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条款对比--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 2015版
ISO90012008 与ISO9001 2015新老条款对比 ISO1401 2004与ISO14001 2015新老条款对比
![ISO90012008 与ISO9001 2015新老条款对比 ISO1401 2004与ISO14001 2015新老条款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d2eb1a99cc22bcd126ff0c12.png)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领导作用 领导作用和承诺 总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质量方针
4.2 4.3 4.4 5 5.1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 望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范围 环境管理体系 领导作用 领导作用和承诺
4.1
总要求
4.4
实施与运行 资源、作用、职责、责 任和权限
产品实现 管理承诺 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代表 资源提供
6.3
基础设施
6.1 7.6 6.1 6.1 6.2.1
资源提供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资源提供 资源提供 总则
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
5.5.3 7.2.3
内部沟通 顾客沟通
4.2.1
总则
4.2.3
文件控制
4.2.3
记录控制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8.2 9 9.1 9.1.1 9.1.2
应急准备和响应 绩效评价
4.4.7
4.5
应急准备和响应
检查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 4.5.1 监视和测量 估 总则 合规性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4.6
管理评审
10 10.1 10.2 10.3
改进 总则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 防措施
4.5.3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持续改进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7.2.1 7.2.2 5.2 7.2.1 8.2.3 8.2.4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5.4.2
5.4.1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1环境新版标准主要变化
![1环境新版标准主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e832020eefdc8d376ee32be.png)
8、引入了“基于风险”的思想;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总则 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组织。。。应确定与环境因素(见 6.1.2)、合规义务(见6.1.3)、4.1和4.2中识别的其他问题和 要求相关的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6.1.2 环境因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可能导致与有害环境影响(威胁)或有益环境 影响(机遇)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6.1.3 合规义务 注:合规义务可能给组织带来风险和机遇。 6.1.4 措施的策划 组织应。。采取措施管理其:1) 重要环境因素; 2)合规义务; 3)6.1.1中识别的风险和机遇; 9.3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应包括如下内容: 4)风险和机遇;
新增加术语:20个
3.1.1 3.1.5 3.2.3 3.2.5 3.3.3 3.3.4 3.3.5 3.4.1 3.2.8 3.4.2 管理体系 最高管理者 环境状况 目标 生命周期 外包 过程 审核 要求 符合
3.2.9 合规义务 3.2.10 风险 3.2.11 风险和机遇 3.3.1 能力 3.3.2 文件化信息 3.4.6 有效性 3.4.7 参数 3.4.8 监视 3.4.9 测量 3.4.10 绩效
ISO14001:2015新版标准 主要变化
2015年2月25日
新版标准的主要变化
1、采用了新的标准框架结构 2、增加了有关战略环境管理的要求 3、强调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融合; 4、强调了领导作用 5、将“污染预防”扩展为“环境保护” 6、更加强调提高环境绩效 7、增加了“生命周期观点”的要求 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 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至最终处置。 注1: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 运输和(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 置。 8、引入了“风险控制”的方案; 9、其他变化(如:文件化信息、术语等)
ISO14001-2015标准讲解(最新修正版)
![ISO14001-2015标准讲解(最新修正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86142a6c85ec3a87c2c5da.png)
4、组织所处的环境(10) 5、领导作用(13) 6、策划(18) 7、支持(20) 8、运行(8) 9、绩效评价(17) 10、改进(5)
张晓林
华夏认证培训中心
4组织所处的环境(10)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1)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3)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4) 4.4环境管理体系(2)
张晓林
华夏认证培训中心
hall(应)”表示要求; ——“should(应当)”表示建议; ——“may(可以)”表示允许; ——“can(可能、能够)”表示可能性或能 力。 标记“注”的信息旨在帮助理解或使用本文件。 第3章使用的“注”提供了关于补充术语信息 的附加信息,可能包括使用术语的相关规定。 第3章中的术语和定义按照概念顺序进行编排, 本文件最后还给出了按字母顺序的索引。
3.1.6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 能够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影响,或感觉 自身受到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3.1.4)。
示例:相关方可包括顾客、社区、供方、监管部门、非政府 组织、投资方和员工。 注1:“感觉自身受到影响”意指组织已知晓这种感觉。 张晓林
华夏认证培训中心
张晓林
华夏认证培训中心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组织能够用来提升其环境绩效的环 境管理体系要求。本标准可供寻求以系统的方式 管理其环境责任的组织使用,从而为可持续发展 的“环境支柱”做出贡献。 本标准可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 果,这些结果将为环境、组织自身和相关方带来 价值。与组织的环境方针保持一致的环境管理体 系预期结果包括: ——提升环境绩效; ——履行合规义务; ——实现环境目标。
