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通论笔记演示文稿.
民族学导论(王庆仁教授)Powerpoint
•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
• 第一节 人类起源的理论探索
• 第二节 人类的远祖 • 第三节 直立人——真人的出现 • 第四节 智人
劳动创造说
• 恩格斯:
•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 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 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 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 身”。
劳动推动力说
• 劳动只是作为从猿到人转变 的主要推动力,并不反映事物内 部的矛盾性,显然不能说它就是 人类起源的内因。劳动只是一种 持殊的适应手段,适应方式。它 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推动古独 的内部矛盾性发展与转化。
• 导论 • 第一单元 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
识
•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 • 第一节 人类起源的理论探索
• 第二节 人类的远祖
• 第三节 直立人——真人的出现 • 第四节 智人
根据地史学的研究,地球大约形 成于40至50亿年前。整个地球的历史 可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 中生代和新生代五大阶段。其中每个 代分为若干纪,每个纪又分为若干世。 人类起源和发展于新生代。新生代分 为第三纪(Tertiary)和第四纪 (Quatemary),新生代一般认为是距 今7000万年,其中第三纪便占了6700 万年,最后为300万年是第四纪。
第十一章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形态及其 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不平 衡性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原始公社 残余形态
第三节 凉山彝族奴隶制 第四节 中国少数民族的封建领主制 第五节 中国少数民族的政治制度 第六节 中国少数民族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四单元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第十二章 婚姻家庭制度 第一节 婚姻家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二节 群婚及其家庭形式‘ 第三节 对偶制婚姻家庭 第四节 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
民族学基础知识全套课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将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 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同时,将进 一步推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地区基 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完善措施
为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采取一系列措 施。首先,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障 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其次,应加强民族地区干部队 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和管理水平。此外,还应加强 民族地区教育、文化、科技等事业的发展,提高少数 民族群众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水平。同时,应加强民族 团结宣传教育,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和 归属感。
田野调查法与参与观察法
田野调查法
民族学者亲自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通过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方 式收集第一手资料,以了解研究对象的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参与观察法
民族学者在调查过程中,不仅要收集资料,还要深入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日常生 活中,通过观察和体验来了解其文化和社会现象。
历史文献法与比较研究法
民族学基础知识全套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民族学概述 • 民族文化 • 民族社会 • 民族关系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民族学研究方法
01
民族学概述
民族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总结词
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中不同民族及其族群的历史、文化、 社会、政治、经济、语言、宗教、民俗等方面的学科。
详细描述
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的定义与类型
总结词
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冲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 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
详细描述
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冲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涉及到不 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往方式,也涉及到社会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为了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 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包括加强民族平等团 结、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文化 交流互鉴、加强民族法律法规建设等。同时,也需要从 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民族关系的冲突问题,如加强 民族矛盾调解机制建设、推动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等。
民族学通论笔记演示文稿
第三节 对偶制婚姻制度
一、群婚向对偶婚过渡及其遗俗 二、对偶制婚姻家庭
第四节 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
一、对偶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及其遗俗 ⒈父亲对子女的确认 ⒉改妻方居住为夫方居住 ⒊通过抢劫妇女缔结婚姻家庭 二、阶级社会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 特征: 占主导地位的公有制是婚姻家庭的经济基础 在不违背国家政策法律的前提下实行婚姻自由 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 无条件地实行男女平等 社会主义法律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节 文化与文明
第十五章 文化的性质
第一节 文化的结构
第二节 文化的特征
