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几何中的向量方法.pdf
空间立体几何坐标法向量法求线面交点坐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空间立体几何坐标法向量法求线面交点坐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空间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三维空间中的几何结构和性质。
在空间立体几何中,线和面是两个基本的几何元素,线面交点坐标的求解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两种方法来求解线面交点的坐标:坐标法和向量法。
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方便地求解线面交点的坐标,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掌握空间立体几何中线面交点坐标的求解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空间几何提供了基础。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线面交点坐标的应用和展望,展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背景。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首先是关于空间立体几何概念的介绍,接着是详细讨论如何利用坐标法求解线面交点坐标的方法,最后则是向量法求解线面交点坐标的具体过程。
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探讨该方法的应用前景,并进行最终的结语。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如何利用空间立体几何中的坐标法和向量法来求解线面交点坐标的方法。
通过深入讨论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空间几何中的相关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掌握线面交点坐标求解的技巧,读者能够提升空间几何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能够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让大家在空间几何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收获。
2.正文2.1 空间立体几何概念空间立体几何是几何学中研究三维空间中图形与几何体的一门学科,是平面几何的延伸和拓展。
在空间立体几何中,我们不再局限于研究平面上的图形,而是考虑到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和结构。
在空间立体几何中,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点、线、面和体。
点是空间中的一个位置,用于确定空间中的一个具体位置;线是由无数个点按照一定规律连成的直线段;面是由无数个点和线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的平面图形;而体则是由无数个面组成的一个三维实体。
高中数学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件-(共43张PPT)
,即14x+ 43y+12z=0
,
令 y=2,则 z=- 3,∴n=(0,2,- 3).
∵ PD =0,23 3,-1,显然 PD =
3 3 n.
26
∵ PD ∥n,∴ PD ⊥平面 ABE,即 PD⊥平面 ABE.
探究提高 证明线面平行和垂直问题,可以用 几何法,也可以用向量法,用向量法的关键在 于构造向量,再用共线向量定理或共面向量定 理及两向量垂直的判定定理。若能建立空间直 角坐标系,其证法较为灵活方便.
7
r 平面的法向量:如果表示向量 n的有向线段所在
直线垂直于r平面 ,则称r这个向量垂直于平r
面 ,记作 n⊥ ,如果 n⊥ ,那 么 向 量n
叫做平面 的法向量.
r
l
给定一点Ar 和一个向量 n,那么 过点A,以向量 n 为法向量的平面是
r 完全确定的.
n
几点注意:
1.法向量一定是非零向量;
17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题型一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问题 例 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M、N 分别是 C1C、B1C1 的中点.求证: MN∥平面 A1BD.
18
证明 方法一 如图所示,以 D 为原点,DA、DC、DD1 所在
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
1,得
x
1 2
y 1
r n
(
1
,
1,1),
2
10
思考2:
因为方向向量与法向量可以确定直线和平面的 位置,所以我们应该可以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 面的法向量表示空间直线、平面间的平行、垂直、 夹角等位置关系.你能用直线的方向向量表示空间两 直线平行、垂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夹角吗? 你能用平面的法向量表示空间两平面平行、垂直的 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二面角的大小吗?
1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1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向量是几何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可以用来描述空间中的方向和大小。
在立体几何中,向量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问题,例如计算向量的模、方向角、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包括向量的基本概念、加减乘除、数量积、向量积等内容。
一、向量的基本概念在立体几何中,我们通常用箭头表示一个向量,表示向量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
两个向量相等意味着它们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向量的模表示向量的大小,一般用,AB,表示,表示点A到点B的距离,也表示向量的大小。
二、向量的加减乘除1.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按照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即将一个向量的起点与另一个向量的终点相连,新向量的起点为第一个向量的起点,终点为第二个向量的终点。
用数学表示为A+B=C,C的起点为A的起点,终点为B的终点。
2.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减法等价于将减去的向量取反再进行加法,即A-B=A+(-B)。
其中,-B表示B的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向量。
3. 向量的数量积: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向量的模的乘积与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的乘积,即A·B=,A,B,cosθ。
其中,θ为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
4. 向量的向量积:两个向量的向量积等于一个新的向量,其方向垂直于原来两个向量所在的平面,大小等于两个向量的模的乘积与夹角的正弦值的乘积,即A×B=,A,B,sinθn。
其中,n为右手定则确定的垂直于平面的方向。
三、应用实例1.计算向量的模:给定一个向量A=(-3,4,5),可以计算其模为,A,=√((-3)^2+4^2+5^2)=√50。
2. 计算向量的方向角:给定一个向量A=(-3,4,5),可以计算其方向角为α=arccos(-3/√50),β=arccos(4/√50),γ=arccos(5/√50)。
3.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给定一点P(x,y,z)和一直线l,可以通过向量的方法计算点P到直线l的距离。
专题07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解析版)
专题07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要点提炼】1.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向量方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a 1,b 1,c 1),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a 2,b 2,c 2),v =(a 3,b 3,c 3),则 (1)线面平行l ∥α⇔a ⊥μ⇔a ·μ=0⇔a 1a 2+b 1b 2+c 1c 2=0. (2)线面垂直l ⊥α⇔a ∥μ⇔a =k μ⇔a 1=ka 2,b 1=kb 2,c 1=kc 2. (3)面面平行α∥β⇔μ∥v ⇔μ=λv ⇔a 2=λa 3,b 2=λb 3,c 2=λc 3. (4)面面垂直α⊥β⇔μ⊥v ⇔μ·v =0⇔a 2a 3+b 2b 3+c 2c 3=0. 2.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计算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a 1,b 1,c 1),b =(a 2,b 2,c 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a 3,b 3,c 3),v =(a 4,b 4,c 4)(以下相同). (1)线线夹角设l ,m 的夹角为θ⎝ ⎛⎭⎪⎫0≤θ≤π2,则cos θ=|a ·b ||a ||b |=|a 1a 2+b 1b 2+c 1c 2|a 21+b 21+c 21a 22+b 22+c 22. (2)线面夹角设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为θ⎝ ⎛⎭⎪⎫0≤θ≤π2,则sin θ=|cos a ,μ|=|a ·μ||a ||μ|.(3)面面夹角设平面α,β的夹角为θ(0≤θ<π), 则|cos θ|=|cosμ,v|=|μ·v ||μ||v |.考点考向一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典例1】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AD ⊥AB ,AB ∥DC ,AD =DC =AP =2,AB =1,点E 为棱PC 的中点.证明:(1)BE ⊥DC ; (2)BE ∥平面P AD ; (3)平面PCD ⊥平面P AD .证明 依题意,以点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B (1,0,0),C (2,2,0),D (0,2,0),P (0,0,2).由E 为棱PC 的中点,得E (1,1,1).(1)向量BE →=(0,1,1),DC →=(2,0,0),故BE →·DC →=0. 所以BE ⊥DC .(2)因为AB ⊥AD ,又P A ⊥平面ABCD ,AB ⊂平面ABCD , 所以AB ⊥P A ,P A ∩AD =A ,P A ,AD ⊂平面P AD , 所以AB ⊥平面P AD ,所以向量AB→=(1,0,0)为平面P AD 的一个法向量, 而BE →·AB →=(0,1,1)·(1,0,0)=0,所以BE ⊥AB , 又BE ⊄平面P AD , 所以BE ∥平面P AD .(3)由(2)知平面P AD 的法向量AB →=(1,0,0),向量PD →=(0,2,-2),DC →=(2,0,0),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PD →=0,n ·DC →=0,即⎩⎨⎧2y -2z =0,2x =0,不妨令y =1,可得n =(0,1,1)为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 且n ·AB →=(0,1,1)·(1,0,0)=0,所以n ⊥AB →. 所以平面P AD ⊥平面PCD .探究提高 1.利用向量法证明平行、垂直,关键是建立恰当的坐标系(尽可能利用垂直条件,准确写出相关点的坐标,进而用向量表示涉及到直线、平面的要素). 2.向量证明的核心是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或数乘向量,但向量证明仍然离不开立体几何的定理,如在(2)中忽略BE ⊄平面P AD 而致误.【拓展练习1】 如图,在直三棱柱ADE -BCF 中,平面ABFE 和平面ABCD 都是正方形且互相垂直,点M 为AB 的中点,点O 为DF 的中点.证明:(1)OM ∥平面BCF ; (2)平面MDF ⊥平面EFCD .证明 (1)由题意,得AB ,AD ,AE 两两垂直,以点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正方形边长为1,则A (0,0,0),B (1,0,0),C (1,1,0),D (0,1,0),F (1,0,1),M ⎝ ⎛⎭⎪⎫12,0,0,O ⎝ ⎛⎭⎪⎫12,12,12.OM →=⎝ ⎛⎭⎪⎫0,-12,-12,BA →=(-1,0,0), ∴OM →·BA →=0,∴OM →⊥BA →. ∵棱柱ADE -BCF 是直三棱柱,∴AB ⊥平面BCF ,∴BA →是平面BCF 的一个法向量, 且OM ⊄平面BCF ,∴OM ∥平面BCF .(2)在第(1)问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平面MDF 与平面EFCD 的法向量分别为 n 1=(x 1,y 1,z 1),n 2=(x 2,y 2,z 2).∵DF →=(1,-1,1),DM →=⎝ ⎛⎭⎪⎫12,-1,0,DC →=(1,0,0),CF →=(0,-1,1), 由⎩⎪⎨⎪⎧n 1·DF→=0,n 1·DM →=0,得⎩⎪⎨⎪⎧x 1-y 1+z 1=0,12x 1-y 1=0,令x 1=1,则n 1=⎝ ⎛⎭⎪⎫1,12,-12.同理可得n 2=(0,1,1).∵n 1·n 2=0,∴平面MDF ⊥平面EFCD . 考向二 线线角、线面角的求解【典例2】 (2020·浙江卷)如图,在三棱台ABC -DEF 中,平面ACFD ⊥平面ABC ,∠ACB =∠ACD =45°,DC =2BC .(1)证明:EF ⊥DB ;(2)求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 如图(1),过点D 作DO ⊥AC ,交直线AC 于点O ,连接OB .图(1)由∠ACD =45°,DO ⊥AC ,得 CD =2CO .由平面ACFD ⊥平面ABC ,得DO ⊥平面ABC , 所以DO ⊥BC .由∠ACB =45°,BC =12CD =22CO ,得BO ⊥BC . 所以BC ⊥平面BDO ,故BC ⊥DB .由ABC -DEF 为三棱台,得BC ∥EF ,所以EF ⊥DB .(2)解 法一 如图(1),过点O 作OH ⊥BD ,交直线BD 于点H ,连接CH .由ABC -DEF 为三棱台,得DF ∥CO ,所以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等于直线CO 与平面DBC 所成角.