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 作业五 苏轼词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 作业五 苏轼词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作业五苏轼词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苏轼词两首一、根底稳固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樯.橹(qiánɡ)酹.酒(lèi)擂.台(lèi) 羽扇纶.巾(lún)B.蓑.衣(suō) 料峭.(qiào)萧瑟.(sè) 拾.级而上(shè)C.埋.怨(mán) 着.陆(zhuó)挟.持(xié) 洗洗涮涮.(shuā)D.粳.米(ɡěnɡ) 泊.车(bó)星宿.(xiù) 引吭.高歌(hánɡ)答案 B解析A项,羽扇纶(ɡuān)巾;C项,洗洗涮涮(shuàn);D项,粳(jīnɡ)米。

2.以下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桅杆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啸:吟咏长啸D.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轻:不仅有轻便之意,也有“无官一身轻〞的感觉答案 B解析B项,“樯橹〞本义是桅杆和船桨,在词中借指曹操的水军。

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大江东.去,浪淘尽 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都门帐.饮无绪答案 C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4.以下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把滚滚东流的长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根底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高中语文2.5苏轼词两首课后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2.5苏轼词两首课后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5 苏轼词两首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故垒./累.赘公瑾./谨.慎遥.想/杳.渺B.樯.橹/蔷.薇吟啸./萧.瑟华.发/白桦.C.狼狈./疲惫.料峭./俊俏.波涛./韬.略D.蓑.衣/绳索.竹杖./依仗.酹.酒/醴.酪项分别读解析:A项分别读lěi/léi,jǐn,yáo/yǎo;B项分别读qiáng,xiào/xiāo,huá/huà;Cbèi,qiào,tāo;D项分别读suō/suǒ,zhàng,lèi/lǐ。

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直指。

B.一尊还酹.江月酹:祭奠。

C.何妨吟啸且徐.行徐:缓慢。

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

解析:D项“任”的意思是“听任”“任凭”。

答案:D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萧瑟处向来:朝向来处。

解析:A项“千古”,自古而来;B项“惊涛”,狂狼巨涛;D项“向来”,先前,原来。

答案:C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从修辞手法看,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C.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解析:此题考查借代修辞手法的使用,从所给的四个语句看,只有A项加点的词是比喻,其余都是借代。

答案:A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萧瑟处向来:朝向来处。

2.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⑧C.①④⑤⑦D.②④⑤⑦3.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

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B.凄切(qī)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C.暮霭(ǎi)连累(lèi) 支撑(chēng)料峭(qiào)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踞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衡少善属文B.悟言一室之内长乐王回深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一尊还酹江月信义安所见乎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北冥有鱼幼稚盈室小知不及大知8.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时间:30分钟分值:40分)一、基础巩固与语言运用(31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樯.橹灰飞烟灭樯:挂帆的桅杆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同“花”,花白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解析:选D。

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常以身翼.蔽沛公解析:选C。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3.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解析:选A。

A项是豪放派,其余三项均为婉约派。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解析:选B。

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拍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萧瑟处向来:朝向来处。

2.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⑧C.①④⑤⑦D.②④⑤⑦3.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

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B.凄切(qī)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C.暮霭(ǎi)连累(lèi) 支撑(chēng)料峭(qiào)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踞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衡少善属文B.悟言一室之内长乐王回深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一尊还酹江月信义安所见乎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北冥有鱼幼稚盈室小知不及大知8.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5课苏轼词两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沦.陷轮.流伦.理道德羽扇纶.巾B.墙.壁蔷.薇不稼不穑.帆樯.如林C.俊俏.讥诮.刀剑出鞘.春寒料峭.D.木槿.觐.见怀瑾.握瑜谦虚谨.慎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浪淘.尽,风流人物淘:冲刷B.樯橹灰飞烟.灭烟:像烟一样C.竹杖芒鞋轻胜马.马:骑马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B.千古风流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4.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写“小乔初嫁”,意在以美人衬英雄,赞颂周瑜年少得志。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5.下列对《定风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莫听”“何妨”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词情都是由此而发。

