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思考和[论文]

合集下载

对中学历史高效课堂模式的思考和尝试

对中学历史高效课堂模式的思考和尝试

对中学历史高效课堂模式的思考和尝试对中学历史高效课堂模式的思考和尝试摘要:全国各地对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的探究方兴未艾。

高效课堂应该是师生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

通过思考和学习,本文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为例,对中学历史高效课堂进行探究并进行总结。

关键词:中学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思考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学掀起了一股改革教学模式的热潮,开始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高效课堂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笔者在本科组和市教研室的带着之下走上了探索之路,开始思考什么是高效课堂,怎样探索一个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的高效课堂模式。

一、对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的思考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需要不断探究和实践,这不可防止会带来很多不一样的认识和体会,正如对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的教研。

那么什么是历史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应该是让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到达高效的课堂,因为“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教〞离不开“学〞,“学〞也离不开“教〞。

在40分钟的课时里,要到达高效,势必分秒必争,让学生精神始终聚焦在课堂之内,老师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既掌握根本的知识点,又有时间进行疑难解答、课堂探究。

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要求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颗“我要学习〞的心,这对教学设计环节提出更高要求:情境设计要生动吸引人,教学环节逻辑严密,教师少讲、有针对性地讲,学生当堂消化主要知识点并形成自我认知。

在当前的高中课堂上,一些教师不主张进行新的教学尝试,依然故步自封,认为只要学生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能表达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种观念其实被很多教师认可,如果只是这样,我国的教育目标将永远无法实现,提倡多年的素质教育将会永远流于形式。

对高效课堂的探究和实践,是不断进行历史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顺应时代要求,革新教学观念,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转变历史教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转变历史教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转变历史教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摘要】新时代要求教师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体现学生的主体。

建立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量体制作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转变思维自主和谐互动转变历史教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

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

一位科学家曾精辟的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

”因此,只有改变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方式努力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第一,转变教师的角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一种鱼叫做狗鱼。

狗鱼很富有攻击性,喜欢攻击一些小鱼。

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狗鱼和小鱼放在同一个玻璃缸里,在两者中间隔上一层透明玻璃。

狗鱼一开始就试图攻击小鱼,但是每次都撞在玻璃上。

慢慢地,它放弃了攻击。

后来,实验人员拿走了中间的玻璃,这时狗鱼仍没有攻击小鱼的行为。

这个现象被叫作狗鱼综合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思维定势一旦形成,有时是很悲哀的。

传统教学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师绝对权威,视学生为被动接受的容器,强调学生对权威的服从。

教师讲的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的观念长期存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逐渐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学生不敢向教师提出质疑,不敢也不想向书本知识提出质疑,对知识掌握也是被动地识记课本的内容,这样就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

他们就会逐渐失去对真理的追求,将自己束缚在思维定势之下。

因此教师的角色应由传统的“学科本位”第一的观念,向现代的“人本位”的观念转变,以适应当前历史新课程的要求。

(1)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当放弃外在性的权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教学的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主体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发挥到淋漓尽致。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近年来,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重点逐渐偏离了传统教材的教学模式,而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在教学中,我有一些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如下。

我认为历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以历史为依据,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运用历史的方法和逻辑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元化解读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推理能力。

在学习古代帝国时,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让学生通过分析文献和考古资料,了解古代帝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历史情感的培养。

历史情感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情感和态度。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情感认同和历史责任感。

在学习二战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和读取相关文献,了解二战给世界带来的巨大伤害和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抵制侵略和维护和平的历史情感。

历史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历史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历史研究和历史实践活动,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

在学习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战纪念馆和阅读一战战争史实,了解一战的历史背景、战争原因和和平倡议,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元化解读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推理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文献和历史著作,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动机、影响等细节,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情感认同和历史责任感;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历史研究和历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初中历史课程作为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教授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历史教学的内容应该注重系统性和连续性。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应当把历史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内容的有机衔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促使学生对历史的整体认识。