由BC ⊥平面BDO ,得OH ⊥BC ,故OH ⊥平面DBC , 所以∠OCH 为直线CO 与平面DBC 所成角. 设CD =22,则DO =OC =2,BO =BC =2,得BD =6,OH =233,所以sin ∠OCH =OH OC =33.因此,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法二 由ABC -DEF 为三棱台,得DF ∥CO ,所以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等于直线CO 与平面DBC 所成角,记为θ.如图(2),以O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C ,OD 为y ,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图(2)设CD =22,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O (0,0,0),B (1,1,0),C (0,2,0),D (0,0,2). 因此OC→=(0,2,0),BC →=(-1,1,0),CD →=(0,-2,2). 设平面D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由⎩⎪⎨⎪⎧n ·BC →=0,n ·CD →=0,即⎩⎨⎧-x +y =0,-2y +2z =0,可取n =(1,1,1),所以sin θ=|cos 〈OC →,n 〉|=|OC →·n ||OC →|·|n |=33.因此,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探究提高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可以通过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φ求得,即cos θ=|cos φ|.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主要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φ求得,即sin θ=|cos φ|,有时也可分别求出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拓展练习2】 (2020·全国Ⅱ卷)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 1C 1C 是矩形,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P 为AM 上一点,过B 1C 1和P 的平面交AB 于E ,交AC 于F .(1)证明:AA 1∥MN ,且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2)设O 为△A 1B 1C 1的中心.若AO ∥平面EB 1C 1F ,且AO =AB ,求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 因为侧面BB 1C 1C 是矩形且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所以MN ∥CC 1.又由已知得AA 1∥CC 1,故AA 1∥MN . 因为△A 1B 1C 1是正三角形,所以B 1C 1⊥A 1N . 又侧面BB 1C 1C 是矩形,所以B 1C 1⊥MN . 又A 1N ∩MN =N ,A 1N ,MN ⊂平面A 1AMN , 所以B 1C 1⊥平面A 1AMN .又B 1C 1⊂平面EB 1C 1F , 所以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2)解 由已知及(1)得AM ⊥BC ,MN ⊥BC ,AM ⊥MN .以M 为坐标原点,M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MB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M -xyz ,则AB =2,AM = 3.连接NP ,AO ∥平面EB 1C 1F ,AO ⊂平面A 1AMN , 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PN ,故AO ∥PN . 又AP ∥ON ,则四边形AONP 为平行四边形,故PM =233,E ⎝ ⎛⎭⎪⎫233,13,0.由(1)知平面A 1AMN ⊥平面ABC .作NQ ⊥AM ,垂足为Q ,则NQ ⊥平面ABC . 设Q (a ,0,0),则 NQ =4-⎝ ⎛⎭⎪⎫233-a2, B 1⎝⎛⎭⎪⎫a ,1,4-⎝ ⎛⎭⎪⎫233-a2. 故B 1E →=⎝ ⎛⎭⎪⎫233-a ,-23,-4-⎝ ⎛⎭⎪⎫233-a 2, |B 1E →|=2103.又n =(0,-1,0)是平面A 1AMN 的一个法向量, 故sin ⎝ ⎛⎭⎪⎫π2-〈n ,B 1E →〉=cos 〈n ,B 1E →〉=n ·B 1E →|n |·|B 1E →|=1010.所以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10. 考向三 利用向量求二面角【典例3】 (2020·全国Ⅲ卷)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在棱DD 1,BB 1上,且2DE =ED 1,BF =2FB 1.(1)证明:点C 1在平面AEF 内;(2)若AB =2,AD =1,AA 1=3,求二面角A -EF -A 1的正弦值.解 设AB =a ,AD =b ,AA 1=c .如图,以C 1为坐标原点,C 1D 1→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1-xyz .(1)证明 连接C 1F ,C 1(0,0,0),A (a ,b ,c ),E ⎝ ⎛⎭⎪⎫a ,0,23c ,F ⎝ ⎛⎭⎪⎫0,b ,13c ,EA→=⎝ ⎛⎭⎪⎫0,b ,13c ,C 1F →=⎝ ⎛⎭⎪⎫0,b ,13c ,得EA →=C 1F →, 因此EA ∥C 1F ,即A ,E ,F ,C 1四点共面, 所以点C 1在平面AEF 内.(2)由已知得A (2,1,3),E (2,0,2),F (0,1,1),A 1(2,1,0),AE →=(0,-1,-1),AF →=(-2,0,-2),A 1E →=(0,-1,2),A 1F →=(-2,0,1). 设n 1=(x ,y ,z )为平面AEF 的法向量,则⎩⎪⎨⎪⎧n 1·AE →=0,n 1·AF →=0,即⎩⎨⎧-y -z =0,-2x -2z =0,可取n 1=(-1,-1,1).设n 2为平面A 1EF 的法向量,则⎩⎪⎨⎪⎧n 2·A 1E →=0,n 2·A 1F →=0,同理可取n 2=⎝ ⎛⎭⎪⎫12,2,1.设二面角A -EF -A 1的平面角为α,所以cos α=cos 〈n 1,n 2〉=n 1·n 2|n 1|·|n 2|=-77,则sin α=1-cos2α=42 7,所以二面角A-EF-A1的正弦值为42 7.探究提高 1.二面角的大小可以利用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与棱垂直的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或通过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求得,它等于两个法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必须能判定“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或钝角”,否则解法是不严谨的.【拓展练习3】(2020·沈阳一监)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BD.平面ABC⊥平面ABD,点E与点D在平面ABC的同侧,且CE∥BD,BD=2CE.点F为AD的中点,连接EF.(1)求证:EF∥平面ABC;(2)求二面角C-AE-D的余弦值.(1)证明取AB的中点为O,连接OC,OF,如图.∵O,F分别为AB,AD的中点,∴OF∥BD且BD=2OF.又CE∥BD且BD=2CE,∴CE∥OF且CE=OF,∴OF綊EC,则四边形OCEF为平行四边形,∴EF∥OC.又OC⊂平面ABC,EF⊄平面ABC,∴EF∥平面ABC.(2)解∵△ABC为等边三角形,O为AB的中点,∴OC⊥AB.∵平面ABC ⊥平面ABD ,平面ABC ∩平面ABD =AB ,BD ⊥AB ,BD ⊂平面ABD ,∴BD ⊥平面ABC .又OF ∥BD ,∴OF ⊥平面ABC .以O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A ,OC ,OF 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令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2,则O (0,0,0),A (1,0,0),C (0,3,0),E (0,3,1),D (-1,0,2),∴AC→=(-1,3,0),AE →=(-1,3,1),AD →=(-2,0,2). 设平面AEC 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则 ⎩⎪⎨⎪⎧AC →·m =-x 1+3y 1=0,AE →·m =-x 1+3y 1+z 1=0. 不妨令y 1=3,则m =(3,3,0). 设平面AED 的法向量为n =(x 2,y 2,z 2),则 ⎩⎪⎨⎪⎧AD →·n =-2x 2+2z 2=0,AE →·n =-x 2+3y 2+z 2=0. 令z 2=1,得n =(1,0,1). ∴cos 〈m ,n 〉=323×2=64.由图易知二面角C -AE -D 为钝角, ∴二面角C -AE -D 的余弦值为-64. 考向四 利用空间向量求解探索性问题【典例4】 (2020·武汉调研)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O 是AC 与BD 的交点,点E 是线段OD 1上的一点.(1)若点E 为OD 1的中点,求直线OD 1与平面CDE 所成角的正弦值;(2)是否存在点E ,使得平面CDE ⊥平面CD 1O ?若存在,请指出点E 的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D (0,0,0),D 1(0,0,2),C (0,2,0),O (1,1,0). 因为E 为OD 1的中点, 所以E ⎝ ⎛⎭⎪⎫12,12,1.则OD 1→=(-1,-1,2),DE →=⎝ ⎛⎭⎪⎫12,12,1,DC →=(0,2,0).设p =(x 0,y 0,z 0)是平面CDE 的法向量, 则⎩⎪⎨⎪⎧p ·DE→=0,p ·DC →=0,即⎩⎪⎨⎪⎧12x 0+12y 0+z 0=0,2y 0=0,取x 0=2,则y 0=0,z 0=-1,所以p =(2,0,-1)为平面CDE 的一个法向量. 设直线OD 1与平面CDE 所成角为θ, 所以sin θ=|cos 〈OD 1→,p 〉|=|OD 1→·p ||OD 1→||p |=|-1×2+(-1)×0+2×(-1)|(-1)2+(-1)2+22×22+(-1)2=23015, 即直线OD 1与平面C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015.(2)存在,且点E 为线段OD 1上靠近点O 的三等分点.理由如下. 假设存在点E ,使得平面CDE ⊥平面CD 1O .同第(1)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易知点E 不与点O 重合,设D 1E →=λEO →,λ∈[0,+∞),OC →=(-1,1,0),OD 1→=(-1,-1,2). 设m =(x 1,y 1,z 1)是平面CD 1O 的法向量, 则⎩⎪⎨⎪⎧m ·OC →=0,m ·OD 1→=0,即⎩⎨⎧-x 1+y 1=0,-x 1-y 1+2z 1=0,取x 1=1,则y 1=1,z 1=1,所以m =(1,1,1)为平面CD 1O 的一个法向量.因为D 1E →=λEO →,所以点E 的坐标为⎝⎛⎭⎪⎫λ1+λ,λ1+λ,21+λ, 所以DE →=⎝ ⎛⎭⎪⎫λ1+λ,λ1+λ,21+λ. 设n =(x 2,y 2,z 2)是平面CDE 的法向量, 则⎩⎪⎨⎪⎧n ·DE→=0,n ·DC →=0,即⎩⎪⎨⎪⎧λ1+λx 2+λ1+λy 2+21+λz 2=0,2y 2=0,取x 2=1,则y 2=0,z 2=-λ2,所以n =⎝ ⎛⎭⎪⎫1,0,-λ2为平面CDE 的一个法向量. 因为平面CDE ⊥平面CD 1O ,所以m ⊥n . 则m ·n =0,所以1-λ2=0,解得λ=2.所以当D 1E →EO →=2,即点E 为线段OD 1上靠近点O 的三等分点时,平面CDE ⊥平面CD 1O .探究提高 1.空间向量最适合于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进行复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但注意空间坐标系建立的规范性及计算的准确性,否则容易出现错误.2.空间向量求解探索性问题:(1)假设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或结论成立)或暂且认可其中的一部分结论;(2)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或参数)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若由此推导出矛盾,则否定假设;否则,给出肯定结论.【拓展练习4】 (2019·北京卷)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平面ABCD ,AD ⊥CD ,AD ∥BC ,P A =AD =CD =2,BC =3.E 为PD 的中点,点F 在PC 上,且PF PC =13.(1)求证:CD ⊥平面P AD ; (2)求二面角F -AE -P 的余弦值;(3)设点G 在PB 上,且PG PB =23.判断直线AG 是否在平面AEF 内,说明理由. (1)证明 因为P A ⊥平面ABCD ,CD ⊂平面ABCD ,所以P A ⊥CD . 又因为AD ⊥CD ,P A ∩AD =A ,P A ,AD ⊂平面P AD , 所以CD ⊥平面P AD .(2)解 过点A 作AD 的垂线交BC 于点M . 因为P A ⊥平面ABCD ,AM ,AD ⊂平面ABCD , 所以P A ⊥AM ,P A ⊥AD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2,-1,0),C (2,2,0),D (0,2,0),P (0,0,2).因为E 为PD 的中点, 所以E (0,1,1).所以AE→=(0,1,1),PC →=(2,2,-2),AP →=(0,0,2). 所以PF→=13PC →=⎝ ⎛⎭⎪⎫23,23,-23, 所以AF→=AP →+PF →=⎝ ⎛⎭⎪⎫23,23,43. 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AE →=0,n ·AF →=0,即⎩⎪⎨⎪⎧y +z =0,23x +23y +43z =0. 令z =1,则y =-1,x =-1. 于是n =(-1,-1,1).又因为平面P AD 的一个法向量为p =(1,0,0), 所以cos 〈n ,p 〉=n ·p |n ||p |=-33.由题知,二面角F -AE -P 为锐角,所以其余弦值为33. (3)解 直线AG 在平面AEF 内,理由如下: 因为点G 在PB 上,且PG PB =23,PB →=(2,-1,-2), 所以PG→=23PB →=⎝ ⎛⎭⎪⎫43,-23,-43, 所以AG→=AP →+PG →=⎝ ⎛⎭⎪⎫43,-23,23. 由(2)知,平面AEF 的一个法向量n =(-1,-1,1), 所以AG →·n =-43+23+23=0.又点A ∈平面AEF ,所以直线AG 在平面AEF 内.【专题拓展练习】一、单选题1.已知三棱锥O -ABC ,点M ,N 分别为AB ,OC 的中点,且,,OA a OB b OC c ===,用,,a b c 表示MN ,则MN 等于( )A .