2015版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新标准的10大重要变化
![2015版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新标准的10大重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51c0349804d2b160b4ec04e.png)
2015版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新标准的10大重要变化发表时间:(2016-01-18 09:42:33)点击量:13142015年9月15日,备受关注的ISO 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最终版正式发布了。
这将对全球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起到划时代的意义。
这个新标准将有哪些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影响?ISO 14001是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族中的龙头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它是针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标准明确指出:本标准的目的是为组织提供一个系统的框架,以保护环境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平衡的需求。
它是通过规范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提高环境绩效。
该标准自1996年首次发布以来,便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普遍关注,至今,全球已有22000多家组织获得了ISO 14001标准认证,可以说,ISO 14001认证是通向未来国际贸易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ISO14001:2015版相较于ISO14001:2004版标准的10大重要变化:1“组织环境(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的意义”组织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经营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面临复杂环境下的风险和机遇,组织应清楚处于何种环境下和面对何种风险和机遇,以寻求保护环境和组织发展的平衡与和谐,更加务实。
2“生命周期思考(lifecycle thinking)”完整的生命周期需涵盖全球生态系统、上下数百年以及从自然资源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价值链,而组织作为一个很小的社会细胞,难以评价完整的生命周期,那么组织从哪里入手呢?组织应考虑在策划、实施、保持和改进过程中尽可能地延伸价值链以分析评价和施加影响,考虑其行为导致的环境负荷增减,降低环境负荷的上升或在实施保护环境的行为时追求和确保环境负荷的减少,防止本愿为保护环境,但实际效果却破坏了环境,尽可能以扩展时间、空间和价值链的角度,分析环境负荷的损益之后采取行动,切实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ISO14001-2015-to-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新旧版标准要求对照表
![ISO14001-2015-to-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新旧版标准要求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985d98a4998fcc22bcd10dc8.png)
方向及所处的环境相一致;c)确保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d)确保可获得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e)就有效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f)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g)指导并支持员工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h)促进持续改进;i)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作用。
注:本标准所提及的“业务”可从广义上理解为涉及组织存在目的的那些核心活动。
5.2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在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方针,环境方针应:a)适合于组织的宗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包括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为制定环境目标提供框架;c)包括保护环境的承诺,其中包含污染预防及其他与组织所处环境有关的特定承诺;注:保护环境的其他特定承诺可包括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d)包括履行其合规义务的承诺;e)包括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提高环境绩效的承诺。
环境方针应:——保持文件化信息;——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可为相关方获取。
4.2 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保其: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g)可为公众所获取。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部分配并沟通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对下列事项分配职责和权限:a)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包括环境绩效。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
ISO14001-2015新版标准讲解2015
![ISO14001-2015新版标准讲解2015](https://img.taocdn.com/s3/m/226a8ba7a417866fb94a8e1f.png)
3.1.3 环境方针
environmental policy
由组织最高管理 者正式发布的组 织环境绩效的意 图和方向。
14
5. 领导作用 Leadership
5.1 领导作用与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如下证实关于环境管理体系的领导 作用和承诺:(9条)
a)确保EMS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EMS的绩效,包括环境绩效。
3.4.11 环境绩效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与环境因素管理有关的绩效(可测量的结果)。 注1: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结果可对照组织的环境方针、 环境目标或其他准则,用指标来衡量。
17
6. 策划
PDCA Model PDCA 模式
Act 实施
•How to improve next time?
Plan 策划
•What to do? •(“Objective’)
•How to do it? •(“Procedure”)
Check检查
•Did things happen according to plan?
