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枇杷晚翠》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届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高三下学期4月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届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高三下学期4月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25f74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5.png)
2023届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高三下学期4月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学校、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及填涂准考证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判断一种民间文化事象是否属于新民俗,已有的民俗学研究给出了丰富的界定标准,以下几个方面必不可少:集体性、传承性、扩布性、稳定性和变异性。
我们可借此来观察年度汉字评选,挖掘其民俗特征。
关注度高,参与性强。
年度汉字评选有比较固定的举办时间,大体在每年11月启动,12月中下旬揭晓,同时覆盖汉字文化圈的多个国家、地区、行业,参与人数众多,是一种全民性文化现象,社会认同度非常高。
2019年国内“汉语盘点”共收到网友推荐字词数千条,总关注量超过3.5亿。
传统深厚,多年传承。
这种传承性既表现为活动自身多年来的延续,更表现为对传统汉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年度汉字评选可追溯到1995年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组织的“今年的汉字”评选,2020年日本选出的字是“密”,与“密闭空间、密集人群、密切接触”相关。
我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于2006年起推出年度“汉语盘点”,今年入选的前五位候选字分别是“抗、民、云、疫、安”。
此外,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也陆续开始举办年度汉字评选。
汉字文化圈的这道年度文化盛宴之所以有如此惊人的凝聚力,有诸多鲜活生动的呈现形式,离不开它深厚的汉字文化传统土壤。
可以说,年度汉字评选是汉字民俗传统与新技术、新媒体共同催生的新花朵。
扩布性强,覆盖面广。
一方面,年度汉字评选覆盖了汉字文化圈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扩大到汉字文化圈以外,如欧洲华语广播电台发起的“法兰西年度汉字”。
福建省三明市西霞农业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西霞农业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d32c0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f.png)
福建省三明市西霞农业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菜玫瑰陈麒凌“阿嬷,我买菜回来啰!”莹下班回来,轻快地唤。
“乖孙回来啰,乖孙!”阿嬷含糊不清地应,在藤椅上前倾着身子,脸上透着喜。
“阿嬷,你猜我买了什么莱?”“白菜,嗯,猪肉、白菜。
”“好聪明,猜对了白菜,还有鱼和豆腐。
”她用手摸摸阿嬷皱皱的脸。
“择白菜,择白菜。
”阿嬷心急地要帮忙。
“阿嬷好乖,帮忙择白菜。
”莹突然记起什么,回身从提包里擎出一枝红玫瑰。
“阿嬷,靓不靓?”“好靓啊。
你摘公园的花呀。
”“别人送我的,阿嬷。
”莹微微润红了脸,找了一个空瓶子把花插上,左右看了几遍。
阿嬷用剪子去掉菜根,把白底青头的菜摆齐整。
现在她干得最好就是这个。
去年有一次她便秘出血,医生要她多吃白菜,用滚水煮得软软熟熟,阿嬷从此就认准白菜,日日都要莹买白菜。
莹盛好饭,想想又把那枝花拿过来在餐桌上摆好。
“阿嬷,你知道送人玫瑰花什么意思吗?”没等阿嬷回答,自己先笑着答了:“就是说人家中意你啰。
”送她玫瑰花的那个人,叫阿峰,在隔壁上班,常常会来店里复印。
莹会给他倒一杯茶,让他坐。
有时他也会帮莹,装订啊,换墨啊。
莹喜欢跟他说话,他资料印好了也不急着走,常常聊好久。
然后,他就带来一枝玫瑰花,轻轻地插进她的笔筒。
第二天他又带来一枝,第三天还有,天天都有。
下次莹回家问:“阿嬷,你猜我买什么菜?”阿嬷就会应:“猪肉、白菜,嗯,还有玫瑰花。
”莹总是一笑,摸摸阿嬷的脸说:“好聪明哇,猜中。
”她每天带回新鲜的白菜、鱼、猪肉,还有玫瑰花,笑盈盈地如常煮菜、和阿嬷聊天,却难免分心,想起阿峰。
阿峰要去珠海了,想让她一起去:“跟我去珠海吧,咱们结婚。
”“可是阿嬷……”“阿嬷是你一个人的吗?你有权利过自己的生活,不是吗?”那些夜里,阿嬷睡熟后,她就坐着发呆,好久好久。
她曾打电话给大伯,大伯是个急性子,一听是她,马上就嚷:“阿嬷出了什么事?”“阿嬷很好啊。
文学类文本汪曾祺《鸡鸭名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汪曾祺《鸡鸭名家》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d8b0860b1c59eef9c7b4de.png)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鸭名家汪曾祺①那两个老人是谁呢?父亲跟他们打招呼,在江边的沙滩上。
沙滩上有人在分鸭子。
四个男子汉站在一个大鸭圈里,在熙熙攘攘的鸭群里,一只一只,提着鸭脖子,看一看,分别丢在四边几个较小的圈里。
他们看什么?——四个人都一色是短棉袄,下面皆系青布鱼裙。
