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三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政策指导.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22ef8e8762caaedd33d4b6.png)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广东商学院黄晓、江敏敏、刘萃婷中文摘要:为了对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利用Eviews5.0软件,选取我国1991年-2009年的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实证了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城镇化化水平、第三产业劳动力和对外开放程度这些因素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有显著影响。
根据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对发展我国第三产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第三产业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实证分析一、问题的提出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产业,广义上认为是除了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产业,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成分之一,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经济,与世界接轨,以发展经济为主要建设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下表1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的大致变化趋势。
在表1中,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越来越显著,发挥着其特定的推动作用,此外,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78年在三大产业中排列最后,发展成目前排列第二,超越了第一产业,且与第二产业相差不大,这都表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1],也成为衡量现代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那么,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第三产业的发展的影响显著吗?本文利用Eviews软件,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不少国内外学者针对第三产业做了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
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原因分析
![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61a10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70.png)
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原因分析李东军;张辉【摘要】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偏离份额法等方法,研究了1979-2011年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从产业结构红利和需求收入弹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此关系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其原因是北京市1978年以后资源主要是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而北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劳动生产率差别不大,以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红利并不显著,而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需求收入弹性相差不大.因此,作为全国率先发展的北京市,经济发展已经到了更多依赖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行业自身效率的改善,而不是依赖于市场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效应.【期刊名称】《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15)002【总页数】6页(P148-153)【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红利;需求收入弹性【作者】李东军;张辉【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1一、问题的提出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一般采用各产业的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之比,或者各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等指标作为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
对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初要追寻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做好结构调整是宏观经济的五大目标之一。
在这个大背景下,研究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库兹尼茨(1949)[1]对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作了规范的定义,即国家的产业结构定义为其资源和最终产品在不同产业之间的分配,国民收入定义为国家该年度生产系统生产的、流向消费者或者国家资本积累的产品和服务的净产出,从而为以后的研究界定了范围。
影响中国第三产业的因素分析
![影响中国第三产业的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9d574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c.png)
影响中国第三产业的因素分析
一、人口结构发生的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老龄化的社会
使得中国有更多的老年人,而且这些老年人大部分都不熟悉科技,他们更
喜欢传统的产业,他们更倾向于以低成本的价格购买传统的物品,这对中
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利。
而年轻人大部分是后浪,他们更加倾向于尝试和
创新,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但也有可能受到新事物的影响,这又对中
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二、信息技术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以后的产业和服务都是基于信息技术开发的,比如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的新型服务业和产业发展,另外,电子商务
的发展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这样一来,传统的服务业和产业就没
有那么火爆了,所以这对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种负面的影响。
三、市场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生
活必需品,他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以及更丰富的消费选择,这就
对第三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第三产业的产品往往比较贵,而人们现在
