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说明文阅读50
2019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2019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①远眺,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
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深管同时在海道两端建起人工道连接桥生。
③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④从上空俯瞰港珠奥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批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
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采用120个巨型钢圈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上形成人工岛。
“每个圆简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
”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妃录。
⑤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
要让3节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
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下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的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跃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⑥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5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2019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永恒之莲—长生草》
2019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永恒之莲—长生草》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恒之莲——长生草①长生草是多肉植物中的一种,在分类学上属于景天科,长生草属。
它曾是被忽略的草根阶层,给人摆不上台面的印象。
但是,现在它的魅力越来越大,形象越发高大上,已然成为美化环境的生力军。
②长生草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长生草原本生活在欧洲中南部的高山上,那里到处都是贫瘠的碎石,山高风大。
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它的叶片肥厚多汁,储存了宝贵的水和营养。
叶片轮生,每株8到___19___枚,排列紧密。
整个花株的形态与盛开的莲花相似。
它的花是是粉色系、呈星形。
它通常侧芽繁殖,有的也通过叶心分裂繁殖。
欧洲人见到这种花朵一样的植物冬天也不凋落,而且而且繁殖得越来越多,认为它可以永生。
于是取名长生草。
③长生草的进化历史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
那时欧洲百姓开始把长生草从野外带回家园,用它来美化环境。
他们将长生草从石缝中拔下来,粗暴地扔到屋顶上,顽强的长生草就把根扎在在瓦片间,长出一座空中花园。
后来园艺家们也关注到这种神奇植物,通过近百年的杂交培育,目前已有400多个园艺品种。
除蓝色之外,彩虹中的其他颜色都能在长生草中见到,长生草的家族可谓异彩纷呈!中国早就引进了长生草,但仅限于极少的几个品种。
近两年,更多的多肉玩家赴欧洲考察,拍回长生草的各种照片,于是长生草圈粉无数,各种新鲜的园艺品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走进寻常百姓家。
④那么如何养好长生草?⑤长生草在野外是生长在石缝中的,所以它的根喜欢透气。
栽培时最好用泥炭、椰土、珍珠岩、剩的蜂窝煤烧碎渣等充分混合的土,这样的土透气透水。
南方潮湿,所以大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北方干燥,则小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
⑥长生草的家乡没有大树遮阳,它只能全天暴露在阳光下,又饱受寒风阵阵。
家庭栽培时,春季秋冬这三个季节最好把花盆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保证长时间日照。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生草会呈现出最美的颜色。
海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0篇(附答案)
说明文阅读(10篇)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11分)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①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经过历史岁月的沉淀,在中国饮食早已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更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它不仅仅推动着民族间的相互融合,一定程度上还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现在的中国人在吃的方面为的并不仅仅是满足于生理的需要,吃的文化已经超过了吃本身,有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我们可以将其社会意义概括为精、美、情、礼四个字。
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③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
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这反映了古人对食物求精的意识。
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
在中国的宴席中,选料、烹调、配料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已把精视为一种重视、尊重客人的表现。
