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 打印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已排版Word版
下列单位中属于第一产业的是(林场)*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3.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4.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机构单位)。
5.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6.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住户和法人单位)。
7.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8.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属于:(第二产业)。
9.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10.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产业部门)。
11.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第三产业)。
12.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
*13.在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是:(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
14.市场价格中的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
15.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
他运用的基本原理市(会计帐户的基本原理)。
二.1生产核算的核心是(国内生产总值)。
2生产成果总价值是指(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
*3某企业下列产出中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企业自制设备价值10亿元)。
4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核算:(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增加值的是(中间消耗)。
6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营业盈余)。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 )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小册子电子稿已排
蓝色小册子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B 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A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D、机构单位)。
常住单位是指(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E、住户和法人单位)。
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 D.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E.第二产业)。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 E.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 B.产业部门)。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C、第三产业)。
保险公司属于(B、金融机构部门)。
在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是( B.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
市场价格中的要素价格是根据(A.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方法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
它运用的基本原理是( D.会计帐户的基本原理)。
下列单位属于法人单位的有(A、某大学C、某企业E、某百货公司)。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学的关系表现为(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账户形式B、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复式核算方法C国民经济核算很多数据来源于会计数据D二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E、二者的核算原则、计价基础、核算方法也有差别)。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A非金融企业部门B金融机构部门C政府部门D、住户部门E、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
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有(A、货物和服务交易B分配交易C金融交易D其它积累交易E、内部交易)。
市场价格的主要形式有(A要素价格B、基本价格C生产者价格D、购买者价格)。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第一部分考核说明一、试题类型及结构试题类型大致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大类。
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和选择题:(1)单项选择及多项选择:前者是在列出的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答案,后者是在列出的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这部分内容包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计算公式的运用等。
占全部试题的30%。
主观性试题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分析题:(2)名词解释:考核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占全部试题的20%。
(3)简答:考核对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掌握及应用程度。
占全部试题的24%。
(4)计算:考核对基本统计方法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的能力。
占全部试题的26%。
做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及主要计算过程。
二、考核形式。
本课程期末考试的形式为闭卷笔试。
期末考试的时间为120分钟。
可以携带计算工具。
第二部分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1、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识记: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
2、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和发展理解: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
最早提出国民经济核算一词的人物R.斯通和S.库兹涅茨的贡献。
1953年旧SNA;1968年新SNA;1993年SNA。
3、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解:经济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和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MPS)的本质区别;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会计帐户形式和复式核算方法,因而它与会计学也有密切联系。
但二者也有区别。
4、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理解:我国原来实行的是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5、国民经济核算目的识记: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
6、国民经济活动单位和部门识记:机构单位的概念。
常住单位的概念。
经济领土和经济利益中心的含义。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的概念。
基层单位的含义。
基层单位的特征。
产业部门的含义。
三次产业的划分。
理解:现实生活中机构单位有两类:住户和法人。
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市场特征分两类: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整理完全版