这一带,江南江北,依水而住,靠水吃水的人,卖鱼的,贩卖菱藕、芡实、芦柴、茭草的,都有这样一条裙子。
沙滩上安静极了,然而万籁有声,江流浩浩。
东北风。
交过小雪了,真的入了冬了。
可是江南地暖,不很肃杀,天气微阴,空气里潮润润的。
新麦、旧柳,抽了卷须的豌豆苗,散过了絮的蒲公英,全都欣然接受这点水气。
鸭子似乎也很满意这样的天气,显得比平常安静得多。
看什么呢?哦,鸭嘴上有点东西,有一道一道印子,是刻出来的。
这是记号!这一群鸭子不是一家养的。
主人相熟,搭伙运过江来了,混在一起,搅乱了,现在再分开,以便各自出卖。
②“那两个老人是谁?”③“一个是余老五。
”④“另一个呢?”⑤“陆长庚。
”⑥余老五是余大房炕房的师傅。
他虽也姓余,炕房可不是他开的。
余老五成天没有什么事情,老看他在街上逛来逛去,到哪里都提了他那把奇大无比、细润发光的紫砂茶壶,坐下来就聊,一聊一半天,而且声音奇大。
这条街上茶馆酒肆里随时听得见他的喊叫一样的说话声音。
他一年闲到头,吃、喝、穿、用全不缺。
余大房养他。
只有每年春夏之间,看不到他的影子了。
⑦清明前后,正是炕鸡子的时候。
⑧所谓“炕”,是一口一口缸,里头糊着泥和草,下面点着稻草和谷糠,不断用火烘着。
火是微火,要保持一定的温度。
什么时候加一点草、糠,什么时候撤掉一点,这是余老五的职份。
那两天他整天不离一步。
他话很少,说话声音也是轻轻的。
他的神情很奇怪,总像在谛听着什么似的,怕自己轻轻咳嗽也会惊散这点声音似的。
他聚精会神,身体各部全在一种沉湎,一种兴奋,一种极度的敏感之中。
炕房里暗暗的,暖洋洋的,潮濡濡的,笼罩着一种暧昧、缠绵的含情怀春似的异样感觉。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语文第八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语文第八次月考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71836a52d380eb62946d91.png)
拉萨高三年级(2017届)第八次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朝国富军弱的原因宋朝给我们留下了“幽云十六州”、“檀渊之盟”、“靖康之耻”这样的负面记忆,其积贫积弱、昏聩无能的形象牢牢地刻在人们心中。
然而,宋朝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繁荣程度乃当时世界之最。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荣景象,千年后的今天仍让西方人惊叹不已。
宋朝靠兵变建立,为了防范武将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其政权,宋朝统治者实行崇文抑武、以文制武的策略,千方百计削弱武将手中的权力,武将地位大大降低。
实行兵将分离、将从中御,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极大阻碍了作战效能。
过去由武将把持的行政、财政、司法权力交到了文臣手中。
建立枢密院,削弱武将兵权,将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每次出征前,由优居深宫的皇帝和二三大臣,依据主观臆测,制定作战阵图,交给统兵作战的将领遵照执行,而这也极大抑制了武将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统治阶级有无斗志、进取心和高明的战略,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崛起的重要因素。
从宋太宗开始,过去高度重视和依赖军事与武力的传统发生转变,强军强国的意识逐渐被追求文治和稳定的思想取代,以和缓战的思想逐步形成。
宋朝自太宗后期始,即不再以积极防御、开疆拓土为能事,军队转而以维护域内统治为主要任务,军队与边防的意义和价值随之降低,主流意识逐渐对战争手段产生怀疑、抵触和排斥的态度。
“澶渊之盟”的缔结,使宋朝统治者自认为一劳永逸地寻找到了“化干戈为玉帛”之路,从此更倾向于以和的方式解决边患威胁。
宋朝的军队的规模不可谓不大,国防投入不可谓不多。
然而庞大的军队与慷慨的投入却没有锻造出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
究其原因,其兵员构成和军队组织结构上的缺陷不容忽视。
宋代的兵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招募,宋代募兵的对象主要是流民和饥民。
二是抓夫,在军情紧急、兵员枯竭的情况下,也实现强制征召。
2025届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初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2025届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初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理]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78285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6.png)
2025届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初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浮躁三部曲目眩神迷轻歌漫舞B.油馍水龙头人情世故震耳欲聋C.推崇文绉绉重岩叠障销声匿迹D.愁怅挖墙脚雕梁画栋诚惶诚恐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白云山有“川中小青城”之称,由108个山头组成,峰峦叠障,连绵起伏,上下森林密布,林海茫茫,幽谷深壑.(hè)纵横交错,悬崖绝壁随处可见。
B.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不要报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报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qū)折。
