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 (1)二、治理方案 (3)(一)................................................. 指导思想3(二)................................................. 治理原则3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施情况 (4)四、二OO四年治理思路与措施安排 (4)五、防治措施设计 (5)(一)水土保持乔、灌、草设计5(二)................................................. 封禁治理7(三)塘堰技施设计8(四)............................................... 沉沙池设计9(五)沼气池设计10(六)坡面沟渠工程设计12六、组织管理 (17)七、工程概算 (17)(一)编制依据17(二)投资结构18(三)基础单价18(四)工程估算19(五)投资估算20(六)资金筹措20八、效益预测 (20)附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 县二00 四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位于***** 县北部** 、*** 两乡镇,涉及*** 、***2 条小流域,8 个行政村,境内山峦起伏,沟壑密布,海拔在78〜640.5米之间。
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一年四季分明,无霜期长206〜241 天,雨量较为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071.6mm ,且雨热同季,多年平均气温15.7C, ≥1(T积温5880C,平均日照时数2088.6小时。
为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属鄂东北山地丘陵落叶栎类、青冈栎、台湾松林植被区。
由于对林木的过量砍伐和治山改土,兴修水利等原因,自然植被遭破坏,造成不同程度的逆行演替,形成次生荫芽林落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灌丛、草被以及多种栽培植被,东北部以壳斗科的栓皮栎、麻栎、青冈栎、茅栎和椴树、枫香、化香等组成的落叶树种为主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台湾松林植被区,西北部多马尾松纯林、杉木林、松茶混交林。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722024.03近年来随着人口急速增长,全球可支配资源出现严重不足,因此各国非常重视可循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兴修水利是通过转化水的重力势能,推动涡轮转化为电能,这一举措得到了各国的高度认可。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在开展和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水土造成一定破坏。
同时,对植被的砍伐也会对人民的居住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导致的后果直接表现在大雨的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增加了河流的泥沙沉积,提高了当地水位,造成了洪水泛滥的危险。
因此在兴修水利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水土保持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措施,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工程效益。
1 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 造成当地植被破坏在修筑水利工事的过程中,会对所规划区域内大量植被进行砍伐和挖掘,有时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无法对植被进行有效保护和转移。
有直接数据表明,在兴修水利期间,成熟林蓄积量逐年减少,年均减少量在974万立方米左右。
1.2 造成耕地和土壤流失在修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会造成大片耕地被水淹没,多处泥土被雨水冲刷带走,直接导致河流中淤泥增多,河床水位升高。
长江流域的年均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2.24万平方公里,每年的泥沙沉积量在0.7亿吨左右。
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2.1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种植适应性强的植物,增加植被覆盖,可以减少雨水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同时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坚决打击非法开垦林业用地,做好林区资源保护宣传工作。
用科学手段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还林方案,有条不紊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水库工程建设中,库区周边种植了耐旱、耐涝、抗风蚀的植物,使得植被覆盖率从原来的30%提高到了80%,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常见类型及具体实施
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常见类型及具体实施摘要:水利工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和运营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扩张,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给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采用合适的修复技术,可以修复和恢复受到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影响的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对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常见类型以及实施方法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常见类型;实施方法1.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定义和作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是指通过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种手段,结合生态原理和技术手段,针对水土流失、水体污染及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以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提升生物多样性为目标,实施的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
其作用是在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通过修复受损生态系统、促进自然恢复和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水土保持与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并最大限度地保持雨水的滞留,提升水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通过修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改善水体质量,为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生态系统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重建生物多样性。
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体植被等手段,提供适宜的生物栖息条件,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恢复能力,保护濒危物种和珍稀植物,维护生态平衡。
