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防泄漏(内漏、介质互窜.)管理制度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范本(3篇)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范本(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51e13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0.png)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范本1. 引言泄漏事件对企业的安全和声誉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保障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制定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企业的运营顺利进行。
2. 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保护企业的机密信息、技术和财产免受泄漏的威胁,并规范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
适用范围为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供应商和访客。
3. 安全责任3.1 企业高层应对防泄漏工作负责,并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
3.2 所有员工都有安全责任,要加强对泄漏的敏感性和防范意识。
3.3 各部门应设立专门的安全职位,负责监督和管理防泄漏工作。
4. 泄漏事件报告与处理4.1 当发生可能导致泄漏的事件时,员工应立即向直接上级报告。
4.2 直接上级收到报告后,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泄漏,并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4.3 安全管理部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成立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
5. 信息保护5.1 所有员工都必须签署保密协议,并接受相应的培训。
5.2 机密信息的传输必须采取加密措施,并限制在授权范围内传播。
5.3 未经授权,不得将机密信息带离企业的办公场所。
5.4 在处理机密信息时,员工应遵守合适的安全规定,如关闭电脑屏幕、锁定文件柜等。
6. 设备和系统安全6.1 所有设备和系统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6.2 员工应使用合法授权的设备和系统,并严禁私自将设备和系统连接到外部网络。
6.3 员工应定期更改密码,并保证密码的安全性。
6.4 外部供应商提供的设备和系统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并经过认证。
7. 外部供应商管理7.1 外部供应商必须签署保密协议,并接受安全培训。
7.2 外部供应商必须提供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证明,并接受定期评估。
7.3 外部供应商的设备和系统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8. 员工监管与培训8.1 员工必须遵守防泄漏管理制度的规定,如泄漏事件认定、保密协议等。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9f3b13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7.png)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xx公司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加强公司的防泄漏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泄漏事件的发生,保障公司员工、合作伙伴和访客的安全,维护公司的正常生产和工作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的所有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室、实验室、会议室等。
3. 职责3.1 公司领导:负责组织制定和审批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检查和维护防泄漏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
3.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公司的防泄漏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制定防泄漏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防泄漏意识和应急能力。
3.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防泄漏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和执行防泄漏措施,定期检查和维护本部门的防泄漏设施,及时发现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
3.4 员工、合作伙伴和访客:应严格遵守本公司的防泄漏规定,发现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向本公司报告,并配合本公司进行整改。
4. 防泄漏措施4.1 生产车间、仓库等易燃易爆场所应严格控制火源、静电和液体泄漏等安全风险,确保相关设备和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4.2 办公室、实验室等场所应加强文件、资料和化学品的管理,防止遗失、泄露和被盗事件的发生。
4.3 公司应加强对防泄漏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试。
4.4 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防泄漏意识和应急能力。
4.5 发生泄漏事件时,应及时报告、处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 应急预案5.1 公司应制定防泄漏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责任人,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发生泄漏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5.2 发生泄漏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紧急处置,同时向本公司报告情况。
5.3 本公司应尽快组织专业队伍进行现场救援和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减少损失。
6. 奖励与惩罚6.1 对在防泄漏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合作伙伴和访客,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5篇)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48ae4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c.png)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泄漏的管理工作,减少生产装置非计划停车,避免泄漏发生事故,提高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个生产装置设备。
