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数量方法综合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推荐】管理数量方法试卷-实用word文档 (24页)

【最新推荐】管理数量方法试卷-实用word文档 (2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管理数量方法试卷篇一:管理数量方法试题及答案管理数量方法复习题第1单元一、单项选择题1、按简单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度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分数:1分)A. 100%B. 400%C. 120%正确答案:B2、某人的民族是汉族,则汉族是( )(分数:1分)A. 数量标志B. 品质标志C. 统计总体D. 总体单位正确答案:B3、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按轻重工业分类,在此基础上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 .(分数:1分)A. 简单分组B. 复合分组C. 分析分组D. 结构分组正确答案:B D. 1200%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应归入( )。

(分数:1分)A. 60~70分这一组B. 70~80分这一组C. 60~70或70~80分这两组都可以D. 作为上限的那一组正确答案:B5、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

(分数:1分)A. 绝对数形式B. 相对数形式C. 平均数形式D. 百分比形式正确答案:A6、某企业一类职工占80%,月平均工资为450元,二类职工占20%,月平均工资为400元,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工资为()。

(分数:1分)A. 425元B. 430元C. 435元D. 440元正确答案:D7、当总体呈左偏分布时,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者中最大的是( )。

(分数:1分)A. 算术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无法确定正确答案:C8、对于多个数据水平差异性大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来比较。

(分数:1分)A. 平均差B. 全距C. 变异系数D. 方差正确答案:C9、设A、B为两个任意随机事件,则P(A∪B)=()。

(分数:1分)A. P(A)+P(B)B. P(A)-P(B)+P(AB)C. P(A)-P(B)D. P(A)+P(B)-P(AB)正确答案:D10、下面哪一个符合概率分布的要求(从概率的非负性与总和为1的角度考虑):(分数:1分)A. P(X)=x/4 (x=1,2,3)B. P(X)=x/8 (x=1,2,3)C. P(X)=x/3 (x=-1,2,3)D. P(X)=x/6 (x=1,2,3)正确答案:D11、无偏性是指()。

管理数量方法习题

管理数量方法习题

4.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 进行调查研究,这种调查方法是( ) 。 ①抽样调查 ①全面调查 ②典型调查 ②抽样调查 ③重点调查 ③典型调查 ④普查 ④重点调查 5.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 。
8. 某企业 A 产品 1 月份产量 1100 件,单位成本 52 元;2 月份产量 1300 件,单位成本 49 元;3 月份产量 1600 件,单位成本 46 元,则 1 季度 A 产品的 平均单位成本为( ① )。 ②
公司 名称 A B 产值 941 589 2001 计 划 比重 (%) 49.5 31 产值 912.8 653.8 实 际 比重 (%) 46.4 33.2 计划完成 (%) 97 111 2000 年 实际 产值 835.1 259.7 2001 年 比 2000 年 增长(%) 9.3 151.8
将此资料分成等组距的9组,最小一组由下限10开始(每组不包括组上 限) 。 (1)作出频数分布表; (2)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4.根据以下不等距分组资料绘制频数分配直方图。 (频数密度=频数/组距)
按完成定额分组(%) 85~95 95~110 110~115 115~130 130~150 150~200 合计 组距 (%) 10 15 5 15 20 50 —— 频数 (工人数) 90 200 250 340 240 80 1200 频数密度
2
6,0,3,1,5,7,4,2,1,0,2,3,2,9,0,3,5,3,1,4,2 则每晚夜班急诊病人的平均数是 为 2.1 公斤。则变异系数 C.V= 为 ,中位数是 。 。 4.要考查某种货物重量的变异程度。已知每件平均重量 12.6 公斤,标准差 5 . 一 组 数 据 资 料 若按 大 小 顺 序排 列 , 处在 数 列 的 中3 辆,期末库存 2500 辆,这时 为时点指标。 为

管理数量方法练习题答案

管理数量方法练习题答案

管理数量方法练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线性规划的单纯表中,如果得最优解和最优值则当且仅当全部判别数δj Dδj≤02、线性规划如果有最优解,则一定能在A基本可行解上达到3、原规划的对偶规划中C两者的目标函数最优值相等。

4、在整数规划中,为了满足整数解的要求D以上三者全不对。

5、在统筹法的网络图中,A为B的紧前作业则表示C、作业B在A完成后才能开始。

6、关于网络图中的紧急路线描述正确的是A、紧急路线是网络中路长最长的一条路线。

7、在决策问题的风险决策中C、存在几种状态,且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值可估算。

8、风险情况下的决策准则有D、期望值准则9、系统指标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主要有A、加法规则10、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是D、上述三者全有二、名词解释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体。

2、管理信息:就是对于经过处理的数据诸如生产图纸、工艺文件、生产计划,各种定额标准等的总称。

3、系统功能:包括接受外界的输入,在系统内部进行处理和转换(加工、组装),向外界输出。

4、系统模型:是对于系统的描述,模仿和抽象,它反映系统的物理本质与主要特征。

5、系统仿真:又称系统模拟,是用实际的系统结合模拟的环境条件,或者用系统模型结合实际的或模拟的环境条件,利用计算机对系统的运行进行实验研究和分析方法。

其目的是力求在实际系统建成之前,取得近于实际的结果。

6、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简言之,“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