()12b c a +- B .()12a b c ++ C .()12a b c -+D .()12c a b --【答案】D 【详解】MN MA AO ON =++1122BA OA OC =-+ ()1122OA OB OA OC =--+ 111222OA OB OC =--+()12c a b =--. 故选:D2.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为111,BD B C 的中点,点P 在正方体的表面上运动,且满足MP C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P 可以是棱1BB 的中点 B .线段MP 3C .点P 的轨迹是正方形D .点P 轨迹的长度为2+5【答案】D 【详解】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以点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1DD 方向为x 轴、y 轴、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该正方体的棱长为1,,M N 分别为111,BD B C 的中点, 则()0,0,0D ,111,,222M ⎛⎫ ⎪⎝⎭,1,1,12N ⎛⎫⎪⎝⎭,()0,1,0C , 所以1,0,12CN ⎛⎫=⎪⎝⎭,设(),,P x y z ,则111,,222MP x y z ⎛⎫=--- ⎪⎝⎭,因为MP CN ⊥, 所以1110222x z ⎛⎫-+-= ⎪⎝⎭,2430x z +-=,当1x =时,14z =;当0x =时,34z =; 取11,0,4E ⎛⎫ ⎪⎝⎭,11,1,4F ⎛⎫ ⎪⎝⎭,30,1,4G ⎛⎫ ⎪⎝⎭,30,0,4H ⎛⎫ ⎪⎝⎭,连接EF ,FG ,GH ,HE ,则()0,1,0EF GH ==,11,0,2EH FG ⎛⎫==- ⎪⎝⎭, 所以四边形EFGH 为矩形,则0EF CN ⋅=,0EH CN ⋅=,即EF CN ⊥,EH CN ⊥, 又EFEH E =,且EF ⊂平面EFGH ,EH ⊂平面EFGH ,所以CN ⊥平面EFGH , 又111,,224EM ⎛⎫=-⎪⎝⎭,111,,224MG ⎛⎫=- ⎪⎝⎭,所以M 为EG 中点,则M ∈平面EFGH , 所以,为使MP CN ⊥,必有点P ∈平面EFGH ,又点P 在正方体的表面上运动,所以点P 的轨迹为四边形EFGH , 因此点P 不可能是棱1BB 的中点,即A 错; 又1EF GH ==,52EH FG ==,所以EF EH ≠,则点P 的轨迹不是正方形; 且矩形EFGH 的周长为522252+⨯=+,故C 错,D 正确; 因为点M 为EG 中点,则点M 为矩形EFGH 的对角线交点,所以点M 到点E 和点G 的距离相等,且最大,所以线段MP 的最大值为52,故B 错. 3.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AC DB AD BC ⋅+⋅+⋅=( ) A .-1 B .0 C .1 D .不确定【答案】B 【详解】 如图,令,,AB a AC b AD c ===, 则AB CD AC DB AD BC ⋅+⋅+⋅,()()()a cb b ac c b a =⋅-+⋅-+⋅-,0a c a b b a b c c b c a =⋅-⋅+⋅-⋅+⋅-⋅=.故选:B4.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A ⊥底面,2,4ABCD PA AB AD ===.E 为P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PD 与B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35B .3010C .1010D .31010【答案】B 【详解】以A 点为坐标原点,AB 为x 轴,AD 为y 轴,AP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下图所示:则()2,0,0B ,()1,2,1E ,()002P ,,,()0,4,0D , ()1,2,1BE =-∴,()0,4,2PD =-,设异面直线PD 与BE 所成角为θ,则630cos 10625PD BE PD BEθ⋅===⨯⋅. 5.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PAD △是以AD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 ⊥平面PAD ,点E 是线段PD 上的动点(不含端点),若线 AB 段上存在点F (不含端点),使得异面直线PA 与 EF 成30的角,则线段PE 长的取值范围是( )A .202⎛⎫ ⎪ ⎪⎝⎭, B .603⎛⎫⎪ ⎪⎝⎭, C .222⎛⎫⎪ ⎪⎝⎭, D .623,⎛⎫⎪⎝⎭【答案】B 【详解】由PAD △是以AD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 ⊥平面PAD ,取AD 中点G ,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0,0,0),(1,0,0),(1,0,0),(1,2,0),(0,0,1)G A D B P -,设(1,,0)F y ,,设()()1,0,1,0,DE xDP x x x ===,01x <<,故()1,0,E x x -,()2,,EF x y x =--又()1,0,1PA =-,异面直线PA 与 EF 成30的角,故cos30PA EF PA EF ⋅=⋅︒,即()2223222x y x =-++即()222213y x =--+,01x <<,故220,3y ⎡⎫∈⎪⎢⎣⎭,又02y <<,故60y ⎛∈ ⎝⎭,. 故选:B.6.已知二面角l αβ--,其中平面的一个法向量()1,0,1m =-,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0,1,1n =-,则二面角l αβ--的大小可能为( )A .60︒B .120︒C .60︒或120︒D .30【答案】C 【详解】11cos ,222m n m n m n ⋅-<>===-⨯,所以,120m n <>=,又因为二面角的大小与法向量夹角相等或互补, 所以二面角的大小可能是60或120. 故选:C7.已知向量(,,)x y z a a a a =,(,,)x y z b b b b =,{},,i j k 是空间中的一个单位正交基底.规定向量积的行列式计算:()()(),,yz xy xz y z z y z x x z x y y x xy z yz xyxz xyz ij ka a a a a a ab a b a b i a b a b j a b a b k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 ⎪⎝⎭其中行列式计算表示为a b ad bc c d=-,若向量(2,1,4),(3,1,2),AB AC ==则AB AC ⨯=( )A .(4,8,1)---B .(1,4,8)--C .(2,8,1)--D .(1,4,8)---【答案】C 【详解】由题意得()()()()1241+4322+21132,8,1AB AC i j k ⨯=⨯-⨯⨯-⨯⨯-⨯=--, 故选:C.8.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110AB AA ==,25AD =,P 在左侧面11ADD A 上,已知P 到11A D 、1AA 的距离均为5,则过点P 且与1A C 垂直的长方体截面的形状为( )A .六边形B .五边形C .四边形D .三角形【答案】B 【详解】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20,0,5,25,0,10,0,10,0P A C ,()125,10,10AC ∴=--, 设截面与11A D 交于(),0,10Q Q x ,则()20,0,5Q PQ x =-,()12520500Q AC PQ x ∴⋅=---=,解得18Qx =,即()18,0,10Q , 设截面与AD 交于(),0,0M M x ,则()20,0,5M PM x =--,()12520500M AC PM x ∴⋅=--+=,解得22Mx =,即()22,0,0M , 设截面与AB 交于()25,,0N N y ,则()3,,0N MN y =,1253100N AC MN y ∴⋅=-⨯+=,解得7.5Ny =,即()25,7.5,0N , 过Q 作//QF MN ,交11B C 于F ,设(),10,10F F x ,则()18,10,0F QF x =-, 则存在λ使得QF MN λ=,即()()18,10,03,7.5,0F x λ-=,解得22F x =,故F 在线段11B C 上,过F 作//EF QM ,交1BB 于E ,设()25,10,E E z ,则()3,0,10E EF z =--,则存在μ使得EF QM μ=,即()()3,0,104,0,10E z μ--=-,解得 2.5E z =,故E 在线段1BB 上,综上,可得过点P 且与1A C 垂直的长方体截面为五边形QMNEF . 故选:B.9.在四面体ABCD 中,6AB =,3BC =,4BD =,若ABD ∠与ABC ∠互余,则()BA BC BD ⋅+的最大值为( )A .20B .30C .40D .50【答案】B 【详解】设ABD α∠=,可得2ABC πα∠=-,则α为锐角,在四面体ABCD 中,6AB =,3BC =,4BD =, 则()cos cos 2BA BC BD BA BC BA BD BA BC BA BD παα⎛⎫⋅+=⋅+⋅=⋅-+⋅ ⎪⎝⎭()18sin 24cos 30sin αααϕ=+=+,其中ϕ为锐角,且4tan 3ϕ=. 02πα<<,则2πϕαϕϕ<+<+,所以,当2παϕ+=时,()BA BC BD ⋅+取得最大值30.10.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点E 是底面ABCD 上的动点,则()111CE CA D B -⋅的最大值为( )A .22B .1C .2D .6【答案】B 【详解】以点D 为原点,1,,DA DC DD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11(0,0,1),(1,1,1),(1,0,1),D B A设(,,0)E x y ,其中[],0,1x y ∈,则()()11111,,1,1,1,0CE CA A E x y D B -==--=, 所以111()11CE CA D B x y -⋅=+-≤,等号成立的条件是(1,1,0)E ,故其最大值为1, 故选:B .11.如图,在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P-ABCD 中,已知PA ⊥平面ABCD ,且PA =AB .若点M 为PD 中点,则直线CM 与PB 所成角的大小为( )A .60°B .45°C .30°D .90°【答案】C 【详解】如图所示:以A 为坐标原点,以AB ,AD ,AP 为单位向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1PA =,则()0,0,0A ,()1,1,0C ,110,,22M ⎛⎫⎪⎝⎭,()0,0,1P ,()1,0,0B , 故()1,0,1PB =-,111,,22MC ⎛⎫=- ⎪⎝⎭,故1132cos ,21111144PB MC PB MC PB MC+⋅===⋅+⋅++, 由异面直线夹角的范围是(]0,90︒︒,故直线CM 与PB 所成角的大小为30. 故选:C.12.如图,在正四面体ABCD 中,,,2BE EC CF FD DG GA ===,记平面EFG 与平面BCD 、平面ACD 、平面ABD ,所成的锐二面角分别为α、β、γ,则( )A .αβγ>>B .αγβ>>C .βαγ>>D .γαβ>>【答案】A【详解】 解:(空间向量法)因为,,2BE EC CF FD DG GA ===,所以E 、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G 为AD 上靠近A 的三等分点,取BD 的中点M ,连接CM ,过A 作AO ⊥平面BCD ,交CM 于点O ,在平面BCD 中过O 作//ON BD ,交CD 于N ,设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2,则33OM =,233CO =,22222326233OA AC OC ⎛⎫=-=-= ⎪ ⎪⎝⎭, 以O 为原点,OC 为x 轴,ON 为y 轴,OA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6A ⎛ ⎝⎭,31,0B ⎛⎫- ⎪ ⎪⎝⎭,23C ⎫⎪⎝⎭,3D ⎛⎫ ⎪⎝⎭,31,02E ⎫-⎪⎝⎭,31,062F ⎛⎫ ⎪⎝⎭,3146,939G ⎛- ⎝⎭,(0,1,0)EF =,53546,8691EG ⎛⎫=- ⎪ ⎪⎝⎭,232633AC ⎛=- ⎝⎭,32633AD ⎛=-- ⎝⎭,3261,33AB ⎛⎫=--- ⎪⎝⎭,设平面EFG 的一个法向量为()1,,n x y z =,则110n EF n EG ⎧⋅=⎪⎨⋅=⎪⎩,即05354606y x y z =⎧⎪⎨+=⎪⎩,不妨令1z =,则18,0,125n ⎛⎫= ⎪ ⎪⎝⎭,同理可计算出平面BCD 、平面ACD 、平面ABD 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2(0,0,1)n =,()32,6,1n =,4(22,0,1)n =-,则可得1212517co 1s 5n n n n α⋅==⋅,1313717co 1s 5n n n n β⋅==⋅,14149cos 1751n n n n γ⋅==⋅,所以cos cos cos αβγ<<,又cos y x =在()0.x π∈上递减,所以αβγ>>, 故选:A.13.在正四棱锥P ABCD -中,1PA PB PC PD AB =====,点Q ,R 分别在棱AB ,PC 上运动,当||QR 达到最小值时,||||PQ CQ 的值为( ) A .7010B .355C .3510D .705【答案】A 【详解】以P 在底面的投影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1(,,0)2Q a ,(,,)R m n q因为211(0(,0),22P C -,,112(,22PC =-, 又因为R 在PC 上,PR PC λ=所以(,m m q -=,11(,),22λλ-, 所以R 11(,2222λλ=--+,所以2222111222QR a λλ⎛⎛⎫⎛⎫=--+-+ ⎪ ⎪ ⎝⎭⎝⎭⎝⎭221324a a λλλ=+-++ 因为[]11,,0,122a λ⎡⎤∈-∈⎢⎥⎣⎦设2213()24f a a a λλλ=+-++,2213()24g a a λλλλ=+-++ 对其求导()2f a a λ'=-,1()22g a λλ'=-+当二个导数同时为0时,取最小值,即20a λ-=,1202a λ-+=所以11,36a λ==时取最小值,所以1121,,,1,,02623PQ CQ ⎛⎫⎛⎫=-=- ⎪ ⎪ ⎪⎝⎭⎝⎭ 所以PQCQ==10,所以当||QR 达到最小值时,||||PQ CQ 的值为10. 14.如图所示,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E 、F 、G 分别为BC 、1CC 、1BB 的中点,则( )A .直线1D D 与直线AF 垂直B .直线1A G 与平面AEF 平行C .平面AEF 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面积为1D .