第二章定义第三条环境:任何可能受到污染的水路,地下水,地面,或大气。
第四条泄漏、溅溢:任何固体或液体物质在表面的意外堆积或排放,任何蒸汽或气体在大气的意外释放,在此过程中会产生环境、人员、财产或其他危害.小于0.45kg的泄漏可以不必报告。
第五条二次容器:不渗漏的,可盛载容器破裂时泄漏的化学品的地方。
二次容器通常是水泥围堰,金属或其他材料的托盘,容器。
第三章职责第六条任何人发现化学品泄漏,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逐级上报。
对于大量化学品泄漏,经应急领导小组讨论批准后,请求外部援助。
第七条任何人发现工艺气体泄漏,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逐级上报。
对于大量的工艺气体泄漏,当班班长和调度可以采取先紧急停车后汇报程序。
第八条在采取任何控制措施时应本着不会暴露于化学品危害中或发生任何可能的伤害的原则。
第九条在任何事故的处理中,人员保护是最重要的。
在没有正确配带防护用品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进行化学品泄漏的紧急处理。
第十条员工必须清楚放置处理化学品泄漏应配带的防护用品、泄漏预防设备及泄漏控制设备的储存位置。
泄漏必须以如下的原则处理:停止泄漏围堵泄漏清除泄漏第十一条应急领导小组及相关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确保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化学品的泄漏。
第十二条可能发生泄漏或释放的区域必须进行定期检查。
此外,以下区域如危险品仓库,化学品仓库,废料堆放区,罐区等,必须按照公司标准进行定期检查。
泄漏可能性较大的区域和所存放物品为高危害物品的区域,必须进行特护的监测检查。
第十二条大多数溅溢或释放都是由于人员失误,设备故障,或自然现象造成。
人员失误包括缺少培训、不完善的设计、不正确的操作程序及粗心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工艺和操作问题。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146f0c451e79b8968022688.png)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试行)WHNYLM/ZD-085-201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严格生产现场泄漏安全管理,控制因泄漏导致的潜在风险,实现“不泄漏、不着火、不爆炸、不中毒、不窒息,无死亡”目标,根据神华集团《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煤化工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及乌海能源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了泄漏的定义、分级及主要危害、管理要求、应急管理、考核等内容。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公司焦化厂、发电厂和洗煤厂(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四条安健环部负责制定和修订本制度,并监督检查本制度执行;各单位执行本制度,并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防泄漏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第五条各单位是防泄漏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单位,全面负责本单位日常防泄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单位生产工艺、机电动力部门负责本专业各类泄漏(含内漏)的统计、分析工作,组织研究落实职责范围内的防泄漏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第三章泄漏的定义、分级及主要危害第七条泄漏是指工艺介质的空间泄漏(外漏)或者一种介质通过连通的管道或设备进入另一种介质内(内漏)的异常状况。
第八条根据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油品、易燃易爆粉体泄漏可能导致的结果不同将泄漏分为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和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两种。
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可导致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有毒有害介质泄漏可导致职业病、中毒、窒息、死亡等事故。
第九条液体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油品泄漏分为轻微泄漏、一般泄漏、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四级。
(一)轻微泄漏:指静密封点的渗漏(无明显液滴)和滴漏(大于5分钟1滴)以及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内。
轻微泄漏一般是因法兰密封面或垫片失效、阀门不严或密封失效或管线、设备上存在微小砂眼等导致的物料轻微外漏。
轻微泄露因泄漏量少,冷却散发快,一般不会导致着火、爆炸等事故;轻微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轻微污染。
(二)一般泄漏:指静密封点泄漏的液滴小于0.5滴/秒,但尚未形成连续液滴的状态,或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上。
防泄漏管理制度
![防泄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e05e7182e3f5727a5e9628d.png)
防泄漏管理制度1.目的:为严格生产现场泄漏安全管理,控制因泄漏导致的潜在风险,提高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本公司防泄漏管理内容。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工艺管道、设备的泄漏管理3.职责3.1生产部为泄漏安全管理单位。
3.2各分厂负责本分厂工艺管道、设备泄漏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4.内容4.1泄漏的定义、分级及主要危害。
4.1.1泄漏是指工艺介质的空间泄漏(外漏)或者一种介质通过连通的管道或设备进入另一种介质内(内漏)的异常状况。
4.1.2根据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油品、易燃易爆粉体泄漏可能导致的结果不同将泄漏分为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和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两种。
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可导致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有毒有害介质泄漏可导致职业病、中毒、窒息、死亡等事故。
4.1.3液体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油品泄漏分为轻微泄漏、一般泄漏、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四级。
4.1.3.1轻微泄漏:指静密封点的渗漏(无明显液滴)和滴漏(大于5分钟1滴)以及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内。
轻微泄漏一般是因法兰密封面或垫片失效、阀门不严或密封失效或管线、设备上存在微小砂眼等导致的物料轻微外漏。
轻微泄露因泄漏量少,冷却散发快,一般不会导致着火、爆炸等事故;轻微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轻微污染。