1.3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农田生产力提升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侵蚀和盐碱化现象,增强土地的持久利用能力。
通过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农田水保持能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力提升,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生态修复工程。
其目的在于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促进土壤肥力的恢复和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水土保持在生态修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保护土壤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土流失会使得土壤失去肥力和水分,导致其退化,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水土保持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如植被覆盖、梯田建设、隔离带建设、防风林等,减少土壤的流失和侵蚀,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土壤。
二、保护水资源水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生态环境的正常发展和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水土保持可以通过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库、堤坝、水源涵养地、循环农业等,减少水的流失和污染,保护水资源,促进水的循环利用,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三、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分类是指生物群落、自然地貌、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关联。
水土保持可以通过植被种植、植物配置、水源涵养区的建设、通道开辟等,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繁荣。
一、植被恢复植被是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还可以保持土壤的湿度和水分,促进水土流失的防止。
植被恢复是一种基于植物生长的生态修复方式,可以通过种植草、树木等植物,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恢复。
二、梯田修建梯田修建是一种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梯田修建可改善山地水土流失,促进土壤肥力的增加,提高植物生长能力,达到生态修复和建设的目的。
三、建立水土保持林建立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是一种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
防护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增加植物覆盖面积,降低土壤侵蚀。
同时,水源涵养林也可以有效地保护水源,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建立生物保卫带生物保卫带是一种坡面防护带,是通过种植草木等植物,降低水土流失的措施。
生物保卫带能有效地抵御风、水、日晒等自然侵蚀力量,起到保护土壤、促进生态环境的作用。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水土保持工程位于我国某山区,主要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
工程总面积为100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80平方公里。
工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恢复、基础设施建设等。
二、工程目标1. 降低水土流失面积,实现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95%以上。
2. 恢复和改善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实现植被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
3.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
4. 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
三、工程范围及内容1. 工程范围:本工程范围包括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恢复、基础设施建设三个部分。
(1)水土流失治理:主要包括坡面治理、沟道治理、面源治理等。
(2)生态恢复:主要包括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生态景观建设等。
(3)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道路、桥梁、排水设施等。
2. 工程内容:(1)坡面治理: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坡面进行综合治理。
主要包括:种植草皮、种植灌木、种植乔木、修建梯田、修建鱼鳞坑等。
(2)沟道治理:对沟道进行疏浚、清淤、护坡等处理,以减轻水土流失。
(3)面源治理: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面源污染进行治理,包括施肥、灌溉、种植结构调整等。
(4)生态恢复: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生态景观建设等措施,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5)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桥梁、排水设施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四、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队伍(1)项目经理部: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组织、协调、指挥和管理工作。
(2)施工班组:负责具体工程的施工。
2. 施工进度安排(1)施工准备阶段:完成施工图纸会审、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等。
(2)施工实施阶段: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
(3)验收阶段:完成工程验收、资料整理、工程总结等工作。
3.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
(2)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确保工程质量。
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摘要:国家的前进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我国工业化进程正在迅速进行中,诸多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水土保持问题作为影响其效率的一项关键因素,正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要想处理好工程建设期间水土流失的问题,降低水土流失引起肥沃土壤流失问题的出现几率,应该采取对应的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而生态修复理念可以有效的加强水电水利工程,确保水土保持稳定,如何在生态建设过程中运用生态修复理念成为新时期的主题。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效运用一、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定义1.1生态修复定义生态修复的定义是综合生物学与工程学的知识来进行整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动并解决影响生态环境正常维护的多方面因素。
