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高中美术鉴赏-审美自律
教学设计-美术鉴赏《2.5审美自律》

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五课《审美自律》(美术鉴赏湘教版)一、教材及教学分析:1.使用教材:本课是湘教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2.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中国古代艺术风格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3.教材处理: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美术风格和形式演变的规律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二、教学对象分析1.知识技能: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只有粗略的了解。
2.学习能力:高中学生具备自主研究、鉴赏的能力。
3.学习态度: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在,高中学生一般对中国古代绘画都没什么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作品的新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格和形式的发展规律。
2.能力目标: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感受与独特的形式之美的。
3.情感目标:感受国画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方法1.本课时依照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中国古代艺术风格发展的过程及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形式。
2.教学手段上,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的过程中,用比较式鉴赏法使学生通过直观的认识来把握教材内容。
运用多媒体影像结合美术作品分析,更能吸引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3.以郭熙的《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为讲解重点,突破教学重点。
4.以王冕的《墨梅图》、徐渭的部分作品及蔡国强的《故乡》突破教学难点。
5.通过让学生尝试融入中国水墨元素的设计,来达成情感目标。
五、教具准备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六、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美术风格发展的规律和艺术家对自我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难点:中国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七、教学流程(应体现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播放周杰伦的《兰亭序》歌曲活动一、填字游戏将《兰亭序》三段局部中的两个“之”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创设情境,为导入环节作铺垫字以相同大小裁切下来,请三位学生尝试将它们各自贴回原来的位置上。
并提问:为什么《兰亭序》中20几处的“之”字,字体字形都不同?如果将它们的位置进行互换,会影响整篇布局与审美和谐吗?二、导入新课展示《兰亭序》局部内容。
【课件】审美自律之中国书法艺术+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兰亭序》为小字行书,共28行,324字。文中记述了兰亭周围山水之 美和兰亭雅集的欢乐之情,又抒发人生苦短,生死无常的感慨。《兰亭序》 一改汉魏以来质朴稳拙的书风,开妍美流便的先河,其俊秀之气,似出天然。 作者的风度、气质、襟怀、情操,亦糅进了作品之中,章法、结构、笔法都 很完美。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1.锋颖毕现、线形多变
2.起伏跳跃、提按鲜明 3.牵丝映带、曲线流转
“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梁武帝 萧衍)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 李嗣真)
感受经典
这里是《兰亭序》中的20个重复的“之”字,请比较观察这些相同字之间的形态区别, 按照相似性可以分为几类?分析王羲之在结构处理上运用了哪些手法。
书法艺术的点画之美——形态
方硬果断
圆转流畅
蜿蜒舒展
平直圆厚
曲转缠绕
精致优美
秦 《峄山碑》小篆
东汉 《石门颂》隶书
北魏 《元桢墓志》魏碑 唐 《颜家庙碑》楷书 东晋 《兰亭序》行书 唐 《自叙帖》狂草
书法艺术的点画之美——力度
下面是一组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用心感受点画线条的力度,联想这种力量 与哪种质感比较相似?