④美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审美要求的概括。
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美。
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⑤食物不仅应该味道美,其色、香都应该符合美的要求。
《左氏春秋》中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①盐梅以烹鱼肉,遳之以薪。
宰夫和之,齐之以味”,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所在,美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⑥情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
吃喝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交活动。
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有着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功能。
朋友在一起小聚,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或诉说自己的情感。
⑦在中国传统的宴席上,大家围圆桌筵席而坐,这首先就从形式上营造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美味佳肴置于中心,人们相互敬酒让菜,热闹非凡,这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语文分类汇编之说明文阅读及详细解读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语文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广东广州】(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
(18分)神秘属洞终现身!首张黑洞照片面世【消息发布】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7分,世界上第一幅黑洞的照片终于在中国上海天文306会议室揭开了面纱,与上海一样,全球其他5个城市(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也都在同一时间公布了这张令天文学家兴奋的照片宣布已经成功获得了超大质量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该照片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这个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
【科普一下】什么是黑洞?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它一般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恒星的核心被压缩成一个体积几乎为零的数学点,在那里它有无限的密度,这个点被命名为奇点,发生这种情况时需要比光速还大的速度才能遮脱出去,因为理论上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所以无论是物质还是辐射都无法进逃,任何经过黑河边界的东西,包括光,都永迅被吞噬而无法脱了。
虽然名字都叫黑,但长得可不一样,就像人有高矮胖瘦之分,黑润家族也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小不点恒星级质量黑洞质量是太相的几十倍到上百倍第二类中等身材中等质量黑洞质量大约是大阳的几千倍到几万倍第三类巨无霸超大质量黑洞质量在太阳的几百万倍以上但星级质量黑润太小了,以现有的技米,直抽到它们的真客几乎不可能4月10日亮相的主角,是超大质量黑洞。
【热点一】为什么能给不发光的拍照?这些年,黑洞这个名词频频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想必很多人都已经对它有些了解,恒星级质量的黑涧是由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末期植心发生引力坍缩而成。
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封黑洞形成的具体方式目前还没有定论、可能是由小黑洞合并形成,也可能是由黑通过吞噬物质逐渐形成,还可能是由大量气体物质直接坍缩形成。
2019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精选 会哭的人更健康
2019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会哭的人更健康三明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
(13分)会哭的人更健康①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
”长期以来,传统观念一直教导我们,哭泣是软弱的表现,尤其对男人更是如此。
然而,当我们强忍泪水,听凭痛苦和悲伤侵蚀身体时,其实是拒绝了一种健康的宣泄方式。
②哭泣自有其奥妙。
美国的生化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让一批志愿者先看情感电影,等他们被感动得哭了,就将泪水收进试管。
几天后,再利用切洋葱的办法让同一群人流下眼泪。
结果显示,因悲伤而流的“情绪眼泪”和被洋葱刺激出的“化学眼泪”成分大不相同,在“情绪眼泪”中含有儿茶酚胺,而“化学眼泪”中却没有。
这是大脑在情绪压力下释放出的一种化学物质,体内有过多的儿茶酚胺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心肌梗死。
所以,当我们落下“情绪眼泪”时,排除的是有可能致命的“毒”。
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们心情压抑时,体内还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
而哭泣时这些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也会随着泪液排出体外,这同样也会有效降低有害物质在体内的浓度。
④研究还发现,眼泪不仅能把有害物质带出体外,泪腺自身还能分泌出一种活性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对全身各部位伤口的修复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一个外伤病人,哭得越厉害,伤口便愈合得越快。
反之,忍住泪水,压抑了泪腺工作,就会延迟伤口愈合。
在这一点上,眼泪不再是意志薄弱的表现,而是加速伤口愈合的天然药物。
