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抗灰斑病
玉米、苹果、杨梅、豇豆、大豆灰斑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玉米、苹果、杨梅、豇豆、大豆灰斑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有哪些?灰斑病又称褐斑病、斑点病或蛙眼病,是世界性病害,那么玉米、苹果、杨梅、豇豆、大豆灰斑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详细了解一下。
一、玉米灰斑病1.播种期在5月上中旬种植的玉米,玉米灰斑病一般于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从脚叶开始,7月缓慢发展,危害至中部叶片,在8月份发病逐步加重,迅速暴发流行,到9月中下旬到达最高峰,形成所谓的“秋风病”。
一般田块玉米灰斑病的病叶率达99%,病情指数达30以上;发生重的田块,玉米灰斑病的病叶率达99%,病情指数达90以上,短期内致玉米全株枯死。
病害在玉米生育期内呈“S”型曲线流行。
2.药剂防治方法:在目前的发病初期选用10%苯醚甲环唑粒剂1500倍液(每亩40克兑水60公斤),或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亩100克兑水60公斤),或选用30%己唑醇悬浮剂(20g/亩,兑水45公斤),每7—10天防治一次,共防3次。
在发病较重的地区,可以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12%拌种,减轻发病。
二、苹果灰斑病1.引起苹果灰斑病的病原物有2种:梨叶点霉和叶生棒盘孢。
春季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
北方果区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
一般在秋季发病较多,为害也较重。
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品种密切相关。
高温、高湿、降雨多而早的年份发病早且重。
国光品种易感病。
2.防治方法:发病严重地区,选用抗病品种。
灰斑病发生多在秋季,所以应重点抓好后期防治。
发病前以保护剂为主,可以用下列药剂:1:2:200倍式波尔多液;200倍锌铜石灰液(硫酸锌0.5:硫酸铜0.5:石灰2:水200);30%碱式硫酸铜胶悬剂300-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三、杨梅灰斑病1.该病菌属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目、座囊菌科的真菌引起的。
2.防治方法:(1)春季剪除枯枝,扫除落叶,减少病害传染源。
玉米灰斑病的病害特点与防治
,边缘清晰。
病斑逐渐扩大
02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颜色加深,最终导致叶片枯
死。
叶片枯黄
03
玉米生长后期,病斑连片,导致叶片枯黄,严重影响玉米的光
合作用和产量。
病原菌
灰斑病病原菌为玉蜀黍尾孢和高 粱尾孢,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
丛梗孢目。
该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 玉米秸秆上越冬,成为下一年的
侵染源。
灰斑病病原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 强,可在多种气候条件下生存。
发生规律
发病时间
玉米灰斑病主要在玉米生长中 后期发生,通常在7月至9月间
流行。
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灰 斑病的发生,如连续阴雨、种 植密度过大、施肥不足等。
传播方式
灰斑病病原菌通过气流和雨水 传播,从气孔侵入玉米叶片。
品种抗性
续的优点。
基因工程技术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良玉米品种, 提高其对灰斑病的抗性。
精准农业技术
利用遥感、GIS等信息技术,实现对 玉米灰斑病的精准监测和防治。
综合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深耕灭茬、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降 低灰斑病的发病几率。
化学防治
科学使用农药,注意交替使用不同药剂,避免病 菌产生抗药性。
传播媒介
土壤
土壤中残留的玉米秸秆和 病株残体可以携带病原菌 ,成为下一季玉米的初侵 染源。
气流和雨水
气流和雨水可以将病原菌 从发病区域传播到健康玉 米田。
人和动物
人类和动物的田间活动, 如走动、触摸等,也可能 携带并传播病原菌。
影响传播的因素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降雨等对病原菌的 传播有重要影响。
如何防治玉米灰斑病
如何防治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对玉米危害很大的病害,玉米灰斑病在多雨潮湿季节较易发生.尤其在连年种植单一品种的地块更易大面积发生,造成玉米减产。
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
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病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后期在叶片两面(尤其在背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因此,玉米灰斑病的防治应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
一、农业防治。
1、适时播种,合理轮(间)作。
在我市应在4月上旬播种,以玉米抽雄期错开高温高湿的7、8月份,采用生物多样性种植方式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玉米群体间的空气湿度,达到防病的目的。
2、选用对灰斑病有较好抗性的品种;通过秋翻春耙压低田间的初侵染源;采用间作种植形式来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田间的相对湿度,从而达到控制病害发生和流行的目的;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必须采用化学防治,防病的同时也能有效的减少病原菌后期的越冬数量。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进行大面积轮作。
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二、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克瘟散乳