国民经济核算SNA详细复习范围大家借鉴一下~!本人概不负责啦~~~!祝大家期末考试顺利~~~~~!Good night~~~~一、概念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围绕着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一套理论和方法。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类似一架大机器中的仪表系统,记录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数量表现和数量联系,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检测,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
两大核算体系及主要差异20世纪90年代前,世界范围内曾经存在过两种国民经济核算模式: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它们既有某些共通之处,同时又各自具有极为不同的结构特征。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为适应计划管理的需要,由原苏联首先建立起来的,以后逐渐为东欧各国所采用,故又称“东方体系”。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为适用市场经济管理的需要,由英国首创,继而在发达国家推行,现已为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故又称“西方体系”。
两大核算体系主要差异生产范围核算内容核算方法SNA:综合性生产物质产品、服务资产、负债帐户(复式) 辅之以平衡表(全面系统)MPS:限制性生产物质产品平衡表(单式)(简单片面)限制性和综合性生产的含义第一、限制性生产:狭义生产。
只有物质性生产才是生产;从事物质性生产(创造物质产品增加产品价值)的部门属于生产部门;国民收入由这些生产部门提供。
第二、综合性生产:广义生产。
生产活动既包括创造物质产品的活动,也包括提供服务的活动;生产部门包括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和提供服务的部门;国民收入由所有部门共同提供。
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常住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经济利益中心:如某单位在某国拥有一定的场所(厂房、住宅等)并长期(一年以上)从事生产或消费等活动,则该经济单位在该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2021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2021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第二章生产核算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亿元)。
生产一、总产出二、中间投入三、国内生产总值 1、固定资产折旧 2、劳动者报酬 3、生产税净额 4、营业盈余金额 61200 37180 1620 14200 3950 4250 使用一、总支出二、中间使用三、国内生产总值 2、总投资 3、出口 4、进口金额 61200 37180 15170 8550 4700 4400 1、总消费解: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产出-中间消耗=61200-37180=24020(亿元)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6200+14200+3950+4250=24020(亿元)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15170+8550+4700-4400=24020(亿元)2.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2、解:用生产法计算该地区GDP为 GDP=Σ(各部门增加值)=Σ(各部门总产出�C该部门中间投入)=(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452-85)+(530+530?10%-76)=2277(亿元)用支出法计算该地区GDP为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1686+548+(75-32)=2277(亿元)3.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1)总产出8673亿元;(2)中间消耗4124亿元;(3)最终消费3658亿元;(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题纲及练习题.doc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指导(一)课程考核说明部分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指标和基本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技能。
2.考核对象成人本科:会计学专业。
3.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大纲、实施细则、文字主辅教材和本考核说明。
文字主教材为赵彦云主编、熊应进副主编,由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国民经济核算》。
辅教材为熊应进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2005年2月第1版)。
4.考试要求这次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指标、基本核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角度来要求。
了解是要求考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掌握是要求考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重点掌握是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运用分析。
期末考试命题的覆盖面较,但突出了课程学习重点。
试卷将尽可能兼顾各个能力层次。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了解10%左右,掌握30%左右,重点掌握60%左右。
试卷要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
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
5.试题的类型及结构(1)单项选择:是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占全部试题的25%左右。
(2)多项选择题:在给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考核学生在对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知识记忆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运用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核算方法,占全部度量的20%左右。
(3)判断并说明理由: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的程度,以及学生对重要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占全部试题的25%左右。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整理完全版
国民经济核算SNA详细复习范围大家借鉴一下~!本人概不负责啦~~~!祝大家期末考试顺利~~~~~!Good night~~~~一、概念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围绕着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一套理论和方法。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类似一架大机器中的仪表系统,记录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数量表现和数量联系,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检测,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
两大核算体系及主要差异20世纪90年代前,世界范围内曾经存在过两种国民经济核算模式: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它们既有某些共通之处,同时又各自具有极为不同的结构特征。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为适应计划管理的需要,由原苏联首先建立起来的,以后逐渐为东欧各国所采用,故又称“东方体系”。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为适用市场经济管理的需要,由英国首创,继而在发达国家推行,现已为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故又称“西方体系”。
两大核算体系主要差异生产范围核算内容核算方法SNA:综合性生产物质产品、服务资产、负债帐户(复式) 辅之以平衡表(全面系统)MPS:限制性生产物质产品平衡表(单式)(简单片面)限制性和综合性生产的含义第一、限制性生产:狭义生产。