更多地追求实惠。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1ee05b12f60ddccdb38a057.png)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一、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晋城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之后,在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根据新建城市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入手,注重优先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物供仓储业,特别是近几年在努力巩固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引导和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呈现出传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势头高涨的喜人局面。
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129..4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建市初的14.85%上升到31.1%,增长了2.09倍。
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21.97%上升到32.37%,总人数由17.5万人上升到38.44万人。
一产、二产较上年分别下降1.26、0.39个百分点,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较上年增加8.77个百分点。
晋城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与兄弟城市及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内部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
对照比较,分析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第三产业发展势头高涨,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
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1.1%,比全省34.3%的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比全国39.1%平均水平更低了8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比重由21.36%下降到4.84%;第二产业比重与原来的63.78%基本持平,仍达64.1%,由建市初的“二、一、三”进入了“二、三、一”发展阶段。
浅析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方向
![浅析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31d5e5cd4a7302768e9939e7.png)
浅析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方向【摘要】我国改革开放巨轮的驱动下,中国经济已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全球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了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点之一,同时第三产业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重点领域。
本文通过对第三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浅谈我国未来第三产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一、何为第三产业(一)第三产业实质第三产业即是服务业,经济产业的结构分类之一。
三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蘸偷刂士辈橐担?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行业。
(二)第三产业发展的意义大力发展推动第三产业首先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
其次,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
最后,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中国就业压力,同时还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二、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一)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在过去的20年中,第一产业的产值在逐渐增加,但是和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相比较,这一点增加可以忽略不计,在2013年第一产业总之大概有50000亿元,和经济总的发展趋势相比,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
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第二产业始终是最重要部门,第二产业的产值始终高于另外两个产业。
第三产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三产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dff36f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0.png)
第三产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第三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科技创新的进步,传统制造业所占比重开始下降,而服务业所占比重则逐渐上升。
2019年,中国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了54.5%。
第三产业不仅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推动了新旧动能转换,使得中国经济向着更加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提高就业率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就业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同于制造业,服务业对人力要求更高,更注重集中人类智慧创造人类文明的产业,它所创造的每一个岗位都能吸纳更多的人才。
第三产业发展还能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机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
三、优化产业结构制造业一直是中国的支柱产业,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将进一步促进和优化产业结构。
更加侧重于服务的产业将会逐步扩大,这将带来更多的效益,同时,也将使得中国经济更加稳健。
四、提升国际竞争力第三产业发展能够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现代服务业是非常复杂性高的行业,其中包括高端金融服务、高技术信息服务、高端医疗服务等。
随着第三产业不断壮大,能够提高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以创新、研发、设计等创造附加值,提高中国的核心竞争力。
五、促进城乡一体化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一些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可以通过拓宽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文化等服务业,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
同时,以互联网、数字化等为代表的新业态,也在城乡一体化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总体而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通过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就业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城乡一体化,第三产业将繁荣兴盛。