油800-9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毕业论文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毕业论文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
然而,玉米生长期内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从而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十分必要。
本文介绍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1.玉米灰斑病灰斑病是玉米生长期内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最容易在潮湿或雨水较多的年份出现。
玉米灰斑病发病症状是在叶片上出现黄色或黄褐色斑点,随着病情加重,这些斑点会变成灰白色,并且叶子上的感染部位会变得边缘模糊。
为了防止玉米灰斑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选择品种。
玉米品种的抗病性较为重要,所以选择兼具高产和较好抗灰斑病的玉米品种非常必要。
(2)密植。
密植能够增加玉米的自身免疫力,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概率。
(3)清理农田。
在种植时,应该对农田进行清洁,清除掉杂草和玉米秸秆等田间垃圾,防止病菌滋生。
(4)化学防治。
若病害已经出现,可以使用杀菌剂进行化学防治。
常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三唑酮等。
2.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同样容易在潮湿或温度较高的地区发生。
锈病初期在玉米叶片表面出现小的白色或灰色斑点,随着病菌的扩散,斑点渐渐变成红色或棕色,并产生黑色胶体。
为了预防和防治玉米锈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防范。
在种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播种后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及时清理早期感染的植株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2)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恰当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玉米植物的抗病力。
(3)使用生物防治方法。
通过使用一些微生物制剂可以控制锈病的发生。
例如使用“乳酸杆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3.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其病斑呈现黑褐色,腹生子囊菌产生的黑色链状子囊壳群棒棒糖,摇晃发出“吱吱”声,是其最为典型的特征。
为了预防和防治玉米赤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清洁田间。
在玉米收获后,田间要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秸秆等植物遗留物,防止病菌滋生。
玉米灰斑病的发生与防治警报
技术培训
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玉米灰 斑病的认识和防治技术水平。
玉米灰斑病的宣传与教育
宣传材料制作
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等材料,向农民宣传玉米灰斑病的危害和 防治方法。
媒体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向广大农民宣传玉米灰斑病的防 治知识和重要性。
网络宣传
在农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发布玉米灰斑病的防治信息,方 便农民获取相关信息。
02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病原菌的数量和传播,如赤眼蜂、草蛉等。
使用生物农药
03
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具有环保
、低毒、无残留等优点。
04
玉米灰斑病的防治警报
玉米灰斑病的监测与预警
监测点设置
在玉米主产区设置多个监测点,定期观察玉米灰斑病的发病情 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预警系统
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玉米灰斑病的发病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 息,提醒农民做好防治准备。
玉米灰斑病的发生与防治警 报
2023-11-06
目 录
• 玉米灰斑病的概述 • 玉米灰斑病的发生规律 • 玉米灰斑病的防治措施 • 玉米灰斑病的防治警报
01
玉米灰斑病的概述
玉米灰斑病的定义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在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长中后期加重,造成叶片提早枯 死,导致严重减产的真菌性病害。
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成株期的叶片上,也侵染叶鞘和苞叶 。
玉米灰斑病的流行规律
流行时间
玉米灰斑病通常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生,即从拔节期到抽雄期之 间。
流行区域
玉米灰斑病在多雨地区、低洼地区以及连作田等地方容易发生和 流行。
防治难度
由于玉米灰斑病的传播途径多、发病条件复杂,因此防治难度较 大,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楚雄市八角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楚雄 675013)
苗方式育出3叶左右苗龄的玉米苗后,在40 cm 宽的垄内移栽2行玉米 ,亩栽4000株。
海拔1900 m 以上地区移栽完后应覆盖地膜。
提倡玉米适当稀植,可达到植株个体与群体结构的协调,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
4)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玉米种植以后,要挖好墒沟、腰沟、埂沟,达到雨下完田间就无积水,避免形成田间高温高湿的小气候环境,同样能达到预防玉米灰斑病发生的目的。