只有物质性生产才是生产;从事物质性生产(创造物质产品增加产品价值)的部门属于生产部门;国民收入由这些生产部门提供。
第二、综合性生产:广义生产。
生产活动既包括创造物质产品的活动,也包括提供服务的活动;生产部门包括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和提供服务的部门;国民收入由所有部门共同提供。
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常住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经济利益中心:如某单位在某国拥有一定的场所(厂房、住宅等)并长期(一年以上)从事生产或消费等活动,则该经济单位在该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
【免费下载】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资料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提要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选对得1分,共20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五、计算题(第1、2题10分,第3题15分,共35分)复习要点:一、前三种题型国民经济核算的核算对象P3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整体国民经济核算的特点P31)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按照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分类和规则设计核算体系的框架;2)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对国民经济进行统一核算;3)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使整个核算在数量上相互联系,形成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常住单位P13~14 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则该单位在该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是该国的一个常住单位。
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基层单位和产业分类P15~17流量和存量P201.3中的1.3.1和1.3.2【23~28】生产概念和核算范围P33~37是在人类参与下为获得产出而进行的生产,2)应该由一个特定的机构单位负责或控制,3)为得到产出投入劳动、资本和其他货物服务;生产者的确认P39产出及其类别P40~42根据产品的使用性质,可分为(1)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
(2)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
根据产出在外在形态上的基本差异,可分为(1)货物——有形的产品,可以储存,可以运输。
(2)服务——无形的产品,是按具体要求生产的产出,不能脱离生产而单独交易。
中间产品P42生产者价格(1)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向其产品购买者收取的价格。
国民经济核算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况,可将其归纳为(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保险公司属于(B.金融机构部门)。
★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人的是(D.机器设备的租借)。
★不能记人货物进出口的是(C.我国某企业一批设备送出国外进行简单加工)。
★从国民经济收人分配来讲,再分配收人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两者不等主要是与(B.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有关。
★对外经济核算的估价原则是(A,市场价格)。
★恩格尔系数是指(A.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
★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
★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D.储蓄)。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C.产业部门)。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总范围是(B经济资产)。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A.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人法对短期内的(A.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在地域上的发展,产生了(B国民经济地区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指数主要是(B综合指数)★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A.基层单位)。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D.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民资产负债分类是根据(C.资产性质)划分的。
★国民经济核算中,比较综合全面的国民经济物价指数是(C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中的收人再分配帐户的主要目的是(D.核算国民可支配收人) ★国际规定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标准是(C.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
★更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人口总量指标是(C.常住人口)★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大修理属于(D.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C.中间消耗)。
★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最终消费与(C.国民可支配收人使用账户)相连结。
★人口总数是(B存量)★如果一机构部门在一时期内的经济总量如下:增加值为100。
亿元,原始总收人为400亿元,可支配总收人为300亿元,总储蓄为300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按题型)(含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按题型)(含答案)《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 A )A.SNA B.MPSC.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D.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C )。
A.一次产业分类 B.二次产业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 D.四次产业分类3.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 )。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4.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 B )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 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C.资金流量核算 D.国际收支核算5.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 )A.交通运输业 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C.科学研究事业 D.畜牧业6.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D )。
