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气环流形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大气环流形势(P13)

0.1 大气环流——是指世界规模的大气运动状况,主要包括长波和超长波槽脊、行星锋区和急流、阻塞高压、极涡、副高等行星尺度的天气系统。

大气环流的基本状态,即通常所谓的天气系统,是各种天气过程发生的环流背景。在具有一定特征的环流形势下,产生一定类型的天气系统,盛行特定的天气过程,并出现相应的天气状况。因此,天气预报须从分析环流形势入手,以环流形势的预报为基础。

一大气环流的演变规律

1 大气环流演变的阶段性

1.1 “天气阶段”——大气环流的演变存在着阶段性。一年之中,大气环流随季节而发生多次大变动,从而引起天气气候的突变。在两次突变之间的渐变时期,大气环流形势保持相对稳定,出现一定的天气气候特点,这段时间可看作一个“天气阶段”。

1.2 天气阶段有以下特点:

1)时间尺度介于自然天气季节和自然天气周期之间,一般为10-30天;

2)空间尺度与一定的天气气候区相联系;

3)天气阶段按一定的顺序更替,反映了气候变化规律;

4)在同一天气阶段内有一定的盛行天气过程和天气特点。因此,研究大气环流演变的阶段性,掌握天气阶段持续和更替的规律,对长、中、短期天气预报都大有帮助。

1.3 根据东亚大气环流演变的阶段性,可将山东夏季划分为以下五个天气阶段:

1)假雨季,5月下旬至6月上旬。

2)初夏,6月中、下旬。

3)梅雨,6月下旬至7月中旬。

4)盛夏,7月下旬至8月中旬。

5)晚夏,8月下旬至9月上旬。

2 经向、纬向环流的转换

2.1北半球中、高纬度高空盛行环绕极地的西风环流。西风环流有时比较平直,盛行沿纬圈的气流,称为“纬向环流”;有时槽脊发展,气流南北交换剧烈,盛行沿经圈的气流,称为“经向环流”。

2.2 西风带纬向环流(高指数)与经向环流(低指数)总是互相转换,往复循环地变化着,这种变化过程称为“指数循环”。

3 上、下游效应与能量频散

3.1 上游效应——是指上游某地区长波系统发生某种显著变

化后,接着就以相当快地速度(一般要比系统本身移动速度及平均西风风速都快)逐步影响到下游,最后使广大范围内地环流发生变化。相反,下游长波系统地显著变化,也会对上游产生影响,称为“下游效应”。

3.2上、下游效应常表现在:

1)上游长波系统的移动;

2)上游长波系统强度的变化;

3)上游长波波长的变化;

4)上游长波波数的变化;

5)上游阻塞高压的显著变动;

6)下游长波系统的移动;

7)下游长波系统的强度变化。

3.3能量频散

某地上空低压槽强烈加深后,紧邻其下游的高压脊便会跟着加强,随后高压脊下游的低压槽又接着发展加深,这种现象就是能量频散作用的表现。上游槽和脊的发展是能量增大的表现,这种现象逐步向下游传播,使下游槽和脊也随之发展。因此,下游槽、脊发展的能量来源,可以看成是上游能量传播所提供的。这种能量传播的速度是很快的,它不但比长波系统本身的移速快,而且一般也比平均西风速度大,通常为每天20-30个经度。

4 高空锋区与急流(p16)

4.1 高空锋区——在对流层中上层等压面上,弯弯曲曲地环绕半球且宽度为几百公里地水平温度梯度最大的带状区域,就是高空锋区,也称“行星锋区”。

高空等压面图上的等高线密集区几乎总是和等温线密集区同时存在,且位置偏离不大,因而也常将等高线密集区称为行星锋区。行星锋区实际上就是不同气团之间的过渡区域。

4.2 极锋——在北半球主要有两支行星锋区,北支介于冰洋气团与极地气团之间,称为极锋。

4.3 副热带锋——南支介于极地气团与热带气团之间,称为副热带锋。

4.4 锋区是大气斜压性最强的地区,所以气旋、反气旋一般都在锋区上发生、发展,它们的移动也与行星锋区有密切关系。

行星锋区是三度空间现象。地面锋是地面与锋区相交割的结果,是锋区在地面上的反映。

锋区的上、下界在高空等压面图上一般都表现的比较清楚,但在地面图上往往只反映锋区的下界比较清楚,因此只能定一条锋线。

4.5急流——在水平温度梯度最大的区域(即锋区)上空的一定高度上,必然会出现与温度场相适应的强风区。若强风区风速达到30m/s以上,即称为急流。

急流是出现在大气层中的一支强而窄的气流,是大气环流

的一种重要现象;在高空和低空中高纬西风带和低纬东风带中均可出现,但集中出现在对流层上部到对流层顶附近或平流层中。

在正常情况下,急流长度可达数千公里至上万公里,宽几百公里,厚几公里。

它有一个或多个高风速值中心,称为急流中心。急流中心轴呈准水平,其两侧风速水平切变和上下垂直切变均很大。如果强风区的中心风速小于30m/s,则不再称为急流。4.6 根据急流所在的高度和气候带位置,可将急流划分为下列几类:

1)温带急流,又称极锋急流或北支急流。

2)副热带急流,又称南支急流。

3)热带东风急流。

4.7低空急流

低空急流是指对流层下部风速较强的部分。这种低空急流多是局部现象,只有夏季出现在东非到亚洲南部的索马里急流的范围较广,也最稳定。低空急流中心风速值一般达不到急流定义的要求,但急流轴附近风速的水平和垂直切变还是相当明显的。

我国华南和长江流域一带(夏季在黄淮流域),在500hPa 附近或对流层下层(700hPa和850hPa)也常出现低空急流,它一般是指副高边缘的强西南风带,并可以有锋区配合,有

时像是高空副热带急流向下延伸的结果。低空急流与暴雨、飑线及龙卷风等强烈天气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

5 阻塞形势

5.1阻塞形势——西风带长波槽、脊强烈发展时会形成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两者常同时出现。通常把阻塞、切断系统出现后的大范围环流形势称为阻塞形势。

5.2 阻塞高压——西风带长波脊发展,向北伸展到较高纬度并在脊中出现闭合等高线,形成暖高压中心。若暖高压符合下列条件时称为阻塞高压:

1)有闭合暖高压中心,且处于较高纬度。

2)暖高压至少维持三天以上,一般呈准静止状态。

3)在阻高区域内,急流自高压西侧分为南北两支,绕过高压后再汇合起来,其分支点与汇合点间的范围一般要大于40-50个经度。

5.3 阻高是高空深厚的暖高压系统。阻高稳定时,一般在阻高范围内及其东侧的低压西部地区天气晴朗,而在其西侧低压的大部分地区则是降水区。

在亚洲地区,阻高常出现在乌拉尔山及鄂霍茨克海地区(中心多在北纬55-59度之间)以5-7月出现最多,持续日数平均8天,最短3-5天。

5.4 阻高是如何形成和崩溃的(p18)。

5.5切断低压——切断低压又叫冷涡,是指对流层中、上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