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惠民-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脑损伤的预后及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是一组易引起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发育障 1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
碍的高危人群,随着产科和新生几重症监护技术的
早产儿脑损伤主要包括脑室内出血和脑室周围
快速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早产儿脑损伤 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随着月龄的增长,脑损伤所 致神经发育后遗症改变愈发突出,早产儿存活者
白质软化(periventficular leukomalacia,PVL)‘2l。国 内外研究表明‘31,早产儿脑损伤在临床上往往缺乏 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故确诊依赖影像学
隋 Anna A,Tang WH,Bansilal S,et a/.Diabetic eardiomyopathy:in-
sight8 into pathogenesis,diagnostic challenges,and therapeutic op-
tions[J].Am J Mad,2008,121(9):748-757.
应用超声、CT、MRI检查,可对早产儿PVL灶的 分布、程度等作出准确判断,作为预测早产儿可能发 生腑f瘫的重要标志。早产儿进行CT检查最好在出 生后l周以内,过迟检查常因血肿正处于等密度期 而漏诊。CT对于早期生发层基质的出血及脑室内 出血比较敏感,对早期伴有囊变的PVL也有一定的 诊断价值。MRI对新鲜出血敏感性稍差,出血3 d内 一般不宜作MR!检查。它无x线辐射,尤其是高场 强及功能性MRI成像弥补了超声及CT对于早期 PVL的不敏感,其典型代表为弥散加权MRI和氢质 子磁共振波谱。弥散加权成像不但在于及时发现病 变,而且对判断预后有很大帮助。氢质子磁共振波 谱能反映腩内代谢物质的水平,是目前惟一能从活 体上测得组织内化学成分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判 断新生儿期缺血缺氧性脑病所引起的能量代谢障 碍、细胞内酸中毒及神经元损伤,可提供大量有价值 的信息。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基础与MRI评价
整理课件
20
早产儿脑发育与白质损伤的选择易损性
整理课件
21
早产儿脑发育与白质损伤的选择易损性
Back SA, et al. J Neurosci 21:1302-1312.
整理课件
22
AMPA 受体暂时过度表达
Follett PL,rt al. J Neurosci 2004;24:4412-4420
整理课件
52
649例晚期早产儿MRI-2005.01-2012.04
颅内出血 生发基质和脑室内出血
Ⅰ级出血 Ⅱ级出血 Ⅲ级出血 Ⅳ级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硬膜下出血 小脑出血 脑实质出血 脑白质损伤 局灶性 广泛性 弥漫性 脑梗塞 脑白质损伤合并灰质损伤 脑白质损伤合并颅内出血 总计
例数(%) 112(33.7) 45(13.6)
整理课件
35
整理课件
36
MRI诊断的损伤类型
整理课件
37
早产儿脑损伤的影像诊断分类
非出血性损伤 脑白质损伤 脑梗死
出血性损伤 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小脑出血 脑实质出血 其他部位出血
整理课件
38
脑白质损伤的程度分类-Miller SP
Ferriero DM, Miller SP. Imaging selective vulnerability in the developing nervous system J Anat;2010:217:429-435.
结果
产前产时危险因素分析
因素
OR
CI
非出血性脑损伤
男性 阴道分娩 早发型败血症
整理课件
23
抗氧化酶成熟依赖性发育
Folkerth RD, et al. J Neuropathol Exp Neurol 2004;14:265-274
围生期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脑白质损伤_俞惠民
自从 1962 年 Banker 等 命名 脑室 周围 白质 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 PVL)以来 , 新生儿脑白质损 伤(white matter damage , WMD)也越 来越 受到 人们 重视 。 WMD 被认 为 是
[ 收稿日期] 2005 -06-27 [ 作者简介] 俞惠民 , 男 , 主 任医 师 , 教 授 , 博 士学 位 , 博 士研究 生导 师 , 曾先后赴英国威岛圣玛丽医学中心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和德国 海德堡大学进修新 生儿重 症监护 , 中华医 学会 围产医 学分会 委员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 《小儿急救医 学》《中 华实用医 学杂志》 编委 , 发表学术论 文 30 余 篇 , 主编或 参编教材 和专著 10 余 部 , 研究方向为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新生儿脑损伤的防治 。
致双 下肢痉挛瘫 , 视觉 损害 , 认知 障碍 ;3.脑 积水 ,-IVH 发 生
远期后遗症机会为 35%以上 , 若并 PVH-PHI 可达 90%, 常表
现为半身瘫痪, 认知障碍 ;Ⅱ级 以上的 PVL 后 遗症的发生 率达
· 726 ·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第 20 卷第 8 期 2005 年 8 月 J Appl Clin Pediatr , Vol .20 No .8 August 2005
一 、围生期宫内感染与新生儿 WMD 的关系 新生儿 WMD 的病因 尚不十 分明 确 , 既往 的注意 力均 集 中在缺氧缺血 ,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 , 除围生 期缺氧缺 血外 , 孕 母围生期宫内感染也是导致 WMD 的重要因素 。 本文主要 阐 述孕期宫内感染 , 包 括羊 膜腔感 染 、胎盘 炎症 和绒毛 膜羊 膜 炎等与早产儿 WMD 的关系 。 流行病学资料研究表明存在 宫 内感染者发 生 WMD 的危 险性 将 增加 2.6 倍(RR :2.6;95 % CI :1 .7~ 3.9)[ 3] , 而且近来的动物实 验研究 也支持 了宫内 感 染导致 WMD 这 一论 点 , Cai 等[ 4] 通 过怀 孕大 鼠注 入脂 多 糖 (LPS)建立的动物模型发 现宫 内感 染能导 致仔 鼠 WMD ;Mallard 等[ 5] 发现胎羊缺 氧能导致 WMD 和皮层下灰质损伤 , 但胎 羊的内毒素血症却选择性导致 WMD 。 我们 通过对 怀孕大 鼠 注入大肠杆菌建立宫内感染 动物模 型 , 同时应 用 HE 染色 和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艳兵;喻云
【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13(053)00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龄产妇的增多,早产儿的发生率越来越多,然
