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第一课时导学案(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桃花源记导学案(第一课时)

桃花源记导学案(第一课时)

保定冀英中学学生课堂导学提纲 编号:语文版八下010 使用时间:2015-03-30 编制:王会 班级 姓名 组号______第1页(共2页) 第2页(共2页)《桃花源记》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交通”“绝境”“间隔”“无论”等字意义和用法;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导学流程】一、疏通文意 1、读课文,正字音豁然..( ) 俨然..( ) 阡陌..( ) 垂髫..( )诣. ( ) 2、 解释加点的字。

(1)缘.溪行 ( ) (2)欲穷.其林 ( ) (3)阡陌交通.. ( ) (4)来此绝境.. ( ) (5)与外人间隔.. ( ) (6)无论..魏、晋 ( ) 3、翻译句子(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文章可以用五个情节加以概括,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忽逢桃花林--- ---进入桃花源--- ---二、欣赏美、感受乐、探究奇欣赏桃花源之“美”桃花源的风景还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你选一个景点,用“这里 的美,你看 ”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感受桃花源之“乐”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乐”?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请你以其中某一个人的身份和口吻写写看。

探究桃花源之“奇”桃花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请你以“桃花源的 奇,那是因为 ”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三、当堂检测1、文学常识填空。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又名_______,字_______, (朝代)著名的 人。

2、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几个出自本文的成语,分别是 , 并选择其中一个成语造句 。

桃花源记(导学案)

桃花源记(导学案)

21、桃花源记(导学案)主备人:肖刚审核人:李蕊、魏雪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部分文言常用词语。

2.领会本文按渔人行踪记叙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且详略得当的写法。

3.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感受桃花源美好的社会生活。

3.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及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教学准备,布置预习:自读课文,了解作者,掌握新出现的字词的含义,并能翻译全文。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读成诵,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

1.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2.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山水田园派创始人。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

这时作者归隐田园已经16年了。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义熙元年(405),他仓促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隐居田园,躬耕僻野。

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导学案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导学案
(8)熟读
2、其形式如第一环节
(1)生朗读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2)完成重点词语的意思
便舍船()屋舍俨然()仿佛若有光()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
阡陌交通古义:今义:
(4)疏通各句的意思,每组将不能解决的词语或句子提出来。
(5)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的意思
(6)桃花源里面的景色怎样,里面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可用原文回答)或概括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意思是什么?
(8)熟读
5、小结本节课收获及疑问
五、达标测试
1填空
1、《桃花源记》,作者,名,字,(朝代)著名诗人。
二、解释加黑词语
1、渔人甚异之:2、欲穷其林:
课题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
编制者
高福祥
学习目标
1、记住作者及作品
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熟读课文,准确翻译课文1、2自然段并背诵前两段。
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前两段。
学习流程
教学预设
一、课前综艺
古诗赏析《浣溪沙》
二、导入新课。
三、展示目标
四、学习导航
1、检测预习
1、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字,号。著名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其私谥为“”。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等。
1、生古诗赏析
2、师导入新课:由成语“世外桃源”引入
3、明确目标生读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导学案(答案)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导学案(答案)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导学案(答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文常。

2、掌握第一段重点词语及句子的翻译。

3、背诵第一段。

学习过程:一、自己搜集资料,完成文常的填写。

本文作者:_陶渊明__,___东晋________(朝代)著名诗人,字___元亮_______,名__潜___,世称_靖节先生__,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_五柳先生__”,__浔阳柴桑_(籍贯)(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二、用三行对译法学习本文内容。

1、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重点词语:为:作为业:职业3、句子翻译: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1、原文: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重点词语:缘:沿着之:的3、句子翻译:(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1、原文: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重点词语:逢:遇到夹岸:两岸芳:花鲜美:新鲜美好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3、句子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1、原文: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重点词语:甚:非常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

异,意动用法,形作动,对······感到惊异。

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继续。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词类活用)欲:想要。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3、句子翻译: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源记》导学案第一课时

《桃花源记》导学案第一课时

1.写作背景陶渊明生活在东晋的动荡时期,其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当时陶渊明已经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