甲骨文重现于世
公元1899年,北京有一个著名的文字学和考古 学家王懿荣生了病。他发现自己吃的中药中有 一种药叫“龙骨”上面刻着一些图象很像古代 的文字。他用很高的价钱,从商人处买来了所 有的有图象的龙骨,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发现 龙骨上的图象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较早的文字。 学者们在商代后期的国都,河南省安阳县的小 屯村,发现了许多刻着文字的甲骨。
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体”肥硕丰润、 刚健雄强、显出 雍容大度的气派
天下第三行书 宋·苏轼《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 ppt课件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兰亭序 唐摹本 ( 东晋 )王羲之
第五课
审美自律
珊瑚笔架图 宣纸(美自律
提示:从作者身份、服务对象、创作目的、 绘画形式、创新之处等进行比较。
比较 郭熙的《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早春图 (北宋)郭熙 《早春图》是宋代郭熙的代 表作之一,它敏锐地展现了严冬 刚过,大地复苏的细微变化。远 处峰峦高耸,山谷间雾气弥漫。 中景楼阁,瀑布高悬,涧水奔流。 近处河流刚刚解冻,渡口山路上 旅客行色匆匆,枯瘦清简的松树 有主有宾,攲正多姿,新芽初绽。 画家运用纯熟的技巧,展现了季 节的特点,细微地表现出悄然而 至的早春气息,环境优美舒畅, 意境深远。《早春图》山水灵秀, 构图幽奇,变化多端,既有“春 山艳冶而如笑”之姿,又给人 “可游可居”之感。虽然篇幅不 大,所画之图是兼具三远的全景 式山水,但布景立意,妙合自然, 几乎无懈可击,体现了郭熙严肃 认真的创作态度,也是郭熙绘画 理论的一个很好诠释。郭熙是宋 《早春图》(北宋)郭熙 代杰出的画家和卓有建树的山水 画理论家。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
2010年11月30日
2009年2月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导
学
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
对 个人风 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兰亭序 (东晋)王羲之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王羲之51岁风格成熟时的代表之作。它像 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我国魏晋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历代书家无不奉之为圭臬。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绍 兴),遂为浙江人。他是司徒王导的侄儿,初为秘书郎,累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世称王右军,被尊为“书圣”。会稽佳山丽水,当时不少名士居于此地,吟咏性情。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五课 审美自律》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
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及含义;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了解19世纪西方艺术的几个代表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了解甚少,农村中学的孩子对西方艺术的几个代表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几乎不知道。
3重点难点
审美自律含义的理解;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请同学们阅读P37的第一段文字,找出“以前的美术创作风格与现当代美术创作风格”的有何区别?
以前的美术:
美术被依附于一定的实用功能,美术家被赋予不同的任务,他的创造是为了满足不同的现实需要。
现代的美术:
美术家在作品创作中发现自己的乐趣,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便成为他们主动追求的目标。
这些“美术风格”的变化即类似于“审美自律”
“审美自律”的含义:。
湘美版高中美术选修:审美自律共56页文档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湘美版高中美术选修:审美自律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教学案例.docx

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审美自律现象和个人风格的出现。
(2)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
(3)欧洲19世纪几个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的创作观念和风格特征。
这节课主要选取前面两块内容讲解鉴赏。
二、教学目标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和形式的发展逻辑,美术作品是如何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感受与独特的形式之美的;2.了解中国的书法和文人画的主要观念和基本的发展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四、教学设计鉴于简单的绘画鉴赏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我尝试把一些新的元素融入课堂,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导入的时候,用比较新颖的时装秀视频,展示不合乎寻常的服装设计,新鲜而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审美自律的概念。
五、教具:多媒体、媒体播放工具六、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引出课题(5分钟)时装秀视频欣赏,通过现代不合乎寻常的时装秀引出课题。
用视频的方式导入,可以调度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讲述:大家所看到的是属于美术领域的时装秀,同学们喜欢这样的服装吗?怎么理解这种设计?(2)学生觉得比较新奇,情绪也比较高昂,争先回答。
学生一:喜欢,有个性,特别。
这样设计很新颖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学生二:不喜欢,没法穿,像外星人。
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
教师总结:服装设计师大胆的表现着自己的创意,完全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强调个性化的表达,不受外界社会的干扰。
这种个性化的表达及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表现方法,我们称之为“审美自律”。
2.体验与观察(15分钟)教师:“审美自律”其实很早就出现在美术作品中,当然具体追溯到什么年代也无从考证。
我们现在就联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具体了解什么是“审美自律”。
我们知道美术依附于一定的实用功能存在。
随着历史的发展,美术家在作品中发现了自己的乐趣,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成为他们主要追求的目标。
