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回顾与思考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回顾与思考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运用所学的数据处理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各种图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个简单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据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问题导向: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数据处理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我会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同时,我也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通过这样的反思和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掌握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后,往往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从而导致解题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本节回顾与思考的优秀教学案例,通过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回顾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及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据处理知识的热爱。同时,本节课还将强调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收集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收集课件

(1)由题意,可知全校“低碳族”总人数为300÷25%=1 200(人),所以八年级“低 碳族”人数为1 200×37%=444(人).九年级“低碳族”人数占全校“低碳族”人数 的百分数为1-25%-37%=38%.补全统计图如图(1),图(2)所示.
A. ⑤③②④① B. ③⑤②①④ C. ③⑤②④① D. ③⑤④②① 3. 小明想通过对“你会将用过的水再次使用吗?”问题的回答了解周围 人的节水意识,于是随机调查了周围的40人,结果为:
则被调查者中具有节水意识(即回答“经常这样”或“有时这样”)的占总 数的( C )
A. 25% B. 37.5% C. 62.5% D. 75%
【基础训练】
1. 为了得到“从高处落下瓶盖50次,出现正面朝上和背面朝上的次数”,
则应采用的方法是( D )
A. 调查
B. 查阅报刊
C. 上网 D. 试验
2. 为了了解南京市八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请你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 将解决上述问题要经历的几个重要步骤进行排序.①用样本估计总体;②整理 数据;③设计调查问卷④分析数据;⑤收集数据.则正确的排序为( C )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 数据的收集
1. 收集数据的方式有 问卷调查 、 查阅资料 、 实地调查 、 试验 等. 2. 收集数据的步骤 (1)明确调查问题; (2)确定 调查对象 ; (3)选择调查方法; (4) 展开调查 ; (5)记录 结果 ; (6)得出结论.
1. 下列活动能够获取数据信息的有( D )
①调查;②试验;③查阅报纸;④上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 下面调查适合利用选举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的是( D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育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育课件

正方向 3
知识讲解
小试牛刀 以下数轴画法正确的是( )
知识讲解
数轴的画法: 1.画:画一条水平直线; 2.取: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 3.定: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 4.选: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
-3 -2 -1 0 1 2 3 原点
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
数轴
1.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 单位长度
正方向
知识讲解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知识讲解
数轴
1.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 单位长度
-3 -2 -1 0 1 2 3 原点
2.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注:数轴上的点表示的并不都是有理数
4.利用数轴比较大小:数轴上表示的数,左小右大
小明想了解周围的人是否具有节水的意识,设计了一 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并在小区中随机调查了40人,将调查 结果制成了统计图。
调查问卷
年龄

1.你在刷牙时会一直开着水龙头吗? 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
2. 你会将用过的水另作他用吗?例如,用洗衣服的 水拖地、冲厕所等。
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
-3 -2 -1 0 1 2 3 原点
2.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数轴上表示的都是有理数吗?
正方向
知识讲解
数轴
1.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 单位长度
-3 -2 -1 0 1 2 3 原点
2.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注:数轴上的点表示的并不都是有理数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数据的收集:复习如何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2.数据的整理:回顾数据的分类、排序、筛选等方法,以及如何用表格、图表整理数据;
3.统计图的应用:巩固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统计图的特点及其应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回顾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技能,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设计统计图和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在数据表达和问题解决方面的创新意识,提高其运用图表传达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其倾听、表达、协作的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的方法: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实际情境中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例如,如何设计问卷才能收集到有效、全面的数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意义和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加强对统计图制作方法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设计更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他们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成长。

第六章 6.1 数据的收集-2022-2023学年七年级初一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六章 6.1 数据的收集-2022-2023学年七年级初一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六章 6.1 数据的收集-2022-2023学年七年级初一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 引言数据的收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和技能。

在学习数据的收集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获得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在2022-2023学年七年级初一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中,关于数据的收集的内容和方法。

2. 数据的收集方法在数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数据的收集:2.1 实际观察实际观察是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数据收集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记录下所看到的数据。

例如,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可以观察并记录下所看到的不同种类的树木数量以及它们的高度、冠幅等信息。

2.2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一种主动主动的数据收集方式。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地点或者事件,通过实地访问和观察来获得相关的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公园或者商场,观察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等信息,并进行记录和整理。

2.3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经常被使用的数据收集方式。

我们可以设计一份问题清单,通过向一定数量的人发放并收集问题清单来获得数据。

问卷调查可以提供大量的数据,并且可以通过统计和分析来得出有关群体的特征和倾向。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喜好的问卷调查,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点。

3.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在进行数据收集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3.1 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整理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类、排序和整理的过程。