2.走近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便要.还家( ) 遂与外人间.隔()此中人语.云﹙﹚诣.太守()刘子骥.()2.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注音并解释(1)武陵人捕鱼为.业(2)不足为.外人道也(3)便舍.船(4)屋舍.俨然【合作探究】1.词语解释(1)落英.缤纷:( 2)渔人甚异.之:(3)复前.行:(4)才.通人:(5)具.答之:(6)既.出:(7)便扶向..路:(8)处处志.之:(9)寻.病终:(10)后遂无问津.者:(11)便要.还家:(12)寻向所志.: (13)缘.溪行(14)率妻子邑人..交通...来此绝境 , (15)阡陌2.古今异义(1)阡陌交通..古义:今义:(2)率妻子..邑人古义:今义:(3)来此绝境..古义:今义:(4)无论..魏晋古义:今义:(5)芳草鲜美..古义:今义:(6)豁然开朗..古义:今义: 3.一词多义舍: 便舍船屋舍.俨然寻: 寻.向所志寻.病终志: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乃.悟前狼假寐遂:遂.与外人间隔遂.迷4.写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便要还家具答之5.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第一课时导学案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第一课时导学案

《桃花源记》导学案第一课时主备:王文清复备:教学反思:但具体落到实处应该是一种尊重,一种接人待物的方式方法。

和文化知识有关,但不是必然,主要来自家庭的影响和后天的修为。

赫本被誉为女神,不仅仅因其貌美,貌美的很多,并不能被全世界的人记住;也不是因为学历,比她学历高的比比皆是。

但她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修养这个概念,她在遗言里这样说“若要优美的嘴唇,就要讲亲切的话。

手不仅能解决自身问题还能帮助别人;脑不仅能原谅别人还可以让自身不断进步。

我们身上每个零件都有用处,那些喜欢到处释放物质垃圾和精神垃圾的人都是不健全的。

看过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如旁人,那就看看自己是不是样样都行,孩子其实就是站在你面前的镜子。

在发成绩单时,在开家长会时,你恼怒了,你大打出手了,这恰恰暴露你精神世界的粗鄙。

我倒是很感动一句话”不需要你养老,只感谢让我参与你的成长.“若要可爱的眼睛,就要看到别人的好处;若要苗条的身材,就要把你的食物分享给饥饿的人.若要美丽的秀发,在于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过它;若要优雅的姿态,走路时要记住行人不只你一个。

人之所以为人,是必须充满精力,自我悔改,自我反省,自我成长;并非向人抱怨;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以求助于自己的双手;在年老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双手能解决很多难题,一只手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这就是对修养最好的解读,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更是心灵之美与外在之美完美的结合.并且修养之美无处不在渗透影响着你的外在之美。

如果大家都能做到,那么我们都是天使。

她告诉我们手是用来劳动而不是索取的,脑是用来忏悔而不是偏执的。

手不仅能解决自身问题还能帮助别人;脑不仅能原谅别人还可以让自身不断进步。

桃花源记1导学案

桃花源记1导学案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达标率85%)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达标率100%)3、通过小组讨论和师生交流,积累文中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词语的含义。

学习重点:1、积累重点词句的含义。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对文中古今异义词词义的理解作者简介: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

他少时很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那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忧愤、饥寒、劳累、羸饥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填空:陶渊明:名,字,(朝代名)伟大诗人。

后称先生。

2、读课文,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huò( )然 yǎn()然 qiān( )mò( ) yì( )太守bīn( )纷垂tiáo( ) 叹wǎn( ) 刘子jì( )语()云便要()还家3、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能流利朗读。

4、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圈点出不理解的词句。

二、合作研讨1、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并积累重点词语的含义(1)重点词词义积累:为业:夹岸:杂:异:穷:平旷:属:悉:怡然自乐:所从来:咸:问讯:先世:邑人:不复出焉:间隔:皆:语云:不足:既:诣:遣:欣然:(2)古今异义词词义辨析鲜美:古义()今义()交通:古义()今义()妻子:古义()今义()绝境:古义()今义()无论:古义()今义()不足: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辨析舍:便舍船()屋舍俨然()寻:寻向所志()寻病终()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2、翻译下列句子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④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生用

