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旧教材的区别和结合的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新旧教材的区别和结合的教学

一、教材结构体系上的不同

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细碎繁琐、面面俱到的“通史”体系,建构了“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为主轴”的专题史体系。这是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相比较于旧课程,新教材改变了过去编写教材的模式,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依据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革新了教育内容,增强了教育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以“学习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按照《课程标准》,高中历史教材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三个必修模块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六个选修模块。精心选择典型的、具体的、有代表性的历史事实,构成一个学习模块,每个学习模块都以古今贯通、中外相联的若干专题构成。既重视每一个模块的相对独立性,构建便于学生学习的体系,各个模块又很大水准上是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模块的组合化。构成了一个视野更广阔、内涵更丰富、联系更紧密的历史学科体系。

二、课文结构设计上的不同

每本新教材前设“导读”,每单元前设“单元导语”,每课前设“导引”。既概括了主线、提示了重点,又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课文中大小字相间,大字为正文,小字为阅读文字,二者互补互动,生动活泼。正文叙述主题内容,小字阅读部分是对正文的阐释或适当补充与扩展,起到串联线索、协助理解正文和开阔视野的作用。

课文设教学插入语,或概括、提示重点,或历史概念理解、图片、地图与表格或启发性设问,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常规课后分别设“知识链接”、“解析与探究”“自我测评”、“活动建议”等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探究、历史调查、历史习作、历史制作等,有利于锻炼学生历史思维、语言文字表达和处理历史信息水平,以及综合使用历史知识、创造性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水平。

单设“综合探究”活动课,作为对单元学习主题的深入探讨与拓展,有的还起到了勾连相关单元、贯通古今的作用。

三、在史学观点上有创新。

新教材使用了很多史学新观点,如旧教材关于社会发展进程的演进基本上是史学界长期沿袭的“五大社会形态”单线演进的分期模式,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世界历史发展是多样性的,如果无视各地区、各国家的历史发展实际,机械地用这种模式剪裁各国历史,并非真正的科学。新教材在注重各地区、各国历史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采用了学术界比较认同的观

点,即人类历史从低级向高级、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分散到整体的趋势,把现代化作为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线,从世界文明进程的宏观视野观察历史,将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注重的是世界而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注重整个人类的发展。这些观点是对僵硬教条地搬用“五大社会形态”单线演进旧观点的重大突破。

如中国古代史中“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旧教材认为“西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新教材则认为“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西周实行分封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它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等等。

再如,新教材改变了以前以政治史为主的结构,明显增大了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科技史等方面的内容。在过去的教学体系中,受过去革命史观的影响,政治史一直是历史教学的主体。整体观或者说是综合史观日益成为主流,增强经济史、社会史的内容正合时宜。从宏观体系方面来看,以专题史来提领国别史反映了人类社会由分散到整体的前进趋向,对于学生树立系统的人生观和历史观大有裨益,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与革新精神。学生通过历史必修课程的学习,能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理解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学会从不同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的目标,为其进一步提升人文素养,形成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历史选修课程6个模块,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动学生有个性化的发展。

四、新旧教材内容不同:新教材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

(1)增强了与社会文明进步联系的内容。如在必修(II)中,增强了“国有企业改革”、“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内容,以及“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内容。在必修(III)中,增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内容。

(2)增加了适合时代需要的内容。这突出地体现在世界史学习内容的增加上。当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动和加入WTO,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们越来越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为了适合时代的需要,新教材不但补充了现行高中历史课程没有世界古代史的缺陷,而且增强了世界史内容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比重。如必修(I)中增加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内容;必修(III)中增加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等内容。

(3)增强了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的内容。如在必修(II)中增加了“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等专题,让学生通过身边历史的变化来感悟社会进步,感悟历史发展。

五,在教学中要注意新旧结合

1、切忌完全置新课标、新教材于不顾,机械的套用旧课程的观点语句。

2、应该在尊重史实、尊重新课程、新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借用旧教材中业已成熟,学

生能够迅速理解和掌握的观点。

3、以有利于学生整体掌握历史知识为出发点。

随着教材结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急剧变化,对于学校与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由此,教师一定要钻研新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原则、体例、特点及知识结构等,克服“本领恐慌”,大力滋补营养。当前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并不能完全承担新课程教学的需要,而且

师资缺口还较大,教师能否驾驭教科书、如何使用史实的水平面临着新的考验。即使新教材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难度太大,细节处理的重复与纠缠等,但无论如何,必须通过教学实践的持续检验,才能持续地得到精益求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