通过增强生态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来对生态系统进行快速修复从而达到更高水准的生态发展阶段。
从定义上来说,生态修复的本质就是生态系统进行自我修复,而人们只是提供给生态系统能够自我修复的环境与促进手段。
1.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定义水土保持的生态建设的定义是水土流失的区域利用常规的干预方式,为水土本身的修复系统起到协助作用,让水土流失得到正确的治理方式,促进生态系统的正常恢复。
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会采取科学技术的手段让自然生态系统可以进行自我修复,在该过程中不要对自然系统超负荷的压力,让自然生态系统能够通过人类的帮助进行自我修复,真正意义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这是一种互相帮助的生态修復人工保护制度。
二、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价值首先,提升了国民的环保意识,让国民能够产生自主积极性,自发主动的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当中。
因国内人口的极速增长,生态环境如何进行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一道难题,相关部门一直在提高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与教育力度,让国民能够切身实际的感受到生态环境对于国民的重要性。
但随着水土保持的应用,国内的生态环境已然逐步得到显著改善,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一直在不断建立新的方案来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这种现状从本质上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随着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措施的不断落实,国内城市周边的环境已经得到相应的绿化效果。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生态修复技术是为了保护和提升水土资源的质量,在水利工程
中加入生态修复工程,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生态灾害,并提升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些技术可以分为植物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和水体修复技术三个方面。
植物修复技术是通过引入适合生长环境的植物物种,利用其生长特点和作用达到修复
生态环境的目的。
这些植物可以在水土保持工程中发挥稳定土壤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减少山洪冲击,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常见的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水土保持林培育、护坡绿化
和湿地植被修复等。
土壤修复技术是针对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问题,采取一系列修复措施,使土壤恢复或
改善其结构、质地和肥力。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改良、植被恢复和有机肥料施用等。
通
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植物生长能力,进而增强土壤保持
力和抗侵蚀能力。
水体修复技术主要是应对水库、湖泊和水道等水体资源的污染和退化问题,通过一系
列的修复措施,提高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常见的水体修复技术包括湖泊修复、水流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
利用水流修复技术可以调整水体的流速和流量,减少侵
蚀作用,保持湖泊或河道的自然平衡。
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应用研究是为了保护和提升水土资源的质量,
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过对不同生态区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可
以开发出一系列适应当地环境的生态修复技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利工程的运
行效益和生态效益。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方案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方案一、立项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方案。
本次立项的背景是在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促进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 项目地点:我国各地3. 项目内容:(1)生态环境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状况,为后续修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2)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水土保持等。
(3)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三、项目目标1. 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指标显著提升。
2.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通过生态修复,提升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减少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社会经济损失。
3. 加强生态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形成生态保护合力。
四、项目内容1. 生态环境调查研究(1)综合调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和程度。
(2)数据分析与评估:对调查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为后续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3)制定修复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确定修复工程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2. 生态修复工程(1)植树造林:根据土地利用状况和生态环境需求,开展植树造林工程,恢复当地植被覆盖度。
(2)湿地保护:对当地湿地进行保护修复,提升当地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保护能力。
(3)水土保持:通过引入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加强土地质量保护,减少水土流失。
3. 生态保护宣传教育(1)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
(2)加强教育培训:组织生态保护知识培训,提升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了解程度。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礼步加强重点生态修复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此时,水土保持作为生态修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有力措施也愈加重要。
下面简要分析。
一、水土保持在生态修复建设中扮演的角色1、保护土壤。
水土流失和山地崩塌等问题极易发生,但都在土壤遭受破坏的情况下发生。
水土保持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和降低这些问题的发生。