”7、运筹学:是为领导机关对其控制下的事务、活动采取策略而提供定量依据的科学方法。

是在实行管理的领域,运用数学方法对需要进行管理的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作出决策的一门应用学科。

8、信息论:是关于信息的本质和传输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交换、接收和储存的一门新兴学科。

三、1.决策问题某工厂为了充分利用厂里生产能力,安排一种季节性产品,自产自销,产品每箱成本30元,售出后可获利50元,如果不能及时售出,则要损失全部成本,去年同期销售量的资料如下表所示:对工厂的日产量安排做出决策。

管理数量方法题库

管理数量方法题库

在对某项数据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应做的前提工作是( D )A.数据的整理B.数据的检查C.数据的分组D.数据的搜集与加工处理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B )A.工人年龄B.工人性别C.工人体重D.工人工资某企业A产品1月份产量1100件,单位成本52元;2月份产量1300件,单位成本49元;3月份产量1600件,单位成本46元,则1季度A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为(A)A.元B.元C.元D.元众数是总体中下列哪项的标志值( D )A.位置居中B.数值最大C.出现次数较多D.出现次数最多评价两个无偏估计量谁更有效,用到的统计量是(B)。

A.期望B.方差C.中位数D.平均值答案A答案A点估计的方法不包括(D)。

A.矩估计法B.顺序统计量法C.最大似然法D.特殊值法不能反映变量数列中间标志值差异程度的变异指标是(A)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答案A答案D答案A答案A答案B在双侧检验中,如果实际的-t值小于或等于临界值,则(A)。

A.拒绝原假设B.接受原假设C.拒绝备选假设D.不能确定进行假设检验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样本量,检验结论犯两类错误的概率会(A )。

A.都减少B.都增大C.都不变D.一个增大一个减小时间数列中,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 B )A.平均数时间数列B.时期数列C.时点数列D.相对数时间数列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依据是(A )A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B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C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D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B )A报告期水平B基期水平C实际水平D计划水平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9.2%、8.6%、7.1%、7.5%,则定基增长速度为(D)A.9.2%×8.6%×7.1%×7.5%B.(9.2%×8.6%×7.1%×7.5%)-100%C.109.2%×108.6%×107.1%×107.5%D.(109.2%×108.6%×107.1%×107.5%)-100%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C )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B.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C.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D.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元宵的销售一般在“元宵节”前后达到旺季,1月份、2月份的季节指数将(B )。

管理数量方法

管理数量方法

管理数量方法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100、20,这组数据的变异系数为AA.0.2 B.0.3 C.4 D.52.从一批产品中,每次取出一个(取后不放回),抽取三次,用Ai(i=1,2,3)表示事件“第1次取到的是正品”,则抽到的三个产品中,至少有一个是次品的表示方法为B3.常用的离散型随机变量不包括BA.0—1分布 B.均匀分布 C.二项分布 D.泊松分布4.设X、Y为两个随机变量D(X)=2,Y=3X+4,则D(Y)为DA.6 B.10 C.12 D.185.估计量的无偏性是指AA.估计量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参数的真值B.估计量的数学期望小于总体参数的真值C.估计量的方差小于总体参数的真值D.估计量的方差等于总体参数的真值6.对于容量为N的总体进行不重复抽样(样本容量为n),样本均值的方差为B7.在假设检验中,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α与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之间的关系是BA.α与β一定相等 B.α小则β大C.α+β=l D.α大则β也大8.显著性水平α是指CA.原假设为假时,决策判定为假的概率 B.原假设为假时,决策判定为真的概率C.原假设为真时,决策判定为假的概率 D.原假设为真时,决策判定为真的概率9.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程度的统计量是DA.置信区间 B.回归系数 C.估计标准误差 D.判定系数10.在抽样推断中,样本的容量DA.越少越好 B.越多越好C.取决于统一的抽样比例 D.取决于对抽样推断可靠性的要求11.在回归分析中,估计的标准误差主要是用来检测AA.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 B.回归系数的显著性C.回归方程的显著性 D.相关系数的显著性12.两个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类型有DA.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B.回归关系和因果关系C.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D.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13.在直线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b<0,则表示x对y的线性影响是CA.不显著的 B.显著的 C.反向影响 D.正向影响14.判定系数r2=1的意义CA.X,Y高度线性相关 B.X,Y无线性相关关系C.X,Y完全线性相关 D.X,Y不完全线性相关15.环比增长速度的公式为A16.平均增长量的计算方法是BA.累积增长量除以时间序列项数B.累积增长量除以时间序列项数与1的差C.平均发展速度除以期初水平D.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逐期增长量个数与1的差17.某校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时间(x)与考试成绩(y)之间建立线性回归方程C∧y=a+bx。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复习资料-试题带答案版本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复习资料-试题带答案版本

1.在测量了变量旳分布特性之后,测度变量之间旳有关限度有何意义?测量指标有哪些?答:有时候掌握了变量旳分布特性之后还不够,还需要理解变量之间互相影响旳变动规律,以便对变量之间旳相对关系进行进一步研究。