C.生命是那草原上的马,在纵横驰骋.(pīn)中彰显英姿;生命是那峡谷中的河,在川流不息中见证顽强。
D.风靡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的便利不言而喻,但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乱停乱放,已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间.或(jiàn)糜.子(méi)强.词夺理(qiáng)B.俯瞰.(kàn)龟.裂(guī)伤痕累.累(lěi)C.畸.形(jī)旌.旗(jīng)锱.铢必较(zī)D.罅.隙(xià)追溯.(shù)唠.唠叨叨(láo)4.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在学校想专心看书却总是走神,他和乔玩弄壁虱,为此两人打了起来,以至于没有注意到老师走过来。
B.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宋江、吴用、刘唐等好汉引诱对方上钩,全然不露痕迹,杨志虽极精细,仍然中了计。
《枇杷黄了有客来》阅读附答案
![《枇杷黄了有客来》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6379f0c850ad02df804179.png)
《枇杷黄了有客来》阅读附答案枇杷黄了有客来“嘎”的一声,一只鸟从天上飞过,嘴里掉下一粒种子,落在我家院子里。
不久,长出两片嫩叶。
绿了,是棵枇杷树苗。
因而为它浇水施肥,勤加培育,几年功夫,不觉已长得人一般高,干壮叶宽,前途无量。
枇杷开花早。
还在初冬,当别的果树正筹备进入冬休时,它却开始“冬忙”,缀出一串串金黄色的小花,羞答答地躲在阔大的叶内,淡装素裹,不事张扬。
渡过漫长的严冬,春季的脚步渐行渐近,冬休的百花清醒,斗艳争奇,而此时的枇杷树已挂上了绿翡翠般的小果。
到了5月份,绿翡翠变为了金果子。
收成喜庆的日子,我小心翼翼地把金果子一串串摘下,盛在瓷盘里。
一家人围桌而坐,剥去薄薄的果皮,露出粉白的果肉,吸着甜甜的果汁,满屋子一片片“啧啧”的吮吸声。
枇杷黄了,为我家带来了欢喜,也带来了烦恼,竟有很多“小偷”来盗取胜利果实。
这些“小偷”神出鬼没,防不胜防。
它们躲在左近的树上,居高临下,窥测机会,以求大快朵颐。
一见无人,它们便俯冲下来,稳、准、狠地专啄那些又黄又大的果子。
果子被啄,内脏毕露,有的被啄成了一张皮,惨不忍睹。
我每听到“小偷”那“唧唧喳喳”的叫声,便心惊肉跳;每看到它们那神出鬼没的贼影,便两眼发直。
这如何是好?我冥思苦想,挖空心思。
一日在马路上遭到红绿灯的启示,生出一计。
红色表示制止,闯红灯是违法,因而我在枇杷果树上高高挑出一块红布。
可是这些小精灵不知是不通人道仍是太通人道,绝不理睬,仍我行我素。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请个“保安”来。
扎个草人,穿上旧保安服,手持木棍,立于树顶,威风凛凛。
这办法果然见效,但也只安宁了几天。
小精灵们见这“保安”成天一个姿式,不走不动,不吃不喝,不说不笑,就料想这是个吓唬人的物事,试着偷了一回,“保安”竟视若无睹,它们胆子便大了,呼朋引类,蜂拥而至。
我束手无策了。
正当“穷途末路”之时,却忽“柳暗花明”。
那日又见小精灵们光临,舞姿翩翩,脑中溘然开了一个天窗,闪进一道灵光:枇杷本天生,果实乃天赐,本不属于我,鸟亦可享之。
北京市2020年(11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文学类文本阅读(附答案)
![北京市2020年(11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文学类文本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e160650242a8956aece46c.png)
2020年(11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2020年东城二模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
(共18分)枇杷晚翠①昆明云南大学的教授宿舍区有一处叫“晚翠园”,月亮门的石额上刻着三个字,字是胡小石写的,很苍劲。
我们那时常到云大去拍曲子,常穿过这个园。
为什么叫“晚翠园”呢?是因为园里种了大概有二三十棵大枇杷树。
《千字文》云“枇杷晚翠”,园名用的便是这个典。
这句话最初出在哪里,我就不知道了,实在是有点惭愧。
不过《千字文》里的许多四个字一句的话不一定都有出处。
比如“海咸河淡”,只是眼前的一句大实话,考查不出来源。
“枇杷晚翠”也可能是这样的。
这也是一句实话,只不过字面上似乎有点诗意,不像“海咸河淡”那样平常得有点令人发笑。
②枇杷的确是晚翠的。
它是常绿的灌木,叶片大而且厚,革质,多大的风也不易把它们吹得掉下来。
不但经冬不落,而且愈是雨余雪后,愈是绿得惊人。
枇杷叶能止咳润肺。
我们那里的中医处方,常用枇杷叶两片(去毛)作药引子。
掐枇杷叶大都是我的事。
我的老家的后园有一棵枇杷树。
它没有结过一粒枇杷,却长得一树浓密的叶子。
不论什么时候,走过去,一伸手,就能得到两片。
回来,用纸媒子的头子,把叶片背面的茸毛搓掉,整片丢进药罐子,完事。
枇杷还有一个特点,是花期极长。
头年的冬天就开始着花。
花冠淡黄白色,外披锈色的长毛,远看只是毛乎乎的一个疙瘩,极不起眼,甚至根本不像是花,不注意是不会发现的,不像桃花李花喊着叫着要人来瞧。
结果也很慢。
不知道什么时候,它的花落了,结了纽子大的绿色的果粒。
你就等吧,要到端午节前它才成熟,变成一串一串淡黄色的圆球。
枇杷呀,你结这么点果子,可真是费劲呀!③把近几年陆续写出的谈文学的短文编为一集,取个什么书名呢?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晚翠文谈》。
”么?也可以说有那么一点。
我自二十这也像《千字文》一样,只是取其字面上有点诗意。
这是“夫子自道....岁起,开始弄文学,蹉跎断续,四十余年。
汪曾祺《枇杷晚翠》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枇杷晚翠》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27aaa3580216fc710afd45.png)