我们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统计图等形式来展示整理好的数据。

例如,可以使用条形图、折线图等图表来展示不同种类的树木数量的变化情况。

3.2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是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总结和解读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指标来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分布情况。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6.2.1 数据的收集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6.2.1 数据的收集

变式:为了提高孩子的消防安全意识,某市教委及消防救援总队安 排学校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测试,为了解某学校八年级2 000名学生消 防安全知识的测试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20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 统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样本是被抽取的200名学生 B.该学校八年级每名学生的消防安全知识测试成绩是个体 C.样本的数量是200名学生 D.2 000名学生是总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
谢谢 大家
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父母吗?放学回家后是否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 的家务活?你们认为家务活都包括什么? 每名同学统计一下你每周做家务大约多长时间。 要想了解你在家做家务时间的多少相对于你们班其他同学做家务时间 的多少,你该开展哪些调查工作?
情境导入
视频导入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67-169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作
较高时;调查工作较方便,没有破坏性等,此时用普查方式获得 数据较好。 (2)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大;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 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调查具有破坏性等,此时采用抽样调查方 式较好。
【题型一】普查与抽样调查
例1:若要调查下列问题,你认为适合采用普查的是( D ) A.对全国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长情况的调查 B.对某市中小学生周末手机使用时长的调查 C.对新都区居民知晓“一盔一带”交通法规情况的调查 D.对“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各零部件质量情况的调查来自小组展示越展越优秀
提疑惑:你有什么疑惑?
知识点1:调查数据的方法(重点) 人们经常通过调查、试验等方式获得数据信息,借助报纸杂志、 广播电视、统计年报或互联网等,也可以获得某些数据信息。

第6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小结(课件)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6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小结(课件)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A.这5年中,销售额先增后减再增 C.2021年比2019年销售额增长了0.5% B.这5年中,增长率先变大后变小 D.2019年比2017年销售额增长4.09万元
重难剖析 8.下面两幅统计图反映的是甲、乙两所学校三个年级的学生在各 校学生总人数中的占比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甲校中七年级学生和八年级学生人数一样多 B.乙校中七年级学生人数最多 C.乙校中八年级学生比九年级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七上数学 BSD
知识梳理
数 据 的
数据的收集
普查 抽样调查
收 集
条形统计图
与 整
数据的整理
扇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频数直方图
知识回顾 一、数据的收集
1.收集数据的方法
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有:调查、试验、查阅资料等, 调查又分为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等.
知识回顾
2.统计活动的过程 (1)明确调查目的和问题; (2)确定调查对象; (3)选择调查方法; (4)展开调查; (5)收集并整理数据;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A.随机抽取该校一个班级的学生 B.随机抽取该校一个年级的学生 C.随机抽取该校一部分男生 D.分别从该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中各随机抽
取10%的学生
重难剖析
4.气象小组测得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分别是15 ℃,17 ℃, 18 ℃,21 ℃,14 ℃,16 ℃,18 ℃,为了反映这一周的最 高气温变化情况,应制作的统计图是( B )
知识回顾
2.频数直方图 (1)频数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 联系:频数直方图本质上是一种条形统计图,也可以认为是 一种以频数为纵向指标的条形统计图. 区别:如果样本中数据多、差距大,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 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课件

对点范例
2. 为了解某市4万名学生平均每天读书的时间,请你运 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将统计的主要步骤进行排序:①从 4万名学生中随机抽取400名学生,调查他们平均每天读 书的时间;②分析数据;③得出结论,提出建议;④利 用统计图表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和表示.合理的排序是 ______①__④__②__③_____(填序号).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 数据的收集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1. 经历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 2. 掌握收集数据的步骤. 3. 体会数据对生活的指点意义.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一 收集数据的方法
收集数据的方式有:问卷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实 地调查,实验,网上搜索等.
对点范例

(4)你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精析
【例4】某同学在本市的A,B,C三家超市就市民对“限塑 令”的态度进行了一次300人的随机调查,结果如表:
态度 赞同 不赞同 无所谓
A 20 23
__5_7___
B 75
__5____
30
C
___5_5___
分数段 0~19
20~39
40~59
60~79
人数
0
37
68
95
分数段 人数
80~99 56
110~119 32
120~150 12
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全市共有多少人参加本次数学比赛决赛,最低分和最 高分分别在什么分数段? (2)经比赛组委会评定,比赛成绩在60分以上的考生均可 获得不同等级的嘉奖,则该市参加本次比赛决赛考生的获 奖人数和获奖比例是多少? (3)上表还提供了其他信息,例如“60分以下的有105人” 等,请你再写出两条此表提供的信息.

