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多彩中华夏之音说课稿
多彩的华夏之音教案 民歌篇
![多彩的华夏之音教案 民歌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d92c32bed5b9f3f90f1cf0.png)
多彩的华夏之音教案民歌篇
高一音乐教案
《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
课型:音乐鉴赏课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选用教材: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
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
它们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失去了民族性,音乐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
本单元旨在通过介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各地最具特色的民间音乐,让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音乐作为文化”和“文化中的音乐”的观念,并乐意通过音乐去了解不同的世界文化,加强对世界各种音乐文化独立性与价值的认识,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从而达到理解和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的。
高中音乐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11c1c87aef8941ea76e059c.png)
课题: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课时:一课时一、学习内容:1、通过几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器乐的四大分类及其特点;2、欣赏《江河水》、《火把节之夜》、《夜深沉》、《春节序曲》四首器乐曲,通过悲欢离合的情感路线掌握分析民族器乐曲的演奏风格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器乐曲的能力。
3、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能力发展目标:1、在欣赏中引导学生看、听、想、议、表现,全方位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表现能力;2、通过对器乐曲的欣赏、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三、教学目标分析:1、对乐曲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引导;从对几种民族乐器的欣赏方法引申到对所有民族乐曲的欣赏方法;2、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四、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环节:课前播放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春节序曲》,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是音乐的一个圣殿,在 1998 年的春节,中央民族乐团首次在这里举办了中国民族音乐虎年春节音乐会,这足以说明我们中国的民族器乐已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去领略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
(二)、聆听并分析作品《江河水》1、你都知道我们有那些民族乐器呢?(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进行评价)我们就一起来聆听一首乐曲,请大家思考:a 乐曲中使用了什么乐器?b 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乐器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等因素)2、聆听作品。
3、解决问题:你能听出这个是什么乐器吗?是吹管乐器组中的管子。
管子是一种双簧吹管乐器,历史非常悠久。
在中国古代它曾称为“筚篥”或“芦管” 。
管子广泛地流行于中国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
华夏之音——曲艺教学案例
![华夏之音——曲艺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df51e1f08a1284ac85043fe.png)
《华夏之音——曲艺》教学案例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出自花城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本节内容包括民歌篇、民乐篇、戏曲篇、曲艺篇,本节课只介绍“曲艺篇”,教材重点介绍了京韵大鼓、苏州弹词、粤曲三个曲种,以及代表曲目,设计了活动与创编,并要求收集一首曲艺风格的歌曲。
内容很丰富。
学生分析:本课面向高一学生。
高一学生的音乐知识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准,但是像曲艺中的一些离现代生活较远的曲种,他们还是比较陌生的。
他们对曲艺的了解只局限在快板、相声等常见的曲艺种类。
目的、意义:、通过教师表演引起学生对曲艺的兴趣、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曲艺,曲艺的种类、多方面引导学生完成关于京韵大鼓、苏州弹词、粤曲的知识的学习、通过曲艺表演,简单的创编,让学生体验曲艺创作的快乐、通过教学,学生能在生活中主动了解课本以外的曲艺知识,能够尝试表演,增加生活乐趣。
二、实施过程(一)导入教师演唱西河大鼓《玲珑塔》片段,引出课题。
具体过程师: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共度这节音乐课,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孕育了多种音乐艺术,有曲艺、民歌、戏曲等等,(出示投影)下面,老师为大家演唱一个小段,请大家说出,它是这几者中的哪一种?师:(教师表演结束)问学生,是哪一种?生:曲艺师:对,曲艺。
(引出课题“华夏之音——曲艺”)(二)教学过程通过教师讲解、提问,学生思考问答,完成曲艺历史发展、种类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关于京韵大鼓、苏州弹词、粤曲三个曲种,以及各自代表曲目,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曲艺音乐的特点。
学生通过创编亲身感受山东快书这个曲种的艺术魅力,并从中得到快乐,最后展示了一首曲艺风格的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说明曲艺音乐的广泛应用。
具体过程、首先老师为同学概述一下曲艺的发展、种类。
曲艺是我国独有的富有地方色彩的“说唱艺术”的总称。
曲艺艺术历史悠久,一般讲,唐代以前是她的萌芽和孕育期,形成于唐代,宋元两代已渐成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音乐与民族第1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槐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_2课件
![音乐与民族第1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槐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_2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f480b7cc175527072208b8.png)
