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
传染病防治及报告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传染病防治及报告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和报告管理,确保传染病的及时发现、报告和控制。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三、职责分工1.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传染病防治的政策和措施,并组织协调相关工作。
2. 医疗机构负责对病患进行诊断和治疗,并采取必要的隔离和防控措施。
3. 企事业单位应当做好员工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包括加强员工的卫生宣教和防护设施的投入。
4. 个人应当自觉遵守传染病防治的相关规定,如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等。
四、报告制度1. 医疗机构对于发现的传染病病例需在24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提供详细的病例信息。
2. 卫生行政部门收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相应的防控措施,并及时通报相关单位和公众。
五、控制措施1. 对于已经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2. 对于疫情严重的地区,可以采取封控措施,限制人员流动,并提供医疗救治和物资保障。
六、宣教工作1.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2. 相关单位应当加强员工的宣教工作,提高员工的传染病防护能力。
七、处罚制度对于故意隐瞒或者拒绝报告传染病病例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并依法给予处罚。
八、监督与检查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整改。
九、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
对于由于违反本制度造成的后果,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处罚。
以上为传染病防治及报告管理制度范文,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传染病防治及报告管理制度范文(二)传染病是一种由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播能力和感染性。
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传染病防治及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三篇)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是指针对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汇报和管理工作所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流程。
一、工作目标1. 及时收集并准确汇报传染病疫情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单位共同参与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与汇报工作。
3. 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为疫情防控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工作职责1. 疫情信息汇总负责人:a. 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单位的疫情信息汇总工作,定期收集并整理疫情数据。
b. 确保疫情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汇报疫情信息。
2. 疫情信息采集人员:a. 负责采集各相关部门、单位上报的疫情信息,对信息进行核实和整理。
b. 协调沟通各部门、单位,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人员:a. 负责对采集到的疫情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编制相应的疫情报告。
b. 提供疫情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并及时回复相关疫情信息的咨询和要求。
c. 根据需要,对疫情报告进行动态更新和修订。
三、工作流程1. 信息采集与上报:a. 各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规定格式和要求上报疫情信息。
b. 疫情信息采集人员及时核实和整理上报的信息。
2. 信息汇总与分析:a. 疫情信息汇总负责人定期收集采集人员整理的信息,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b. 根据需要,编制疫情报告,提供给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
3. 信息回复与更新:a. 对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疫情信息咨询和要求,及时提供回复和更新疫情信息。
b. 根据疫情变化和需要,对疫情报告进行动态更新和修订。
四、工作要求1. 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执行疫情信息的收集、汇报和管理工作。
2. 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时回应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咨询和要求。
3. 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协作与沟通,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 不得故意隐瞒、虚报或篡改疫情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5. 加强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保护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安全。
传染病疫情报告与防控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与防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与防控管理工作,保障医院内部和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规,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与防控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包含病菌、病毒、真菌、原生动植物、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群或动物群体中传播的一类疾病。
2.疫情:指传染病在肯定区域和时间内发生的病例及其相关信息的统计和分析总称。
第四条原则1.防备为主,防治结合。
2.尽早发现,尽早报告,尽早掌控。
3.信息共享,协同搭配。
第二章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第五条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责任医院内的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应负有传染病疫情及时报告的责任,包含但不限于以下:1.发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例时,应立刻填写并提交传染病报告卡。
2.接到传染病患者报告后,要及时核实、填写并提交相关的传染病报告表。
3.每日定时统计各类传染病病例及其相关信息,形成传染病疫情报告并及时上报。
第六条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及报告表医院将编制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和报告表,并定期更新和优化。
相关人员在发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例时,应依照规定填写相关报告卡和报告表,并及时上报。
第七条报告渠道传染病疫情报告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1.医院内部传染病报告系统。
2.口头报告:当情况紧急时,可以通过电话或会议等方式进行口头报告,同时要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进行书面报告。
第八条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内容传染病疫情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1.传染病的名称、类型和分类。
2.发病日期、地方和人数统计。
3.病例近况,包含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愈情况等。
4.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播特点。
5.防控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6.其他与疫情相关的紧要信息。