测度指标有协方差和有关系数。

2.简述数学盼望和方差各描述旳是随机变量旳什么特性。

答:随机变量旳盼望值也称为平均值,它是随机变量取值旳一种加权平均数,是随机变量分布旳中心,它描述了随机变量取值旳平均水平,而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值之差旳平方旳平均数,方差用来衡量随机变量对其数学盼望旳偏离限度。

3.在数据分布中离散限度测度旳引入有何意义?答:研究变量旳次数分布特性出来考察其取值旳一般水平旳高下外,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其各个取值旳离散限度。

它是变量次数分布旳此外一种重要特性。

对其进行测定在实际研究中十分重要旳意义:一方面通过对变量取值之间离散限度旳测定可以反映各个变量值之间旳差别大小,从而也就可以反映分布中心指标对各个变量值代表性旳高下。

另一方面,通过对变量取值之间离散限度旳测定,可以大体反映变量次数分布密度曲线旳形状。

4.在变量数列中引入偏度与峰度旳概念有何意义?答:对变量次数分布旳偏斜限度和峰尖限度进行测度,一方面可以加深人们对变量取值旳分布状况旳结识;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将所关怀旳变量旳偏度标值和峰度指标值与某种理论分布旳偏度标值和峰度指标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所关怀旳变量与某种理论分布旳近似限度,为进一步旳推断分析奠定基础。

5.什么是变量数列?答:在对变量取值进行分组旳基础上,将各组不同变量值与其变量值浮现旳次数排列成旳数列,就称为变量数列。

1.(1)运用算术平均数应注意什么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有效地避免(1)中旳问题。

答:(1)运用算术平均数应注意:①算术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变量旳影响。

这是由于算术平均数是根据一种变量旳所有变量值计算旳,当一种变量旳取值浮现极小或者极大值,都将影响其计算成果旳代表性。

②权数对平均数大小起着权衡轻重旳作用,但不取决于它旳绝对值旳大小,而是取决于它旳比重。

管理数量方法计算题题解(一)-推荐下载

管理数量方法计算题题解(一)-推荐下载

2001 年 B 公司实际产值比重 653.8 33.2% 1968.6
比重
(%)
2000 2001 年比
计划完成 年 2000 年增
(%) 实 际 长(%)
97
111
2001 年 A 公司实际产值 941 97% 912.8 ;
2000 年 C 公司实际产值 402 405.2 ; 2001 年 C 公司计划产值比重 370 19.5% ;
管理数量方法计算题题解(一)
习题一 计算题 1.某地区股民生产总值 GNP 在 1988 年~1989 年平均每年递增 15%,1990 年~1992 年年平均每 年递增 12%, 1993 年~1997 年平均每年递增 9%,试计算:
(1)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这十年间的总发展速度及平均增长速度。 (2)若 1997 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 500 亿元,,以后每年增长 8%,到 2000 年可达到多少亿元?

(件)
20 以下
20~30 30~40
40~50
50~60
60 以上
合计
7 月份
30
78
108
90
42
12
360
试分别计算 7、8 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并简要说明 8 月份平均日产量变化的原因。
0.32
0.325
工人数(人)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通关,1系电过,力管根保线据护敷生高设产中技工资术艺料0不高试仅中卷可资配以料置解试技决卷术吊要是顶求指层,机配对组置电在不气进规设行范备继高进电中行保资空护料载高试与中卷带资问负料题荷试2下卷2,高总而中体且资配可料置保试时障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22都能22可地护以缩1关正小于常故管工障路作高高;中中对资资于料料继试试电卷卷保破连护坏接进范管行围口整,处核或理对者高定对中值某资,些料审异试核常卷与高弯校中扁对资度图料固纸试定,卷盒编工位写况置复进.杂行保设自护备动层与处防装理腐置,跨高尤接中其地资要线料避弯试免曲卷错半调误径试高标方中高案资等,料,编试要5写、卷求重电保技要气护术设设装交备备置底4高调、动。中试电作管资高气,线料中课并敷3试资件且、设卷料中拒管技试试调绝路术验卷试动敷中方技作设包案术,技含以来术线及避槽系免、统不管启必架动要等方高多案中项;资方对料式整试,套卷为启突解动然决过停高程机中中。语高因文中此电资,气料电课试力件卷高中电中管气资壁设料薄备试、进卷接行保口调护不试装严工置等作调问并试题且技,进术合行,理过要利关求用运电管行力线高保敷中护设资装技料置术试做。卷到线技准缆术确敷指灵设导活原。。则对对:于于在调差分试动线过保盒程护处中装,高置当中高不资中同料资电试料压卷试回技卷路术调交问试叉题技时,术,作是应为指采调发用试电金人机属员一隔,变板需压进要器行在组隔事在开前发处掌生理握内;图部同纸故一资障线料时槽、,内设需,备要强制进电造行回厂外路家部须出电同具源时高高切中中断资资习料料题试试电卷卷源试切,验除线报从缆告而敷与采设相用完关高毕技中,术资要资料进料试行,卷检并主查且要和了保检解护测现装处场置理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管理数量方法习题与解答

