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初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精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上半年《初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精选
一、考题回顾
初中地理《大陆漂移》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创设情境导入。展示喜马拉雅山“鱼龙”化石,提问为什么海洋中的生物会在世界屋脊发现。共同回答是由于海陆变迁导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海陆分布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进而引出大陆漂移的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
活动:体验魏格纳的发现。
【教师活动】让学生在东西半球图上,找出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用透明纸描出两个大陆的轮廓,标上洲名,沿线剪下来,变换位置拼一拼,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活动】学生将拼出的结果展示交流。通过拼合发现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可以拼合起来。
【教师讲解】正是有了这一发现,才使人类开始关注海陆的变迁,并最终揭开了海陆变迁的神秘面纱。那么,是谁最早发现了这个现象呢?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教材,总结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找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发现者为魏格纳,以及主要观点。
【教师讲解】大陆漂移说认为,大约在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大陆周围是一片大洋,后来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这种大陆漂移至今仍在缓慢地进行着,经测量,大西洋正在不断扩张,太平洋则在不断收缩。
2.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资料“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找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为一小组,通过阅读教材找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教师总结】(1)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非常相似。(2)大西洋两岸大陆生物有亲缘关系,一些古生物的化石也是同类的。(3)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环节三:巩固拓展
【教师提问】现在的南极洲地层中有很多煤,煤是由于温暖气候下大片森林埋入地下受高温、高压影响而形成的。那么,冰天雪地的南极洲过去怎么会有森林呢?
【学生回答】因为在很久以前南极洲曾位于温带或热带,只是后来的大陆漂移才来到南极地区。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课后搜集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证据。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板块构造学说。
【参考答案】
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板块构造学说,把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震与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之中,用统一的动力学模式解释全球构造运动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是海底扩张假说的具体引伸。
板块学说的立论依据在于,地表岩石圈并非浑然一体,而是由被诸如大洋中脊、岛弧、海沟、深大断裂等构造活动带所割裂的几个不连续的独立单元,即板块构成的。几大板块的相互作用是大地构造活动的基本原因。由于板块的强度很大,主要的变形只能发生在其边缘部分。换言之,即板块内部比较稳定,各板块间的接合部才是活动带。因此,大陆边缘并不是板块的边界,海岭、岛弧和大断裂才是板块边界所在。对流带动板块由大洋中脊或海岭向两侧扩张,在岛弧地区或活动的大陆边缘沉入地下软流层完成对流的循环。板块的边界有三种类型:①扩张(或增生)型边界;②俯冲(或汇聚)型边界;③转换断层(或次生)型边界。
2.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什么?在设计导入时需要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设悬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生活实例导入法、视频导
入法等。在导入的时候,需要注意如下几个要点:
(1)科学性。地理学科是一个很严谨的学科,所以我们在不管是在内容上的组织还是语言上的组织都要注意科学性。
(2)启发性。地理导入是通过提供学生已知或者未知的事物或者现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3)趣味性。能够让学生一听就能够把注意力长久的锁定在课堂上。像一些方法比如设悬法、生活实例法、视频法等在地理学科里面是很容易出彩的一些导入技巧。
一、考题回顾
初中地理《黑种人的故乡》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导入法进行导入,展示纳尔逊·曼德拉、科比·布莱恩特等名人的图片,简单介绍黑种人的相貌特征为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并引导学生回忆世界主要的三大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进一步介绍黑种人的故乡就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学生读图找出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好望角、赤道,再概括地理位置。
【教师总结】
半球位置:跨越南北半球、东半球。
海陆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
经纬度位置:主要位于30°N~30°S,20°W~40°E,被赤道穿过,主要位于热带地区,被称为“热带大陆”。
2.气候特征
教师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图,学生总结出非洲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学生结合不同气候的景观图完成以下表格。
【教师提示】分布最广的是热带草原气候。
3.地形特征
【学生活动】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阅读非洲地形图,找出并圈画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乞力马扎罗山等地形区,概括本地区地形特点。
【教师总结】地势特点是东部和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高原面积广大,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大陆。
(二)人文环境
1.黑种人的故乡
教师播放非洲风土人情的视频资料,介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6亿多人,其中90%以上是黑种人,所以被称作“黑种人的故乡”、“黑非洲”。黑种人区别于其他人种,主要是其体内含有很多黑色素,这些黑色素更能适应紫外线多的环境。
2.有活力的文化习俗
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发现非洲人擅长鼓舞、制作手工艺品,是一个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民族。
环节三:巩固拓展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发展进程。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课后搜集非洲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赤道地区为什么是以黑人为主?
【参考答案】
赤道地区热量充足,光照强烈,而黑色素能大量吸收紫外线,避免紫外线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