2、改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工程中利用了屏障、植被等手段改善自然环境,进而培育人工植被,增强了生态环境。
3、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成功的实现,可以保障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的持续性,助力新型农业的创新发展。
1、建立水土保持机构。
加强水土保持行政部门和相关机构的能力,建设水土保持体系,实现个头到国家的联动管理,全面协同推进生态修复建设的全过程。
2、推进技术研究。
水土保持技术不断更新和升级,会用拆分和率先推进,陆续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生产技术支撑体系,打造水土保持科技品牌。
3、创新治理模式。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本质植被生态修复、病虫害控制、物种恢复、肥料管理等方式,有效实现生态修复,治理区域生态环境。
4、加强人员培训。
水土保持从业人员素质的关键之一是技能,另一个是熟悉现行法律法规,需要提升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强水土保持队伍建设。
三、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水土保持,是指采用各种措施,保护水和土壤免受因人类活动而导致的破坏,并恢复受破坏的生态环境。
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科学地制定水土保持计划,以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的诸多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看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1、改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协助植被恢复和土壤生态系统的修复。
这对重点海水渗漏区、荒漠生态区和山地生态区尤为重要。
2、促进区域发展。
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可以从基础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并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3、防止和减轻水土流失。
河道治理施工工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
河道治理施工工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河道治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在进行河道治理施工时,往往会伴随着水土流失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如何在河道治理施工中实现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河道治理施工工艺的选择与水土保持在选择河道治理施工工艺时,应考虑到不同地域的特点,在确保治理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水土的破坏。
在河道治理施工中,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工艺来实现水土保持。
1.植被覆盖植被覆盖工艺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在河道治理的初期,可以通过种植草坪或者其他适宜的植物来覆盖裸露的土地,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
2.生物技术修复利用生物技术修复工艺可以有效地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抗冲刷能力,进而保护水土资源。
例如,利用微生物来降解污染物,通过植物的根系来固定土壤,都是比较常见的生物技术修复方法。
3.建设过程控制在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施工期间的工程排水、挖掘深度以及运输路径等因素,都是保证水土保持的关键。
通过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量、工地排水以及施工材料的选择,可以减少对水土环境的破坏。
三、河道治理施工工艺的生态修复除了水土保持外,河道治理施工还需要关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进行相应的修复工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生态修复工艺。
1.湿地透明工艺湿地透明工艺是一种通过湿地植物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的技术。
在河道治理施工中,可以设置湿地透明带,通过湿地植物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恢复水体的生态系统。
2.防护带建设在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可以设置生态防护带,通过种植河滩植被、堆木结构以及搭建缓坡等措施,形成自然的生态屏障,保护河岸环境,减少人工结构的使用。
3.合理调水在进行河道治理施工时,需要对水位进行合理调控,避免因施工过程中的水位变化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冲击。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范围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范围一、水土保持工程的概念和目的水土保持工程是指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土地治理和生态恢复措施,保持和改善土壤的肥力和水源涵养功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以保障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综合性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源涵养和水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内容水土保持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土地治理:通过地面逐级平整、植被恢复和覆盖等措施,减少地面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和退化。
2. 水源涵养:通过构建水土保持设施和水土保持林带,增加土壤水分储存,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
3. 河道治理:通过开展河道疏浚、护岸修复和生态恢复等工程措施,减少河流泥沙负荷,保护河岸稳定,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
4. 生态恢复:通过植被修复、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自然生态平衡的形成。
5. 废弃矿山治理:通过采取填埋、复垦和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矿区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促进矿区的生态恢复。
6. 生态修复:通过开展湿地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风沙治理等工程措施,促进生态系统的复原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以上这些工程内容,是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三、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过程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勘察设计、土地治理、植被恢复、设施建设和监测评价等环节。
1. 勘察设计: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地貌特征和水土流失程度,开展水土保持工程的勘察和设计工作,确定相关工程方案和施工计划。
2. 土地治理:根据工程设计方案,对土地进行逐级平整、植被恢复和覆盖等土地治理措施,减少土地的水土流失和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
