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下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诗人通过“幽”“深”“明”几个形容词来营造出月光普照大地的幽深空 旷的审美境界,并通过“坐”“弹”“啸”几个动词来描写人物活动,从而把诗 人脱离尘世、隐居山林所具有的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 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5.美读赏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妙境界。 请同学们再读诗歌。读完你会发现本诗仅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 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6.小结:这种从画面欣赏的角度赏析诗歌,同学们学会了吗? 四、研读《春夜洛城闻笛》 1.导入:如果说“弹琴长啸”让我们看到了宁静淡泊的王维。那么春夜悠扬的笛 声又勾起了大诗人李白怎样的情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夜洛城闻笛》。 2.背景介绍:这是 35 岁的李白游洛城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 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诗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提示:时间,地点,事情。 用自己的话把诗题的意思说一下?提示:一个春季的夜晚,李白在“洛城”听到了 笛声。 知道“洛城”在哪儿吗?提示:今河南洛阳。 3.读诗韵:指导学生诵读。
那就是依依不舍的离人分别时的情态。所以我们说春夜、客居的洛城、折柳这些 意象水到渠成地创设了一种思乡的情境。于是紧接上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 故乡家园的情感呢?一切戛然而止却又余韵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除了注意字音、节奏,更重要的是理解诗人的情感,注意音读的轻重和速度 的快慢,表达出诗的情感,这就得学会抓重点词!(如:暗,暗暗地意思。要读得 低沉、缓慢;满,要读得饱满、延长音;故园情,要字字延长,一咏三叹)。现在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试着用老师教你的方法带着感情来读诗。 4.悟诗境:本诗描绘了怎样的情形呢?(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发出悠扬的笛声,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谁的 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能感受到诗人闻笛后的心情吗?是什么样的?提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这是什么曲子引起了他的思乡情呢?提示:折柳 何谓折柳呢?(见注解⑦.)折柳不仅指曲名,还可以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
诗词音韵优美、含蓄隽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陶冶情操、启迪人 生、提高艺术修养的作用。但对当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学情分析发现,初中生对 古诗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对古诗词掌握理解程度距离新课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 距。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提供更具体、丰富、有效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这两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概况。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重音、停连、读出诗的情感。通过朗读,提升 诗歌的诵读能力与欣赏水平,进而体会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 3.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诗歌的思想内容,能正确有感情地背诵。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难点:提升诗歌的诵读能力与欣赏水平,进而体会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
浩如烟海。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诗歌的黄金时代。一起去重温那一篇篇经典。 二、预习检测 (一)作者介绍 1、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杰出诗人、画家,他的诗与孟浩然齐名, 并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晚年无心仕途,比较消极, 追慕隐逸恬静有皈依佛教,故后人称其为“诗佛”。有《王右丞集》传世。 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 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李太白集》。 (二)、生字词的识记 辋(wǎng)川 幽篁(huáng) 长啸(xiào) 散(sàn )入、折(zhé)柳。 三、 研读课文《竹里馆》 1.配乐范读 2.(1)写作背景《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2)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杰出诗人、画家,他的诗 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晚年无心仕 途,比较消极,追慕隐逸恬静有皈依佛教,故后人称其为“诗佛”。有《王右丞 集》传世。 3.初读识画:学生自读体会画面美。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苏东坡曾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请同学们配音读诗,想象一下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诗人独自闲坐在幽深的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 人知晓,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照射我。 4.深读入画:学生自读体会诗中描绘的意境美。 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感受一下这幅画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
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课外古诗词诵读》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课外古诗词诵读,
本课所选四首诗是四位诗歌大家的代表作品之一,分别抒发了清幽淡泊心态、思 乡之情、远戍思归以及暮春惜春之情,古诗词学习因学生阅历和积累原因,理解 较为困难,因此课堂引领方向要导向正确,若学生没能完全领悟,教师应加以引 导和点拨,从而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进而思考自身的人生之路。 三、学情分析
初中语文学科微课教学教案
教材册别及单元
wk.baidu.com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题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时 第 1 课时
一、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在通读课文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
要内容。2.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
意义和作用。3.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