第九条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时限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在发现或接到传染病病例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传染病疫情报告,具体时限依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传播速度确定,并及时上报。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第一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为了能够及时有序地应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我校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上级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成立由校长cc为组长,业务主任陈cc为付组长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班班主任负责本校传染病防治的各项具体工作。
2、各班班主任为本班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一旦发现本班有传染病疫情,应在1小时内向校长及主任报告。
各班班主任应定期对各班卫生委员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及疫情报告程序进行培训。
3、针对不同季节的传染病,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传染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各班班主任坚持每天对本班学生进行晨检和午检,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为预防各种传染病在校内的发生,各班应把本班的公共区、教室、寝室彻底打扫干净,不留卫生死角。
并加强教室、寝室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第二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甲类传染病为强制管理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2.《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国务院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情况增减甲类和乙丙类传染病病种,以适应情况的变化。
3.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及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4.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如实公布全国疫情并随时通报重大疫情,并可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疫情。
5.传染病的控制包括:(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宣布疫区。
(4)对尸体的处理。
(5)药品生物制品等的供应。
6.解答)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控制措施:(1)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予以隔离治疗。
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拒绝隔离治疗或隔离期末满擅自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传染病管理及疫情报告控制规范

传染病管理及疫情报告控制规范引言概述:传染病管理及疫情报告控制规范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举措。
有效的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控制规范能够及时发现、报告和控制传染病,有效防止疫情扩散,保障人民健康。
一、传染病管理1.1 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明确传染病的分类、报告、隔离、治疗等相关程序和责任。
1.2 加强传染病监测:建立传染病监测网络,及时监测传染病疫情动态,做好传染病的早期预警和预防工作。
1.3 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加强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和技能。
二、疫情报告2.1 规范疫情报告流程: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明确各级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流程和要求,确保信息畅通。
2.2 加强疫情报告监督:建立疫情报告监督机制,加强对疫情报告数据的核实和监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3 提高疫情报告效率: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疫情报告的效率和及时性,加快疫情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三、疫情控制3.1 制定疫情控制方案:建立疫情控制方案,明确疫情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3.2 加强疫情溯源调查:对疫情暴发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和溯源,找出病源和传播途径,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3.3 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传染病和疫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四、应急响应4.1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各级卫生机构的应急职责和协作机制。
4.2 加强应急演练:定期组织传染病疫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确保在疫情暴发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4.3 提高应急响应效率:加强应急响应的协调与配合,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灵便性,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国际合作5.1 加强国际合作机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跨国传染病疫情,分享信息和经验,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5.2 推动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参预国际合作项目,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我国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控制的水平和能力。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模版(5篇)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和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保障公众健康,制定本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三、报告流程1. 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后,医务人员应立即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进行报告。
2. 医务人员首先应向所在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控制科或感染管理科报告。
3. 疾病控制科或感染管理科应在24小时内将报告信息上报给所在地区的卫生主管部门。
4. 卫生主管部门应及时进行确认,并按照相关规定将报告信息上报给上级卫生主管部门。
四、报告信息内容1. 报告信息应包括疑似病例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2. 报告信息应包括疑似病例的病情信息,如症状、体温、医学检查结果等。
3. 报告信息应包括疑似病例的接触史,如接触过的人群、接触的场所等。
五、保密与安全1. 报告信息应严格保密,仅用于传染病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
2. 报告信息的存储和传输应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被篡改。
3. 报告信息的查阅和使用应受到授权人员的限制,确保信息安全。