⑤可见,哭有其生物学意义。
哭是对人体的一种安全保护。
⑥哭还是人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遭遇严重不幸时大哭一场,是人体对不幸的自然反应。
人在哭泣后,其情绪强度一般也会降低40%,这便解释了为什么哭后人的心情也会变得稍微舒畅。
不情愿哭或哭不出来,身心可能就会出毛病。
被抑制的紧张情绪若不能及时发泄出去,还会导致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风湿、冠心病或者其他与情绪有关的疾病发作。
像神经性气喘等疾病,就与隐忍不发关系亲密。
2019上海中考语文试题说明文阅读-上海是怎么来的
上海是怎么来的?①一说起魔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怎么来的呢?②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上海浦旁边,当时这一带把河叫作浦。
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点,一般居民点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还利于出行。
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
宋朝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已是江苏省的一个县。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上海这个地方的行政地位逐渐上升。
③到了近现代,地理因素在上海的快速发展中进一步突显出来。
④上海的江海之会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
哪个江?长江。
哪个海?东海。
黄浦江的出海口连接着长江,长江又与东海交汇。
长江有6300公里,位于世界第三,整个长江流域经由它,对上海的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水运曾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运输手段。
通过水路上海可以方便联系到浙江、江苏,靠海又大大加强了对外联系。
⑤同时,上海还处在中国南北之中。
以前,有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是桐油,二是猪繁。
当时由于没有化学人工合成品,全世界船只防腐蚀涂料主要是用长江流域山区出产的桐油制造的,而中国相油几乎全部从上海出口。
至于猪暴,即猪脖子上的可以用来做刷子的毛,都要从迢迢千里之外的产地四川、湖南聚集到上海出口。
⑥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
上海刚开埠时总共有50多万人口,到1900年人口突破100万,到解放初户籍人口达到500万,这一速度比历史上巴黎、伦敦的都要快。
人从哪里来?主要靠的是移民。
上海的移民大多来自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区。
这些地区是以往一千年间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方,他们一般文化层次比较高,基本具备良好的市场意识,这也为上海人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良好的契约精神奠定了基础。
⑦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文化体现出多元交融、海纳百川的特色,让这座城市充满了魅力。
1.第②段介绍了下列信息:(4分)(1)上海成为居民点的原因;(2)(3)2.第④段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3.第⑤段列举了桐油和猪鬃的例子,对其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说明这两种商品的产地都非常偏远难以运输。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说明文阅读51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说明文阅读5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7题。
(11分)候鸟的迁徙余夫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
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
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100亿只以上。
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
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
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通过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
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
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
硫磺鹀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
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
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
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
湖南省2019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说明文阅读10篇
说明文阅读10篇一、(2019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2分)森林防火有了新“利器”蒋建科孙婧①近日,一架灰白色的大型无人机在嘉峪关机场起飞。
它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研制的彩虹-4型长航时无人机,挂载着森林防火专用的监控载荷,守护着我国宝贵的森林资源。
②我国缺林少绿、生态脆弱,森林覆盖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且森林火灾多发。
火情如何早发现、早预报、早扑救,怎样尽量减少灾害损失是困扰森林防火的难题。
③专家介绍,世界各国将长航时无人机这一新型航空器当作破解森林防火难题的法宝。