桃花源记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生用

24.2.1反证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反证法的概念及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用反证法简单推理的技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反证法证题的步骤【教学难点】理解反证法的推理依据及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教学过程】情景小故事《路边苦李》引出本节课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纷纷去摘取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王戎回答说:“树在路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然是苦李.王戎是怎样知道李子是苦的呢?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王戎的推理方法是:假设李子不苦,则因树在“路”边,李子早就被别人采摘了,这与“多子”产生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李为苦李.师:通过小故事我们知道了反证法,什么叫做反证法?生: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师:本节将进一步研究反证法证题的方法一,复习弓|入:二,例题讲解例1:在三角形ABC中,AB4AC.求证:NB W N C 小结:反证法的步骤:假设结论的反面不成立f逻辑推理得出矛盾f肯定原结论正确已知: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41丰N2求证:a〃b这种证明方法与前面的证明方法不同,它是首先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然后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与已知、定理、公理矛盾的结论,从而得到原结论的正确。

象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三、应用新知例1:在4ABC 中,ABNAC 求证:NBNNC证明:假设,NB=NC,则AB=AC这与已知ABNAC矛盾.假设不成立./.ZB不乙C小结:反证法的步骤:假设结论的反面不成立T逻辑推理得出矛盾T肯定原结论正确例2:求证: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已知:如图两条直线a、b相交与点A。

求证:a与b只有一个交点:小结:反证法步骤:一,提出假设二,推理论证三得出矛盾四,结论成立练习:1、写出下列各结论的反面:(1) a//b(2)a却(3)b是正数(4) a±b(5)至(最)多有一个(6)至(最)少有一个变式训练1,2练习: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桃花源记》导学案(第一课时)

《桃花源记》导学案(第一课时)

《桃花源记》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如“诣”等,掌握它们的读音、词义。

2.诵读课文。

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3.生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疏通文意。

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

【预习指导】熟读课文三遍。

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解自行疏通文意,逐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合作探究时请教同学或者老师。

完成预习检测。

【预习检测】1、抽学生起来简单介绍陶渊明和写作背景。

(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做补充)2、给划线字注音: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诣太守()黄发垂髫()便要还家()3、回答问题:(1)、通过朗读、预习,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桃花源?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2)、你觉得作者描绘的桃花源真的存在吗?你能从文中找点依据吗?【合作探究】1、你能翻译文章的各个段落吗?(1)每位同学与同桌交替着翻译各个段落,在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

(2)在小组内互相质疑、释疑。

(3)各个小组每人分别翻译各个段落。

(4)抽学生评价每个同学的翻译情况并订正其中的错误。

老师着重强调下列文言词汇的用法:【当堂训练】1.《桃花源记》作者,名,字,(朝代)著名诗人。

2.解释下列词的意思(1)鲜美: (2)异:(3)豁然开朗:(4)并:(5)咸:(6)皆:(7)悉:(8)平旷:(9)属:(10)阡陌:(11)俨然(12)交通(13)无论魏晋(14)此中人语云3.翻译下列句子:(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通假字:便要还家【课堂感悟】【拓展延伸】通过本文学习,你积累了哪些成语?这些成语流传到现在,含义有没有变化呢?作业布置:书本P166 – 167中三四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第1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第1课时)导学案
③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④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 后遂无问津者:
⑤便舍船: 屋舍俨然: ⑥捕鱼为业: 为具言所闻: 足为外人道:
4.指出下列古今词义不同
芳草鲜美: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学后反思
学法指导栏
学习
目标
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桃花源记
课题
桃花源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当堂检测
1.先解释加点的词语然后翻译整句
(1)渔人甚异之: (2)欲穷其林:
(3)林尽水源: (4)仿佛若有光:
(5)才通人: (6)豁然开朗:
(7)黄发垂髫: (8)怡然自乐: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3.解释一词多义的现象
①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②寻向所志:寻病终: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填空:《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名_________,字_________, __________诗人,别号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品。
2.给加点字注音:缤纷( )豁然( )俨然 ( )阡陌( ) 黄发垂髫( )怡然( ) 便要还家( )间隔( )为具言所闻( )邑人( ) 此中人语云( ) 不足为外人道( ) 及郡下( )诣太守( ) 刘子骥( ) 问津( )
2、展示点评: 要求:在翻译文段时,先指出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然后翻译整句,并为同学答疑解惑。
2、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学习