管理数量方法习题与解答

1、某企业拟用剩余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

现有四个品种可供选择,市场销路有好、中、差三种情况,销售状态概率及每一品种在不同状态下的收益如表所示:销 路 好 中 差概率概率年收益年收益 品种品种0.3 0.5 0.2 α1 α2 α3 α4 14 14 12 22 14 10 18 16 10 20 12 8 试分别按最大可能准则、期望值准则和最小后悔期望值准则进行方案选择。

2、某企业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S1是对原厂进行扩建;方案S2是对原厂进行技术改造;方案S3是建新厂,而未来市场可能出现滞销(E1)、一般(E2)和畅销(E3)三种状态,其收益矩阵如表所示。

)三种状态,其收益矩阵如表所示。

状态状态利润/万元万元 方案E1 E2 E3 S1 S2 S3-4 4 -6 13 7 12 15 8 17 试分别按以下决策准则确定最优方案: (1)悲观准则;(2)乐观准则;)乐观准则; (3)折衷准则(乐观系数α=0.6);(4)后悔值准则;)后悔值准则; (5)等概率准则。

)等概率准则。

3、某石油公司拟在某地钻井,可能的结果有三:无油(θ1),贫油(θ2)和富油(θ3),估计可能的概率为P(θ1)=0.5,P(θ2)=0.3,P(θ3)=0.2。

已知钻井费为7万元,若贫油可收入12万元,万元,若富油可收入若富油可收入27万元。

万元。

为了科学决策拟先进行勘探,为了科学决策拟先进行勘探,为了科学决策拟先进行勘探,勘探勘探的可能结果是:地质构造差(I1)、构造一般(I2)和构造好(I3)。

根据过去的经验,地质构造与出油量间的关系见下表。

地质构造与出油量间的关系见下表。

P(Ij|P(Ij|θθi) 构造差(I1) 构造一般(I2) 构造好(I3) 无油(θ1) 贫油(θ2) 富油(θ3) 0.6 0.3 0.1 0.3 0.4 0.4 0.1 0.3 0.5 假定勘探费用为1万元,试确定:万元,试确定: (1)是否值得先勘探再钻井?)是否值得先勘探再钻井?(2)根据勘探结果是否值得钻井?)根据勘探结果是否值得钻井?4、某企业拟购置1台设备,希望性能好、价格低、易维护。

管理数量方法计算题题解(一)

管理数量方法计算题题解(一)

管理数量方法计算题题解(一)习题一 计算题 1.某地区股民生产总值GNP 在1988年~1989年平均每年递增15%,1990年~1992年年平均每年递增12%, 1993年~1997年平均每年递增9%,试计算:(1)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这十年间的总发展速度及平均增长速度。

(2)若1997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500亿元,,以后每年增长8%,到2000年可达到多少亿元? 解:(1) 总发展速度()()()235115%112%19%285.88%=+++=平均增长速度1111.08%=== (2) 2000年GNP ()350018%629.86=+= (亿元) 2解:甲农贸市场蔬菜平均价格 ()75.040.045.00.320.300.320.6++==++元千克乙农贸市场蔬菜平均价格()37.580.045.00.32537.580.045.00.300.320.6++==++元千克 经计算可知,乙市场蔬菜平均价格较高,原因是乙市场价格高的蔬菜在销售额中所占比重较大 3.某企业解:7月份工人平均日产量=111530257835108459055426512373078108904212i ii i i x ff=⨯+⨯+⨯+⨯+⨯+⨯===+++++∑∑8月份工人平均日产量=111518253035724512055906530441830*********i ii i i x ff=⨯+⨯+⨯+⨯+⨯+⨯===+++++∑∑根据计算结果可知:8月份的工人每人平均日产量比7 月份工人每人平均日产量多7件。

其原因是不同日产量水平的工人人数所占比重发生了变化,7月份工人日产量在40件以上的工人人数仅占工人总人数的90421243%360++=,而8月份这部分工人人数占工人总人数的66.67%4试填入表中所缺的数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解:2001年A 公司计划产值()1900370589941=-+=2001年A 公司计划产值比重94149.51900== 2001年A 公司实际产值94197%912.8=⨯=; 2001年A 公司实际产值比重912.846.4%1968.6== 2001年B 公司计划产值190031%589=⨯= 2001年B 公司实际产值589111%653.8=⨯=2001年B 公司实际产值比重653.833.2%1968.6== 2000年C 公司实际产值402405.210.8%==-(); 2001年C 公司计划产值比重37019.5%1900==; 2001年C 公司实际产值比重40220.4%1968.6== 2001年C 公司计划完成402108.6%370== 2000年A 公司实际产值912.8835.119.3%==+()2000年B 公司实际产值1500(835.1405.2)259.7=-+=B 公司2001年比2000年产值增长653.8259.7151.8%259.7-==三家公司产值2001年计划完成程度1968.6103.6%1900== 三家公司产值2001年比2000年增长1968.6150031.24%1500-==习题二 计算题1. 已知某种球体直径服从()2,xN μσμσ2和未知,某位科学家测量到的一个球体直径的5次记录为: 6.33、6.37、6.36、6.32和 6.37 厘米,试2μσ和值的无偏估计。