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2 数据的收集 第1课时 普查和抽样调查

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2 数据的收集  第1课时 普查和抽样调查

2.某班级组织活动,为了解同学们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设计了如图尚不完整
的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
____年____月____日
你平时最喜欢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是( )(单选)
A.
B.
C.
D.其他运动项目
准备在“①室外体育运动,②篮球,③足球,④游泳,⑤球类运动”中选取三
个作为该调查问卷问题的备选项目,选取合理的是( C )
A.1500名师生的国家安全知识掌握情况 B.150 C.从中抽取的150名师生的国家安全知识掌握情况 D.从中抽取的150名师生
9.为了筹备联欢会,某学生负责人从35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50名同学,关于 喜欢吃哪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查.这个问题中的总体是 __3_5_0_名__学__生__喜__欢__吃__哪__种__水__果__的__情__况__,样本是 __被__抽__取__的__5_0_名__学__生__喜__欢__吃__哪__种__水__果__的__情__况___,样本的容量是___5_0__.
知识点2:普查和抽样调查 5.(2023·台州)以下调查中,适合全面调查的是( B ) A.了解全国中学生的视力情况 B.检测神舟十六号飞船的零部件 C.检测台州的城市空气质量 D.调查某池塘中现有鱼的数量
6.要调查下列问题,你认为哪些适合抽样调查( D ) ①市场上某种食品的某种添加剂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②检测某地区空气 的质量;③调查全市中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 A.①② B.①① C.②③ D.①②③
知识点3:总体、个体、样本 7.为了了解某校九年级5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 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C ) A.500 B.被抽取的50名学生 C.500名学生的体重 D.被抽取的50名学生的体重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收集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收集课件

收集数据的途径中,直接途径包括哪些?间 接途径包括哪些?
直接途径有:视察、测量、调查、实验等; 间接途径有:查看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查询等。
你能举一些用这些途径收集数据的例子吗?
整理数据有哪些方法?
分类 排序 分组 编码
3.小明从互联网上查到在第26,27届奥运会上获金牌数较多的前7名国家及 它们的金牌如下: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谢谢观赏!
Thanks!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来调查一下同学们是否有节水 意识。
调查问卷: 1.你在刷牙时会一直开着水龙头:
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 2.你会将用过的水另作他用吗?例如:用洗衣服的 水拖地 冲厕所等
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 3.你有没有在学校从龙头接水在楼道里打水仗?
这节课有何收获?!
统计活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
(1)明确调查的问题 (2)明确调查对象
视察.测量.调查. 实验.查文献.因 特网查寻等
(3)选择收集方法 (4)记录并整理结果 (5)得出结论
分类.排序. 分组.编码 等
细心的视察!
朋友寄语: 大胆的提出问题和想法!
多多的思考! 勇于去实践! 那就是一个成功的你!
中国(16枚,28枚)
法国(15枚,13枚)
意大利(13枚,13枚)
俄罗斯(26枚,32枚)澳大利亚(9枚,1来自枚)德国(20枚,14枚)
美国(44枚,39枚)
为了更清楚地反应各个国家金牌数的增减和名次的变化,你认为应怎样 重新整理这些数据?
在第28,29,30届奥运会上分别中国获32,51,38枚金牌,请你猜测到第31届 奥运会中国将会获几枚金牌?
A有 B没有
问题1的调查结果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数据的收集
2.普查和抽样调查
3.数据的表示
4.统计图的选择
一.数据的收集
※1. 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
二.普查和抽样调查
※2.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作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作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
※1. 抽样调查的特点: 调查的范围小、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优点.但不如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精确,它得到的只是估计值.
而估计值是否接近实际情况还取决于样本选得是否有代表性.
※科学记数法: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

四.统计图的选择
※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及之间的大小关系。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及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
统计图对统计的作用:
(1)可以清晰有效地表达数据。

(2)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

(3)可以获得许多的信息。

(4)可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

1 / 11 / 1。

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6.2 数据的收集 第1课时 数据的收集 课件(共19张PPT)

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6.2 数据的收集 第1课时 数据的收集  课件(共19张PPT)

典例精析
例1 请指出下列抽样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分别是什么? 为了解某厂生产的家用空调工作1h的用电量,调查10台该
种空调每台工作1h的用电量;
解:总体是该厂生产的家用空调工作1h的用电量; 个体是每台该种家用空调工作1h的用电量; 样本是10台该种家用空调每台工作1h的用电量;
针对练习
1. 某校为了解家长对“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这一 规定的意见,随机对全校100名学生的家长进行调查,这 一问题中的样本是( C )
A. 100 B. 被抽取的100名学生家长 C. 被抽取的100名学生家长的意见 D. 全校学生家长的意见
思考 你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下面的信息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1)我国七年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 (3)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 解:(1)(2)不能.由于受到人数等条件的限制,一般无法对 所有个体进行普查,只能抽查一部分,使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3)不能.由于检查电视机的使用寿命,对电视机具有一定 破坏性,一般使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查阅资料