点C 和点G 到平面AEF 的距离相等 【答案】B 【详解】以D 点为坐标原点,DA 、DC 、1DD 为x ,y ,z 轴建系,则(000)D ,,、(100)A ,,、()010C ,,、1(101)A ,,、1(001)D ,,、 1(10)2E ,,、1(01)2F ,,,1(11)2G ,,, 则()1001DD =,,、1112AF ⎛⎫=- ⎪⎝⎭,,,则112DD AF ⋅=, ∴直线1D D 与直线AF 不垂直,A 错误;则11012A G ⎛⎫=- ⎪⎝⎭,,,1102AE ⎛⎫=- ⎪⎝⎭,,,1112AF ⎛⎫=- ⎪⎝⎭,,, 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0021002x y AE n AF n x y z ⎧-+=⎪⎧⋅=⎪⎪⇒⎨⎨⋅=⎪⎪⎩-++=⎪⎩,令2x =,则1y =,2z =,则(212)n =,,,10AG n ⋅=,∴直线1A G 与平面AEF 平行,B 正确; 易知四边形1AEFD 为平面AEF 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且1D F 、DC 、AE 共点于H ,15D H AH ==,12AD =,∴121232(5)()222AD H S ∆=⨯⨯-=,则113948AD HAEFD S S =⋅=四边形,C 错误; (110)AC =-,,,点C 到平面AEF 的距离113AC n d n⋅==, 1012AG ⎛⎫= ⎪⎝⎭,,,点G 到平面AEF 的距离223AG n d n ⋅==,则12d d ≠,D 错误;故选:B .15.如图所示,1111ABCD A B C D -是棱长为6的正方体,E 、F 分别是棱AB 、BC 上的动点,且AE BF =.当1A 、E 、F 、1C 共面时,平面1A DE 与平面1C DF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A .15B .12C .32D .65【答案】B 【详解】以点D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606)A ,,、(000)D ,,、1(066)C ,,,由题意知:当(630)E ,,、(360)F ,,时,1A 、E 、F 、1C 共面, 设平面1A DE 的法向量为1111()n x y z =,,,1(606)DA =,,,(630)DE =,,, 则1111111660{630n DA x z n DE x y ⋅=+=⋅=+=,取11x =,解得1(121)n =--,,,设平面1C DF 的法向量为2222()n x y z =,,,1(066)DC =,,,(360)DF =,,, 则2122222660{360n DC y z n DF x y ⋅=+=⋅=+=,取22x =,解得2(211)n =-,,,设平面1A DE 与平面1C DF 所成锐二面角为θ,则1212121cos cos 266n n n n n n θ⋅====⋅⋅,, ∴平面1A DE 与平面1C DF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2, 故选:B.二、解答题16.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B AC ==,13AA =AB AC ⊥,1B C ⊥平面ABC ,E 是1B C 的中点.(1)求证:平面1AB C ⊥平面11ABB A ; (2)求直线AE 与平面11AAC 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1)由1B C ⊥平面ABC ,AB 平面ABC ,得1AB B C ⊥,又AB AC ⊥,1CB AC C =,故AB ⊥平面1AB C ,AB 平面11ABB A ,故平面11ABB A ⊥平面1AB C .(2)以C 为原点,CA 为x 轴,1CB 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0,0,0C ,()1,0,0A ,()1,1,0B 又2BC =113BB AA ==故11CB =,()10,0,1B ,10,0,2E ⎛⎫⎪⎝⎭,()1,0,0CA = ()111,1,1AA BB ==--,11,0,2AE ⎛⎫=- ⎪⎝⎭设平面11AAC 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100n CA n AA ⎧⋅=⎪⎨⋅=⎪⎩,即00x x y z =⎧⎨--+=⎩,令1y =,则1z =, ()0,1,1n =, 设直线AE 与平面11AAC C 所成的角为θ,故1102sin 1214n AE n AEθ⋅===⨯+,即直线AE 与平面11AAC 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10.17.如图1,矩形ABCD 中,3AB BC =,将矩形ABCD 折起,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痕为EF ,连接AF 、CE ,以AF 和EF 为折痕,将四边形ABFE 折起,使点B 落在线段FC 上,将CDE △向上折起,使平面DEC ⊥平面FEC ,如图2.(1)证明:平面ABE ⊥平面EFC ;(2)连接BE 、BD ,求锐二面角A BE D --的正弦值. 【详解】(1)证明:在平面ABCD 中,AF =FC ,BF +FC 3AB , 设3AB a =,则3BC a =,设BF =x ,在BAF △中,()22233x a a x +=-,解得x a =,则2AF FC a ==, 因为点B 落在线段FC 上,所以BC DE a ==,所以BE FC ⊥, 又AB BF ⊥即AB CF ⊥,AB BE B =,,AB BE ⊂平面ABE ,所以CF ⊥平面ABE ,由CF ⊂平面EFC 可得平面ABE ⊥平面EFC ;(2)以F 为原点,FC 为x 轴,过点F 平行BE 的方向作为作y 轴,过点F 垂直于平面EFC 的方向作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2,0,0,0,0,0,3,0,,0,0C a F E a a B a ,()0,3,0BE a =, 易得平面ABE 的一个法向量为()2,0,0FC a =,作DG EC ⊥于G , 因为平面DEC ⊥平面FEC ,所以DG ⊥平面EFC ,则5334a G a ⎛⎫ ⎪ ⎪⎝⎭,53334a a D a ⎛ ⎝⎭,13334a a BD a ⎛= ⎝⎭,设平面DB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3013330442n BE ay a an BD ax y z ⎧⋅==⎪⎨⋅=++=⎪⎩,令3z =(3n =-, 因为12239cos ,13239n FC n FC a n FC⋅--===⋅⋅,所以锐二面角A -BE -D 223913113⎛⎫--= ⎪ ⎪⎝⎭. 18.如图,在三梭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A B B ,11AAC C 均为菱形,12AA =,1160ABB ACC ∠=∠=︒,D 为AB 的中点.(Ⅰ)求证:1//AC 平面1CDB ;(Ⅱ)若60BAC ∠=︒,求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解:(Ⅰ)连结1BC ,与1B C 交于点O ,连结OD , 四边形11BB C C 是平行四边形,O 为1B C 中点,D 为AB 中点,得1//AC OD ,又OD ⊂平面1CDB ,故1//AC 平面1CDB ;(Ⅱ)方法一:由12AB AC ==,12AC AB ==,且O 为1B C ,1BC 的中点, 得1AO BC ⊥,1AO B C ⊥,11B C BC =, 又1BC ,1CB 为平面11BB C C 内两条相交直线,得AO ⊥平面11BB C C ,故1AC B ∠即为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的角; 由60BAC ∠=︒,2AB AC ==,2BC =,得四边形11BB C C 为菱形,又11B C BC =,故四边形11BB C C 为正方形,122BC =则1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12BAC π∠=,故14AC B π∠=,12sin 2AC B ∠=, 因此,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方法二:以D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DB ,1DB ,CD 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0,0,0D ,()1,0,0A -,()1,0,0B ,()13,0A -,()13,0B , 由60BAC ∠=︒,2AB AC ==,ABC 为正三角形, 故CD AB ⊥,又1B D AB ⊥,所以AB ⊥平面1CDB , 设()0,,C y z ,由2CA =,123CA =,得(22223,38,y z y z ⎧+=⎪⎨+=⎪⎩即36,3y z ⎧=⎪⎪⎨⎪=⎪⎩,故3260,33C ⎛- ⎝⎭, 由11B C BC ,得12326C ⎛- ⎝⎭,所以12326AC ⎛= ⎝⎭,()11,3,0BB =-,3261,,33BC ⎛⎫=-- ⎪ ⎪⎝⎭; 设平面11BB C C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n x y z =,由10,0,n BB n BC ⎧⋅=⎨⋅=⎩得1111130,33260,x y x y z ⎧-=⎪⎨+-=⎪⎩可取()3,1,2n =,设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角为θ, 则1112sin cos ,2AC n AC n AC nθ⋅===, 因此,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 19.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BB A 和11BCC B 都是正方形,平面11ABB A ⊥平面11BCC B ,,D E 分别为1BB ,AC 的中点.(1)求证://BE 平面1A CD .(2)求直线1B E 与平面1A 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1)证明:取1A C 中点F ,连接DF ,EF , ∵,E F 分别为1,AC A C 的中点,∴1//EF AA ,且112EF AA =,又四边形11ABB A 是正方形,∴11//BB AA 且11BB AA =, 即1//EF BB 且112EF BB =,又∵D 为1BB 中点,∴//EF BD 且EF BD =,所以四边形EFDB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 DF ,又BE ⊄平面1A CD ,DF ⊂平面1A CD ,所以//BE 平面1A CD .(2)由题意,1,,BA BC BB 两两垂直,所以以B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12BA BC BB ===,则11(0,2,0),(1,0,1),(2,0,0),(0,1,0),(0,2,2)B E C D A . ,11(1,2,1),(2,1,0),(2,2,2)B E CD AC =-=-=-,设平面 1A C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则100AC m CD m ⎧⋅=⎨⋅=⎩,即222020x y z x y -++=⎧⎨-+=⎩,得()1,2,1m =- 设直线1B E 与平面1A CD 所成角为θ,1111412sin cos ,366B E m B E mB E mθ, 所以直线1B E 与平面1A 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
2020版高考数学北师大版(理)一轮复习:8.7 空间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22-
(2)设平面MBC1与平面BB1C1C的法向量分别为 n1=(x1,y1,z1),n2=(x2,y2,z2).
因为������������ =(-1,2,0),������������1 =(1,0,2), 所以 ������1·������������ = 0,
������1·������������1 = 0, 即 -������1 + 2������1 = 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思考用向量方法证明平行和垂直有哪些基本方法? 解题心得1.用向量证明平行的方法 (1)线线平行:证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
(2)线面平行:①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某一法向量垂直; ②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某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
(3)面面平行:①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为共线向量;②转化为线面
(2)若 l1⊥l2,则e1⊥e2⇔ e1·e2=0 ⇔ a1a2+b1b2+c1c2=0 .
(3)若l1∥α,则e1⊥n1⇔e1·n1=0⇔ a1x1+b1y1+c1z1=0
.
(4)若l1⊥α,则e1∥n1⇔e1=kn1⇔ a1=kx1,b1=ky1,c1=kz1 .
(5)若α∥β,则n1∥n2⇔n1=kn2⇔ x1=kx2,y1=ky2,z1=kz2
令 y=2,得 n=(-√3,2,1).
∵n·������������=-√3 × √23+2×0+1×32=0, ∴n⊥������������. 又 CM⊈平面 PAD,∴CM∥平面 PAD.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方向向量与法向量
(1)直线OA的一个方向向量坐标为___(_1_,0__,0_)___
(2)平面OABC 的一个法向量坐标为__(_0_,0__,1_)____ (3)平面AB1C 的一个法向量坐标为__(_-_1_,-_1_,_1_)__
z
O1
C1
A1
B1
o
A
x
C
y
B
例2:已知A(3, 0, 0), B(0, 4, 0), C(0,0,2) 求平面ABC的法向量.
l
a
b
m
设直线 l,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b ,
平面, 的法向量分别为 u, v ,则
(2) l a // u a u
l
a
A
u
C B
设直线 l,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b ,
平面, 的法向量分别为 u, v ,则 (3) u v u v 0
β
uv
α
例1. 如图所示, 正方体的棱长为1
设直线 l,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b ,
平面, 的法向量分别为 u, v ,则
(一). 平行关系:
(1) l / /m a / /b a b ;
a
l
b
m
设直线 l,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b ,
平面, 的法向量分别为 u, v ,则
(2) l / / a u a u 0 ;
叫做平面 的法向量.
l
n
A
给定一点A和一个向量 n,那么
过点A,以向量 n 为法向量的平面是
完全确定的.
平面的法向量:
l
注意:
1.法向量一定是非零向量;
2.一个平面的所有法向量都
n
互相平行;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课件
抓住3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_v_∥__u_.
③设平面 α 和 β 的法向量分别为 u1 和 u2,则 α⊥β⇔_u_1⊥__u__2
⇔u__1·_u_2=__0__=0.
抓住3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3.点面距的求法
如图,设 AB 为平面 α 的一条斜线段,
n
为平面
α
的法向量,则 →
B
到平面
α
|AB·n|
的距离 d=___|n_|___.
→→ 故 cos〈B→E,C→D〉=|BB→EE|·|CC→DD|=
3 2 12+h2× 5
= 10+3 20h2,
所以
10+3 20h2=cos
30°=
3, 2
解得
h=
1100,即
AE=
10 10 .
