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让课堂更精彩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84c1bd6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8.png)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和文学艺术素养的重要场所,如何激发学生的语言艺术潜能,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出自己的魅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等方面,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让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出自己的语言艺术潜能。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课堂的魅力首先源自于教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们被 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少对语言艺术的真正理解和情感投入。
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愿意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语言艺术潜能。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利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活动形式,让学生们在互动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写作、实地考察,通过真实的体验来感悟语言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让学生们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自己对语言的热爱。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书评分享、作品鉴赏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发现文字的美丽和力量。
二、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语文课堂的魅力还体现在学生的表达能力上。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语言艺术展现自己的特长和魅力。
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得以展现自己的语言艺术潜能。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表达欲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敢于表达,敢于展示自己的语言艺术潜能。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8d43f16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e.png)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语文课堂是每个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激发学生语言艺术潜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环境。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喜欢并乐于用语言艺术表达自己,是每个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本文将分享一些激发语言艺术潜能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
一、建立良好的语言氛围语文课堂的魅力首先来自于良好的语言氛围。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愉快学习,并且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堂环境、营造轻松氛围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激发他们的语言艺术潜能。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肯定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的语言都是有价值的,都值得肯定的。
在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对语言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二、引导学生用心感知语文之美语文是一门关乎生活、关乎情感、关乎人生的学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心感知语文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语文之美,例如通过朗读古诗词、背诵经典文言文、欣赏名家书法等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语文的魅力和魅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心阅读,用心写作,用心思考。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导读、问答、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涵,领悟其中的哲理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艺术修养和品味。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艺术潜能的激发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组织辩论赛、主题演讲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语言艺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可以组织语文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语言才华,激发他们对语言的热爱和追求。
浅析课堂魅力之语言艺术的应用
![浅析课堂魅力之语言艺术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1e5450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c.png)
浅析课堂魅力之语言艺术的应用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更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艺术修养,将语言艺术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得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才能具有魅力。
本文将从语言艺术的角度,对课堂魅力进行分析,并探讨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基本的交流工具,而语言艺术则是丰富和提升了这一交流的效果。
一个温暖、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接受知识,更需要在语言艺术上下功夫,打造一个富有感染力和魅力的学习环境。
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
教师可以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在聆听课堂讲解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语言艺术还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其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态度三个方面,进一步探讨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语言艺术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者引用生活中的案例来解释知识点,从而使得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在解释原理或者做题时,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来讲解,让学生在欣赏语言艺术的美的同时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编写趣味性强的课堂练习或者讲解思考题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语言艺术在教学内容上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让课堂更加有趣和生动。
二、教学形式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语言艺术方式,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游戏等形式,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5fbbe4f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e.png)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语言艺术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它包括语言音韵、词汇语法、修辞手法、作文等多个方面,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感和审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如何激发学生的语言艺术潜能,让他们愉悦地学好语文,彰显语文课堂魅力,是我们教师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首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语言是感性的,只有通过感知、体验和欣赏,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艺术。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影视欣赏、文学鉴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的美妙,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
如有一道音韵题,教师可以从日常口语和歌曲等场合中,引导学生听出其中的音韵规律,从而让学生获得音韵艺术的感性认识。
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是语言艺术的基础,只有通过词汇使用、语法运用和修辞技巧的练习,才能使学生在表达中能够准确、生动、丰富。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词汇教学、语法运用训练、句式变换练习等实践性操作,让学生逐渐熟练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如在作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素材,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表达,这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