优美流畅、琅琅上口。衬腔的运用,既加强了语言的 地方色彩,又渲染了幽默乐观的情趣。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这是一首宜宾山歌。“山歌”,当地人称 “晨歌”或“神歌”,它实际上是一种情歌, 自20世纪40年代被记录、传唱以来,名扬天 下。它的歌词只有四句,形象生动,富于想 象。
歌曲运用“芦柴花”“芙蓉花”“牡 丹”“玫瑰”等花名作衬词,既美化了歌曲, 又显现了纯朴的乡土气息,还隐喻了美好的 爱情。全曲音调在明快、奔放、昂扬的基调 中揉合了一点委婉的因素,刚柔相济,兼容 江南与江北、劳动歌曲与抒情山歌的特点, 这也是它广为流传的原因。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秧田歌
第一句表现出“高高山上”的意境;
第二句表现了姑娘引颈翘望盼郎来的急 切心情;
第三句衬托出姑娘的内心活动和羞涩神 态;
第四句形象地刻画了姑娘故作镇静、以 “我望槐花几时开”为掩饰,结束全曲。
这首民歌不但曲调优美,从歌词上说, 它也可以列入中国民间情歌优秀作品之一。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一、《槐花几时开》
(晨曲)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槐花几时开》当中花的用途是什么 ? 是以花喻人,借花表达情爱 你认为该曲的地域是哪里? 四川宜宾地区 你认为该曲的歌词怎样?
淳朴含蓄、形象生动、富于想象、体现了东方人含蓄 的特点。陈词“啥”、“啥子”体现了四川方言的特 点。
鉴赏练习
聆听下面片段,请为这些音乐选择合适的民族。
音乐1
音乐2 音乐3 音乐4.
《赞歌》 《阿里郎》 《天路》 《飞歌》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02第二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2学时)
![02第二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2学时)](https://img.taocdn.com/s3/m/2da00300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9.png)
音乐知识
Musical Knowledge
高胡 也称“高音二胡”,高音拉弦乐器,是在二胡的基础上改制而成。 高胡的产生,与广东音乐、粤剧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高胡也称“粤 胡”。其音色明朗、清澈、适宜演奏优美、抒情秀丽、以及活泼的曲调。
音乐知识
Musical Knowledge
鱼合八 既是苏南吹打“十番锣鼓”的一个曲牌,也是一种特定的节奏组合 模式。其节奏组合模式,是由锣鼓经前后两节惯用的基本节奏字数 (一、三、五、七)相加等于八(一加七、三加五、五加三、七加 一),加之木鱼击节合尾而成,故称“鱼合八”。
第三单元 音乐与民族
| 广州花城出版社2019版高中音乐鉴赏课件 |
目 录 CONTENTS
音乐知识
2
乐曲赏析
4
Musical Knowledge
Music Appreciation
1
乐曲相关
3
拓展探究
Music Related
Expand to Explore
目 录 CONTENTS
音乐知识
2
目 录 CONTENTS
音乐知识
2
乐曲赏析
4
Musical Knowledge
Music Appreciation
1
乐曲相关
3
拓展探究
Music Related
Expand to Explore
第二节 多彩的华夏之音 民乐篇
民乐,是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齐奏、合奏形 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中国民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各 地区独特的民乐种类和风格,展现出民族音乐的多样形 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1
乐曲相关
3
拓展探究
欣赏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欣赏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b070ec580216fc710afd0d.png)
欣赏《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万源市第三中学康定芝一、课型:鉴赏课二、课时:一课时三、教学内容(花城版):赏析民歌《槐花几时开》、《拔根芦柴花》、《上去高山望平川》、《猜花》《对花》。
四、教材分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
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
它们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失去了民族性,音乐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本单元旨在通过介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各地最具特色的民间音乐,让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音乐作为文化”和“文化中的音乐”的观念,并乐意通过音乐去了解不同的世界文化,加强对世界各种音乐文化独立性与价值的认识,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从而达到理解和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的目的。
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民歌的概念、类型、特征、成因等相关知识点。
2、能力目标:能够熟悉一些民歌的主题,大致能分辨出各地区、各个民族的民歌;能够感受民歌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并作出简单的表述和评价。
3、情感目标: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培养爱民歌、听民歌的好习惯;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赏析五首以“花”为主题的各少数民族民歌,使学生借此了解东南西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难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探究民歌的音乐风格表现和形成的因素。
七、教学教具:多媒体、影视资料、课件等八、教学理念:通过用聆听、分析、对比、探讨、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美,让学生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九、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从学生熟悉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由谁演唱的?是什么地方的民歌?生:这是一首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由阿宝演唱的。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 多彩中华夏之音说课稿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 多彩中华夏之音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2b0eaca7375a417876f8f68.png)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多彩中华夏之音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花城出版社《音乐鉴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必修教材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中多彩中华夏之音(民歌篇)的内容,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七个方面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材在章节开头就写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它们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冼星海说过这样一句话: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最丰富的源泉。
