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自然辩证法大作业(2015-2016学年)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大作业

自然辩证法大作业

拉卡托斯科学发展模式释析摘要:十九世纪的三大发现带来了新的哲学思潮,科学哲学应运而生。

对科学发展模式的研究也提出了各种形式,本文针对拉卡托斯在波普及库恩的影响下所提出的科学发展内模式进行解释分析。

关键词:拉卡托斯;科学发展模式;科学哲学1. 提出背景随着20世纪批判理性主义与历史主义的兴起,科学哲学有了极大的发展。

其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有关科学发展的合理性问题。

这个问题是研究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史上的很多问题都与科学发展的合理性问题关系密切,因此,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利于科学哲学学科本身的发展,而且还能让人们更好地把握理解科学的精神。

科学发展模式是关于科学发展的规律性、内在机制和基本特征的概括和描述。

自近代以来,许多科学哲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科学发展模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特征[1]。

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突破与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从搜集材料阶段进入到整理阶段。

同时,人们也认识到了科学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中的巨大作用。

因此,人们更加坚信科学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受分析哲学与实证主义的影响,1929年,逻辑实证主义诞生。

在不严格的情况下,人们通常把逻辑实证主义也叫做逻辑经验主义,这样也是可以的。

逻辑实证主义者反对传统哲学的观点。

他们以逻辑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改造,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以经验为基础,提出了可证实性原则,并且用逻辑的方法对知识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逻辑实证主义的鲜明特征就是证实性[2]。

证伪主义者不同意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

波普从“证伪”方向入手,分别从两方面即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进行了论证,他认为只有能被证伪的命题才是科学的。

首先,他反对归纳主义,通过列举“三个例子[3]”来说明归纳法不是科学的方法。

在20世纪20年代,波普在反归纳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经验证伪原则,即“科学的理论或命题,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

[4]”因此,“可证伪性”便是波普衡量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自然辨证法大作业

自然辨证法大作业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1、古代自然观有哪些局限性?自然观是对自然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古代自然观是古代社会的人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形成的自然观,是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反映。

当时的自然科学刚刚萌芽,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一切有关自然的知识差不多都包含于统一的哲学之中,其中有不少是来自抽象的思辨和猜测。

直至亚里士多德时代,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仍然是一回事,并且是以脱离实用技艺、从事纯理论的探索为目的的。

这种自然观来自天才的直观、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虽然正确地把握了自然界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能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的联系;这种自然观虽然想从自然界本身寻求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但当时还缺乏足以把自然现象联结成因果链条的经验知识;这种自然观虽然想从总体上去把握自然界,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对构成总体的部分和细节尚不清楚,因而对总体联系的认识必然是模糊的。

这就使得它不得不用哲学的猜想来填补知识的空白,因而古代人的自然观念是笼统的。

2、现代自然观相对于古代自然观有哪些进步?现代自然观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的局限性,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批判了机械论和形而上学,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

为正确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科学与社会的研究,以及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3、科学与宗教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科学与宗教的本质区别在于科学的实证性与宗教的信仰性。

具体表现在:第一,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知识体系,是获取知识的认识与研究活动。

宗教则是人类在未知自然及其规律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消极的认识态度和方式,它束缚了人类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科学追求的是客观真理,它的成果属于全人类,科学没有阶级性,它具有中立性的特点。

自然辨证法大作业

自然辨证法大作业

在去年繁重而又紧张的考研准备期间,虽然在考研政治的学习中对自然辩证法有一点点的了解,但那时候作为一个工科男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兴趣去对这个政治科学有更加深入的学习,仅仅知道这是一门教我们处理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和正确去看待世界万物的一种方法,是我们无产阶级的两位伟大的领袖提出来的。

开始了研究生的学习之后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几节课的学习下来老师用诙谐的语言、生动的故事以及自身的生活经历深入浅出的将自然辩证法为我们进行诠释,我感觉自然辩证法离我好像没那么远。