第五课 审美自律-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五课审美自律-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审美自律是什么,为什么要有审美自律;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水平;3.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去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审美自律1.1 什么是审美自律审美自律是指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拥有自己的判断力和鉴赏能力,并且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艺术作品所左右。
1.2 为什么要有审美自律审美自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避免盲从和被动接受,同时也可以减少对艺术家和作品的不公平评价。
2. 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2.1 教学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美感、审美和创造的素养。
2.2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示范、引导、启发、实践”的教学方式;•通过演示、互评等方式互动式教学;•遵循“观察-分析-评价”的教学模式。
2.3 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熟练掌握不同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培养分类、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学会用合适的词汇和描述方式评论艺术作品。
三、教学流程1. 导入(10分钟)•介绍本节课教学内容;•提出审美自律的概念和意义;•引出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2. 学习和实践(75分钟)•分别以绘画、雕塑、建筑等不同艺术类型为例,教授不同艺术语言;•使用具体的艺术作品进行分类、分析、评价;•引导学生用合适的词汇描述艺术作品,展示学生的艺术创作作品。
3. 总结(15分钟)•汇总所有学生的作品;•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
四、教学评估1. 测验评估•开课前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了解学生在艺术鉴赏方面的基础程度;•课后进行测验,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2. 实践评估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不同的艺术类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实践,其中实践环节带给学生了很好的学习体验。
但是整个教学活动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例如引入更多互动环节,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提高课堂效果。
湘版美术鉴赏《审美自律》教学资源备课资料

[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教学目标了解美术风格和形式的发展逻辑;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感受与独特的形式之美的;了解中国的书法和文人画的主要观念和基本的发展规律;了解19世纪西方艺术的几个代表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
学习活动分析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目的是分别用中国和西方的美术作品来考察形式演变的规律,也就是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思考与交流”灵活安排。
第一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中国美术作品中形式和风格的继承和变化。
这个活动可以和第38页的“思考与交流”结合起来进行。
该“思考与交流”中用来分析各个时期山水画空间表现方式的示意图来自方闻的《心印》一书,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找来帮助消化教材内容。
根据该书三种空间表现方式的划分标准,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应该属于第二个阶段。
但这种划分不一定非常准确,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另外要注意的是,这种分析仅仅是作品欣赏和比较的一个方面,不能因此而忽略了笔墨技法上更加明显的差异。
第二个活动通过对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现场照片以及透纳作品的比较,让学生较为具体和感性地理解绘画形式的演变现象。
两件作品都只关注纯粹的光—色现象,尤其是阳光透过雾气的生动景象,而不太注意物象的立体空间效果,也没有明确清晰的轮廓,这就跟传统的绘画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但是莫奈的作品更注重色彩的准确和生动,笔触也更加放纵,我们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笔画痕迹。
可以说,透纳为新的绘画形式打开了一个缺口,而莫奈则充分发挥了透纳作品中的可能性。
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就会理解绘画形式是如何按照自己的逻辑一步步演变的。
教学基本思路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审美自律这一概念的内涵,并且了解这一趋势在美术领域的反映,对艺术家的创作又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和艺术家的个性、情绪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对作品的重要影响。
湘美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审美自律

运用感悟式鉴赏对这两幅
。 作品进行比较
浴女 (法国)安格尔
阿拉伯幻想曲 (法国)德拉克洛瓦
土耳其宫女 (法国) 安格尔
荷拉斯兄弟的誓言 达维特 (法国)
萨宾妇女 达维特 (法国)
拿破仑加冕 达唯特
比较分析 a:与新古典主义的作品比较,浪 漫主义绘画构图与之有什么不同。
b:分析画面的题材、颜色、笔触 特点。
找一找涂改的“之” 字在哪,及前后的“之” 字,我们试试进行交换, 谈谈你的感受。
兰亭的“曲水流觞”留下的《兰亭序》 给我们启示:
一次无意的率真酒后书写表现,却创作 了王羲之自称为一生绝作的书法作品,这是 王羲之依照个人兴趣的创作,20个之字的不 同写法正是王羲之对汉字书写理解的极富个 性化的表现。也使后来的书法家们意识到写 毛笔字已不再是简单书写与记录的工具了, 从中可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并且有 意将书法创作赋予个人的独特理解、书写技 巧,以形成个人的风格。
c:谈一谈浪漫主义的兴起原因, 通过与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比较,分 析浪漫主义绘画有什么进步意义。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法)
萨恩帕勒斯苏丹之死 (法国) 德拉克洛瓦
莫奈 日出印象
《云》
莫奈(法)
a.印象主义作品在作品主题上与 以前作品有何区别。
