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观的觉醒:夸美纽斯:《世界图解》(1658)
民间文学的孕育:
《伊索寓言》
夏尔·贝篓(佩罗)《鹅妈妈的故事,或寓含道德训诫的往昔故事》
《列那狐故事》:长篇动物传奇
《敏豪生奇游记》——想象丰富奇特,风格诙谐幽默;
伊本·阿里·穆格发《卡里莱和笛木乃》
《一千零一夜》
五四时期的几种观点
儿童本位论。这是“五四”以后曾普遍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即儿童为中心)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优点:它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的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
不足:“儿童本位论”强调了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却忽视了成人作者的主体性地位;它重视了儿童世界的独立性,却忽视了儿童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个完全独立于成人社会的儿童社会。
“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优点:这种说法从创作动机和服务对象的角度来界定儿童文学,符合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一般情况,
不足:今天,进入世界儿童文学宝库的许多作品,当初并非是专为儿童读者创作的。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儿童文学的历史遗产时,情况就更是这样。
如果仅仅具有为儿童创作文学作品的动机和愿望,而忽视了对儿童特点的把握和了解,欠缺对儿童文学的艺术规律驾驭的能力,那么,也是难以创作出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来的。
“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生活的文学”。
优点:概括了大部分现代儿童文学作品。
不足:儿童文学除表现儿童和儿童生活之外,也常常表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从文学史上看,专写儿童的作品也不一定就是儿童文学作品。如《蝇王》。它描述的是一群流落孤岛的儿童们的冒险故事。这部作品的故事层面是儿童读者可以理解的,但其深层意蕴表达的却是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对人类前途的忧虑,因此从整体上看,它并不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优点:强调了文学的教育功能,有助于儿童文学更好地改造先天的使命——儿童文学本来就是基于儿童教育的需要诞生的。
不足:文学有三大功能:认识,教育和审美。三个功能中,审美是其文学的天性,认识和教育必须渗透在审美之中。如果不抓住“审美”的角度,如果不深入“艺术”的殿堂,那么,儿童文学与一般的思想教育、知识教育等又有什么区别呢。从国儿童文学史上过分看重教育功能这个角度来说,当代儿童文学尤其不能过分强调教育功能。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该课程着眼于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区别,而不是儿童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
儿童读物:指除儿童文学读物以外的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出版物,如思想品德读物、自然科技和文史知识读物等。
幼儿的心理特征
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直观性;
注意力不易集中和持久;
有意想象开始发展,但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及基本的道德感;
语言和理解力较低,但发展迅速。
幼儿文学的年龄适应性
内容:阐述初步的道德观念或某些日常生活知识、自然常识等;
要具有浓郁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更多表现纯真和稚拙的美;
具有浓厚的游戏倾向
表现方法:反复、对比、拟人、夸张
语言:浅显、规范和口语化,
形象(声、色)有趣、富于动感
突出语言的音乐性与节奏感
形式:以图为主,图文并茂
主要体裁:儿歌、小诗、图画故事、生活小故事、连环画、短小的童话等
少年期心理认知特征:
儿童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具有强烈的叛逆性,但心理品质逐渐向成年期过渡。
审美特质的内涵:
指相对于成人文学而言更普遍、更集中、更典型的艺术特征;
某些艺术手法或审美要素在儿童文学中以不同于成人文学的中的运用方式,以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出现,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效果。例如想象,在儿童文学中的更活跃、运用更强调新鲜,奇特,魔幻化;例如夸张,在儿童文学中运用更普遍,目的也不同。还有比如重复,在成人文学中主要作用是强调,而在儿童文学中的主要运用主要体现在结构方式上,其作用也不是强调,而是重复,以便儿童理解;有时也通过重复创造出幽默滑稽的审美效果。
儿童文学审美特质的构成:纯真之美;稚拙之美;欢乐之美;变幻之美。
儿童文学创作常用的表现手法:
拟人、夸张、比喻、夸张、反复等;
多用动作、神态描写;少用心理、环境描写;
多用叙述、对话;少用议论、抒情。
大多用顺叙,少用倒叙、插叙。
多用生活流、少用意识流。
儿童文学批评的立场
儿童立场——儿童的代言人
成人立场——儿童欣赏文学的帮助者和指导者
儿童文学批评的标准有益有趣
儿童欣赏文学的特点
需要成人的帮助和指导——主要是父母和教师
偏重直观感受
易于感情投入
善于模糊解读
拙于鉴别评判
了解儿童阅读的环境特点——家庭与学校的阅读环境:
个体阅读——集体阅读
侧重审美——侧重功利
个人娱乐消遣——强调实践训练
儿歌的历史演变:
儿童文学中最早成熟的文体
在文字出现之前已经存在,并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
古时有多种别称:儿谣、女儿谣、小儿谣、婴儿谣、孺子歌、小儿语、童儿歌等
古代儿歌往往被政治家利用,多有迷信色彩。
明代吕坤主编的《演小儿语》是我国第一部儿歌集。
现代意义上的儿歌是在五四前后形成的。
特点(-)自然合节的音乐性。
(二)天机活泼的稚拙美。
(三)歌戏互补的可操作性。
(四)主题单一、内容浅显、结构简单
问答歌用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的方式组织游戏;教儿童认识简单的事物
颠倒歌在相反相成中引导儿童明辨是非
注意事项:儿歌标题或开头要开宗明义点明是错了歌,或颠倒歌。儿歌中被颠倒的事物应该是孩子比较常见,并且其错误是一目了然的;
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
儿歌追求幽默、机警的谐趣,而儿童诗更关注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儿歌适宜于歌唱游戏,而儿童诗更适合吟诵听赏。
儿童诗常见的艺术形式
(一)童话诗
富于音乐性的语言与幻想故事的结合;与童话相比故事性淡一些;与抒情诗相比,叙事性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