5)与其他作物合理间套种。
楚雄市八角镇主要采用玉米套种魔芋、马铃薯的方法,套种能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荫蔽度,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玉米灰斑病的发生。
6)科学平衡施肥,促使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施足农家肥,分次施用化肥,使玉米壮秆大穗,增加产量,减少病害损失。
亩产550 kg 哲理决定你的人生高度的,不是你的才能,而是你的人生态度!
植保站技术人员在玉米灰斑病防治现场进行现场指导85。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甚至影响经济效益。
因此,科学有效地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1、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病害,它会使得叶片出现不规则的灰色斑点,导致玉米植株生长缓慢、产量下降。
防治玉米灰斑病,主要有以下措施:(1)选择抗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2)合理施肥,保证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3)定期喷施药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4)及时清理病害植株,防止病害扩散。
(1)进行轮作,避免连续种植玉米;(3)加强排水,保持田间湿度适宜;3、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它会使外表的玉米籽粒长出白色霉菌,断续散发出刺鼻的臭味。
并且赤霉毒素会严重影响玉米的食用安全性。
防治玉米赤霉病,主要有以下措施:(1)选择耐病品种,坚持轮作;(2)定期喷施药剂,如氯氟沙星、吗啉菌素等;(3)加强玉米贮存管理,保持通风、干燥;1、玉米螟防治(1)在种植初期定期喷洒杀虫剂,如敌敌畏等;(2)利用黄板监测和综合防控技术,进行针对性施药;(3)在玉米种植早期进行防治,避免一旦发生大规模感染时的不必要损失;(4)保持田间卫生,清除玉米上的虫卵和缺口等虫害危险地带。
玉米象虫是玉米上另一种严重的害虫,它喜欢在玉米植株发育的早期阶段进食,使得玉米的生长受到很大影响。
防治玉米象虫,主要有以下措施:(1)在玉米发生前进行除草,避免玉米植株花粉的超量吸引玉米象虫;(2)适时喷洒杀虫剂,如福尔马林、吡虫啉等;(4)及时清理田间杂草,避免玉米象虫的避暑藏身之处。
综上所述,玉米病虫害防治是玉米种植的关键环节,只有科学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确保玉米高产、优质、安全。
玉米主要病害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玉米主要病害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在种植过程中,玉米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病害,农民需要对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措施有所了解。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措施。
一、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玉米病害,其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和穗部。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不规则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斑点不断扩大融合,形成大片的赤褐色斑块。
受害玉米穗部则出现大片的赤霉霉变,满目腥红,整个穗部严重腐烂。
赤霉病还会导致玉米颗粒出现霉变,降低玉米的品质和食用价值。
为了防治玉米赤霉病,可采取以下措施:1.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性品种是防治玉米赤霉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2. 合理密植:适当的密植可减少气温变化对玉米的影响,减轻病害的发生。
3. 农业防治: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定期喷洒杀菌剂,如多菌灵等,防止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4. 病源清除:发现受害玉米植株,及时清除,并对田间秸秆进行深埋,减少病源的存留和传播。
二、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是由灰斑病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上。
病害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小斑点,随后小斑点扩大,中间出现灰白色斑点,形成大小不等的灰斑。
受害叶片逐渐干枯焦黄,影响光合作用,导致玉米产量减少。
为了防治玉米灰斑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 喷施杀菌剂:在病害初期进行预防性喷洒杀菌剂,如有效成分为氯酰胺的药剂,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4. 育种抗病品种:选用抗灰斑病的玉米品种,降低病害的发生。
1. 合理施肥:保持充足的养分供应,增强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
4. 合理耕作:合理的耕作措施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如改良土壤排水条件,减少植株间的湿度。
四、玉米晚疫病玉米病害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喷施杀菌剂、清除病灶等。
定期巡田观测,及时发现病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
不同播期玉米抗灰斑病试验
病 情 指 数=[(各 级 病 株 (或 病 叶 )数×相 对 各 级 数 值 )之 和/调 查 总 株 (叶 )数×5]×100 2 结果与分析
5 月 20 日调查玉米苗期生长情况, 病株率、病 叶率均为 0,长势整齐,植株生长健壮。 玉米大喇叭 口期、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灰斑病病情指数 以及亩产见表 1。 2.1 第一播期玉米灰斑病病情调查
