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不安全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不符合交通安全规范,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人的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分为有意的和无意的两类。
人的行为是人的有机体对于刺激的反应,是人通过一连串动作实现其预定目的的过程。
1. 人的行为的一般过程
外界事物的变化(刺激)作用于人的有机体,人体做出行为反应,达到改变外界事物的目的。
人从接受外界刺激到做出行为反应,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外界事物(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官(眼、耳、鼻、舌、身),引起神经冲动,沿着传人神经到达中枢神经(主要是大脑)。中枢神经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后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指挥运动器官(手、脚、声带等)做出行为反应。
在上述心理过程中,有时是依靠人的本能无意识地自动进行的。然而,大多数人的心理过程是在主观意识调节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的。当中枢神经接受感官传来的信息时就会产生感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并在此基础上进而形成知觉(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再应用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回忆),对感知到的事物信息进行认知(确认)、思维(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从而做到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同
时对之产生情绪,发生情感,采取一定的态度,并进一步做出如何采取行动以改变现实的决定。
TOP
2. 人的心理过程及其对安全的影响
人的意识水平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和对人的安全的影响如下:
•阶段一——人处于没有意识的状态,如睡眠中。
•阶段二——人处于意识不清醒或朦胧状态,如酒肌、瞌睡、极
度疲劳,从事单调工作时出现的无精打采等。这是一种不安全的
意识状态。
•阶段三——大脑活动松驰的意识状态,如休息、进餐、从事很
熟悉顺手的工作。人在这一意识状态下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消极,只能从事比较一般的工作。
•阶段四——大脑活动积极敏捷的意识状态,此时头脑清醒,思
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且范围宽广,反应迅速,决定果断,是较
为可靠的意识状态。
•阶段五——过度紧张,恐慌,如在出现意外危险情况时的意识
状态。此时尽管大脑的活动高度兴奋,但注意力、判断力只集中
于眼前,思维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现误操作,是一种不安全的意
识状态。
人的行为是人的有机体对外界事物刺激做出行为反应的过程,人的行为反应有时是无意识的,多数情况下是有意识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行为反应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与这一心理过程的状况密切相关的。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心理原因:如思想不集中,产生错觉,个性不良,情绪不稳定等;
生理原因:如疲劳、体力、视力、运动机能、年龄、性别差异等;
技能原因:如完成操作有困难,技能不熟练等。
(二)客观原因
管理原因:如规章制度不健全,操作规程不落实,协调配合不当,监督检查不力,信息传递不佳等;
教育训练原因如培训制度不健全,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方法不佳等;
设施环境原因:如路面状况、道路设施、气侯条件不佳等;
社会原因:如生活条件、家庭情况、人际关系不佳等。
人的不安全行为可分为有意的不安全行为和无意的不安全行为两种:
1.有意的不安全行为
是指有目的、有意图,明知故犯的不安全行为,是故意的违章行为。如酒后驾车、无证驾驶、超速超载等。这些不安全行为尽管表现形式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冒险”。进一步分析可见,之所以要冒险,是为了实现某种不适当的需要,抱着这些心理的人为了获得利益而甘愿冒受到伤害的风险。由于不恰当地估计了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心存侥幸,在避免风险和获得利益之间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2.无意的不安全行为
是指无意识的、或非故意的不安全行为。人们一旦认识到了,就会及时地加以纠正。造成这类错误的原因是复杂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下列几方面:
外界事物信息本身有误或人无法感知信息的刺激;
人体的生理机能有缺陷;
因知识和经验缺乏而造成思维判断失误;
因技能欠缺而造成行为反应失误;
大脑意识水平低下。
上述因素可能单独导致不安全行为,也可能共同作用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无论是有意的或是无意的不安全行为,都与人的心理个性有密切的关系,不良的个性倾向性(如不认真、不严肃、不恰
当的需要和价值观)和某些不良的性格(如任性、懒惰、粗鲁、狂妄)往往会引起有意的不安全行为;能力低下和某些不良的性格(如粗心、怯懦、自卑、优柔寡断)往往导致无意的不安全行为;而良好的个性心理(如坚强的意志)有助于克服不安全行为。
各种不安全行为的表现从性质上可分为六类:
忽视或违反规章制度;
安全意识不强;
判断、操作错误;
安全装置失效;
缺乏安全知识;
身体缺陷。
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有如下的表现:
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表现
骑自行车者的不安全表现
行人不安全表现
1. 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表现
视力较差;
注意不够;
判断不准;
反应时间过长;
操作不符合规定,出现错误;
听觉失常;
疲劳驾车:
酒后开车;
驾驶车况不良的机动车,如制动器失效、方向失控、轮胎不合格、灯光不全等;
驾车技术不熟练;
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行车速度过快;
心理素质较差;
不遵守交通法规,违章行车。
TOP
2. 骑自行车者的不安全表现
不走非机动车道,抢占机动车道;
路口抢行;
路口、路段猛拐;
对往来车辆观察不够;
自行车制动系统失灵;
骑车技术不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