3. 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草坪覆盖和植被保护等措施,加强植被的覆盖和保护,提高植被的稳定性和抗冲性。
4. 设施建设:建设水土保持林带、水土保持设施和护岸构筑物等工程设施,增强工程的防护能力和稳定性。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是环保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水土保持可简单理解为保护土壤和水资源,防止土壤流失和水体污染等情况的一系列措施。
水土流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生态修复则是恢复因人类活动而受到破坏的自然环境。
首先来说说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在现代农业、城市化建设、土地开垦、林木种植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
其中,水土流失是农田生产中的大敌,对农民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水土保持已成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土保持的方法很多,有机械措施、植物措施、土地利用调整和水文措施等。
机械措施指的是修建梯田、沟渠、防护林带等,以实现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作用。
植物措施则是指通过种植草坪、树木、灌木等方式,加强土壤的保水能力和防止水土流失。
土地利用调整指的是调整农业生产的种植形式,采取轮作休耕、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四化等方式,达到降低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肥力的目标。
最后,水文措施则是指大坝护坡、水文工程等措施,实现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生态修复问题。
生态修复是与保护、恢复和建设生态系统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修复因人类活动而受到破坏的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修复生态系统,使不良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更有利于人类生存。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植被恢复、物理和化学修复来实现。
其中,植被恢复是指通过种植新的植被种类和品种,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达到生态稳定和自然修复的目的。
物理修复则是指采用工程手段,如填海造陆、平整土地、清除废弃物等方法,改善自然环境。
化学修复是指采用特殊物质,如农药、肥料等来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状态,进而实现自然修复的效果。
总体而言,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是环保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作,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什么是生态修复工程如何参与生态修复工作
什么是生态修复工程如何参与生态修复工作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修复工程成为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修复工程呢?我们又该如何参与到生态修复工作当中呢?生态修复工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对已经受到破坏或者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使其恢复到较为健康和稳定的状态。
这就好比给生病的大自然“治病”,让它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
比如,过度的开垦和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乱砍滥伐使得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工业污染破坏了水、土壤和空气的质量等等。
而生态修复工程就是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在生态修复工程中,常见的方法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湿地保护与修复、矿山生态修复等。
以植被恢复为例,就是在受到破坏的土地上重新种植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同时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水土保持则通过修建梯田、种植护坡植被等方式,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水分和养分。
湿地保护与修复旨在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如蓄水、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
对于被破坏的湿地,可以通过清理垃圾、恢复湿地的水文条件、种植湿地植物等手段来实现修复。
矿山生态修复则是对废弃矿山进行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土地利用功能,并进行生态景观重建。
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又该如何参与到生态修复工作当中呢?首先,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树立环保意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水电、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做好垃圾分类等,这些看似小小的举动,汇聚起来却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其次,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可以加入环保组织,参与植树造林、河流清理、野生动物保护等志愿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为生态修复贡献自己的力量,还能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关注度。
此外,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从事与生态修复相关的工作。
比如,学习生态环境相关专业,成为一名生态修复工程师、环保科研人员或者环保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生态修复事业服务。
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摘要:水土流失问题会造成严重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事故,不仅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也会制约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
结合水土流失问题的影响因素而言,主要是在地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出现的地表土壤破坏、岩石本身破坏和母质破坏等方面,需要通过生态修复技术进行处理。
结合水利工程而言,可以满足地区人民的生活发展需要,但实际施工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存在水土流失风险,容易导致泥石流等地质问题出现。
因此,有必要在水土保持工程中做好生态修复技术。
关键词:水利水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1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意义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是指科学地恢复和重建水利工程建设中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修复,旨在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生态系统运行的良性循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生态系统充分发挥作用。