大丰 3 号 12.1 22.4 40.15 67.5 330.25 14.6 30.12 47.6 73.47 300.70 13.5 40.5 93.5 100.00 265.47
师单 1 号 8.7 11.3 18.1 28.31 354.89 17.4 53.6 80.85 80.85 313.20 10.4 37.6 90.7 100.00 285.6
亩产由高到低排名前 5 位的品种是: 红单 3 号 550.96 kg、红单 6 号 512.79 kg、红 2001-22 为 471.6 kg、 屏单 4 号 452.69 kg、兴黄单 89-2 为 448.02 kg。 2.3 第三播期玉米灰斑病病情调查
第一次调查时间是 7 月 25 日 (大喇叭口期), 红 单 3 号 、红 单 6 号 、红 2002-175、红 2001-22、屏 单 5 号 、屏 花 1 号 、兴 黄 单 89-2 没 发 病 外 ,其 他 品 种不同程度开始发生玉米灰斑病。 第二次调查时间 是 8 月 5 日(抽雄期),红单 3 号、屏单 4 号、红单 6 号未发病外, 其他品种均不同程度发生玉米灰斑 病。 发病较重的是大丰 3 号、师单 1 号,病情指数分 別为 40.5%和 38.5%,其他品种发病较轻。 第三次调 查时间是 9 月 1 日(灌浆期),所有品种都不同程度 发生玉米灰斑病, 其中发病较轻的是红单 3 号,病 情指数为 15.72%; 其他品种病 株 率 均 为 100%,发 病最重的是大丰 3 号、红单 4 号、师单 1 号,下部叶 片开始枯死;屏单 2 号、屏花 1 号发病轻一些。 第四 次 调 查 时 间是 10 月 15 日(成熟期),发病最重的是
防治玉米灰斑病技术
防治玉米灰斑病技术
玉米灰斑病是玉龙县境内玉米上发病最普遍的叶片病害,重病时叶片大部变黄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百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防治玉
米灰斑病的侵害,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
提出以下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是最重要的防病措施。
2、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实行大面积深翻、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是必不可少的预防性农业措施。
3、合理浇水施肥,促使健状生长,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在玉米开花授粉后或发病初期,主要在玉米大喇叭期、抽雄穗期和灌浆初期等3个关键时期进行药剂防治,在喷药时最好先从玉米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喷施,以每个叶片喷湿为准。
因为玉米灰斑病是先从每株玉米的脚叶由下往上发生为害和蔓延,早期先喷脚叶其目的就是控制下部叶片上的病源菌不要往下爬,以达到控制病害。
药剂选用上可用80%代森锰锌粉剂500倍液喷雾;70%代森锌粉剂800倍液喷雾;50%福美双粉剂500倍液喷雾;25%丙环唑1500倍液喷雾;25%戊唑醇1500倍液喷雾;50%或8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
- 1 -。
玉米灰斑病防治和治疗对策
轮作和倒茬
避免连作,进行轮作和倒茬,减少病原菌 的积累和繁殖。
合理施肥
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促进玉米生长 ,提高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技术
使用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对灰 斑病进行防治。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在田间种植多种作物,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病 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化学防治技术
发病初期用药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玉米灰斑 病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防 治方法和措施。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的玉 米,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 的防治方案和治疗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性鉴定的品种,可以减少灰斑病的发生。
02
在种植前,应该对种子进行筛选,去除带菌的种 子,以减少菌源的传播。
合理施肥和管理土壤
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定期耕作和松土,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和水分,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菌的滋生。
调整播期和轮作
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当调整玉米的播种期,可以避免病 菌的流行。
。
症状包括在叶片上形成灰褐色的病斑,病斑呈长 02 条状,两端沿叶脉延伸,病斑中间的颜色较浅,
边缘的颜色较深。
病斑可以连成片,导致叶片枯死,影响玉米的生 03 长和产量。
玉米灰斑病的分布和危害
玉米灰斑病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地区,如美国的东南 部、中国的南方和东南亚等地区。
该病害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可 以使玉米减产20%以上。
及时清除病残株,减少病
原菌的传播。
04 药剂防治
使用杀菌剂进行预防和治
疗,如三唑酮、氟硅唑等
。
某品种玉米灰斑病的抗病育种实践案例
玉米灰斑病防治技术
主要危 害 叶片 ,也侵 染 叶鞘 和苞 叶 。初期 在 叶 脉 间形成 圆形 、卵 圆形 的红褐 色 病斑 ,扩 展后 成 为
灰 色 矩 圆 形 条斑 , 与 叶 脉平 行 。 成 熟病 斑 中 央 灰
色 ,边 缘 褐色 ,长 5 0mm, 宽 0 ~2 . 5~2mm。病 斑 相互 汇合 ,造成 叶片枯 死 。湿度 大时 病斑 两面 生 有 灰色 霉层 ,背面 尤其 明显 。
1 病 毒 病 。 喷 洒 1 %植 病 灵 乳 剂 10 0倍 液 , . 4 . 5 0 抗 毒 剂 1号 3 0倍 液 , 7~1 0 0d 1次 ,连 喷 2~3