抓住3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用向量法解答这类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建系要恰当,建系前必须证明图形中有从同一点出发 的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如果图中没有现成的,就需进 行垂直转化;②求点的坐标及有关计算要准确无误,这 就需要在平时加强训练;③步骤书写要规范有序.
抓住3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解 取 AC 的中点 O,连接 OS、OB. ∵SA=SC,AB=BC, ∴AC⊥SO,AC⊥BO. ∵平面 SAC⊥平面 ABC,平面 SAC∩平面 ABC=AC, ∴SO⊥平面 ABC, 又∵BO⊂平面 ABC,∴SO⊥BO.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则 B(0,2 3,0),C(- 2,0,0),S(0,0,2 2),M(1, 3,0),N(0, 3, 2). ∴C→M=(3, 3,0),M→N=(-1,0, 2),M→B=(-1, 3,0).
立体几何之空间向量法
立体几何之空间向量法【知识要点】1.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问题的方法(1)线线平行:直线与直线平行,只需证明它们的方向向量平行.(2)线面平行: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利用共面向量定理,证明平面外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面;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3)面面平行:平面与平面的平行,除了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转化为线面平行外,只要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即可.下面用符号语言表述为: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a 1,b 1,c 1),b =(a 2,b 2,c 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a 3,b 3,c 3),v =(a 4,b 4,c 4).(1)线线平行:l ∥m ⇔a ∥b ⇔a =k b ⇔a 1=ka 2,b 1=kb 2,c 1=kc 2.(2)线面平行:l ∥α⇔a ⊥u ⇔a ·u =0⇔a 1a 3+b 1b 3+c 1c 3=0.(3)面面平行:α∥β⇔u ∥v ⇔u =k v ⇔a 3=ka 4,b 3=kb 4,c 3=kc 4.2.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垂直问题的方法(1)线线垂直:直线与直线的垂直,只要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2)线面垂直: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3)面面垂直:平面与平面的垂直,除了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线面垂直外,只要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即可.下面用符号语言表述为: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a 1,b 1,c 1),b =(a 2,b 2,c 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a 3,b 3,c 3),v =(a 4,b 4,c 4).(1)线线垂直:l ⊥m ⇔a ⊥b ⇔a ·b =0⇔a 1a 2+b 1b 2+c 1c 2=0.(2)线面垂直:l ⊥α⇔a ∥u ⇔a =k u ⇔a 1=ka 3,b 1=kb 3,c 1=kc 3.(3)面面垂直:α⊥β⇔u ⊥v ⇔u ·v =0⇔a 3a 4+b 3b 4+c 3c 4=0.3. (1)夹角计算公式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夹角若两条异面直线a 和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n 1,n 2,两条异面直线a 和b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若直线a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直线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a ,n 〉|=⎪⎪⎪⎪a ·n |a ||n |.③二面角设n 1,n 2分别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其二面角为θ,则θ=〈n 1,n 2〉或θ=π-〈n 1,n 2〉,其中cos 〈n 1,n 2〉=n 1·n 2|n 1||n 2|. (2)距离公式①点点距离:点与点的距离,是以这两点为起点和终点的向量的模;②点线距离:点M 到直线a 的距离,设直线的方向向量为a ,直线上任一点为N ,则点M到直线a 的距离d =|MN |sin 〈MN ,a 〉; ③线线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转化为点线距离;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或者直接求公垂线段的长度;④点面距离:点M 到平面α的距离,如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平面α内任一点为N ,则点M 到平面α的距离d =|MN ||cos 〈MN ,n 〉|=||||MN n n ; ⑤线面距离:直线和与它平行的平面间的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⑥面面距离: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4. (1)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步骤及注意事项①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要写理由,坐标轴两两垂直要证明;②准确求出相关点的坐标(特别是底面各点的坐标,若底面不够规则,则应将底面单独抽出来分析),坐标求错将前功尽弃;③求平面法向量或直线的方向向量;④根据向量运算法则,求出问题的结果.(2)利用空间向量巧解探索性问题空间向量最适合于解决这类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进行繁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在解题过程中,往往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的解”等,所以使问题的解决更简单、有效,应善于运用这一方法解题.一、真题试做1.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直三棱柱ABCA 1B 1C 1,CA =CC 1=2CB ,则直线BC 1与直线AB 1夹角的余弦值为( ).A .55B .53C .255D .352.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棱CD ,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 1M 与DN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3.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AB ∥CD ,∠DAB =60°,FC ⊥平面ABCD ,AE ⊥BD ,CB =CD =CF .(1)求证:BD ⊥平面AED ;(2)求二面角F -BD -C 的余弦值.4.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AD=1,E为CD中点.(1)求证:B1E⊥AD1;(2)在棱AA1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DP∥平面B1AE?若存在,求AP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若二面角A-B1E-A1的大小为30°,求AB的长.5.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AC⊥AD,AB⊥BC,∠BAC=45°,PA=AD=2,AC=1.(1)证明PC⊥AD;(2)求二面角A-PC-D的正弦值;(3)设E为棱P A上的点,满足异面直线BE与CD所成的角为30°,求AE的长.二、热点例析热点一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问题【例1】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O是B1D1的中点.求证:B1C∥平面ODC1.变式训练1如图,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D,E,F分别为B1A,C1C,BC的中点.求证:=90°,且AB=AA(1)DE∥平面ABC;(2)B1F⊥平面AEF.热点二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垂直问题【例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点,作EF⊥PB于点F,求证:(1)PA∥平面EDB;(2)PB⊥平面EFD.变式训练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 A⊥平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AB=2,∠BAD=60°.(1)求证:BD⊥平面PAC;(2)若P A=AB,求PB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3)当平面PBC与平面PDC垂直时,求P A的长.热点三利用空间向量求角和距离【例3】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H是正方形AA1B1B的中心,AA1=22,C1H⊥平面AA1B1B,且C1H= 5.B1所成角的余弦值;(1)求异面直线AC与A(2)求二面角A-A1C1-B1的正弦值;(3)设N为棱B1C1的中点,点M在平面AA1B1B内,且MN⊥平面A1B1C1,求线段BM的长.变式训练3 已知ABCD -A 1B 1C 1D 1是底面边长为1的正四棱柱,O 1为A 1C 1与B 1D 1的交点.(1)设AB 1与底面A 1B 1C 1D 1所成角的大小为α,二面角A -B 1D 1-A 1的大小为β.求证:tan β=2tan α;(2)若点C 到平面AB 1D 1的距离为43,求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 高.热点四 用向量法解决探索性问题【例4】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2倍,P 为侧棱SD 上的点.(1)求证:AC ⊥SD ;(2)若SD ⊥平面PAC ,求二面角P -AC -D 的大小;(3)在(2)的条件下,侧棱SC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BE ∥平面PAC ?若存在,求SE ∶EC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训练4 如图,平面PAD ⊥平面ABCD ,ABCD 为正方形,∠PAD =90°,且PA =AD=2;E ,F ,G 分别是线段PA ,PD ,CD 的中点.(1)求证:PB ∥平面EFG ;(2)求异面直线EG 与B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3)在线段CD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A 到平面EFQ 的距离为45若存在,求出CQ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三、思想渗透转化与化归思想——利用向量解决空间位置关系及求角问题主要问题类型:(1)空间线面关系的证明;(2)空间角的求法;(3)存在性问题的处理方法.求解时应注意的问题:(1)利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应注意角的取值范围;(2)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时,应注意观察二面角是钝角还是锐角.【典型例题】如图1,在Rt △ABC 中,∠C =90°,BC =3,AC =6.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且DE ∥BC ,DE =2,将△ADE 沿DE 折起到△A 1DE 的位置,使A 1C ⊥CD ,如图2.图1 图2(1)求证:A 1C ⊥平面BCDE ;(2)若M 是A 1D 的中点,求CM 与平面A 1BE 所成角的大小;(3)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平面A 1DP 与平面A 1BE 垂直?说明理由.四、练习巩固 1.已知AB =(1,5,-2),BC =(3,1,z ),若,AB BC BP =(x -1,y ,-3),且BP ⊥平面ABC ,则实数x ,y ,z 的值分别为( ).A .337,-157,4B .407,-157,4C .4072,4D .4,407,-15 2.已知平面α内有一个点M (1,-1,2),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是n =(6,-3,6),则下列点P 在平面α内的是( ).A .P (2,3,3)B .P (-2,0,1)C .P (-4,4,0)D .P (3,-3,4)3.已知E ,F 分别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棱BB 1,AD 的中点,则直线EF 和平面BDD 1B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A .26B .36C .13D .664.在四面体PABC 中,P A ,PB ,PC 两两垂直,设P A =PB =PC =a ,则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__________.5.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AA 1=2,AC =BC =1,则异面直线A 1B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__.7.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是AC 的中点,E 是线段D 1O 上一点,且D 1E =λEO .(1)若λ=1,求异面直线DE 与CD 1所成角的余弦值;(2)若平面CDE ⊥平面CD 1O ,求λ的值.。
立体几何第六课用空间向量求距离和角度
立体几何第六课 §用空间向量求距离和角度一、知识点向量的常用方法 ①点到面的距离定理:如图,设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平面α的一条射线,其中α∈A ,则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为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d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③.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AB marc AB m β⋅=(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④.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定理:设21,n n 分别是二面角βα--l 中平面βα,的法向量,则21,n n 所成的角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大小(21,n n 方向相同,则为补角,21,n n 反方,则为其夹角).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cos||||m n arc m n θ⋅=或cos ||||m n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二、例题1.如图,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为1,M 是底面BC 边上的中点,N 是侧棱1CC 上的点,且12CN C N =。
(Ⅰ)求二面角1B AM N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Ⅱ)求点1B 到平面AMN 的距离。
2.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平面SAD ⊥平面ABCD .底面ABCD 为矩形,,AD AB =,SA SD a ==.(Ⅰ)求证:CD SA ⊥;(Ⅱ)求二面角C SA D --的大小. 3.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平面A 1B 1C 1,∠B 1A 1C 1=90°,D 、E 分别为CC 1和A 1B 1的中点,且A 1A=AC=2AB=2. (I)求证:C 1E∥平面A 1BD ; (Ⅱ)求点C 1到平面A 1BD 的距离.4.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是菱形,060BAD =∠,2AB =,1PA =,⊥PA 平面ABCD ,E 是PC 的中点,F 是AB 的中点. (Ⅰ) 求证:BE ∥平面PDF ;(Ⅱ)求证:平面PDF ⊥平面PAB ;(Ⅲ)求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5.已知四边形ABCD 满足AD ∥BC ,12BA AD DC BC a ====,E 是BC 的中点,将BAE ∆沿着AE翻折成1B AE ∆,使面1B AE ⊥面AECD ,F 为1B D 的中点. (Ⅰ)求四棱1B AECD -的体积;(Ⅱ)证明:1B E ∥面ACF ;(Ⅲ)求面1ADB 与面1ECB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6.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SD ⊥底面ABCD ,底面ABCD是矩形,且SD AD ==,E 是SA 的中点。
空间解析几何.pdf
第一章 高等数学 第一节 空间解析几何一、向量代数(一)向量及其线性运算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速度、力等这类量,称为向量,向量 a 的大小称为向量 a 的模,记作| a |。
模等于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向量的加减法、向量与数的乘法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a 与向量 b 的和 a + b 是一个向量 c ,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可得向量c ,如图 1-1-1 ,图 1-1-2 所示。
向量的加法符合下列运算规律: ① 交换律 a + b = b + a② 结合律(a + b)+c= a +(b+c)向量 b 与向量 a 的差 b - a 定义为向量 b 与 a 的负向量-a 的和,即b - a = b + (-a)由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可知:() |a| = |-a|向量 a 与实数λ的积记作λa ,它是一个向量,它的模它的方向当λ> 0 时,与向量 a 相同;当λ< 0 时,与向量 a 相反。
向量与数的乘积符合下列运算规律:由向量与数的乘积的定义,可得以下定理:定理 设向量 a≠0 ,那么,向量 b 与向量 a 平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惟一的实数λ,使 b =λa 。
(二)向量的坐标设有空间直角坐标系 O - xyz , i、 j、 k 分别表示沿 x 、 y 、 z 轴正向的单位向量, 12a M M是以1111(,,)M x y z 为起点,2222(,,)M x y z 为终点的向量,则向量a 可表示为其中212121x x y y z z ---、、称为向量 a 的坐标。
利用向量的坐标,可得向量的加法、减法以及向量与数的乘法运算如下:非零向量 a 与三条坐标轴正向的夹角αβγ、、称为它的方向角。
向量的模、方向角与坐标之间关系:其中cos cos cos αβγ、、称为向量 a 的方向余弦。
利用向量的坐标可得向量的模与方向余弦如下:(三)数量积 向量积设向量a 和向量 b 的夹角为θθπ≤≤(0),向量 a 和向量 b 的数量积为一个数量,记作a b ⋅ ,其大小为||||cos a b θ,即a ⊥b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b =0向量 a 在轴u 上的投影(记作 Prj u a )等于向量 a 的模乘以轴与向量a 的夹角φ的余弦,即利用向量在轴上的投影,可将数量积表为向量 a 和向量 b 的向量积为一个向量 c ,记作 a × b ,即c = a × b ,c 的模c 的方向垂直于 a 与 b 所决定的平面, c 的指向按右手法则确定。
第八章第六节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件共18张PPT
A.-
10 10
B.-210
C.210
D.