而伴随着围生医学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飞速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也越来越高,但脑性瘫痪仍是成活早产儿的严重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现迫切需要系统地开展新生儿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inju—ry,WMI)病因学、防治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以减少WMI患儿出生,并加强对患儿的早期康复,提高早产儿围生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总页数】4页(P97-100)
【作者】刘艳兵;喻云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南昌,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6;R726.511.5
【相关文献】
1.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J], 王来栓;邵肖梅
2.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病机制 [J], 王欣煜;毛健
3.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机制研究 [J], 安晶慧;毛健
4.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的新进展 [J], 杨芹
5.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刘艳兵;喻云;陈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治疗的循证医学进展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治疗的循证医学进展龙莎莎;程国强【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5(33)3【摘要】早产儿脑损伤是新生儿医学研究热点,早期识别和干预可改善早产儿预后。
尽管目前在研的早产儿脑损伤干预措施较多,但均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临床应用。
最有可能临床应用的干预方法是给可能发生早产的孕妇产前应用硫酸镁和早产儿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目前早产儿脑损伤的防治关键仍是避免早产和脑损伤的发生。
%Brain injury of premature infant is a hot topic in the neonatal clinical study. Early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remature infants.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interventions for brain injury of premature infants, most of them do not have evidence-based study to suppor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tenatal application of magnesium sulfate for pregnant women and application of erythropoietin for preterm infants may be the most promising interventions. Avoiding prematurity and brain damage is the key interventions for brain damage of premature infants.【总页数】4页(P287-290)【作者】龙莎莎;程国强【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上海 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上海 20110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研究新进展 [J], 延新新;梁玉美2.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J], 李棒棒;乔立兴3.弥散张力成像应用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研究进展 [J], 黄炳龙;刘玲;李承燕4.干细胞移植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研究进展 [J], 应俊杰;李世平;屈艺;母得志5.线粒体功能障碍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研究进展 [J], 李文星;屈艺;母得志;唐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研究进展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是指脑室周围白质的缺血性损伤,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是公认的早产儿脑瘫的主要原因。
PVL是一种继发性脑白质病,见于早产儿及产后窒息的存活儿童,由于缺血缺氧性脑实质损伤,引起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可导致脑瘫(主要是痉挛性双下肢瘫、四肢瘫)、智能落后、抽搐,以及各种眼的异常,如眼震、斜视、视力降低等,其临床症状与颅脑超声、CT、MRI等呈现的影像学功能区改变密切相关。
现在一般认为PVL与缺血、缺氧及感染有关,PVL主要损伤轴索与少突胶质细胞,但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清楚。
随着产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而早产儿PVL对早产生后脑发育影响因素的认识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就PVL的发病机制及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1 脑室周围白质病理PVL的病理特点是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前髓鞘少突胶质细胞局灶性和弥漫性脑室周围耗尽。
前髓鞘少突胶质细胞对谷氨酸引起的死亡,极易受自由基,促炎细胞因子。
在PVL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药物干预靶毒性分子将减少PVL的严重程度是有用的[1]。
2 PVL发病机制早产儿PVL的高危因素很多,缺血性和炎症对发育中的脑损伤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的影响。
围产期脑损伤这一类引起的PVL对年龄高度的依赖性。