六、责任与处罚1. 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疫情报告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2. 对于未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的医务人员,将依法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3. 对于故意隐瞒、虚报传染病疫情的医疗卫生机构,将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七、监督与评估1. 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确保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卫生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八、附则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卫生机构所有,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以上为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的模板,具体制度的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法规进行调整。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模版(2)一、背景介绍传染病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监测手段,及时准确地报告传染病疫情对于疫情的控制和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传染病管理及疫情报告控制规范

传染病管理及疫情报告控制规范一、引言传染病是指能够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传播给他人的疾病。
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管理传染病和控制疫情,制定本规范旨在确保传染病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以及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
二、传染病管理规范1. 传染病分类和监测1.1 传染病应根据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监测和控制。
1.2 传染病监测应包括对疫情的实时监测、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病例的报告和调查等。
1.3 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机构,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2. 疫情报告控制规范2.1 疫情报告应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病情严重程度、传播途径、病原体鉴定结果等。
2.2 疫情报告应及时准确,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3 疫情报告应涵盖疫情的时空分布、病例的流行特征、传播途径和风险评估等内容。
2.4 疫情报告应定期更新,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传染病管理及疫情报告控制流程1. 传染病管理流程1.1 确定传染病管理的责任部门和机构,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
1.2 建立传染病监测网络,包括监测站点的选择、监测指标的确定和监测方法的规范。
1.3 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4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机构报告。
1.5 对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 疫情报告控制流程2.1 建立疫情报告的责任部门和机构,并制定相应的报告流程和工作要求。
2.2 确定疫情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病情严重程度、传播途径、病原体鉴定结果等。
2.3 确保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及时采集和整理疫情信息,并向相关部门和机构报告。
2.4 对疫情报告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5 定期更新疫情报告,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传染病管理及疫情报告控制的技术支持和培训1. 技术支持1.1 建立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的信息系统,提供数据采集、报告和分析的技术支持。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五篇)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坚持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
二、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三、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薄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四、坚持首次负责制,严格门诊全员登记制度,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以最快的方式报告防疫站和县卫生局。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于____小时内报告预防保健科。
五、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工作。
定期对各科进行核对、自查,发现问题按医院有关规定予以奖惩。
各科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保留三年。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二)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____号令》的规定,特制定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法定传染病分类(甲、乙、丙)和疫情报告时限与疫情报告程序。
二、各级医务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五篇)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
2、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时,要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
4、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定期报院领导小组。
5、中心领导小组组织中心内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区疾控进行漏报抽查。
并将检查结果报中心主任,必要时通报全中心。
6、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
7、中心领导小组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
广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1、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质量要求:(1)内容填写完整,不得漏项:____岁以下儿童必须填写家长姓名;现地址应填写到最小单位,城市应填写到区(县)、街道、门牌、幢、室,农村应填写到乡、自然村。
对于单位内宿舍应在单位前写明____区____路;户口地:卡片除填写现住址外,还应填写户口地,以确定该病人是否为外地人口,否则为不完整卡片。
(2)填报订正卡或初报卡均要做出标记。
(3)填写各项目要准确,病人住址要详细具体,字迹工整易辨认。
(4)按规定时间报告,初诊日期为医院对病人做出明确诊断的日期,应与报告日期在同一天,否则为不及时。
2、社区负责网络报告的传染病卡片质量,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诊断依据、病名、医生填卡日期、地址,地址应选择到街道(乡镇),否则为不合格卡片。
卡片生产日期即为网络直报日期。
实行网络报告的医疗机构保存传染病报告卡,保存期____年。
责任报告单位应设立《专用疫情登记簿》。
在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的同时,按规定进行疫情登记,《专用疫情登记簿》保存____年。
3、中心建立核对和每月自查制度。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二)一、本单位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6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____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2)一、引言疫情报告是监测和评估传染病爆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及时获取和准确反映疫情,各国纷纷建立了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探讨其核心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
二、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传染病的爆发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是应对传染病爆发的关键步骤之一。
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提供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支持:1. 及时发现和监测疫情:通过建立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各级卫生部门可以及时获取基层医疗机构和公众报告的疑似病例信息,从而及时发现和监测疫情的蔓延。