同时,中国政府也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服务,推动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3c0374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3.png)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近年来,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4%,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第三产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以下是对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的几点分析和总结。
一、现状分析1. 服务业结构仍不合理。
近年来,服务业增速持续超过制造业增速,但人均服务业收入不高,其中住宿餐饮业、物流仓储业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比重高,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比重较低。
2. 服务业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虽然中国第三产业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在科技和信息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有差距。
3. 服务业人才缺口较大。
服务业人才普遍缺乏,尤其缺乏高素质的管理和专业人才,而一些重要职位的人员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二、对策建议1.加强服务业结构优化。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降费、鼓励技术创新等政策手段来引导服务业结构升级,并适当提高知识密集型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以提高服务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2.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企业增加服务业人才的培训和研发投入,推广专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以及优化服务业人才培养机制等手段,吸引并培养更多优秀的服务业人才。
3.提高服务业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支持,推进服务业信息化和数字化等先进技术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发和应用新型技术,以增强服务业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政策引导和行业自身努力,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推动中国经济建设进入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京津冀三次产业结构
![京津冀三次产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66d9604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8.png)
京津冀三次产业结构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迅猛,三次产业也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一、第一产业京津冀地区的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虽然第一产业在京津冀地区的经济中占比较小,但由于地广人稀的特点,该地区的农业资源十分丰富。
农业以小麦、玉米、水稻和果蔬等为主要农作物,养殖业则包括禽类、畜牧和渔业等。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也有所增加。
二、第二产业京津冀地区的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能源工业。
其中,制造业是该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由于临近港口和交通便利,京津冀地区的制造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钢铁、化工、纺织和服装等行业在该地区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此外,近年来京津冀地区还大力发展了清洁能源(如风电、太阳能等)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为区域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
三、第三产业京津冀地区的第三产业是区域经济的支持和保障体系,也是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第三产业包括金融、现代服务业、文化和旅游业等。
金融业是该地区第三产业的核心,天津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金融机构的进驻,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则包括商务服务、物流、信息技术、商贸和旅游等行业,在区域内各城市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文化和旅游业也是京津冀地区的特色产业。
京津冀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
旅游业也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为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新的动力。
京津冀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在近年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首先,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少,农业生产规模在扩大的同时,农民从事非农业领域的就业机会逐渐增多。
其次,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制造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引导外资和技术引进,提高了地区制造业的竞争力。
农村三产融合内涵界定、现实意义及驱动因素分析
![农村三产融合内涵界定、现实意义及驱动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5eaf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18.png)
农村三产融合内涵界定、现实意义及驱动因素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和升级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农村三产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还能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界定、现实意义及驱动因素,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我们将对农村三产融合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我们将分析农村三产融合的现实意义,包括促进农村经济转型、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等方面。
我们将探讨农村三产融合的驱动因素,包括政策推动、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界定农村三产融合,即农村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指在农村地区,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产业创新等方式,推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一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机械制造等第二产业,以及农村旅游、农业教育、农产品流通等第三产业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形成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的新型农村产业体系。
这种融合不仅涉及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连接,更包括产业间功能的互补与提升。