4.132 —般泄漏:指静密封点泄漏的液滴小于0.5滴/秒,但尚未形成连续液滴的状态,或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上。
一般泄漏会形成累积,落到高温管线或设备上可引起冒青烟或小火,短时间内一般不会造成较大危害;一般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较小污染。
4.133严重泄漏:指静密封点泄漏的液滴大于等于0.5滴/秒,并达到了液滴成线的状态,或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10滴以上。
严重泄漏可能会引发火灾,并导致周边管线、设备损坏,从而导致更大的火灾事故;严重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污染。
4.1.3.4不可控泄漏:指因为密封失效或者管线设备严重腐蚀穿孔、断裂导致的危险化学品突然间大量泄漏的情况。
防泄漏管理制度(四篇)
![防泄漏管理制度(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eac8a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10.png)
防泄漏管理制度一、引言泄漏是指任何不应公开的信息或数据被非授权的个人或机构获得或获取的行为。
泄漏可以对组织的声誉、机密性、竞争力和可靠性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防范泄漏事件发生,保障组织的利益和客户信息的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泄漏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管理范围该泄漏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组织的员工、外包承包商、顾问和供应商。
三、基本原则1.保密原则:员工应严守职业道德和保密义务,不得将组织的机密信息泄露给任何非授权的个人或机构。
2.教育培训原则:组织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泄漏问题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3.风险评估原则:通过对组织的核心资源、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泄漏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安全技术原则:组织应建立和维护适当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日志审计等。
四、泄漏分类泄漏分为技术泄漏和人为泄漏两种类型。
1.技术泄漏技术泄漏是指由于系统漏洞、黑客攻击、病毒感染、数据备份失误等技术原因导致的信息泄漏。
对于技术泄漏,组织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和维护安全的信息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等;2)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漏洞扫描,及时修复发现的漏洞;3)采用有效的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病毒软件等安全措施;4)定期备份数据,确保系统故障时可以及时恢复。
2.人为泄漏人为泄漏是指由于员工的疏忽、故意或触犯法律规定等原因导致的信息泄漏。
对于人为泄漏,组织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和维护健全的员工管理制度,明确员工的责任和义务;2)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背景调查,确保录用合格的人员;3)限制员工的访问权限,仅限于其工作职责所需的信息;4)制定涉密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处理规程;5)设立内部举报机制,鼓励员工发现和报告泄漏行为。
五、责任与处罚1.组织责任:组织应建立完善的泄漏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评估其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2.管理责任:组织应指定专门的责任人负责泄漏管理工作,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防泄漏管理制度
![防泄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c30f0f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c.png)
防泄漏管理制度防泄漏管理制度1.目的本制度旨在严格管理生产现场的泄漏安全,控制潜在风险,提高生产和设备安全管理水平。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厂工艺管道和设备的泄漏管理。
3.职责生产部负责泄漏安全管理,各车间负责具体实施本车间工艺管道和设备的泄漏管理工作。
4.内容4.1 泄漏的定义、分级及主要危害4.1.1 泄漏是指工艺介质的空间泄漏(外漏)或者一种介质通过连通的管道或设备进入另一种介质内(内漏)的异常状况。
4.1.2 根据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油品、易燃易爆粉体泄漏可能导致的结果不同,将泄漏分为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和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两种。
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可导致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有毒有害介质泄漏可导致职业病、中毒、窒息、死亡等事故。
4.1.3 液体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油品泄漏分为轻微泄漏、一般泄漏、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四级。
4.1.3.1 轻微泄漏:指静密封点的渗漏(无明显液滴)和滴漏(大于5分钟1滴)以及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内。
轻微泄漏一般是因法兰密封面或垫片失效、阀门不严或密封失效或管线、设备上存在微小砂眼等导致的物料轻微外漏。
轻微泄露因泄漏量少,冷却散发快,一般不会导致着火、爆炸等事故;轻微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轻微污染。
4.1.3.2 一般泄漏:指静密封点泄漏的液滴小于0.5滴/秒,但尚未形成连续液滴的状态,或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上。
一般泄漏会形成累积,落到高温管线或设备上可引起冒青烟或小火,短时间内一般不会造成较大危害;一般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较小污染。
4.1.3.3 严重泄漏:指静密封点泄漏的液滴大于等于0.5滴/秒,并达到了液滴成线的状态,或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10滴以上。
严重泄漏可能会引发火灾,并导致周边管线、设备损坏,从而导致更大的火灾事故;严重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污染。
4.1.3.4 不可控泄漏:指因密封失效或者管线设备严重腐蚀穿孔、断裂导致的危险化学品突然间大量泄漏的情况。
防泄漏管理制度方案(5篇)
![防泄漏管理制度方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3d08a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1.png)
防泄漏管理制度方案(5篇)方案11.制定详细的危险化学品清单,明确其危害性,设定专人管理,确保化学品的安全存储和使用。