等.
☀注意
(1)选取收集数据的方式时,要掌握两个要点:
①简便易行;②真实全面.
(2)有些数据可以用不止一种方式来收集.
新知小结
2. 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 (1)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 全体 称为总体; (2)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 个体 ; (3)样本:从总体抽取的 部分个体 叫作总体的一个样本.
6.2 数据的收集
第1课时 数据的收集
学习目标
1. 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 的意义;(重点) 2. 了解普査、抽样调査、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 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能在具体问题中选择合适的调 查方法.(难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1.数据的收集 1)方式:问卷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实地调查、试验、网上搜索等(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数据收集的方式). 2)步骤:(1)明确调查的问题和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式;(4)设计调查问题;(5)展开调查;(6)收集并整理数据;(7)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普查和抽样调查 1)普查: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调查叫普查优点:可以直接获得总体情况;缺点: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时,普查的工作量较大. 2)总体: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总体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1)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叫做抽样调查优点: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及财力缺点:没有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3.数据的表示 1)扇形统计图概念: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特点:(1)反映具体问题中的部分与总体的数量关系. (2)只能得到各部分的百分比,得不到具体数量. (3)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度的比. 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计算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计算各部分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画出扇形统计图,表上百分比写出扇形统计图的名称 2)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和若干长方形组成,两条数轴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项目,长方形的高表示其中一个项目的数据. 特点: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据. 3)频数直方图(1)频数:在数据统计中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2)注意:频数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所有对象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 (3)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计算所给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决定组距和组数;确定分点;列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直方图(4)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即长方形的高)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 (5)频数直方图的优点: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 4)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 4.统计图的选择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频数直方图: 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章末复习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章末复习
(4)绘制频数直方图.
为了解上一次七年级数学测验成绩情况, 随机抽取了4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这40名学生的成绩数据如下:
(1)将样本数据适当分组,制作频数直方表:
(50,59) (60,69) (70,79) (80,89) (90,100)
5
10
15
6
4
(50,59) (60,69) (70,79) (80,89) (90,100)
5
10
15
6
4
(2)根据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直方图:
(3在哪个范围的人数最多?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40名学生的成绩都 分布在50~100分范围内,分数70~80分范围内 的人数最多.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 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 楚地表示出每个 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 楚地反映事物的 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 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 中所占的百分比.
复习题
1. 为完成下列任务,你认为采用什么调查方式更
合适? 【选自教材P190 复习题 第1题】
普查
(1)了解班级同学中哪个月份出生的人数最多;
(2)了解一批冷饮的质量是否合格; 抽样调查
(3)了解京剧在全校同学中的受欢迎程度;
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分别为: 步行:360°×62.5%=225°; 骑自行车:360°×12.5%=45°; 乘公共汽车:360°×20%=72°; 其他:360°×5%=18°.
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绘制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 (骤1:)计算所给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列频数分布表: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
谢谢 大家

北师大版七上数学数据的收集课件(共18张)

北师大版七上数学数据的收集课件(共18张)