足月儿,这种损伤主要影响大脑皮层神经元,产生流域或中风样分布的损伤,而在早产儿,不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在脑白质和底板的神经元下方的新皮层尤其脆弱,导致PVL[2]。
但今年随着医学工作者对缺血和炎症两大因素研究的不断深入,也有了一些发病机制方面的新的认识。
2.1缺血缺氧引起的PVL 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前少突胶质前体细胞(preOL)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被认为是PVL发病的主要根源之一。
研究探讨二亚苯基碘(DPI),NADPH氧化酶抑制剂(NOX4),上保护的preOLs的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在体内和体外毒性的效果。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病因进展和临床诊断要点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病因进展和临床诊断要点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是本世纪新生儿医学重点攻克的国际性目标之一。
目前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E成为早产儿脑损伤的最主要类型。
在早产儿的发生率高达26%--60%。
除了早期死亡外,存活患儿中,约10%可出现痉挛性运动缺陷即脑瘫,25%~50%呈现认知、行为缺陷或轻度的运动障碍,是早产儿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障碍的最主要原因。
迄今对PVL的发病机制和神经生物学尚认知不多;对PVL 尚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本文将主要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探讨PVL的病因进展,并讨论PVL的临床诊断要点。
1PVL的病因进展目前从病理上已明确,PVL分为局部PVL和弥漫性PVL。
局部PVL与严重缺血有关,主要引起局部白质的少突胶质细胞(OL)前体坏死和形成囊腔。
常见病变位于侧脑室三角部和枕角的周围白质(视区)、侧脑室前角和体部的周围白质(半卵圆区)以及侧脑室额角的周围白质(听区)。
弥漫性脑白质损伤则认为与轻度缺血有关,主要引起OL前体弥漫性损伤和凋亡性死亡,少见出现大的囊腔变化。
在临床上,局部PVL患儿主要表现痉挛性肢体瘫痪即脑瘫,弥漫性PVL患儿则主要表现认知、行为缺陷和轻度运动障碍。
无论是局部或弥漫性PVL,其根本的病理改变即为脑白质部位OL前体的受损和丢失,致使脑白质内髓鞘不能形成,临床上呈现脑瘫和智能落后等后遗症。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探讨PVL的病因,目前认识到至少有3个主要的相互制约的因素与早产儿发生PVL有关。
其中前两个因素即血管解剖和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是形成早产儿好发脑缺血的基础,而主要构成早产儿脑白质的OL前体对缺血、感染所具有的特殊易损性,是早产儿好发PVL的第3个主要因素。
1.1血管解剖因素正常人类早产儿脑白质的血流量极低,其脑白质的血流量仅为皮质和灰质血流量的25%。
应用胶体注射放射显影技术,可清晰显示早产儿的脑室周围系大脑前、中、后动脉的终末供血区域。
甲状腺素和早产儿脑损伤精品文档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THOP与2岁精神运动发育
N=563,GA<32 weeks 和/或VLBW
Meijer WJ, et al. Arch Dis Child. 1992
THE CHILDREN’S HOSPITAL
住院期间新生儿死亡率
Osborn D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THE CHILDREN’S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2019
IVH
总体
Osborn D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9,
关于THOP的诊断标准以及能导致脑损伤的甲状 腺激素水平阈值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van Wassenaer AG, et al.Semin Perinatol,2019 Seth A. Indian Pediatr,2019
THE CHILDREN’S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 III-IV
THE CHILDREN’S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PVL & NEC
PVL
Osborn D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9,
早产儿死亡率/IVH与血清T4的相关性
设计:回顾性调查,BW<1500g,N=342,初筛 T4水平与出院前死亡率、IVH发生率的相关性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生_预后与病因探讨_周丛乐
3.脑室旁白质一过性病变 38 例 , 在颅脑 B 超 检查时 , 原有的脑室旁白质强回声改变已消失 , 基本 恢复正常 。
二 、早产儿脑室旁白质损伤的预后 对本组病例有计划地随访 , 年龄在 3 个月以上 纳入统计 , 最大 3 岁 , 共计 46 例 , 随访率 72 %(46/ 64)。 将发育商(DQ)≤75 定为 预后差 ;限局 性肢 体 、颈肌肌张力异常定为轻度异常 。 分析随访到的 46 例不同程度脑 白质病变早产 儿的预后 , 结果显 示 , 脑白质病变越重 , 预后越差 , 特别是脑室周围广 泛出现软化灶时 , 严重影响预后(表 1)。 三 、早产儿脑室旁白质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在本组病例中 , 从所获得的产科病史资料分析 , 存在可 能影 响胎 儿供 血 供氧 因 素的 病 例占 48 % (31/ 64), 有 前述 4 类 新生 儿早 期疾 病者 占 86 % (55/ 64), 多数病例存在两种以上疾病 :(1)循环问题 38 例(59 %)。(2)低氧 40 例(67 %)。(3)低血糖 44 例 (73 %)。 (4)脑 室 内 出 血 伴 脑 室 扩 大 40 例 (67 %)。 应用 logistic 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各种因素在 本组早产儿脑室旁白质损伤发生的危险性 , 结果显 示 , 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与脑室旁白质软化的发 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 存在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 者 , 极易出现脑室旁白质软化(P <0 .01)。 作单因 素 分析 显示 , 3 ~ 4度颅 内出 血存在 与否 、母 亲孕
结果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研究的进展