2.设立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员工在操作前充分了解并严格遵守,违规行为将受到相应处罚。
3.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应急预案演练,确保员工熟悉应对流程,提高应急反应速度。
4.定期进行安全培训,结合实际案例,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设立设备维护日程,由专业人员负责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6.引入泄漏监测设备,一旦发生泄漏,立即启动应急程序,同时改进报告流程,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我们将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降低潜在风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方案21.实施全面的防病毒策略:所有办公设备必须安装正版防病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确保能有效识别和清除新出现的威胁。
2.加强信息分级与权限管理:根据信息敏感程度设定访问权限,敏感文件存储在加密系统中,禁止未经授权的拷贝和传播。
3.定期举办信息安全培训:每季度至少一次,通过实例讲解、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建立应急响应团队:由it部门主导,人力资源部配合,形成快速响应小组,一旦发生安全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5.制定违规处罚规则:明确列出各类违规行为及对应的处罚措施,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执行力。
本防毒防泄漏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每个人都应承担起保护公司信息安全的责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信息环境,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方案31.制定详细的信息安全政策:明确信息分类、访问权限、数据保护等规定,确保全体员工了解并遵守。
2.实施技术防护措施: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增强系统安全性。
3.强化内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评估制度执行效果,及时发现和修复漏洞。
4.建立报告机制:鼓励员工报告可疑活动,设立匿名举报渠道,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防泄漏管理制度
![防泄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4034d2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4.png)
防泄漏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一)为了加强对泄漏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保护人员和环境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可能存在泄漏风险的场所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化工车间、储罐区、管道设施等。
二、责任部门及人员(一)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是防泄漏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责任者,负责制定并执行公司的防泄漏管理制度。
(二)安全环保部门负责公司防泄漏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三)生产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落实具体的防泄漏工作。
三、泄漏预防(一)规范管理1. 编制并实施管控重大危险源清单,确定高风险区域和重点管控对象。
2. 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可能存在泄漏隐患的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3. 建立标准化作业程序,规范生产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泄漏事故的发生。
(二)设备设施1.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高品质设备和管道,确保设备设施的质量可靠性。
2. 对可能出现泄漏风险的设备设施增加防护措施,如安装漏损监测装置、设置防撞护栏等。
(三)员工培训1. 制定防泄漏管理相关的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定期的防泄漏知识和应急处理技能培训。
2.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对泄漏应急处理工作的应变能力。
四、泄漏应急处理(一)漏油泄露1. 立即切断泄漏源,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泄漏液体扩散。
2. 封堵泄漏口和排水口,避免泄漏液体向周围环境扩散。
3. 收集和处理泄漏液体,采取合适的处置方式将泄漏物处理掉。
(二)漏气泄露1. 迅速关闭泄漏源的阀门或开关,以减少气体泄漏量。
2. 通风换气,避免气体在空间内积聚和形成爆炸危险。
3. 配备专业的呼吸器和个人防护装备,进行适当的防护和救援工作。
五、泄漏事故记录和报告(一)对发生的泄漏事故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事故原因、泄漏量、应急处理措施等。
(二)责任部门和人员要及时向公司领导和上级部门报告泄漏事故的情况,并及时向环保部门汇报事故的处置情况。
六、监督检查和评估(一)定期对可能存在泄漏隐患的设备和场所进行安全检查。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3dcd9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e.png)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加强企业对泄漏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特制定本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
该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相关单位和人员,其中企业主要负责人对该制度负最终责任。
二、责任与义务1.企业领导层要认真对待泄漏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并确保该制度的全面贯彻。
2.所有员工都应严格遵守该制度,并按照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3.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明确分工,指定专人负责泄漏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并落实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泄漏风险评估与控制1.企业应对可能发生泄漏风险的场所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明确泄漏风险的程度和可能的影响。
2.根据泄漏风险评估的结果,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泄漏事故的发生和减轻事故的影响。