一、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文化的后得性 三、文化的适应性 四、文化的分化与整合 五、文化的变异与涵化
第十六章 民族学文化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文化与民族
第二节 民族学文化研究的意义
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民族的内涵与特 点以便对民族异同做出更合理、更精确的 区分 可以使我们通过文化更准确地揭示负载它 的那个民族的社会 有利于推动我国各民族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 民族的概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
第三节 西方民族学流派
第四节 苏维埃民族学派
⑻ 民对 族经 区济 的文 研化 究类 型 和 历 史
⑺ ⑹⑸⑷ ⑶⑵⑴ 进对 研重 对 重 与人 对 对 特 行物 究视 西 视 民类 民 原 点 了质 民 方 对 族学 族 始 十文 族 民 国 学( 起 社 分化 学 族 外 相指 源 会 细和 理 学 民 结体 问 史 致精 论 的 族 合质 题 的 的神 问 批 的 人 的 研 研文 题 判 研 类 研 究 究化 的 究 学究 )
民族学通论读后感
民族学通论读后感第一篇:民族学通论读后感《民族学通论》读后感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收获很大,我知道了有关名族的一系列东西。
这本书对我的启迪很大,书里面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使我畅游在书海里。
下面我就谈谈读了它的感受吧。
下面是我觉得书中比较精彩的部分,现摘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人类种族作为一种生物学上的奇观,原因决不在于它们之间的差异,而在于它们之间的一致性。
整个地球生物史上,人类是唯一的一个分布范围遍布全球而没有在内部发生种系分化的物种。
造成这种奇观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拥有文化。
靠着文化,人类能够从赤道分布到南北两个极圈附近,生存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中而保持着物种内部的一致性。
这是任何一种别的高等生物无法做到的。
总之,现代智人种自形成以来,一直就是个统一的物种。
这个物种中的所有成员,在用双足直立行走,具有发达的大脑,能够创造各种文化事物,且能通过有性繁殖而生育出健康的子代等最基本的特点上是完全一致的。
世界上任何种族类型的人都有自己的音节语言和全球各地遍布着各种混合的人种类型这两种现象即是明证。
这也是我们一贯主张所有种族一律平等的科学基础。
第三节种族和民族上面的讨论更是深刻,我了解到种族作为一种生命科学现象,完全是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的结果,其中本来不包含也不应包含任何社会文化意义。
读到这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探讨种族和民族的关系问题呢?换言之,种族和民族这两个概念之间又有什么相干呢?后来我才知道了,从纯粹科学的意义上讲,二者的确是互不相干、泾渭分明的。
种族所涉及的是人类种群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关系,它主要是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对象;而民族所涉及的则是人类的社会文化群体(简称族群)与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它主要是社会科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我们也可以把种族和民族看作是两套分类系统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人类这个统一体所作的划分;前者主要考虑生物学因素而不考虑文化因素,后者则主要考虑文化因素而不考虑生物学因素。
课件2: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议一议:这一现象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2)民族团结
1.重要性
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保证 国家统一的基础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 重要标志之一
青藏铁路的建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 的一个重大成就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加快 青海、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民族原则之间的关系
民族平等
政治 基础
民族团结
前提条件 物质保证
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作为公民你认为应该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 系做什么?
1、我们应该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 民族关系
2、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 族团结的义务
2、我国为什么能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的阶级根源;
(2)我国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 荣的基本原则。
(1)坚持民族平等 (首要原则)
3、我国处理 民族关系的基 本原则
(2)坚持民族团结 (重要原则)
(3)坚持民族共同繁荣 (根本原则)
温总理政府报告三次提到少数民族:
“继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 “支持牧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加快发展。” “确保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3)各民族共同繁荣
1.原因: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地位: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十一届二次人大西藏代表团(共20人) 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
高二政治民族及其基本特征PPT教学课件
社会现象
生理和自 然现象
四大特征:共 同的语言、地 域、经济生活、
心理素质
头发、肤色、 体形等生理遗 传特征来区分
在同一种族里可以包含不同
民族;一个民族里面可以包
含不同种族
课堂小结
民族的形成
民族及其 基本特征
民族的 基本特征
共同语言 共同地域 共同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
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一、民族的形成
考考你:
你能分辨出图片中分别 是哪些民族吗?
藏族
蒙古族
壮族
苗族
彝族
布依族
血缘 相同
民族的产生
血缘 增多
血缘混杂
血缘纽 带瓦解
氏族
部落 部落联盟 民族
人数 较少
人数 增多
人数大增
人数 增加
1、民族: 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
民族与氏族的区别与联系
氏族
同体,这种共同体以 ( C )为基础。
A、血缘关系 B 、氏族关系 C、地域关系 D、部落联盟
2、在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中,区别
民族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D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心理素质
部落
部落 联盟
民族
血缘关系
地域关系
人类生活共同体
1、民族: 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
2、民族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
二、民族的基本特征
想一想:
①你是根据什么判 断这个画像上的人 是**族的?