3.1.4 组织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 的个人或团体,并拥有相应的职责、 权限以及相互关系以实现其目标。
注:组织的概念包括但不仅限于专营代理 商、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政 府机关、合营公司、慈善机构或研究机构 的部分或组合,无论其是否注册,公共或 私营。
3.2.3 环境条件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某个特 定时间所确定的 环境的状态或特 性。
响;
‒ 实现持续改进。 在EMS范围内,组织应确定潜在的紧急情况,包 括那些能造成环境影响的紧急情况。
IOS14001环境管理体系15版标准的变化
![IOS14001环境管理体系15版标准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07b64352f60ddccda38a045.png)
ISO 14001:2015主要变化1标准结构上的变化15版标准结构采用了HLS,包括相同的核心正文,以及具有核心定义的通用术语,标准正文包括7个条款:4.组织所处的环境、5.领导作用、6.策划、7. 支持、8. 运行、9. 绩效评价、10. 改进。
2术语和定义上的变化15版标准有33个术语,除了“污染预防”没有变化,其它都发生了变化。
(1)新增术语20个15个术语来自于HLS的通用术语,包括:管理体系、最高管理者、目标、要求、风险、能力、文件化信息、外包、过程、审核、符合、有效性、监视、测量、绩效。
5个新增的EMS领域的特定术语,包括:环境状况、合规义务、风险与机遇、生命周期、参数。
(2)修订术语12个10个定义进行了修改: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方针、组织、相关方、环境因素、环境目标、纠正措施、环境绩效、持续改进。
注解有增加或修改的2个:环境、不符合。
(3)取消了04版中原有的7个术语审核员、文件、内部审核、预防措施、环境指标、记录、程序。
3提出战略环境管理的思维15版标准明确要求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应融入组织的战略过程的策划中。
新增加的条款4.1和4.2还提出EMS应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5.1c: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整合进组织的经营过程中;6.2.2:组织应考虑如何将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融入组织的业务流程中。
4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基于风险的思维是15版标准的一大特点,主要源于HLS中的要求,任何一个管理体系都应是一个预防性的管理工作,是在考虑风险的基础上建立的,15版标准新增条款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删除了04版标准中的预防措施。
风险是指潜在的不利影响,其可能来自于组织的环境因素、组织的合规义务、以及组织识别的其他要求和问题(标准条款4.1和4.2条款)。
5强化领导作用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的承诺,最高管理者的参与和承诺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ISO14001-2015版解读(最完美版本)
![ISO14001-2015版解读(最完美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011292e2960590c69ec3769b.png)
变化。
应用ISO指令附录SL,加 强ISO14001标准跟其他
02 ISO管理体系标准的一致性
方便有效实施,及一方、
04 二方、三方有效的符合性
评审
ISO 14001标准改版
2014年
6月:为DIS文件作最后准备 7-8月:ISO启动ISO 14001 DIS过程
3月ISO启动ISO 14001 FDIS (国际标准最终草案) 过程 7月:FDIS 发布
结构及 形式
新标准简化了对文件化的要求;包括: 将“文件”“文件控制”和“记录”,改用 “文件化信息”;不再要求“程序” 而改用 “过程”;
细化了信息交流的要求;
新标准中在术语和正文中均去掉了 “预防措施”“环境指标”;不再要 求设置“ 管理者代表”的岗位;
标准的结构遵从导则 (ISO/IEC Directives 1 )的要求: 高层结构 (High Level Structure),术语和定义 (Terms and definitions)和 通用子条款(Sub-clause)
领导作用: 加强高层管理者的领导作用 和承诺,在组织的商业策略中贯彻环境管 理体系的要求,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获得 其预期的外 部影响
组织环境:这个条款包括理解组 织内外部问题所涉及的要求,以 及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ISO 14001改版主要变化
1
2
3
4
Text 5
Text 6
Text 7
增加了有关战略环 境管理的要求
强调了领导作用
增加了“考虑生命 周期观点”的要求
增加了“保护环境” 的要求
ISO 14001主要变化
引入了“风险”的概念
术语及定义:这部分内容将会参 照Annex SL中概述的通用术语和 核心定义,以及针对环境管理体 系的专业表述
ISO140012015改版要点与新旧版差异精解
![ISO140012015改版要点与新旧版差异精解](https://img.taocdn.com/s3/m/dbeaef0df01dc281e53af095.png)
ISO 14001:2015 改版要點與新舊版差異精解撰文:英國標準協會ISO 14001+OHSAS 18001產品經理吳修閘(Garry Wu)自2015年九月ISO 14001:2015環境管理系統標準正式發行迄今,BSI開發了各種不同的課程希望能協助我們的客戶以最精準的方式完成改版的工作,這篇文章是我累積這段時間授課的經驗,所做的歸納與總結,希望對大家在改版的進行有幫助。
現在我們將就以下幾個主題來介紹這次ISO 14001:2015改版主要觀點與差異精解:一、管理系統標準架構HLS( High Level Structure )的改變與PDCA的重新詮釋二、關注組織背景與利害相關者需求與期望三、風險導向思考模式四、生命週期的觀點(範圍的改變)五、流程導向(輸入與輸出)一、管理系統標準架構HLS( High Level Structure )的改變與PDCA的重新詮釋• ISO 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國際標準組織),在這次的ISO 9001和ISO 14001改版提出了一個新開發共同的ISO 架構提供給所有管理系統標準使用,此架構凌駕於所有管理系統的標準之上,故稱為「高階架構」HLS( High Level Structure ),未來只要是ISO 組織發行的管理系統標準都必需參照此架構發展管理系統的標準,此架構不僅統一了核心要項架構與編碼,對於基本用語與定義也做了一致性的詮釋。
此標準架構一共分為10個章節,並以PDCA 的管理循環來詮釋標準的運行。
• 新版標準與「PLAN規劃」有關的條款是第4、6章,在推動環境管理之初,做為幕僚的單位應進行組織背景與環境考量面的鑑別,決定應處理的風險和機會及其因應的行動措施;提供足夠的資訊讓領導階層決定管理系統的策略與方向;高階主管需要提供管理系統運行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各部門有了充分的資源,就要開始運作推動管理系統,這就是「DO運行」。
ISO140012015新旧版差异分析和改进行动报告
![ISO140012015新旧版差异分析和改进行动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8b84c24581b6bd97f19ea85.png)
的重要环境因素及相关的合规义务,并考虑其风险和机遇。 理的要求,致使环境目标难以落实。
7.1资源
1.基础设施薄弱与设备陈旧,难以保证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主要体现在化
所需的资源。
学品的泄露防护和应急设施不足。
7.2能力
人员能力有待提升:
组织应:
3
引入了统一的高阶结构(第4-10节),贯彻P、D、C、A循环模式,为了多体系的整合 以及体系和企业运营的融合提供了指引。
4
理解组织情境分析的重要性,应确定、监视和评审影响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 内部和外部因素。
内部环境因素 组织结构、方针目标、人员能力、信息系统、价值观、文化、管理工具、契约合同
支持和运行
(7,8)
Plan
策划 (6)
领导力 (5)
Do
绩效评价 (9)
Action
改进 (10)
Check
相关方的需 求和期望 (4)
预期的结果
8
ISO14001:2015要求/审核指南要求
公司现状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 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这些相关方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c) 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合规义务。