管理数量方法练习题答案.docx

管理数量方法练习题答案.docx

管理数量方法练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线性规划的单纯表中,如果得最优解和最优值则当口仅当全部判别数W 02、线性规划如果有最优解,则一定能在A基本可行解上达到3、原规划的对偶规划中C两者的H标函数最优值相等。

4、在整数规划中,为了满足整数解的要求D以上三者全不对。

5、在统筹法的网络图中,A为B的紧前作业则表示C、作业B在A完成后才能开始。

6、关于网络图中的紧急路线描述正确的是A、紧急路线是网络屮路长最长的…条路线。

7、在决策问题的风险决策中C、存在儿种状态,口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值可估算。

8、风险情况下的决策准则有D、期與值准则9、系统指标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主要有A、加法规则10、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是D、上述三者全冇二、名词解释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体。

2、管理信息:就是对于经过处理的数据诸如生产图纸、工艺文件、生产计划,各种定额标准等的总称。

3、系统功能:包括接受外界的输入,在系统内部进行处理和转换(加工、组装),向外界输出。

4、系统模型:是对于系统的描述,模仿和抽象,它反映系统的物理木质与主要特征。

5、系统仿真:又称系统模拟,是用实际的系统结合模拟的环境条件,或者用系统模型结合实际的或模拟的环境条件,利用计算机对系统的运行进行实验研究和分析方法。

其目的是力求在实际系统建成之前,取得近于实际的结果。

6、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対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简言之,“组织管理的技术一一系统工程。

”7、运筹学:是为领导机关对其控制下的事务、活动采取策略而提供定量依据的科学方法。

是在实行管理的领域,运用数学方法对需要进行管理的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作出决策的一门应用学科。

8、信息论:是关于信息的本质和传输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硏究信息的计戢、发送、传递、交换、接收和储存的一门新兴学科。

三、 1.决策问题某工厂为了充分利用厂里生产能力,安排一种季节性产品,白产白销,产品每箱成本30元,售岀后可获利5()元,如果不能及时售出,则要损失全部成本,去年同期销售量的资料如下表所示: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建立如表所示的收益矩阵四个方案的利润期望值计算如下:E,=5x0.2+5x0.4+5x0.3+5x0.1 =5 (千元)E2=4.7X0.2+5.5X0.4+5.5X0.3+5.5X0.1=5.34(千元)E3=4.4x0.2+5.2x0.44-6x0.3+6x0.1=5.36 (千元)E4=4.1 X0.2+4.9X0.4+5.7X0.3+6.5X0. 1 =5.14 (千元)则:E*=maX{E l , E2 , E3 , E4)=E3=5360 元故:方案A?即每天生产120箱为故优为方案。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试题及答案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试题及答案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试题注意事项试题包括必答题与选答题两部分,必答题满分60分,选答题满分40分.一、二、三题为必答题。

四、五、六、七题为选答题,任选两题回答,不得多选,多选者只按选答的前两题计分。

考试时间为165分钟.第一部分必答题(本部分包括一、二、三题,共6分)一、单选题本题包括第1 — —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的要求。

1. 对六辆同一排量不同型号的汽车进行百公里油耗测试,所得数据为6、8、8、9、5、8,则百公里油耗的众数是() A. 3B. 7 C. 8D. 92. 在国庆七天长假期间,某超市每天的销售额(万元)为4、6、7、3、8、2、3,则该组数据的极差为() A.2B.6 C.8D.103. 若随机变量x 与y 的相关系数等于1,表明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是() A.完全线性相关B.不完全线性相关 C.不线性相关D.曲线相关4. 设 A 、B 为独立条件,P (A )=0.8, P (B )=0.7。

则 P (AB )为() B. 0。

56C. 0。

87A. 0.1 D. 15.某地区28-2012年的粮食产量(百万吨)依次为60、65、69、72、77,则该地区2012年的粮食产量比28年增长了()A. 23%B. 25.5%C. 28.33 %D. 128。

33%6.某市黄金价格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6%,但销售额却增长了 10%,那么该市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黄金销售量()A.下降B.上升C.不变D.上述三种情况皆可能出现7.线性规划主要解决经济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其中效率比法适宜解决的问题是()A.生产能力合理分配问题B.物资调运问题C.原料有限库存问题D.生产人员指派问题8.当与决策相关的那些客观条件或自然状态是肯定明确的,每个备选方案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且可以用具体的数字表示。

在这种条件下可进行()A.不确定性决策B.无风险性决策C.风险性决策D•确定性决策9.描述排队系统基本特性的数量指标有排队长、队长、等待时间、停留时间等,一般把系统内排队等待的顾客数称为()A.排队长B.队长C.停留时间D.等待时间10.已知随机变量X的分布规律如下:A, —0。

05058 管理数量方法-习题六计算题(含答案)

05058 管理数量方法-习题六计算题(含答案)

习题六 计算题(答案)6解: 0011183150=117.4%156000q p q p==∑∑销售额指数(1) 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10010880082500 6.10500171000=109.8%10800082000610000156000q p q p⨯+⨯+⨯===⨯+⨯+⨯∑∑销售量指数110018315015600021750q p q p =-=-=∑∑增加销售额1000=17100015600015000q p q p -=-=∑∑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变动的影响(2)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111111010.5880092500 6.510500183150107.1%1088008250061050017100018315017100012150q p q pq p q p ⨯+⨯+⨯====⨯+⨯+⨯=-=-=∑∑∑∑价格指数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变动的影响(3 综合影响117.4%109.6%107.1%271501500012150=⨯=+指 数:销售额:6.2 某总厂所属两个分厂的某产品成本资料如表所示,试分析总厂该产品单位成本受分厂成本水平的影响,以及总厂产量结构变动的影响。