2. 准确评估疫情风险: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卫生部门准确评估疫情的风险水平,了解病例分布和传播情况,从而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 快速响应和控制疫情:通过及时报告和信息共享,各级卫生部门能够更快速地响应疫情,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疫情控制,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5篇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5篇第一篇: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1、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
2、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
4、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传染病登记本等,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
5、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疫情漏报检查。
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的传染病登记本、放射科的传染病登记本。
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按制度进行奖惩。
6、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对、网络直报、登记、卡片保存等工作。
7、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入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岗前培训。
8、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调及采样工作。
第二篇: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1.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
定期召开疫情例会,研究疫情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
4.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传染病登记本等,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
5.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疫情漏报检查。
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的传染病检验登记本、放射科的传染病检查登记本。
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按制度进行奖惩。
6.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对、网络直报、登记、卡片保存等工作。
7.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入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岗前培训。
8.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调及采样工作。
第三篇:疫情报告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疫情报告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1.在科长领导下,负责全院疫情报告卡的收集、登记、上报工作。
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管理制度(3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方案》等相关规定,特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希望相关科室严格遵照执行。
1、建立健全医院各科室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发挥疫情报告管理组织的职责。
2、各科医生在医疗诊治中如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白喉、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医务处,填写传染病卡片由传染病疫报告员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他乙类传染病及病原携带者应于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瞄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于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各科医生应认真及时填写传染病卡片,并在传染病登记本上登记后,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不得迟报、漏报。
传染病检查员每日对疫情情况进行检查审核,立即网络直报。
门诊医生要认真逐项填写目诊日志,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日期、年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职业、现住址、发病日期、初诊、诊断日期等不得漏项,字记清楚。
并用红笔注明“报卡”。
住院医师应在住院患者出入院登记本上用红笔注明“报卡”。
化验室、放射科建立传染病登记本,防止漏登、漏报。
4、各科建立的门诊工作日志登记及传染病本要保存三年。
5、各科由传染病监控员检查门诊医师工作日志及病区患者出入院登记本是否填写齐全,传染病是否漏报、迟报。
6、认真执行肺结核病疫情报告归口管理程序,经治医生发现疑似或者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含结核性胸膜炎)必须立即报卡,____小时内网络直报。
同时将患者转到结核病防治所并做好记录。
如遇有患者大咯血、自发性气胸及其他严重合并症,可待患者病情稳后再转诊,不得擅自收治。
放射科发现疑似肺结核或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时进行登记。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通用5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通用5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1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9、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
10、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2、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内,送定点站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21、幼儿园成立创安领导小组,未保领导小组及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及护校队。
安全工作层层负责、落实到人。
2、及时传达、宣传和学习上级领导有关安全文件,提高老师的安全教育及管理意识。
3、定期对全园教职工进行消防讲座等培训。
4、建立和执行房屋、设备、消防、防盗交通等各项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建立执行食品、药物的管理制度。
并落实安全工作每日巡查制度。
5、严格执行幼儿接送卡制度,加强门卫管理,平时要关好门,对来访者进行询问登记,严防幼儿走失。
6、食堂定点采购,并实行查证制度,四十八小时留样制度。
卫生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及流程

卫生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及流程
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
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尤其是要按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和感染控制,严防疫情传播。
2.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
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3.流行病学调查。
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4.疫点疫区处理。
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
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
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
6.宣传教育。
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引言概述: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和报告传染病疫情,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进行阐述,包括报告对象、报告内容、报告方式、报告时间要求和报告责任。