这门课程是后半学期开设的,虽然后半学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但是我仍然没有缺席这门课程的每一堂课,因为无论是曹卫国老师还是蔡文学老师他们的讲课内容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曹卫国老师将许多科学家联系起来再加上他故意杜撰的部分,这使得整个课程在非常愉快的气氛下进行,帮助我们减轻了学习和科研所带来的压力;蔡文学老师用自己的切身经历为我们讲“箩”仙的故事,来引导我们如何科学的方法去思考无法解决的问题。

对于自己的学习状态,我自认为还是可以的。

关于那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故事,可以紧跟老师的思路,沉浸在老师的故事中;而对于那些偏向理论的东西,难以提起兴趣去耐心的听讲经常会做一些其他课程的作业,在此对认真讲课的老师说一声抱歉。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首先要涉及的一个概念就是杨华老师所讲的自然观,所谓的自然观就是一个人对自然界的总得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北航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大作业

北航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大作业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科学技术发展动力因素——以汽车工业发展看科技发展只供参考谁照抄是就是笨比。

姓名:学号:SY131任课教师:叶山岭完成时间:2014年04 月12 日科学技术发展动力因素——以汽车工业发展看科技发展摘要:当今时代,我们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的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

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是如何发展的?它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是技术统治社会还是社会控制技术的发展?在这些问题上,人们还是存在很大的争议。

本文以汽车工业发展为实例来探究科技发展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动力因素,以及科技成果之间的相互带动战略模式。

关键词:科技发展;汽车工业发展;动力因素;战略;引言:科学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科学技术主要体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两方面。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以其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创造力在各个方面给人类带来种种便利。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动力就是一个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与根据。

针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人们对其的看法可以概括为两类:技术社会建构论和技术自主决定论。

而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北航自然辩证法历年试题

北航自然辩证法历年试题

北航自然辩证法历年试题2004年北航硕士学位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试卷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占70%)论述题(以下5题,任选2题,每题35分,共70分)1、论述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论述自然观的发展脉络,并说明自然观变革在处理今天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特殊意义。

3、论述自组织理论的科学意义。

4、论述科学理论与科学实验的关系。

5、论述“科学假说”在科学理论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科学社会主义(占30%)略。

2005年北航硕士学位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试卷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占70%)论述题(以下5题,任选2题,每题35分,共70分)1、结合本专业特点论述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伦理责任2、结合本专业特点论述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3、论述人、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4、试评述现代科学哲学家关于科学发展不同模式的理论5、试述直觉思维在科学创新中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社会主义(占30%)略。

2006级北航硕士学位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试卷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占70%)论述题(以下5题,任选2题,每题35分,共70分)6、论述自然物质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的条件。

7、论述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意义。

8、试论技术的含义和一般特点。

9、请结合自己的专业情况谈谈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责任。

10、论述现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第二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占30%)略。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占70%)一、简答题(以下5题,任选2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

2、简述系统进化的内外条件。

3、简述科学划界的不同方法和标准。

4、简述科学与非科学的基本区别。

5、简述科学与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二、论述题(以下5题,任选2 题;本题50分,每小题25分)1、试论述自然观的发展及其历史意义,并重点说明自然观变革在处理今天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特殊意义。

自然辩证法作业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学习《自然辩证法》心得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

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

由此可见,技术具有以下特征: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和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等特性。

关于技术负荷问题,自然辩证法观点认为,任何技术既具有中立性又具有价值性。

中立性认为,技术仅仅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工具和手段,在政治、文化、伦理上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其本身是价值中立的;价值性认为,任何技术都蕴藏着一定的恶善、对错甚至是好坏的价值取向。

而两者的统一源于技术的内在价值和现实价值的统一。

技术的内在价值是指技术自身具有的属性及其产生某种效应的可能性,这是由技术的自然属性决定的;技术的现实价值是指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作用于客体产生的实际效应,这是由技术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技术的内在价值和现实价值不是绝对分开的。

技术价值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当技术对主题的需要和发展起到肯定作用的时候,它就具有正面的价值;否则,它就没有价值或具有负面的价值。

技术的正面价值毋庸置疑,若没有技术的正面价值,我们的人类社会就不会进步,说不定我们现在还象老祖先一样呆在哪棵树上呢!正是因为技术的正面价值,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文明和进步。