长航时、大航程的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视野开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特点,可以替代有人驾驶的巡护飞机,对林场进行24小时不间断实时空中监控,有效提升森林消防部队火情发现、抢险救援的能力。
④目前,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内的各大研究机构都在探索无人机广域、地域防火巡逻等方面的应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也积极将拳头产品——彩虹-4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应用到包括森林防火在内的诸多民用领域,助推无人机产业突破式发展,并成为军民融合的典范。
⑤2017年5月,应大兴安岭防火指挥部的邀请,彩虹-4无人机飞临黑龙江省漠河多次执行森林防火演示任务。
经检验,在森林火灾防控和扑救过程中,彩虹-4无人机能有效规避传统灭火救援行动中存在的短板,能够对现场情况进行跟拍、追踪,为指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又避免了派员前往侦察可能造成的火灾伤亡情况。
⑥专家表示,彩虹-4无人机系统成熟,操作便利,起飞条件简单,在林区道路不畅的情况下更加凸显机动灵活的优势。
作为“空中机器人”的彩虹无人机1携带有专用的可见光、热成像、远红外探测任务载荷,可长时间在林区上空进行固定巡线飞行。
传统有人飞机上困扰飞行员的疲劳驾驶问题不会出现在无人机上,而机上精密的高度仪和障碍规避系统也可以满足林场低空巡逻飞行需求,及时避开可能的山丘陡坡。
⑦彩虹-4无人机还能通过数据链和卫星通信等技术实现超视距控制,依据需求长时间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在不同光线条件下进行作业,实现“点哪飞哪看哪”的人性化操作。
2019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莲》
2019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莲》①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池沼湖泊等静体浅水中。
莲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适宜生长,品类也有很多,其中,湘莲栽培历史悠久、知名度很高。
两千多年前的《越绝书》有记载云:“沉沉如芙蓉,始生于湘。
”长沙马王堆汉墓随葬瓜果蔬菜中,就发现有藕。
这些都足以证明湖南2000多年前就生产莲藕,就有了后来驰名中外的“湘莲”。
②湘莲的花叫莲花、荷花,有纯白与粉红两种。
莲花含苞时,形如一支支伸向蓝天的毛笔;开放后,花型硕大,花瓣如小船,清香四溢。
莲花是一种圣洁的花,历来人们用它来比喻美人和美好事物。
《诗经》中就有将莲比作美人的记载,在爱国诗人屈原的诗歌中,莲花也多用来表现诗人高洁的人格情操。
莲花也是一种美丽的花,宋代词人赵长卿用“绰约藕花初过雨,出浴杨妃无语”来烘托莲花的美。
湘潭县河口镇,有一处3000亩的莲田,每至夏天,清荷泛碧波,水鸟翩翩飞,池中莲花随风摇曳,一片碧绿中点缀着洁白粉红,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③湘莲有地下茎,我们俗称藕,又称莲藕、荷藕。
从莲田挖出的藕,长枝中有结节,如一根根中间扎着黑丝带的象牙;每节藕都洁白肥厚,形如婴孩白胖的小胳膊。
奇妙的是每个藕节中都有7个或9个输送空气的小圆孔;更神奇的是折断的藕节还有细丝连在一起,“藕断丝连”,一点不假。
据清代《湖南通志》载:“湘中莲藕胜于他处,藕粉甲于全楚,岁以充贡。
”莲藕不仅口感独特,还有补中益气的功能。
生吃鲜脆甘甜,能消暑止渴;下厨熟食,可做成莲藕炖排骨、鲜香藕夹等,更是湘潭一带人们餐桌上有特色的美味佳肴。
④湘莲最为人称道和喜爱的,还是它的果实——莲子,以至于我们时常所谓“湘莲”,几乎..就成了湘莲莲子的代称。
湘莲,又称糯莲,是湖南莲子的泛称,它与福建的“建莲”、浙江的“宣莲”以及江西的“赣莲”,并称为“中国四大莲子”。
湘莲分白莲和红莲两种,最著名的白莲色白、香醇、味甘、性温,口感独特;白莲又具有强胃健脾、润肺养心等功能,是传统的滋补保健食品。
2019云南中考语文-阅读理解 说明文(10篇)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10分)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纺织工艺①什么是纺织?纺织的原意是“纺纱”与“织布”。
中国的纺织行业起源于养蚕缫丝。
据说..我国先民在采集食物的时候,发现蚕茧是一道相当美味的食物,放于口中反复咀嚼之后,蚕茧就只剩下了一团团的丝线。
这恐怕就是最早的“缫丝”过程了。
②我们已知的纺织工具最早起源于1930年中国考古队在旧石器的山顶洞人的考古遗址中发现的骨针。
到了新石器时代,纺轮的发明使得冶丝更为便捷。
世界上最早的纺轮出现在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中,距今已经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
纺轮是纺锤上的小轮,圆形,中心有一小孔。
孔中插以两端尖削的直杆,即成为纺锤。
人们利用其自重和连续旋转原理来纺纱。
虽然这种纺纱方法既原始,又吃力,而且产量还不高,但是极大推动了人类纺织工艺的发展。
③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缫车、纺车和织机的相继出现,使得纺织行业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那么,起初的这些纺织工具究竟是什么样子?考古发掘并没有留下什么重要依据,所以目前很难判断其具体形制。
其实想要了解也不难,《诗经·卫风·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和《诗经·曹风·鸤鸠》里的“淑人君子,其带伊丝”这些句子就间接告诉了后人,西周时期的人们已经在用优良的工具冶丝织锦了。
而且,从《礼记·祭义》中“及良日,夫人缫,三盆手,遂布于三宫夫人世妇之吉者使缫;遂朱绿之,玄黄之,以为黼黻(fŭ f ú)文章。
”这句话可以了解到当时完整纺织工序。
④西汉时期,出现了提花织机。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西汉的古墓进行了发掘,出土了4台提花织机模型。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说:“提花技术的核心就是编织提花程序,把它贮存在织机的综片或是与综眼相连接的综线上,来重复控制提花机的动作,可以说是电报、计算机等近代科技的先声。
”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原料一般都为毛、麻、棉三中短纤维,而中国人在使用这三种短纤维的基础上还大量利用了长纤维—蚕丝,再利用提花织机编织成精美的丝绸。
2019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2019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