・综述・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研究的进展朱丽华 蒋犁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comalacia,P VL)是一种较常见的脑损伤形式,早产儿发生率高。
1867年Parr ot 和V irchow等[1,2]首先记载了本症。
这种脑白质的发育损伤可导致脑瘫,主要是痉挛性双下肢瘫、四肢瘫(尤以下肢为重),智力落后,抽搐,以及眼的各种异常(如眼球震颤、斜视、视力降低等),对新生儿尤其早产儿的远期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已被围生、新生儿学领域多项研究结果所证实[3]。
在发达国家,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 I CU)的建立和发展,早产儿存活率增加,P VL引起的脑瘫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了人类生活质量。
故不同程度的早产儿脑白质病变日益受到重视。
一、流行病学调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是缺血对脑室周围分水岭区白质的损伤,该区处于相对高的代谢状态,因此血流降低和(或)氧供减少将会导致脑室周围白质损伤[4]。
P VL好发于23~32周胎龄的早产儿,年龄越小,P VL发生率越高,发生率为4%~26%,但在病理解剖研究中证实P VL迹象的早产儿高达75%。
研究显示有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经过心脏外科手术后P VL发生率在50%以上。
而应用呼吸机后伴低碳酸血症的新生儿发病率较正常早产儿高4倍。
5%~17%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囊性P VL,其中66%~100%以后有脑瘫表现。
二、分型11根据病变范围,L ida将P VL分为三型:Ⅰ型:病变局限于侧脑室前角或后角深部白质;Ⅱ型:病变累及大脑前叶至后叶呈多发病灶,此两型的病理特点为受累区细胞的坏死,随后出现囊性变[5];Ⅲ型:大脑白质弥漫性病变,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损伤,其病理特点为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 oc2 ytes,OL s)前体细胞的弥漫性损害。
21根据病理改变,P VL分为:(1)局部P VL,与严重缺血有关,主要引起局部白质的OL前体细胞坏死、胶质增生和囊腔形成。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956·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第 23卷第 12期 2008年 6月 J A pp l C lin Ped ia tr, V ol. 23 N o. 12, J un. 2008
性 [ 10 ] 。
4. 2 谷氨酸与 OL s死亡 PVL 时轴突损伤使大量谷氨 酸释放到细胞外间隙 ,谷氨酸通过受体和非受体介导途 径引起 OL s前体死亡 。 ( 1) 非受体途径 : 细胞外大量谷 氨酸激活谷氨酸和胱氨酸的交换机制 ,使细胞内胱氨酸 大量消耗 ,细胞内谷胱甘肽合成量减少 ,细胞清除自由基 的能力降低 ,通过自由基途径介导细胞死亡 。 ( 2 ) 受体 途径 : 谷 氨 酸受 体 ( GluR s) 包括 亲 离子 型 谷 氨 酸 受 体 ( iGluR s)和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mGluR s) ,谷氨酸诱导 的 OL s前体损伤由非 N2甲基 D 2门冬氨酸 (NMDA ) 亲离 子型谷 氨 酸受 体 α2氨 基 232羟 基 252甲 基 242异 唑 2丙 酸 盐 /红藻氨酸 (AMPA / kainate)介导 。成熟 OL s中 , AMPA 受体是兴奋毒性细胞死亡最主要的中介体 , kainate受体 的作用较小 ,且介导的是细胞坏死而不是凋亡 ;晚期 OL s 前体的死亡形式主要是凋亡 。H I时谷氨酸等激动剂与 AMPA / kainate结合 ,使其控制的 Ca2 + 通道开放 ,引发大 量 Ca2 +内流 ,加重突触后细胞内 Ca2 +超载 ,激活脂肪酶 、 蛋白酶 、核酸内切酶等 ,导致 OL s前体因神经毒作用而死 亡 。AMPA 受 体 是 一 种 配 体 门 控 型 阳 离 子 通 道 , 由 GluR1、2、3、4 四种亚单位围绕一个亲 水 性 中 心 孔道 组 成 1个四聚体结构 。各亚基对钙离子通透性不一 , GluR2 亚 单位限制钙离子及其他阳离子的通透 。氧气 2葡萄糖剥 夺 (OGD)预处理动物实验 ,可使 OL s 细胞表面的 AMPA 受体亚基 GluR2 表达下调 , Ca2 + 内流增加 ,导致细胞内 Ca2 +超载 。NBQX、AMPA、kainate 受体拮抗剂及 Ca2 + 受 体拮抗剂在 OGD 期间或 OGD 后应用 ,均可减弱 Ca2 + 通 透性受体的作用 [11 ] 。NMDA 受体分布广泛 ,不仅存在于 星形胶质细胞和 OL s中 ,还存在于中枢有髓神经纤维的 髓鞘鞘层 [12 ] ,主要介导 Ca2 +依赖性的 OL s损伤 。 4. 3 感染 、炎性反应 、细胞因子与 OL s死亡 母 /胎感染 和细胞因子释放参与 PVL 的发生 。 Garnier等 [13 ]用大肠 埃希杆菌制作脑白质损伤模型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 法证实大肠埃希杆菌可引起脑室周围白质囊性损伤并激 活小胶质细胞 。母亲有胎膜早破等感染史的早产儿 ,脐 血 IL 26水平显著升高 ( P < 0. 001) , IL 26 水平增高与 PVL (OR = 15, 95% C I = 2 ~149)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OR = 6, 95% C I = 1. 1~33 ) 密切相关 ,并增加早产儿全身炎性 反应综合征 ( SIRS) 的危险性 , 多变量分析得出 , IL 26 ≥ 1. 077 ×10 - 7 g /L 是发生 PVL 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14 ] , IL 26的升高可增加 SIRS的机会 ,并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影响血管内皮的调节能力 ,增加脑白质的易损性 。 IL 26 抗体可减轻脂多糖 (LPS)诱导的侧脑室扩张 、抑制星形胶 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激活 ,有效改善神经行为学表现 。但 IL 26参与 PVL 的发病过程是与其他炎性细胞因子相互作 用共同完成的 ,而并不是单独引起脑白质损伤 [15 ] 。M ina2 gawa等 [16 ]报道 , PVL 早 产 儿 脐 血 IL 218 水 平 显 著 升 高 ( P < 0. 000 1) , < 35周早产儿脐血 IL 218≥0. 2 ×10 - 6 g /L 提示 PVL 危险性增高 ; < 30周早产儿脐血 IL 218水平为 1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损伤的病理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_李德渊
[ 42] CamfieldP, CamfieldC.Epilepticsyndromesinchildhood:Clinicalfeatures, outcomes, andtreatment[ J] .Epilepsia, 2002, 43 (suppl3): S27 -S32.