增加组织情境分析要求;
六加
对组织情境进行分析,确保体系符合组织实际。
增加风险管理要求;
风险管理思想和原则贯穿整个标准,极具前瞻性。
增加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视角的EMS体系管理;
增加对外部供应过程的环境管理;
增加环境领导职责和承诺;
增加一个章节凸显环境的领导职责和承诺。
增加绩效评估要求。
ISO14001-2015换版差距分析
![ISO14001-2015换版差距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06fb6bf242336c1eb95e42.png)
ISO14001 2015版与2004差距分析
7.5 文件化信息MI/QP/4230 文件控制程序修订程序,明确电子文件、图示、样板等控制要
求
8. 运行
8.1 运行策划与控制MI/EP/4460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控制
程序
OK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MI/EP/4470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
序
修订文件,未有提及危化品泄漏应急预案,分级
别写预案或指导书中体现
9 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MI/EP/4500 绩效及法律法规符合性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ok
9.1.1通则
9.1.2 合规性评价MI/EP/4500 绩效及法律法规符合性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ok
9.2 内部审核MI/QP/8220 内部审核程序同质量共用,ok
9.3 管理评审MI/QP/5600 管理评审程序
MI/QP/5601 质量成本程序
MI/QP/5602 业务计划
修订管理评审文件,管理评审输入的变化,关注
内部/外部变化;输出的要求具体化
修订质量成本程序,控制质量除了求得更大的经
济利益,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0. 改进10.1 总则
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MI/QP/8520/8530 纠正和预防措施
程序
同质量共用,ok
10.3 持续改进MI/QP/8510 持续改进管理程序
MI / QP / 8511忠告性通知同质量共用,修订文件,应包含环境的持续改进
编制人:确认人:
日期:2016/11/5日期:2016/11/5
之前有信息交流表单,内部没有做,删除
没有重点施加影响相关方一览表-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控制程序未更改。
ISO 140012015新版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十一大主要变化
![ISO 140012015新版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十一大主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c16ede405087632311212ce.png)
ISO 14001:2015新版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十一大主要变化ISO 14001:2015新版标准正式向社会发布以来,不论在形式、结构还是内容上都有重大的改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标准结构上的变化ISO 14001:2015标准结构采用了HLS,除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和术语外,标准正文包括7个条款:组织所处的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改进。
2、术语和定义上的变化ISO14001:2015版标准共有33个术语,相对于ISO 14001:2004版标准,除了术语“污染预防”没有任何变化外,其它都发生了变化。
3、提出战略环境管理的思维ISO 14001:2015版标准明确要求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应融入组织的战略过程的策划中。
ISO 14001:2015版标准中新增加的条款4.1(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要求从组织和环境两者的利益出发,识别并利用机遇,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与相关方的需求(包括法规要求)和期望有关的事项或变化的环境,以及地区的、区域的和全球的可以影响组织或被组织影响的环境状况。
一旦被确定为优先项,减少负面风险和开拓有益机遇的措施则应被融入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策划中。
4、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基于风险的思维是ISO 14001:2015版标准的一大特点,其主要源于HLS 中的要求,任何一个管理体系都应是一个预防性的管理工作,都是在考虑风险的基础上建立的。
为此,ISO 14001:2015版标准新增条款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并且删除了2004版标准中的预防措施。
在环境管理体系领域,风险是指潜在的不利影响,其可能来自于组织的环境因素、组织的合规义务、以及组织识别的其他要求和问题(标准条款4.1和4.2条款)。
5、强化领导作用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的承诺,最高管理者的参与和承诺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为此,新版标准新增了条款5.1(领导作用和承诺),为那些处在领导岗位的人员(最高管理者)增加了特定的职责,以提高其在组织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完整新版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完整新版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f090bae5d5bbfd0a79567379.png)
XXXXXXX有限公司环境手册ISO14001-2015文件编号:EM-01 A/10编写: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17年9月10日实施日期:2017年9月10日修订记录目录第1 章概述1.1 颁布令1.2 公司简介1.3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1.4 环境手册的管理第2章管理体系范围第3章手册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3.1 引用标准文件3.2 术语和定义第4章组织的背景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4.4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第5章领导作用5.1 领导和承诺5.2 环境方针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第6章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策划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 总则6.1.2 环境因素6.1.3 合规义务6.1.4 措施的策划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策划6.2.1 环境目标6.2.2 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第7章支持7.1 资源7.2 能力7.3 意识7.4 信息交流7.4.1 总则7.4.2 内部信息交流7.4.3 外部信息交流7.5 文件信息7.5.1 总则7.5.2 创建和更新7.5.3 文件信息控制第8章运作8.1 运行策划和控制8.2 应急准备和响应第9章绩效评价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 总则9.1.2 合规性评价9.2 内部审核9.2.1 总则9.2.2 内部审核方案9.3 管理评审第10章改进10.1 总则10.2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3 持续改进1.1环境手册颁布令环境手册是本公司从事与环境管理有关的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纲领性文件,是公司的基本法规之一,必须严格遵守,以确保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实现质量环境管理目标,促使公司环境管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与不断发展。