D.“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表达了词人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① 。

汪国真有诗曰:“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环境可以影响心境,② 。

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做到洒脱,且行且歌。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5苏轼词两首(附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5苏轼词两首(附答案)
(1)道 王道之始也(名词,方法,途径)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 故国神游(形容词,旧的) 已而遂晴,故作此(连词,因此)
(2)故 以故荆轲逐秦王(名词,原因) 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老交情)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一蓑烟雨任平生(动词,任凭) 恐不任我意(动词,听任) (3)任 简能而任之(动词,使用) 王甚任之(动词,相信) 山头斜照却相迎(连词,表转折)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副词,回头) (4)却 却坐促弦弦转急(动词,退回) 却匈奴七百余里(动词,使……退回)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何妨吟啸且徐行(连词,表并列)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连词,表递进) (5)且 不出,火且尽(副词,将要)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4.辨活用
(1)大江东.去(“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2)樯橹灰.飞烟.灭(“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3)已而遂晴.(“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放晴)Leabharlann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书画家。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密州 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在文学上,他力主创新,开豪放一派; 在政治上,他比较保守,极力反对王安石新政。因作诗得罪朝廷,被 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 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周瑜形象的?在众多的人物中,为什么单 单追慕周瑜?
写周瑜的角度 追慕周瑜的原因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①“小乔”句写婚姻,年少英俊,奋发有为。②“羽扇”句 写服饰,风度闲雅,从容不迫。③“谈笑”句写神态,胸有成竹,指挥若 定。原因是周瑜年少有为,人生得意,而作者壮志未酬、贬官黄州, 两鬓斑白、无所建树。在对比反衬中凸显“人生如梦”的感慨。

高二语文 2.5《苏轼词二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二语文 2.5《苏轼词二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苏东坡有一次问一位善歌的人:“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个譬喻鲜明地表明了婉约词和豪放词的不同。

请你以这首词的上阕为例,谈谈作者是如何在景物描写中表现豪放特征的。

提示:注意首先看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抒发了哪些情感,从这些具体内容来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词从滚滚东去的长江起笔,把大江的汹涌奔腾和历史人物的气概联系在一起,描绘了一个广阔的背景,体现了诗人站立江边凭吊古迹时激荡起伏的心情,气魄极大。

“浪”“乱石”“惊涛”“雪”等雄奇壮阔的景物,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

2.这首词豪气冲天,但最后却陡然一转,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似乎有点不太协调,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因而不能单纯地理解。

参考答案:壮丽的江山和英雄人物,激起作者豪迈奋发的感情。

不过想起自己的人生毫无建树,前途渺茫,作者因而自叹人生如梦。

3.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提示:A项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苏轼的作品,B、C、D三项从词的风格上看,都是婉约派的词作,它们分别是晏殊、柳永、李清照的作品。

答案:A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几句写周瑜为什么却提到小乔?提示:读诗词要结合诗词的背景来理解词句的微言大义。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5课苏轼词两首你从北宋走来,带着风雨,挟着你的诗文;你从古代走来,携着沧桑,印着你的超然。

你让后人景仰,让后人敬慕,你的为人、你的诗文、你的品行,亦将永恒后世。

你用豁达乐观的态度化解掉人生路途中的坎坷磨难,你用如椽大笔写出了千古第一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你用豪情抒发了“千古文人的英雄梦”。

⊙课内素材豪放旷达的苏轼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毫不避讳地抒发己见。

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

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遭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

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的老师欧阳修及其家人也未幸免。

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

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

”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

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运用角度]“大公无私”“高风亮节”“直面困难”“宽容与大度”“心态与人生”“乐观与豁达”等。

⊙运用示例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乃是定律。

然而,大风大浪并不能击垮每一座坚固的城池,暗云并不能遮挡每一束暖阳,秋风并不能黯淡每一寸春光。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挺直了腰板,凄风冷雨只能望而却步。