《桃花源记》导学案1(学生版)

《桃花源记》导学案1(学生版)

《桃花源记》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课题第九课《桃花源记》(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日期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日期自主学习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陶渊明,一名,字,自号“”,世称。

(朝代)诗人、散文家,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因此又被称为“”。

代表作有、、等。

2.读准字音,给加下划线字、词注音。

俨然()阡陌()垂髫()间隔()语云()诣()3.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备注师生研学篇教学过程:1.文题解读“桃花源”:“记”:2.积累文言词语,解释加下划线字、词。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忽逢桃花林:③渔人甚异之:④欲穷其林:⑤土地平旷,屋舍俨然: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学法总结⑦阡陌交通:⑧悉如外人:⑨具答之:⑩便要还家:⑪咸来问讯:⑫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⑬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⑮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⑯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⑰及郡下,诣太守:⑱欣然规往:⑲未果,寻病终:⑳后遂无问津者:3.一词多义寻向所志:寻寻病终:便舍船:舍屋舍俨然:见渔人,乃大惊:乃乃不知有汉: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闻之,欣然规往: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⑤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⑥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拓学探究篇一、古今异义词(8分)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分)古义:今义:2.阡陌交通。

(2分)古义:今义: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分)古义:今义: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分)古义:今义:二、下列加下划线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3分)A. 无论魏晋B. 不足为外人道也C. 豁然开朗D.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三、词类活用(3分)1.渔人甚异之:2.复前行,欲穷其林:3.复前行,欲穷其林: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身份的句子是:2.第一段中描写桃林的句子是:反馈。

桃花源记一课时导学案

桃花源记一课时导学案

曲周县第三中学导学案八年级语文课题:桃花源记一课时授课人_____上课时间__年___月___日__年级__班姓名_____学习目标1、识记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能正确划分重点句子的朗读节奏。

自学备注自学探究学法指津听范读录音自己反复朗读学习过程1、朗读第一遍课文,扫除词语障碍。

(查字典或根据课下注释把下列加黑词语的音标到书上)豁然开朗俨然阡陌垂髫怡然邑人间隔语云诣太守问津2、作家及作品(记住加黑部分内容)(1)、关于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

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

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2)、关于作品《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

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

“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

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

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4、朗读课文,划分句子节奏。

朗读具体要求(1)读准每一个字音;(2)注意正确断句;(3)尽量读出感情( 4) 边读边用笔画出不能读准的字音、不能正确断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语句自学检测课上作业《题优》中“课堂达标”部分及同步中基础部分课下作业熟读课文并背诵目标反思。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初二)《桃花源记(第1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初二)《桃花源记(第1课时)》导学案

21 桃花源记【学习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2、激情展示,阳光参与。

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享受学习的快乐。

【复习巩固】口头翻译课文。

【合作探究】1、探知桃花源①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桃花源美在何处?②感受桃花源的幸福——桃花源幸福在何处?③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2、主题探究。

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拓展延伸】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给桃源人写一封信,谈谈你对和平的认识。

【当堂检测】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缘:②俨然: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②林尽水源: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1 234.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A 比喻B 夸张C 借代D 对比5.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6.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与反思】。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学习内容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如“鲜美、俨然、诣”等,掌握它们的读音、词义。

2、诵读、背诵课文。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3、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课前自学1、走进作者《桃花源记》选自《》,作者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又名。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huò( )然yǎn()然qiān( )mò( ) yì( )太守bīn( )纷垂tiáo( ) 叹wǎn( ) 刘子jì( )语()云便要()还家3、对照注释,解释下列加点字为业:缘溪行:夹岸:落英:渔人甚异:穷其林:平旷:良田美池之属:悉如外人:怡然自乐:所从来:咸:阡陌:先世:邑人:不复出焉:皆叹惋:延至其家:语云:欣然:不足:既出:诣:问讯:4、古今词义辨析鲜美:古义今义交通:古义今义妻子:古义今义绝境:古义今义无论:古义今义如此:古义今义津:古义今义5、一词多义辨析舍:便舍船屋舍俨然寻:寻向所志寻病终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向:寻向所志耽耽相向6、翻译下列句子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④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⑤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6、你的疑问词语你的疑问句子你的阅读疑问三、课文研讨与交流1、桃花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用自己的词语概括)2、《桃花源记》以什么为线索行文?四、自测自评1、按原文填空(1)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2)桃花源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3)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淳朴友善的句子2、字词意思解释为业:夹岸:杂:异:穷:平旷:属:悉:怡然自乐:咸:问讯:3、句子翻译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导学案