历史教学还应该注重连续性,尽量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组织历史知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之呈现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渐进性规律,引导学生形成对历史的系统、全面认识。

历史教学应该贯彻“以史为鉴”的理念,注重历史知识的渗透教学。

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案例教学、历史故事讲解、历史地图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将历史知识渗透到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过程中。

通过历史知识的渗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使学生在历史教学中获得道德、智慧和审美的熏陶,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增长智慧”。

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启发性和创造性。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历史文化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评价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质疑、历史探究、历史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历史教学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历史教学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导向。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情感认同和历史的价值追求。

通过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的传承、历史人物的塑造等活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历史教学中获得心灵和情感的陶冶,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珍视和热爱。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思考及对策论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思考及对策论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及对策摘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索历史问题的空间。

”《历史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明确提出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要适应新课程标准,进行方式方法上的转变。

然而在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鍵词:历史课堂教学思考及对策“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索历史问题的空间。

”《历史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明确提出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要适应新课程标准,进行方式方法上的转变。

然而在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1.教学方式方法落后。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课堂教学中几乎完全是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学生没有思考和回味的余地;而有的则是借课程改革之名走极端,整堂课教师的任务就是给学生安排任务,然后全凭学生自己的造化去学历史。

2.教学内容照本宣科,缺乏对教材挖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对历史课感到枯燥乏味。

历史课教学既要让学生搞清楚是什么,弄清每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内涵和外延,又要知道是为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做出客观公正评判。

3.教学内容缺乏知识的纵、横向联系。

历史学科的内容繁杂、头绪多、知识点零散,学科知识体系有的是藏而不露。

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其线索,注意知识间的纵、横向联系,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否则就会使学生感觉到越学越复杂,越学越糊涂。

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4.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教学基本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次上,甚至拘泥于教材,以书为本,课堂上让学生在重要知识点上划线,然后强行要求学生背诵史实,死记结论。

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完全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

5.设置问题缺乏科学性、启发性,达不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课堂设问不考虑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因而所设置的问题没有把握好难易度与层次性,普遍较简单或难度过大,流于形式,起不到思维训练的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要打造“高效课堂”我个人认为必须首先了解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和症结,只有这样才会更有针对性的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才会事半功倍见效快。

回想二十五年来自己的课堂以及听过的课堂教学,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1、目标模糊,教学随意每个教师都明白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但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往往忽略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重结果性目标而忽略过程性目标的要求。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知识内容掌握、了解到什么程度,教师本人就模糊不清,必然导致教学的随意性。

2、教学方法,千篇一律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师习惯于满堂灌,而讲授前又没能花时间整合学生的共性问题,语言也不够精辟,啰利啰嗦导致学生状态差、课堂乱。

3、情景牵强,追求形式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了导入阶段的趣味性、探索性;注重情景设计。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在导入阶段只注重趣味性而忽略了实效性,只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而忽略了时间和实效。

创设情景占用大量时间,却没有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思考,没有起到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兴趣的作用。

有些情景内容与主题无多大关系甚至毫不相干,其结果是既浪费时间又造成学生新的困难,最终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活动练习,放任自流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学就不需要接受学习和训练。

有些教师只图课堂气氛活跃,完全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课堂上看不到有效有序的操练活动,练习活动完全放任自流。

有的教师提出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表面上看是全体学生参与,但实际上则是一盘散沙,毫无实效可言。

还有些教师认为某项活动非常好,就不管是否合适都安排在自己的教学中,结果不但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活动时间,而且还违反了教学规律。

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随意性和盲目性,也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5、节奏松散,效率低下课堂教学节奏松散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原因之一。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历史知识的重要阶段,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成为了老师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思考,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初中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觉得历史知识枯燥乏味,例如大量数字的记忆、历史事件的背诵等。

作为历史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

老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入历史知识,例如通过历史人物的个人经历或者一些有趣的历史事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知识,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历史课堂活动,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实际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除了教授历史知识外,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样重要。

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方式,能够独立地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成为了历史教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历史问题、辩证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训练。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等。

