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复习

选举制度的发展演变

奴隶制时期的世袭制

战国时期从获军功的人中提拔或从游说之士中量才录用

以德取人的察举制——以门第取人的九品中正

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

什么是科举制

科举制度,是由国家设立若干科目,通过统一考试进行选拔人才,分配官职的制度。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央集权的需要,是选士制发展的结果。

一、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

二、历代科举制度的改革和演变

三、对科举制度的分析评价

一、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

607年,隋炀帝下招要求各地推举具有10个方面才能的人到中央,其中“文才秀美”科就是后来的进士科。进士科的开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

一、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

1、生源和考试手续

(1)生源:“生徒”和“乡贡”。

(2)手续:经学校或地方长官考核送礼部参加考试,再经吏部复试后授官 。乡试(地方)-省试(尚书省礼部)-吏部试

2、考试的类型和科目:

类型主要是常科和制科。

常科: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

制科:贤良方正等。

一、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

3、考试方法:

主要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等。

4、科举及第后的荣耀

“登龙门” 一“举”成名

“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

帖经

墨义

二、历代科举制度的改革和演变

(一)宋代的改革

(二)元代的改革

(三)明代的改革

(四)清代的科举制度

(一)宋代的改革

(1)确定殿试制度,皇帝直接控制科举。(2)设置“别头试”,限制考官权力。

(3)建立弥封誊录制,防止考官舞弊

(4)扩大及第名额。

(5)考试周期确定为三年一次。

(6)每次考试分三个阶段:乡试--省试--殿试(7)确定殿试之后的待遇。

元代

宋殿试图

殿试之后的待遇

按“三甲五等”发榜

第一甲:名列第一,第二等者,赐以“进士及第” 名义。

第二甲:名列第三等者,赐以“进士出身” 名义;

第三甲:名列第四,第五等者,赐以“同进士出身”名义。

告示

(二)元代的改革

1、明定三场三制:

乡试、省试都各考三场,每场之间相隔三日2、确定乡试、省试的具体日期:

乡试第一场为农历八月二十,会试第一场为农历二月初一

3、规定考试范围:

出题范围是《四书》,答题范围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三)明代的改革

(1)确定“三年大比”制度。

(2)考试过程改为四个阶段。

(3)考试的手续更为严密。贡院

(4)确定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

清代

“三年大比”制度

洪武十七年 (1384年)正式规定每隔三年,

举行一整套自下而上的考试步骤。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逢子、卯、午、酉年的八月举行乡试,称“秋闱”, 每逢丑、辰、未、戌年的二月举行会试,称“春闱” 这些年头称为“大比之年”。

明代

四个阶段的考试过程:

童生试(院试):州县级考试,考中者称为

“生员、秀才或相公”,送到省里去参加乡试; 乡试:省级考试,每三年一次,八月举行,称“秋闱”,考中者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

称为“解元”。(发榜图)

会试:中央级考试,在乡试后第二年举行,试

期在春季二月,称“春闱”,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入宫廷参加

殿试;

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发榜分为三甲,

第一甲的三人,称“状元、榜眼、探花”,赐

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明代

乡试发榜

八股文体

第一是“破题”,用两句话破题目要义;

第二是“承题”,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 第三是“起讲”,为议论的开始;

第四是“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

第五是“起股”,又称“提比”;

第六是“中股”,又称“中比”;

第七是“后股”,又称“后比”;

第八是“束股”,又称“束比”。

八股文特点

1、取材于四书五经

2、代圣人立言

3、采用排偶文字,文体本身集诗、赋、论、策于一体。

古怪题目:截搭题:“则吾从先进”

“其为仁之本欤?子曰巧言令色”

枯窘题:“互乡”、“居”、“其然”、“叟”

明代

北京贡院

(四)清代的科举制度1、考试科目上,增设了制科和翻译科。

2、对作弊的防范措施更加严密。

“三场辛苦磨成鬼,

两句功名误煞人”

三、对科举制度的分析评价

(一)积极意义:

1、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选士大权归中央政府;相对保证官员素质;思想统一于儒学。

2、科举是寓教于民的制度;

3、有利于提高封建政权的行政效率。

(二)消极影响:

1、束缚思想,阻碍学术发展。

2、影响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

3、败坏学风、士风、腐蚀士人思想。

宋真宗《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家不有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