桃花源记导学案

《桃花源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课堂导学: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朗读停顿。

继而熟读课文。

2、学生谈论交流预习导学。

将疑难问题画出来等集体讨论。

3、集体交流疑难问题中的基础积累。

4、再读课文来交流讨论课文解读部分的疑难问题。

5、小结本课的知识点。

6、学生背诵课文。

预习导学一、基础积累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俨.然()阡陌..()诣.()垂髫.()2.解词。

缘:杂:鲜美:异之:欲穷:舍船:豁然:平旷:属:悉:妻子:间隔:皆:叹惋:不足:诣:如此:遣:欣然:落英:缤纷:才:俨然:绝境:寻向所志:3.古今词义。

鲜美古义: 今义:交通古义: 今义:妻子古义: 今义:绝境古义: 今义:无论古义: 今义:不足古义: 今义:4.一词多义舍: 便舍船( ) 屋舍俨然( )寻: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志: 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5.通假字:便要还家:6.翻译: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二、课文解读: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一线贯之层次分明,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

请以此为线索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2.思考:1)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2)文中是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象的?3)本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什么?(第二段中最能表达作者理想的句子是什么?)4)桃花源中人见到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什么?5)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什么?3、合作探究问题:1)课文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2)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3)桃花源中的人定居此处的原因是:(用四个字)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导学案
第一课时主备:王文清复备:
一、教学目标:
复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社会背景;
2、熟读课文;
3、借助注释学文言,试译课文前半部分(1-3 段),理解课文内容,积
累文言词汇。

二、重点、难点
目标 3
三、自学提纲:
1、了解作者和背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
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做过小官,由
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忧愤、饥寒、劳累、赢疾
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
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 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
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先听读,在仿读,最后自由读)
3、试译课文前半部分(1-3 段),要求借助注释翻译。

指导:(1)古文今译的方法:五种(略)
(2)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同小组一起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记
下来。

补充注释:(1)黄发:指老人。

《诗经·鲁颂·I 宫》:“黄发台背。

”郑玄笺:“皆寿征也。

”《尚
书·秦誓》:“尚猷(犹)询兹黄发。

”垂髫(tiáo 条):指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故称。

潘岳《藉田
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后汉书·伏湛传》:“髫发厉志,白首不衰。


(2)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376—396)。

(3)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朵。

屈原《离骚》:“夕飡秋菊之落英。

” 缤纷:繁多的样子。


原《离骚》:“佩缤纷其繁饰兮。


(4)豁然开朗:形容山狭隘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5)俨(yǎn掩)然:整齐的样子
(6)阡陌(qiān、mò):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交通:互相通达。

四、合作探究:(先小组交流,再师生共同总结)
试着通译前面内容,找出自己把握不准的句子或短语,同小组一起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记下来。

拓展延伸:1、闭上眼睛,畅游一下世外桃源!(听读)
2、文中的描述曾经存在吗?陶渊明相信这一描述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何看法?
五、达标训练:
1、限时背诵 1-3 段。

六、课堂小结
七、堂清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练一练。

huò( )然yǎn()然qiān( )mò( ) yì( )太守
bīn( 语(
)纷
)云
垂tiáo(
便要(
) 叹wǎn(
)还家
) 刘子jì( )
2、对照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为业:夹岸:杂:异:穷:平旷:属:悉:怡然自乐:所从来:咸:问讯:先世:邑人:不复出焉:间隔:皆:语云:不足:既:诣:遣:欣然:
3、古今词义辨析:
鲜美:古义()今义()
交通:古义()今义()
妻子:古义()今义()
绝境:古义()今义()
无论:古义()今义()
如此:古义()今义()
缘:古义()今义()
延:古义()今义()
津:古义()今义()
4、一词多义辨析:
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寻:寻向所志()寻病终()
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向:寻向所志()耽耽相向()
5、翻译句子:(10 个重点句子)

学生信息反馈:教学反思: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