环境手册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写、并经总经理批准发布,是我公司环境管理工作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用以统一、协调全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活动,使其基于ISO14001-2015标准要求,符合本公司产品、服务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能指导我公司环境管理工作。
GBT 2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新旧标准要求的比较
![GBT 2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新旧标准要求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ae5c26001f69e31433294f6.png)
ISO 14001:2015 to ISO 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新旧版标准要求对照表——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预防或减少不期望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影响;——实现持续改进。
组织应确定其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潜在紧急情况,特别是那些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潜在紧急情况。
组织应保持:——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的文件化信息;——6.1.1至6.1.4中所需过程的文件化信息,其程度应足以确信这些过程按策划实施。
6.1.2 环境因素组织应在所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定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其相关的环境影响。
此时应考虑生命周期观点。
确定环境因素时,组织必须考虑:a)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以及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b)异常状况和可合理预见的紧急情况。
组织应运用所建立的准则,确定那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适当时,组织应在其各层次和职能间沟通其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保持以下内容的文件化信息:——环境因素及相关环境影响;——用于确定其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重要环境因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可能导致与有害环境影响(威胁)或有益环境影响(机会)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4.3.1 环境因素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6.1.3 合规义务组织应:a)确定并获取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合规义务;b)确定如何将这些合规义务应用于组织;c)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其环境管理体系时必须考虑这些合规义务。
ISO14001:2015和ISO14001:2004 条款详细差异分析
![ISO14001:2015和ISO14001:2004 条款详细差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be02ad26fff705cd170a1d.png)
6.2.2 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 策划如何实现环境目标时,组织应确定: a)要做什么; b)需要什么资源; c)由谁负责; d)何时完成; e)如何评价结果,包括用于监视实现其可测量的环境 目标的进程所需的参数(见9.1.1)。 组织应考虑如何能将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融入其业务过 程。 实际内容 标题 7 支持
章节特性
ISO14001:2015 具体内容
标题 4 组织所处的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 期结果的能力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这些问题应包括受组
实际内容 织影响的或能够影响组织的环境状况。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实际内容 c)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其合规义务。 4.3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界定其范 围。 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4.1所提及的内、外部问题; b)4.2所提及的合规义务; c)其组织单元、职能和物理边界; d)其活动、产品和服务; e)其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和能力。 范围一经确定,在该范围内组织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 务均须纳入环境管理体系。 实际内容 应保持范围的文件化信息,并可为相关方获取。 4.4 环境管理体系 为实现组织的预期结果,包括提高其环境绩效,组织应 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 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组织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考虑4.1和4.2获得 的知识。 实际内容 标题 5.领1领导导作作用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领导作用和 承诺,通过: a)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b)确保建立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的 战略方向及所处的环境相一致; c)确保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d)确保可获得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e)就有效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的重要性进行沟通; f)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 g)指导并支持员工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 献; h)促进持续改进; i)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 作用。 注:本标准所提及的“业务”可从广义上理解为涉及组 织存在目的的那些核心活动。 实际内容
ISO140012015to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新旧版标准要求对照表
![ISO140012015to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新旧版标准要求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d154fd13ed630b1c59eeb5fb.png)
方向及所处的环境相一致;c)确保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d)确保可获得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e)就有效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f)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g)指导并支持员工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h)促进持续改进;i)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作用。