10 10
D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
设 DA=1,A(1,0,0),C(0,1,0),E(0,12 ,1),
则A→C =(-1,1,0),D→E =(0,12 ,1),
设异面直线 DE 与 AC 所成的角为 θ,
则 cos θ=|cos〈A→C
(2)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图所示,已知 AB 为平面 α 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 α 的法向量,则 B 到平面 α 的距离为|B→O |=|A→B|n·| n| .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确定 (1)直线的方向向量:l 是空间一直线,A,B 是直线 l 上任意两点,则称A→B 为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与A→B 平行的任意非零向量也是直线 l 的方向向量.
,D→E
〉|=
10 10
.]
4.(选修 2-1P113 习题 T9 改编)如图所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一 棱长为 a 的正方体 ABCD-A′B′C′D′,A′C 的中点 E 与 AB 的中点 F 的 距离为________.
解析: 由图易知 A(a,0,0),B(a,a,0),C(0,a,0),A′(a,0, a),所以 F(a,a2 ,0),E(a2 ,a2 ,所成的角是这两个平面所成的角.( )
(4) 两 异 面 直 线 夹 角 的 范 围 是 0,π2 , 直 线 与 平 面 所 成 角 的 范 围 是
0,π2 ,二面角的范围是[0,π].(
)
答案: (1)× (2)× (3)× (4)√
2.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 m=(0,1,0),n=(0,1,1),则两平面
所以 EF= (a-a2)2+(a2-a2)2+(0-a2)2
解析几何(教材)pdf
JJJJG 向量 r = OM 与有序数组 (x, y, z) 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
JJJJG M l r = OM xi + yj + zk l (x, y, z) .
7
据此,可把向量 r 记作:
JJJJG r = OM ( x, y, z ) (向量坐标公式).
称有数组 (x, y, z) 为向量 r (在坐标系 Oxyz 中)的坐标; 而且 (x, y, z) 也称为点
式:
a = a a0
或写成
a =| a | e .即向量 a 等于它的模与它的单位向量乘积. a
规定当
O
z
0
时,
a O
1 O
a.
,则 a
的单位向量 公式为:
a0
a, 或 a
e a
a a.
这表示一个非零向量 a 除以它的模是同方向的单位向量 a0 . 利用 Oa 与 a 共线(平行),可得向量的共线定理.
量起点的任意性,数学上称这种向量为自由向量. 我们只讨论自由向量.
JJJG
JJJG
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模或长度.向量 AB, a 的模依次记作| AB |与| a |.模
o
是 1 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模是 0 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 0 或 0 .注意,零向量
的起点和终点重合,零向量的方向可以看作是任意的.
M 的坐标,记作 M (x, y, z) .
JJJJG 这里, 向量 r = OM 称为点 M 关于原点 O 的向径.上述定义表明,一个点与该点
对角线、三条坐标轴为棱作长方体 RHMK - OPNQ .如图 12 所示,有
JJJJG JJJG JJJG JJJJG JJJG JJJG JJJG r OM OP PN NM OP OQ OR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数学.doc
3.2.3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1.空间角及向量求法(1)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相等.( )(2)直线l∥平面α,则直线l到平面α的距离就是直线l上的点到平面α的距离.( )(3)若平面α∥β,则两平面α,β的距离可转化为平面α内某条直线到平面β的距离,也可转化为平面α内某点到平面β的距离.( )答案 (1)× (2)√ (3)√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1)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0,1,0),n =(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2)(教材改编P 111A 组T 11)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是C 1C 的中点,O 是底面ABCD 的中点,P 是A 1B 1上的任意点,则直线BM 与OP 所成的角为________.(3)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2,-2,1),点A (-1,3,0)在平面α内,则点P (-2,1,4)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 (1)45°或135° (2)π2 (3)103解析 (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2 ,则O (1,1,0),P (2,x,2),B (2,2,0),M (0,2,1),则OP→=(1,x -1,2),BM →=(-2,0,1).所以OP →·BM →=0,所以直线BM 与OP 所成角为π2. 探究1 利用空间向量求线线角例1 如图1,已知两个正四棱锥P -ABCD 与Q -ABCD 的高分别为1和2,AB =4.求异面直线AQ 与PB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由题设知,ABCD 是正方形,连接AC ,BD ,交于点O ,则AC ⊥BD .连接PQ ,则PQ 过点O .由正四棱锥的性质知PQ ⊥平面ABCD ,故以O 为坐标原点,以直线CA,DB,QP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则P(0,0,1),A(22,0,0),Q(0,0,-2),B(0,22,0),∴AQ→=(-22,0,-2),PB→=(0,22,-1).于是cos〈AQ→,PB→〉=AQ→·PB→|AQ→||PB→|=39,∴异面直线AQ与P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 9 .拓展提升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1)平移法:即通过平移其中一条(也可两条同时平移),使它们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然后通过解三角形获解.(2)取定基底法:在一些不适合建立坐标系的题型中,我们经常采用取定基底的方法,这是小技巧.在由公式cos〈a,b〉=a·b|a||b|求向量a、b的夹角时,关键是求出a·b及|a|与|b|,一般是把a、b用一组基底表示出来,再求有关的量.(3)用坐标法求异面直线的夹角的方法①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②找到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坐标形式;③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计算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④结合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得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跟踪训练1】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顶点C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处,顶点A,B,V分别在x,y,z轴上,D是线段AB 的中点,且AC =BC =2,∠VDC =θ.当θ=π3时,求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由于AC =BC =2,D 是AB 的中点,所以C (0,0,0),A (2,0,0),B (0,2,0),D (1,1,0).当θ=π3时,在Rt △VCD 中,CD =2,故有V (0,0,6).所以AC →=(-2,0,0),VD →=(1,1,-6).所以cos 〈AC →,VD →〉=AC →·VD→|AC →||VD →|=-22×22=-24.所以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探究2 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例2 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a ,侧棱长为2a ,求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解] 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B (0,a,0),A 1(0,0, 2a ),C 1⎝⎛⎭⎪⎪⎫-32a ,a2, 2a , 取A 1B 1的中点M ,则M ⎝⎛⎭⎪⎫0,a2,2a ,连接AM ,MC 1,有MC 1→=⎝ ⎛⎭⎪⎪⎫-32a ,0,0, AB →=(0,a,0),AA1→=(0,0,2a ).∴MC 1→·AB →=0,MC 1→·AA 1→=0, ∴MC 1→⊥AB →,MC1→⊥AA 1→, 即MC 1⊥AB ,MC 1⊥AA 1,又AB ∩AA 1=A , ∴MC 1⊥平面ABB 1A 1 .∴∠C 1AM 是AC 1与侧面A 1ABB 1所成的角.由于AC 1→=⎝ ⎛⎭⎪⎪⎫-32a ,a 2,2a ,AM →=⎝ ⎛⎭⎪⎫0,a 2,2a ,∴AC 1→·AM →=0+a 24+2a 2=9a 24,|AC 1→|=3a 24+a 24+2a 2=3a , |AM →|=a 24+2a 2=32a , ∴cos 〈AC1→,AM →〉=9a 243a ×3a 2=32. ∴〈AC 1→,AM →〉=30°,即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30°. [解法探究] 此题有没有其他解法?解 与原解建立相同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B →=(0,a,0),AA1→=(0,0,2a ),AC 1→=⎝ ⎛⎭⎪⎪⎫-32a ,a 2,2a . 设侧面ABB 1A 1的法向量n =(λ,x ,y ),∴n ·AB →=0且n ·AA1→=0.∴ax =0且2ay =0.∴x =y =0.故n =(λ,0,0).∵AC 1→=⎝ ⎛⎭⎪⎪⎫-32a ,a 2,2a , ∴cos 〈AC 1→,n 〉=n ·AC1→|n ||AC 1→|=-λ2|λ|.∴|cos 〈AC 1→,n 〉|=12. ∴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30°.[条件探究] 此题中增加条件“E ,F ,G 为AB ,AA 1,A 1C 1的中点”,求B 1F 与平面GEF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0,a ,2a ),E ⎝ ⎛⎭⎪⎫0,a 2,0,F ⎝ ⎛⎭⎪⎪⎫0,0,22a ,G ⎝⎛⎭⎪⎪⎫-34a ,a 4,2a , 于是B 1F →=⎝ ⎛⎭⎪⎪⎫0,-a ,-22a ,EF →=⎝ ⎛⎭⎪⎪⎫0,-a 2,22a , EG →=⎝ ⎛⎭⎪⎪⎫-34a ,-a 4,2a . 设平面GEF 的法向量n =(x ,y ,z ),则⎩⎨⎧n ·EF →=0,n ·EG →=0,即⎩⎪⎨⎪⎧-a 2y +22az =0,-34ax -a 4y +2az =0,所以⎩⎪⎨⎪⎧y =2z ,x =6z ,令z =1,得x =6,y =2,所以平面G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6,2,1), 所以|cos 〈B 1F →,n 〉|=|n ·B 1F →||n ||B 1F →|=⎪⎪⎪⎪⎪⎪⎪⎪-2a -22a 9×a 2+a 22=33. 所以B 1F 与平面G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拓展提升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方法与步骤思路一:找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充分利用面与面垂直的性质及解三角形知识可求得夹角(或夹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思路二:用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可利用向量夹角公式或法向量.利用法向量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基本步骤:(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求直线的方向向量AB →; (3)求平面的法向量n ;(4)计算:设线面角为θ,则sin θ=|n ·AB→||n ||AB→|.【跟踪训练2】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D ∥BC ,AB =AD =AC =3,PA =BC =4,M 为线段AD 上一点,AM =2MD ,N 为PC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PAB ;(2)求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证明:由已知得AM =23AD =2.取BP 的中点T ,连接AT ,TN .由N 为PC 的中点知TN ∥BC ,TN =12BC =2.又AD ∥BC ,故TN 綊AM ,四边形AMNT 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 ∥AT .因为AT ⊂平面PAB ,MN ⊄平面PAB ,所以MN ∥平面PAB .(2)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由AB =AC 得AE ⊥BC ,从而AE ⊥AD ,且AE =AB 2-BE 2=AB2-⎝ ⎛⎭⎪⎫BC 22= 5.以A 为坐标原点,AE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由题意知,P (0,0,4),M (0,2,0),C (5,2,0),N ⎝⎛⎭⎪⎪⎫52,1,2, PM →=(0,2,-4),PN →=⎝ ⎛⎭⎪⎪⎫52,1,-2,AN →=⎝ ⎛⎭⎪⎪⎫52,1,2. 设n =(x ,y ,z )为平面PMN 的法向量,则⎩⎨⎧n ·PM →=0,n ·PN →=0,即⎩⎪⎨⎪⎧2y -4z =0,52x +y -2z =0,可取n =(0,2,1).于是|cos 〈n ,AN →〉|=|n ·AN →||n ||AN →|=8525,则直线AN 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8525.探究3 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例3 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 =2FD ,∠AFD =90°,且二面角D -AF -E 与二面角C -BE -F 都是60°.(1)证明:平面ABEF⊥平面EFDC;(2)求二面角E-BC-A的余弦值.[解] (1)证明:由已知可得AF⊥DF,AF⊥FE,所以AF⊥平面EFDC.又AF⊂平面ABEF,故平面ABEF⊥平面EFDC.(2)过D作DG⊥EF,垂足为G,由(1)知DG⊥平面ABEF.以G为坐标原点,GF→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GF→|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xyz.