A.调查问卷
B.实验
C.视察
D.查阅资料
知1-练
3 下面获取数据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B ) A.了解本班同学的身高用测量方法 B.快捷了解历史资料情况用视察方法 C.抛硬币看正反面的次数用实验方法 D.全班同学最爱好的体育活动用访问方法
知识点 2 数据的整理和描述
知2-讲
在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表中,“划记”的主要 作用是记录数据,然后根据“划记”的笔画数出数 据.计算“百分比”的公式是:该类数据除以调查 总数据的商再乘以100%.
导引:选择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掌握两点:一要 简便易行;二要真实、全面.
知1-讲
解:(1)因为调查的是长江某段水域的水污染情况, 所以可采用实地调查法.
(2)由于电视的覆盖面较广,我们凭自己个人的 力量是无法弄清收视率的, 因此可采用媒体调查法.
(3)因为一个班的同学不多,且是本班同学, 故可采用民集数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只能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B.只能用统计图记录 C.只能用表格记录 D.可用画正字、表格或统计图记录
1.收集数据的方法: 通常有民意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和媒体调查法. (民意调查:如投票选举等;实地调查:如现场进 行调查、统计数据等;媒体调查:如通过报纸、 电话、网络调查等)
必做: 完成教材P159,习题T1-T3
知1-练
1 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对不同球类的爱好情况,对全
体学生爱好足球、篮球、排球情况做了一次问卷
调查,则这次调查活动中,调查的对象是( D )
A.爱好足球的同学
B.爱好篮球的同学
C.爱好排球的同学
D.本校全体同学
知1-练
2 要想了解“本年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收集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北师大版(2024年)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北师大版(2024年)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丰富的数据世界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从数据中获取信息,区别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难点区别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一、导入新课收集你所在班级全班同学的性别、身高、体重、左右眼视力、肺活量、立定跳远成绩、课间操成绩、美术成绩、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一周内每天到校所用时间等数据,并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整理.二、探究新知1.收集数据小亮收集了他所在班级全班同学的上述数据,并将部分数据整理得到表6-1.表6-1七(1)班全班学生部分数据表学号性别身高/cm体重/kg立定跳远成绩/cm美术成绩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到校所用时间/min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1男16544180优步行15151516152男14836154良自行车12101010103女15960165优电动自行车988884男17360172中私家车1010101095男16451183优电动10109101025女16257165中私家车171515151526女15951152优步行5555527女16651150优自行车101010101028女16866150优电动自行车6666629男15543180良步行77777 30女17260163优步行1313131313(1)你能从表6-1中得到哪些信息?(2)根据表6-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用表中的数据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吗?2.整理数据对于表6-1,如果关注全班学生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到校所用时间,那么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1)全班学生上学采用了哪些不同的交通方式?如何表示全班学生上学所采用交通方式的情况?(2)学号为1的学生周一至周五每天到校所用的时间相同吗?预测一下,他下周一到校需要多长时间?其他学生有类似的规律吗?与同伴进行交流.对于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到校所用时间,你还有什么发现和建议?与同伴进行交流.3.分析数据对于表6-1,如果关注全班学生的身高,那么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1)全班学生最高身高是多少?最矮呢?出现次数最多的身高数据是哪个?全班学生身高的平均数是多少?(2)你能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全班学生的身高情况吗?在你画的统计图中能找出(1)中要求的各个数值吗?(3)图6-1和图6-2都是根据表6-1中的身高数据画出的统计图.你能从这两幅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这两幅图与你画的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三、课堂练习下面哪些数据是定量数据,哪些数据是定性数据?(1)全班同学所穿鞋子的尺码;(2)河南省2023年空气质量情况;(3)某市初中学生平均每天阅读的时间;(4)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的质量情况.【答案】定量数据为(1)(3),定性数据为(2)(4)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教材P166“随堂练习”;2.教材P166习题6.1第1,2题.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6.2数据的收集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等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3.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4.通过调查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重点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等基本概念.难点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美称的袁隆平爷爷,为了寻找理想的水稻育种材料,他北至黑龙江,南到海南,观察了数不清的稻田,他对水稻生长的土壤肥沃情况、植株生长高度、植株的产量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地收集,然后进行比较,最后筛选出了满意的材料,培育出了深受农民喜爱的杂交水稻.教师:要想发现一个事物的规律,就需要我们收集大量的数据,从中发现它们隐含的规律.教师:在生活中,我们会从报纸、电视或者网络上见到很多的数据,它们是信息的载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据,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和数据打交道.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收集数据.二、探究新知1.数据的收集教师:为更好地了解全班同学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体育委员小刚设计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并对全班40名同学进行了调查.如果由你来策划这次活动,你将如何进行调查?学生合作探究,然后由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教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同学们参加什么样的体育活动;第二步:明确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填写问卷;第五步:记录结果,分析数据;第六步:得出结论.教师:这次调查问卷是如何设计的?你知道如何来设计调查问卷吗?教师总结:首先要明确调查的对象、目的,然后根据调查的对象、目的,决定调查问卷的内容与问题,设计的问卷中,还应注明问卷收交的方式和时间等.调查问卷1.你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是什么?(单选)A.篮球B.足球C.排球D.乒乓球E.羽毛球F.跳绳G.跑步H.游泳I.其他2.你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多少?A.0~1 h B.1~2 h C.2~3 hD.3~4 h E.4~5 h F.5~6 hG.不少于6 h根据调查结果,小刚绘制出图6-3和图6-4.(1)该班学生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什么?(2)该班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3 h的学生有多少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如果你们班准备按男女生分别组织体育活动,为了使活动受到更多人欢迎,你准备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你设计的调查问卷和小刚设计的有什么不同?(1)为得到“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5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你打算如何收集这个数据?(2)如果想了解我国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你打算怎么做?(3)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师: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做了逐一调查,像这种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比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人力、财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教师: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你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下面的信息吗?你准备如何调查?与同伴进行交流.(1)我国七年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2)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3)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三、课堂练习教材第169页“随堂练习”.课件出示问题1:要调查下面的问题,你觉得用什么调查方式比较合理?(1)调查你们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2)调查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3)调查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4)调查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教师:采用什么调查方式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定.在解决问题(1)的过程中,不但要同学们动手调查,并且对全班所有学生都要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普查).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数据的收集需要全面调查吗?学生:如人口普查、调查本班同学的出生年月、调查某班学生50米跑成绩等.课件出示问题2:下列问题适合采用普查方式来收集数据吗?(1)了解某批次炮弹的杀伤半径;(2)了解某一天全国牛肉的平均价格;(3)一批罐头产品的质量检查;(4)对某条河的河水的污染情况的调查.学生讨论、分析,并举手回答,教师点评.课件出示问题3:(1)电视台准备在某市调查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需要对所有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调查的结果,能代表学校全体同学的意见吗?如果不适用,应如何改进调查方法?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课件出示问题4: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指什么?(1)为了考察某学校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2)为了解一批电池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节进行试验.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强调:总体、个体、样本都是指统计的数据,而不是调查的对象,不能混淆,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的个体数目,无单位.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73页习题6.2第1~2题.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及其注意的事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收集数据的过程要有组织性,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第2课时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1.让学生明确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懂得抽样调查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2.会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重点让同学们懂得抽样调查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难点会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放学回家后是否帮父母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们认为家务活都包括什么?你常在家干什么?每位同学统计自己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教师:要想了解你在家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相对于你们班其他同学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你该开展哪些调查工作?学生讨论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二、探究新知1.