[ 43] AldenkampA, VigevanoF, ArzimanoglouA, etal.Roleofvalproate
2 .晚期 OLs前体对氧化损伤的易损性 OLs发育历经 4 个连续阶段 , 早期 OLs前体 、晚期 OLs 前体 、未成熟 OLs和成熟 OLs。通过对这些不同发育阶段特 异性细胞表面抗原分析发现晚期 OLs前体是 PWMI的主要 靶细胞 [ 10] 。缺氧缺血 (HI)后可导致晚期 OLs前体大量凋 亡 ,而成熟和未成熟 OLs则对 HI表现显著抵抗 , 提示 PWMI 与 OLs的成熟依赖易损性有关 。 HI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 , 导致 晚期 OLs前体 线粒 体受 损 , 凋亡 诱导 因子 (AIF)及 Caspase-3活化 ,晚期 OLs前体凋亡 [ 11, 12] 。通过测定特异性 脂质过氧化损伤标志物 F2-异前列腺素 , 发现早期 PWMI即 有脑白质 F2-异前列腺素明显升高 , 且氧化应激损伤具有选 择性 , 早产儿主要损伤脑室周围白质区域 , 足月儿则是大脑 皮质 。进一步研究表明 , 脑室周围白质对氧化应激易损期发 生在髓鞘形成之前 ,相当于妊娠 23 ~ 32周 , 该阶段晚期 OLs 前体大量出现于脑白质 , 对自由基攻击具有明显易损性 。晚 期 OLs前体对自由基攻击易损 , 而成熟 OLs对自由基攻击显 著抵抗 ,提示晚期 OLs前体缺乏处理自由基的能力 , 其原因 可能与晚期 OLs前体抗氧化防御机制不完善有关 。 胎儿发 育阶段脑白质延迟表达抗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1、2, 过氧化氢酶 ,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且各种抗氧化酶的发育成 熟时间也不平 行 , 导致 晚期 OLs前体 更易 受到 氧化 物攻 击 [ 13] 。晚期 OLs前体受自由基攻击损伤后髓鞘形成减少 , 而髓鞘受损是 PWMI早产儿病理性后遗症的主要原因 。最 近 ,体外实验发现 , 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 E2-异前列腺素对晚 期 OLs前体有明显毒性但对成熟 OLs无毒性 , 提示氧化应激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王珂;侯梅【摘要】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是早产儿脑损伤的主要形式,也是早产儿脑性瘫痪和智力障碍的首要原因.患有这些神经系统疾病的低出生体重儿数量不断增加.PVL 的启动因素是局部缺血和炎症反应,缺氧缺血和炎症启动兴奋性神经递质和自由基的相互作用,损伤易感的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前体,引起 PVL 改变,导致脑性瘫痪.因此,预防 PVL 的发生与发展是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病率的关键.而阻断这种机制能够阻止或改善 PVL,从而减少或减轻早产儿脑性瘫痪.%10.3969/j.issn.1006-9771.2012.07.010【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2(000)007【总页数】4页(P630-633)【关键词】早产儿;脑性瘫痪;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少突胶质细胞前体【作者】王珂;侯梅【作者单位】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山东青岛市 266035;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山东青岛市 266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3[本文著录格式] 王珂,侯梅.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7):630-633.过去十年中,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稳定增长,与早产儿相关的神经发育学异常备受关注。
早产儿已成为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最重要高风险群体,尤其是极度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
与足月儿不同,早产儿未成熟脑具有独特的解剖学特征,从而决定其特征性的脑损伤模式——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
PVL是早产儿脑瘫的主要影像学异常,见于90%左右。
因此,预防PVL的发生与发展是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病率的关键。
本文就PVL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提高对PVL病因与发病机制的正确认识。
早在1962年,Banker和Larroche[1]提出“periventricular leucomalacia”一词,并报道早产儿脑白质病变的系列组织学过程,它首先表现为凝固性坏死和液化,然后出现强烈的巨噬细胞活动,2周后巨噬细胞活动消失,病变区域形成空泡(囊)。
【循证医学论文】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治疗循证医学论文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治疗循证医学论文1产前硫酸镁干预虽然ACOG及SOGC对产前应用硫酸镁保护早产儿脑发育已达成共识,但对硫酸镁的治疗剂量、时间窗、是否需维持或重复用药仍缺乏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当前关于产前应用硫酸镁保护早产儿脑发育的前瞻性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①随访时间有限,最长随访终止时间为18个月,而脑瘫及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多在儿童期出现,是否减轻早产儿远期神经预后需随访更长时限,结果可能更有意义;②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发现硫酸镁治疗组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面色潮红、恶心、头痛、乏力和视物模糊、低血压、心动过速等,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明显增多,因此探索最小有效治疗剂量尤为重要;③忽略了不同早产原因对硫酸镁发挥胎儿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部分临床研究以子痫前期作为硫酸镁用药指征,部分以早产/胎膜早破作为用药指征;④未按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分层进行亚组分析,无法明确哪个孕周使用硫酸镁可以达到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最大化;⑤目前随机对照研究均将脑瘫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但未对脑瘫的类型、定义及严重程度等做出评估和细化。