②划分不同民族的 依据是什么?是以 他们的长相以及服 饰为依据吗?为什 么?
下列各题分别反映了民族的哪些特征?
1、我国维吾尔族80%以上的人口住在新疆 南部
《现代汉语通论导论》 演示稿青海民族学院.ppt
导论 第二节 现代汉语课程 一、现代汉语学科的性质 现代汉语内部还可以分为若干个分支学
科:现代汉语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语 义学、语用学、方言学等等。结合其他的学 科,现代汉语学的内部还可以分出若干分支 学科:实验语音学、数理语言学、社会语言 学、心理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地理语言学、 计算语言学等等。
20
导论 第二节 现代汉语课程 五、学习现代汉语的基本方法 (三)演绎法
演绎法跟归纳法是相辅相成的,两 者都十分重要,可以交替进行,也可以 互为验证。
21
导论 第二节 现代汉语课程 六、正确处理好学习中的六大关系 (一)知识与方法 (二)形式与意义 (三)静态与动态 (四)事实与理论 (五)描写与解释 (六)微观与宏观
观的世界。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和出发点, 但是,有了宏观的认识才有可能把握全 局,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微观世界。
28
有价值的“参考文献”。
16
导论 第二节 现代汉语课程 四、学好现代汉语的六个环节 (六)应用
要把课堂上以及课外所学得的知 识、方法和理论付之于实践。
17
导论 第二节 现代汉语课程 五、学习现代汉语的基本方法 (一)比较法 (二)归纳法 (三)演绎法
18
导论 第二节 现代汉语课程 五、学习现代汉语的基本方法 (一)比较法
13
导论 第二节 现代汉语课程 四、学好现代汉语的六个环节 (三)复习 第一,检查问题。 第二,整理笔记。 第三,归纳提高。
14
导论 第二节 现代汉语课程 四、学好现代汉语的六个环节 (四)作业 第一,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外思考题。
15
导论 第二节 现代汉语课程 四、学好现代汉语的六个环节 (五)阅读 本教材在每一章的最后提供最
民族学概论
民族学概论民族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民族学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编号:学时:60主编姓名:吴国富单位:人类学系职称:副教授主审姓名: 单位:人类学系职称:教授授课对象:本科生专业:民族学、考古学年级:一年级编写日期:2008年2月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对民族学的学科内容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和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的专业课程打下一个广泛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课前查阅相关内容的学习资料,并做读书笔记;参加课堂学习和讨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学科体系及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学会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去观察、思考和分析民族相关问题;独立完成规定的作业和考试。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一共包括18 章。
各章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通过对当今社会中民族这一独特社会现象的介绍,引导初步涉及这门学科的学生关注这一重要现象,并阐述学习民族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激发同学们对这门学科学习的兴趣。
本章重点是学习民族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安排3学时。
入门读物:【法】若盎·塞尔维埃:《民族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德】利普斯著、汪宁生译:《事物的起源》,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年。
【美】乔治·穆多克著、童恩正译:《我们当代的原始民族》,四川民族研究所,1980年。
参考读物:吴仕民:《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马子富主编:《西部开发与多民族文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
相关网络资源:中国民族网 /doc/cb18677892.html,中国民族文化网/doc/cb18677892.html,(台)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doc/cb18677892.html,.tw视觉人类学网站/doc/cb18677892.html,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网站/doc/cb18677892.html,/gjmw/index.htm 云南民族网/doc/cb18677892.html,第二章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的发展本章主要介绍:1、重新审视民族学的学科定义和研究对象(关于民族概念的认识及其深化;从“活化石”到“主人”;关于中国民族学的理论反思);2、民族学的学科发展,着重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讲述中国民族学学科发展的历史(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学与西方人类学的关系。
民族学概论.doc
《民族学通论》读书笔记由林耀华先生主编的《民族学通论》一书,是一部力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原则为指导,主要运用国内各民族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资料,以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一些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来阐述民族学的基本原理及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的著作。