语言审美能力是指对语言艺术的价值和美感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鉴赏、课外阅读、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让学生领略不同文学作品的风采,学会欣赏语言之美,不断丰富自己的审美视野。
如在教授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演讲等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语言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886c1f0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b.png)
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语言艺术是指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语言的加工、提炼和创造,产生出艺术美感和文学价值的表现形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巧妙运用。
第一,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语言艺术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修辞、比喻、意境、对比、排比、夸张、借喻等多种表现手法。
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可以使文言语文的文章更加生动,更具有感染力,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语言艺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和魅力。
通过语言艺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使其成为教学的亮点和特色。
第二,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包括修辞手法、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到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修辞手法的魅力和表现力,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技巧,如故事情节的设计、人物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等,让学生了解到文学作品的构思和创作技巧,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文学技巧,使作品更加生动和丰富。
教师可以通过探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借助音乐、绘画、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来表现语文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发挥语言魅力成就精彩课堂
![发挥语言魅力成就精彩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a4651a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d.png)
发挥语言魅力成就精彩课堂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在精彩的课堂中它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够驾驭语言魅力,将语言艺术化地呈现给学生,是成就精彩课堂的不可或缺的一项素质。
首先,语言魅力需要懂得语言的表现力。
教师应该从语言的语调、声音、节奏以及正确的语法、表达等方面重视语言的艺术性。
只有在语言表现上,才能够更加深刻地诠释知识点,让学生充分得到感受和体会。
例如,当我们谈论生态环保时,使用形象生动的词汇、特殊的语调,让学生更加感性地理解生态环保的重要性。
其次,语言魅力需要有故事讲解的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更深层次的意义。
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更能够让学生非常好地体验到知识点的真实性与生动性。
例如,在讲述幸福生活时,可以通过讲述具体的故事,让学生亲身地体会到幸福生活的真谛与魅力。
然后,语言魅力需要有生动的形象描述。
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例子、比喻,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兴趣和参与感。
例如,在讲述文化差异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比喻,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不同文化中存在的差异。
最后,语言魅力需要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达,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深入。
教师应该在讲解的过程中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精准性,避免使用口语化和不准确的说法。
只有讲解精准准确的内容,才能够让学生通过语言获得准确、清晰的信息,达到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生物学原理时,必须使用严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相关概念,并避免使用口语化和粗略的表达方式。
总之,语言魅力是成就精彩课堂的重要素质,是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只有通过细致精湛的语言表达,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会知识点,产生多样化、丰富化的思考,从而发挥我们教师的价值和能量,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机会。
相信在不断地实践和努力中,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语言魅力,成为一名更加出色的教育者。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c713dbe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a.png)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
语言艺术是语文课堂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是语文课堂的
重要任务。
如何激发学生的语言艺术潜能,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呢?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语言是一种艺术,它有自己的美感和韵律。
通过让
学生朗读优美的古诗词、名篇文章,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气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
欣赏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艺术要求学生具备准确、流畅、得体的语言表
达能力。
可以通过模仿优秀的表达者,分析优秀的语言表达之处,然后要求学生进行仿写
和模仿,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语言的艺术在于创造,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
会发现问题,并尝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可以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训练,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言艺术需要学生具备辨别优美语言和平庸语言的能力,要让学生能够分辨出语言中的美与丑的差别。
可以通过欣赏名著、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欣
赏其中的语言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言艺术离不开文化的熏陶,要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
深刻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对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名人专著、名篇
文学作品,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文化的璀璨与力量。
浅析课堂魅力之语言艺术的应用
![浅析课堂魅力之语言艺术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45a1de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c.png)
浅析课堂魅力之语言艺术的应用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场所,语言艺术的应用在课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语言艺术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语言艺术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修辞手法、语音语调、夸张手法等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可以利用幽默的口吻讲解学习中的困难问题,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语言艺术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师可以运用借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用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来引出一个知识点,或者用一首激动人心的诗歌来激发学生对某个话题的思考。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语言艺术还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运用修辞手法、适当运用反问、讲解逻辑关系等,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教师所传递的信息,并且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接受这些信息。
教师在讲解一个问题时,可以用反问的方式来引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通过逻辑分析的方式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语言艺术还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师可以运用概念性词语的类比、双关语等方式来开展课堂互动,通过设置趣味性的问题和例子,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教师可以安排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感染力更强,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从而提高课堂的魅力和教学的效果。
浅析课堂魅力之语言艺术的应用
![浅析课堂魅力之语言艺术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6b831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d.png)