次。
,
越 来 越 受 到人 们 的青 睐 ,所 以对 于
苦 瓜 的病 、虫害 防治尤 为重要 。
1 化 学 防治法
2 物理 防治 法
100倍 液 , 1%的 双 效灵 水 剂 2 0倍 0 0 5
液 ,每 株 灌 兑 好 的 药 液 05 , 隔 1 . 0d
左右 1 ,连 防 2~3次 。 次 1 白绢 病 。发 现 病 株 及 时 拔 除 、 烧 . 2
21 设 防虫 网 阻虫 。棚 室通 风 口用 尼 龙 网纱 封 闭 , . 阻止蚜 虫 、斑潜 蝇等 害虫 迁入 。
22 银 灰膜 避 蚜 。 田间每 亩 铺 银 灰地 膜 5 ,或 .
毁 ,病穴 及其 邻近 株淋 灌 5 %的井 冈霉素 水剂 l 0 0~160倍 液 ,9%的 敌 克 松 0 0 0 可湿 性 粉 剂 50倍液 ,每株 ( ) 灌 0 0 穴 淋 . 4
~
将 其剪 成 l 0~1 m 宽 的条 ,间距 1 m 左右 ,纵 5c 5c 横 拉成 网状 。
23 黄 板 诱 杀 。每 亩 棚 室 用 2 m × 10c 黄板 _ 0c 0 m
玉米灰斑病防治技术要点
$number {01}玉米灰斑病防治技术要点2023-11-29汇报人:目录•玉米灰斑病概述•玉米灰斑病防治策略•玉米灰斑病防治技术要点•玉米灰斑病防治实践建议•玉米灰斑病防治案例分析01玉米灰斑病概述病害类型及分布玉米灰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玉米病害,广泛分布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国家。
在中国,玉米灰斑病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
玉米灰斑病主要侵染叶片,也侵染叶鞘和苞叶。
叶片病斑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的斑点,有褪绿的晕圈,以后沿叶脉方向扩展为长条斑或呈矩形,病斑灰褐色,后期病斑中间为灰白色,边缘褐色。
病害严重时,病斑汇合连片,叶片枯死,植株死亡,对玉米产量产生较大影响。
病害症状及危害病原菌及传播途径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尾孢和高粱尾孢,均属于真菌界。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上越冬,成为下年的初次侵染来源。
风雨传播是病原菌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02玉米灰斑病防治策略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及时清除病残体,加强中耕除草,降低病害传播风险。
不同玉米品种对灰斑病的抗性有较大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性强的品种能有效减少病害发生。
避免连作,实行轮作倒茬,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降低发病率。
针对症状选择药剂针对不同的症状表现,选择合适的药剂,如内吸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等。
发病初期用药在灰斑病发病初期,及时喷洒杀菌剂,控制病害扩散。
合理配药与施药按照药剂说明进行配制和施用,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药害。
定期喷洒预防在发病高峰期前,进行定期喷洒预防,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利用天敌控制病害使用生物农药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等,以控制玉米灰斑病的繁殖和扩散。
在玉米田周围种植其他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选用生物农药,如微生物杀菌剂、植物源杀菌剂等,对灰斑病进行防治。
夏玉米灰斑病的综合防治
病, 个别地块 可引起大量 叶片干枯 。 势 地
和种植 形式对其 发生有 较大影响 ,而播
该病 由真菌 引起 ,病 原菌为半知 菌
亚门真菌 玉米尾孢和高梁尾 孢。 以菌 丝
期、 种植密度 、地势、肥料对玉米灰斑病 体和分生孢 子在玉 米秸秆上 越冬 ,成为 的影响不大。 第2 年的初始侵染源。该病 较适宜在 温暧 防治夏玉米 灰斑病 ,首先要注意 推 湿 润和雾 日较 多的地 区发生 。而连作和 大 面积种植感 病品种 ,是该病逐 年流行
倍 液喷杀。
发现蚜 虫 , 5%抗蚜威 可湿性粉剂 4 0 灵 、 用 0 00 l 福美 甲胂 、 代森锰锌等药剂 , 间隔 l 0 :天 防 治 1 。 次 ( 蒋学杰 苏 中晓 山东省莒县农业局
邮 编 :2 6 0 ) 7 5 0
( 张丰蓓 高丽丽 江 苏省滨海县高效
农业 示范园区 邮编:2 4 0 ) 2 50
夏玉米衣斑病的 综合舫治
玉米 灰斑病又称 尾孢 叶斑 病 、玉米 霉斑病 , 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 , 对夏 玉米
常造 成严重 危害 。玉米灰斑病 主要发生
在 玉米成株期 的叶片上 ,也侵染 叶鞘和
苞 叶。一般 7月上 中旬开始 发病 ,8 中 月
旬到 9 月上旬为 发病高峰期 。 病斑初期为 水渍状淡褐色的斑点 , 有退绿 的晕 圈,以
老叶。发生绵疫病 , 7 %的百菌清可湿 , 或 8 %炭疽福美可湿性 粉剂 80 用 5 0 0 倍液 , 或
性粉剂60 0倍液防治。 发生褐纹病, 4 :2 %丙环唑每 6 7平方 米 ( 亩 )1 克对 用6% 5 6 1 O
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6 0 0 倍液 喷雾 防治 。!水 4 ~6 千克喷雾 。也可使用 甲基硫菌 5 0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对玉米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玉米的重大病虫害,提出一些防控技术方案,为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
一、病害防控技术方案1. 玉米赤霉病防控:玉米赤霉病是一种严重的真菌病害,会导致玉米产量大幅下降。
预防和控制赤霉病的关键是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病害监测和田间管理。
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选择抗病性好的种子。
在生长期间,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高湿度环境的形成。
发现病害症状时,及时采取农药防治措施,如喷洒有效的杀菌剂。
2. 玉米灰斑病防控:玉米灰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袭玉米叶片,导致叶片出现灰色斑点。