本书从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民族社会形态,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文化民族学与我国现代化六个方面划分成六个单元对民族学进行概论。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史学习的学生,研读这本拥有较丰富资料的民族学教材后,我学习到民族学不仅是一门社会科学,也是一门能够为实践服务的学科。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唐朝的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里讲他写读书笔记,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他读记事的历史书,把重要的事件摘记下来。
他读哲理书,把主要论点摘出来。
下面我以读书笔记的方式回顾的读书心得。
第一单元民族学研究基础知识,包括人类起源、种族、语言与民族的关系和区别以及同生态学有关的经济文化类型问题。
人类起源问题的理论一直在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而更迭。
它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从唯心主义的我国女娲氏抟土造人传说、古埃及相信第一个人是由神在陶器场里塑成、泥土造人说的“上帝造人说”,到人类初步产生了自发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古希腊思想家阿那可西曼德及我国庄周分别提出的“从鱼到人”和“马生人”的论点,到“人猿同祖”的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海克尔《自然创造史》,再到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确定劳动是人类、人类社会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及近年学术界的诸如劳动创造说、劳动“推动力”说、突变选择说对劳动在从猿转变到人过程中证明和确立。
最新文档-【经管类】民族学概论-PPT精品文档
➢ 文化层:文化层是由不同的文化圈重叠而构成的, 用来表示文化存在的时间。
➢ 施密特(W.Schmidt,1868-1954 ) ,奥地利民 族学家、语言学家,天主教神甫。创办传教士民 族学博物馆,维也纳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亚 洲最古的文化圈》、《比较宗教史》均有中译本。
连续标准:是指在两处相隔较远或并不连接的地 方,假如在其中间地区发现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因 素,即使这些文化因素不一定明显或完整,仍可 以推测这两地过去曾有过文化联系。
➢ 费孝通1910—2019,当代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民族学家,早年学医,后转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 1933年毕业,后入清化,在社会学及人类学系 读研究生,1936年底入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 在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学习社会学、人类学,并 根据农村调查的资料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 济》,1938年获博士学位。
➢ 林耀华:1910—2000,当代民族学家、人类学 家和社会学家,1935年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 40年获哈佛哲学博士学位,以文学体裁撰写的 《金翼》一书成功地表现了中国南方汉族农村宗 族与家族生活的传统与变迁,该书在伦敦出版。 1941年回国后,深入凉山地区,对凉山彝族社 会结构与诸文化现象做了缜密的考察,《凉山彝 家》在美国出版,是中国学者对凉山地区彝族进 行系统调查与研究的早期著作之一。
两个标志: 1、19世纪中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
了专门从事民族学研究的组织 ,并有组织的 开展研究工作。 2、1874年由伦敦 “不列颠科学进步协会”出版 《人类学的记录和询问》一书。
➢ 民族学研究的基本资料:
➢ 1.民族学调查报告;这其中还分专业工作者的工 作成果和非专业人士的成果两部分,后者包括游 记、旅行记、考察报告等等。在使用时,要注意 区分两者的科学性,不能一视同仁。
民族理论第8章 ppt课件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依据
2、国家长期统一的历史依据
3、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依据
2005年中央人民政府向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赠民族团結宝鼎
4、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依据
上一页下一页
第8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历程
1、萌芽时期 (1921-1938)
2、确立时期 (1938-1949)
第8章 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解决我国 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 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法律保障,必须全面贯彻执行。
第1节 民族区域自治及其特点
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
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
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也不是一
般的地方自治,而是民族自治和
区域自治结合起来的制度,所以 2007年中央人民政府向內
叫民族区域自治。
蒙古自治区赠民族团結宝鼎
上一页下一页
返回章目录
第8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8章
第3节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制度的坚持和完善
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
二、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法制建设与监督机制
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