在融合过程中,农业不再仅仅局限于生产功能,而是向休闲观光、生态保护等多元化功能拓展;工业不再仅仅是对农产品的简单加工,而是向精深加工、品牌建设等高端方向发展;服务业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流通领域,而是向农村旅游、文化传承等新兴领域延伸。
农村三产融合的核心在于打破产业间的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通过融合,可以有效提高农村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三产融合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农村三产融合的现实意义农村三产融合,即农业、林业、牧业及其延伸产业的融合,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
![第三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96c77c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68.png)
第三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和社会进步,第三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包括金融、零售、居民服务和国际贸易等领域。
这个领域对于经济增长的发展,特别是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借助现有的经济数据和调研,分析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对未来第三产业发展的建议。
第三产业的定义和影响第三产业是指提供一系列非货物且不能被存储、运送、标准化和批量生产的服务,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增长率和对经济的贡献异常重要。
在全球经济中,第三产业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主要增长来源,已经超过了制造业和农业。
中国也不例外。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到了GDP的54.5%,是全年经济增长的最大来源。
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经济和服务业的普及,第三产业也扮演着越来越多的角色,例如提高了整体劳动力的薪资水平和改善了公共服务的质量,这对于社会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意义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以下三大方面:1. 带动了经济的结构转型升级随着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家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和升级。
从传统的制造业和农业主导的经济结构中,逐渐向基于服务业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
不同于传统经济中只有商品的交换,服务业的出现提供了服务的交换,这种交换符合了人们对于质量生活的需求。
同时,由于第三产业服务本身的性质,其更具有个性化和差异化。
这些特性迫使经济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生产模式,而开发能够针对顾客个性化需求的产业成为未来趋势,例如共享经济的新兴业务增加了人们生活便利性,为整个经济社会起到参与者越来越多的优质平台。
2. 丰富了经济发展的内涵第三产业所提供的服务有消费性和生产性两个方面,因此它对于推动社会消费和商业发展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鉴于其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特点,一些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的服务也成为了增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有助于提高个人生活品质和国家经济繁荣。
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因素分析及GDP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因素分析及GDP与第三产业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8b9c22d3169a4517723a3e8.png)
探究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因素以及第三产业对GDP的影响摘要:第三产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非常大,影响第三产业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利用SPSS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回归模型,对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显著性变量。
再通过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同这些因素的因子分析,得出每个影响因素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影响程度,并对所得的模型给予合理的经济解释。
关键词:第三产业;影响因素;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显著性;因子分析背景:为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2年6月16日做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确定发展第三产业的目标是:争取用十年左右或更长一些时间,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体系、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要高于第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者总人数的比重,力争达到或接近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发展我国商业、金融、保险、旅游、信息、法律和会计审计咨询、居民服务等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市场发育,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方便和丰富人民生活,而且可以广开就业门路,为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政府机构改革创造重要条件。
要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之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明显提高。
”一、引言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又称第三次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
第三产业的总量及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重要途径。
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变化的因素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其他产业组成。
基于VAR模型的第三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VAR模型的第三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0ba7f30242a8956bece434.png)
存 在 长 期 的 发 展 趋 势 , 不 存 在 线 性 关 系 。 江 小 涓 2等 也
. (0 4 从 城 市 化 水 平 方 面 出 发 , 过 研 究 服 务 业 与 经 济 增 1 3 协 整 性 检 验 20) 通 由上 边 的 AD 检 验 可 知 , 有 的 变 量 都 是 一 阶 单 整 , F 所 长 的 相 关 性 , 出 了 城 市 化 水 平 的 提 高 为 服 务 业 增 加 值 比 得
人们 的广 泛 关 注 。根 据《 于 20 关 0 9年 年 度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 P 数 据 修 订 的 公 告 》 知 ,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比 重 由 1 7 GD ) 可 第 98
年 的 2.3 上 升到 20 3 9 0 9年 的 4 . , 高 了 2 . 4个 百 34 提 72