解:1100111001202401140010.12::88.77%2000100011.4=10.1211.4 1.28x f x f f fx f x f f f ===-=-=-∑∑∑∑∑∑∑∑可变构成指数=平均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总额11011111011101119130012.270020240:94.6%101300127002140010.1210.70.58x f x f x f f f x fx f x f f f⨯+⨯=====⨯+⨯=-=-=-∑∑∑∑∑∑∑∑∑∑固定结构指数单位成本变动对总厂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元)0100101001101300127001000:93.9%1030012700200010,711.40.7x f x f f f x f x f f f ⨯+⨯==⨯=⨯+⨯-=-=-∑∑∑∑∑∑∑∑结构变动影响指数结构变动对总厂单位成本的影响=综合影响94.6%93.9%88.77%0.580.7 1.28⨯=--=-指 数:单位成本:6.3要求:对该单位工资总额变动进行因素分析解:1010567=113.4%500= 567-500=67E E E E ==-=工资总额变动指数工资总额变动差额(万元)(1) 职工平均工资变动对工资总额变动的影响()110111054001050=108%50001050=105054005000=42(a b a b a b a b ⨯==⨯-=-平均工资变动指数平均工资变动对工资总额的影响万元)(2) 职工人数变动对工资总额变动的影响()0100010050001050=105%5000100050001050100025(a b a b b a b ⨯==⨯-=-=人数变动指数人数变动对工资总额的影响=a 万元)(3) 综合影响108%105%113.4% 422567⨯=+= 指 数:工资总额:(万元)。

管理数量方法

管理数量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0-911、1990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393.10公斤,人均棉花产量3.97公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558元,它们是()。

D.强度相对指标【正确答案】:DAA按图G中关联于同一对节点的边数分为()。

A.多重图和简单图A3、按图G的边有序、无序分为()。

A.有向图和无向图和混合图。

A按图G的边有无数量特征分为()。

A.赋权图(或边权图)和无权图A10、按照指数的性质不同,指数可分为()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A11、按照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

D.加权调和平均指数BB14、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B.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正确答案】B B3、变量是()。

D.可变的数量标志【正确答案】:DB2、编制动态数列的基本原则是要使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具有()。

B.可比性B5、不能反映变量数列中间标志值差异程度的变异指标是()。

A.全距【正确答案】:AB9、变量之间的线性依存关系涉及“离差平方和”的分解公式为:Σ(Y-)2=Σ()2+Σ(Y-)2其中:Σ()2是①.回归偏差②.剩余偏差Σ(Y-)2是③.回归偏差④.剩余偏差在上面四个结果中正确的是()。

B、①④CC16、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D.确定所要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正确答案】D:C6、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D.选取单位方式不同【正确答案】:DC1.参数估计是指()。

D.运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的估计【正确答案】:DDD1、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B.抽样调查【正确答案】:BD1、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每一名学生【正确答案】:CD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B.抽样调查【正确答案】:BD6、对于简单随机样本X1,X2,…,Xn,如果总体X服从N(μ,σ2),样本容量n较小,设S2=,则统计量服从()分布。

05058管理数量方法复习

05058管理数量方法复习

05058管理数量方法1分类型数据;又称属性数据,他所描述的是事物的品质特征,从统计的计量水准来说是一种比较原始和低级的计量,称作列名水准。

这类数据只能计算各类的频数和比例,不能进行其它的数学运算。

2数量型数据;这类数据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数量特征,从统计的计量水准来说,包括订距水准和定比水准。

3截面数据;是指用来描述事物在同一时点社会经济各种不同指标的数据,可以观察同一时期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截面数据还包括同一时期相同指标在不同部门的分布,通常又称横向数据。

截面数据可以研究客观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

4时间序列数据;将数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后形成的数据序列,有称纵向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可以反应事物在一定时期范围内的变化情况,研究事物动态变化的规律性并进行预测等。

5频数分布;又称次数分布,是按照数据的某种特征进行分组后再计算出各类数据在各组出现的次数加以整理,这种次数也称频数,这种整理后形成的表称作频数分布表。

把频数与全体数据个数之比,称为频率,这样的表就为频率分布表。

频数分布表可以观察各组数据在全部数据中的状况。

6组距;在数量型数列中按单变量分组有时组数过多,不便于观察数据分布特征和规律,需要将数据的大小适当归并,在每组中规定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就称作组距。

各组的组距均相等时称作等距数列,不完全相等时称不等距数列。

7组界;又称组限,只组距的变量数列的分组中,各组变动范围两端的数值,最小限度的值称作下限,最大限度的值称作上限,上限与下限之差即为组距。

8组中值;组距的变量数列中每组上限与下限的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组中距=上限+下限/29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把每组中出现的频数转换为相对次数,记得每组次数除以总次数,称为各组的频数,各组频数相加为1.10直方图;频数分布表的直观图示形式。