浅析课堂魅力之语言艺术的应用一、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语言艺术是指利用语言进行精确、巧妙的表达,从而产生美的效果的一种技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通过巧妙的语言表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平淡乏味的语言表达则会使学生产生倦怠,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提高语言艺术水平,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1.多媒体辅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进行辅助。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展示,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艺术表现,比如通过精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感人的视频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更具吸引力。
2.运用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上,教师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提升表达的艺术性。
比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都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通过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深入人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讲故事讲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讲述富有情感、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思考。
好的故事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感同身受,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4.运用幽默幽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在适当的时候加入一些幽默元素能够使课堂更加活泼、有趣。
适当的幽默不仅能够缓解紧张气氛,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专注于课堂内容。
但要注意的是,幽默要适度,不宜过分,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5.引用经典名言在课堂上适当地引用一些经典名言,能够让课堂更具分量感,使教学内容更加深入人心。
经典名言是前人的智慧结晶,通过引用这些名言,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三、语言艺术的应用能够带来哪些好处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语言艺术的精妙运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更加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a41063f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9.png)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语言艺术是语文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激发学生的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则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语言艺术潜能,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呢?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学习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则是语文学习的核心。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课堂演讲、小组讨论、辩论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语言艺术活动,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是语言艺术的精髓,而文学鉴赏则是学习文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课文、讲解文学常识、引导学生欣赏经典作品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帮助他们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语言艺术潜能的重要体现。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写作技巧、组织写作训练、批改作文等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各种写作比赛,如作文竞赛、征文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语言艺术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学科,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语言艺术创作的重要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创作题材、开展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意作文、诗歌创作、话剧表演等形式的创作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性,在创作中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
激发学生的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更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积极引导。
只有教师真正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语言艺术潜能,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中展现出个人的魅力。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fa2fdcc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7.png)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语言艺术是指运用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出具有艺术性的作品。
它包括各种形式的文字表达,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在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语言艺术潜能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强他们对语文课堂的兴趣,让语文课堂焕发出魅力。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语言艺术潜能。
利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展开自由的交流和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一个话题,然后选择其中一位代表进行演讲。
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活动,让他们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可以通过赏析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激发学生的语言艺术潜能。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例如经典诗词、名著、散文等。
通过赏析和解读这些作品,激发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和体验,提高他们的语言鉴赏能力。
可以让学生参与文学创作的活动,如写诗、写小说等,培养他们的文艺创作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语言艺术潜能。
可以进行课文朗读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可以组织语文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运用语言知识进行答题,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写作比赛,让他们通过写作来展现自己的语言艺术。
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引导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可以组织课堂辩论、讨论和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就某个话题展开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也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表达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语言艺术潜能,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赏析优秀的文学作品,设计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可以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让学生更加喜欢和热爱语文学习。
也能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7c65fe8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9.png)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语言艺术是指通过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达情感、思想、意境等的艺术形式。
在语言艺术的表达中,语文课堂是激发学生语言艺术潜能的最佳场所。
通过在语文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愉悦和充实,彰显出语文课堂的魅力。
语文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口头表达、书面表达、演讲等,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还可以通过讨论、辩论、演讲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说话技巧。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提升,从而发挥出他们的语言艺术潜能。