由(1)知∠DFE为二面角D-AF-E的平面角,故∠DFE=60°,则DF=2,DG=3,可得A(1,4,0),B(-3,4,0),E(-3,0,0),D(0,0,3).由已知,AB∥EF,AB⊄平面EFDC,EF⊂平面EFDC,所以AB∥平面EFDC.又平面ABCD∩平面EFDC=CD,故AB∥CD,CD∥EF.由BE∥AF,可得BE⊥平面EFDC,所以∠CEF为二面角C-BE -F的平面角,∠CEF=60°.从而可得C(-2,0,3).连接AC,则EC→=(1,0,3),EB→=(0,4,0),AC→=(-3,-4,3),AB→=(-4,0,0).设n=(x,y,z)是平面BCE的法向量,则⎩⎨⎧n ·EC →=0,n ·EB →=0,即⎩⎪⎨⎪⎧x +3z =0,4y =0,所以可取n =(3,0,-3).设m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则⎩⎨⎧m ·AC →=0,m ·AB →=0,同理可取m =(0,3,4).则cos 〈n ,m 〉=n ·m |n ||m |=-21919.故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21919.拓展提升二面角的向量求法(1)若AB ,CD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内与棱l 垂直的异面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就是向量AB →与CD →的夹角(如图①).(2)利用坐标法求二面角的步骤设n 1,n 2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就是两个平面夹角的大小,如图②.用坐标法的解题步骤如下:①建系:依据几何条件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②求法向量:在建立的坐标系下求两个面的法向量n 1,n 2.③计算:求n1与n2所成锐角θ,cosθ=|n1·n2| |n1||n2|.④定值:若二面角为锐角,则为θ;若二面角为钝角,则为π-θ.【跟踪训练3】若PA⊥平面ABC,AC⊥BC,PA=AC=1,BC =2,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解 解法一:如下图所示,取PB 的中点D ,连接CD .∵PC =BC =2,∴CD ⊥PB .∴作AE ⊥PB 于E ,那么二面角A -PB -C 的大小就等于异面直线DC 与EA 所成的角θ的大小.∵PD =1,PE =PA 2PB =12,∴DE =PD -PE =12,又∵AE =AP ·AB PB =32,CD =1,AC =1,AC →=AE →+ED →+DC →,且AE →⊥ED →,ED →⊥DC→,∴|AC →|2=|AE →|2+|ED →|2+|DC →|2+2|AE →|·|DC →|·cos(π-θ), 即1=34+14+1-2×32×1×cos θ,解得cos θ=33.故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解法二:由解法一可知,向量DC →与EA →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A -PB -C 的大小,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A (1,0,0),B (0,2,0),C (0,0,0),P (1,0,1),D 为PB的中点,D ⎝⎛⎭⎪⎪⎫12,22,12. ∵PE EB =AP 2AB 2=13,即E 分PB →的比为13,∴E ⎝⎛⎭⎪⎪⎫34,24,34,EA →=⎝ ⎛⎭⎪⎪⎫14,-24,-34, DC →=⎝ ⎛⎭⎪⎪⎫-12,-22,-12,|EA →|=32,|DC →|=1,EA →·DC →=14×⎝ ⎛⎭⎪⎫-12+⎝ ⎛⎭⎪⎪⎫-24×⎝ ⎛⎭⎪⎪⎫-22+⎝ ⎛⎭⎪⎫-34×⎝ ⎛⎭⎪⎫-12=12.∴cos 〈EA →,DC →〉=EA →·DC →|EA →||DC →|=33. 故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解法三:如右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B (2,1,0),C (0,1,0),P (0,0,1),AP →=(0,0,1),AB →=(2,1,0),CB →=(2,0,0),CP →=(0,-1,1),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AP →=0,m ·AB →=0⇒⎩⎪⎨⎪⎧x ,y ,z ·0,0,1=0,x ,y ,z ·2,1,0=0⇒⎩⎪⎨⎪⎧y =-2x ,z =0,令x =1,则m =(1,-2,0),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CB →=0,n ·CP →=0⇒⎩⎪⎨⎪⎧x ′,y ′,z ′·2,0,0=0,x ′,y ′,z ′·0,-1,1=0⇒⎩⎪⎨⎪⎧x ′=0,y ′=z ′.令y ′=-1,则n =(0,-1,-1),∴cos 〈m ,n 〉=m ·n |m ||n |=33.∴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探究4 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例4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PD ⊥平面ABCD ,且PD =1,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1)求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 (2)求直线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解] 解法一:(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0,0,0),P (0,0,1),A (1,0,0),C (0,1,0),E ⎝ ⎛⎭⎪⎫1,12,0,F ⎝ ⎛⎭⎪⎫12,1,0.设DH ⊥平面PEF ,垂足为H ,则DH →=xDE →+yDF →+zDP →=⎝ ⎛⎭⎪⎫x +12y ,12x +y ,z ·(x +y +z =1),PE →=⎝ ⎛⎭⎪⎫1,12,-1,PF →=⎝ ⎛⎭⎪⎫12,1,-1.∴DH →·PE →=x +12y +12⎝ ⎛⎭⎪⎫12x +y -z =54x +y -z =0.同理,DH →·PF →=x +54y -z =0,又x +y +z =1,∴可解得x =y =417,z =917.∴DH →=317(2,2,3).∴|DH →|=31717.因此,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31717.(2)设AH ′⊥平面PEF ,垂足为H ′,则AH ′→∥DH →,设AH ′→=λ(2,2,3)=(2λ,2λ,3λ)(λ≠0),则EH ′→=EA →+AH ′→=⎝ ⎛⎭⎪⎫0,-12,0+(2λ,2λ,3λ)=⎝ ⎛⎭⎪⎫2λ,2λ-12,3λ.∴AH ′→·EH ′→=4λ2+4λ2-λ+9λ2=0,即λ=117.∴AH ′→=117(2,2,3),|AH ′→|=1717, 又AC ∥平面PEF ,∴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1717.解法二:(1)由解法一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知EF →=⎝ ⎛⎭⎪⎫-12,12,0,PE →=⎝ ⎛⎭⎪⎫1,12,-1,DE →=⎝ ⎛⎭⎪⎫1,12,0,设平面P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2x +12y =0,x +12y -z =0,解得⎩⎪⎨⎪⎧y =x ,z =32x ,令x =2,则n =(2,2,3), ∴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d =|DE →·n ||n |=|2+1|4+4+9=31717.(2)∵AC ∥EF ,∴直线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也即是点A 到平面PEF 的距离.又AE →=⎝ ⎛⎭⎪⎫0,12,0,∴点A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 d =|AE →·n ||n |=117=1717.拓展提升1.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两种思路(1)将求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转化为求向量模的问题,即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垂足的坐标,然后求出向量的模,这是求各种距离的通法.(2)直接套用点线距公式求解,其步骤为直线的方向向量a →所求点到直线上一点的向量PP ′→及其在直线的方向向量a 上的投影→代入公式.注意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转化. 2.点面距、线面距、面面距的求解方法线面距、面面距实质上都是求点面距,求直线到平面、平面到平面的距离的前提是线面、面面平行.点面距的求解步骤:(1)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跟踪训练4】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G 分别是C 1C ,D 1A 1,AB 的中点,求点A 到平面EFG 的距离.解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0,0),E (0,2,1),F (1,0,2),G (2,1,0),∴EF →=(1,-2,1),EG →=(2,-1,-1),GA →=(0,-1,0). 设n =(x ,y ,z )是平面EFG 的法向量,则⎩⎨⎧n ·EF →=0,n ·EG →=0,∴⎩⎪⎨⎪⎧x -2y +z =0,2x -y -z =0,∴x =y =z ,可取n =(1,1,1), ∴d =|GA →·n ||n |=13=33,即点A 到平面EFG 的距离为33.探究5 与空间有关的探索性问题例5 如图,矩形ABCD 和梯形BEFC 所成的平面互相垂直,BE ∥CF ,∠BCF =∠CEF =90°,AD =3,EF =2.(1)求证:AE ∥平面DCF ;(2)当AB 的长为何值时,二面角A -EF -C 的大小为60°?[解] 如图,以点C 为坐标原点,以CB ,CF 和CD 所在直线分别作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设AB =a ,BE =b ,CF =c ,则C (0,0,0),A (3,0,a ),B (3,0,0),E (3,b,0),F (0,c,0).(1)证明:AE →=(0,b ,-a ),CB →=(3,0,0),BE →=(0,b,0),∴CB →·AE →=0,CB →·BE →=0, 从而CB ⊥AE ,CB ⊥BE . 又AE ∩BE =E , ∴CB ⊥平面ABE . ∵CB ⊥平面DCF ,∴平面ABE ∥平面DCF .又AE ⊂平面ABE , 故AE ∥平面DCF .(2)∵EF →=(-3,c -b,0),CE →=(3,b,0), 且EF →·CE →=0,|EF→|=2, ∴⎩⎪⎨⎪⎧-3+b c -b =0,3+c -b2=2,解得b =3,c =4.∴E (3,3,0),F (0,4,0).设n =(1,y ,z )与平面AEF 垂直, 则n ·AE →=0,n ·EF →=0,即⎩⎪⎨⎪⎧1,y ,z ·0,3,-a =0,1,y ,z ·-3,1,0=0,解得n =⎝⎛⎭⎪⎪⎫1,3,33a.又∵BA ⊥平面BEFC ,BA →=(0,0,a ),∴|cos 〈n ,BA →〉|=|n ·BA →||n ||BA →|=334a 2+27=12, 解得a =92或a =-92(舍去).∴当AB =92时,二面角A -EF -C 的大小为60°.拓展提升利用向量解决存在性问题的方法策略求解存在性问题的基本策略是:首先,假定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其次,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再次,利用空间向量法把存在性问题转化为求参数是否有解问题;最后,解方程,下结论.利用上述思维策略,可使此类存在性难题变为常规问题.【跟踪训练5】 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D =AA 1=12AB ,点E 是棱AB 上一点,且AEEB=λ. (1)证明:D 1E ⊥A 1D ;(2)是否存在λ,使得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并说明理由.解 (1)证明: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DD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不妨设AD =AA 1=1,AB =2,则D (0,0,0),A (1,0,0),B (1,2,0),C (0,2,0),A 1(1,0,1),B 1(1,2,1),C 1(0,2,1),D 1(0,0,1).因为AEEB =λ,所以E ⎝⎛⎭⎪⎫1,2λ1+λ,0, 于是D 1E →=⎝ ⎛⎭⎪⎫1,2λ1+λ,-1,A 1D →=(-1,0,-1),所以D 1E →·A 1D →=⎝ ⎛⎭⎪⎫1,2λ1+λ,-1·(-1,0,-1)=-1+0+1=0,故D 1E ⊥A 1D .(2)因为DD 1⊥平面ABCD ,所以平面DE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0,1),设平面D 1EC 的法向量为n 1=(x ,y ,z ),又CE →=⎝ ⎛⎭⎪⎫1,2λ1+λ-2,0,CD 1→=(0,-2,1), 则⎩⎨⎧n 1·CE →=0,n 1·CD 1→=0,即⎩⎪⎨⎪⎧n 1·⎝ ⎛⎭⎪⎫1,2λ1+λ-2,0=0,n 1·0,-2,1=0,整理得⎩⎪⎨⎪⎧x -y ·21+λ=0,-2y +z =0,取y =1,则n 1=⎝ ⎛⎭⎪⎫21+λ,1,2. 因为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所以22=|n ·n 1||n ||n 1|,即22=21+4+⎝⎛⎭⎪⎫21+λ2,解得λ=233-1. 故存在λ=233-1,使得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1.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应的距离和夹角等问题.(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 2.利用法向量求直线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的步骤 (1)求平面α的法向量n .(2)利用公式sin θ=|cos 〈AB →,n 〉|=|AB →·n ||AB →||n |,注意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π2.3.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步骤 (1)求两平面的法向量.(2)求两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3)由图判断所求的二面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从而下结论.在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时应注意:平面的法向量有两个相反的方向,取的方向不同求出来的角度当然就不同,所以最后还应该根据这个二面角的实际形态确定其大小.4.点面距的求解步骤(1)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1.若两异面直线l 1与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0,4,-3),b =(1,2,0),则直线l 1与l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A.32B.8525C.4315D.33答案 B解析 设l 1,l 2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a ,b 〉|=0×1+4×2+-3×05×5=8525.2.