于是,这风雨摇曳的世界便只能在他面前匍匐了。

秋天的黄州,月洒寂寞梧桐,烟笼缥缈孤影。

苏轼,这个注定半生寂寞的旷世奇才,尽管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尽管是“高处不胜寒”,尽管是“十年生死两茫茫”,“谁见幽人独往来”,相思之苦,贬谪之伤,寂寞梧桐,几重重压,他,东坡先生那个伟岸的身躯挺起了他高洁不屈的脊梁,那高山仰止的高大身躯挡住了脊背之后那一片凋敝的天空。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语文人 专题05 苏轼词两首(第2课时)(含解析)部编本人教版必修4【必做练习】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语文人 专题05 苏轼词两首(第2课时)(含解析)部编本人教版必修4【必做练习】

专题05 苏轼词两首(第2课时)1.创作背景《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

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

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写胸襟。

2.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故故垒西边()君安与项伯有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广故数言欲亡()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2)发雄姿英发()早生华发()兰舟催发()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野芳发而幽香()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道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沙湖道中遇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策之不以其道()道芷阳间行()(4)胜竹杖芒鞋轻胜马()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何可胜道也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5)且何妨吟啸且徐行()不出,火且尽()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3.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体会与今义的不同之处(1)千古风流人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④轻浮放荡。

(2)回首向来萧瑟处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从来,一向。

2.(1)形容词,过去的,旧时的/名词,交情/名词,缘故,原因/名词,旧的知识/动词,衰老/副词,故意,存心/副词,仍,还是/连词,因此,所以(2)动词,勃发/名词,头发/动词,出发,上路/动词,征发/动词,花开放/动词,显露,显现(3)动词,说/名词,道路/名词,道义,正义/名词,正确的方法/动词,取道(4)动词,胜过,超过/形容词,优美的/副词,尽/动词,禁得起(5)副词,姑且,暂且/副词,将要/副词,尚且,还/连词,况且/副词,将近3.(1)杰出的(2)刚才1.“莫听..吟啸且徐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五(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五(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习题练习五(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故垒(lěi)纶巾(lún) 经纶(lún)樯橹(qiáng lǔ)B.捋胡子(lǚ)酹江月(lèi) 吟啸(xiào) 一蓑烟雨(suō)C.料峭(qiào) 讥诮(xiào)俏丽(qiào)悄然(qiǎo)D.萧瑟(sè) 吝啬(sè)塞责(sè)稼穑(qiáng)2.下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萧瑟处B.千古风流人物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A.若属皆且为所虏B.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4.下列词句的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5.在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

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

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一气呵成。

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毫无做作之态。

_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

_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5课苏轼词两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

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B.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解析:根据前后语境可知,“其中尺度的把握”是中心,“其中”指代前文中的“画家们既要……又要……”,故排除C、D两项,A项逻辑关系颠倒,故排除,所以选B。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B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解析: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起强调词语的特殊含义的作用,在语境中,该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不是现实中的跪地,而是指一些画家固守于完美的绘画准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二(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二(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习题练习二(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故垒(lěi)还酹(lèi)樯橹(qiánɡ)B.萧瑟(sè) 料峭(qiào)蓑衣(suō)C.纶巾(lún) 狼狈(bèi)沧桑(cānɡ)D.绚丽(xuàn) 珠玑(jī) 公瑾(jǐn)2.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樯橹灰飞烟灭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通“花”,花白。

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

3.下列各项与其他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下列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A.若属皆且为所虏B.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5.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风流念奴姣故垒西边B.遥想浪涛尽小乔初嫁C.萧瑟人道是乱石川空D.周郎任平生山头斜照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萧瑟处B.一蓑烟雨任平生C.一时多少豪杰D.惊涛拍岸二、语言表达7.调整下面画线语句的语序,使前后格式一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苏轼不断被贬流放,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地方人民却从中得到了大幸。

苏堤无言,默默铭记着苏轼的功绩;赤壁有字,惊涛拍击着东坡的诗篇。

8.请从陶渊明、苏轼、鲁迅、巴金中任选两人,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的境遇;②与画线语句构成排比。