但同样,技术的负面价值也不容忽视。

核技术的应用把我们置入了核战争的危机中;冰箱(氟立昂)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塑料袋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全球“白色污染”……但技术具有正面价值还是负面价值完全取决主体的需要。

自然辩证法论文大作业

自然辩证法论文大作业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题目(论人文关怀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影响和作用)姓名:学号:任课教师:完成时间:2016年04 月05 日论人文关怀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影响和作用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人类带进了个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时代。

然而,当我们期望通过科学技术获得生活便利的同时,伴随着它所带来的后果与社会风险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人文关怀是指对人以及对人类本身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注,从内在本性上看,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与相互促进的。

一个社会只有同时倡导、高扬科学与人文两面旗帜,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实现科学技术的人文关怀正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使科学技术更好的促进人类发展和造福人类是我们一直要必须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关系出发探究,认识到人文关怀在这个科技发展占主流的时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基于以上,本文从以下方面对课题进行了研究。

首先,提出现在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人文批判;其次,从科学本质,人性本质及社会发展要求等方面论述人文关怀是科学技术的内在要求;再次,本文根据自然辩证法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社会发展的实践现实,提出生态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科学技术发展必须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最后,本文试图从现代科学技术的新视野出发,努力探寻实现科学技术人文关怀的现实路径,最终实现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高层次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文关怀;实现;和谐发展研究目的与意义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对于社会所具有的潜在利益愈来愈被社会所重视。

然而,当人类期望通过科学技术获得更大利益的同时,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与社会风险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20世纪,科学技术构成了人类整体的文化背景,这一时代成为科技文化张扬的时代。

自然辩证法课程大作业

自然辩证法课程大作业

用发展观探索,用知足心生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未知世界的神往,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崇尚驱使着我们人类不断对我们生存的世界进行探索。

这种能力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是客观的也是无可否认的,所以,渴望人类无知地满足于现状,任随岁月摆布而无任何觉察也是不现实的。

既然如此,就不必悲观地看待人类对世界的探索,所有的探索都是试探性的,最初的结果不一定好,所以,在如今自然问题出现时,就更不必不加条件地批判科学与发明。

只是,如今社会问题,自然问题都摆在我们面前,说明我们在探索的路上,还缺少了一点约束。

比如全球气温变暖问题,比如资源浪费问题,比如人口问题等等,无不说明我们人类在探索过程中缺少制约,有时候甚至是盲目。

以满足人性的贪婪为出发点的探索是不科学的,这势必使我们人类的行为激进,不假思索,难以控制,因而也自然而然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

正是由于人性的贪婪,人类追求金钱财富,贪图物质享受的贪婪,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的高掠夺与环境的高破坏,从而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恶化,导致了诸多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人有恶感,天有灾应,这是无可否认的。

假如没有人类的探索精神,也许世界还处于原始,虽然这种原始属于落后,但就自然本身而言,那却是很理想的状态。

我们发明火车汽车飞机,我们发现煤炭的利用价值,我们了解到塑料橡胶的优良性质,可是,这是这些发明与发现,让我们面对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环境破坏等等问题。

据《卫报》最近报道,所有喜马拉雅山冰川都在融化,平均每年融化10-20米,登山队员在珠穆朗玛峰5K多米处,发现了黑色苍蝇,这在几年前是根本不会出现的现象。

这说明近年来,全球自然环境恶化之快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加入我们依旧我行我素,不管不顾这一系列问题,将来受到惩罚的仍旧使我们人类自己。

所以,我们的探索之路需要制约,需要我们自觉地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可持续的眼光对待探索与发现。

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在我们现代化建设中,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北航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北航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物质微观结构探索与应用推动未来科技——宏观、微观、纳米到量子力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姓名:学号:任课教师:完成时间:年月日物质微观结构探索与应用推动未来科技——宏观、微观、纳米到量子力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摘要:从人类开始使用工具以来,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索与应用始终是人类科技进步的源动力。

本文从材料、化学、生物学的角度系统的介绍了人类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历史,并且结合微观科学在物质组成的观点发展,以自然辩证的角度提出随着对于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存的科学原理或者技术可能是不完善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观点,并且对人类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自然,以及对未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微观结构;力学发展;科学原理;自然认识1 引言物质的微观结构涉及到材料、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诸多领域,是指物质、生物、细胞在显微镜下的结构,以及分子,原子,甚至亚原子的结构。