2产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EPO不仅在肾脏中表达,并有改善贫血的作用,近年来发现,EPO及其受体在脑组织中也均有低水平的表达,并在脑缺氧或者脑损伤后表达增加,可能对神经系统发育有重要作用。
对多种神经系统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显示,EPO对发育期脑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2.1EPO神经保护机制EPO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是多靶点的,主要包括:①促进抗凋亡基因表达和促凋亡基因的下调,抑制神经细胞凋亡;②血管新生有利于脑保护和脑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促血管新生是EPO发挥脑保护的又一作用靶点;③EPO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以及向损伤区域迁移,并能促进向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④EPO的抗炎作用能降低炎症细胞浸润及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对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2.2EPO用于早产儿的安全性早产儿应用EPO预防贫血的剂量一般是每次250~500U/kg,每周3次,疗程6周,未增加早产儿惊厥、出血、凝血或死亡的风险性。
围生期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问题
围生期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问题Henrik Hagberg;Carina Mallard;俞惠民;王来栓【摘要】@@ 俞惠民教授很高兴能有机会在第二届上海国际新生儿医学论坛期间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邀请与英国伦敦帝国大学哈默史密斯皇家学院生殖与发育研究所、瑞典哥德堡大学围生医学中心的Hagberg教授和瑞典哥德堡大学Mallard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来栓博士共同探讨有关围生期宫内感染与脑损伤的相关问题,两位教授都是这方面的国际权威专家,请问两位教授是否介意将我们的谈话内容整理后,发表于<中国循证儿科杂志>以飨中国的儿科医生?【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年(卷),期】2009(004)004【总页数】4页(P321-324)【作者】Henrik Hagberg;Carina Mallard;俞惠民;王来栓【作者单位】英国伦敦帝国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杭州,310080;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201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俞惠民教授很高兴能有机会在第二届上海国际新生儿医学论坛期间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邀请与英国伦敦帝国大学哈默史密斯皇家学院生殖与发育研究所、瑞典哥德堡大学围生医学中心的Hagberg教授和瑞典哥德堡大学Mallard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来栓博士共同探讨有关围生期宫内感染与脑损伤的相关问题,两位教授都是这方面的国际权威专家,请问两位教授是否介意将我们的谈话内容整理后,发表于《中国循证儿科杂志》以飨中国的儿科医生?Hagberg教授不介意。
Mallard教授不介意。
俞惠民教授非常感谢。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新生儿复苏与生命支持技术的进步,中国最新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早产儿发生率约为8%,早产儿存活率显著提高,但与早产儿脑损伤相关后遗症的发生率却显著增加,早产和早产儿已成为中国围生医学和新生儿医学的重要问题。
围生期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脑白质损伤
围生期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脑白质损伤俞惠民【期刊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年(卷),期】2005(020)008【摘要】自从1962年Banker等命名脑室周围门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以来,新生儿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WMD)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WMD被认为是一组多相的、普遍的脑白质异常病变,多见于早产儿。
Leviton等认为WMD可被分为4种类型:1.脑白质出血性梗死;2.PVL;3.弥散性星形胶质化;4.弥散的凋亡现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围生医学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飞速进展,早产儿的成活率越来越高,但脑性瘫痪(脑瘫)仍是成活早产儿的严重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目前,WMD被认为是导致围生期死亡的重要病因,同时也是导致脑瘫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存在脑白质损伤者发生脑瘫的危险性将增加15倍。
【总页数】3页(P725-727)【作者】俞惠民【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大学儿科研究所,杭州,3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相关文献】1.围生期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问题 [J], Henrik Hagberg;Carina Mallard;俞惠民;王来栓2.Nogo-66受体与髓鞘相关抑制因子在LPS诱导宫内感染所致早产鼠脑白质损伤中的表达 [J], 童玲;张士发;王清萍;孙美;张开京3.新生儿宫内感染与母围生期相关因素的分析 [J], 李丽利4.早期干预对宫内感染致脑损伤仔鼠大脑白质有髓神经纤维总体积的影响 [J], 李佩春;罗南;李晓捷5.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与宫内感染、白细胞介素-6的关联性探究 [J], 刘慧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脑白质损伤的病理特点和免疫学机制