在课堂活动中,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探讨历史问题,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注重历史与当下的联系历史不仅存在于过去,还与当下息息相关。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历史与当下的联系,帮助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当今社会现象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学生接触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改进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关注历史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丰富。

当前,部分初中历史课程内容过于单一,更多地是强调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忽略了历史的深层内涵和历史思维的培养。

我们需要注重历史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更新,使之更加贴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我们应该注重历史教学内容的体系化,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层次上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可以通过多媒体、互动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需要关注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多样化。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往往以讲述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佳。

我们应该探索多种历史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历史博物馆参观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还需要关注历史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完善。

当前的历史教学评价往往以考试分数为主要依据,这种评价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功利心态,而忽视历史学习的深层意义。

我们应该探索多元化的历史教学评价方式,例如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项目评价等。

这些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的提高。

作为历史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的提高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历史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注重历史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教师不仅要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历史思维和文化素养的引导者,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步论文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步论文

谈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探索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近几年,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达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经过几年实践,本人感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有效、符合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它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

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以下是我以此模式为蓝本,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历史教学特点,拟定的我校特色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初步实效。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5分钟)此环节分复习提问和导入新课两部分。

复习提问的主要内容是上堂课的主要知识点,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检查学生对上堂课主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迫使学生养成课后要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二是通过提问上堂课中与新课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既可以引入新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铺垫,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导入新课,既可增强知识的系统性,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又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环节:揭示教学目标(3分钟)此环节的主要作用是告诉学生本堂课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按性质可分为思想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通过投影和口头叙述等多种形式来出示教学目标,通过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堂课应该达到的思想、能力和知识三方面的目标要求,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学课文,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环节:指导学生自学(5分钟)在本环节中教师交待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四环节:学生先学(10分钟)该环节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结合插图、投影看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二是思考练习题。

在教材中,课文叙述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图像系统重点突出、类型多样,二者密切配合、相辅相成。

学生在自学中结合插图看课文,以文解图,以图释文,真正实现图文对照、扬长避短,可以帮助学生切实增强读图思维、图文转换和善于观察的学习能力,掌握运用图像的基本技能。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同学的进展是课程实施的动身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同学全面素养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这就要求老师必需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同学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老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

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同学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

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例如“洋务运动”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这就需要老师和同学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同学的历史思维力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又如“新文化运动”这一节对旧教材中评价新文化运动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并建议同学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进展。

类似例子有很多,历史老师必需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同学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育同学思索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力量,以激发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制造性。

其次,改革师生互动方式,转变以往同学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同学提出的不同看法、看法、观点不任凭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同学自主学习、独立思索,为同学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进展制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进展的互动过程。

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相关推荐关于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有效教学是当前新课改下教育界的共识,历史课堂的高效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切实、教育机智的使用以及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本文对历史课堂上的有效教学的探讨,重在让学生体会学中有乐,教师教中有趣。

【关键词】有效课堂历史情景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在当前新课改的政策下,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在不断的深化,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行为的设计和实施,我工作以来我就一直在思考、尝试着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吸收更多。

什么样的历史课堂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当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各人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不断思考我的教育教学行为,怎样做才能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已的看法,期与同仁们探讨:一、转变教育理念,培养时代所需人才以往教师的职责理念韩愈给了解释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教育改革后,历史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的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这也规划了历史教师所具有的传承文化功能,对社会文明发展、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性方面独特的作用。

教师“备课时要注重备历史教材、教法,备学生,要不断有新的教法去获得学生的认知,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怎样学才能达成目标。

考虑学生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初始状态(学习能力、学生的知识储备、临时出现的问题等)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不要变成自我表演,以知识探究代替知识传授。

历史公开课通常表现出这样的现状,为了整节课“自主”“互动”“探究”“合作”,所提或设计问题集中在认知记忆方面,问题设置简单又过多,问题没有启发性,思维力度不够。

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不出来立刻换人回答,将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变为新课程教学的“满堂问”,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初中历史教学思考论文(10篇)-历史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思考论文(10篇)-历史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思考论文(10篇)-历史教学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应用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课堂教学因素。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广泛应用史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史料教学初中历史教学应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使得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发生很大的变化。