在教材中编者用这些精炼的语言特别强调了民歌意义。
这一小节中,编者共纳入了的5首不同地区的民歌(《槐花几时开》、《拔根芦柴花》、《上去高山望平川》、《猜花》、《对花》、《噶吉呦》),学生通过聆听、鉴赏可以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源于生活的道理。
由于高中音乐课时较少,所以教师必须从教材中筛选部分内容,进行教材的整合处理。
我就选择了这首仅有四句歌词、经典传神的《槐花几时开》。
《槐花几时开》这首四川宜宾山歌,就是在川南“神歌”的基础上,几经演变,精雕细刻而成的四川民歌珍品。
这首歌的歌词只有短短的四句: 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 娘问女儿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
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 活脱脱地托现在我们眼前,其语言纯朴、生动,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听起来格外亲切、甜美。
由喻祖荣所改编的《槐花几时开》保留了《神歌》最突出的艺术特征,如一开始就出现全曲的最高音“i”,这就抓住了《神歌》与一般山歌不同的特点。
再如在该曲保留了《神歌》从“6”大跳10度到“i”,这富有个性的旋律跳进在风格上也葆有《神歌》感情醇厚,表情细腻、自如的特色等。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9ea4a3df8c75fbfc67db2cc.png)
教学设计: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课型:音乐鉴赏课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民歌定义及民歌的起源、发展、体裁等。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民歌,能分辨出民歌的体裁;在感受、体验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探究方言、地理环境对民歌的影响。
3、情感目标:喜欢聆听、演唱民歌,愿意探索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增进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策略:探究法、对比法、引导思考、关注参与。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民歌的体裁分类,感受民歌的风格特色。
2、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探讨、体验、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第一季《中国好声音》吉克隽逸演唱家乡山歌的视频片段。
二、民歌1、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提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2、民歌起源: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
3、汉族民歌的历史发展:《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小曲新民歌4、民歌常见的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一)劳动号子:1、劳动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
一般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2、欣赏船渔号子:岚山号子,感受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通过分析岚山号子,得出劳动号子的音乐形象,功能,演唱形式等。
4、师生互动:模仿岚山号子,体验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山歌:1、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
2、分析《槐花几时开》。
3、不同地区民间对山歌的不同称谓。
4、总结山歌:是劳动人民用于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多在户外演唱,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
传统山歌大多是对爱情的讴歌和对苦难生活的倾诉。
山歌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因此感情纯朴、想象大胆、比喻巧妙。
(三)小调:1、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
2、分析总结:江苏民歌《茉莉花》。
2019-2020年高一音乐欣赏《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表格式教案设计
![2019-2020年高一音乐欣赏《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表格式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3f89475acfa1c7aa00ccaf.png)
2019-2020年高一音乐欣赏《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表格式教案
设计
课型:音乐鉴赏课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选用教材: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
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
它们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失去了民族性,音乐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
本单元旨在通过介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各地最具特色的民间音乐,让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音乐作为文化”和“文化中的音乐”的观念,并乐意通过音乐去了解不同的世界文化,加强对世界各种音乐文化独立性与价值的认识,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从而达到理解和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的目的。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了解民歌的起源、民歌与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特点、民歌的分类等。