汪曾祺《枇杷晚翠》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
(共18分)枇杷晚翠①昆明云南大学的教授宿舍区有一处叫“晚翠园”,月亮门的石额上刻着三个字,字是胡小石写的,很苍劲。
我们那时常到云大去拍曲子,常穿过这个园。
为什么叫“晚翠园”呢?是因为园里种了大概有二三十棵大枇杷树。
《千字文》云“枇杷晚翠”,园名用的便是这个典。
这句话最初出在哪里,我就不知道了,实在是有点惭愧。
不过《千字文》里的许多四个字一句的话不一定都有出处。
比如“海咸河淡”,只是眼前的一句大实话,考查不出来源。
“枇杷晚翠”也可能是这样的。
这也是一句实话,只不过字面上似乎有点诗意,不像“海咸河淡”那样平常得有点令人发笑。
②枇杷的确是晚翠的。
它是常绿的灌木,叶片大而且厚,革质,多大的风也不易把它们吹得掉下来。
不但经冬不落,而且愈是雨余雪后,愈是绿得惊人。
枇杷叶能止咳润肺。
我们那里的中医处方,常用枇杷叶两片(去毛)作药引子。
掐枇杷叶大都是我的事。
我的老家的后园有一棵枇杷树。
它没有结过一粒枇杷,却长得一树浓密的叶子。
不论什么时候,走过去,一伸手,就能得到两片。
回来,用纸媒子的头子,把叶片背面的茸毛搓掉,整片丢进药罐子,完事。
枇杷还有一个特点,是花期极长。
头年的冬天就开始着花。
花冠淡黄白色,外披锈色的长毛,远看只是毛乎乎的一个疙瘩,极不起眼,甚至根本不像是花,不注意是不会发现的,不像桃花李花喊着叫着要人来瞧。
结果也很慢。
不知道什么时候,它的花落了,结了纽子大的绿色的果粒。
你就等吧,要到端午节前它才成熟,变成一串一串淡黄色的圆球。
枇杷呀,你结这么点果子,可真是费劲呀!③把近几年陆续写出的谈文学的短文编为一集,取个什么书名呢?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晚翠文谈》。
这也像《千字文》一样,只是取其字面上有点诗意。
这是“夫子自道”么?也可以说有那么一点。
我自二十岁起,开始弄文学,蹉跎断续,四十余年。
而发表东西比较多,则在六十岁以后,也真够“费劲”的。
汪曾祺《翠湖心影》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翠湖心影》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dfba030722192e4536f6e8.png)
翠湖心影汪曾祺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
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
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
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
翠湖可不能挪开。
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
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
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
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
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
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晴。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
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从文林街、先生坡,到华山南路、正义路,这是一条直达的捷径。
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
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
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
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
从喧嚣扰攘的闹市扣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
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
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
③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
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
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
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
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
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
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
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
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
④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几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
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