b.通过作品对比,光线、色彩的 表现有何不同。
• 文人画是促进文人自身发展的必要因素:
• 一是因为文人不满于自身的现状,借助一种独特的画种来抒发自己对社 会,对人,对物,对前途,对理想的一种不满的情绪。这一情况的文人 主要有赵孟兆页和朱耷等。
• 二是文人们认为自身的清高、淡泊名利的精神必须要用一种特殊的方法 与其他的画种区分出来,因此,文人画应运而生。文人画的发展不仅是 一种画体的发展,更是文人们抒发自身情感见解方式的发展。
湘版湘美版+超值封装实用《高中+美术鉴赏》教案说课稿

湘版湘美版+超值封装实用《高中+美术鉴赏》教案说课稿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一、教材分析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课本内容分上下篇共三单元,分别为美术与眼睛,辉煌的美术历程,灿烂的美术世界。
本课为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课文通过汉字书写的美、以及古代彩陶和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等方面阐述美的观念的形成过程,即来源于生活和劳动。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就是符合形式美法则人造物品,课文通过实用器具到审美作品的转变,从历史演变、文化传播等多面展开,用古代青铜器、明代漆盒、非洲面具、年画、月份牌等例子加以阐述。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如何应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鉴赏,即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身边的事物,是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通过美术鉴赏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
课文通过蓝印花布、纳西族民居、水车、门等具体例子加以阐述。
形式美的法则主要包括多样于统一、对比与和谐、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2、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3、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有时候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尤其是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时,我们怎样看出画中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感受呢?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审美鉴赏的意义在哪里呢?也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还不能回答,但对此应有所了解。
审美自律 教案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1
【课型】讲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绘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
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教学过程:
1.导入:音乐导入
周杰伦《兰亭序》引导至王羲之《兰亭序》
活动一:填字游戏:找位置
2.欣赏王羲之《兰亭序》
提问:一样的“之”字是否可以互换位置?为什么这些“之”字呈现出不同形态?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书法讲究气韵,兰亭序一气呵成,自然随意,适情适性,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当时艺术家的情绪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正因为如此,它是不可重复的。
形成了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
不愧为“天下第一行书”。
3. 视频解析
兰亭备受推崇的原因,真情流露的表达,是人们所向往的,当艺术家的内在感受与外在环境发生冲突时怎么办?——引出课题《审美自律》
4.山水画
山水画的空间表达——三远法,结合数学科的坐标帮助理科生理解山水画里的空间概念。
活动二:练一练
对比《早春图》和《潇湘奇观图》提问:比较作品给你什么不同心理感受?
5. 文人画
绘画对文人来说不是谋生手段,而纯粹成为一种对美的内在抒发,个性表达,没有外在的目的。
这就是艺术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变化,即审美自律。
课堂小结:由学生自由说。
高中美术《审美自律》说课稿

高中美术《审美自律》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审美自律》说课稿开场白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审美自律》。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审美自律》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发展的历程,本课的教学理解“独立审美”这一美术发展趋势产生的原因;结合一些具体作品理解艺术家是如何打破流行的绘画程式,追求个性化的表现与自我表达的。
理解在中国书法领域个性与情绪的因素对书法创作的影响;理解中国文人画的艺术观念与艺术特点。
了解19世纪欧洲绘画领域的重要变革。
教学重点与难点.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1课时分析中国美术的发展情况,第2课时分析外国美术的发展情况,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教学目标.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
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展示法,讲授法,对话法,设问法等。
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资料收集,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同时为以后高中的美术欣赏课做好铺垫。
说教学过程.导入: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
(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和艺术特色。
最好能介绍一下这篇的具体内容,这样更能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教材给出的图片比较清楚,如果仔细看,其中的字都能辨认。
湘版高中美术第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

1775-1851
作于1838年
在欧洲的传统观念中,伟大的画作必须表现高贵的人物或重大的历史事件,但米 勒却使普通的农民进入了画面。他全力塑造农妇们宽阔的体格和不慌不忙的动作,使 得人们不得不把收割看成是一项严肃而有意义的工作。
活动建议二
比较莫奈与透纳的色彩, 说说二者的关系。
(法国)莫奈 1840-1926
作于1872年
(英国) 透纳
米点皱
找一找在 笔墨运用、 构图章法 及表达意 图的不同
比较《早春图》与《潇湘奇观图》
《早春图》 《潇湘奇观图》
作者
郭熙(北宋) 供皇帝政务之余 消遣观赏的
皇帝、大臣
米友仁(南宋)
有感而作,真切的表达自 己的感受,不是为了赚钱 或是取悦别人而作。
绘画目的 服务对象
自己、普通人等
对比赏析,《鹊华秋色 图》在画面构成元素与 形式感上有哪些新的变 化?
