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研究选题指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请区中小学生学习力培养和提升研究选题指南

一、课题的提出

1.国内外学习力的相关研究与实践述评

“学习力”一词,原本是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中的核心理念,最早源于美国系统动力学奠基人、麻省理工学院佛瑞斯特教授于1965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国内外对学习力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和教育两大领域,教育领域代表性的研究项目和著作有:澳大利亚的“促进有效学习(PEEL)”项目(1985),英国的“有效终身学习编目(ELLI)”项目(2002),美国哈佛大学柯比教授的研究专著《学习力》(2005)。澳大利亚促进有效学习项目试图寻找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成为见识广、目的强、更智慧、有主见的学习者,目前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发展。作为PEEL项目的参与者,受其项目思想的影响,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认知学教授Guy Claxton 和同事共同发起了ELLI项目,在国外教育领域首次引入学习力的概念,开始了学习力理论的开拓性研究。ELLI项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基础理论研究阶段和应用研究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学习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第二阶段致力于将理论研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主要探讨“学科课堂上如何构建学生学习力”的问题。该理论提出之后,在英国掀起了新的教学改革思潮,已有项目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力,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国内教育界开展学习力研究较早的是南京和沈阳,均侧重于应用研究范畴。2007年以来,南京市教育局提出中小学教育要“提升学习力”的理念,并由南京市教科所组建中小学学习力研究实验团队。2008年南京市教育局开展了“提升南京市中小学学生学习力案例研究”。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辽沈地区协作体连续进行了“十一五”课题“提升中小学生学习力”和“十二五”课题“中小学生学习力培养的研究”,在各地设立了多个子课题学校,课题组分析了中小学生学习力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在促进中小学生学习力提升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据不完全统计,2007-2013年有12篇博士、硕士论文以学习力为主题,说明相

关的专业研究已在进行中,理论基础建设正在得到关注。目前的研究呈现如下特点:①理论梳理介绍较多,不太关注质疑或争论;②基于理论综述、部分结合教育实践的研究慢慢成为硕士研究生的关注点——他们对相关概念及理论成果的梳理,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素材;③调查研究(问卷、访谈、观察、个案)是研究生开展学习力相关研究的重要方法,部分研究初步提供了一些研究工具(较规范的问卷设计);④多数研究立足学科、重视技术(如,信息技术网络环境)。

但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现状调查与分析多,教育教学策略建议多,干预性的实践验证欠缺;学科教学角度的学习力研究较多,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力研究较多,但学校教育整体层面的相关研究基本没有涉及;调查研究对象范围较小,缺乏大规模的实证研究。

2.本课题的相关概念界定

学习力:本课题所指的学习力指学生学习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动机(愿学)、学习兴趣(乐学)、学习方法(会学)、学习习惯(能学)和学习创造力(善学)。其中学习动机代表学习力的强度,学习兴趣决定学习力的方向,学习方法是提升学习力的重要手段,学习习惯是学习力的重要保障,学习创造力是学习力的最高境界。学习力的几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或简单相加的,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3.本课题应用价值

对学习力的探讨和研究,学界始终没有统一的认识,甚至还有人认为学习力是子虚乌有,没有任何价值。本课题对学习力的研究和实践,将使更多的人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有助于在理论上丰富对学习力的内涵和要素的注解。

关注学习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的力量越来越大,人们对知识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在提倡科教兴国的同时,强调学校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力的培养,塑造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在山东省多年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学生课业负担重、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学习动机缺乏、学习方法低效等现实问题依然是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探寻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深层次推进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4.创新之处

本研究在国内外学习力相关理论研究、部分高校硕士及博士立足教育实践的相关研究、南京沈阳等地前期实践经验等现状基础上,致力于发挥地市级教育科研部门的职能优势,在先进理论研究成果与基层教育教学实践之间架设桥梁,使理论在实践中扎根并获得检验、实践在理论指导基础上得以升华,服务于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需要,这是本课题最大意义及创新之处。

学习力概念本身存在一定争鸣,本课题采取的对策是搁置争议,从有利于培养提升学生学习力及综合素质发展效果的角度开展研究,把学习力界定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并重点从学习动机(愿学)、学习兴趣(乐学)、学习方法(会学)、学习习惯(能学)和学习创造力(善学)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大范围的现状调查与多层面行动研究相结合,在研究成果的现实推广价值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课题研究与其他相关、相近研究的不同之处。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主要针对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对象为本区中小学生(学校整体抽样),同时兼顾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总目标:探索有效提升中小学生学习力的途径与方法,进而实现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具体目标

1.科学总结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整理分析适合不同学段、不同层次中小学生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探索培养学习创造力、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途径。

2.提升一批“教有所得”的优秀教师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力方面的有效经验。

3.从学校管理以及学校课程角度,探索总结一套科学的、适合的、操作性强且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经验。

(三)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和方法;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和方法;

3.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