从人类开始制造、使用工具开始,各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始终伴随着对于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深入,并且对于先前提出的原理或技术加以否定和完善。

当代的科学和技术革命,使科学技术步入了大科学时代。

材料、能源和信息是构成人工自然的三大要素。

以往的科学革命,主要发生在宏观的物体的认识与发现,例如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第一次科学革命,而当代的科学革命则是以发现物质的微观结构为中心展开的[1]。

然而,对于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总是进展缓慢的,这是由于微观具有难以观测、难以实验等特点。

但是,现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基础往往是基于对物质微观结构认知基础上的,历史也同样证明,人类不断采用的新技术都是基于具有微观的结构。

前人对于物质组成与结构的研究与结论往往是错误和不完善的,但是总是逐渐的逼近客观事实的真相,科学发现的过程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自然科学不断发现总是但随着谬论与批驳,人类终究不能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完全的认识真正的自然客观规律,但是可以形成解释现象的不完善的结论或者原理,从而推动人类科技不断进步。

自然辩证法大作业

自然辩证法大作业

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观摘要:人类的生产生活建设给自然带来了深重的影响,但同时人又是自然的一部分。

自然生态的好坏反馈到我们的切实生活中,高瞻远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我们人类的得以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造福后世。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自然环境和谐自然孕育出来万物生灵以及人类,人类是自然的产物,有自然力,生命力。

人类懂得了实践的重要性,视自然为展示自己的舞台,通过实践劳动改造自然,以期将自然物改造,获得更好的生产资料,生存环境;另一方面,人也是受制约的,受限的。

自然有其承载力,不合理的建设必将会导致自然不可避免的责罚与灾难。

出于利益政绩等各方面原因,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的索取与需求越来越肆无忌惮。

往往是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对自然承载力,自然恢复能力,社会影响力关注甚少。

短视性工程建设[1],企业工厂凌驾于自然之上,微小利益的背后往往是一幕幕“蝴蝶效应”式的恶果。

癌症村是最触目惊心的一种自然惩罚。

癌症村是一种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群体疾病现像。

由于生产引发的环境污染,导致人体内部机制严重受损,造成某一村庄大规模的癌症病发。

企业为其利益,毫不在乎其带来的生态影响,致癌的废水废气随意排放,破坏原有生态环境,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监管上也存在着包庇之嫌,最终居民深受其害背井离乡,企业不得不下马,留给后代一片被污染的土地以及垂危的病人。

人类文明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万年,绝大多数时间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工业革命以后,人与自然的关系迅速紧张起来。

生产力的发展伴开始往往伴随对事态大局的忽视,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

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总体是前进的,人类一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可怕性,自然便展示其宽容的一面,利用其自然恢复能力,在该有的惩罚过后,自然又会恢复平静。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由于历史上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毫无生态意识的矿物开采加剧污染,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洪水为患人口外流,成为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论文题目:____人与自然的关系___姓名:_____ 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院: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与自然的关系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人类产生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成为了一个人们必须时刻面对、而又难获其解的难题。

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趋紧张。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当代全球化问题,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相处之道。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人;自然;和谐发展一. 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人类从远古发展至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一直十分关注。

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做过深入的研究。

马克思说过:“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

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1] 恩格斯也说过:“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作为自然界的自然界;而人的智力是比例于人学会改变自然界的状况而发展的。

”[2](一)古代朴素自然观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在劳动中逐渐积累起关于自然界的知识。

“随着劳动而开始的人对自然的统治,随着每一新的进步又扩大了人的眼界。

他们在自然对象中不断的发现新的、以往所不知道的属性。

”[3] 这些在劳动中产生并以经验形式存在于技术之中的自然知识,构成了自然科学萌芽的最早形式。

人类进入奴隶制社会后,科学开始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哲学的形式出现。

北航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材料

北航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材料

1.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

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

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

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

(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

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

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2.全面比较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区别与联系)①科学是不断深化的客观世界正确反映的知识体系;(存在方式)②科学是生产知识体系的活动;(发展过程)③科学还是一种社会建制。