人的一生,总是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找到真谛。

瞿秋白,一个文弱的书生,放下了成名成家的荣耀,拾起了革命的重担,寻觅到属于自己的渡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5课苏轼词两首一、基础知识检测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直指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何妨吟啸且徐.行徐:缓慢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答案 D解析任:听任,任凭。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 B.千古风流C.多情....应笑我 D.同行皆狼狈答案 D解析D项“狼狈”古今义均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A项古义:刚才。

今义:从来,一向。

B项古义: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

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C项古义:多愁善感。

今义:重感情(多指重爱情)。

3.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答案 B解析B项“樯橹”是借代,其他三项是比喻。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

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

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答案 D解析李煜应属婉约词人。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苏轼的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由于受到儒、道、佛等各种思想的影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2.5苏轼词两首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0716145

高中语文2.5苏轼词两首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0716145

高中语文2.5苏轼词两首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0716145基础积累运用限时:15分钟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直指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何妨吟啸且徐.行徐:缓慢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答案 D解析任:听任,任凭。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A.若属皆且.为所虏B.磐石方且.厚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答案 B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连词,表并列。

A项,副词,将要。

C项,副词,将近。

D项,副词,尚且,还。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 B.千古风流C.多情....应笑我 D.同行皆狼狈答案 D解析D项,“狼狈”古今义均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A项,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

B项,古义,杰出的;今义,有功绩而有文采的、英俊的;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跟男女情爱有关;轻浮放荡。

C项,古义,多愁善感;今义,重感情(多指重爱情)。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

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其主要内容不仅描写花间月下,而且更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答案 D解析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之首”为韩愈。

5.下列对《定风波》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篇突兀而起,“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从正面写雨,一个“打”字,证明雨下得很大,首句就给读者营构了一个突然而至的不利环境。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语文人 专题05 苏轼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部编本人教版必修4【经典练习】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语文人 专题05 苏轼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部编本人教版必修4【经典练习】

5 苏轼词两首(课时1)1.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_,号_________,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开________一派,为______________之一。

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

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

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同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________”。

传世书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文体知识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3.创作背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

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

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了。

”4.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

故垒()酹()狼狈()何妨()吟啸()樯橹()萧瑟()一蓑烟雨()5.指出下列词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并解释意思.(1)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2)羽扇①纶巾②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3)灰①飞烟②灭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4)同行皆狼狈()______________(5)竹杖①芒鞋轻胜马②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1.子瞻东坡居士文学家书画家豪放唐宋八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宋四家《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4.lěi lèi bèi fang yín qiáng/lǔ sè suō5.(1)名词作状语,向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苏轼词两首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故垒./累.赘公瑾./谨.慎惊涛.拍岸/文韬.武略B.歼.灭/纤.维樯.橹/蔷.薇吟啸.徐行/风雨萧.瑟C.狼狈./疲惫.料峭./俊俏.羽扇纶.巾/冠.冕堂皇D.蓑.衣/绳索.阻挠./妖娆.竹杖.芒鞋/重峦叠嶂.思路解析:A项,lěi/léi,jǐn,tāo。

B项,jiān/xiān,qiáng,xiào/xiāo。

C项,bèi,qiào,guān。

D项,suō/suǒ,náo/ráo,zhàng。

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直指。

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何妨吟啸且徐.行徐:缓慢。

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

思路解析:D项,任:听任、任凭。

答案:D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从修辞手法看,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C.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借代修辞手法的使用。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看,只有A项加点的词是比喻,其余都是借代。

答案:A4.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016·江苏高考)(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3)苏轼在《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都有对英雄人物的精彩描绘:曹操“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周瑜“。

,,”。

(4)苏轼在《定风波》中描写自己坦然面对人生的沉浮变换、喜乐哀愁的句子是“,,”。

答案:(1)早生华发(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5~6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这首词的上阕写景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什么把怀念的对象锁定为周瑜?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词的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能力。

可以结合所写景物的地点和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来思考。

参考答案:作者在千古风流人物中,把追怀的对象锁定在周瑜身上,不仅因为作者认为此地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址,更因为作者怀有年老而无为、壮志不得施展的惆怅。