作品赏析:
(1)作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2)画面构图布局有什么特点?
(3)作品是供谁欣赏的?
(4)作者能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 兴趣所好吗?
恰恰就在北宋中期,许多修养高的文人、官员,他们有着 琴棋书画的底蕴,凭着自己的喜好也加入到美术创作与收藏行 列中来了。这将带来什么变化呢?我们来看看南宋书画收藏爱 好者米友仁创作的《潇湘奇观图》。
A -----古典理想
• 浴女 1808 安格尔 146x97.5厘米 • 审美趣味 • 艺术家逐渐形成自己的追求,与 德拉克洛瓦的激情奔放相比,安格尔 的作品体现出一种宁静典雅的趣味。
安格尔 (法 )
B------ 浪漫激情
德拉克洛瓦 (法)
阿拉伯幻想曲
1832
(法)德拉克洛瓦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 ppt课件

的内在联系。
第五课
审美自律
肖像 ( 法国 )1808 安格尔
新古典主义
第五课
审美自律
肖像 ( 法国 ) 安格尔
新古典主义
第五课
审美自律
荷拉丝兄弟的宣誓 ( 法国 )1784 达维特
第五课
审美自律
自由引导人民 ( 法国 )1830 德拉克洛瓦
第五课
作品
作者 风格流派 流派特点
审美自律
荷拉丝兄弟的宣誓
达维特 新古典主义 1.力求恢复古典主义(古希腊、 古罗马)的传统,受理性主义美 学支持,大量采用古代题材。 2.传达有关正义、荣誉、爱国主 义等道德观念。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 浪漫主义 1.体现与时代解放运动相联系 的人民路的愿望和理想,关注 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 2.对正义和幸福未来的向往。
3.强调个性和情感的表现,偏 3.重视历史的精确性,试图重现 爱幻想的主观世界,追求灿烂 当时的情景,追求细节的真实性。的色调。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
2010年2月
授课:朱旭东
2009年2月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导
学
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
对 个人风 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
第五课
审美自律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日出 . 印象 ( 法国 )1872 莫奈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日出 . 印象 ( 法国 )1872 莫奈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冬天的风景 ( 法国 ) 莫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感。
郭熙是宋代杰出的画家和卓有建树的 VS 山水画理论家。他的理论成就见于其子郭
《 早
思辑录的《林泉高致》一书。特别重要的
春 图
是,郭熙阐明了山水画构图取景的三种形
》
式:“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 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
郭 熙 (
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郭熙把理论成
北
功地运用到自身的山水画创作上。
《珊瑚笔架图》是米芾唯一传世的绘 画作品,附于《珊瑚帖》之后。《珊瑚 帖》是米芾的一幅行书作品,其后附有 《复官帖》,因此又名《珊瑚复官二 帖》。
珊瑚笔架图 纸本 米芾(北宋)
审美自律—宋
山水画:
《早春图》是宋代郭熙的代表作之一山
水灵秀,构图幽奇,变化多端,既有“春
山淡冶而如笑”之姿,又给人“可游可居”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北宋) 《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元)
审美自律—宋
《潇湘奇观图》纸本 米友仁(南宋)
恰恰就在北宋中期,许多修养高的文人、官员,他们有着琴棋书画的底蕴,凭着自己 的喜好也加入到美术创作与收藏行列中来了。这将带来什么变化呢?我们来看看南宋画 家米友仁创作的《潇湘奇观图》。
审美自律—宋
审美自律—宋
思考:
他们作画用笔用墨 与郭熙、米氏云山 又有什么不同?