直角△ABC 的两条直角边BC =3,AC =4,PC ⊥平面ABC ,PC =95,则点P 到斜边AB 的距离是( )A .5B .3C .3 2 D.125答案 B解析 以C 为坐标原点,CA ,CB ,C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4,0,0),B (0,3,0),P ⎝ ⎛⎭⎪⎫0,0,95,所以AB →=(-4,3,0),AP →=⎝⎛⎭⎪⎫-4,0,95, 所以AP →在AB →上的投影长为|AP →·AB →||AB →|=165,所以点P 到AB 的距离为d =|AP →|2-⎝ ⎛⎭⎪⎫1652=16+8125-25625=3.故选B.3.把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成直二面角,点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O 是正方形中心,则折起后,∠EOF 的大小为( )A .(0°,90°)B .90°C .120°D .(60°,120°)答案 C解析 OE →=12(OA →+OD →),OF →=12(OB →+OC →),∴OE →·OF →=14(OA →·OB →+OA →·OC →+OD →·OB →+OD →·OC →)=-14|OA →|2.又|OE →|=|OF →|=22|OA →|,∴cos 〈OE →,OF →〉=-14|OA →|212|OA →|2=-12.∴∠EOF =120°.故选C. 4.平面α的法向量n 1=(1,0,-1),平面β的法向量n 2=(0,-1,1),则平面α与β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π3或2π3解析 设二面角的大小为θ,则cos 〈n 1,n 2〉=1×0+0×-1+-1×12·2=-12,所以cos θ=12或-12,∴θ=π3或2π3.5.如图,在长方体AC 1中,AB =BC =2,AA 1=2,点E ,F 分别是平面A 1B 1C 1D 1、平面BCC 1B 1的中心.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试用向量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求异面直线AF 和BE 所成的角;(2)求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由题意得A (2,0,0),F ⎝ ⎛⎭⎪⎪⎫1,2,22,B (2,2,0),E (1,1,2),C (0,2,0).∴AF →=⎝⎛⎭⎪⎪⎫-1,2,22,BE →=(-1,-1,2), ∴AF →·BE →=1-2+1=0.∴直线AF 和BE 所成的角为90°.(2)设平面BE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又BC→=(-2,0,0),BE →=(-1,-1,2),则n ·BC →=-2x =0,n ·BE →=-x -y +2z =0,∴x =0,取z =1,则y =2,∴平面BE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2,1).∴cos 〈AF →,n 〉=AF →·n|AF →||n |=522222×3=53333.设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53333,即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3333.。
立体几何的向量方法-法向量
平面向量可以由其所在平面的法向量和任意一个非零 常数倍数表示。
法向量与空间向量的关系
法向量是空间向量的特殊情况 ,当空间向量垂直于某平面或 空间时,该空间向量即为该平 面或空间的法向量。
法向量与空间向量共面,即它 们在同一平面内。
空间向量可以由其所在平面或 空间的法向量和任意一个非零 常数倍数表示。
80%
几何意义
法向量在几何上表示平面的方向 ,可以用于描述平面内的直线和 平面间的角度关系等。
02
法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平面与平面
法向量的计算
计算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可以通 过计算两个平面的点积,然后除 以两向量模的乘积得到。
平面间的角度
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之间的角度就 是这两个平面间的夹角。
直线与平面
直线方向向量的定义
直线方向向量可以通过两点间的向量差得到,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的向量差 都是这个方向向量。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如果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那么直线要么在平面上,要么与平 面平行;如果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那么直线要么在平面上, 要么与平面相交。
点与平面
点到平面的距离
投影法
总结词
投影法是一种通过将一个向量投影到另一个 向量上,然后取反方向来计算法向量的方法 。
详细描述
投影法是通过将一个向量投影到平面上,然 后取反方向来计算平面的法向量的方法。具 体地,设一个向量$mathbf{a} = (a_1, a_2, a_3)$,将其投影到平面上,得到投影向量
$mathbf{p}$,然后取反方向得到法向量 $mathbf{n}$。具体地,$mathbf{n} = -
法向量与向量积的关系
8.8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Ⅱ)——求空间角、距离
2.
点面距的求法
如图,设 AB 为平面 α 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 α 的法向量, → |AB· n| 则 B 到平面 α 的距离 d= |n| .
1. 若平面 α 的一个法向量为 n=(4,1,1),直线 l 的一个方向 向量为 a=(-2,-3,3),则 l 与 α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___________. 2. 若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与平面 α 的法向量的夹角等于 120° , 则直线 l 与平面 α 所成的角为________.
(3)求二面角的大小 1° 如图①,AB、CD 是二面角 α—l—β 的两个面内与棱 l 垂直 → → 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 θ=〈AB,CD〉 .
2° 如图②③,n1,n2 分别是二面角 α—l—β 的两个半平面 α,β 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 θ 满足 cos θ=cos〈n1,n2〉 ABCD—A1B1C1D1 中, 是底面 ABCD O 的中点,E,F 分别是 CC1,AD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 OE 和 FD1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________.
题型一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1
如图,已知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长为 2,点 E
是正方形 BCC1B1 的中心,点 F、G 分别是棱 C1D1、AA1 的中 点,设点 E1、G1 分别是点 E、G 在平面 DCC1D1 内的正投影. (1)证明:直线 FG1⊥平面 FEE1; (2)求异面直线 E1G1 与 EA 所成角的正弦值.
ABCD 为矩形,PA⊥平面 ABCD,点 E 在线段 PC 上,PC⊥平 面 BDE. (1)证明:BD⊥平面 PAC; (2)若 PA=1,AD=2,求二面角 B-PC-A 的正切值.
(2011· 辽宁)如图,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PD⊥ 1 平面 ABCD,PD∥QA,QA=AB=2PD. (1)证明:平面 PQC⊥平面 DCQ; (2)求二面角 Q—BP—C 的余弦值.
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的向量方法(三)求距离
CG=2,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直线BD到平面
GEF的距离。
z
G
d | n BE| 2 11 .
n
11
xD
C
F
A
E
B
y
练习3:
正方体AC1棱长为1,求BD与平面GB1D1的
距离
Z D1
DD1 n C1 d
A1
B1
n
G D
A X
C Y
B
三、求平面与平面间距离
例3、正方体AC1棱长为1,
SA AB BC a,A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a, 求A到平面SCD的距离。 z
S
A
D
y
B
C
x
练习2:
练习(用向量法求距离): 如图, ABCD 是矩形, PD 平面 ABCD , PD DC a , AD 2a , M 、N 分别是 AD 、PB 的中点,求点 A 到平面 MNC 的距离.
2
2 22
∴ MC ( 2 a, a, 0) , MN (0, 1 a, 1 a) ,
z MA ( 2 a, 0, 0)
2
22
P
2
设 n ( x, y, z) 为平面 MNC 的一个法向量, ∴ n MN , n MC
∴ n MC 2 ax ay 0 且 2
n (1,
1的,E一1G)个,B法E向22x量x为(224yn,y0,0(20x,)y0, z)FA
E
33
C
B
y
d | n BE| 2 11 .点 B 到平面 EFG 的距离为 2 11 .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
x − 2 y − 4z = 0 , 2 x − 4 y − 3z = 0
⇒ x = 2 y , z = 0.
取y = 1
【反思感悟】 反思感悟】
用待定系数法求平面的法向量, 用待定系数法求平面的法向量,关键是在 平面内找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列出方程组, 平面内找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列出方程组, 取其中一组解(非零向量)即可. 取其中一组解(非零向量)即可.
【方法探讨】 方法探讨】
证明线面 平行问题,可以有 三个途径,一是 在平面ODC1 内找一向量与B1C共线;二是说明 B1C与平面ODC1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共面;三是 证明B1C与平面ODC1的法向量垂直.
例:求证: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 求证: 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线面平行 l ∥ α ⇔ a ⊥ u ⇔ a ⋅ u = 0 ;
面面平行 α ∥ β ⇔ u ∥ v ⇔ u = kv.
注意:这里的线线平行包括线线重合,线 注意:这里的线线平行包括线线重合, 面平行包括线在面内,面面平行包 面平行包括线在面内,面面平行包 括面面重合. 括面面重合.
三、用方向向量和法向量判定位置关系
对于平面 对于平面 α 上的任 存在有序 有序实数 一点 P ,存在有序实数 对 ( x , y ) ,使得
P
b
α O
a
OP = xa + yb
二、平面的法向量 (1)定义 (1)定义 如果表示向量 n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垂 直于平面 α ,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 α ,记 记 作 n⊥ α ,如果 n ⊥α ,那么向量 n 叫做平面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
前面, 前面,我们把
空间几何中的向量与平面
空间几何中的向量与平面向量和平面是空间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解决几何问题和物理问题时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向量和平面的性质及运算规则,并通过实例讨论它们在几何中的应用。
一、向量的定义与性质向量是空间中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常用箭头表示。
向量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示方法:1. 点表示法:以有向线段AB表示向量,箭头方向指向B,长度表示向量大小;2. 分量表示法:将向量沿坐标轴分解为三个有序实数(a, b, c),分别表示向量在x、y、z轴上的投影。
向量具有以下性质:1. 平行向量:具有相同或相反方向的向量,记作⃗AB // ⃗CD;2. 相等向量:具有相同大小和方向的向量,记作⃗AB = ⃗CD;3. 零向量:大小为零的向量,任何向量与零向量相加得到自身,记作⃗0;4. 负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作⃗AB = -⃗BA;5. 共线向量:在同一直线上的向量,其方向相同或相反。
二、向量运算规则1. 向量加法:两个向量之和等于它们对应分量相加,即⃗AB+ ⃗AC = ⃗CB。
2. 向量减法:两个向量之差等于它们对应分量相减,即⃗AB - ⃗AC = ⃗CB。
3. 数乘:向量与实数相乘,即k⃗AB = ⃗CB,其中k为实数。
三、平面的定义与性质平面是空间中由无限多条直线构成的一个二维对象。
常用π表示平面。
平面可以由以下三种表示方法:1. 点法式:平面上一点M在平面上的投影向量⃗n与平面法向量⃗a 垂直,可表示为⃗n·⃗a = 0;2. 法线式:已知平面法向量⃗n和平面上一点A,可表示为⃗n·⃗AP = 0,其中⃗AP为平面上一点A的向量;3. 一般式:已知平面系数A、B、C和平面上一点A,可表示为Ax + By + Cz + D = 0。
平面具有以下性质:1. 平行平面:法向量平行或共线的平面称为平行平面;2. 垂直平面:法向量垂直的平面称为垂直平面;3. 直线与平面交点:一条直线与平面相交,存在交点或者与平面平行;4. 两平面夹角:两平面法向量之间的夹角称为两平面的夹角。
立体几何的向量方法-空间向量求距离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向量的表示与运算
向量的表示
空间中一个点可以表示为一个有序实数对(x,y,z),与该点对应的向量可以表示为 $overrightarrow{OP} = (x,y,z)$。
向量的加法
对于任意两个向量$overrightarrow{a} = (a_1, a_2, a_3)$和$overrightarrow{b} = (b_1, b_2, b_3)$,它们的和为$overrightarrow{a} + overrightarrow{b} = (a_1 + b_1, a_2 + b_2, a_3 + b_3)$。
04
空间向量求距离的实例分析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球面距离问题
总结词
利用向量方法求球面上的两点之间的最 短距离
VS
详细描述
将球面上的两点分别表示为向量,通过向 量的模长和夹角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具 体步骤包括将球面距离转化为平面距离, 利用向量的模长和夹角公式计算距离。
平面距离问题
总结词
利用向量方法求平面上的两点之间的最短距 离
详细描述
将平面上的两点分别表示为向量,通过向量 的模长和夹角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具体步 骤包括将平面距离转化为直线距离,利用向 量的模长和夹角公式计算距离。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问题
总结词
利用向量方法求异面直线间的最短距离
详细描述
将异面直线分别表示为向量,通过向量的模 长和夹角计算直线之间的距离。具体步骤包 括将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转化为平面距离,利
用向量的模长和夹角公式计算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