语文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还包含了对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欣赏。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进行解读和讲解,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到艺术之美。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戏剧演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艺术的魅力。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出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发现自己的艺术潜能。
语文课堂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例如写作、绘画、音乐创作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创作,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创造能力,还可以彰显出自己的语言艺术潜能。
语文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
批判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
通过分析和评价,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从而培养出对语言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要激发学生的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展示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通过解读和讲解经典文学作品,以及参观艺术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体验艺术之美;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6c591d0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f.png)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语言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语言艺术,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激发学生的语言艺术潜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成为广大教师的共同问题。
一、创设有吸引力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开口表达和演讲,是激发学生语言艺术潜能的关键。
而创设一个有吸引力的教学环境,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
首先,教室应该整洁、舒适,氛围轻松、舒畅,让学生感到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发挥的愉悦。
其次,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
举个例子,可以通过让学生穿着形式多样的服饰,或者举办小型比赛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为教学注入更多的情感元素。
二、注重语言课堂的实践性语言艺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生动的演练和练习来逐步提升学生的能力。
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我们需要注重实践性。
可以通过仿写、模仿等方式,让学生熟悉语言艺术的基本写作技巧,进而应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
可以通过跟读、朗读、演讲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
在实践中渐渐走向完成,就是语言艺术潜能的最好展现。
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学生的语言艺术潜能是需要被发现和关爱的。
因此,在语文课堂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是关键。
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各种思想、想法、感受,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及时反馈与鼓励,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到被认可和被重视。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学生的语言艺术潜能、兴趣爱好的有用信息,为今后的语文教育做好准备。
总之,激发学生语言艺术潜能需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注重实践性,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
在这些前提基础下,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鼓励有创造性的表达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语言表达活动中来,让他们的语言艺术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浅析课堂魅力之语言艺术的应用
![浅析课堂魅力之语言艺术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76e4d7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4.png)
浅析课堂魅力之语言艺术的应用课堂教学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挑战和魅力。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教师的魅力以及自身的潜力,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努力实现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传达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魅力。
本文将从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角度进行浅析,探讨如何通过语言艺术的运用提升课堂的魅力。
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增强教师的表达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语言来传达知识、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那么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传达知识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而语言艺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通过修辞手法、排比句、对比句等手段让语言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感染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
当教师用“大家想一下,如果我们不珍惜身边的每一寸青翠,那将会是怎样一幅世界?”来引导学生思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时,这样的修辞手法会使得学生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语言艺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而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而语言艺术的应用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教师用生动的比喻、充满激情的语调来讲解知识时,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会使得学生更加喜欢和愿意听课,从而提升课堂的魅力,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语言艺术还可以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艺术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语言艺术的运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做语言表达的练习,例如通过朗读、背诵、现场演讲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增强自身的语言能力,从而更容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好地与他人交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0fe44a2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2.png)
激发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魅力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言艺术的舞台,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激发学生的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课堂的魅力。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学生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而语言艺术正是他们表达自己、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如何激发学生的语言艺术潜能,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成为当前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
激发学生的语言艺术潜能,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语文课堂的重中之重,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既需要老师的指导,更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作业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潜能,例如作文、口头表达、朗诵等。
作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作文,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底。
口头表达和朗诵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方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或者朗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潜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语言感知能力是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优秀的语文作品、进行课外阅读、进行课内朗读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地方。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作业、进行一些文学赏析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小说、一首诗歌,或者进行一些文学作品的赏析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艺术潜能。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跨学科能力。