⒉能力目标:熟悉一些民歌主题,大致能分辨出各地、个民族的民歌。
了解民歌的流传与发展。
3.情感目标: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和传承民歌的音乐文化。
积极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探究法、对比法、引导思考、关注参与。
教学重点难点:
⒈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
2.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探讨、体验、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教案铝城一中崔丹
![《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教案铝城一中崔丹](https://img.taocdn.com/s3/m/d0e80d49de80d4d8d05a4f06.png)
音乐鉴赏《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教学设计淄博市张店区铝城第一中学崔丹《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教案淄博市张店区铝城第一中学崔丹教材:花城出版社的普高实验教材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民歌篇”。
新课程的教学追求:“不是教教材,而是教能力。
”“不求回答最好,只求人人思考。
”“共享人类音乐文明的优秀成果,应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要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材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以花为立足点,使学生借此了解南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中国各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使学生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歌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活动。
2、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能够感受民歌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并作出简单的表述和评价。
3、能够熟悉一些民歌的主题,大致能分辨出各地、各民族的民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赏析以“花”为主题的民歌,使学生借此了解南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探究民歌的音乐风格表现和形成的因素。
四、学法分析: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利用流行音乐得要素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听”“唱”来体验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民歌特点。
五、说教法在本节课中我采用欣赏与对比分析的方法,运用视听、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六、课前准备:明确地指引学生查询有关民歌的资料;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让学生展示交流,及时地进行总结与补充。
〔设计意图〕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搜寻、整理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篇》精品课件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篇》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8d11e90c22590102029dbd.png)
2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剧种 种类繁多,尚有据可考的有275个 剧种。大家知道的剧种有哪些?
3
中国八大剧种: 京剧、昆曲、粤剧、豫剧、 河北梆子、越剧、黄梅戏和川剧
4
【京剧】
• 京剧在中国戏曲中形成较晚,从乾隆嘉 庆年间(公元1790年)徽班进京算起, 有200多年,但因他久居京城这样一个 特殊的背景下,逐渐在文学(剧本)、 表演和音乐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规范, 吸收了各种剧种和姊妹艺术的精华,名 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影 响遍及全国以至全世界。
18
谢谢合作
再见
19
老生
小生
20
青衣
花旦
21
• 梅兰芳(1894一1961),京剧 大师,著名京剧旦角。梅兰芳 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精心 钻研,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 形象,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 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被誉为 “四大名旦”之首。 • 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 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目 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 等
唱腔
二黄 西皮
8
《迎来春色换人间》
9
题材反映的是历史题材 ——传统京剧
代表作品:《霸王别姬》《贵妃醉 酒》《铡美案》等
题材反映的是现实题材
——现代京剧
代表作品:《智取威虎山》《红灯记》 《沙家浜》等等
10
文场
京胡、月琴、弦子
武场
单皮鼓、大锣、小锣
11
12
鼓 2/4 X 0 | X 0 | X XX | XX XX | X X0 ||
男:你说不咋
女:你听见了忙 男:俺听见咧
16
【课堂练习】 旦 )( 净 ) 1、京剧的行当:( 生 )( )( 丑 2、京剧的唱腔:( )( ) 二黄 西皮
教案-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音乐高一下
![教案-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音乐高一下](https://img.taocdn.com/s3/m/a2e0ccbed5bbfd0a795673a6.png)
花城出版社高一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执教:点评:一、教学背景(一)教材分析《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基本由“花”的主题构成。
“花”是中国民歌中最常见的主题,本节课讲授四首民歌《槐花几时开》四川民歌,是以花喻人,借花表达情感的;《对花》广东中山民歌和《猜花》辽宁长海民歌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的;《拔根芦柴花》江苏民歌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