它适用于组距数列,图形用一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变量值,各组的组距大小与横轴的长度成正比。

11 条形图和柱形图一种用来对各项信息进行比较的图示方式。

管理数量方法练习题二

管理数量方法练习题二

9.一般地,越接近中间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越多,并以中间变量值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即 数据从两边向中心集中,这便是 【 】 A.离中趋势 B.集中趋势 C.平均趋势 D.统计趋势 10.下列选项属于时间序列数据的是 A.2013 年某企业的净利润 C.2014 年某高校在辽宁的招生计划数 【 B.2005 至 2013 年各年的招生人数 D.2013 年全国退休职工人数 】
35.已知某批某种型号的电池一级品率为 0.2,现从中随机抽取 5 只,则恰有 2 只一级品的 概率为 【 】 A.0.3712 B.0.1052 C.0.4259 D.0.2048 36.在单个总体的均值检验中,已知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则选取的统计量为 【 A. 】
Z
X 0 S/ n
B. t X 0
S/
n
C. Z X 0
D.
/
n
Z
P P0 P中 A.一定发生 C.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B.一定不发生 D.以上全不对;
38.如果事件 A 发生,必然导致事件 B 发生,即属于 A 的每一个样本点也属于 B,则称 【 A.事件 A 等于事件 B; C.事件 A 与事件 B 互不相容; B.事件 B 包含事件 A D.事件 A 包含事件 B; 】 】
11. 某种数据调查的方法具有如下特点:是非全面调查;不具备推断对总体总量的条件;按照总 体单位的主要标志总量的大小选择重点调查单位,则该种调查方法是 【 】 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普查 D.典型调查 12.连续型变量因无法一一列举各变量值,故只能采取的分组方式是 A.单项式分组 B.等距分组 C.组距式分组 D.不等距分组 【 】


【 B. 报告期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数量方法复习题第1单元一、单项选择题1、按简单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度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分数:1分)A. 100%B. 400%C. 120%D. 1200%正确答案:B2、某人的民族是汉族,则汉族是( )(分数:1分)A. 数量标志B. 品质标志C. 统计总体D. 总体单位正确答案:B3、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按轻重工业分类,在此基础上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 .(分数:1分)A. 简单分组B. 复合分组C. 分析分组D. 结构分组正确答案:B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应归入( )。

(分数:1分)A. 60~70分这一组B. 70~80分这一组C. 60~70或70~80分这两组都可以D. 作为上限的那一组正确答案:B5、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

(分数:1分)A. 绝对数形式B. 相对数形式C. 平均数形式D. 百分比形式正确答案:A6、某企业一类职工占80%,月平均工资为450元,二类职工占20%,月平均工资为400元,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工资为()。

(分数:1分)A. 425元B. 430元C. 435元D. 440元正确答案:D7、当总体呈左偏分布时,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者中最大的是( )。

(分数:1分)A. 算术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无法确定正确答案:C8、对于多个数据水平差异性大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来比较。

(分数:1分)A. 平均差B. 全距C. 变异系数D. 方差正确答案:C9、设A、B为两个任意随机事件,则P(A∪B)=( )。

(分数:1分)A. P(A)+P(B)B. P(A)-P(B)+P(AB)C. P(A)-P(B)D. P(A)+P(B)-P(AB)正确答案:D10、下面哪一个符合概率分布的要求(从概率的非负性与总和为1的角度考虑):(分数:1分)A. P(X)=x/4(x=1,2,3)B. P(X)=x/8(x=1,2,3)C. P(X)=x/3(x=-1,2,3)D. P(X)=x/6(x=1,2,3)正确答案:D11、无偏性是指()。

(分数:1分)A. 样本估计值等于总体真值B. 估计量的方差最小C. 估计值的误差趋近于0D. 估计量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真值正确答案:D12、若D(X)=3,则D(2X)= ()。

(分数:1分)A. 6B. 3C. 12D. 2正确答案:C13、由棣莫佛-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可知,n很大时,二项分布可以用()去近似。

(分数:1分)A. 0—1分布B. 指数分布C. 泊松分布D. 正态分布正确答案:D14、若P(A)=0.5,P(B)=0.5,且A、B两个事件相互独立,则下述正确的为:( ) . (分数:1分)A. P(AB)=0.25B. P(A)+P(B)=1C. P(A)-P(B)=0D. 不确定正确答案:A15、从总体N=100,方差为36,随机抽取16个单元的样本,样本均值的标准差是( )。

(分数:1分)A. 2B. 0.6C. 1.5D. 4正确答案:C16、在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α表示( )。

(分数:1分)A. 原假设为真时被拒绝的概率B. 原假设为假时被接受的概率C. 原假设为真时被接受的概率D. 原假设为假时被拒绝的概率正确答案:A17、在进行区间估计时()。

(分数:1分)A. 置信度越大,相应的置信区间也越大B. 置信度越小,相应的置信区间越大C. 置信度越大,相应的置信区间越小D. 置信度的大小不影响置信区间的大小正确答案:A18、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如果样本容量增加到原来的4倍,则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的允许误差将()。