A.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B.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包含任何基层单位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7、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 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8、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 A)A中间消耗 B劳动报酬C生产税 D营业盈余9、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 C)A、最终消费B、资本形成总额C、营业盈余D、货物与服务净出口10、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 A )A农民自己食用的粮食;B 被食品加工企业当期生产消耗的粮食;C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D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11、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2、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 D )。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资料08统计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资料08统计《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单选15分多选20分判断10分简答题30分计算题25分⼆、各章复习要点(单选、多选、判断)P3: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及特点(4个)P7:专栏1-2P9:SAN、MPS主要总量指标P15-17:机构单位与机构分类、基层单位与分类P18:交易的概念P23-26:核算⽅法和基本规则P29: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P34:综合⽣产概念P36:⽣产核算范围的确定P38:特定时空⽣产核算范围P41:产出的类别——货物与服务;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P44:GDP的含义P46:⽣产法、收⼊法GDPP49:⼯业总产出核算⽅法P63:⽀出法GDPP67:个⼈消费与公共消费的定义P77-81:GDP总体核算、与其他相关经济总量的关系P85-91:投⼊产出表⼊门、GDP核算、优势,其中P87表上⽅⼀段⽂字P96:投⼊产出表中的价格P102:直接分解法P122:直接消耗系数P138:核算内容P140:收⼊分配与使⽤核算范围、收⼊分配基本流程P144-145:收⼊形成核算P149:原始收⼊与国民总收⼊P150-156:再分配核算——转移经常转移类型、可⽀配收⼊与国民可⽀配收⼊、实物社会转移P157:⾮⾦融资产的类别P175:⾦融资产概念、必要条件、或有资产、⾦融资产的类型P179:⾦融交易——货币性实物交易、⾦融交易P180:⾦融交易与⾮⾦融交易的关系P183:⾦融交易核算的基本内容P185:资⾦流量表P190:平衡关系P198-199:⼀个实体成为资产的条件、经济资产的类别P203:资产负债核算的主要内容P205:估价原则P208:固定资产估价⽅法P210:我国资产负债核算中固定资产核算的⽅法P215:资产负债表中的主要平衡关系P223:持有损益核算⽅法P234:常住性的识别P237:对外经济活动概念、类别P240:对外经济核算的原则P243:国际收⽀核算表的组成P245-256:国际收⽀各主要项⽬核算⽅法、记录⽅法、平衡关系P257:国际投资净头⼨P27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组成P276-277:账户结构P280: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体系P295:主要总量关系P306-307:地区核算的内容、跨地区企业经济活动核算P322:旅游卫星账户涉及的有关概念P342:动态⽐较的基本思路P353:不变价GDP及其核算思路,包括⽣产法和⽀出法不变价GDP的核算⽅法P364:实际收⼊与名义收⼊P388-391:汇率法的理论基础、缺点P395:购买⼒平价法的基本思想P398-400:双边⽐较和多边⽐较三、简答题:1.简述国内⽣产总值的概念及核算思路。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判断(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判断题)第 一 章 国 民 经 济 核 算 的 基 本 理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2.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 经济机构部门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 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4.一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加二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即为一、二月月份银行存款的总余额。
5.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 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答案1 . X 。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
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而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确定的价格 形式2 . X 。
应该是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而基层单位是根据其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3. "机构部门账户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重要部分。
机构部门账户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置账户体系的,反映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 分 配 和 消 费 、 积 累 使 用 以 及 资 产 负 债 等 方 面 的 有 机 联 系 4 . X 。
银 行 存 款 期 末 余 额 属 于 存 量 指 标 , 不 能 简 单 相 加 。
5. X 。
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
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 的生产活动, 而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 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第 二 章 生 产 总 量 核1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 耗2.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及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都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 值3.在当期粮 食产量中, 用做畜牧业饲料 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 4 . 生 产 账户 的 平衡 项 是 中 间消 耗 5 . 国 民 经 济核 算 的 生产范围 只 包 括 货物的生 产6 . 工 业 总产 出 在本企业 内 可 以 重复计 算 7 . 国 民总收 入 定大于 国 内 生产总 值 8. 工业总产出是按 “工厂法 ”计算的, 该方法的特点是: 在工 业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 复 计算, 但在 工 业 企业之 间 可 以 重复计 算 9.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指标有两种,即总产出和增加值。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资料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提要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选对得1分,共20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五、计算题(第1、2题10分,第3题15分,共35分)复习要点:一、前三种题型国民经济核算的核算对象P3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整体国民经济核算的特点P31)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按照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分类和规则设计核算体系的框架;2)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对国民经济进行统一核算;3)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使整个核算在数量上相互联系,形成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常住单位P13~14 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则该单位在该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是该国的一个常住单位。
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基层单位和产业分类P15~17流量和存量P20中的和【23~28】生产概念和核算范围P33~37是在人类参与下为获得产出而进行的生产,2)应该由一个特定的机构单位负责或控制,3)为得到产出投入劳动、资本和其他货物服务;生产者的确认P39产出及其类别P40~42根据产品的使用性质,可分为(1)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