3.企业应对有可能发生泄漏事故的场所和设备建立监控系统,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安全性能。
四、泄漏事故预防措施1.企业应规范操作流程,并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确保操作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企业应定期开展员工培训,使员工掌握泄漏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知识。
3.企业应采用先进的防泄漏设备和技术,提高泄漏事故的预防能力。
4.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消防设施和应急疏散通道,确保员工在泄漏事故发生时能迅速安全地撤离现场。
五、泄漏事故应急处理1.泄漏事故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员工进行紧急疏散,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和上级领导。
2.企业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措施尽快控制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一步扩散和侵害周围环境。
3.企业应指派专人负责泄漏事故的处置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事故现场处理和清理。
4.企业应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报告事故情况,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六、事故调查和处理1.泄漏事故发生后,企业应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的详细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2.对造成泄漏事故的人员,企业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措施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5d5b21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5.png)
一、总则为加强公司防泄漏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环境污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防泄漏安全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责任明确,分工协作;3. 技术保障,科学管理;4. 应急有序,快速响应。
三、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1. 设备设施管理: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修、维护,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靠;加强设备设施的操作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严格执行设备设施操作规程,防止泄漏事故发生。
2. 物料管理:严格执行物料管理制度,对易泄漏物料进行分类储存,设置醒目标志;加强物料搬运、装卸、储存过程中的安全监管,防止泄漏。
3. 环境监测: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环境监测,掌握泄漏情况;对泄漏区域进行及时清理,消除安全隐患。
4. 应急预案:制定防泄漏应急预案,明确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措施和责任分工;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5. 安全培训:加强对员工的防泄漏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对新增员工、转岗员工进行专项培训,确保其掌握防泄漏安全知识。
四、防泄漏应急措施1. 发现泄漏:员工发现泄漏时,应立即报告,并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切断泄漏源;(2)迅速撤离泄漏区域;(3)设置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4)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
2. 应急处置:(1)泄漏物质为易燃易爆物品,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2)泄漏物质为有毒有害物质,应迅速组织人员撤离泄漏区域,并采取通风、稀释等措施;(3)泄漏物质为其他物品,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3. 应急救援:(1)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队伍;(2)向上级部门报告泄漏事故,请求支援;(3)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治,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
4. 事故调查与处理:(1)对泄漏事故进行彻底调查,查明原因;(2)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
防泄漏管理制度
![防泄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245bdd3172ded630b1cb6bf.png)
泄漏管理制度1 目的为严格生产现场泄漏安全管理,控制因泄漏导致的潜在风险,提高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特制订本制度。
2 范围本制度规定了本公司防泄漏管理内容,适用于本公司工艺管道、设备的泄漏管理3 职责3.1 生产技术部、安全管理部、设备工程部为泄漏安全管理单位。
3.2 各车间负责本车间工艺管道、设备泄漏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4 内容4.1 泄漏的定义、分级及主要危害。
4.1.1 泄漏是指工艺介质的空间泄漏(外漏)或者一种介质通过连通的管道或设备进入另一种介质内(内漏)的异常状况。
4.1.2 根据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油品、易燃易爆粉体泄漏可能导致的结果不同将泄漏分为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和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两种。
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可导致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有毒有害介质泄漏可导致职业病、中毒、窒息、死亡等事故。
4.1.3 液体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油品泄漏分为轻微泄漏、一般泄漏、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四级。
4.1.3.1 轻微泄漏:指静密封点的渗漏(无明显液滴)和滴漏(大于5分钟1滴)以及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内。
轻微泄漏一般是因法兰密封面或垫片失效、阀门不严或密封失效或管线、设备上存在微小砂眼等导致的物料轻微外漏。
轻微泄露因泄漏量少,冷却散发快,一般不会导致着火、爆炸等事故;轻微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轻微污染。