自然辩证法大作业

自然辩证法大作业

自然辩证法大作业自然辩证法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科学技术方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适用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即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

三十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也付出了相当高的代价;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有了深刻的教训。

因此,要继续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道路进行研究和探讨。

同时实现农业机械化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和综合国力的实际启程,解放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就是相当快速的,农业机械就是我国农业生产赢得明显成就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关键组成部分,农业的减产就是各种农业技术措施综合促进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的促进作用,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起著了关键促进作用并且将稳步充分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技术在人类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若没技术,人类社会就不能进步!正是因为技术的非常大发展,我们才存有了今天的文明和进步。

技术就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阶梯,技术进步使人类生活出现了大的脱胎换骨。

从起源来看,技术就是人类在利用和改建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控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科学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

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沦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展开物质、能量和信息转换的“媒介”,就是变小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同时实现对社会调节、掌控的手段。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是与人类对自然界的生产实践活动和人类科技的进步密切相关的。

从技术层面来讲,农业机械工业特别是近代农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对推动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和科学领域内的进步一起促进了现代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2:哲学的作用答:哲学虽然本身没有用,但用它装进万事万物,它就是是度量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

如果从现实生活中理解,可以认为哲学是方法论,是一种认识工具。

哲学是一个可用的公式,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你把哲学公式、哲学体系或把哲学常识代入到具体的事件之中,就可以得出一自圆其说的逻辑体系,并得到相对正确的结论,同时能指出其它的理论体系在这些事物上的结论不足之处或谬误之处。

把哲学原理代入到具体学科中,将哲学概念转换成专业概念,哲学原理就能化生为专业理论和具体规律。

哲学是一种用来解答全部世界问题的思考方法。

这种思考方法具有先验性,即当我们面对陌生事物的时候,哲学教你如何认识它、了解它、总体上判断它,进而把握它。

当我们面对熟悉事物的时候,哲学告诉你万物是变化的,两个不时空上的事物属性有差异,你不能用老眼光看问题,要在动态中发现老问题的新特点。

而真正的哲学理论就是建立和寻找这种认识世界的规律,具体的科学规律有无数个,哲学就是澄清它们之间的同一性和特殊性,继而完善并统一各种规律,建立一个最简单的先验模式,用它来认识万事万物,使哲学成为一切科学的最高原则。

如果没有哲学,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有力地指导遍及世界的大运动;没有哲学,人们就无法有坚定的信念和赢取胜利的信心;没有哲学,我们对未来世界的憧憬也显得飘忽不定,无所依据。

3:你所从事的专业或进行的项目在科学技术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在实际经济过程中与其关联的技术有哪些,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请举例说明。

答:环境工程在科学技术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环境工程的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和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现代科学与技术呈现出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即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使得科学和技术日益一体化。

2016学年第1学期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6学年第1学期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自然辩证法思考题1.结合所学专业,分析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怎样认识和对待实验和观察中出现的机遇?3.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想法4.怎样理解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建立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有哪些类型?5.试述生态自然观的产生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6.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对技术创新的理解。

并分析我国怎样才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7.观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并述一、两个杰出科学家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8. 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9.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为什么说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二、材料题:1、材料1 人类文明历程有三次变革的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由农业技术革命开始的农业阶段,第二次浪潮是由近代科技革命开始的工业阶段,第三次浪潮将给人类一个崭新的生活空间,这是人类走向超工业社会的阶段,在这次大变革中,由于大量科技因素的注入,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现代人将建立一个繁荣,和谐而美好的世界。

--------A托夫勒材料2 “气候变化并非问题本身,它只是一个外部现象。

现象的本质是在这个有限的地球上,人类始终追求着无限的发展,这带来地球人口的增加、资源的耗费以及能源的消费。

即使我们能获得魔法一般的力量,制止气候变化,人类的贪欲仍然会带来其他的问题。

”“我认为真正的解决之道是稳定并且逐渐减少地球人口;改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评价标准,将成功的定义更多地侧重在社会与心理的状态上,而非物质的富裕与经济的发达;发展的土地使用与城市化政策,降低各地的人口密度。