预防和控制灰斑病的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病害监测和合理施肥。
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对于防控灰斑病非常重要。
同时,及时监测田间病情,一旦发现病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有效的杀菌剂。
合理施肥也是预防灰斑病的重要措施,保持适宜的氮磷钾比例,避免过量施肥。
3. 玉米锈病防控:玉米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袭玉米叶片和茎秆。
预防和控制锈病的关键是选择抗病品种、病害监测和田间管理。
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对于防控锈病非常重要。
及时监测田间病情,发现病害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有效的杀菌剂。
田间管理方面,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氮磷钾比例。
二、虫害防控技术方案1. 玉米螟防控: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会导致玉米叶片被蛀食,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预防和控制玉米螟的方法包括合理轮作、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合理轮作可以打破虫害的生命周期,减少虫害发生的机会。
生物防治可以利用天敌和寄生虫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如释放寄生蜂。
化学防治则是在必要时使用农药进行喷洒,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遵守使用规定,避免滥用农药。
2. 玉米蚜防控:玉米蚜是一种吸食植物汁液的害虫,会导致玉米营养不良、生长受限。
玉米灰斑病的防治措施
玉米灰斑病的防治措施朋友们想知道玉米灰斑病的防治措施?看看小编的总结回答,期望对你有帮助。
灰斑病在全部生育期均会发病,要防治该病,应选用抗病、丰产性好的品种,然后清洁田园,生长中做好管理,并在发病期选用甲基硫菌灵或甲基托布津、苯醚甲环唑进行喷雾防治。
一、选用抗病丰产品种,如北玉二号、海禾1、北玉16号、屯玉7号、雅玉889等。
二、清洁田园,减少菌源基数。
(1)、在玉米收获后至播种前,将玉米灰斑病病株残体进行有效处理,用作燃料或高温沤肥,减少病害的初次侵染源,有效预防玉米灰斑病的产生。
(2)、玉米发病后,在病株率到达70%,病叶率达20%左右时,摘除病株下部2-3片病叶,减少病害的再次侵染源。
三、实行保健栽培控病。
(1)、适时早播,充分利用前期的光热资源,能使玉米危险生育与发病高峰期错开,减轻发病。
(2)、公道密植,规范化栽培,改进田间吝啬候,有利于透风透光,增强植株抗性,预防病害的产生。
实行双行条播,每亩3500-4000株。
(3)、实行安稳施肥,亩施厩肥1000-2000公斤、尿素10公斤、普钙40-50公斤、钾肥10公斤、锌肥1公斤作底肥;第一次追肥(5叶期)亩追尿素15公斤,结合浅中耕除草;第二次追肥(大喇叭口期)亩追尿素25公斤,并中耕高培土。
四、适时选用对口药剂防治。
分别于发病早期、大啦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选用70%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80―100克/亩或10%苯醚甲环唑30克/亩兑水50公斤喷雾。
玉米秃尖缺粒产生原因及预防玉米秃尖缺粒产生原因与密度过大、洪涝、阴雨寡照等因素有关,所以要预防,应挑选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然后改进土壤,提高保水保肥能力,生长中加强肥水管理,并注意防治病虫。
一、玉米秃尖缺粒产生的原因 1.密度过大造成营养不良;2.雌穗分化后期显现洪涝或者阴雨寡照花期不遇而造成项部花丝不能授粉;3.抽雄前遇高温洪涝造成雌雄花期不遇而造成顶部花丝不能授粉;4.授粉后期阴雨造成顶部花线没法授粉而秃尖;5.病虫草害因素:玉米各种病虫草害的产生,都可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玉米生长不良,特别是玉米蚜虫和双斑蝇叶甲在玉米抽雄时开始大量产生,导致玉米不能正常开花授粉,造成空秆、秃尖缺粒。
玉米灰斑病防治方法
玉米灰斑病防治方法
1 关于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主要以硫磺和清花棉杆菌为传播
媒介在禾谷类作物中传播而引起的。
症状表现为水稻叶片出现绿色梗,中部呈现黄褐色现象,有时出现斑点或褐斑。
病害多发生在夏季,玉
米受病理切口多处可见灰白色斑点。
2 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性良好的新品种。
现代农业种植玉米时,应该选择抗
病性比较强的新品种,以便减少病害的发作。
2、适宜耕作。
应该在未受灰斑病潜伏的地块里种植玉米,在种植
玉米前应该清理田间杂草,以防非灾害性病虫害的产生,也可以减少
玉米的抗病性减弱。
3、施用综合性农药。
采用施用多菌酯类杀虫剂、噻嗪类杀草剂以
及醇酰胺类杀菌剂的复合施用,可以提高杀虫剂的活性,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4、采取有效的拔根分区放杖措施。
每年秋末进行一次拔根分区放杖,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发生作用环境,减少扩散能力。
5、加强施肥。
给玉米添加适当的有营养的肥料,可以提高玉米的
抗性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以上是关于玉米灰斑病防治方法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广大农民作物抗病性增强和病害防治。
玉米灰斑病的防治技术
・
1 ・ 5
・
种 植业 ・
玉 米灰 斑 病 的防 治 技 术
张 春 然 宋 宪 军 赵 文 双 。 ( 1黑 龙 江 省 甘 南 县 平 阳 镇 农 村 经 济 服 务 中 心 农 业 站 12 1 ) 6 1 1 ( 黑 龙 江 省 甘 南 县 查 哈 阳 乡农 村 经 济 服 务 中心 农 业 站 12 1 ) 2 6 1 1
降。 2 病 原 灰 斑 病 的 病 原 菌 为 玉 蜀 黍 尾 孢 菌 ( ec s o aZ C ro p r e