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
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我们就在外面等着。
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拔,拔到八点,这就上班了。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汪曾祺小说专练(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汪曾祺小说专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221b8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3.png)
2024年高考语文汪曾祺小说专练汪曾祺作品:《茶干》《钓鱼的医生》《鸡毛》《七里茶坊》《苦瓜是瓜吗?》《徙》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茶干汪曾祺连万顺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
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钉出如意云头。
本地的店铺一般都是“铺闼子门”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槛的槽里,白天卸开。
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
城北只有那么几家。
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
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
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
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
尤其显眼的是两边白粉墙的两个大字。
黑漆漆出来的。
字高一丈,顶天立地,笔画很粗。
一边是“酱”,一边是“醋”。
连万顺的东家姓连。
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
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
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
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
乡下人打油,都用一种特制的油壶,广口,高身,外面挂了酱黄色的釉,壶肩有四个“耳”,耳里拴了两条麻绳作为拾手,不多不少,一壶能装十斤豆油。
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
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
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
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
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
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他们要的十斤干黄酱也都装好了。
装在一个元宝形的粗蔑浅筐里,筐里衬着荷叶,豆酱拍得实实的,酱面盖了几个红曲印的印记,也是圆形的。
乡下人付了钱,提了油壶酱筐,道一声“得罪”,就走了。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
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
要煮很长时间。
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
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
高中语文:汪曾祺作品 2022届新试题——现代文阅读Ⅱ专练一(5练)
![高中语文:汪曾祺作品 2022届新试题——现代文阅读Ⅱ专练一(5练)](https://img.taocdn.com/s3/m/8c16d93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7.png)
汪曾祺作品2022届新试题——现代文阅读Ⅱ专练一(3练)【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起点考试】(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毛汪曾祺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
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
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
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
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
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
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
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
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
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