”------D梅多斯问题:(1)对于科技,这两组材料分别表达了一个怎样的基本观点?(2)根据你的认识,请谈谈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

2、布伦特兰最初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简明地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完整版毕业论文】北航《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完整版毕业论文】北航《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浅谈人工智能——从AlphaGo与李世石“围棋大战”说起姓名:Oliver学号:SY任课教师:李娜完成时间:2016年 4 月2 日1摘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现在人工智能的概念在社会上已经被广为传播,本文就是着眼于近来热议的AlphaGo与李世石“人机围棋大战”,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概念,收集了网路上各类人群对于人工智能的言论和思考,讨论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爱恨情仇。

同时,根据现目前人类对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掌握,分析并讨论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利与弊,最终得出人工智能的胜利就是人类的胜利,且对人工智能保持乐观态度。

关键词:人工智能;围棋大战;利弊2一、引言现目前,在科技界比较热门的领域有大数据、云计算、量子计算机、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等,当然也包括本文将要探讨的“人工智能”领域。

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的发展源头,应该就是从计算机的发明开始。

2016年的春天,一场谷歌研发的围棋计算机程序AlphaGo与世界顶级围棋高手李世石九段的人机世纪对战,把全球推上了人工智能浪潮的新高。

从赛前的舆论风向上看,除了部分计算机界专家对AlphaGo的获胜充满信心之外,普遍的看法还是偏向于人类顶尖棋手能够战胜围棋计算机程序。

如李开复博士曾在知乎表示人工智能若要战胜李世石,还需要1至2年时间的磨练。

然而第一天的战果却令大部分人大跌眼镜,经过一场三个半小时的大战,AlphaGo执白中盘战胜李世石,令世人震惊。

那么,人工智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真的可以取代人类智能,达到一个令人类遥不可及的境界吗?人工智能对人类究竟会带来危害还是福利?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基本的介绍和梳理,对此问题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2016学年第1学期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6学年第1学期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自然辩证法思考题1.结合所学专业,分析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答案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加快我过科技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是奉行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而实践证明,核心技术不可能引进,是靠市场买不来的。

在我们牺牲资源、环境、劳动来促成经济增长的这三十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创新科技一直在迅猛发展,它是发源于20世纪中期美国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延续。

这次产业革命有的国家抓住了机会,有的国家失去了机会,由此形成信息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

在信息科技发展得最为迅猛的时候,在它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支柱产业的时候,我们却在兴高采烈地牺牲资源、环境、劳动搞积累。

我们只是按住了信息革命的一点尾巴,一直在引进信息技术,可是至今依然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没有抢占到信息技术革命的制高点,没有成为这次革命浪潮的弄潮儿,因此在诸多技术领域受制于人。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 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历史证明,得科技者得天下,哪个国家占据科技发展制高点,哪个国家就是世界的历史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题目关于技术预测的研究和思考姓名:学号:任课教师:完成时间:2016年4月2日关于技术预测的研究和思考摘要技术预测对于判断科技发展趋势,确定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制定科技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简要介绍了技术预测的概念和意义,以及美国、日本、英国和中国的科技预测工作,并研究了技术预测的常用方法,提出了基于子技术和技术发展要素的技术预测新思路。

最后,对当前时代背景下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做出了几点思考,并分别对国家、企业和个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字技术预测;德尔菲法;趋势分析法;智能化引言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冲击和变化让很多人始料未及。

3D打印技术、4G网络通信、智能机器人、物联网技术和各种我们叫不上名字但遍布各行各业的手机APP,这些都是最近几年逐渐涌入我们生产生活中的新鲜事物,这些新科技和产品十年前还停留在研究论证甚至概念层面,如今却已经投入商业应用,并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虽然,至今为止还有相当多的人对上述科技和产品十分陌生,但是,早在几十年之前就有专家和机构预测过这些高科技的到来和随之产生的一系列人类生产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技术预测对于判断科技发展趋势,确定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制定科技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据调查,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发明活动 ,67.2%是在国家或企业集团的规模上,按照严格的科学管理和巨大的工程形式 ,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开发的。