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为了解你所在地区7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70岁以上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70岁以上老年患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名70岁以上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2)为了解该地区7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进行交流.(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70岁以上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归纳: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可以进行随机调查: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即总体中每个个体被选中的可能性都相等.例: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对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2.活动探究某校七年级共有16个班,每个班50名学生.为了解该校七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全部8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0%作为样本进行调查.(1)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你认为应该怎样抽取样本?(2)下面分别是三个小组的抽样方法,你能理解他们的做法吗?他们得到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吗?①将800名学生的学号做成号签放入盒中,从盒中无放回地连续随机抽取80个号签,对应的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②从每个班级随机抽取5名学生,汇总得到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③七年级全体学生会议前,在会议室门口从第1个进入会议室的学生起,每隔9人抽取1名学生,得到的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72项“随堂练习”.2.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解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别作了四种不同的抽样调查.你认为抽样比较合理的是( D )A.在公园调查了8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B.在医院调查了8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C.调查了20名老年邻居的健康状况D.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5%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回顾你经历过的统计活动,在数据收集环节你积累了哪些经验?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74页第3,4,5,6题.本节课是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后,进一步学习数据调查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例,让学生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通过实例的辨别,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疑惑,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6.3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1.会依据已知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重点会依据已知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难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一、导入新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能使人不断进步.为办好学校阅读周的活动,校图书馆计划购买200册图书,奖励在阅读周各项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图书馆张老师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读什么类型的图书,以便购买的图书受同学们欢迎.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点评.教师:要想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先设计调查问卷,利用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今天我们将学习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收集到的数据.调查问卷A.文学B.历史C.科普D.军事E.艺术F.其他调查结果如下表: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人类36242712129(1)如果让你协助张老师买书,你会提出什么购买建议?你是如何考虑的?(2)喜欢文学类图书的人数占调査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类型图书的人数占调査总人数的百分比分别是多少?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你能尝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二、探究新知1.扇形统计图的特征教师:大家在小学已经学过扇形统计图,有印象吗?是怎样的一个图?学生发表看法,教师点评.课件出示一个扇形统计图(如图),提出问题:(1)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2)哪种球类运动最受欢迎?哪两种球类运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3)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作扇形统计图,它的作用是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教师:你能总结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得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1)圆代表总体.(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2.制作扇形统计图课件出示导入问题中的调查结果,按如下方法绘制扇形统计图.调查结果如下表: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人类36242712129 提出问题:(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2)计算各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并填在下表中.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百分比30%20%22.5%10%10%7.5%对应的圆108°72°81°36°36°27°心角度数(3)在图6-7的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3.扇形统计图的应用思考一、观察图6-8,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个扇形表示总体的25%?(2)如果用整个圆表示你们班的人数,那么扇形B大约表示多少人?3)如果用整个圆表示9 hm2稻田,那么扇形C表示多少公顷稻田?思考二:图6-9是甲、乙两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小刚认为就全年食品支出费用来说,乙家庭比甲家庭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答:不同意,因为两个家庭全年食品支出费用不同,虽然乙家庭所占比例较高,但不一定花费的钱就越多.思考三:小亮对全班40名学生进行了“你对哪些课程非常感兴趣”的调查,获得如下数据:语文20人,数学25人,英语18人,生物学10人,信息科技34人,其他12人.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现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为什么会这样呢?答:因为有的同学不光对单独的课程感兴趣,可能有同学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①根据所给的各部分量和总量,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②用360°乘相应百分比,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对扇形的圆心角度数.③画一个半径适当的圆,根据圆心角度数画出对应扇形(注意各部分扇形加起来必须是整个圆);④分别在各个扇形中标出对应部分的名称和百分比.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78页“随堂练习”.2.某市3月天气状况的统计表如下:(1)计算晴天、阴天、雨天的天数和它们各自占总天数的百分比(精确到0.1%);(2)绘制扇形统计图.【答案】2.(1)晴天有11天,占比为1131 ×100%≈35.5% 阴天有12天,占比为1231 ×100%≈38.7% 雨天有8天,占比为831×100%≈25.8% (2)略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什么是扇形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 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85页习题6.3第1~2题.学生在小学里重点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在本节课中,明确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知道是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通过实际问题,能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探索扇形统计图中圆心角的求法,了解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并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1.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会绘制频数直方图; 2.能根据频数直方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重点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会绘制频数直方图. 难点能根据频数直方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一、导入新课教师: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特点?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种表示数据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178页表格,提出问题:(1)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学生的美术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学生处于哪个等级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学生的课间操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学生处于哪个分数段吗?分数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第(1)题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美术成绩优良中人数(频数)225 3教师:我们能不能借助美术成绩的表示,来表示课间操成绩呢?引导学生回答:将课间操成绩每10分为一段分组,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得到下面的表格和统计图:课间操60~7070~8080~9090~100成绩/分人数(频数)1518 6教师点评,并讲解(课件出示教材第180页图6-11):例(课件出示教材第180页例题)解:(1)确定所给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述数据中最大值是26.8,最小值是2.2.(2)将数据适当分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26.8-2.2=24.6,组数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对数据整体状况的了解.考虑以4为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24.6÷4=6.15,可以考虑分成7组.(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4)绘制频数直方图.要求学生动手绘制后给出答案,教师点评.归纳:当遇到大量的数据或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可以制作频数直方图直观地反映整体的分布情况.思考:你认为频数直方图有什么特点?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哪些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三、课堂练习教材第182页“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什么是频数直方图?它有什么特点?3.怎样绘制频数直方图?五、课后作业1.教材第186页第3,4,5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频数直方图的定义及其特点,明白使用频数直方图的优越性.利用实例,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得出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能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6.4统计图的选择1.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2.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重点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数据的方式?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二、探究新知1.统计图的选择课件出示教材第182页图6-14,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1:从统计图中,我们可知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学生2:我们还可以看到从1957年到2050年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新北师大版7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6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数据的收集 第1课时 数据的收集