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
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
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
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栓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
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
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
“张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
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
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集市去卖。
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
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
她觉得这女婿人好。
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
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1)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1)](https://img.taocdn.com/s3/m/d21f327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8.png)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满分 120 分; 时间 120 分钟)友情提醒:此卷为试题卷,答案写在此卷上无效。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五月,西南联大旧址及博物馆迎来了参观热潮。
小玄邀请你参观了“西南联大的背影”主题书展,游逛了西南联大博物馆线上展厅,开展了系列探究活动。
—(22分)【导言·回望联大】1938年4月,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组建成“西南联合大学”。
2024 年5月,我们用阅读回望联大的背影。
“中兴业,需人杰;同艰难,共欢悦。
”漫漫长夜,联大师生弦歌不辍,保留了民族的教育火种,撑起了民族的精神脊梁,守住了民族的文化根基。
1.(1)小玄拿不准“兴”的读音,你借用“百废待兴”一词指出正确读音为▲ 。
(1分)(2)联大师生弦歌不辍,让你联想到“薪火不断” “▲ 而不舍”等成语。
(1分)【试读·共鸣联大】2.在书籍推荐区,你们参与试读,抽取互动纸条并讨论交流。
(9分)[?]汪曾祺认为“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色彩特别浓烈”,闻一多先生称赞他这个观点。
你能结合学过的诗句理解这个观点吗?《在西南联大的日子》[?]闻一多先生篆刻的“暨” (国)字为什么缺口向东,你知道吗?《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小玄:“白底子上画画”让我联想到骆宾王《咏鹅》诗句“白毛浮绿水,(1)▲ ”。
你:这样的画面色彩明丽。
我也想到了几句,“(2)▲ ,千树万树梨花开”“最爱湖东行不足,(3)▲ ”(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钱塘湖春行》中选句填入)。
小玄:你说得对。
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色彩凝重,用《雁门太守行》举例再好不过,比如“(4)▲ ,甲光向日金鳞开”。
你:老师闻一多慧眼识珠,学生汪曾祺见识非凡。
这正如《马说》中所说的“(5)▲ ,(6)▲ ”。
小玄:这一对师生真了不得!小玄:我找到闻一多先生“国”字留缺口的答案了,考考你。
文学类文本汪曾祺《蛐蛐》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汪曾祺《蛐蛐》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0dcd859b89680203d825f3.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蛐蛐汪曾祺宣德年间,宫里兴起了斗蛐蛐。
蛐蛐都是从民间征来的。
这玩意陕西本不出。
有那么一位华阴县令,想拍拍上官的马屁,进了一只,供到了宫里。
打这儿起,传下旨意,责令华阴县每年往宫里送,县令把这项差事交给里正。
里正哪里弄到蛐蛐?只有花钱买。
上面要一只蛐蛐,常常害得几户人家弃家荡产。
蛐蛐难找里正难当。
有个叫成名的,是个童生,多年没有考上秀才,为人很迂,不会讲话。
衙役看他老实,就把他报充了里正。
成名托人情,也不得脱身。
不到一年的功夫,成名的几亩薄产都赔尽去了。
一出暑伏,按每年惯例,该征蛐蛐了,成名不敢摊派,自己又实在变卖不出这笔钱。
每天烦闷忧愁,只得听从老伴的话,提了竹筒,拿着蛐蛐罩,到处翻找。
清早出门,半夜回家,都无济于事。
县令追逼,交不上蛐蛐,二十个板子。
十多天下来,成名挨了百十板,两条腿脓血淋漓。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除了自尽,别无他法。
迷迷糊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座庙,庙后小山上怪石乱卧,有一只“青麻头”伏着。
醒来想想:这是什么地方?猛然醒悟:这不是村东头的大佛阁么?于是挣扎着起来,拄着拐杖,往村东去。
到了大佛阁一看,就跟梦里所见的一样。
于是在蒿菜草莽之间,轻手轻脚,拨开草丛,发现一只蛐蛐在刺棘丛里伏着,快扑!蛐蛐蹦,成名追,罩住了,细看看:个头大,尾巴长,青脖子,金翅膀。