语文课堂不应该是孤立的,应该与其他学科融合,与其他学科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跨学科的作业、进行一些跨学科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跨学科能力。
发挥教学语言艺术构建鲜活语文课堂
![发挥教学语言艺术构建鲜活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4017759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9.png)
发挥教学语言艺术构建鲜活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学艺术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情操的重要平台。
当前一些语文课堂存在着知识呈现单一、学习氛围单调、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导致学生成绩提升乏力,学习兴趣不高。
如何发挥教学语言艺术构建鲜活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亟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发挥教师语言艺术,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作为语文教师,要善用语言艺术,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红楼梦时,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具体的描写和生动的解说,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发挥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展示形式。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展示形式,营造更加立体、饱满的学习情境。
可以通过PPT、视频、音频等形式,展示名人故事、古诗词赏析、文学名著等内容,让学生在视听双感的更加直观地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立体、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语言艺术,提升课堂参与度。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情操是至关重要的,而如何发挥学生的语言艺术,提升课堂参与度是当前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诗歌朗诵、文学鉴赏、作文表达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情操。
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选取一首古诗词进行朗诵比赛,通过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情操。
通过发挥学生语言艺术,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发挥课外延伸,拓展语文学习渠道。
让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
![让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https://img.taocdn.com/s3/m/d993552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b.png)
让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语言艺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它是运用语言的手段创造审美的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
教学语言是课堂中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它有独特的风韵和格调。
一个人的语言运用水平如何,能直接反应其精神面貌、道德修养、知识水平……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来说,要想改变课堂枯燥、抽象、沉闷的气氛,让课堂变得轻松、丰富、有趣充满艺术魅力,就必须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塑造自己的语言形象,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品味,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艺术,实现教学的艺术化。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能呆板地机械地灌输知识,冷冰冰地说教,而应把握文情,巧设途径,灵活运用语言手段来丰富教学,以达到唤醒激励鼓舞学生的目的。
语文教学逐步转向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注重课堂教学。
相应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正焕发勃勃生机。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其意义表现在:1.语言艺术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的高低,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可以肯定地讲,好的教学语言修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教师讲课主要靠语言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不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大相径庭。
艺术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语言艺术有利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师生之间实现平等才能使教学过程从单向灌输变成双向交流,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应该尊重、理解他们,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要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就是要注重教师的语言。
语文学科具有开放性,更应该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见解和有效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如“你的看法新颖独特,特别有创新性”,“你能想到这方面的知识这不简单”,“老师和同学听你这么一说终于恍然大悟”,“你比老师想的更具体更深入,太了不起了”……学生一听到这些言语,感觉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新课程的精神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艺术让课堂更精彩【摘要】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最重要的一种手段。
语文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水平,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际中使用最广泛、最灵便、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如今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但教学语言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因为课堂始终是一个弥漫语言的环境。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表达的方式与质量不仅关系着学生智慧的启迪及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正如著名教育家于涟曾说过:“语文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加强教育效果的有力手段,而且能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语言,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
[1]”教师以舌为耕,传道授业,教书育人。
教师的功夫全在这张嘴上,要想把课上得有感染力,说服力,全凭借着自己娴熟的口语表达能力。
那么,我们就必须下苦功夫锤炼教学语言,讲究语言艺术。
1.教师语言艺术及其特点1.1教学语言艺术的含义。
什么是教师语言?教师的语言不同于一般口语,它是在一般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职业专门用语。
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的需要,适合教育对象心理特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也就是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艺术与课堂效果是两者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堂课评价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
苏霍姆林斯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实践的重要条件。
”[2]因而从某种层面上说,课堂教学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
而所谓的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的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所教的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的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
1.2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
教学语言除了具备教育性、科学性、启发性、针对性等几个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2.1文化的承载。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是文化的负载性。
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语文教师十分注意语言与社会文化的联系。
教师在运用这种语言时,总是自觉地导入或融入该语言的承载的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的因素,使自己的语言的行为的过程与结果,从整体上渗透出一种文雅之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更好的浸润感化学生,培养他们的良好文化气质。
1.2.2表达的规范性。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规范并标准普通话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从而学习普通话。
