•天理《足利学校善本图录》长泽规矩也编1973•足利《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录》张玉范沈乃文主编1998•北京敦煌学《敦煌古籍叙录》王重民著1979•北京《敦煌遗书论文集》王重民著1984•北京《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商务印书馆编1983•北京《敦煌学概论》姜亮夫著1985•北京《中国敦煌吐鲁番学著述资料目录索引》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编1985•西安《敦煌文书学》林聪明著1991•台北《敦煌学目录初探》白化文•杨宝玉著1989•石家庄文献学《书林清话附书林余话》叶德辉著1957,1987•北京《文献学论著辑要》张舜徽编1985•西安《中国古代书籍史》李致忠著1985•北京《中国图书史》陈力1996•台北《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概要》来新夏著1987•天津《中国图书史略》昌彼得著1976•台北《文献学讲义》王欣夫述1986•上海《中国文献学》张舜徽著1982•郑州《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来新夏等著1990•上海《古典文献学》罗孟祯编著1989•重庆《中国古文献学史》上下孙钦善著1994•北京《中国文学文献学》张君炎著1986•南昌《中国文献学概要》郑鹤声•郑鹤春著1930,1967•台北《古籍整理论文集》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编1984•兰州《版本目录学论丛》1、2 昌彼得著1977•台北《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商务印书馆编1983•北京《张元济书札》商务印书馆编1981•北京《简明中国古籍辞典》吴枫主编1987•长春《中国文学目录学》谢灼华编著1986•北京《访书见闻录》路工著1985•上海《印刷发明前的中国书和文字记录》钱存训著郑如斯增订1988•北京《肩朴集》李致忠著1998•北京《文献学概要》杜泽逊2001 北京《文字の文化史》藤枝晃著1971•东京《图书の历史と中国》刘国钧著松见弘道译1980•东京《图书馆と汉籍》松见弘道著1981•东京《书志学序说》山岸德平著1977•东京《汉籍整理法》长泽规矩也著1974•东京《近藤正斋全集》第三卷1906•东京《中国典籍之最》徐状华著1987•兰州《图书馆古籍编目》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合编1985•北京《书目丛编》(不全)1967•台北《书目丛编叙录》乔衍琯辑《东湖丛记》清蒋光煦撰用光绪九年刊云自在龛丛书本影印《古文旧书考》岛田翰撰用明治三十七年民友社排印本影印《千顷堂书目》清黄虞稷撰用民国五年适园丛书本影印《经籍访古志》森立之等撰覆昭和十年用稿本影刊本影印《艺风藏书记》缪荃孙撰用光绪二十七年缪氏原刊本影印《艺风藏书续记》缪荃孙撰用民国二年缪氏原刊本影印《滂喜斋藏书记》清潘祖荫撰用民国十三年陈氏慎初堂排印本影印《拾经楼书录》叶启勋撰用民国二十六年叶氏拾经楼排印本影印《日本访书志》杨守敬撰用光绪二十七年杨氏邻苏园刊本影印《文禄堂访书记》王文进撰用民国三十一年文禄堂书籍铺排印本影印《善本书室藏书志》丁丙撰用光绪二十七年丁氏刊本影印《曝书杂记》清钱泰吉撰用同治七年杜文澜重刊本影印《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清瞿镛撰用光绪二十四年瞿氏重刊本影印《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初编》清莫伯骥撰用民国二十年莫氏排印本影印《荛圃藏书题识•补遗•刻书题识•补遗》清黄丕烈撰用民国八年刊本影印《荛圃藏书题识续录•杂著》清黄丕烈撰用民国二十二年刊本影印《藏园群书题记初集•续集》傅增湘撰用民国二十七年三十二年排印本影印《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清莫友芝撰用同治十一年刊本影印《读书敏求记校证》清钱曾撰管庭芬、章钰校证用民国十五年刊本影印《书目续编叙录》乔衍琯辑《内阁藏书目录》明孙能传、张萱等撰用民国五年适园丛书本影印《适园藏书志》张钧衡撰用民国初年张氏家塾刊本影印《仪顾堂题跋》清陆心源撰用光绪十六年序刊本影印《仪顾堂续跋》清陆心源撰用光绪十九年序刊本影印《百宋一廛赋注》清顾广圻撰黄丕烈注用嘉庆十年刊黄氏士礼居丛书本影印《徵刻唐宋秘本书目》清黄虞稷、周在浚撰用昭代丛书本影印《澹生堂藏书约》明祁承熯撰用知不足斋丛书本影印《流通古书约》清曹溶撰用知不足斋丛书本影印《藏书纪要》清孙从添撰用昭代丛书本影印《皕宋楼藏书志•续志》清陆心源撰用光绪八年陆氏十万卷楼刊本影印《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清乾隆、嘉庆勒撰用光绪十年王氏刊本影印《史略》宋高似孙撰用古逸丛书本影印《子略》宋高似孙撰用四明丛书本影印《授经图》明朱睦楔撰用惜隐轩丛书本影印《书目三编叙录》乔衍琯撰《文选楼藏书记》清阮元撰李慈铭校订用越缦堂抄本影印1969•台北《双鉴楼善本书目》傅增湘撰用民国十八年序刊本影印《双鉴楼藏书续记》傅增湘撰用民国十九年序刊本影印《孙氏祠堂书目内编》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孙氏祠堂书目外编》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平津馆鉴藏书籍记》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平津馆鉴藏书籍记续编》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平津馆鉴藏书籍记补遗》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廉石居藏书记内外编》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开有益斋读书志》清朱绪曾撰用光绪六年翁氏茹古阁刊本影印《群碧楼善本书目》邓邦述撰用民国十九年序刊本影印《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邓邦述撰用民国十九年序刊本影印《適园善本书目》张乃熊撰用抄本影印《书目四编叙录》乔衍琯撰《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现存书目》同馆编用民国二十二至二十五年排印本影印《盋山书影》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编用民国十八年同馆石印本影印《江南图书馆善本书目》同馆编用同馆排印本影印《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瞿启甲辑用民国十一年常熟瞿氏石印本影印《书目五编叙录》张寿平著《思适斋集外书跋辑存》清顾广圻撰用民国二十四年百拥楼刊本影印《方志商》甘鹏云撰用民国戊寅崇雅堂刊本影印《留真谱初编》杨守敬编用光绪二十七年杨氏刊本影印《留真谱二编》杨守敬编用民国六年杨氏观海堂刊本影印《郘亭知见传本书目》清莫友芝撰用民国二十二年序排印本影印《续校雠通义》清刘咸炘撰用民国十七年刘氏自刻本影印《观古堂书目丛刻》叶德辉辑用民国八年叶氏观古堂刻本影印《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二卷宋绍兴改定叶德辉考证《古今书刻》二卷明周弘祖撰《南雍志经籍考》二卷明梅鷟撰《百川书志》二十卷明高儒撰《万卷堂书目》四卷明朱睦楔撰《绛云楼书目补遗》一卷清钱谦益撰《静惕堂宋元人集书目》一卷清曹溶撰《徵刻唐宋人秘本书目》一卷清纪映锺等撰叶德辉考证《孝慈堂书目》四卷清王闻远撰《佳趣堂书目》一卷清陆漻撰《竹崦盫传钞书目》一卷清赵魏撰《结一庐书目》四卷付《宋元本书目》清朱学勤撰《别刻结一庐书目》一卷清朱学勤撰《求古居宋本书目》一卷清黄丕烈撰《潜采堂宋元书目》一卷清朱彝尊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