4.1.3.2 一般泄漏:指静密封点泄漏的液滴小于0.5滴/秒,但尚未形成连续液滴的状态,或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上。
一般泄漏会形成累积,落到高温管线或设备上可引起冒青烟或小火,短时间内一般不会造成较大危害;一般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较小污染。
4.1.3.3 严重泄漏:指静密封点泄漏的液滴大于等于0.5滴/秒,并达到了液滴成线的状态,或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10滴以上。
严重泄漏可能会引发火灾,并导致周边管线、设备损坏,从而导致更大的火灾事故;严重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污染。
车间防渗漏管理制度范本
![车间防渗漏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2f4b38e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6.png)
一、总则为加强车间防渗漏管理,确保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和设备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防渗漏管理职责1. 车间主任负责本车间防渗漏工作的全面管理,组织制定防渗漏方案,落实防渗漏措施。
2. 设备管理员负责对车间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渗漏问题及时上报,并协助车间主任制定整改措施。
3. 生产班组负责本班组范围内的防渗漏工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发现渗漏问题及时上报。
4. 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对防渗漏设施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设施质量。
5. 安全环保部门负责对车间防渗漏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三、防渗漏措施1. 设备防渗漏(1)设备选型: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防渗漏设备,确保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防渗漏性能。
(2)设备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发现渗漏问题及时处理。
(3)管道连接: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确保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性。
2. 地面防渗漏(1)地面材料:选用具有良好防渗漏性能的材料,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
(2)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地面防渗漏层的质量。
(3)检查维护:定期对地面进行检查,发现渗漏问题及时修复。
3. 污水处理设施防渗漏(1)污水处理设施设计: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在设计阶段具备良好的防渗漏性能。
(2)施工质量: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防渗漏性能。
(3)运行维护: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查、保养,发现渗漏问题及时处理。
四、防渗漏检查与考核1. 安全环保部门定期对车间防渗漏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2. 设备管理员和生产班组每月对防渗漏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整改。
3. 对防渗漏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班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防渗漏工作不力的个人和班组进行通报批评。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车间主任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车间主任组织修订。
注:本制度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车间防渗漏管理制度范本
![车间防渗漏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b77aa0b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c.png)
一、总则为了确保车间生产安全,防止环境污染,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车间防渗漏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车间,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仓储车间、实验室等。
三、防渗漏管理职责1. 车间主任负责本车间的防渗漏管理工作,确保本制度的有效实施。
2. 设备负责人负责对车间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无渗漏现象。
3. 操作人员负责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设备运行情况,发现渗漏现象立即报告。
4. 维修人员负责对车间设备进行维修,及时处理渗漏问题。
5. 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车间防渗漏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四、防渗漏措施1. 设备管理(1)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防渗漏性能检测,确保设备无渗漏。
(2)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检查。
(3)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物料管理(1)储存易渗漏物料时,应使用密封容器,并确保容器完好无损。
(2)易渗漏物料应按照规定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废弃物料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防止渗漏。
3. 环境管理(1)车间地面应定期清理,确保无积水、油污等。
(2)车间门窗应保持完好,防止雨水、污水等渗入。
(3)车间内不得堆放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五、防渗漏检查与整改1. 定期检查车间主任应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车间进行防渗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整改措施(1)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2)整改过程中,确保措施落实到位,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3)整改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整改效果。
六、奖惩措施1. 对在防渗漏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的个人,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注】:本范本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车间防渗漏管理制度及流程