--- 破 墨 --- 水 墨 写 意 --- 泼 墨 。 强 调 笔墨趣味与个性表 现。
VS
《 早 春 图 》 郭 熙 ( 北 宋 )
贰 文人画特点
审美自律
文人画的特点:
画面构成:结合了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
《 秋
创作手法:强调笔墨趣味。
其
二宗,将采用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采 用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他自诩为南宗正
昌 ( 明
派。
)
审美自律
01
文人画的兴起: 文人画兴起于宋初时期,苏轼最早提到“文人画”这一概念,其意
思是指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风格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主要特 点是主张以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各种艺术形 式的结合。
VS
《自由引导人民》布面 德拉克罗瓦(法国)1830
审美自律
1832年德拉克洛瓦得到了跟随法王路易·菲力普驻苏丹大使摩纳去摩洛哥 和阿尔及利亚的机会,后来还去了西班牙。他这次旅行的目的,既不是为了 学艺术,也不是为了考古,而是为了逃避那个嘈杂而繁华的巴黎,逃避为了名 利而钩心斗角的“过于文明”的城市,去看看东方最原始的城市。这个时候 德拉克洛瓦已对现实感到不满,特别是1830年革命以后,七月王朝的反动走 向,更增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孤独的情绪,所以他竭力设法去东方,在摩洛 哥他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令他流连忘返、陶醉的世界,这里的异国情调 让对现实失望的德拉克洛瓦着迷。摩洛哥之行似乎成了德拉克洛瓦创作的分 界线,这以后的作品都是围绕着浪漫主义的主题与形象而进行的,也就是说, 这以后的作品绝大部分是脱离现实生活的,唯美的倾向变得越来越明显。过 去那种描写希腊受难和法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而进行斗争的激情消失了,他所喜 爱的题材不再是当代事件,而是古代和中世纪的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神话、 宗教故事和东方生活的场景了。《阿拉伯幻想曲》就是这个时期创作的作品, 体现出德拉克洛瓦对于东方文化的热衷。画面上手握长枪的阿拉伯战士骑着骏 马向前冲锋,整个作品充满了激烈的动势。画面上丰富的色彩表现、异域特征 明显的服装以及富于激情的笔触都体现出德拉克洛瓦理想中的东方情调,也给 他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提供了一个可以宣泄的空间。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老村,又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著 名文人。他出身农家,但是勤奋好学。年少时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的长 明灯下读书。曾参加进士考试,不中,遂绝意仕途。后归隐九龙山,以卖 画为生。王冕虽多次参加科考不中,但他无疑是元代一《墨个梅诗图、》书纸、本 画王、冕(印元) 皆能的修养全面的画家。他特别擅长画梅花、竹石,墨梅师法扬无咎而另 立新意,著有《竹齐集》行世。
宋 )
《早春图》纵158.3厘米 横108.1厘米 绢本 水墨
郭熙(1020至1109),北
宋 构画图家,,体字淳现夫“,高河远南温、 县 平尝人远试。、从御深画画院远面艺”的学,形、待线式诏条来。, 山 山分水石析画用作论“品著《卷。林云泉”高皴致》法,, 提 理 树论出枝,了如对著蟹后名世的爪的“下绘三垂画远,发法展”笔 有 力着劲巨健大,的影水响墨。明洁。
审美自律
思考与交流
中国山水画经过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将画面从前至后分成三 个断裂的层次,个别的山和树形的轮 廓自成一体。 2、第二阶段是在一个统一的空间延续 中聚集山水形象,使连绵不绝的形象 由前至后形成一个不间断的序列。 3、第三阶段是将山水作为特别整体的、 具体的环境描写,地面连续后伸,实 际上联结了各山水要素。
兴
审美情趣:注重个性表现与借物抒情,并成为画坛 的主
八 景
流。
册
页
“文人画”的称为最先由明代画家董其昌(1555--
之 三
1636)提出。其影响最大、也是最集中地体现其艺术精
》
髓的思想是“南北宗论”,他借用唐代佛教禅宗的南、
纸 本
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间的绘画发展,他按绘画
董
的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 法国 德拉克洛瓦 1982
《浴女》 布面 法国 安格尔 1980