目前,水利工程建设中实施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和现代生态技术,有效地改变了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区域生态系统退化中,促进了水利工程建设所在区域生态系统各种因素的优化配置和有机协调。
相应地,促进水利工程所在区域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和能源相互集成,通过科学高效的修复保护措施保护因水利工程建设影响而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水土,真正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有效利用土壤资源。
因此,水土保持工作必须以水土资源为基础,科学制定生态修复、水资源维护规划等各项工作内容,遵循自然规律,积极学习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措施能显著促进水利工程安全建设,显著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总体质量,有效改善水土流失状况,显著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能有效提高土壤蓄水功能,避免水土流失。
以建设水利工程为目的,可有效调节地表水和地下水,加强生态修复,使生态环境更加平衡,有效防治自然灾害,减轻河床压力。
因此,为了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人民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必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分类与技术方法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分类与技术方法一、概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态工程实施,对水土流失、生态系统破坏以及环境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进行修复和重建的过程。
其目的是恢复和改善受损的生态系统,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作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类1.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分类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按照目标不同、对象不同和技术手段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按照目标不同可以分为生态景观修复、水土流失修复、矿山生态恢复等;按照对象不同可以分为水体修复、土壤修复、植被修复等;按照技术手段不同可以分为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土壤修复、水系修复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修复方式都是为了解决不同环境问题而设计的。
2. 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植被修复、人工降雨、植物修复、生物修复等。
其中,植被修复是指通过引种植物或者促进植物自然生长,达到修复生态系统的一种手段。
人工降雨是指利用人工手段调节大气环境,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的生长特性来修复土地和水域的一种方法。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微生物或者其他生物来修复受损环境的方法。
这些技术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问题进行选择和应用。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当前环境问题解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
我认为,在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的整体性和复杂性,注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和技术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双赢局面。
总结回顾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当前环境问题解决的重要手段,包括生态景观修复、水土流失修复、植被修复等不同类型。
在修复过程中,可以选择植被修复、人工降雨、植物修复、生物修复等多种技术方法进行应用。
生态修复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我国某地区,主要针对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进行修复。
工程内容包括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水土保持、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通过实施本工程,旨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二、施工准备1. 人员准备:成立专门的施工团队,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2. 设备准备:根据工程需求,准备挖掘机、推土机、洒水车、绿化机械等设备。
3.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苗木、种子、肥料、农药、围栏等材料。
4. 施工图纸:熟悉施工图纸,确保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三、施工方法1. 水源涵养能力提升:采用生态沟渠、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2. 水土保持:在坡面采用植物护坡、工程护坡等方法,防止水土流失。
3.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复绿,包括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资源利用等。
4.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保护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四、施工进度安排1. 施工前期:完成施工准备、人员培训、设备调试等工作。
2. 施工阶段:按照工程进度,分阶段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3. 施工后期:进行工程验收、质量评估、资料整理等工作。
五、质量控制1. 严格遵循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2.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文明施工。
3. 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完成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六、安全措施1.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2. 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4. 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
七、环境保护措施1. 严格控制施工现场噪声、粉尘、废水等污染物排放。
2. 加强施工现场垃圾分类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施工过程中,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4. 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恢复原貌。
湖北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清洁工程概(估)算定额
第十章生态修复与清洁工程302说明一、本章定额包括封禁管护、围栏、封禁标志牌、沼气池、节柴灶、卫生厕、垃圾池等定额共8节、14个子目,适用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二、土壤的分类:按土、石十六级分类法的Ⅰ~Ⅳ级划分。