以“花”为立足点,使学生通过聆听、鉴赏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风格,感受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二)学情分析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和歌唱能力,但现在中学生音乐审美发展趣味在这一阶段中表现为热衷于流行音乐,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了解不多。
鉴于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但是尚不能较全面规范的分析曲目理解曲目,需要老师做进一步引导,使学生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学内容《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三、教学目标:1、喜欢聆听、演唱民歌,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初步对民歌产生兴趣。
2、熟悉一些民歌主题并能唱部分主题,能大致分辨出各地的民歌。
3、掌握有关民歌的基础知识,能感受民歌鲜明的地区风格,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参与学习感受民歌鲜明的地区风格。
教学难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探讨、体验、创造性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创设情景,提问导入。
教师引出课题--《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思考:1、你知道的民歌有哪些,说出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歌。
2、演唱熟悉的民歌。
通过回顾、演唱熟悉的民歌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民歌学习做好铺教师引导学生民歌知识回顾1、民歌概念2、汉族民歌体裁的分类垫。
新授(一)欣赏《拔根芦柴花》(二)欣赏《槐花几时开》1、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总结:语言是民歌的精髓。
每一种地方或民族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音、语调、语气和语感。
多彩的华夏之音教案
![多彩的华夏之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80ba5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8.png)
多彩的华夏之音教案教案标题:多彩的华夏之音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学习和演奏中国传统音乐乐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准备一段中国传统音乐的录音或视频,并播放给学生。
2. 引导学生观察、聆听,并让他们表达对这段音乐的感受和想法。
二、介绍中国传统音乐(10分钟)1. 通过图片和简短的介绍,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音乐与他们所熟悉的音乐有何不同之处。
三、学习中国传统音乐乐器(15分钟)1. 选择一种中国传统音乐乐器,如古筝、二胡或琵琶,并向学生展示该乐器的图片和演奏视频。
2. 向学生介绍该乐器的起源、结构和演奏方法。
3. 分发乐器模型或制作简易乐器,让学生亲自体验演奏。
四、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曲目(20分钟)1. 选择一首简单的中国传统音乐曲目,如《茉莉花》或《小白菜》。
2. 向学生展示乐谱,并解释乐谱中的音符和演奏技巧。
3. 分发乐器给学生,让他们根据乐谱练习演奏。
五、集体表演(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和一首中国传统音乐曲目进行表演。
2.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练习演奏和协调。
3.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并给予鼓励和反馈。
六、总结和展示(5分钟)1.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中国传统音乐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2. 播放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录音或视频,并与学生一起欣赏。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世界。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表演技巧的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3.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努力。
教案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文化展览,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和艺术。
2. 邀请专业音乐家或演奏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演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 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文化活动,展示他们所学的中国传统音乐技能。
花城版第二单元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花城版第二单元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796327ee06eff9aef807ca.png)
民歌篇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 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最丰富的源 泉。 民歌产生于生活,反映着人 们最质朴的情感,同时,也积淀 下数代人的音乐智慧,使它成为 民族音乐的宝藏。
观看书本,看看我们这一节上课的内 容都是以什么作为主题?
在中国民歌中,“花”是一个 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大约有三种: 1、是以花喻人,借花表达爱情 ; 2、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 3、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的媒 介,而花本身无特定的含义。
山歌
是劳动人民用于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山 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较 自由、悠长。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对爱情的 讴歌和对苦难生活的倾诉。山歌歌词多为即兴创作。 其中纯朴的感情、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生动 鲜活,真挚感人。与这些优美的唱词相结合,是充 满了激情的山歌曲调,山歌往往在音乐的一开始便 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畅快淋漓地宣泄着郁积已久 的强烈感情。在高音区常会有自由的延长音,使高 亢、嘹亮的曲调长久地环绕在山间或旷野的上空, 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山歌又可一般山歌、田秧山歌 和放牧山歌三类。
鉴赏练习
聆听下面片段,请为这些音乐选择合适的民族。
音乐1
《赞歌》
音乐2
《阿里郎》
音乐3
音乐4.