费 水 平 的提 高 对 第 三 产 业 发 展 的 影 响 排 列 在 第 二 位 , 均 G 人 DP对 第 三 产 业 的 影 响 存 在 一 定 的 滞 后 期 , 长 期 看 来 扩 大就 从 业 有 利 于提 高 城 市 化 水 平 。 最 后 提 出促 进 第三 产 业 发 展 的 政 策 建议 。
摘 要 : 1 8 — 2 0 以 9 0 0 9年 的 第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 市化 率 、 业 人 员 比例 、 定 资 产投 资 率 、 镇 居 民 可 支 配 收 入 和 人 均 城 就 固 城
GD P为 研 究 对 象 , 立 V 建 AR 模 型 , 用 脉 冲 函 数 和 方 差 分 解 , 出就 业 人 员 的增 加 对 第 三 产 业 的 发 展 有 直 接 产 出 效 应 , 运 得 消
关键词 : VAR模 型 ; 三 产 业 ; 策 建议 第 政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讲解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fb1e8f4172ded630b1cb693.png)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涉及的范围广。
科学地评价一个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也应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
现在多数评价方法主要运用数据对比,对第三产业的各个方面进行一般性的类比分析,这样虽对第三产业各单项指标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但很难从综合性的角度给出一个满意的评价结论。
本文尝试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通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对第三产业进行综合评判,并对我国主要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测和分析。
一、评估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其中服务部门又可以分为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以及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以此为基础,在确立第三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把握以下四个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
即指标体系的设置能全面反映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二是导向性原则。
即指标的确立,应围绕第三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
三是替换性原则。
由于有些指标很难直接获得(如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等),可通过其他直接可测的指标(如人均居住面积、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城市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等)进行替代。
四是客观性原则。
指标设置时应尽量采用量化指标,但考虑到有些指标很难量化,则按比较客观和公认的准则处理(如政策体制变量等),以提高评估的可信度。
依据上述原则,经过分析,选出了20个指标构成了一个能综合反映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
即是:1人口(POP);2国内生产总值(GDP);3第三产业增加值(TRP);4货运总量(FT);5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额(SPWT);6外贸收购总额(TPC);7年末银行贷款余额(LBB);8社会零售物价指数(RPI);9实际利用外资额(FCA);10每万名职工所拥有科技人员数(NST);11旅游外汇收入(TR);12三产就业比重(TRET);13邮电业务总量(PTS);14职工人均工资(AS);15人均居住面积(PCLS);16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PUWH);17城市煤气普及率(PUGH);18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PCRA);1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PCGA);20政策体制变量(P)。
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1408ab58fafab069dc02ca.png)
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存在着差距,且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文章对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提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标签:区域经济因素政策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不能够平衡,要繁荣经济,加快发展速度,就必须全面了解和研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并制定和实施有关的战略和对策,以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就大的方面来讲,中国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
一、资源环境基础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资源种类的数量及质量的优劣是决定其经济实力、生活水平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初期,区域资源的构成决定了区域产业的结构,而其优势则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
第一,资源构成与区域产业结构。
一是资源构成直接影响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和采掘业。
其显著特点是劳动对象就是自然资源,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资源组合,会发展成为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能源产地、原材料产地和农业生产地域。
二是矿产资源组合对地区工业发展意义重大。
矿产资源对地区工业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资源的品种、质量影响矿物、燃料的合理利用方向与加工技术经济指标;资源的数量与分布特征影响采掘工业的开发规模与发展重点;原材料工业的工艺与能耗直接受资源的制约;许多加工业的原料路线选择取决于资源条件;相关矿种的组合特点影响产品体系。
三是资源结构间接影响着第三产业。
区域资源条件对第三产业的影响主要通过第一、二产业的影响而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业、土特产贸易、风味饮食业等。
第二,资源地域组合与区域经济类型。
在工业化初期,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由资源的分布状况与地域组合情况所决定的。
随着资源状况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和交通的发展,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作用也逐步凸显。
根据自然资源的赋存特点与组合状况,区域经济的发展可分为资源型、资源加工混合型和加工型三种类型。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与财政对策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与财政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3d67dc5a1c7aa00b52acbb6.png)
第2 4卷 第 14期 1
20 0 8年 8月
湖南财 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n lfH n nFn n i n cnmi C lg o r u a iac l d E o o c ol e ao aa e
, . 4 Ⅳ0 1 4 0 2 f .1
平,其次是西部 ,中部最低 ; 从第三产业的效益即人均第 三产业增加值 来 看 ,四大 经 济 区域呈 梯形 分 布 ,东 部最
高 ,其次是东北 、中部 、西部。其中东部和东北高于全 国