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己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
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
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
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
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
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
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
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
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万环伺围猎的目标。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说明文阅读
专题说明文阅读类型1 传统文化主题(一)(2019·淮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题跋:绵廷千年的点赞艺术马菁菁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
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
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符合中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观赏习惯的。
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鉴于字画中的题跋更常见、更典型,因此以字画为例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需读书认字,主要任务就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宮廷画皇帝、妃子的肖像,当然不会在画上署名,只有极少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用瘦金体独创了一种签名——天下一人,这四个字可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
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
起初他们不敢堂而皇之的“签名”,只能愉偷的把名宇写在树干上、山峰上。
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
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
他们的文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题跋中除了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画家的情绪。
这样一來,对画家的要求就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要的是会搭配,整体美观。
画画的人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无聊”的地方增加难度,并且乐此不疲。
⑤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
比如现存最早的山水面——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在右侧写了 "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
以后就叫这个名字了。
2019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
2019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①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kùsì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
②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见右图)。
当时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引发了许多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
于是,人们在马路上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行人可以踩着它们穿越马路。
“跳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街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
1951年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
③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
1969 年,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艾比路》,该唱片的封面为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
2012 年,艾比路斑马线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
④斑马线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看似简单朴素,却不是随意画出来的。
按照设置规范,斑马线最小宽度为3米,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
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
⑤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斑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漫漫车流中,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须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
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动车尊重行人的路权,也需要行人珍惜自己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
