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语文教育工作者应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变教学为导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导学;自主学习;学生主体;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85-02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语文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使学习过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自主学习能力呢?
1.建立语文教学的自主教育观,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语文教学应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彻底转变指导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确立自主学习的地位。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非常熟悉的学生熟视无睹,不愿思考;完全陌生的,又容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只有哪些难易适度,学生似曾相识却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才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比如教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田忌赛马》一课,可向学生提问:“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比赛的方法有几种可能?”而课文里只列举了两次:第一次,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田忌输,齐威王赢。第二次: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田忌赢,齐威王输。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研究其它的比赛的方法:上对上,中对下,下对中,田忌输,齐威王赢。上对中,中对上,下对下,田忌输,齐威王赢。中对中,上对下,下对上,仍然是田忌输,齐威王赢。以上提问的目的在于打破思维的模式,让学生别开生面地思考问题,这样的问,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向广度发展,从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加领会孙膑关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采取有
效的办法取得成功的独到见解。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变“教学”为“导学”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活动主要源于内部动机,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应是消极的听众,而应是主动的求知者、探索者。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要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主体地位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要让学生去参与作者的创造,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更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当学生学习的内容或方法发生争论、意见难以统一时,教师要作出适当的归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学生对某个问题百思不解时,教师要作适当的讲解;学生的知识尚未巩固、能力尚未形成时,要设计精当的练习,新的语文课程倡导将科学探究作为课堂改革的突破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理解课文,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所体现的教育
理念.例如《鸬鹚》中有这样一句:“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往船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这里的“抹”字用得非常传神,而这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让学生体会它的情味,我提示
学生试着换一个词。学生积极性很高,很快就把“抹”换成“敲、赶、挥、磕、摆”等词,通过朗读比较,入境体会,觉得都失去了原文的韵味。至此,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抹”是那么轻轻巧巧、毫不费力,好像渔人手中拿的不是长长的竹篙,倒是一截小棒,写出了渔人动作的熟练,也写出了鸬鹚训练有素。
3.教师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4.要循序渐进,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语文教学的难易度应处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领会方法,都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而且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过程,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建立恰当目标。教学生会学习,切不可脱离开具体的教学过程,单纯地教条式地讲授思维方法,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动脑思维,自己领悟,逐步体会其中三味。这种探索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教学中应展现出完整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曲折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坐井观天》一课中最后
两个自然段--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学生对这两个”笑”一时不能理解。我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找答案:青蛙生活在哪里?他每天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他相信小鸟说的天“无边无际”吗?通过讨论,学生茅塞顿开--原来青蛙在笑话小鸟呢!前一个”笑”是讥笑的意思。小鸟生活在哪里?他告诉青蛙自己飞了一百多里,青蛙却认为自己“说大话”;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青蛙天无边无际,却遭到了青蛙的讥笑。小鸟想尽一切办法都不能说服青蛙,于是笑了.这是什么笑?学生豁然开朗——是“无可奈何”的笑啊!学生都知道小鸟在天空飞,还有青蛙在水里,这些都是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想不到它们之间还有这样的故事,又能够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善思、会思,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控制中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梭、学会创新,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勃发出生机和活力,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