注:本标准所提及的“业务”可从广义上理解为涉及组织存在目的的那些核心活动。
5.2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在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方针,环境方针应:a)适合于组织的宗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包括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为制定环境目标提供框架;c)包括保护环境的承诺,其中包含污染预防及其他与组织所处环境有关的特定承诺;注:保护环境的其他特定承诺可包括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d)包括履行其合规义务的承诺;e)包括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提高环境绩效的承诺。
环境方针应:——保持文件化信息;——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可为相关方获取。
4.2 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保其: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g)可为公众所获取。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部分配并沟通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对下列事项分配职责和权限:a)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包括环境绩效。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
ISO14001标准15版发布时间及变化(15-9-15发布)(1)
![ISO14001标准15版发布时间及变化(15-9-15发布)(1)](https://img.taocdn.com/s3/m/f3a25330cfc789eb172dc8b8.png)
2015年9月15日,备受关注的ISO 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最终版正式发布。
这对全球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ISO 14001作为世界上首个被广泛采用的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现已帮助全球超过300000 家组织提升其环境绩效。
目前,该标准经过了自1996年正式发布以来的首次重大改版,新版标准已于正式发布。
新版标准可确保其能够继续帮助组织改进业务流程、节约成本和应对未来的环境挑战。
来自70 多个国家/地区的环境专家参与了本次改版,改版后的标准融入了一系列更新内容,旨在帮助组织处理不断变化的业务状况——从气候变化到供应链管理。
ISO 14001为组织提供了一个框架,使其能够在业务不断发展增长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浪费、节约能源。
ISO 14001还能帮助企业更具创新性、改进管理体系流程、满足相关法规要求、增强企业在投资者、客户和公众眼中的信誉度。
最终,这一新标准将帮助企业与环境领域的变化保持同步,确保其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ISO 14001:2015 的变更包括:1、新的高阶结构(HLS)采用所有管理体系标准通用的术语、定义、标题和正文,以便在实施多个管理体系时实现轻松整合2、对于高级管理层而言,是进一步确保将环境管理纳入核心业务流程和目标的新机会3、重新聚焦组织面临的风险(例如: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和这些风险所带来的机遇(更高的资源能效)4、对组织环境的新思考,帮助他们了解所处环境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要了解环境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对企业自身的影响。
ISO 14001:2015标准换版时间轴:1、2014年7月——ISO 14001:2015 DIS版发布2、2014年12月——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投票通过ISO 14001:2015 DIS版,新标准进入FDIS阶段3、2015年4月——ISO 14001:2015更新关键会议在英国召开,负责ISO 14001修订的ISO 技术委员会ISO/TC 207/WG 5 表示,他们在此次会议上朝着ISO 14001:2015的发布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2合规性评价
4.5.2.1为了履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法律法规
的遵守情况。
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4.5.2.2组织应评价对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这可以和4.5.2.1中所要求的评价一起进行,也可以另外制定程序,分别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6.1.1 6.1.4的要求所需的过程。
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
a) 4.1所提及的问题;
b) 4.2所提及的要求;
c)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并且,应确定与环境因素(见6.1.2)、合规义务(见6.1.3)、4.1和4.2中识别的其他问题和要求相关的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
4 .4环境管理体系
为实现组织的预期结果,包括提升其环境绩效,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组织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考虑在4 .1和4.2中所获得的知识。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下述方面证实其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规定:
a)在文件批准前进行审批,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审批;
c)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
d)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易于识别;
f)确保对策划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做出标识,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
h)促进持续改进;
i)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作用。
注:本标准所提及的"业务"可广义地理解为涉及组织存在目的的那些核心活动。
5.2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方针,环境方针应:a)适合于组织的宗旨和所处的环境,包括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或潜在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
c)他们在实现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符合性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4.4.3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c)评价采取预防措施的需求,实施所制定的适当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
d)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
e)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所采取的措施应与问题和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相符。
组织应确保对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必要的更改。
4.5.4记录控制
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来证实对环境管理体系及本标准要求的符合,以及所实现的结果。