⑥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
由于机动车和行人互争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
据统计,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
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⑦现在,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的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如彩色斑马线、3D立体斑马线等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说明文阅读52
2019 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说明文阅读52法。
许多小工厂廉价买来废旧衣物,当燃料使用,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更况且,有些废旧衣物没有运往垃圾场,而是直接流入二手市场。
这些未经严格办理的衣物可能携带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有害物,直接或间接使用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2-1-c-n-j-y当前我国每年大概有2600 万吨旧衣物被扔进垃圾桶,而再利用率却特别低,只有不到1%,怎样合理回收利用废旧衣物是一个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z%step.#c~o]回收废旧衣物,我们往常的做法比较单调,不过在居民小区里搁置回收箱。
固定的回收箱确实便民,但管理上存在着很多破绽。
回收箱的数目增添了,服务质量不必定跟得上,需要安排专人采集、运输,增添了成本。
有时回收箱已经“超载”却无人来收。
回收箱还可能成为拾荒者的淘宝地,致使旧衣物以违规方式流向二手市场。
在回收废旧衣物这件事情上,上海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导,回收公司一致回收。
除设置回收箱外,还经过市民电话预定上门收集、市民自付运费寄送、企事业单位组织召募活动等多种门路进行回收。
英国则有着慈善商铺、衣物回收银行、社区衣物回收箱、上门回收、再利用中心等多条废旧衣物回收渠道。
这些做法,都获得了不错的成效。
【出处: 21 教育名师】对回收的废旧衣物,怎样规范处理,做到物尽其用呢?第一,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
那些成色较新、没有损坏的衣物应先送往水洗区冲洗,而后接受高温高压消毒,最后进行烘干、包装。
面目一新后,能够无偿送给慈善机构或直接捐馈赠贫穷地域。
而“面试”后“落第”的那些衣物,会依据棉、毛、化纤等面料再次分类,而后发送到有资质的加工公司进行办理,制成可再利用的工业原料,比方白色棉织物和有色织物,纤维化办理后能够变成棉纱、无纺布;涤纶织物进行化学办理分解,则可变成涤纶原料。
经过这样的办理,废旧衣物就能够实现循环再利用了。
(依据有关资料改写)12.依据文章有关内容,填写“废旧衣物办理流程图”中的①②③处。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说明文阅读54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说明文阅读54 《植物爱听和谐音乐》①一群喜欢户外运动的青年男女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的一处原始森林,发现了一种会跳舞的树。
当时,他们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有人提议就地歇息。
一个活泼好动的年轻人拿出随身携带的收音机,播放了一曲轻松舒缓的乐曲。
这时,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旁边的两棵小树随着乐曲晃起身子来,滑稽可爱,随行的人全被它逗乐了。
大家忘记了疲劳,跑过来欣赏小树跳舞。
有人提议:换一首曲子,换一首曲子。
又有人喊:换快节奏的。
于是,收音机的主人调了频道,换了一曲激烈的摇滚乐。
奇怪的是,刚才还在摇头摆尾的小树突然停止不动了,像是被突然吓着了似的,静静地呆立着。
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它只会跳优美的舞蹈,不会跳强劲的舞蹈呢?于是,年轻人又调回刚才的频道,小树听了这优美的曲调,又开始摇头摆尾。
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得出一致结论:小树喜欢轻柔、温和的曲子,不喜欢节奏强烈的乐曲。
②事实真是这样,小树的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
法国农科院一位专家为了验证植物的音乐细胞究竟有多浓,异想天开地把崭新的耳机套在一棵蕃茄上,每天定时播放3个小时的音乐。
数周后,奇迹出现了,这棵蕃茄长势强劲,比周围任何蕃茄结的果实都多,而且个头儿大,每个果实平均重达两斤以上。
③还有一位科学家,每天下班后都喜欢在自家花园里拉上一段优美的小提琴曲。
打理花园的妻子惊喜地发现,濒临死亡的雏菊又重新绽放了生机。
不仅如此,(a)音乐就像兴奋剂,那些平常蔫头耷脑的花儿们听了音乐,一朵朵开得热烈而灿烂。
后来,她的科学家丈夫翻阅资料,才明白这是小提琴的功劳。
那些花儿,正是因为听了优美的音乐,才焕发了生机。
它们的叶子绿得茁壮而卖力,花开得鲜艳而硕大,这让科学家欣喜万分。
凭着职业的敏感,这位科学家开始思索,既然花儿这么热爱音乐,庄稼会不会也是如此呢?他开始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播放音乐。
他每天上午准时来到稻田,给水稻们播放半个小时的轻柔乐曲。
2019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备考:说明文阅读
2019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备考:说明文阅读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
纵观河北省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说明文属必考内容,选文全部来源于课外。
命题者选择材料的依据有三条标准:内容方面,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如XX年《雾》,XX年《二维条形码》,XX年《计量雨滴》,XX年《太空清洁工》,XX年《长信宫灯》,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科技进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表达方面,以说明为主,具有说明文倾向,但不排斥记叙和议论,也就是说具有文学性或思辨性的色彩,所以一般称之为“科普文”或“说明性文字”。