一阵狂欢喜,提着蛐蛐笼,快步回家,举家欢庆。
静等期限,好见官交差。
成名有个儿子,小名黑子,九岁了,非常淘气,上树掏鸟蛋,下河捉水蛇,飞砖打恶狗,爱捅马蜂窝。
性子倔,爱打架,打起架来像拼命一样。
三天两头,有街坊邻居来告状。
成名得了个这只救命蛐蛐, 再三告诫黑子:“不许看,千万!千万!”不说还好,说了,黑子还非看看不可,他瞅着父亲不在家,偷偷揭开蛐蛐罐。
腾!一蛐蛐蹦出罐外,黑子伸手一扑,用力过猛,蛐蛐大腿折了,肚子破了一死了 ,黑子知道闯了大祸,哭着告诉妈妈,妈妈一听,脸色煞白:“你个孽障!你甭想活了,你爹回来,看他怎么跟你.算帐!”黑子哭着走了。
汪曾祺《晚饭花》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汪曾祺《晚饭花》阅读训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062b5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68.png)
汪曾祺《晚饭花》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汪曾祺《晚饭花》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晚饭花(1)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的家。
(2)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
王玉英的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每天一早便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
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
王玉英整天一个人在家。
她老是在她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3)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
三面是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
南墙尽头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
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
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
夏天很凉快,上面是高高的蓝天,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
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
(4)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
他都看见王玉英(他看了陈家的石榴,又看了“双窨香油,照庄发客”,还会看看夏家的花木)。
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
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
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
(5)这是李小龙的黄昏。
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
(6)李小龙很喜欢看王玉英,因为王玉英好看。
王玉英长得很黑,但是两只眼睛很亮,牙很白。
王玉英有一个很好看的身子。
(7)红花、绿叶、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这是李小龙天天看的一张画。
(8)王玉英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的父亲。
她已经焖好饭了,等父亲一进门就好炒菜。
(9)王玉英已经许了人家。
她的未婚夫是钱老五。
大家都叫他钱老五。
不叫他的名字,而叫钱老五,有轻视之意。
老人们说他“不学好”。
人很聪明,会画两笔画,也能刻刻图章,但做事没有长性。
教两天小学,又到报馆里当两天记者。
他手头并不宽裕,却打扮得像个阔少爷,穿着细毛料子的衣裳,梳着油光光的分头,还戴了一副金丝眼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曾祺《枇杷晚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
(共18分)
枇杷晚翠
①昆明云南大学的教授宿舍区有一处叫“晚翠园”,月亮门的石额上刻着三个字,字是胡小石写的,很苍劲。
我们那时常到云大去拍曲子,常穿过这个园。
为什么叫“晚翠园”呢?是因为园里种了大概有二三十棵大枇杷树。
《千字文》云“枇杷晚翠”,园名用的便是这个典。
这句话最初出在哪里,我就不知道了,实在是有点惭愧。
不过《千字文》里的许多四个字一句的话不一定都有出处。
比如“海咸河淡”,只是眼前的一句大实话,考查不出来源。
“枇杷晚翠”也可能是这样的。
这也是一句实话,只不过字面上似乎有点诗意,不像“海咸河淡”那样平常得有点令人发笑。
②枇杷的确是晚翠的。
它是常绿的灌木,叶片大而且厚,革质,多大的风也不易把它们吹得掉下来。
不但经冬不落,而且愈是雨余雪后,愈是绿得惊人。
枇杷叶能止咳润肺。
我们那里的中医处方,常用枇杷叶两片(去毛)作药引子。
掐枇杷叶大都是我的事。
我的老家的后园有一棵枇杷树。
它没有结过一粒枇杷,却长得一树浓密的叶子。
不论什么时候,走过去,一伸手,就能得到两片。
回来,用纸媒子的头子,把叶片背面的茸毛搓掉,整片丢进药罐子,完事。
枇杷还有一个特点,是花期极长。
头年的冬天就开始着花。
花冠淡黄白色,外披锈色的长毛,远看只是毛乎乎的一个疙瘩,极不起眼,甚至根本不像是花,不注意是不会发现的,不像桃花李花喊着叫着要人来瞧。
结果也很慢。
不知道什么时候,它的花落了,结了纽子大的绿色的果粒。
你就等吧,要到端午节前它才成熟,变成一串一串淡黄色的圆球。
枇杷呀,你结这么点果子,可真是费劲呀!