这样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年少而功成名就、意气风发的周瑜,使作者与周瑜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无奈的情感。

6.作者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格调?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和对作者流露出的观点态度的理解能力。

在词的结尾,作者用祭奠江月来收束全词,表现了自己的忧谗畏讥和无可奈何,这在内容上是消极的。

不过,这样的结尾却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特别是“江月”一词,又让人感到作者的豁达与豪放。

参考答案:作者在赞美大好河山和追怀英雄人物后,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既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喟和功业无成的无奈,又表现了作者襟怀旷达、自解自慰的超脱和豁达。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

定风波[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思路解析:解答这个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任天而动”的含义,“天”指自然,“动”指诗人的主观情感。

结合词前面的小序和词结尾处的“写胸臆”语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所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

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

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8.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

谈谈你对此词的理解。

思路解析:这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题目,只要能结合作品自圆其说即可。

无论是“旷达人语”,还是“归隐人语”,其核心是对“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任平生”“归去”的解读。

答案:示例(1)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一蓑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由此可见这首词确实是“旷达人语”。

(2)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情愿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由此可见这首词确实是“归隐人语”。

(二)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9~10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宋]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洲。

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

③筠:竹。

9.“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什么气氛?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思路解析:从“淡月微云”可看出是夜晚送行,词中的“惆怅”透露出作者的心情。

参考答案: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寡欢的心情。

10.对于“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两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思路解析:对这两句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苏轼豪放性格和达观态度的体现,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作者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1)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

作者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

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2)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

作者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1~12题。

醉翁操①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②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

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④外三两弦。

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②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④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思路解析:在解答古诗词鉴赏题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所给的信息,这对于把握整首词的主旨情感是非常有帮助的。

C项,“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的表述有误。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是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

答案:C12.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

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思路解析:本题从设问上来看,应分为两点作答,一是景色,二是情怀。

答题时,重点要放在对《醉翁操》的分析上,同时注意与《醉翁亭记》的“对比”,不能顾此失彼,将《醉翁亭记》完全抛开作答。

参考答案:(1)泉响空山、月明风露的幽静之景,醉翁啸咏与流泉之声应和的景象,写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的向往。

(2)醉翁离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作者借以抒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

(或:作者既借流泉的“朝吟夜怨”抒发了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也直接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三、表达交流13.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加以修改。

①赫赫有名的“载酒堂”,是苏轼到达儋州后与弟子们以文会友、弘扬文教。

②海南的第一个举人姜唐佐,虽与苏轼只是萍水相逢,却成了苏轼的学生。

③苏轼在儋州生活了三年,努力去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以随遇而安的态度对待异方风物。

④有时他头戴竹笠,身披蓑衣,脚蹬木屐,俨然像是一个熟于农田的老农。

⑤他甚至模仿当地人用椰子壳做了一顶“椰子冠”,并在一首诗中表示“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

鸟夬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

”⑥也就是说,他真诚地表示要是能学会黎族方言,就永远情愿与黎族人民生活在一起。

序号修改思路解析:要结合病句的常见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辨别并修改。

如①缺少和“载酒堂”搭配的宾语。

④中的“俨然”和“像”重复。

标点符号要结合易错类型寻找。

如⑤中引号内的文字属于部分引用,句号理应放在引号外。

参考答案:14.《念奴娇·赤壁怀古》版本不同,文字略有不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句有另一版本“乱石崩云,惊涛裂岸”,“樯橹灰飞烟灭”句有另一版本“强虏灰飞烟灭”。

你更喜欢哪一版本的语句?请结合词的意境,谈谈你的理解。

思路解析:对这两处文字的理解,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要注意紧扣不同处分析其优劣。

答案:示例我更喜欢课文选的版本。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穿”和“拍”是一组动词,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力度感,极富冲击力;而“乱石崩云,惊涛裂岸”的“崩”和“裂”,则强调了这种力量所带来的效果。

“樯橹”和“强虏”,前者字面意义为“舟楫船桨”,后者为“强劲的敌人”。

在前一句中,作者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不直接说出某物,更富有诗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