(2)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
根据产出在外在形态上的基本差异,可分为(1)货物——有形的产品,可以储存,可以运输。
(2)服务——无形的产品,是按具体要求生产的产出,不能脱离生产而单独交易。
中间产品P42生产者价格(1)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向其产品购买者收取的价格。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整理(LATEX版)
反映消耗的结构情况,反映投入结构,且 0 ⩽ aij < 1,
aij < 1
4
行模型第一个重要变形 ((I − A)X = Y ): x11 + x12 + · · · + x1n + y1 = X1 a11 a12 x + x + ··· + x + y = X a21 a22 21 22 2n 2 2 =⇒ · · · · · · · · · an1 an2 xn1 + xn2 + · · · + xnn + yn = Xn A 列模型重要变形 ((I − Ac )X = N ): Ac 矩阵 (中间消耗系数矩阵)(对角矩阵): ∑ n a 0 i=1 i1 n ∑ 0 ai2 Ac = i=1 ··· ··· 0 0
总产出
C2
GDP N DP
C1
{
V M
⋄ 直接消耗:一种产品在生产中对第一种产品的第一轮消耗 ⋄ 间接消耗:一种产品在生产中对第一种产品第一轮以后的消耗 (可以有无限轮次) ⋄ 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 值 ⋄ 完全消耗:所有轮次的消耗 ⋄ 两种产品之间可以没有直接消耗而有间接消耗 1. 直接消耗系数 记 aij 为直接消耗系数,表示第 j 部门生产单位总产出所消耗的第 i 部门产品的数量: aij = xij Xj
1
流量与存量的关系; 期初结余 + 本期增加 − 本期减少 = 期末结余 期初存量 ± 本期流量 = 期末存量 •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 交易时间的确定原则:权责发生制 ⋄ 交易价格的估价原则:现期市场价——以市场交易时发生的实际价估价 ⋄ 市场价: 生产者价格:出厂价,不含运输费 购买者价格:零售价,含运输费 • 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 用于监测经济活动 ⋄ 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 为制定经济政策和决策提供帮助 ⋄ 为国际比较提供平台 • 生产核算范围 1. 所有货物的生产,包括市场化生产和非市场化生产,都在核算范围之内 2. 对于服务生产,除住户自由住房服务外,其他自己最终使用的服务生产不计入核算范围 3. 所有市场化的生产,无论货物还是服务 4. 为自己最终使用的货物生产 5. 其他非市场化生产 6. 核算不应排除非法生产和地下生产 • 国民生产统计的对象 社会产品——货物和服务 国民经济生产总量: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社会产品的合计数 • 国民生产的核算角度 社会产品可以分别从生产、分配、使用三个角度进行核算,三者核算的总量应该是一致的。 • 国民生产统计的基本原则 ⋄ 生产性原则 ⋄ 市场交易原则 ⋄ 主体性原则 ⋄ 三方一致原则 • 国民经济总产出核算 ⋄ 社会总产出的价值构成 C2 ——原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 C1 ——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手段 V ——劳动报酬 M ——纯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A.SNA)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C.三次产业分类)。
3.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4.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5.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畜牧业)6.以下表述正确的是(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
7、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8、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A中间消耗)9、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C、营业盈余)10、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A农民自己食用的粮食)11、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小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12、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D、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13、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
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D、1600)亿元。
14、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C、1000)亿元15、下列不同的产业部门核算总产出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按“产品法”计算的是(A、农业部门)16、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C、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1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B、大型机床更新)18、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进口货物和服务)。
19、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C、增加值)。
20、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A、投入产出表)。
21、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22、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A、第Ⅰ象限)。
23、投入产出表的第Ⅱ象限主要反映(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24、投入产出表的第Ⅲ象限主要反映(B、增加值或最初投入的构成)25、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B、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
26、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B、中间投入)的数27、完全消耗系数是(C、直接消耗系数与各轮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28、下列分配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所产生的是(D、所得税)29、收入初次分配核算所核算的收入是(C、生产性收入)。
30、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A、增加值和营业盈余)31、一般来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较大部分的部门是(A、非金融企业部门)32、收入形成帐户的平衡项是(D、营业盈余)33、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平衡项是(D、原始收入)34、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A、存款利息)35、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B、某企业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36、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C、470元)37、收入再分配帐户的平衡项是(C、可支配收入)38、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初始流量和平衡项分别是(D、可支配收入和储蓄)39、下面不属于经济资产的是(B、公海)40、非金融资产按其产生的不同可以分为(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41、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B、储蓄)42、以下关于资本转移的说法,错误的是(B、资本转移只能是实物转移)43、下列属于资本转移的经济行为的是(C、政府对某企业划拨500万元用于增加固定资产)44、资本形成主要核算的是各机构单位(D、生产资产获得减处置的净额)45、在资本帐户中,属于来源方的项目是(B、资本转移收入净额)46、如果不考虑对外资金流动,一国一时期的投资率应该等于(A、储蓄率)47、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金融资产的增加)48、有关于资金余缺这一项目的位置,正确地说法是(C、在资本帐户中属于使用方,在金融帐户中属于来源方)49、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B、企业资产负债核算)为基础。