③把近几年陆续写出的谈文学的短文编为一集,取个什么书名呢?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晚翠文谈》。
这也像《千字文》一样,只是取其字面上有点诗意。
这是“夫子自道”么?也可以说有那么一点。
我自二十岁起,开始弄文学,蹉跎断续,四十余年。
而发表东西比较多,则在六十岁以后,也真够“费劲”的。
呜呼,可谓晚矣,晚则晚矣,翠则未必。
④我把去年出的一本小说集命名为《晚饭花集》,现在又把这本书名之曰《晚翠文谈》,好像我对“晚”字特别有兴趣。
其实我并没有多少迟暮之思。
我没有对失去的时间感到痛惜。
我知道,即使我有那么多时间,我也写不出多少作品,写不出大作品,写不出有分量、有气魄、雄辩、华丽的论文。
这是我的气质所决定的。
一个人的气质,不管是由先天还是后天形成,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
人要有一点自知。
我的气质,大概是一个通俗抒情诗人。
我永远只是一个小品作家。
我写的一切,都是小品。
就像画画,画一个册页、一个小条幅,我还可以对付;给我一张丈二匹,我就毫无办法。
中国古人论书法,有谓以写大字的笔法写小字,以写小字的笔法写大字的。
我以为这不行。
把寸楷放成擘窠大字,无论如何是不像样子的——现在很多招牌匾额的字都“放”出来的,一看就看得出来。
一个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就可以比较“事理通达,心气平和”了。
在中国文学的园地里,虽然还不能说“有我不多,无我不少”,但绝不是“谢公不出,如苍生何”。
这样一想,多写一点,少写一点,早熟或晚成——我的一个朋友的女儿曾跟我开玩笑,说汪伯伯是“大器晚成”,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偶尔爱用“晚”字,并没有一点悲怨,倒是很欣慰的。
⑤三十多年来,我和文学保持一个若即若离的关系。
有时甚至完全隔绝,这也是好事。
我可以比较贴近地观察生活,又从一个较远的距离外思索生活。
我当时没有想写东西,不需要赶任务,总还是比较自在,比较轻松的。
经过三四十年缓慢的有点孤独的思想,我对生活、对文学有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并且这点看法正像纽子大的枇杷果粒一样渐趋成熟。
这也是应该的。
否则的话,不白吃了这么多年的饭了么?
⑥我不否认我有我的思维方式,也有那么一点我的风格。
但是我不希望我的思想凝固僵化;
成了一个北京人所说的“老悖晦”。
我愿意接受新观念、新思想,愿意和年轻人对话——主要是听他们谈话。
希望他们不对我见外。
太原晋祠有泉曰“难老”。
泉上有亭,傅山写了一块竖匾:“永锡难老”。
要“难老”,只有向青年学习。
我看有的老作家对青年颇多指责,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甚至大动肝火,只能说明他老了。
我也许还不那么老,这是沾了我“来晚了”的光。
⑦“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套用孔乙己的一句话,“晚乎哉,不晚也”,我还想再工作一个时期。
(取材于汪曾祺《晚翠文谈》自序,有删减)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夫子自道”么夫子自道:本想说别人实际却说了自己
B.说汪伯伯是“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能担当重任的人物成就较晚
C.要“难老”,只有向青年学习难老:思想不僵化
D.“晚乎哉,不晚也” 晚乎哉,不晚也:为时已晚了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先谈“晚翠园”的得名缘由,进而引出“枇杷晚翠”及其字面诗意的特点。
B.作者说“我永远只是一个小品作家”,意在说明气质是先天形成的,不易改变。
C.尽管作者三十多年和文学若即若离,然而这段时间对他文学的成熟是有意义的。
D.引用是本文特色之一,如“谢公不出,如苍生何”等,使文章的语言凝练雅致。
17.汪曾祺的散文平淡而有趣。
请结合文章第②段,谈谈你的理解。
(6分)
18.作者为什么说“我偶尔爱用‘晚’字,并没有一点悲怨,倒是很欣慰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
(6分)
答案: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15.(3分)D
16.(3分)B
17.(6分)
答案要点:
(1)题材内容上,作者选取寻常物枇杷,向读者依次介绍枇杷叶常绿、花期长、结果晚的特点,叙述自己采枇杷叶作药引的寻常事,于寻常事物中体现生活情趣。
(2)语言表达上,第②段以说明与叙述性语言为主,如话家常,质朴平实。
同时,又融入口语,如“完事”“你就等吧”“可真是费劲呀”,读来亲切活泼(或者:运用拟人、衬托的手法,如“不像桃花李花喊着叫着要人来瞧”,生动地写出了枇杷开花的低调,语言表达风趣)。
【评分参考】①2分(寻常事或物1分,分析1分)。
②“手法”各1分,“举例并分析”各1分(没有分析不得分)。
意思对即可。
18.(6分)
答案要点:
①作者用“晚”字本是取其字面诗意,说明自身晚年才出文学成果的事实,没有悲怨。
②作者认为自身气质只适合成为通俗抒情诗人、小品作家,文学成就高低与时间早晚无关,因此并不痛惜迟暮。
③文学创作晚熟,反倒使作者创作从容、自然成熟,也愿意接受新事物。
所以感到欣慰。
【评分参考】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