新生儿脑白质损伤的病理特点和免疫学机制
袁天明;俞惠民
【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年(卷),期】2003(014)002
【摘要】新生儿脑白质损伤是一组具有多种病理类型的疾病,其病理特点主要包括反应性星形胶质化、髓鞘损害和轴突病变等,这些病变被认为是脑瘫发生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新生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病机制也很复杂,近来研究发现免疫学机制在脑白质损伤过程中占重要地位.缺氧缺血或宫内感染等可激活受损局部的星形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它们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并和由血液中渗入的白细胞一起对这些细胞因子产生应答,进而损害脑白质组织中的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以及轴突等,最终导致脑白质组织的坏死、星形胶质化、细胞凋亡以及囊腔形成等多种病理改变.【总页数】3页(P110-112)
【作者】袁天明;俞惠民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3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
【相关文献】
1.新生儿脑白质损伤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J], 翟洪建;虞乐华
2.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J],
张娴;赵琳;李艳红;张俊涛;赵梦茹
3.DWI、SWI对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T1WI高信号机制的探讨研究 [J], 林文聪;潘希昶
4.磁共振多模态检查技术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J], 王永存;沈亚;刘晓;乔蓓;刘海鹏
5.DWI、SWI对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T1WI高信号机制的探讨研究 [J], 林文聪;潘希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研究进展俞惠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大学儿科研究所概述⏹围产医学进展,新生儿存活率显著提高⏹美国每年约出生<500g的的早产57 000例,存活率90%。
⏹后遗症发生率增高,影响生存质量,增加社会负担(视,听,运动,智力)⏹早产儿脑损伤最为重要( 特殊性)⏹选择易损性(selective vulnerability)⏹发生率高选择易损性(selective vulnerability)⏹速度与程度⏹慢性、部分窒息常导致大脑弥漫性坏死,皮层为甚⏹急性、完全窒息主要累及脑干、丘脑及基底神经节⏹成熟度⏹早产儿的易损区位于脑室周围的白质区⏹足月儿的易损区在大脑矢状旁区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高⏹早产儿脑损伤的最主要类型PVL的发生率约为8~26%⏹在应用呼吸机的早产儿中,其发生率可高达38~60 %。
⏹NICU存活的早产儿中,约10 %遗留痉挛性运动缺陷即脑瘫,25~50%遗留认知或行为缺陷或轻度运动障碍。
早产儿脑损伤类型神经病理学分类⏹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 WMD)⏹脑非实质区(脑室内)出血⏹脑其他部位(小脑﹑基底神经节﹑脑干等)损伤早产儿WMD的定义及类型⏹1962年Banker等:⏹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PVL)⏹脑白质损伤(WMD):⏹一组多相的、普遍的白质异常病变,多见于早产儿。
WMD类型80年代,Dambska 等认为NWMD包括两种类型:⏹多灶性坏死(即典型的多灶PVL);⏹弥漫性损伤(以伴有肥大星形细胞增生的脑白质组织稀疏化表现为特点)。
Paneth认为NWMD 的病变组成如下:⏹囊状PVL;⏹孔洞脑;⏹缺血和出血性梗死;⏹脑室扩大。
Leviton 等认为WMD 可被分为4 种类型:⏹脑白质出血性梗死(局灶型);⏹脑白质坏死,即PVL(多灶型);⏹弥漫性星形胶质化;⏹弥漫的凋亡现象(胶质细胞).Pediatr Neurol 1996; 15 (2): 127-136WMD的组织学变化⏹和髓鞘损害(少突胶质细胞)⏹轴突病变(神经纤维)⏹反应性星形胶质化目前,WMD被认为是导致围产期死亡率的重要病因,同时也是导致脑瘫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存在脑白质损伤者发生脑瘫的危险性将增加15倍WMD病因⏹缺氧缺血(脑室周区分水岭梗塞)⏹孕母围产期宫内感染(细胞因子触发炎性反应)⏹羊膜腔感染⏹胎盘炎症⏹绒毛膜羊膜炎等⏹其他⏹低CO2, 应用皮质激素,双胎,高胆红素血症WMD发病机制⏹血管解剖学基础(不成熟)⏹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损伤和被动压力脑循环⏹少突胶质细胞(OL)前体成熟依赖的易损性血管解剖和生理因素⏹早产儿脑白质的血流量极低(1.6~3ml/kg.min,灰质的1/4,成人下限10ml)⏹早产儿脑室周围系大脑前、中、后动脉的终末供血区域。
在胎龄24~28周左右,短穿支较少,长穿支的侧支亦发育不全,长短穿支较少汇合,致使脑室周围成为脑血流分布的最少部位。
⏹胎龄愈小,脑室周围的血管发育愈不成熟,发生WMD 的可能性也就愈大。
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损伤和被动压力脑循环⏹临床不稳定的早产儿(如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时)或极不成熟早产儿常出现被动压力脑循环。
⏹由于早产儿脑白质CBF非常低,其安全界限极窄,因而极易引起脑白质的血供终末和边缘区缺血,导致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
⏹临床研究进一步显示早产儿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即被动压力脑循环与PVL发生有密切联系。
脑穿支动脉肌层未发育完善?少突胶质细胞(OL)前体成熟依赖的易损性⏹动物实验证明:不成熟脑白质对缺氧缺血具有易损性。
OL前体细胞是WMD病变中关键的靶细胞。
在早产儿(孕23-32周)脑白质中,前体细胞约占脑内少突胶质细胞系总数的90%左右,但其数量在孕32周后明显减少,这与32周后PVL的发生下降一致。
⏹OL前体细胞对自由基,谷氨酸,细胞因子的攻击具有明显易损性。
宫内感染与早产儿WMD⏹宫内感染与早产的关系⏹宫内感染与WMD的关系宫内感染,细胞因子与早产⏹在宫内感染的早产动物模型研究中发现,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IL-6的mRNA在子宫表达增加⏹一组41例羊膜早破的孕妇研究发现,羊水和胎儿血浆中IL-6水平在羊水培养阳性者显著高于羊水培养阴性者。
而且,胎儿血浆中IL-6水平>11pg/ml者自发性早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L-6水平≤11pg/ml者。