子 , 风 雨 传 播 到 植 株 叶 片 上 进 行 侵 染 , 病 最 佳 温 度 借 发 为2℃ , 佳湿度 为10 5 最 0 %或 有 水 膜 存 在 。 温 暖 湿 润 条 件 下 , ~ l天 表 现 症 状 。 过 量 施 用 氮 肥 可 加 重 灰 斑 病 6 2 流行 ; 少耕或免耕 田块 , 司遗 留病残体 多, 田l 越冬病原数 量大 , 发病 重 。该 病 主要 在 玉 米 抽 雄 后 侵 染 植株 叶 片 。 4 防 治方 法 玉 米 灰 斑 病 的 防 治 应 采 用 以种 植 抗 病 品 种 为 主 和 加 强 栽 培 管 理 的 综 合 防 治措 施 。 4 1 选 用 抗 病 品 种 选 用 抗 病 良种是 防治 灰 斑 病 . 最经济有效 的根本性措施 。目前 , 鉴定 出高抗的 自交系 有 南6 —1T 05C 3 大 自包 谷 、 山匝结 包 谷 、 0 、 S 0 、 A2 、 西 P o1C 、 17 79 3 3 、 黄 1 、 1 5 9 9 、 黄 o 1 7 沈 3 、9 、 10 丹 5 8 武 2 、 15 丹 1 。抗病的 自交系有齐3 9 9 4 、 9 1 、06 CN1 5 辽2 6 、 6 、 0 3 丹黄
玉米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
玉米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是保证高产、优质、稳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玉米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一、玉米病害1.灰斑病灰斑病是玉米的普遍病害,也是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
症状为叶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灰黄色小斑点,直径约2-5毫米,后期扩大成为椭圆形或线形,形成灰黑色斑块,叶片从中心向周围逐渐干枯。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如“梅87-1”等;(2)加强通风,减少浓度,控制湿度;(3)及时病害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水剂、40%甲基硫菌灵乳油等药物进行喷洒。
2.玉米根腐病玉米根腐病的症状表现为根部软化腐烂,根系发黑,叶片变黄,生长停滞等。
这是由于根腐菌侵入玉米根系引起的。
(1)种植前应选择健康区域种植,避免连作;(2)控制土壤盐分、酸碱度,提高土壤肥力;(3)加强药剂的施用,如三唑酮等。
1.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严重害虫,以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损害玉米,特别是玉米生长早期。
幼虫会掘入叶鞘、叶片从内部损伤,造成玉米穗的减产甚至失收。
(1)用天敌或昆虫寄生现象控制玉米螟的数量;(2)如发现玉米螟痕迹,及时进行药剂控制,如50%氯丹水悬浮剂。
玉米象是分布范围广、为害较严重的玉米害虫之一。
幼虫会钻进玉米茎膜、叶鞘、穗内等地方,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
(1)无公害、低毒剂,如硫虫威、吡虫啉等;(2)修改农业制度,增加农田杂草的覆盖度,控制网格式密植的种植方式;(3)使用天敌、化学控制剂、生物杀虫剂等综合治理。
三、结语玉米病虫害是制约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增加玉米产量,应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除了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防病抗虫品种以外,最重要的是科学用药,按照药物说明书的要求使用药剂,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对玉米抗灰斑病的遗传性状研究中,大部分研究 者认为,玉米对灰斑病的抗性是受数量性状控制, 主要表现为基因的加性遗传效应。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玉米抗灰斑病基因进行了 大量的定位研究,发掘出较多的抗病QTL,但这些 QTL一致性差,目前仍不能明确玉米灰斑病主效抗 病QTL数目和位臵。 本研究利用RIL群体,采用BSA法,筛选抗病基因 连锁标记,并进一步进行玉米第1染色体主效抗病 QTL定位,以期明确第1染色体上主效QTL所在的 区间,为QTL的精细定位奠定基础。
将RIL群体田间表型鉴定结果做正态分布图,经正态分布的 偏度和峰度检测,结果表明其分布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这 可推断玉米抗灰斑病是由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
正态分布检测结果
性状
发病
均值
标准差
偏度
峰度
3.7867 1.6569 0.4108 -0.0276
RIL群体灰斑病正态分布曲线
按照灰斑病抗病等级评 价标准,通过对300个RIL 家系的表型鉴定分析得到, 高抗家系占4.7%,抗病家 系占44.3%,中抗家系占 32.7%,感病家系占 14.6%,高感家系3.7%。 进一步发现群体中出现了 超亲遗传的个体说明选择 的双亲在灰斑病抗性方面 或者不是极端类型,或者 具有基因间的互作效应存 在。
一步推测在这个区间可能存在 抗病QTL。
第1染色体整合图谱
3 结论
通过对 RIL 群体的抗性鉴定结果分析,玉米对灰斑病的抗 性属于数量性状遗传,符合3个主效基因加多基因模型,说明 至少存在3个主效抗病基因,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作用为主。 根据抗病性鉴定结果构建出包含 16个抗病家系和15个感病 家系的抗感池。利用 103 对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 SSR 引物, 筛选出5对在抗感池间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它们分别是 umc1917、 umc2211、umc1423、 umc1412 、bnlg1065 ,这5对引 物分别位于玉米第1、4、5、7、8染色体上。
2.2 玉米抗灰斑病连锁标记分析 2.2.1 亲本多态性引物筛选
将均匀分布在玉米全基因组上的309对SSR引物对亲 本进行多态性分析,筛选出在两个亲本间存在多态 性,且扩增条带清晰的103对引物,多态性引物占总数 的比例为33.3%。每对SSR引物在亲本间扩增出一个 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条带的大小从20bp到600bp不 等。
73,839,446 73,840,205 80,320,058 80,320,344 78,857,351 78,970,101
148,627,351 148,628,214 166,770,809 166,770,972 182,926,541 187,399,965 191,089,609 191,472,282 224,265,940 267,147,067 182,927,313 187,400,660 191,089,856 191,473,052 224,266,698 267,147,720