新北师大版7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6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数据的收集 第1课时 数据的收集
【选自教材P169 随堂练习 第1题】
(1)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是多少?
15 365+13 270+4 540+1 048+698=34 921(人)
答:参与本次调查的有34 921人.
(2)“从来不让座的人”的人属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3)面对以上的调查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从来不让座的人”所占的比例是很少的,大部分人都会主动让座.(答案不唯一)
在问卷中增加选择性别的问题
(2)如果想了解我国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你打算怎么做?
问题3 为得到“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5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你打算如何收集这个数据?
我打算采用试验的方式,直接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50次,统计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
借助互联网搜索相关数据
(3)获取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与同伴进行交流.
(1)该班学生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什么?
该班学生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篮球、乒乓球、足球.
(2)该班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3h的学生有多少名?
该班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3h的学生有20 + 8 + 4 + 2 = 34(名).
问题2 在问题1中,如果你们班准备按男女生分别组织体育活动,为了使活动受到更多人欢迎,你准备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你设计的调查问卷和小刚设计的有什么不同?
课后作业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例2 对于下面的调查问题,你觉得用什么调查方式比较合理?(1)调查你们班同学每天完成作业所用的时间;(2)调查一批炮弹的射程;(3)调查卫星的重要零部件在发射前是否有异常情况;(4)调查我国七年级学生的节水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数据的收集
一、填空题:
1、收集数据主要途径有,,和等等,间接途径包括
和等。