——民族区域自治是载入 ——完善民族区域自 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制 治是推进民族地区政 度,必须长期坚持和完善。 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 机关有权自主安排和使用 本地方财政收入。
民族学通论笔记演示文稿.共127页文档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民族学通论笔记演示文稿.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堂知识点笔记第12课民族大团结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学习任务课时课标: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必背重点拓展提升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历史传统: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分布:总体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民族关系:各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建立了密切又广泛的联系。
2.当代中学生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1)要积极学习和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2)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3)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
教材问题解答【P61材料研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促进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到巨大的作用。
同时,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推动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P63问题思考】提示:可结合具体例证谈认识。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国梦和践行中国梦的关键。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P64课后活动】1.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 提示:孔繁森曾于1979年、1988年两次赴西藏工作,与西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93年,孔繁森任阿里地委书记。
孔繁森赴各地进行考察,为阿里地区的发展付出了极大心血。
在孔繁森的努力下,阿里经济得到较快发展,阿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七年级民族大团结笔记
七年级民族大团结笔记当我读过这本书我知道了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那么为什么中国现在有如此的成就呢?以我看是因为二大原因。
第一,是因为在党的英明领导比如:20世纪50年代,西藏实行的还是政教合一,僧侣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度。
从政治制度来看,它的特征是神权和政权相结合。
西藏地方政府有地位显赫的僧侣和贵族组成,达濑喇嘛既时宗教领袖又是西藏地方政权的首领。
而占当时西藏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终身依附于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三大领主,他们被剥夺了人身自由,可以被领主随意打骂、处罚、出卖、赠送、乃至监禁、处死。
旧西藏的法庭和监狱对触犯其法典者斩手、跺脚、抽筋等十大严酷的刑罚。
从经济上看,沾西藏人口不到5%的三大领主,占有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及大部分畜牲;而占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却没有任何生产资料,他们不占有土地,没有人身自由,依附在某一领主的庄园为生。
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西藏开展民主改革运动,首先,废除封建农奴制度。
同年西藏版乱平息后,中央政府立即解散了压迫西藏人民数百年的噶厦政权及法庭和监狱,废止了旧西藏法典及其野蛮刑罚。
西藏百万农奴和奴隶从此获得翻身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和西藏的主人。
其次,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使农奴和奴隶成为土地的主人。
再次,废除政教合一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一直到现在,西藏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而且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第二,是因为人民的团结2008年是中国幸运的一年还是苦难的一年?没有任何讨论的价值和意义了,我只想定义为2008年是中国接受挑战的一年,也许这样感觉好受一些。
在中国遭受天灾、人祸、地难的同时还要鼓足精神举办一场规模空前的奥运盛会,我们是应该向世界面带微笑还是倾吐苦楚?最近几年,海、风、旱、洪、、疾病、动乱、地震接踵而来,给中国带来的是无尽的伤痛,我们只有面对这一切,尽力所能及之事援助灾区,淡化同胞内心中的灾难阴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作用
首先,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充分地肯定了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力 水平对于物质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为民族学对于人类社会 物质文化的起源和特征的研究提供了一条科学的认识途径。 这一概念和理论为世界民族分类这一重大的民族学研究课题提供了 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经济文化类型的理论能够对考古学中的“文化”,“类型”等概念 的形成和解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经济文化类型对于体质人类学材料和数据的搜集,分析和解释,也 能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对于民族史志的撰写和讲授2也能起到纲领性 作用。 最后,经济文化类型理论还能为民族学走向社会,积极参与民族地 区的现代化建设并开辟出新的途径。