无论是从课堂教学内容,还是课堂教学形式,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无论怎么变化,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都十分突出。

一、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谓史料,指的是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根据的东西。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宝贵财富,各种各样的史料如典籍、图表、碑文、口述等都是帮助还原历史的重要工具,因此,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史料的充分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热爱历史。

而史料的充分应用能够为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很大的帮助。

如教师在进行洋务运动这节课程的讲解时,通过对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人的个人资料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和补充,并通过幻灯片等方式把江南制造总局、京师同文馆等史料还原出来,直观地把洋务运动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展示出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对相关内容的认识。

(二)史料的充分运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可操作性。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的补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际操作。

教师结合各种史料可以扩大教学内容的涵盖面,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不感到枯燥。

如教师在讲授中华民族战争史相关内容时,教师除了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外,也可以补充对于参加过战争老的口述史料,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各种有关抗战战争题材的影片或者纪录片搬到课堂。

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补充,使其对战争有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线历史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初中历史教材、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材;教学模式一、新课改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初中历史教材关于历史教科书的运用,课改前实行的是“一纲一本”的方针,而现在是“一标多本”,国家课程重在目标,而忽视教材的具体内容。

有专家认为,教科书作为教学的资源,可以创编,至于怎么用,则是教师的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选择地使用。

但在创造性使用中有以下几点必须注意:(一)重视教材提供的素材和例子例如,在教授八年级第一课“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学生觉得比较抽象,和头脑中的意识无法建立联系。

对此,教师可以针对鸦片战争做一个周详的讲解,以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这一知识。

(二)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例如,在讲有关“科举制度”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扩充一些知识:明清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发展,科举制日臻完善和周密,科举制在甄拔人才方面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

但是,从那以后,它的弊端也越来越严重,也就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过于死板,专门取“四书五经”命题,让参加考试的人对经义做出阐述,还只能以朱熹的观点为标准答案,不仅扼杀了思想,而且写作格式单一,写作步骤单调。

这样,学生就对科举制度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材结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的思路去进行教学,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因此,教师要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合理调整教材体系,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新课改提出教学要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要跟上时代步伐,体现课改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记忆型学习转向创造型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

浅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及理论依备(范文模版)

浅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及理论依备(范文模版)

浅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及理论依备(范文模版)第一篇:浅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及理论依备(范文模版)浅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及理论依据新课程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新课程下,历史课“不是为了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①历史学定位于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功用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

②作为一门科学,历史学科在倡导创新教育和强调个性的新时代,应该和其它科学一样具有探索性、开放性,旨在培养创造型、发展型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课堂教学就应该以此为目标,整合教学要素,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渠道、主阵地,历史新课改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多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渗透和落实。

学生完成学习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渡过的,课堂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他们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历史教学,作为依托历史唤醒人对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生存的意义的领悟的一项活动,理应创建一种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课堂教学新生活。

本文拟就常规课堂教学模式作一个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历史课堂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说起课堂教学模式,可谓是异彩纷呈,各有千秋。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姚锦祥教授曾将我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归纳为三种:“讲谈——接受式”、“自觉——辅导式”和“参与——活动式”。

随着课改的深入,各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

我结合广州市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自己摸索出一套教学模式:情景——导学式。

该模式的结构程序为:情景创设引入——阅读与知识梳理——合作交流探究——释疑与知识巩固——课外综合延伸。

这是一套立足本地实际,以常规课堂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尚须不断的完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学生了解和了解国家和世界历史的重要途径。

历史课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文化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历史课堂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展开讨论。

历史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和反思,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可以了解到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历史课堂不应该只是简单地传授历史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发展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批判性的历史观念和思维方式。

历史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历史情感。

历史文化素养是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感悟,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和情感体验。