b)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
组织应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此时,应考虑到相关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往的审核结果。
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程序,用来规定:
——策划和实施审核及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
——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均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一一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
一一预防或减少不期望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影响;
——实现持续改进。
组织应确定其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潜在紧急情况,包括那些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潜在紧急情况。组织应保持以下内容的文件化信息:
b)为制定环境目标提供框架;
c)包括保护环境的承诺,其中包含污染预防及其他与组织所处环境有关的特定承诺;
注:保护环境的其他特定承诺可包括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d)包括履行其合规义务的承诺;
e)包括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提升环境绩效的承诺。
环境方针应:
——以文件化信息的形式予以保持;
4.6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应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和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修改的要求,包括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的修改需求,应保存管理评审记录。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
●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来自外部相关方的交流信息,包括抱怨;
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
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b)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
c)对于组织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并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
报供方及合同方。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
应措施。
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作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随之产生的有害环境影响。
c)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d)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e)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要的文件和记录。
4.4.5文件控制
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一句4.5.4的要求进行控制。
●组织的环境绩效;
●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
●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客观环境的变化,包括与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合其他要求的发展变化;
●改进的建议。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为实现持续改进的承诺而作出的,与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其他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修改有关的决策和行动。
4组织所处的环境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相,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这些问题应包括受组织影响的或能够影响组织的环境状况。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c)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其合规义务。
进行评价。
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4.5.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规定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
序中应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识别和纠正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b)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并采取措施以避免再次发生;
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在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4.来自检查4.5.1监测和测量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
程序中应规定将监测环境绩效、适用的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成文件。
——在组织内得到沟通;
——可为相关方获取。
5.3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部分配并沟通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对下列事项分配职责和权限:
a)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包括环境绩效。
6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 1.1总则
g)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适用。如须将其保留,要做出适当的标识。
4.4.6运行控制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以确保其通过下列方式在
规定的条件下进行:a)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控制因缺乏程序文件而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
4 .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
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4.1所提及的内、外部问题;
b) 4 .2所提及的合规义务;
c)其组织单元、职能和物理边界;
d)其活动、产品和服务;
e)其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和能力。范围一经界定,该范围内组织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均需纳入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应作为文件化信息予以保持,并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
a)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4.4实施与运行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
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