![车间防渗漏管理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a44142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2.png)
一、总则为保障车间生产安全、环保、高效,预防因渗漏导致的污染、事故和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二、防渗漏管理职责1. 车间主任负责本车间防渗漏工作的全面管理,组织、协调、监督车间防渗漏工作。
2.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车间设备防渗漏的日常检查、维护和保养。
3.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车间防渗漏安全培训和监督检查。
4. 各部门员工负责本岗位防渗漏工作的执行和落实。
三、防渗漏管理制度1. 车间内所有设备、管道、容器等均应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无渗漏现象。
2. 发现渗漏问题,应及时上报车间主任,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3. 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渗漏。
4. 对易发生渗漏的设备、管道、容器等,应采取隔离、封堵等措施,降低渗漏风险。
5. 加强车间地面、墙壁、屋顶等部位的检查,防止因地基沉降、结构老化等原因导致的渗漏。
6. 定期对车间进行防渗漏检查,确保防渗漏设施完好。
四、防渗漏流程1. 设备检查: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车间内设备进行检查,发现渗漏问题及时上报车间主任。
2. 报告处理:车间主任接到报告后,组织相关部门对渗漏问题进行评估,确定整改方案。
3. 整改实施: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整改措施,确保渗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 验收确认:整改完成后,由安全管理部门进行验收,确认整改效果。
5. 持续改进:车间主任组织相关部门对防渗漏工作进行总结,持续改进防渗漏措施。
五、奖惩措施1. 对在防渗漏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防渗漏规定,造成渗漏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3. 对因疏忽大意,未及时发现和处理渗漏问题,导致事故发生的,追究相关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车间主任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车间主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车间防泄漏(内漏、介质互窜.)管理制度
![车间防泄漏(内漏、介质互窜.)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bd563d984254b35eefd34e6.png)
车间防泄漏管理办法1 目的为了加强***车间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泄漏(包括内漏、互窜)的管理工作和设备及生产管线的跑冒滴漏管理,减少生产装置非计划停车,做好提前预控,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2 范围本办法规定了储槽(罐)、塔器、转动设备和生产管线防泄漏(包括内漏、互窜)管理的各项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车间各工段所有储存设备、运转设备和生产管线的防泄漏(包括内漏、互窜)管理。
3 职责3.1 车间负责制定和维护本制度,并监督执行本办法。
3.2 ***车间各工段按制度要求开展工作。
3.3 由于工作不负责任或未按照本办法要求执行而造成不该发生的设备安全事故,要追究其责任人的责任,并根据《设备管理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进行处罚和处理。
4 控制要求4.1 基本要求4.1.1 岗位工发现化学品泄漏、工艺泄漏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逐级上报,并立即启动应急处预案。
对于大量化学品泄漏,经应急领导小组讨论批准后,请求外部援助。
4.1.2 在采取任何控制措施时应本着不会暴露于化学品危害中或发生任何可能的伤害的原则。
4.1.3 员工必须清楚放置处理化学品泄漏应配带的防护用品、泄漏预防设备及泄漏控制设备的储存位置。
泄漏必须以如下的原则处理:停止泄漏、围堵泄漏、清除泄漏。
4.1.4 在对有泄漏可能的物质进行运输和装卸时必须格外注意,将泄漏的潜在可能降到最小,员工也要定期进行培训,并在发生事故及时报告。
4.1.5 定期维护运行与危险物品的设备,确保其有正常的工作状态。
4.2 预防4.2.1 各工段按照车间下发的应急救援预案执行,车间定期对储罐、管道、排气口、加料口、设备等定期进行检查,装卸原料时不应发生泄漏现象,如有泄漏应及时采取措施。
4.2.2 所有存放化工产品或介质为化工产品的管线、设备等应加强对其点巡检的次数,岗位人员应每2小时巡检一次,车间每月组织一次专项检查。
4.2.3 所有存放化工产品或介质为化工产品的管线、设备一旦发生跑冒滴漏现象,要立即进行处理,如须停车处理时,要采取相应的临时措施,控制跑冒滴漏现象扩大化,并制定检修计划和应对方案,清除现场残留物,日常巡检要做重点检查。
无泄漏工作管理制度
![无泄漏工作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55fd747767f5acfa1c7cd56.png)
车间无泄漏工作管理制度
一、成立以主任为组长的无泄漏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有计
划、有安排、有检查、有考核,将无泄漏工作纳入生产
管理中去。
二、按工段、班组划分责任区、指定负责人,做到每台设备
定人、定时、定点管理,分工合作,责任到人。
三、车间、工段及班组各岗位要有建立密封点统计表和泄漏
点示意图,岗位人员必须熟悉其密封部位及密封方式,
并执行润滑“五定”原则。
四、车间、工段及班组要建立无泄漏整改记录,力求做到统
计准确,记录规范,保存完整。
五、设备操作人员在开车前,要认真检查设备各密封点的密
封情况,如有泄漏要及时上报,并尽快协同解决。
六、岗位操作人员按操作规程精心操作,认真维护,不得违
章作业。
经常清扫设备,定期整治环境卫生,做到“一
平、二净、三清、四无、五不漏”。
七、维修人员要按计划检修设备,并不断提高检修质量,设
备检修完后要及时清理现场,经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合格
后,方可交付生产使用。
八、设备责任区负责人要坚持每周巡回检查一次设备及管
网各密封点密封情况,并协助处理问题,做好记录。
九、车间领导、管理人员要每两周对工段所管设备及管网进
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安排工段负责人限期
整改,不得延误。
十、车间无泄漏工作的检查处理结果要纳入经济责任制考
核,奖罚分明、落实责任。
熔铸车间
2006年2月23日。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f66281f580216fc710afd08.png)