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可以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历史文化的底蕴,了解到历史对当今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历史事件的教学,还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历史情感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传统文化的介绍、历史文化遗产的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感受到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历史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认同和历史责任感。

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和根基,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可以了解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和国家的历史,了解到历史对自己的影响和意义。

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认同和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民族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历史名人的事迹、历史事件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认同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历史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历史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表达能力。

历史研究能力是学生对历史资料和史料的搜集、分析和整理能力,历史表达能力是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观点的表达和阐释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摘要】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之中是非常适合的,不仅能够使历史教学满足新课改要求,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历史知识、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等均有帮助。

【关键词】历史教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从新课改的角度来审视初中历史教学,确定初中历史教学中所应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用,不仅没有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之中,阻碍学生能力、意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对此,应当注意优化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那么,如何展开此项工作呢?—、自学环节基于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历史教学的良好开展,首先就需要教师设计好自学环节,如此可以让学生投入到历史知识自学中来,从而对历史知识有一定了解,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当然。

要想良好的设计自学环节,教师需要按照教学要求及教材,合理的规划与拟定自学提纲及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予以详细的了解,如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而编制适合的自学方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侧重点等。

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秦末农民战争》课程教学之中,教师就是针:对教材、教学目的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设计了课程自学环节,也就是提出了学生感兴趣的一些问题,如秦始皇的名字有何含义,如何解释这个名字?单纯的就秦朝而言,它经历了几个皇帝,为什么最终会灭亡?秦末农民起义中谁成为笑到最后的人?他们为什么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使学生查阅教材及相关资料,认真的学习课程内容,努力解答以上问题。

二、小组合作环节小组学习是建立在自学基础上的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环节之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困惑,展开广泛的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如此可以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理解历史知识,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文章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模式,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历史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等多重任务。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历史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

二、教学方法创新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创新1.整合学科资源:将历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地理、语文、政治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贴近生活: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事件,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和兴趣。

3.注重文化传承: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意识。

4.融入时事热点:将历史与当前时事热点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创新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思考力、合作精神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论文写作、小组展示等,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4.家长和社会评价:积极引导家长和社会参与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关于历史教学之浅见论文

关于历史教学之浅见论文

关于历史教学之浅见目前,学校所构建的“xxxx”课堂教学模式已实行了xx年,而作为xxx班教师的我只有xx个月的教学经验。

对内初班的历史教学,我谈谈我的浅见。

过去我所接受是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实行以“教”定“学”的模式,让学生配合或适应教师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的发展,不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xxxx”课堂教学模式,八人学习小组三种课型三步骤三板块,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对于新教师的我来说,第一次接触教学就是“xxxx”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就不会有传统教学的困扰,接受也就更容易。

对于双语班的孩子来说,“xxxx”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就更加牢固。

此外,历史与现实也应该适当地联系。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是现实的影子。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主流之一,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仁”的学说,就是要求人们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体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孟子的“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进山伐树,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等观点,体现的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

这是我们在《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中学习到的。

不仅如此,内初班孩子的心理方面也应该关注。

初中的孩子基本都是12-15岁之间,而内初班的孩子一个月只有三个小时的外出时间,一年回家的机会也是屈指可数。

面对这些,想家是肯定的,所以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多了,内初班的老师也应该适当地给予这些孩子多一些的鼓励、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和探索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而“自学-合作式”课堂教学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

“自学-合作式”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展示、拓展应用。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已初见成效。

课堂教学模式自学-合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拓展
应用
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经进行过很生动的描述:“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

”传统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也不能适应新时代下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从2003年开始,新课改在全国全面推行之后,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也不能适应新时代下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似有百家争鸣之势。

笔者参考新课改要求和一些成功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我们农村中学的实际,也在思考并实践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自学-合作式”教学,它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拓展应用四个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环节。

一、自主学习
黄克剑曾说过:“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这一转,转出了学生无可推诿的主体责任心,也转出了先前可能处在压抑或非觉醒状态的那种自觉、自断的智慧。