宫内感染与WMD⏹流行病学资料研究表明宫内感染者发生WMD的危险性将增加2.6倍(RR:2.6;95%CI:1.7-3.9)。
⏹一组Meta分析资料表明,不管是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还是组织学上的绒毛膜羊膜炎都是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
(Wu YW, Colford JM. A meta-analysis. JAMA 2000)⏹羊膜腔感染的早产儿发生脑室内出血的危险性比无羊膜腔感染者高3~4倍。
(Yoon BH, et al. Am J Obstet Gynecol 1995)▪胎盘感染的新生儿发生PVL和脑室扩大的危险性增加60%~70%。
(Dammann O, Leviton A. Pediatr Res 1997)⏹Cai等通过怀孕大鼠注入脂多糖(LPS)建立的动物模型发现宫内感染能导致仔鼠的脑白质损伤;Cai ZW, et al. Pediatr Res 2000; 47(1): 64-72⏹Mallard等发现胎羊缺氧能导致脑白质损伤和皮层下灰质损伤,但胎羊的内毒素血症却选择性导致脑白质损伤。
Mallard C, et al. Neurochem Res 2003; 28(2): 215–223⏹Yu HM, et al. Neuropathology 2004; 24(2): 136-143⏹我们通过对怀孕大鼠注入大肠杆菌建立了宫内感染的动物模型,同时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新生大鼠脑白质组织病理特点和能反映白质星型胶质化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
⏹结果发现宫内感染后7日龄大鼠脑白质出现染色淡、结构疏松等病理变化。
GFAP阳性细胞数在脑室旁白质和海马区明显增多。
由此证明孕母宫内感染确能导致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
宫内感染导致WMD的发病机制⏹血管解剖因素⏹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损伤和被动压力脑循环⏹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的易损性⏹脑内的局部免疫反应⏹孕母宫腔细菌感染,细胞因子触发炎症和免疫反应导致白质损伤宫内感染时炎症反应特点宫内感染导致的母体炎症反应和胎儿炎症反应在不同的发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研究发现在宫内细菌感染后的24h内胎儿就能产生炎症反应如单核细胞浸润等,但炎症反应效应的放大和相关组织的损伤程度随着胎龄的不同将产生不同的结果。
Grüber B,et al. Biol Neonate 1980; 37: 159-164.⏹比如在孕17-19天胎鼠产生的炎症反应较孕早期明显加重,同样胎儿在孕16-22周对绒毛膜羊膜炎产生的炎症反应较孕13周明显,这些研究表明发育期是决定胎儿产生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也提示炎症导致的继发性组织损伤存在一个重要的易损期。
⏹PVL最常见于GA<32W, BW<1500g.CNS的免疫反应⏹星形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是脑内的抗原呈递细胞,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能分泌IL-12而促进Th1细胞的反应;它们也能产生趋化因子而影响Th1、Th2细胞的募集。
两种细胞也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并与这些细胞因子起反应,因此二者在NWMD发病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周围血白细胞(N,M)自局部的渗入被认为是引起WMD 的一个主要原因。
周围血白细胞被细胞因子激活后能通过不成熟的血脑屏障而进入脑内,进而激活星形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以及影响少突胶质细胞成熟而导致脑白质损伤。
细胞因子与早产儿WMD⏹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低分子蛋白质,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发育以及修饰免疫等生物功能。
细胞因子在脑白质损伤区的表达水平变化,提示它们参与了WMD的病理损伤过程。
▪Bell等通过对孕大鼠子宫内注入脂多糖LPS,发现TNF-α在宫内炎症刺激后的胎鼠脑组织中表达增加。
(Bell MJ, et al. J Neurosci Res 2002)▪早期的PVL脑组织中有高水平的TNF-α、IL-1β表达,虽然在后期水平下降,但在弥散的损伤区仍表达增高。
说明细胞因子不仅参与了WMD 早期炎症反应,而且持续到后期的囊腔形成过程.( Mallard C, et al. Neurochem Res 2003; 28(2): 215–223)▪RT-PCR研究发现早产大鼠在缺氧缺血后,多种细胞因子包括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mRNA,﹑MIP-1βmRNA,MIP-2mRNA﹑TNF-αmRNA﹑IL-1βmRNA的表达增加。
且MIP-2mRNA在缺血缺氧后高峰达24小时,TNF-αmRNA在缺氧缺血后1~24小时内升高,IL-1βmRNA在再灌注恢复后0~12小时内增高。
⏹一组通过超声或活检诊断脑白质损伤的新生儿的资料研究发现羊水中TNF-α﹑IL-1β﹑IL-6的水平明显高于没有脑白质损伤者;羊水中IL-1β﹑IL-6水平的升高与脑白质损伤的可能性密切相关。
比较细胞因子(TNF-α﹑IL-1β)在PVL脑组织中的不同水平发现宫内感染者明显高于无感染者。
⏹有研究发现在PVL中88%的病例TNF-α﹑IL-1β﹑IL-6表达呈阳性,而在没有PVL的病例中仅18%表达呈阳性。
参与早产儿WMD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IL-12⏹TNF-α⏹IFN-γ⏹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细胞因子对白质的损伤作用▪TNF-α对少突胶质细胞的成熟和分化有抑制作用。
▪高浓度的TNF-α和IL-1β能导致少突胶质细胞凋亡。
▪TNF-α也能导致髓鞘的空洞化。
WMD临床表现(新生儿期)早期往往无症状▪下肢肌张力降低▪颈部伸肌张力增高▪呼吸暂停和心率缓慢▪激惹▪喂养困难WMD临床表现(后遗症期)▪脑瘫(半卵圆中心)⏹WMD发生脑瘫的危险性将增加15倍。
(Michael O’shea T, Dammann O. Clin Perinatol 2000)▪PVL: 60~100%▪智力发育迟缓▪视觉功能障碍(近三角区和枕角视放射)▪听功能障碍(颞角听放射)WMD 的防治⏹预防围产期缺氧缺血⏹预防孕母宫腔感染⏹抗生素⏹细胞因子拮抗剂⏹抗自由基攻击⏹脐学血检测WBC或炎症因子预测研究进展与治疗展望⏹炎症免疫反应不仅在抗感染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在组织结构的损伤修复以及功能恢复中也起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