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所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离开技术预测,势必在复杂的技术活动中迷失方向,更谈不上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常操胜券,走到时代的前面。

第一章技术预测概念的提出和应用1、技术预测概念的提出1959年,美国的林茨(R. Lenz)在一篇关于技术进步定量测量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技术预测的概念。

1.1 技术预测的定义(1)必须对未来科学和技术进行系统研究。

(2)预测的时间跨度应该是长期的,可能为5~30年,通常为10~15年。

1.2 技术预测的作用(1)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国家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选择优先发展领域,确定研发资金投入等方面提供依据。

(2)为产业技术升级和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技术信息。

(3)指导本国的研究开发活动,广泛吸引社会各方面的人力和资金,加大对有潜在前途技术项目的研发力度。

(4)大力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和高校之间的沟通能力,从而形成充满活力的技术创新网络。

1.3 技术预测的程序人们应用预测方法和技术进行科学预测的一般步骤包括:(1)提出课题和任务(2)明确预测目标,分析预测对象(3)收集和研究历史数据(4)建立预测模型(5)确定预测方法(6)评定预测结果(7)将预测结果交付决策2、技术预测概念的应用实例2.1 美国的技术预测美国大西洋理事会2013年12月9日发表一篇题为《2030年展望:美国应对未来技术革命战略》的长篇研究报告,该报告研究了三大领域———能源、智能城市和制造业———的新兴技术。

报告指出几种主要技术,特别是纳米、生物、信息技术、3D打印、人工智能、新材料和机器人的融合和协同效应,也许是我们和其他人视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推动力,有可能造成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混乱。

例如,3D打印技术很可能在从生产到产品交付给最终用户的过程中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整体碳排放量,在维持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有报道说,人们已经打印出枪支和攻击性武器的高容量弹盒。

毫无疑问,诸如简易爆炸装置等其他令人担忧的产品将可以打印,这使致命武器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由此可见,技术这把双刃剑,在变得越来越强大的同时,正在逐渐变得越来越难以驯服。

2.2 日本的技术预测日本从1971年起实施了“三十年技术预测”。

由日本科技厅下属的科技政策研究所组织,由日本未来工学所具体实施。

日本科技预测的特点第一 ,权威性,充分发挥科技专家在预测中的作用,强调科技预测的权威性。

预测准确度达65 %左右, 2/3的预测目标都实现了。

因此 , 公众与科技界对预测都比较信赖。

第二,持续性。

日本的技术预测,从1971年起至今,每5年一次 ,已经形成制度化。

持续的滚动预测 ,使之能对日本的科技发展真正起到导向用。

同时随着资料的不断积累,预测效果也越来越好。

第三 ,重视预测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四,主要采用德尔菲专家调查法,预测多用于应用课题。

2.3 英国的技术预测英国的技术预测计划是英国政府1993年在科技白皮书中提出来的。

政府科技办公室( OST) 为此专门成立了技术预测小组以指导组织计划的具体实施。

1993 年, 该小组由首席科技顾问任主席 ,成员由工业、政府和科研三方面专家组成。

经过近两年时间,耗资 160 万英镑 ,近1万人直接参与此计划。

整个计划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化学、通信、建筑、国防和航空航天、能源、财政服务、食品与饮料、健康与生命科学、信息与电子技术、娱乐和学习、制造和商业、材料、零售与流通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

1994年8月, 15个专业委员会对本领域今后 10 -20 年的市场走向和技术进步作了初步预测 ,并于同年 12月向计划指导小组汇报未来市场和技术的初步预测情况。

15个部门的专门小组共提出了300多项建议, 包括从科学、工程与技术的重点到相关的教育、财政、法规和组织等各方面问题。

技术预测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利用科技增强国家竞争力,同时加强企业家、工程师和科学家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网络把工业界、工程技术部门和科研单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帮助企业及时地了解和获得市场,技术预计划测将正确地指导政策和工业部门的科研与开发的投资重点和方向,尤其是那些没有技术预测能力的中小企业 ,技术预测计划将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服务。

2.4 中国的技术预测为科学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大势,找准我国科技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点,科技部2013年启动了新一轮技术预测工作。