题型方面,以简答题为主流题型,开放性试题开始登上舞台。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这类试题有逐渐升温的趋势,我们要高度重视。
一、考纲扫描能阅读说明文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3、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筛选并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5、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就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
二、备考策略1、说明文考点较为单纯,在备考中,应遵循中考命题趋势,选择具有命题资质的优秀课外作品进行专项阅读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2、梳理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达到融会贯通,这样在解题时我们就能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文章阅读要扎实精细。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4、做题时要牢记:“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较好地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的主张,又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
5、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因此说明文阅读测试的目标就是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说明中心的理解、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等。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说明文阅读49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说明文阅读4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①动物大都有自己的窝,鸟类也不例外,大都有自己的巢。
古代诗人常以归鸟返巢比喻久客恩归的心情,如鸟宿池边树,倦鸟思归林。
而鸟宿树,鸟归林。
是因为在树上或林中,有鸟儿的巢窝。
鸟归巢,犹如人归家,是它获得家庭温暖和休养生息的场所。
[om]②鸟巢的产生,远比人类住屋的产生为早。
远古时代的人类,就是受了鸟巢的启示,才开始从穴居山洞和荒野移到树林高处栖身,以避免野兽的袭击和侵害。
鸟类筑巢的技术是异常高明的。
有人说个直径2﹣5厘米的小巢,有时要花上一个月酬时间。
其中以唾液为主的金丝燕巢,采集后就是我们熟知的霹贵中药和佳肴﹣﹣燕窝。
⑤我国无论老幼妇孺,都熟悉衔泥筑巢的家燕。
汉,乐府诗就有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的诗句。
民间还有燕子来巢,吉祥之兆的说法。
家燕筑巢的本领,是非常高超的,堪称鸟类中出色的建筑师。
它们在池塘边、田边、地萋等湿泞的泥土上,啄一口混着杂草根的湿泥便飞回选定的巢址在路上,湿泥混合着唾液,使泥料更加粘稠,吐出的泥丸被风一吹很快就变得坚硬而结实。
家燕的窝象半个饭碗,杂得多,但其起源都是为了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能安全地繁殖后代。
⑧鸟类的筑巢行为,还受到本身生理上变化(如内分泌周期)的影响。
多数小鸟的巢,通常需花一星期左右筑成。
而歌雀由于内分泌周期短,急需寻求配偶,可以在三天内急速完成一个很不错的巢。
⑨鸟造巢,人们总以为是生而知之的,是天生的本领。
有这样的事例:有一批第五代织巢鸟,虽然它们前四代都困在樊笼中从未筑过巢,但这第五代在获得筑巢材料后,就能无师自通地筑出鸟巢,而且工艺之精巧并不比野生的同类鸟筑的巢差。
但是,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做过~个试验,他把一只小野鹪鸟捉来进行人工喂养,与亲鸟完全隔离。
等它长大后,由予没有看到过亲鸟筑巢,因此,给它一些树、枯草,它只会胡乱堆在一起,筑不成巢;而野生鹚鸟却是一种很会筑巢的鸟。
看来,鸟类也并非完全是天生就会筑巢的,有的也需要一个后天的学习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说明文阅读50 阅读《基因疗法离我们还有多远》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疗法离我们还有多远
①自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到首次在医学上应用,花了13年时间。
基因疗法也像青霉素等药物的发现、发明一样,不可避免地经历着曲折起伏的过程。
因普通药物和传统疗法的局限性,生物制药公司从20世纪末开始把目光投向基因疗法。
近年来,基因疗法更成为业内热门的领域之一,因为它很可能成为癌症的终结者。
②人类的许多疾病,包括癌症,都是由我们身体细胞内的基因缺陷造成的。
就像盖房子必须要依赖图纸一样,构建我们复杂的躯体,也需要各种图纸,这就是基因蓝图。
它们允许细胞制造出相应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再来控制应有的功能。
如果基因发生突变,蛋白质就会随之改变,不再按照正常的方式工作。
而基因疗法,就是试图通过修补失效的基因,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③基因疗法目前还处在物以稀为贵的时期。
最典型的案例是,2015年德国医生伊丽莎白?泰森为病人做了脂蛋白脂酶缺乏症的基因治疗,疗效很好,但十分昂贵﹣﹣一次治疗就花费了一百万美
元,而且这种疗法仅针对一个人,只使用一次,成本非常高。
④基因疗法对遗传病的治疗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疗法向公众开放。
2016年4月,欧洲部分国家为一些修复免疫系统的基因疗法开了绿灯。
2017年,治疗失明的基因疗法也将在美国通过商业许可。
⑤不过,基因疗法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据行业杂志《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新闻》报道,前不久,就有三位患脑瘤的病人因服用基因试验药物而相继死亡。
无可置疑,任何一种成熟可靠的药物或治疗手段都需要经过一代、几代人的努力,甚至是以很多生命的代价换来的。
我们热切期盼着安全、廉价的基因疗法能早日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