(分数:1分)A. 不受影响B. 为原来的2倍C. 为原来的1/4D. 为原来的1/2正确答案:D19、若想检验的是新技术的采用是否使得产品的平均误差变小,那应把新技术有效设为()。

(分数:1分)A. 原假设B. 备择假设C. 都可以D. 都不行正确答案:B20、回归直线方程中,b为负值,则这条直线()。

(分数:1分)A. 呈上升趋势B. 呈下降趋势C. 呈水平趋势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正确答案:B21、以1949年为最初发展水平,2005年为最末发展水平,计算钢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时,须开()。

(分数:1分)A. 9次方B. 55次方C. 56次方D. 57次方正确答案:C22、某时间序列有30年的数据,先用移动平均法对原有时间序列进行修匀,若采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序列有()年的数据。

(分数:1分)A. 25B. 26C. 28D. 30正确答案:B23、累计增长量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的关系表现为()。

(分数:1分)A.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积B.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C.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差D. 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的平均值正确答案:B24、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分数:1分)A. 几何平均法B. 加权算术平均法C. 首末折半法D. 调和平均法正确答案:C25、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分数:1分)A.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B.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C.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D.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正确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26、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

(分数:2分)A. 算术平均法B. 几何平均法C. 调和平均法D. 移动平均法E. 方程式法正确答案:BE27、下列各等式中错误的是()。

(分数:2分)A.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B. 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1C. 定基增长速度=各环比发展速度的乘积D.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E. 累积增长量=各逐期增长量的乘积正确答案:BCE28、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评价估计量的优良标准为()。

(分数:2分)A. 无偏性B. 同质性C. 一致性D. 变异性E. 有效性正确答案:ACE29、对某市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则()。

(分数:2分)A. 该市工业企业总数是总体B. 该市所有工业企业是总体C. 该市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指标D. 该市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E. 每个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正确答案:BCE30、在各种平均数指标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据指标有()。

(分数:2分)A. 算术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C. 调和平均数D. 中位数E. 众数正确答案:DE31、设单位产品成本(元/千件)对产量(千件)的回归直线方程为=85-5.6x,这意味着()。

(分数:2分)A. 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B. 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C. 产量为1千件时单位成本的估计值为79.4元D. 产量每增加l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增加5.6元E. 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5.6元正确答案:ACE32、众数的特点是()。

(分数:2分)A. 是一种位置平均数B. 不受极端标志值的影响C. 全部分布只有一个众数D. 有的分布存在着多个众数E. 次数分布数列中没有明显的集中趋势时不存在众数正确答案:ABDE第2单元一、单项选择题1、设线性规划问题有m个约束方程,n个变量(n>m),若将n-m个变量置零,所得m个线性方程与m个变量的方程组有唯一解,称之为()。

(分数:1分)A. 可行解B. 最优解C. 基本解D. 基本可行解正确答案:C2、在决策问题的不确定型决策中()。

(分数:1分)A. 风险情况只有一种情况,其概率值已知B. 风险情况存在几种状态,每种情况的概率无法确定C. 风险情况存在几种状态,且每种情况的概率值可以估算D. 风险情况只有一种情况,且其概率值无法估算正确答案:B3、拟合优度判定系数R2越大,表明()。

(分数:1分)A. 所求回归线与散点拟合的越好B. 所求回归线与散点拟合的越差C. SSR/SST越小D. SSE/SST越大正确答案:A4、配合回归直线方程对资料的要求是( )。

(分数:1分)A. 因变量是确定型变量,自变量是随机型变量B. 自变量是确定型变量,因变量是随机型变量C.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随机型变量D.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确定型变量正确答案:B5、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yC=a+bx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

(分数:1分)A.r=0B. -1C. |r|=1D. 0B.正确答案:C6、一个正态分布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若样本容量为n,所使用检验统计量的自由度为()(分数:1分)A. nB. n-1C. n-2D. n+1正确答案:B7、货币购买力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为()。

(分数:1分)A. 正比关系B. 反比关系C. 无关系D. 无法确定正确答案:B8、高校教工的职称分为正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不同职称月收入也不同,若一所高校2011年与2010年相比每种职称的教师收入都增加了,同时2011年也进了很多新教工,那么所有教工的平均月薪()。

(分数:1分)A. 增加了B. 减少了C. 不变D. 无法确定正确答案:D9、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

(分数:1分)A. q1p1B. q0p1C. q1p0D. q0p0正确答案:A10、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分数:1分)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正确答案:B11、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分数:1分)A. 10%B. 7.1%C. 8%D. 11%正确答案:B12、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

(分数:1分)A. q1p1B. q0p1C. q1p0D. q0p0正确答案:D13、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分数:1分)A.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B.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C. 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D. 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正确答案:B14、若销售量增加,销售额持平,则价格指数()。

(分数:1分)A. 降低B. 增长C. 不变D. 趋势无法确定正确答案:A15、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分数:1分)A. 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B. 指标性质不同C. 采用的基期不同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正确答案:A16、在总体回归方程中,b表示( )。

(分数:1分)A. 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B. 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C. 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D. 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增加量正确答案:C17、若某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初期增长迅速,随后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则以某值为增长极限,则应用()拟合该现象变化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