审美自律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又称为“外光派”, 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 年代的法国。这些画家个性十分鲜明,非常讲究实 际,但他们没有确定的共同遵守的具体原则、其最 明显的原则是: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片刻, 表现纯粹的光的关系。
审美的含义
感谢一路有你
祝同学们开心快乐每一天,学习进步每一刻。
感谢聆听
祝同学们开心快乐每一天,学习进步每一刻。
教学 分析
教学 策略
教学 过程
教学 反思
主讲:
02
03 04
文人画是促进文人自身发展的必要因素: 一、是因为文人不满于自身的现状,借助一种独特的画种来抒发自己对社 会,对人,对物,对前途,对理想的一种不满的情绪。这一情况的文人主 要有赵孟兆页和朱耷等。 二、是文人们认为自身的清高、淡泊名利的精神必须要用一种特殊的方法 与其他的画种区分出来,因此,文人画应运而生。文人画的发展不仅是一 种画体的发展,更是文人们抒发自身情感见解方式的发展。
技法:写实主义 特点:运用色彩原理、强调主观情感和自我情
感、个性的表现 代表: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
等等。
在小船上作画的莫奈 布面 马奈(法国1874)
审美自律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作为一场艺术运动, 是与法国1848年革命同时出现的。 画家库尔贝和理论家尚弗勒里是 其精神领袖。
技法:写实主义 特点: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 注现实 代表:巴比松画派
审美自律—魏晋
二十个 "之” 字
《兰亭序》书法作品共28行,324字,其 中“之”字有20个之多,相同的文字却写 出了不同的结构,无一雷同。20个之字的 不同写法正是王羲之对汉字书写理解的极 富个性化的表现。
《兰亭序》使后来的书法家们意识到写 毛笔字已不再是简单书写与记录的工具了, 从中可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并且 有意将书法创作赋予个人的独特理解、书 写技巧,以形成个人的风格
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书法家的审 美观念无意中从实用向个人兴趣的需要发展, 而在绘画领域又是不是有相同的境地呢?
一次无意的率真酒后书写表现,却创作了王羲 之自称为一生绝作的书法作品。这是王羲之依 照个人兴趣的即兴创作。
这件书法作品被后人尊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曲水流觞shāng”也因此最为著名, 也使后来的书法家们意识到写毛笔字已不再是 简单书写与记录的工具了,从中可以发现美、 感受美、创造美;并且有意将书法创作赋予个 人的独特理解、书写技巧,以形成个人的风格。
审美自律—近代
齐白石:
我国近代著
名的中国画家齐白
石,就非常推崇文
人画这一风格流派,
并从中汲取了许多 营养。
VS
对近现代中国画画
家影响极大,使得
近现代中国画艺术
能够很好地继承并
发展创新。
审美自律—绘画
叁 西方艺术流派
审美自律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 的的美术流派。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义美术 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 革命的古典主义"。
教学 分析
教学 策略
教学 过程
教学 反思
美术鉴赏——审美自律
第二单元第五课
主讲:XXX
壹 同学们喜欢中国汉字吗?
中国艺术主要 观念和发展规律
审美自律--魏晋
《兰亭序》(唐摹本 绢本)王羲之(东晋)
审美自律
01 关于作品 02 关于作者 03 创作背景 04 艺术成就
《 兰 亭 序 》 书 法 作 品 共 28 行 , 324 字 , 其 中 “之”字有20个之多,相同的文字却写出了不 同的结构,无一雷同。20个之字的不同写法正 是王羲之对汉字书写理解的极富个性化的表现。
题材: 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
重大事件。 艺术形式:
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注重唯美与写实 的结合,有别于传统的古典主义 构图:上强调完整性 造型:
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 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荷拉斯兄弟的誓言》布面 达维特(法国)1784
审美自律
思考与交流:
对比鉴赏,列表说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观念之间 的巨大裂痕。
审美自律—元代
思考: 1、”四君子”指什么? ——梅、兰、竹、菊 2、画家为什么要有意识 地去表现这些题材内容? 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