本次技术预测面向13个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选择一批未来5~10年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技术,旨在为研究编制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撑。

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进行了国内外技术竞争调查,主要针对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地球观测与导航、能源、环境、人口健康、农业、海洋、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从国家整体技术水平、领域技术水平、关键技术(系统)水平三个层次对我国总体技术水平进行评价形成系列报告。

第二章技术预测的主要方法和新思路技术预测,就是通过现有技术、科学分析和想象力,分析科技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揭示决定科技发展方向的实际因素,定性和定量地预测科学技术领域的新发明、发现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前景,为确定科研方向、制定科技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因此,科技预测的关键是弄清科技发展的内生规律和决定其发展方向、速度的实际因素,如市场需求度、上游技术的成熟度等等。

而当前的预测方法主要为基于社会需求和主要矛盾的统计优化方法,如德尔菲法,以及基于科技发展内生规律的趋势判断法、外差法等等。

1.德尔菲法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O·赫尔姆和N·达尔克首创,经过T·J·戈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发展而成的。

德尔菲这一名称起源于古希腊有关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话。

传说中阿波罗具有预见未来的能力。

因此,这种预测方法被命名为德尔菲法。

1946年,兰德公司首次用这种方法用来进行预测,后来该方法被迅速广泛采用。

德尔菲法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

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为可靠。

2.趋势判断法趋势判断法则是通过建立技术指标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用数学的视角去观测并判断技术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出技术成熟所需要的时间等预测信息。

3.新思路一种技术的从理论提出到投入应用,中间需要很多关键的细节技术环节,不妨成为子技术环节,这些环节的综合成熟度直接决定了母技术的成熟度,因此不妨通过研究这些中间环节的内生发展规律来预测母技术的发展规律。

另外,一项技术不仅会受到子技术的决定性影响,也会受到市场需求的巨大牵引力和资金、人员、设备等条件的多重约束力作用。

这些作用力,亦会对一项技术的发展过程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于是,我们不妨尝试建立技术发展的影响要素与子技术的数学关系,然后根据子技术对母技术的影响程度,建立起各要素与母技术的数学关系,然后通过求解和分析这一数学模型,得出相应的预测结果。

第三章关于当今科技发展趋势的思考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和大数据的后信息时代,这个时代有如下几个特点和趋势:1.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据美国研究机构分析,3D/4D打印技术和智能机器人(实体或虚拟)技术正助推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点便是生产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和普及,随着新材料以及打印机成本的降低,3D打印技术正逐步进入各行各业。

目前,3D打印已经开始在很多方面得以应用,从打印人体器官和食物到飞机的机翼甚至整机。

3D打印尤其可能给非洲这样的地方带来福音,因为这些地方没有基本的制造能力,并大量依靠进口,其中包括基本消费品。

而建立一个基本的3D打印设施——一台计算机、一台打印机、所需材料和互联网接入——的成本可能大大低于10000美元,远远低于建立一个普通工厂的成本。

新的智能机器人也是几种迅速改进技术的产物,包括无线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以及更便宜的传感器。

开发人员正在扩展机器人的能力,使之跨越工业和非工业机器人间的界限。

例如,在医院,我们看到机器人正在履行特定的职能,如外科手术支持,包括机器设备在熟练的外科医生控制下进行机器人手术。

预计军队会进一步增加机器人的使用,以减少士兵在危险环境中作战的危险。

像IBM的沃森机器人对数十亿个数据点进行筛选,以便更好地回答例如医院的紧急信息查询等问题。

数字机器人以“电子发现”取代律师,可对数百万份法律文件进行扫描,比人工速度快、成本低、准确率高。

2.智能化虚拟化生活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云端服务的成熟和普及,人类的现实世界将变成一个万物互联、充满智慧的地球村,人类被解放的程度大大提高。

而物质生活的便利促使人们追求更为个性和创造性的精神生活以及对于新鲜事物的体验,随着机器学习、虚拟现实技术的突破,不久的未来,在智能化现实世界之上,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字化虚拟世界将拔地而起并逐渐扩大,最终成为人类生活的第二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