第三节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第四节 中国经济文化类型的基本框架
采集渔猎经济文化类型组 畜牧经济文化类型组 农耕经济文化类型组 ⑴山村刀耕火种型 ⑵山地耕牧型 ⑶山地耕猎型 ⑷丘陵稻作型 ⑸绿洲耕牧型 ⑹平原集约农耕型
第二单元 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
第五章 民族学的源流
第五节 中国民族学 发展历程
第六章 民族学的实地调查方法
第一节 实地调查是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节 民族学实地调查的特点
社会性和多元性 文化性和生活性 历史性和现实性 实践性和探索性 艰苦性和变化性
第三节 民族学实地调查的类型
自观和他观 宏观和微观 社区和个案 定性和定量 专题和综合
主要体征:肤色一般浅淡,却多是褐色,毛 发颜色不一,次生体毛发达,泪阜外露, 鼻高唇厚。
第二节 种族成因
第三节 种族和民族
第三章 语言与民族
第一节 语言的产生 人体机制应具备的特征: ⑴直立姿势的确定 ⑵大脑语言中枢的初步形成和发展 ⑶发音器官的完善
第二节 语言和民族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作为具体民 族成员而使用语言的人是文化的载体,语 言是维系民族的纽带,而民族又是语言赖 以存在的底座。
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打破僵化模式适应新形势,建立新思维 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开阔 善于沟通人际关系,具备应变能力
第七章 中国民族学的任务
第一节 近期中国民族学的主要任务
继续加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问 题的研究 进一步开展国内各民族的研究 加强世界民族的研究 继续开展国外民族学理论的研究 继续开展影视民族学(即影视人类学)的研究 进一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研究 开展民族文物研究和建立民族学博物馆 开展民族统计学的研究
确定一个族体的民族地位应考虑共同语言、 地域分布、经济生活、文化特点和族体成 员的意愿等因素
第三节 语言学在民族学研究中的地位
第四节 民族学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
音位记音法 词义分析法 同源词比较法 词源考证法
第四章 经济文化类型
第一节 经济文化类型的含义
定义:居住在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之下,并 且有近似的社会发展水平的各民族在历史 上形成的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
以能人为代表的早期直立人的特征
⑴手足进一步分化 ⑵脚部较发达 ⑶文化方面有砾石工具和粗制石斧
第四节 智人
第三章 人类的种族
人类的种族(Races of mankind)又称人种
第一节种族的分类
人种分类
蒙古人种(Mongoloid race)亦称亚美人种或黄色人种
主要体征:皮肤浅黄色,头发色黑形直,胡须和体 毛较少,颜面扁平,鼻梁不高,唇厚适中,身材 从北向南呈现从中高到较矮,从粗壮到纤细过度 的趋势,眼内角质多,有蒙古褶。
民族学通论
第一单元 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民族学是研究民族共同体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
第一节
人类起源的理论探索
⒈劳动创造说 ⒉劳动“推动力”说 ⒊突变选择说
第二节 人类的远祖
第三节 直立人—真人的出现
标志: 第一个标志是人类体质发展的突破 第二个标志是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 第三个标志是人类社会组织的出现
第一节 民族的概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
第三节 西方民族学流派
第四节 苏维埃民族学派
⑻ 民对 族经 区济 的文 研化 究类 型 和 历 史 ⑺ ⑹⑸⑷ ⑶⑵⑴ 进对 研重 对 重 与人 对 对 特 行物 究视 西 视 民类 民 原 点 了质 民 方 对 族学 族 始 十文 族 民 国 学︵ 起 社 分化 学 族 外 相指 源 会 细和 理 学 民 结体 问 史 致精 论 的 族 合质 题 的 的神 问 批 的 人 的 研 研文 题 判 研 类 研 究 究化 的 究 学究 ︶
第二节 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四节 民族学实用调查法 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包含两层含义;广义上讲,它是一 种方法论(methodlogy),狭义上讲,它是一种具 体的方法(method)
最实用的调查方法 ⒈观察与参与观察 ⒉个别访问 ⒊调查会 ⒋问卷法 ⒌谱系调查法 ⒍自传调查法 ⒎定点跟踪调查法 ⒏文物文献调查法
第五节 民族学调查者素质的培养
赤道人种(Equatorial race)亦称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 俗 称黑色人种
特征为:发黑形卷,次生体毛一般不多,但 大洋洲部分却相当发达,脸型较窄,鼻型 低宽,唇厚额凸,身材高矮不等。
欧罗巴人种(Europeoid race)亦称欧亚人种或高 加索(Caucasoid)人种,俗称白色人种
第二节 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
民族识别是我国民族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民族识别的科学依据与原则(192页)
民族识别的成就与意义(192页、194页) 意义(195页~196页)
第三单元 民族和社会形态
第八章 社会形态与民族学研究
第一节 人类社会形态学说
一、什么是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是指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亿一定的生产关 系为基础的社会,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二、社会形态学说的创立 社会经济形态的学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是在社会形态的研究中产生 和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