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历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 1.含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 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 系。 • 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地方行政三方面构成 了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是中央集权 制度的根本特征。 • 这一特征基本未变,变化的是中央集权制度 的其他方面——中央政府的组成、地方机构 的设置、文化专制的措施等。
• (3)西汉时期巩固。 • 西汉初期,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和封国制,地方王国势力 的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到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实 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设刺史制度,使得中央 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也使得中国封建社会有了明 确的统治思想。 • (4)隋唐时期完善。 • 隋唐时期,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开创了三省六部制、科 举制。前者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后者把读书、考试和 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三省 六部制、科举制,使得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了 • (5)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 • 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自 北宋以后,地方再也无力对抗中央。中央集权与地方割 据的矛盾基本解决。
宗法制及其影响
• 1.基本特征: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以男系 血统为中心;家族血缘关系明确;等级、辈分分 明。 • 2.“宗法制”对古代中国政治的影响,就是皇 位家族世袭制。家族关系变了,也就改朝换代了 • 3.今天,宗法制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例如, 重男轻女;修族谱;把男、女的结婚,叫做男婚 女嫁;家庭的孩子继承父亲的“姓氏”;把父亲 的父母成为家公、家婆,却把母亲的父母称呼为 “外公”、“外婆”。
•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 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 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 【解析】C 此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诸侯国:鲁、 齐、燕、卫、宋、晋。此题也是对西周分封形势图 的释读。
•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 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 “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 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 13.元史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 省以治外”。这里的“内”是指 • A.蒙古汗国初建时的斡难河源一带 • B.大都周围的河北、山东、山西 • C.女真部落活动的东北地区 • D.淮水以南原南宋地区 • 解析:元朝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 行政机构,直辖大都及其附近的河北、山 东和山西。
• 【解析】C 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 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 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统治因此选D,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 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 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 (8)清朝后期衰落。 •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 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变革君 主专制制度的呼声逐步高涨,君主制度受到前所 未有的冲击。 • 戊戌变法和预备立宪是将君主专制制度转变为君 主立宪制度的实践;辛亥革命则主张废除君主制, 实行民主共和。1912年2月,清帝退位,标志着 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 (6)明朝加强君主专制。 • 明朝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君主专制。其中,废除 丞相最终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八股取士败坏 学风。从此,中央集权制度出现越来越明显的消极 作用 • (7)清朝前期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 • 清朝入关后,为了削弱满族贵族的势力、压制汉族 官员,采取了许多极端措施,如大兴文字狱、设立 军机处等,使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提示:从限制相权、设置地方机构、加强思想控制、 军队统帅等方面考虑。
•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 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 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 解析:本题的解题思路是:题干中所列官 制是中央官制,古代中国中央官制要解决 的是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要解决 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故选择A项
• 13.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督察院等衙门,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 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 质是 •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 C.各机构互相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 答案:C • 解析:明太祖时废除了丞相制度,权分六部,而 六部分理国家事务,彼此不相上下,互相牵制, 从而加强了皇权 注意关键词“事皆朝廷总之”。 对于新背景、新材料选择题,抓住关键词是解题 的一大技巧
• 2.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 • (1)春秋战国时期萌芽。 •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 强,国家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创造了社会条件。各国进行的变法运动,进一步扫除了 奴隶制的残余。在这些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央集权的政 治制度开始萌芽 • 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为中央集权 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 (2)秦朝正式建立。 • 秦统一后,为适应统一帝国管理的需要,在继承商鞅变 法的成果、实践韩非子的政治理论的基础上,秦始皇确 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从此,皇权至高无上、设立 中央机构、划分地方行政区、大小官吏由皇帝任命、宰 相具有位极人臣的特殊地位等一系列政治原则确立下来
• 明朝内阁与西方内阁制度的区别 • 1.产生背景不同: • 明朝内阁的产生是宰相制度废除后,由于行政量巨大, 皇帝不堪重负设立;西方内阁作为政府机构始于英国, 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 变而来 • 2.产生方式不同: • 明朝内阁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命;近代西方内阁是以议 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 政党或政党联盟领袖担任。 • 3.权力大小不同: • 明内阁虽是国家中枢机构,但只备皇帝顾问;西方内阁 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 • 4.性质不同: • 明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它的设置凸显了皇权的 进一步加强;近代西方内阁则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行政机 构,体现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Baidu Nhomakorabea
• 《国语· 晋语》曰:“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 庶人食力”这种现象描绘了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被层层剥削的情况。材料中体现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 C.郡县制 D.宗法制 •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描绘了劳动人民的劳 动成果被层层剥削的情况”,容易错选B。通过 材料可知,“公”、“大夫”、“士”、“庶人” 是分封制的体现,选A。
• 《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 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所 表见(表现)。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 (执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 乎异矣”主要表现在 • 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 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 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 • 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 解析:本题重点落脚于对明朝内阁制度的理解上 选 项B与史实不符,明朝设置了殿阁大学士。殿阁大 学士备皇帝顾问,六部执行皇帝裁决,二者地位不 同,选项C也不正确。选项D的说法错误,也不正 确 选项A反映了明朝加强皇权的史实,正确
• 【典例】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 “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 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 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 •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 (09年海南历史)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 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 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 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 A. 分封制度 B. 井田制度 • C. 宗法制度 D. 礼乐制度 •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汉宣帝不同意“纯任德 教”“周政”,可见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 即道德教化,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题意
中国古代政治史
• 本专题误区提醒: •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 度,即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中国 早期政治制度是指夏、商、周时的政治制度。 • (2)秦朝推行郡县制,但郡县制最早出现在春秋时 期。 • (3)隋唐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但三省最早出现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 相权在不断削弱,这是从总体上看,并不是说每一 个朝代相权都受到削弱,如元朝。 • (5)宋朝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其职能 并不等于隋唐时中书省和门下省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