济开放 区,国家给予这些 地区较大 的经济发展 自主权 , 并 给予资金、资源和一 系列 减税 、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的扶 持 , 而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 , 部地 区经济持续快 从 东 速发展 。与此同时 ,中西部地 区不但 缺乏优 惠政策 支持 , 而且其本身的资金 、人力及资源也 大量向东部集 聚 , 其经
・
收稿 1 : 08 0 — 0 3 期 20 — 6 3 作者简介 :邸春娟 (91 ) 女 , 18 一 , 河北枣 强人 , 州大学商学 院硕士研究生 苏
71
维普资讯
济发展速度远远低于东部 。这种倾斜 的税 收优 惠政策进一 步扩大了 区域整体经济 的差距 , 直接影 响了区域第三产业 的发展 ,造成了第三产业发展 的区域不平衡 。 2 、财政 转移支付 制度 不规 范 ,削弱 了其在 缩 小地 区 差距 方面的积极作 用。财政 转移支付 制度的 目标是 为各 地 政府实现均等化公共服务而 提供 财政支持的政策 ,以 可 尽 能地缩小地 区间公共 服务水平供 给差距 ,争取创造平 等的 市场 环境 , 动地 区经 济的发展。公共服务属于第 三产业 推 的范畴 ,而公共服务 的均 等化会 促进地 区经济差 异缩小 , 从 而进一步促进第 三产业的 区域均衡发展 。因此 ,规范的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第 三产业 的 区域协 调发展 作用 巨大 。 目 前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不成熟,削弱了其缩小地方差距的 作用 。 ( ) 中央 财政 支 出因素较 多 ,债务 负担较 重 ,可 1 用于转移支付的财力 有 限 。 ( ) 转移支付 支 出结 构不 】 2 合理 。专项转移支付规模过大 ,且存在监督不到位 、资金 使用不规范 、运行效率低等 问题 ;财政转移支付 当中税收 返还 的比重仍然过大 ,而且 由于按 照来 源地规贝 设计 ,各 《 地 区获得 的税 收返还 额只是 取决 于向 中央政府交 纳多少税 收, 而不是根据各地 的经济情 况和人 口 况来设计 的,形 情 成 了富裕地 区转移支付越 多 ,欠 发达 地区转移 支付越少 的 局面 , 不仅未能解决各 地财 力分配不 均和公共 服务水平差 距大的问题 , 反而 固化 和肯 定了这一差距 , 剧了地 区第 加 三产业发展 的区域 不平衡 ;用于均衡 地区差异的一般性 转 移支付 的 比重很小 , 致使 中央很难通过转移支付来平衡 各 地区的差异 ,均等化作用十分有 限。 3 、地方税收体 系不完善 ,无 法为 第三产 业的发展提 供足够的 资金 支持 。 ( )地 方 缺乏 必要 的税权 。我 国 1
第三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论文正文
![第三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论文正文](https://img.taocdn.com/s3/m/811cd1dac1c708a1284a4482.png)
摘要经众多中外学者研究表明,经济结构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文旨在研究博兴县第三产业的现状,分析限制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未来发展第三产业的对策。
本文以博兴县近年来第三产业的资料数据位研究对象,总结出其发展特点并与山东省其他县市做了对比。
通过分析发现,博兴县第三产业发展与大部分县市类似,都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进而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
最后,在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提出坚持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传统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地位不动摇,并且结合博兴县当地力发展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繁荣的政策思路建议,并对未来第三产业的发展做了预测和展望。
关键词:博兴县;第三产业;区域经济;对策建议ABSTRACTBy many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primary industry, second industry to tertiary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is the path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oxing third industr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search the status quo, analysis of limiting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third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Based on boxing data of this year to the third industry, the research object,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made comparison with other counties and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found that Boxing is similar to most of the counties and cities, the third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phenomenon. And from many Angle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Finally, in combination of boxing,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local actual situation, put forward to keep the tradition such as transportation, accommodation catering of the third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not shaken,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policy ideas for development suggestion, and has made the forecast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and its prospect.Key words:The third industry; Regional economic;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前言 (1)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2)(一)区域产业结构理论 (2)1.配第——克拉克定律 (2)2.增长极理论 (5)3.不平衡增长模型 (5)(二) 第三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作用分析 (6)1.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2)2.简单的农民市民化发展模式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5)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不利于城镇经济的竞争力的提升 (2)4.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不利于提高城镇生活质量 (5)5.第三产业能够更好的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 (2)6.第三产业能够扩大内需,从而拉动区域经济 (5)7.第三产业能够增加劳动力需求,促进就业 (2)三、博兴县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9)(一) 博兴县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9)1.传统服务业发展迅速 (2)2.金融业产值不断提高 (5)(二) 博兴县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9)(三) 博兴县第三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10)1.自然环境以及历史因素 (2)2.城市化水平不高 (5)3.高质量人才短缺 (2)4.区位因素导致的竞争激烈 (5)四、博兴县发展第三产业的建议 (12)(一) 提高第三产业研究的投入 (12)(二) 因地制宜,结合博兴现有资源 (12)(三)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2)(四) 抬高行业门槛,提高产业档次 (13)(五) 深度挖掘现有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 (13)结论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一、前言中国覆原辽阔,除领海领空外,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自然资源、区位条件等经济发展因素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