《阿玛嘞火》 《飞歌》
蒙古族长调:
长调:蒙古族民歌的一种演唱形式,流行于内 蒙古牧区,曲调悠长辽阔,节奏自由,尾音拖 长,情趣热烈奔放,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主 要在放牧时演唱,有时也在筵席、婚礼和那达 慕大会上演唱。长调在演唱上有两个突出的特 点:一是延长音中的连续颤音,犹如骏马嘶鸣, 适用于表现洋溢的激情,使音乐带有华彩性; 二是旋律中向下三度或四度的轻声下滑,如婉 转轻扬的马头琴声,适于抒发内在的情感,为 音乐添加了抒情性。因此,兼有华彩性和抒情 性,是长调民歌的一大特色。
高中音乐华夏音乐之光说课稿
![高中音乐华夏音乐之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974fac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9.png)
高中音乐华夏音乐之光讲课稿课件高中音乐华夏音乐之光讲课稿敬爱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很快乐能够参加此次讲课活动,我讲课的题目是“华夏音乐之光”,是湖南文艺第一版社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第一节的内容。
音乐鉴赏是培育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门路。
具备优秀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感情,陶冶情操,提升文化涵养,促使身心健康,形成完美的个性拥有重要的意义。
下边,我将从教材剖析、目标、教法设计、教课过程和课后评论几个方面来向大家详尽讲解一下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剖析本课内容是湖南文艺第一版社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的内容。
本单元包含中国音乐盒西方音乐两部分,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不一样期间的简要历史和成就,时代、文化和社会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认识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 是每个学生一定掌握的知识,第四单元的前三部分是依据中国应用发展的脉络设计的。
“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优选,旨在经过倾听和剖析这些作品,认识中国古代音乐的绚烂与成就,启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线,初步直销音乐与其余学科的一些关系,增进他们对综合女悔过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课选用了《八音和鸣》《酒狂》《阳关三叠》《黄莺鸣》《湘妃泪》 5 部作品。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剖析,我拟订了以下教课目的二、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能辨别古代乐器钟、磬、琴、琵琶。
这是为了达成智育目标。
2、感情目标:能仔细倾听本课的音乐作品,领会先人的感情;能说出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一些差别。
超级化他们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这是为了实现目标。
3、过程方法目标:能随乐曲哼唱《阳关三叠》《黄莺吟》两首歌曲,并记着《酒狂》、《湘妃泪》的主旋律。
这是为了达成美育目标。
、以上是我拟订的本课教课目的,要点是鉴别古代乐器,难点是记哼唱两首歌曲。
三、学生剖析高一学生经过一个多礼拜的学习后,在鉴赏能力上应当有必定的提升,加上是本国、本民族的音乐,学生应当能对音乐的内涵有所领会。
04第四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篇》(1学时)
![04第四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篇》(1学时)](https://img.taocdn.com/s3/m/bc9cf10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6.png)
音乐知识
Musical Knowledge
念 是京剧表演的语言功夫,主要起叙事作用。 韵白 是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方式,一般用于正面人物和身份高的人物。 (1)尖字音:“j、q、x”为声母的一些字被念唱成“z、c、s”为声 母开头。 (2)带有湖广音:如“正”读作“震”的字音。 (3)入声字:发音特别短促,产生语言的顿挫。 (4)四声变调。 京白 用北京话念说白。花旦和丑行多用。
武场 京剧伴奏中的打击乐队称为武场。司鼓为乐队指挥,演奏檀板和 板鼓。武场中还有大锣、铙钹、小锣三件乐器,与文场三件乐器合称 为“文武六场”。一出戏可以完全没有唱腔和文场伴奏,但是不能音乐知识
2
乐曲赏析
4
Musical Knowledge
Music Appreciation
1
乐曲相关
3
拓展探究
Music Related
Expand to Explore
第四节 多彩的华夏之音 戏曲篇
戏曲,堪称中华艺术中的神奇瑰宝:五彩脸谱七色 衣,特级绝活数不尽,转眼斗转又星移。戏曲音乐集民 间音乐之大成。戏曲中的“唱、念、做、打”更是融 “音、诗、画、舞”于一堂。 我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各地都有自己的代表剧 种,其中,京剧因其海纳百川被誉为“国剧”,是中国 戏曲的代表。