三、围栏按长度计算,需换算为面积时可按355m/hm2换算。
围栏桩体按间距4m进行布设,桩体地面高度为1.5m。
木桩刺铁丝围栏采用木桩直径为80mm,埋深20cm;混凝土刺铁丝围栏采用混凝土柱厚度为150mm,埋深40cm;钢管柱刺铁丝(网)围栏采用钢管柱直径为50mm,钢管柱壁厚为4.5mm,埋深20cm。
四、封禁治理碑在成片封禁区域10hm2范围设置一座。
封禁治理碑基础采用M7.5浆砌条石,埋深20cm,碑体采用M7.5浆砌机砖,在封禁治理碑后面书写管护范围、管护制度、管护时间及管护人员等内容。
五、沼气池为常规水压式沼气池,设计规格为6m3、8m3、10m3。
常规水压式沼气池一般由进料口、进料管、发酵间、活动盖、导气管、出料管、出料间等组成。
进料管一般采取直管斜插方式,在池盖支座附近斜插于料液中,或者以1:0.9坡度斜插于池墙1/2高度处。
发酵间分为发酵部分和储气部分。
按一定配料比发酵原料的发酵部分进行发酵,其液面上的空间为储气部分。
活动盖设备在池盖的顶部,呈瓶塞状,上大下小。
六、卫生厕采用三格式化粪池,改版需加钢筋防牲畜踩踏。
卫生厕由便池蹲位、连通管和分成三个相互连通格室的密封粪池组成。
第一池起截留粪渣、发酵和沉淀虫卵作用;第二池起继续发酵作用;第三池起发酵后粪液的贮存作用。
粪池容积(m3)=排粪尿/(日·人)×使用人数×天数(30)÷1000,人类尿每天排放量按3.5kg计算。
粪池基础采用混凝土,下面为素土夯实:如遇地下水,混凝土可垫100mm厚碎石夯实。
三格化粪池砖砌体用红(青)砖,水泥砂浆砌筑,原浆勾缝。
内外壁用1:2水泥砂浆抹面,厚20mm,内壁砂浆掺5%防水粉。
水土保持工程中的河湖修复技术
水土保持工程中的河湖修复技术一、引言水土保持工程是指通过合理的措施来保护和改善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
在水土保持工程中,河湖修复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水土保持工程中的河湖修复技术。
二、河湖修复的必要性河湖是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系统,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许多河湖遭到了破坏。
这不仅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
因此,进行河湖修复是必要的。
三、河湖修复的技术措施1.水生态修复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是指通过调控水流和生物活动,恢复和重建受损河湖的水生态系统。
其中,关键技术包括湿地恢复、水质改善和鱼类再放流等。
湿地恢复能够提供生物多样性和水处理功能,水质改善可以减少污染源,鱼类再放流能够恢复河湖水生态链的完整性。
2.土壤保持技术土壤保持技术是指通过控制水流和土壤侵蚀,减少河湖中的泥沙淤积和水土流失。
常用的土壤保持技术包括植被恢复、梯田建设和石块堆放等。
植被恢复能够增加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和水分保持能力,梯田建设和石块堆放可以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泥沙淤积和水土流失。
3.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技术是指通过净化污水,改善河湖水质。
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技术可以去除悬浮物质和颗粒物,化学处理技术可以去除污染物和添加药剂,生物处理技术可以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
4.河湖岸线修复技术河湖岸线修复技术是指修复河湖岸线的生态系统,包括植被恢复、流域管理和生态岸线建设等。
植被恢复能够加强岸线的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流域管理可以减少泥沙和污染物输入河湖,生态岸线建设可以提供丰富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四、河湖修复技术的优势和挑战1.优势河湖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修复和恢复受损河湖,提高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
同时,它还能够提供各种生态服务,如水源保护、洪水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2.挑战河湖修复技术面临一些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目录..一、基本情况 (1)二、治理方案 (3)(一)指导思想 (3)(二)治理原则 (3)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施情况 (4)四、二00四年治理思路与措施安排 (4)五、防治措施设计 (5)(一)水土保持乔、灌、草设计 (5)(二)封禁治理 (7)(三)塘堰技施设计 (8)(四)沉沙池设计 (9)(五)沼气池设计 (10)(六)坡面沟渠工程设计 (12)六、组织管理 (17)七、工程概算 (17)(一)编制依据 (17)(二)投资结构 (18)(三)基础单价 (18)(四)工程估算 (19)(五)投资估算 (20)(六)资金筹措 (20)八、效益预测 (20)附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县二00四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位于*****县北部**、***两乡镇,涉及***、***2条小流域,8个行政村,境山峦起伏,沟壑密布,海拔在78~640.5米之间。
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一年四季分明,无霜期长206~241天,雨量较为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071.6mm,且雨热同季,多年平均气温15.7℃,≥10℃积温5880℃,平均日照时数2088.6小时。
为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属鄂东北山地丘陵落叶栎类、青冈栎、松林植被区。
由于对林木的过量砍伐和治山改土,兴修水利等原因,自然植被遭破坏,造成不同程度的逆行演替,形成次生荫芽林落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灌丛、草被以及多种栽培植被,东北部以壳斗科的栓皮栎、麻栎、青冈栎、茅栎和椴树、枫香、化香等组成的落叶树种为主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松林植被区,西北部多马尾松纯林、杉木林、松茶混交林。
据2002年统计资料表明,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达41.1%,植被覆盖率达68%。
实施小流域土地总面积56.11km2,其中耕地面积2079.37hm2,占总面积的37.05%,(水田1014.83hm2,梯坪地..865.98hm2,坡耕地198.56hm2);林地面积1909.54hm2,占总面积的34.03%,(乔木林862.9hm2,疏幼林1046.64hm2);果园7.45hm2,占总面积的0.13%;荒山荒坡457.64hm2,占总面积的8.16%;水域181.29hm2,占总面积的3.23%;其他用地976.29hm2,占总面积的17.4%。
项目区人口密度小,土壤肥沃,光热充足,雨水充沛,植被再生能力强,加上疏幼林面积大,适宜采取封育治理措施,费用低,所需劳力相对小,恢复围大,整体改善生态效益好。
项目区总人口12480人,其中农业人口11462人,据2000年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粮食总产量486.7万公斤,农业人均产粮425公斤,农业总产值2810.73万元,其中农业1381.1万元,占总产值的49.14%;林业199.44万元,占总产值的7.1%;牧业542.39万元,占总产值的19.29%;渔业64.1万元,占总产值的2.28%;其他623.7万元,占总产值的22.19%,农业人均纯收入1729元。
项目区有水土流失面积17.03km2,占总面积的30.35%,其中轻度侵蚀面积 3.66km2,占总面积的21.50%;中度侵蚀面积9.66km2,占总面积的56.71%;强度侵蚀面积3.03km2,占总面积的17.78%;极强度侵蚀面积0.68km2,占总面积的4.01%。
水土流失以水蚀为主,土壤颗粒在雨颗溅蚀作用下形成细沟侵蚀,年水土流失量10.77万t,年土壤侵蚀模数1919t/km2。