2、整理数据的主要方法是,。

3、,可以将原来数量繁多,无序的数据简化,有序化。

二、选择题
4、某校篮球队员的身高(单位:cm)如下:
168、167、160、164、168、168、167、168、167、163
这组数据是()方法获得的。

(A)直接观察(B)查阅文献资料(C)互联网查询(D)测量
5、某中学为了调查不同面额纸币上细菌数量与使用频率的关系,分别从银行、商店、农贸市场及医院收费处随机采集了6种面额的纸币各30张,分别用无菌生理盐水漂洗这些纸币,对洗出液进行细菌培养,测得数据如下表:
这组数据是()方法获得的
(A)直接观察(B)调查(C)互联网查询(D)实验
6、小丽得到她所在居住楼里的小朋友的年龄数据如下:
3、16、1
4、1
5、17、8、4、
6、9、1
7、2、1、5、1
小丽是用()方法获得这组数据的
(A)直接观察(B)实验(C)调查(D)测量
7、小刚得到NBA2002—2003赛季洛杉矶快船队队员的身高,
1.91m 、
2.08m 、1.98m 、2.08m 、2.15m 、2.01m 、2.03m
1.88m 、
2.13m 、2.03m 、2.11m 、2.08m 、1.98m 、 1.98m 、2.08m
他获得此组数据的方法是()
(A)调查(B)互联网查询(C)实验(D)测量
8、小明为了解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
亚四个国家1996年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情况,得到下表:
他获得这些数据的方法是( )
(A )查阅文献资料 (B )测量 (C )直接观察 (D )实验 三、解答题
9、在A 、B 、C 、D 四块实验田进行水稻新品种种植实验,各块实验田的面积和所种水稻的单位产量统计数据如下表:
(1)统计员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表中的数据?
(2)你从这些数据中获得了水稻新品种的哪些信息和结论?
10、以下是某班男、女生各10名身高检测结果:
1.61(女)、 1.74 、 1.68、 1.58(女)、 1.65、 1.59(女)、 1.65(女)、 1.65、 1.57(女)、 1.62、 1.70、 1.62(女)、 1.67 、 1.64(女)、 1.60
(女)、 1.59、 1.72、 1.63(女)、 1.69、 1.56(女) (1)这组数据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2)学生的身高与性质有关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将怎样处理这组数据?你的结论是什么?
数据的收集
一、填空题
1、 校学生会生活委员发现同学们在食堂吃午餐时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于是决定写一张标语
贴在食堂门口,告诫大家不要浪费粮食,请你帮他把标语中的有关数据(填上)(已知1克大米约52粒)。

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粒大米,全国13亿人口,每天就要大约浪费____吨大米 2、西山果园有果树如下:桃树200棵、梨树300棵、苹果树500棵,则梨树占总棵数的百分比为 。

3、某校初三英语口试达到优秀标准的有60人,占总人数的5
2
,则总人数为 。

二、选择题:
4、某开发区为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每年都新建一批住房,人均住房面积(人均住房面积=
该取人口总数
该区住房总面积
,单位:m 2/人)逐年增加,该开发区2000年至2002年底人口总数和

均住房面积统计如下:
2000年17万人,人均住房面积9m 2
/人 2001年18万人,人均住房面积9.6m 2/人 2002年20万人,人均住房面积10m 2/人 则( )年比上一年增加的住房面积多。

(A )2000 (B )2001 (C )2002 (D )无法比较 5、在上题中,2002年比2001年新增加面积多( )万平分米。

(A )27.2 (B )19.8 (C )47 (D )7.4
6、公交508路总站设在一居民小区附近,为了了解高峰时段从总站乘车出行的人数,随机抽查了10个班次的乘车人数,结果如下:20 23 26 25 29 28 30 25 21 23,若高峰时段从总站共发车60个班次,估计在高峰时段从总站乘该路车出行的乘客共有( )人。

(A )1500 (B )1800 (C )1440 (D )1560
7、张明、王成两位同学初二学年10次数学单元自我检测的成绩(成绩均为整数)
张明:82 、70、95、80、73、98、70、85、90、88
王成:83、62、100、75、93、55、92、73、93、100
如果将90分以上(含90分)的成绩视为优秀,则他们的优秀率分别是()
(A)30%、60% (B)30%、50% (C)70%、50% (D)30%、50%
8、下表是某校初三(1)班20名学生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统计表,因墨水不慎把表格中的两个数据掩盖了,若这2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分数为82分,则80分和90分的各有()人。

(A)5、7 (B)8、4 (C)9、3 (D)6、6
三、解答题:
9、为了考察你班的年龄构成及各年级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比例。

(1)你认为需要获取哪些数据?如何去获取这些数据?
(2)请将你获取数据整理后填写下表:
10、某厂拟生产一种八年级同学使用的文具,但无法确定其颜色,请设计一个方案,帮助这家厂商了解八年级同学对这种文具颜色的喜好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