界定左标记 umc2229,0.9cM ,达到了一定的精细度,但是 距离区间界定右标记umc1515,32.4cM,这个区间较大。主 要是因为在该区间内根据目前IBM2008数据库已经找不到在 两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如果想缩小这一区间,必 须利用基因组的DNA序列信息,设计引物,自主开发可用的 标记。这项工作正在由本课题组其他同学开展。
模型 3MG-CEA 2MG-RecessiveI 2MG-Additive 2MG-AI 3MG-AI 4MG-EEEA 1MG-A 2MG-EA 4MG-CEA 2MG-A 3MG-PEA 2MG-DominanceI 4MG-EEA 3MG-A 4MG-A 4MG-AI AIC值 1081.9809 1169.4642 1169.465 1171.4622 1179.4505 1183.328 1186.3636 1186.3642 1186.3677 1186.7671 1188.3638 1188.3648 1188.3657 1190.3665 1192.3714 1201.4509 加性效应 主基因遗传率 1.0113 0.9142 0.7442 0.5205 0.7251 0.5203 0.7618 0.5212 0.8053 0.532 0.6837 0.5068 0.2941 0.0318 0.2425 0.042 0.1693 0.041 1.0042 0.3421 0.2406 0.0482 0.2923 0.0315 0.227 0.0417 0.2312 0.0377 0.0118 0.0046 0.857 0.5359
合成第1染色体上72对SSR引物,筛选到18对亲本间具有多 态性引物,经进行抗感池 31 个家系的电泳检测及连锁分析, 将抗病基因定位在引物 bnlg2295 附近,标记 umc2229 , 0.9cM , 距离区间界定右标记umc1515,32.4cM。
4 讨论
本试验将抗病基因定位在引物bnlg2295附近,距离区间
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检测
1. 6 数据处理
运用Microsoft Excel应用程序和DPS数据处理 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RIL群体的抗性遗传分析
2.2 玉米抗灰斑病连锁标记分析
2.3 玉米第1染色体上主效抗病QTL定位
2.1 RIL群体的抗性遗传分析
2.1.1 RIL群体的抗病性表现特点
397.3和430.6。
收集近年来关于玉米抗灰斑病 的 QTL 定位文章,以玉米遗传 连 锁 图 谱 IBM2 2008 Neighbors 为 参 考 图 谱 整 合 65 个 抗 玉 米 灰 斑 病 QTL , 构 建 QTL 综合图谱(李元师兄)。 在第1染色体上上共找到四个 “ 一 致 性 ” QTL 区 间 , 分 别 为 283.27—311.39、408.2—412.7、 525.28 — 538.44 、 728.41 — 749.54。将“一致性”区间与本 研究结果比较,本研究获得的 连 锁 标 记 bnlg2295 位 置 及 推测 区间397.3 —415.3区间,与一致 性区间 408.2 — 412.7 有重叠,进
引物名称 umc1917 umc2228 umc2229 bnlg2295 umc1515 umc1626 umc1676 umc1611 umc1601 umc1754 umc1590 umc2234 umc1396 umc2235 umc1128 umc1431 phi265454 umc1797 IBM位臵 374.8 391.8 397.3 398.2 430.6 448.75 450.8 458.68 473.8 506.83 517 529 548.4 550 711.5 886.1 973 1141.39 Bin 1.04 1.04 1.04 1.04 1.05 1.05 1.05 1.05 1.05 1.06 1.06 1.06 1.06 1.06 1.07 1.09 1.11 1.12 Chr Start Chr End
用无菌水将平板 中分生孢子洗下, 于玉米植株喇叭口 期(9~11叶), 用喷嘴处装有 20mL注射器针头 的手提式注射器接 种。针头从植株喇 叭口处平行插入, 将菌液注入植株叶 心中,按10mL/株 接种全部单株,每 个株行接种10株。
接种
鉴定
于玉米乳熟期(接种后30~40天),每间隔
5天,调查发病趋势与级别。每个株行选取5 株,每株选取棒三叶及两片感病较重叶片共 5片叶,田间目测叶片病斑覆盖度即病斑面 积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比。
统计18个标记在31个家系中
检测的结果。位于 1 染色体
1.04 区,在 IBM2008 图谱上 的 位 置 为 398.2 的 引 物
bnlg2295 ,其在抗感群中的
分离单株最少,可以推测在 这个引物附近可能存在抗病
QTL 。其两边最近的界定标
记 分 别 为 umc2229 和 umc1515 ,它们的位置分别
技术路线
田间种植掖478与齐319构建的RIL群体
病原菌培养 田间接种鉴定 鉴定结果分析 RIL群体DNA提取
明确玉米 对灰斑病 抗性遗传
组建BSA 池
SSR标记分析
抗病连锁标记分析及玉米第1染色体上 主效抗病QTL定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感病自交系掖478和抗病自交系齐319为亲 本杂交,构建的包含 300个家系的RIL群体。
2.3 玉米第1染色体上主效抗病QTL定位
玉米第1染色体多态性标记位臵 根据 IBM2008 图谱, 合成了第 1 染色体上 标 记 umc1917 目 标 区的SSR引物,共72 对,进行亲本多态性 筛选。筛选出在两亲 本间存在多态性的引 物18对。从标记的位 臵 可 以 看 出 在 bin 区 1.04—1.06 之间共 14 个标记,相邻两个标 记之间最小距离为 0.9cM ,最大距离为 32.4cM,, 平均每个标 记之间的距离为 12.5cM。
用筛选出的多态性引物,对抗感池31个家系进行PCR扩 增,聚丙烯凝胶电泳检测,检测结果如图
抗
病
家
系
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病
家
系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umc2229抗感池群体电泳图
抗感池群体检测交换单株情况
玉米抗灰斑病连锁标记分析 与第1染色体主效QTL定位
主要内容
1
2 3 4 3 4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技术路线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结论与讨论
5
6
致谢
玉米灰斑病( gray leaf spot,GLS)是由玉蜀黍 尾孢菌引起的一种玉米叶 片病害,该病使叶片损伤 和凋萎导致光合组 织丧 失功能,最终引起穗粒数 减少,粒重降低,其引起 的产量损失一般为 10%~30%,严重的可达 60%~80% 甚至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