在课堂教学中,一口准确流畅,娓娓动听的普通话,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教学语言示范,它能创造一种良好的语境,使学生受到规范的语言教育和熏陶,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语言传授知识,开启心智,培养人格的作用。
然而目前在不少中学,尤其是在农村中学的课堂中,一些语文老师仍在使用方言土语。
存在“我是在本乡本地上课,讲不讲普通话学生一样能听得懂。
”这是一种目光短浅偏执之说。
严格一点来说,是对学生的前途极不负责任的语言行为。
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学生,他不会甘愿一辈子困于大山之中,他总会寻找一切机会去认识外面的世界,当他带着具有浓厚本土气息的普通话与别人交流产生困难时,他的心中不免有些自卑。
孩子是非常在乎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的,这时他也不免责怪于这些语文老师。
现在的不少农村中学生已深感升学、就业时不会普通话的切肤之痛,难道这些语文老师能辞其咎吗?更何况,满口佶屈聱牙的方言,也不能准确的传递语言的知识信息,更别说传承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负载语言丰富的文化信息了。
这是在降低课堂教育的质量。
因此,语文教师要力求做到语言规范,准确明了,干净利落,决不出现口语、口头禅等,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合乎普通话的要求。
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但不要出现粗俚的语言,而应该是文明、规范、高雅的语言。
同时,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悦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
1.2.3语境的制约性。
课堂教学语言必定受到语境的制约,主要来自于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速度的快慢行止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环节。
众多课例表明:讲课过快,会导致学生“消化不良”,进而思维受到阻碍。
讲课速度过慢,容易使学生的思维松弛,注意力分散,昏昏欲睡。
久而久之,学生会有厌恶老师所教的学科.所以,教学速度的快慢行止,应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以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为前提;应按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定;一堂课只有45分钟,在有限时间内教师毫无限制的即兴发挥,无益于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开发,只能使学生如坠入烟雾之中,不知所从。
此外,还要保持音音与音速的错落有致,保证在座的人都能清晰入耳。
要巧妙的使用“变换型”语调,使讲课语调千变万化,有起有伏,有波澜,使课堂语言声调亲切、柔和,富有的律感。
不要使语调过于高亢、抑制、平缓,造成语言单调乏味。
如果教学语言随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富有节奏感,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跟,那么,就能保持学生的兴奋情绪,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相反,果教学语言平板单调,在一个平面上滑动,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疲乏之感,其教学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课堂教学的空间就是教室,教学语言声如雷鸣,对学生刺激过量,必然使学生的注意力难以维持,声音过于低沉,会影响到后排学生的听力效果。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除了要设计出精彩的教学设计同时,还要综合考虑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语境制约因素。
2.教学语言艺术的原则为了保证教师语言艺术恰当有效地促进教学信息的交流,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教师语言艺术的实际运用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协调一致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善意尊重原则;。
2.1协调一致原则。
教学相长,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要想使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则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协调一致。
教师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传递信息,与学生交流,从而使教学双方做到认识一致,思想同步,行为一致。
因此,协调一致原则是教师语言艺术的又一个重要原则。
2.2可接受原则。
可接受原则是指教学语言必须使学生能够接受、不抗拒。
教学语言是教学双方进行信息交流的工具,教学语言只有被学生所接受,教育信息的交流的目的才能实现。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目中有人”,这个人就是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因为教学语言能否被学生接受,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手段。
因此,教师语言艺术要贯彻可接受原则,必须把握住以下几点:教学语言必须切合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语言必须通俗易懂;教师要善于调控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教学语言要规范。
2.3善意尊重原则。
在教师语言艺术运用过程中,善意尊重原则是对教师提出的最基本原则,其中包括两个层次,即善意原则和尊重原则。
善意原则是教师语言艺术的目的原则。
要求教师对学生必须抱着善良美好的目的,为了关心、爱护、帮助学生使之掌握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而传输有关的教学信息。
善意原则不仅规定教师的主观动机,也规定着学生的切实感受,也就是使学生能切身感受或觉察到教师美好善良的主观愿望,从而喜闻乐见、心悦诚服地接收来自教师传递过来的教学信息。
尊重原则是教学信息交流中的态度原则。
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持尊重态度。
这种尊重原则是由教学信息交流本身的性质和目的所决定的。
教学信息交流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全面发展,成为本社会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
在社会生活中,虽然“闻道有先后”,但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
教学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传达思想感情的社会交际工具,所以运用教师语言艺术进行教学信息交流时,必须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
3.教学语言艺术的锤炼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
”[3]很多老师就是用自己充满艺术的语言黏住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文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古人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所以,作为老师的须常常锤炼自己的语言艺术。
教师锤炼自己的语言艺术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3.1话要说“通”。
这是指课堂教学语言既要有书面语的精确,又要有口头语的明白易懂,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取得成功常常是因为教师能深入浅出的讲清问题,而不成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不能明白的表明自己的意图。
颠三倒四,词不达意,含糊不清。
其实教学用语是口头语言,往往带有较多的剩余信息和模糊信息。
语句里常有重复,脱节,颠倒,以及各种各样的赘语,如“这个”,“嗯”,“哦”,“但是”等等,这些都影响语言的准确,流畅。
学生听课的思维时断时续,这当然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因此,教师要做到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通俗易懂。
首先就必须对教材上的书面语进行加工,改造。
这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这既要渗透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和需要调整讲授知识的先后,还要把书面语言转变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从而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其次,教学语言要力求简洁,在课堂上避免啰嗦,喋喋不休,力求“丰而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
3.2话要说“准”。
荀子说:“诵说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做而论,可以为论。
”[4]前人把语言表述能力作为具备当老师的条件和资格,可见语言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因此,语言的准确性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传导、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业,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准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惑。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七根火柴》这一课时说:“卢进勇等无名战士他们并没有立下丰功伟绩,是不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呢?”既然是“无名战士”,怎么又包含“卢进勇”呢。
显然这句话欠推敲,不规范。
所以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讲评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让学生豁然开朗,恰如拨开迷雾见日月。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前对所有要讲授的内容必须进行认真的研讨。
不清楚的概念,拿不准的读音要查字典,找根据,逐一落实,养成认真求实的习惯,提高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决不可以把似是而非的问题带进课堂。
并且对传授的知识不能信口开河,一天一个样。
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那个为准。
准确性是教学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语言就没有生命力。
缺乏科学性的语言,无论用词如何考究,语句怎样华美,在准确性的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3.3话要说“趣”。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