北京郊区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郊区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1af932376baf1ffc4fade5.png)
北京 郊 区产 业结构 升级 影 响 因素 分析
李 晓红 沈 毅 ( 中国农业 大学经 济管理 学院 , 北京 1 0 8 ) 0 0 3
摘要 : 业结构升级 可以促进 国民经 济的发展 , 通过研 究近年 北京郊 区产业结构 升级 变化 的动 因, 产 文章 归纳 了产业 结
表 1 北京郊 区地区生产 总值按 功能区的分组情 况
垒市
敷 量
合计
构发展之路 , 进入 了产业 结构 为“ 二一 ” 三 的经济 发 展 阶段 。 本文将通过研 究近年北 京郊 区产业 结构升级 变化 的动 因 , 归 纳出产业结构 升级 的几 个主要影 响因素 , 以期对 其他 城 市郊
注:) 1 资料 来 潭 :2 0 年 : 京 统 计 年 鏊 》 2 本 表接 当g 价 格 计 鼻 , 业 按 国 霉 2 0 《06 l h ;) - 行 0 2年 国
民经济行业分类标 准核算 。
生产 总值第 一次超 过了第二 产业 的国内生产 总值 , 次产业 三 的构成 分别 为 1 . 、 9 9 和 4 . 。到 2 0 8 0 3. 21 0 4年 , 京 北 市郊 区实 现地 区生 产 总值 42. 亿 元 。其 中, 一产 业 增 5 67 第 加值 9 . 5 5亿元 ; 二 产业 增加值 1 7 . 第 6 5 2亿 元 , 三产 业增 第 加值 2 5 . 7 6 1亿 元 。表 1 出了 2 0 北 京郊 区 地 区生 产 列 0 4年
总值按 功能 区的分组情况 。
由表 1 以看 出 ,0 4年 北 京郊 区三 次 产业 结 构 比例 可 20
构升 级的几 个主要 影响 因素 , 以期对 北京郊 区产业发展 和经 济增长 带来帮助 。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与新举措-产业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与新举措-产业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10b0c1b4daa58da1114a27.png)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与新举措-产业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三产业,是指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产业链条上的部门,在国际上通称为服务业。
主要包括为生产、生活和居民素质提高服务的行业和部门。
1 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存在的困境1. 1 传统思想影响,观念滞后,产业认识不强首先是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思维模式和价值理论禁锢,认为只有农业、工业生产的商品,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创造的是价值,而流通和服务只实现价值不创造社会财富,从而影响社会对服务业的认识,缺乏一定的发展动力。
其次是引入市场经济概念以后所推崇的市场经济一切由市场自发调节的认识误区,忽视了市场本身的缺陷和行政引导、法制规范、经济调控的作用,第三产业被遗忘在市场的涵盖范围之内。
最后,在经济全球化等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发展主题产业,对流通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产生了重生产轻流通的倾向,甚至认为服务业不创造价值,只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将服务业纳入统计范围,影响了大流通促大发展意识的形成,对第三产业的引导作用缺乏动力。
1. 2 国家产业结构配比不合理,造成第三产业发展疲软在全国GDP 构成中,第二产业比重最高,第三产业比重太低,就这种结构,2012 年全国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5. 2 亿元,同比增长12. 6% 的成绩,特色旅游业仅实现增加值2. 66 亿元,同比增长1. 5%,占全国服务业比重的5. 9%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较弱; 在产业结构中,为市场服务、体现城镇化功能和具有外向辐射功能的新兴行业,如证券、电子商务、研究开发、现代物流、中介咨询、网络服务等比重低,发展步伐缓慢。
当然,这个结构的形成也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有一定的关系,第三产业内部仍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普遍存在规模小、布局分散、竞争乏力的弱点,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比重小,发展严重滞后,一些服务业领域产业化进程缓慢,重点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第三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政策指导
【关键词】计量经济EviewsLM检验引言
在当今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其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的大小也成为衡量一个大都市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在我国,第三产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占GDP比重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其内部结构也进一步得到优化,不但传统的三产行业,如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饮食业等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一些新兴的三产行业,如旅游、电子信息服务、贸易及房地产等部门也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
然而,我国第三产业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仍存在巨大差距。
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制约我国北京第三产业发展的多种因素,以期获得相关结论,进而提出对首都第三产业发展更具针对性、更为有效的建议, 加快其发展进程。
1 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
从理论上讲,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人的资本数量;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凝结形成的,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即使劳动力数量没有增加, 只要提高了劳动力的知识技能、素质, 也一样可以增加产出,劳动力投入与技术进步相比,其中技术进步对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2 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
2.1 变量选取
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鉴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综合反映了社会生产率、生产总量、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比例, 人口、收入水平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状况,它自然成为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关键因素,同时我们为获取数据的方便,因此,我们设定北京人均家庭可收入水平为模型的一个变量。