正文内容:1. 报告对象1.1 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适合于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社区等单位。
1.2 个体:个体报告是指每一个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工作者等在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时应即将报告。
2. 报告内容2.1 疫情信息:报告应包括疫情的发生地点、发病时间、病例数量、病情严重程度等相关信息。
2.2 病原学信息:报告应包括疾病的病原学特征、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相关信息。
2.3 预防控制措施:报告应包括已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建议,以及对公众的预防教育。
3. 报告方式3.1 纸质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可以通过纸质报告表格进行,填写完整后交由相关部门进行汇总和分析。
3.2 电子报告:现代化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可以通过电子报告系统进行,实现报告的实时、快速和准确。
4. 报告时间要求4.1 紧急报告:对于疫情突发、病例严重的传染病,应即将进行紧急报告,确保相关部门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4.2 日报告:每天定时报告前一天的传染病疫情,包括新增病例数量、治愈病例数量、死亡病例数量等。
4.3 周报告:每周定时报告前一周的传染病疫情,包括病例数量、地区分布情况、趋势分析等。
5. 报告责任5.1 报告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工作者等在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时应即将报告,并确保报告内容准确完整。
5.2 监督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监督和指导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实施,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3 相关部门:卫生健康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负责接收、汇总和分析传染病疫情报告,并根据报告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总结: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通过明确报告对象、内容、方式、时间要求和责任,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和报告传染病疫情,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1. 引言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并在肯定范围内扩散的疾病。
传染病的爆发和扩散不仅对个人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逼,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压力。
为了适时有效的把握传染病的疫情,做好疫情的报告与登记工作,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
2.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2.1 报告对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应涵盖全社会,包括医疗机构、学校、工作单位和个人等在内。
医疗机构、学校和工作单位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适时向疾病防备掌控机构报告需要报道的传染病疫情。
个人应自发履行报告义务,发觉疑似传染病病例时,应立刻向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社区报告。
2.2 报告内容传染病疫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确诊病例的基本情况: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等;•传染病的种类:明确该病是属于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报告传染病范畴;•传染源和感染途径:描述传染源和感染途径,有助于掌控传染病扩散;•病例的病程和症状:记录患者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有助于科学研判;•现有的防备和掌控措施:如是否已实行隔离措施、已完成的病例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等。
2.3 报告渠道和时限传染病疫情报告渠道应当明确,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话、传真以及直接送报方式进行。
报告时限应依据疾病的传播性和危害程度而定,原则上应适时报告,最迟不超过24小时。
2.4 报告责任和奖惩医疗机构、学校、工作单位等有责任帮助个人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确保报告的适时精准性。
对有意隐瞒、瞒报或者拖延报告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进行严厉处理。
3. 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3.1 登记范围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应涵盖全部传染病病例,不论其流行性和危害程度。
登记的对象包括全部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以及疫情相关的人员,如紧密接触者和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等。
3.2 登记内容传染病疫情登记应包括以下内容:•传染病病例的基本信息:同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包括感染途径、传播速度和范围等;•传染病病例的治疗和隔离情况:记录患者的治疗和隔离情况,适时调整防控策略;•周边环境和社会情况:记录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及社会环境因素,有助于防控决策。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引言概述: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疫情报告的收集、统计、分析和发布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加强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报告范围1.1 传染病种类: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应包括各类传染病,如肺结核、流感、艾滋病等。
不同传染病的报告要求和流程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应被纳入该制度的范围内。
1.2 报告单位:制度应明确规定哪些单位需要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包括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等。
各单位应按照规定的报告要求和时间节点进行及时报告。
1.3 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应包括传染病病例的基本信息、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病例分类和临床表现等。
同时,还应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疫苗接种情况以及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二、报告流程2.1 报告时间节点:制度应规定各单位在发现传染病病例后的报告时间节点,以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上报。
一般情况下,报告应在发现病例后的24小时内完成。
2.2 报告渠道:制度应明确规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渠道,包括在线报告系统、电话报告热线等。
各单位应选择合适的渠道进行报告,并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3 报告程序:制度应规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具体程序,包括信息收集、数据录入、报告审核和上报等环节。
各单位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告,并确保报告过程的规范和高效。
三、报告统计与分析3.1 数据收集:制度应规定各单位对传染病疫情数据的收集方式和要求,包括病例信息、流行趋势、病例分类等。
各单位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数据收集,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数据统计:制度应规定对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指标,如病例发病率、死亡率、病例分布等。