..二、治理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总书记“七·一”讲话中提出的“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指示,根据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通过开发利用小水电,大力推广沼气池、节柴灶、太阳能等替代能源,开源节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实施大面积封育保护,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治理原则1、坚持以改促封原则改变传统畜种为优良畜种,改本地山羊和绵羊为适合圈养的小绵羊,改传统的放牧为舍饲或轮封轮牧,改粗放的饲养方式为科学饲养方式,发展集体化养畜产业。
2、坚持以调促封原则调整农林牧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特色产业,不断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3、坚持以管促封原则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人员,严格封禁,并加大预防监督力度,加大对人为造成水土流失案件查处力度。
4、坚持以建促封原则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建设沼气池、节柴灶、太阳能,实行..以电代柴,以煤代柴,切实解决能源问题。
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施情况2002-2003两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km2,其中水土保持林补植1370hm2,实施封禁治理1010hm2,保土耕作20hm2,建设沼气池250个,省柴灶380个,畜棚400m2,兴修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7处,在****设水土保持观测点2处。
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完成土石方19.6万方,投劳21.43万个。
各项措施,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拦蓄了地表径流,年减少泥沙流失量16.88万吨,年增加蓄水141.86万方,保护了水土资源,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
四、二00四年治理思路与措施安排我们的基本治理思路是,按照同志“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指示,坚持生态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治理水土流失,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大力推广沼气池、节柴灶、太阳能等替代措施,开源节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制定和完善有关制度及乡规民约,全面实施封山禁牧或轮牧,解决封育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项目实施具体地点是:***、*****2条小流域。
..流域面积56.11km2,水土流失面积17.03km2。
规划投资60.16万元,投劳4.97万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km2。
采取的措施是:1、对有残林、疏林,遭到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的林地和采伐迹地,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封禁、抚育与治理结合以恢复林草植被,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封禁治理面积1045.86hm2。
2、对荒山、荒坡、荒沟、荒滩、河岸以及村旁、路旁、宅旁、渠旁,退耕的陡坡地、轮歇地与残林、疏林等地采取人工造林治理开发,水土保持林补植454.14hm2。
3、解决封育区的能源问题,保护大面积实施封育治理,建设沼气池40个,省柴灶50个,畜棚300 m2。
4、防止沟头前进,沟面扩,沟底下切,保护地面不被沟壑割切破坏,兴修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3处,建塘堰2座,沉沙凼5个,排灌水渠600米。
5、开展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及土壤侵蚀模数变化监测,森林覆盖率、林草覆盖度变化监测,封禁治理区林草生长量变化监测,进行水土保持生物护坡试验研究,积极开发新品种,应用新材料,为大规模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奠定了科技基础。
五、防治措施设计..(一)水土保持乔、灌、草设计1、密度:主要水保林树种的初植密度。
松类:900—2400株/hm2;刺槐:900—6000株/hm2;紫穗槐:900—3300株/hm2;2、树种选择:根据实地实树原则,尽可能选择防护效能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树种,要求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生长旺盛,根系发达,树冠浓密,落叶丰富,同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主要树种有:乔木林:湿地松、刺槐等;灌木林:紫穗槐等。
3、整地:采用穴状整地,穴面与原坡面持平或稍向倾斜,穴径0.4m~0.5m,深25cm以上,呈品字型。
见下图。
4、栽植:采用乔、灌、草套种,栽植时要将树苗扶正,使根系舒展,深浅适宜;填土时先填表土、湿土,后填生土干土,分层踩实。
在墒情不好时,要浇灌透水,再覆一层虚土。
..5、管理修枝整形:应据不同树种的具体要求,修枝整形;用材林修枝应将主干下部1/3的枝条剪掉,阔叶林在第二年秋后进行,针叶林可推迟,掌握“及时适时,因树修剪,随枝作形”的原则;灌水施肥:幼林受旱应根据不同树种及时灌水和施肥保苗;加强防治鼠害、病虫害;幼林补植:成活率90%以上,分布均匀,不需补植;成活率90%以下要补植。
水土保持造林配置图(a、b)(二)封禁治理封禁治理是对具有一定数量的伐根、根蘖更新能力强和母树天然下种条件形成的疏林地、灌丛、采伐迹地及荒山、荒坡,通过封禁的方法,加上人工的补植、治理和科学管理,促进植被恢复和生长的水土保持措施。
这项治理措施的功能作用是:①能迅速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②费省效宏;③可有效减轻水土流失。
..(一)布设原则在对流域植被状况,主要树种更新方式、能力、年限及成林时间,母树、幼树的数量、分布、立地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群众对木材、林副产品、薪材及放牧要求、习惯等进行调查,经综合分析将对现有郁闭度在0.1~0.3的部分疏幼林地实行封禁。
(二)组织管理措施1、调查研究全面规划。
深入流域地实地对植被情况、树种、数量等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编制封禁规划、提出封禁措施和封禁年限。
2、建立封禁制度。
由县、乡两级政府在小流域行文公告,禁止任何人擅自在封禁区进行砍伐、采薪、割草、放牧等生产性活动。
3、设立组织,落实责任。
在封禁区建立专职管护组织,指定专人,实施承包管护办法,落实责任,明确责任,明确目标,定期检查验收,兑现奖惩。
4、封治结合。
在树林稀疏或分布不均匀的地方,采取人工补治的方法,促进植被迅速恢复。
(三)封禁方法1、全封。
即全面封村、分长期封禁和定期封禁两种。
指不准在封禁区樵采、放牧,从事多种经营等一切不利于植被恢复的人为活动。
2、轮封。
根据流域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划定放牧区和樵采区,对其他地区实行封禁,封禁期3~5年,待植被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再轮换封禁原开放地区。
3、半封。
在保证林木不受破坏前提下,实行季节性封育,即在林木生长季节封山,在林木休眠期开山。
..(四)技术措施1、采取天然更新改造措施。
对依靠管护及抚育措施难以较快获得封禁成效的疏、残、低产等不良现象的次生林、灌木林,应及时补植、补播,更换树种等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改造措施,使封禁治理尽快见效。
2、大力推广沼气池,省柴灶等节能措施。
推广节能模式,对流域群众的燃料、用材、放牧及林产品利用等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以减轻推行封禁治理的压力。
3、加强抚育管理。
对封禁治理的管护责任人进行一定的专业培训,对群众广泛宣传封禁治理常识,提高封禁治理的苗木灌草成活率。
(三)塘堰设计1、一般布设在坡面汇流处,增加蓄水、提水能力,并形成灌溉网络,解决死角的灌溉问题。
2、工程设计①坝址选择一般选择在有一定来水,地形肚大口小,地质良好的地方,靠近用水区,坝址附近有足够可使用的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