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试行)WHNYLM/ZD-085-201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严格生产现场泄漏安全管理,控制因泄漏导致的潜在风险,实现“不泄漏、不着火、不爆炸、不中毒、不窒息,无死亡”目标,根据神华集团《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煤化工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及乌海能源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了泄漏的定义、分级及主要危害、管理要求、应急管理、考核等内容。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公司焦化厂、发电厂和洗煤厂(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四条安健环部负责制定和修订本制度,并监督检查本制度执行;各单位执行本制度,并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防泄漏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第五条各单位是防泄漏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单位,全面负责本单位日常防泄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单位生产工艺、机电动力部门负责本专业各类泄漏(含内漏)的统计、分析工作,组织研究落实职责范围内的防泄漏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第三章泄漏的定义、分级及主要危害第七条泄漏是指工艺介质的空间泄漏(外漏)或者一种介质通过连通的管道或设备进入另一种介质内(内漏)的异常状况。
第八条根据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油品、易燃易爆粉体泄漏可能导致的结果不同将泄漏分为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和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两种。
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可导致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有毒有害介质泄漏可导致职业病、中毒、窒息、死亡等事故。
第九条液体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油品泄漏分为轻微泄漏、一般泄漏、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四级。
(一)轻微泄漏:指静密封点的渗漏(无明显液滴)和滴漏(大于5分钟1滴)以及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内。
轻微泄漏一般是因法兰密封面或垫片失效、阀门不严或密封失效或管线、设备上存在微小砂眼等导致的物料轻微外漏。
轻微泄露因泄漏量少,冷却散发快,一般不会导致着火、爆炸等事故;轻微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轻微污染。
(二)一般泄漏:指静密封点泄漏的液滴小于0.5滴/秒,但尚未形成连续液滴的状态,或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间防泄漏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了加强***车间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泄漏(包括内漏、互窜)的管理工作和设备及生产管线的跑冒滴漏管理,减少生产装置非计划停车,做好提前预控,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2 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储槽(罐)、塔器、转动设备和生产管线防泄漏(包括内漏、互窜)管理的各项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车间各工段所有储存设备、运转设备和生产管线的防泄漏(包括内漏、互窜)管理。
3 职责
3.1 车间负责制定和维护本制度,并监督执行本办法。
3.2 ***车间各工段按制度要求开展工作。
3.3 由于工作不负责任或未按照本办法要求执行而造成不该发生的设备安全事故,要追究其责任人的责任,并根据《设备管理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进行处罚和处理。
4 控制要求
4.1 基本要求
4.1.1 岗位工发现化学品泄漏、工艺泄漏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逐级上报,并立即启动应急处预案。
对于大量化学品泄漏,经应急领导小组讨论批准后,请求外部援助。
4.1.2 在采取任何控制措施时应本着不会暴露于化学品危害中或发
生任何可能的伤害的原则。
4.1.3 员工必须清楚放置处理化学品泄漏应配带的防护用品、泄漏预防设备及泄漏控制设备的储存位置。
泄漏必须以如下的原则处理:停止泄漏、围堵泄漏、清除泄漏。
4.1.4 在对有泄漏可能的物质进行运输和装卸时必须格外注意,将泄漏的潜在可能降到最小,员工也要定期进行培训,并在发生事故及时报告。
4.1.5 定期维护运行与危险物品的设备,确保其有正常的工作状态。
4.2 预防
4.2.1 各工段按照车间下发的应急救援预案执行,车间定期对储罐、管道、排气口、加料口、设备等定期进行检查,装卸原料时不应发生泄漏现象,如有泄漏应及时采取措施。
4.2.2 所有存放化工产品或介质为化工产品的管线、设备等应加强对其点巡检的次数,岗位人员应每2小时巡检一次,车间每月组织一次专项检查。
4.2.3 所有存放化工产品或介质为化工产品的管线、设备一旦发生跑冒滴漏现象,要立即进行处理,如须停车处理时,要采取相应的临时措施,控制跑冒滴漏现象扩大化,并制定检修计划和应对方案,清除现场残留物,日常巡检要做重点检查。
4.2.4 存放化工产品或介质为化工产品的管线、设备上使用的配件和附件,要根据物料性质选择适用的检维修材料,在安装使用前要做好清洁工作,安装后要做好防腐工作。
4.2.5 ***车间各工段化工装置开车时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打压试漏,生产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艺指标,严禁超温、超压操作,对
出现超温、超压的设备设施要加强巡查。
4.3 器材控制
4.3.1 在大量储存化学品的区域和存在容器满溢可能性的区域,必须准备有泄露控制器材来防止化学品进入下水道、土壤或溢出工厂。
控制器材包括:
4.3.1.1 吸收物质—如沙土、3M吸油棉、吸油牵等。
4.3.1.2 覆盖物或围堰—阻止化学品进入排水沟
4.3.1.3 可移动围堰、围栏—阻止化学品四处流溢
4.3.1.4 泵—用于以东大量溅溢的化学品
4.3.1.5 捞网等工具—用于收集水中熏油
4.3.1.6 收集容器—用于收集溅溢物品,如塑料桶、铁桶,不起火花的铲子等
4.3.1.7 个人防护用品—用于处理化学溅溢或释放,包括特殊的防护服、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防护手套、防护靴等
4.3.2 区域可更具本区域情况确定泄漏处理设备。
没有适合的个人防护用品或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员不应处理化学品泄漏事故。
应由专职消防队队或受过特别训练的人员来处理。
4.4 化学品泄漏的控制
4.4.1 发生泄漏启动报警
4.4.1.1 发生化学品泄漏要及时通知工段长和车间主要领导,车间领导同志通知西来峰专职消防队。
现场人员必须穿戴正确的防护用品,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停止泄露,停止周围所以工作并确保无点火源。
按调度指令正确关闭泄露所在区域生产线,将所有员工撤离至上风向的集合地点,用路障、警戒线或其他隔离物质将泄露
区域隔离,避免其他人员误入其中。
4.4.1.2 任何化学品泄漏事件中首先应考虑的问题是人员的安全;情况紧急时需要控制和阻断所有通道,以免不知情的人员进入。
4.4.2 控制
4.4.2.1 必须尽力减小泄漏的危害和影响,直到泄漏完全被控制。
如果泄漏会产生蒸汽且物料是水溶性的(如氨气),水雾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蒸汽的浓度。
如果泄漏物是液体,应首先关闭排放系统各级阀门,阻止物料的泄漏。
泄漏得到控制后,即可通过清理,真空吸收,挖掘,使用吸收剂,桶装等措施恢复泄漏现场。
4.4.2.2 对于挥发性的液体,可通过使用泡沫灭火器将泄漏成功控制。
吸抽的软管可穿过覆盖在泄漏物表面的凝胶状泡沫收集泄漏物。
5 文件信息
制定部门:***车间
编制人员:***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