统计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传染病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3.3 数据发布:制度应规定传染病疫情数据的发布方式和频率,如定期发布疫情报告、发布预警信息等。
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死亡监测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死亡监测管理制度疫情发生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尤其是传染病疫情更是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监测体系和管理制度。
本报告将针对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和死亡监测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传染病疫情报告一旦出现传染病疫情,及时准确地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
因此,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疫情报告体系,要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其他相关部门及时上报疫情信息。
同时,还需要对疫情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具体而言,传染病疫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患病人数:包括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死亡病例等。
2. 疾病类型: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等。
3. 疫情蔓延情况:时间、地点、范围等。
4. 防控措施:当前已采取的防控措施以及未来的计划。
5. 其他相关信息。
在疫情报告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且要建立起多部门、跨领域的合作机制,确保信息共享和资源协调。
死亡监测管理制度在传染病疫情中,死亡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及时准确地监测和报告死亡情况,对于评估疫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及为死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都非常关键。
死亡监测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 监测对象:包括所有死亡病例,特别是因传染病导致的死亡病例。
2. 监测内容:包括死亡原因、确诊情况、死亡时间、年龄性别等。
3. 监测流程: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死亡监测流程,包括监测点、监测方法、监测人员等。
4. 报告和应对:对监测到的死亡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地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5. 数据统计和分析:对监测到的死亡情况进行定期统计和分析,评估疫情的严重程度和趋势。
在死亡监测管理制度中,需要建立起多部门、跨领域的合作机制,确保信息共享和资源协调。
同时,还要做好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死亡监测工作的认识和能力。
结语总之,传染病疫情报告和死亡监测是控制疫情蔓延的重要环节。
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管理制度一、引言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管理制度旨在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地掌握和应对传染病疫情,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管理制度的目的、范围、流程、责任和监督等内容。
二、目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管理制度的目的是:1. 及时掌握传染病疫情的动态,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2. 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警疫情风险。
3. 建立健全的疫情报告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沟通和协调。
4. 提高传染病疫情的应对能力和紧急处置能力。
5. 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范围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管理制度适合于全国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登记和统计。
2. 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分析和评估。
3. 传染病疫情的预警、应对和处置。
4. 传染病疫情的信息共享和发布。
四、流程1. 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1)医疗机构发现疑似或者确诊传染病病例后,即将向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及时核实和确认疫情,并向上级机构报告。
(3)上级机构根据情况进行疫情评估和分析,并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
(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收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疫情评估和指导,并向社会发布疫情信息。
2. 传染病疫情管理流程:(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疫情报告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疫情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工作,包括隔离、治疗、消毒等。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对疫情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和预案。
(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上级机构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疫情的动态和防控效果。
五、责任1. 医疗机构责任:(1)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或者确诊传染病病例。
(2)按照像关规定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调查和防控工作。
(3)加强传染病的诊治和预防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一、引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是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汇总和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目的、范围、责任、流程和相关要求。
二、目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目的是:1. 及时掌握传染病疫情信息,实现早期预警和快速响应;2. 提供准确的疫情数据,为科学决策和应对措施提供依据;3. 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和预防工作,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三、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体从业人员,包括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涉及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的所有环节。
四、责任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传染病疫情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2. 医疗机构负责及时报告发现的传染病疫情信息;3. 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和检查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执行情况。
五、流程1. 确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标准和要求;2. 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后,立即进行初步调查和报告;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收医疗机构的报告后,进行进一步调查和核实;4.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将核实后的疫情信息及时报告给上级卫生主管部门;5. 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根据报告的疫情信息,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6. 卫生监督机构对疫情报告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各环节的执行情况。