50、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指(A、经济资产)。
51、我国资产负债核算的主体是(D、常住机构单位)52、资产负债表的平衡项是(D、资产负债差额)53、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记录在(B、资产数量其它账户)54、名义持有资产收益表明整个核算期由于(D、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全部价值收55、已知某部门期初金融资产总额为4000亿元,负债总额为4500亿元,净值2500亿元,则部门期初非金融资产总额为(A、3000)亿元。
56、国民资产负债表中“来源”是指部门的(D、负债和净值)57、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国民经济非金融资产为15000亿元,金融资产14000亿元,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则该国拥有的国民资产为(C、11800)58、在一国国民经济积累账户中,期初非金融资产总额为15000亿元,期间由于资本交易变化10000亿元,资产数量其它变化-150亿元,重估价变化50亿元,则该国期末非金融资产总额为(A、24900)亿元。
59.期初资产负债账户的左方列示(D 资产)60.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D.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
61.以下哪一项应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B.进口)。
6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国际收支是指(B.广义国际收支)。
63.为使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平衡而设置的平衡项目是(C.净误差与遗漏)。
64.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作为货物进出口的标准是(C.看货物是否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了所有权变更)。
65.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际收支逆差是指(A.该项目支大于收)。
66.实践中评价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否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D.国际收支总差额)。
67.联系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指标是(A国民总收入)。
68.收入形成账户所核算的收入与(B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69、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与(C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形成有关。
70、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D、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核算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
71、国民经济的地区核算是指(B、各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核算。
72、人口出生率是一个(B、时期指标)。
73、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关系更密切的人口现象是(C、常住人口)。
74、劳动适龄人口指(C、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
75、社会劳动力资源中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是指(D、社会劳动者人口)。
76、社会劳动者不包括(B、家务劳动者)。
77、保险公司属于(B、金额机构部份)78、收入分配核算包括(C、包括收入初次分配权与再分配)79、金融帐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金融资产的增加)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产业包括在我国三次产业分类的第二产业类中( B C )。
B.发电厂 C.建筑公司2、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以下各项构成( ACDE )。
A、固定资产损耗 C、生产税净额 D、营业盈余 E、劳动者报酬3、计算工业总产出时应包括( ACDE )A、当期生产的成品价值C、半成品期初期末结存差额D、在制品期初期末结存差额E、工业性作业价值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BCE )A、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B、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C、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E、若存在统计误差,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不等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5、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记录的项目包括有( ABE )。
A、劳动报酬B、生产税净额 E、营业盈余5、各机构部门中具有消费职能的部门有( CDE )C、居民D、政府E、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7、资本转移的内容包括( ABCDE)A、资本税缴纳B、政府对国外拨付的固定资产实物C、各单位间的巨额赠予D、各单位对非营利机构固定资产形成的特大捐赠E、国际间债权人和债务人协议取消的债务8、下列属于金融交易项目的有( ACD)A、某户居民向保险公司购买了2000元的保险C、某户居民购买了2.5万元的国债D、某企业向银行贷款200万元9、在下列金融资产中,属于金融机构负债的是(ABE)A、通货B、存款 E、保险准备金10.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中,经常账户包括(ABE)。
A货物和服务账户 B生产账户 E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11.积累账户包括( ABCE )。
A资本交易账户 B金融交易账户C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 E重估价账户12.国民经济核算中主要应用的综合指数有(BCD)。
B、拉氏指数C、帕氏指数D、理想指数13.下列项目中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核算范围的有( ABCE)A.居民家庭的工资收入 B 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C.政府对政策性亏损企业的补贴 E.某企业支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14.下列项目中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 ABCE )A.支付原材料的运输费用 B更换一批新的钳锤等手工工具C.职工的教育培训费用 E.设备的普通保养15.下列项目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有( ABD )A.劳动者的货币工资 B 劳动者的实物报酬 D 生产税减生产补贴16、确定劳动力资源总数的人口条件是( ABD )A.16周岁以上 B 具有劳动能力 D 不被约束和管制17.下列项目中,属于经常转移的有( ABCDE )A.财产税 B 个人所得税 C社会福利经费 D 个人购买福利彩票的支出E事业单位文教事业经费18.投入产出表中的主要平衡关系有( ACD )A.总投入等于总产出 C 第Ⅱ象限总计等于第Ⅲ象限总计D每种产品行总计等于相应的列总计19、下列需要计入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项目的有( CD )C.某单位因遭遇特大水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D.某单位由于债务人破产而无法追回债务人所欠的债务20.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服务贸易的有( ACDE )A.金融保险 C 运输 D 通讯 E 信息服务三、判断题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2.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一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加二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即为一、二月月份银行存款的总余额。
×5.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