同时基本建设投资的多少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基本建设投资额的增加会加强全国的水利、电力、能源、通讯、城乡公用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带动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的产值增加,加大其投资力度能消除经济中的“瓶颈”问题,因此,北京第三产业基本建设投资作为模型的一个变量。
同时劳动力的投入量作为北京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影响的变量,我们选择的是北京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数据。
最后一个变量是北京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其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它的高低的反应了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
北京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是否跟我们想象的一样受劳动力的影响下降,而受知识跟科技的影响上升,所以我们选择此变量,悬念在下面的论文中展开。
其中,北京第三产业创造的国内总产值--gdp;北京第三产业从业人数--labo;北京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incom;北京第三产业基本建设投资---tz;北京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scl,由于数据的限制,选择1990-2008年为样本区间。
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年鉴/。
2.2 模型设定
系数解释:
系数0.639726表示北京第三产业生产率增长1%,相应的北京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639726%。
系数0.422779表示北京第三产业劳动就业率每增长1%,相应的北京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422779%。
基础建设投资前的系数0.455525表示北京第三产业基础建设投资每多投资1%,相应的北京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455525%。
基于模型可以看出,北京市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以及第三产业基础建设投资均是影响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由模型可见,劳动生产率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知识、技术等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这些因素的投入,也是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4 总结
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gdp的增长,而第三产业的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方面,因此发展第三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如何才能有效的发展北京的第三产业,是我们从上面模型结果总结出的下文的几点。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越大,说明发展水平越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越大,说明发展水平越低。
这种情况可以反映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趋势,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过渡,资本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产业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过渡,这有利于一国根据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趋势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
对于本论文中讨论的北京第三产业,由第三产业的gdp反映其发展情况,生产率、劳动力、资本对其gdp增长率的贡献,同时也有,生产率对其增长率贡献的越大,反映发展水平越高;劳动对其贡献越大,说明发展水平越低。
对于本篇论文,通过数据是如何来反映各要素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也从下文中体现。
4.1 结论
基于模型,北京市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以及第三产业基础建
设投资均是影响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由模型可见,劳动生产率
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我国北京第三产业发展处于较高的水平。
知识、技术等
因素的投入影响劳动生产率,因此也是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第三产业
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大力发展知识、资本密集的产业。
4.2 劳动生产率方面
提高劳动者的知识跟素质以及技术的发展投入,充分挖掘人力资本的潜力,对提
高劳动生产率起到至关重要的租用。
新的知识包括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
的经营方式、新的服务方式、新的生活方式,有利的促进这些因素在第三产业的
扩散和应用,提供多种技能培训的机会。
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相比之下,其在第三产业中的应用不足,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小,因此须加速
高新技术对第三产业的渗透,包括低层次的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中的高新技
术含量,不断扩大高层次第三产业的规模,对发展第三产业经济做到力透纸背的
作用。
4.3 北京现阶段要想发展第三产业, 必须注重基本建设投资。
只有加大基本建设投资才能消除经济中的“瓶颈”问题,基本建设投资额的增加
会进一步加强全国的水利、电力、能源、通讯、城乡公用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 从而带动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房地产业等第三
产业的产值增加,然而面临我国现阶段投资过热的现状, 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
资效率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一味追求投资总量的提高并不能真正推动第三产
业的发展。
4.4 劳动力方面
首先,发展第三产业需要足够都的劳动力涌入,其中一个有效方法即是不断发掘
新的服务领域,让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参与到第三产业中来。
其次,要对劳动者的
素质和技能的要求提出更高的标准。
北京目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远不能
适应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外资企业加快进入
北京,对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级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北京
第三产业发展的“瓶颈”。
随着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进一步吸纳劳动力就
业的同时,如何吸纳到适应就业岗位需要的劳动力是北京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的
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晓峒.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12
[2] Damodar N.Gujarati.Basic Econometrics.[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3] 刘晓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知网, 2006.03.24
[4] 王阳.北京市地区就业增长及结构变动分析[D].中国知网,2007
[5] 北京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