六、要求1. 所有从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和流程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2. 报告的内容必须准确、完整、清晰,包括疫情的发生地点、时间、病例数量等信息;3. 对于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报告,不得拖延;4. 对于已经报告的疫情,应及时更新疫情信息,包括新增病例、治愈病例、死亡病例等;5. 严禁虚报、瞒报或者故意篡改疫情信息,一经发现将依法追究责任;6. 保护个人隐私,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疫情信息,严格控制其传播范围。
七、总结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及时掌握和有效应对传染病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机构和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制度要求,加强疫情监测和预防工作,共同维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7
六、填报要求
报卡类别: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 接标识“初次报告”。对已填报过卡片的 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和发生死亡时, 必须再次填报,标识“订正报告”;其中, 死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 例,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因非传染病死亡 时,不需再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病人同时 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卡
6h,冬季不超过24h
ppt课件
19
(三)病理学诊断
最急性死亡病例,有的特征性的病变尚未 出现,尽可能多检查几只,并选症状比较 典型的剖检。有些传染病除肉眼检查外, 还需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ppt课件
20
(四)微生物学诊断
细菌病的诊断方法 病毒病的诊断方法
ppt课件
21
细菌病的诊断方法
病料的采集、保存与运送
2、乙肝的病原携带者不需要进行网络直报
3、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ppt课件
16
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
本次疫病流行的情况,包括发病的时间、地 点、疫情分布、感染率、发病率、死亡率和 病死率等
疫情来源的调查,指本地过去是否发生过类 似的疫病,有何防控措施;附近地区是否发 生过类似的疫病等
传播途径和方式的调查,本地动物的饲养管
理方法;畜禽流动、收购和防疫卫生情况及
ppt课件
8
六、填报要求
家长姓名:14岁以下儿童要求填写患者家 长姓名。
现住地址: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 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 馆、旅店。应详细填写要求城市到门牌号, 农村到农村组,以能找到该病人为原则。 职业要求幼托儿童和学生必须要填写学校 名称和所在班级
ppt课件
9
七、纸质资料的保存
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 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 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 通过网络报告; 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 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 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 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5、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传染 病
ppt课件
3
三、怎么填写?
必填项11项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人属于、现
住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填卡日期、 疾病名称、密切接触者有无相同症状。
ppt课件
4
四、病例分类
病例分类与分型
1、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 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 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 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ppt课件
12
二、正确诊断
诊断方法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传染病 和每一次诊断工作都需要全面去做,而 是应该根据不同传染病的具体情况,选 取一种或几种方法及时作出诊断
ppt课件
13
(一)临诊诊断
临诊诊断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利 用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最简单的器 械(体温计、 听诊器等)直接对发 病动物进行检查
尸体处理断
对传染病死亡畜禽的尸体进行剖检, 观察其病理变化,一般情况下有病 理变化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ppt课件
18
(三)病理学诊断
剖检尸体和采集病料时,注意以下几点: 尽可能多剖检几只死亡病例 怀疑炭疽时,先做末梢血液涂片,必要时取
脾脏抹片、染色镜检,排除炭疽后再解剖 采取病料应在死后立即进行,夏季不超过5—
ppt课件
2
二、那些病种需要报告?
1、法定传染病 (37种,甲类2种,乙类26种, 丙类11种)。
2、甲类:鼠疫、霍乱
3、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肺炭疽、传染性 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4、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 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爆发流行或不 明原因的传染病
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 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传染病报告卡》及传 染病报告记录,保存期限3年。
ppt课件
10
第三节 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
疫情报告 正确诊断 合理治疗 畜禽常用给药途径
ppt课件
11
一、疫情报告
基层从事畜禽饲养、屠宰、加工、运 输的单位和个人,发现畜禽发生疫病 或疑似疫病时,必须向当地防疫检疫 机构或乡镇畜牧兽医站报告,以便及 时作出诊断
细菌的形态检查:将病料或细菌培养物涂 片染色镜检,观察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染 色特性
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
主讲人 张丽萍 2012年11月16日
ppt课件
1
一、谁报告?
1、属地管理原则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 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 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 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 任疫情报告人。
ppt课件
14
(一)临诊诊断
临诊诊断包括问诊、视诊、触诊、听 诊、叩诊,有时也包括血、粪、尿的 常规检查
有些传染病具有特征性症状,如狂犬 病、破伤风等,经过仔细的临诊检查, 即可得出诊断
ppt课件
15
(二)流行病学诊断
流行病学诊断是在流行病学调查(疫情 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可在临诊诊断过程中进行,可向畜禽主 人询问疫情,并对现场进行仔细检查, 然后对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作出诊 断
ppt课件
5
四、病例分类
填报要求(分型) 1、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
四类;(根据诊断标准,未痰检应属于疑 似病例,而不是临床诊断病例;涂阳应属 于实验室诊断病例,而不是疑似病例) 2.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ppt课件
6
五、如何报告
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填卡→检查→核对→录入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