”本环节主要是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的阶段,同时也是
落实好“双基”的阶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识记,二是解决提出的问题。

这样既可以节省下教师对简单知识的讲解,又给了学生充分的阅读和思考时间,成了课堂的主人。

这一环节,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调动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

如我们在上八年级历史上册《内战烽火》一课时,教师在导入”重庆谈判”一目后,设计了如下问题:(1)蒋介石为什么要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呢?(2)蒋介石是一个怎样的人?(3)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4)毛泽东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的思维被层层打开。

二、合作探究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即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

经过上一个自主学习的阶段,学生们在独立阅读和思考后,都有着不同的收获和疑问。

这时,教师就可给学生创造一个合作探究的情境。

基本上每4人一小组,互相交流收获,分析疑惑,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

这一环节,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

由于学生思维的碰撞,很可能会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捕捉,并给予帮助,同时记录共性的问题。

如学生在讨论昭君出塞出现的历史背景这一问题时,在得出是因为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西汉国力强盛这一背景后,一生提出:“如果不是王昭君,而是另外一个人,不也一样
能起到促进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的作用吗?”另一生反驳:“我认为不是这样,如果换了一个心胸狭窄、心肠恶毒的女人,不仅不会带来和平,相反,有可能还会带来更大的战争呢。

”我在一旁暗暗为我的学生喝彩,他们无意中表述了“历史造就人”和“人造就历史”两种不同的观点,虽然他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其中的区别和联系。

我首先表扬了他们大胆的思维,然后引导昭君出塞的出现既有根本原因又有个人原因,两者不可或缺。

三、课堂展示
“在做中学”,是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来的。

美国华盛顿大学也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在完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师生共同完成课堂展示,夯实基础,活跃思维,锻炼能力,给学生一个充分体验的机会。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

课堂展示可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的展示,教师随机在每小组中抽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教室四周都是黑板)默写或听写基础知识,以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第二部分,是学生对重点问题的展示,可由小组中的一个或几个人把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进行展示。

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讲解知识的形式、课堂短剧的形式、手工制作的形式、辩论会的形式,等等。

例如,我的学生在展示“商鞅变法”这一目时,首先是小组全体成员表演了历史短剧“商鞅舌战群儒”,虽然他们的表演不很熟练,语言也略显生硬,但是却活跃了课堂,
锻炼了自己,同时也让同学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商鞅那种不畏强权、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学生展示完以后,教师可以对共性的问题加以讲解,因为这些问题可能是每组思考最多,却未能解决的问题,所以老师的讲解定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因为学生展示的知识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就像一粒粒珍珠散落在盘子中,这时的教师就应该是那个穿起珍珠的人,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并整理成板书。

四、拓展应用
在新课改下,历史课“不是为了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能够把各种知识转化成学生终身受益的一种能力是每一位教育者最大的愿望。

这一环节,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

教者在讲完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王扫六合”后,学生对秦始皇的功绩和过错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师出示问题:“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年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学生的回答可能只局限于“好人”或“坏人”,或者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这时,教师应促成学生形成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让史实说话,用辩证的、历史的方法来评价。

”让学生对秦始皇再进行一次评价,逐渐掌握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在后来的学习中,当学生遇到对汉武帝、唐太宗的评价时,已能独立完成了。

“自学-合作式”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课
堂上展示了自我,增强了自信。

这种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

经过教者两年多的探索和尝试,已初见成效。

1.“自学-合作式”教学使原来死气沉沉的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挥汗如雨;学生在台下无动于衷、昏昏欲睡。

而“自学-合作式”教学却把舞台让给了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给我一个舞台,还您一份惊喜”。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一次不记名的问卷调查中,25%的同学一直喜欢历史课,59%的同学由原来的讨厌上历史课到喜欢上历史课。

2.“自学-合作式”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课堂展示环节,成为每一名学生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增强了自信,促进了发展。

我所教班级的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表现突出。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借着新课改的东风,我呼吁全体历史教师一起解除对学生的禁锢,让他们在历史的天空下自由地呼吸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