第三单元 音乐与民族
| 广州花城出版社2019版高中音乐鉴赏课件 |
目 录 CONTENTS
音乐知识
2
乐曲赏析
4
Musical Knowledge
Music Appreciation
1
乐曲相关
3
拓展探究
Music Related
Expand to Explo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多彩中华夏之音说课
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花城出版社《音乐鉴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必修教材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中多彩中华夏之音(民歌篇)的内容,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七个方面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材在章节开头就写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它们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冼星海说过这样一句话: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最丰富的源泉。
在教材中编者用这些精炼的语言特别强调了民歌意义。
这一小节中,编者共纳入了的 5 首不同地区的民歌(《槐花几时开》、《拔根芦柴花》、《上去高山望平川》、《猜花》、《对花》、《噶吉呦》),学生通过聆听、鉴赏可以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源于生活的道理。
由于高中音乐课时较少,所以教
师必须从教材中筛选部分内容,进行教材的整合处理。
我就选择了这首仅有四句歌词、经典传神的《槐花几时开》。
《槐花几时开》这首四川宜宾山歌,就是在川南“神歌”的基础上,几经演变,
精雕细刻而成的四川民歌珍品。
这首歌的歌词只有短短的四句:
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 娘问女儿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
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 活
脱脱地托现在我们眼前,其语言纯朴、生动,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听起来格外亲切、甜美。
由喻祖荣所改编的《槐花几时开》保留了《神歌》最突出的艺术特征,如一开始就出现全曲的最高音“ i,”这就抓住了《神歌》与一般山歌不同的特点。
再如在该曲保留了《神歌》从“6”大跳10度到“i,”这富有个性的旋律跳进在风格上也葆有《神歌》感情醇厚,表情细腻、自如的特色等。
——这些《神歌》“神韵”的传承,不仅仅是辨明其“沿革”关系的要点”而且是它富有“生命力”的因素之
一。
同时”喻祖荣在改编时” 也注重了对该民歌进行深层结构的改编” 而不是表层结构的变异。
如第十二小节的一个二分音符衬腔” 是原《神歌》中所没有的”这里添此一音”结合衬词“哎”便可看出”它妙如点睛地把歌中“望郎”的少女”在回答“娘”的盘问时之寻思、羞涩、机智的神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天衣无缝地切合了歌词所表现的情景。
《槐花几时开》是继承民歌优秀传统” 创造性地进行改编的结果” 该曲作
为民歌走向艺术歌曲发展的走向”值得肯定
、【学情分析】:首先我分析一下学生的认知现状:13-20 岁是个体审美发展的“危机阶段”,中学生音乐审美发展趣味在这一阶段中表现为热衷于流行音乐,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了解不多。
鉴于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但是尚不能较全面规范的分析曲目理解曲目,需要老师做进一步引导,使学生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三、【教学目标】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1.在认知上,通过欣赏、学唱分析《槐花几时开》,使学生初步了解山歌这种民歌体裁,知道山歌体裁的主要特点;
2.在技能上,用具有四川方言的腔调朗读歌词,用悠扬高昂的声音学唱山歌《槐花几时开》;
3.在情感上,通过分析、学唱《槐花几时开》体会浓郁的地方色彩,感受民歌丰富的表现力和来自于生活的道理,以及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唱曲目时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准确地表现歌曲的民歌风格。
鉴于学生:(1)对山歌这一体裁的陌生,学唱时不够自信
(2)对四川方言不熟悉,难于准确把握方言特点演唱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分析、引导,自信地演唱歌曲、准确的
表达歌曲情感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学生接受音乐的途径:诉诸于听觉、动觉、视觉、感觉、知觉
音乐教师执教的原则:审美的原则、直观的原则、模仿的原则、启
发的原则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情景——陶冶模式、示范——模仿模式、引导——发现模
式
学法:感性和理性结合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
六、【教学结构布局和教学程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