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ppt课件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 说课稿23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辞去官职,归隐田园。 长于诗文辞赋,多田园诗。 其诗文多歌颂优美的自然 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 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
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 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 辞》、《桃花源记》、《归园 田居》、《饮酒》。
1.作者介绍:
〖小资料〗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曾 官至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不过到他时,家境已经没落。 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经的影响,对统治阶 级抱着很大的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他的家 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却对他十分不利。当时反动的门阀 制度发展到了顶点,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出身于 庶族寒门的人则遭到无理的压抑。陶渊明直到29岁才出 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 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 一些官场人物周旋,使他清楚地认识到官场的污浊。这 一切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在老庄 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早年便爱慕自然, 企羡隐逸的思想。 2.关于作品《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重要作品之一, 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 已!”这 是其最后一次出仕而归的作品。
《归去来兮辞》说课内容
一 教材分析:(一)课文的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 教法和学法 三 教学媒体 四 教学流程 五 板书设计
(一)课文的特点和作用 《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第二册 第五单元第四篇文章。第五单元是一个 古代散文单元,文采斐然,具有极强的艺 术感染力。”《归去来兮辞》为晋代散 文,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 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 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散文发展史上 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 的欣赏价值。要指导学生感受文章中表 现出来的乐天知命思想及高尚志节。引 导学生正确认识这种思想的进步性及局 限性,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 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陶渊明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 来县,属吏告诉他应该束带相见,他叹道:“我不能 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从此, 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田的道路。 他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 身自守志的道路。陶渊明后期最值得重视的是他亲自 参加劳动,这就当时文人来说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他 能冲破剥削阶级的意识,坚决走上躬耕的道路,在一 定程度上认识了劳动的价值,也在与农民共同劳动、 平等交往中与农民产生了亲切的感情,培植了倾向于 平等的思想。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 辞赋三篇,而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他还开创了田园 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请息交以绝游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点拨
末段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真实而复杂的 感慨,是一种包含正反感受的深刻体验,作 者没有自命清高而是直抒胸臆,不可简单肤 浅的冠以消极之名
三、说教学媒体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多媒 体教学辅助手段,引领学生思路,给学生 形象直观的感受。在图片的选择上,我采 用了古韵背景,加上音乐朗诵带,相信能 够带领学生走入陶渊明的心灵木屋。品味 如诗的语言,鉴赏如画的意境,把握如潮 的感情。
四 说教学流程
1、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名潜, 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 文学家。因不满当时社会现
(三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 认识辞的特点 2. 培养诵读能力 教学难点: 1. 理解作者的思想 2. 培养思辩能力
二、 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我主要采取讨论法、发现法、联想法。用讨论 法是为了培养学生探讨学问的好习惯,这是练习思 维能力的最佳方式;发现法是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 从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维的高级 形式;联想法练习思维的发散,有助于学生开拓思 维空间,为创造思维打下基础。学习课文,内容主 要采取诵读法,语言学习的规律是模仿,模仿很大 成分上要背诵。 (2) 说学法 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因为教法只有在适合学 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因此我指导学生 运用意义记诵法,因为高中学生正处于由机械记忆 向意义记忆转变的时期,记诵要和理解结合在一起, 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
B 1与2相同,3与4不同
D 1与2不同,3与4相同
二 下列句中“而”的意思和用法与“临清流而赋诗” 中 A “而”字相同的一项是: 觉今是而昨非 B 门虽设而常关 C 时矫首而遐观 D 泉涓涓而始流
ຫໍສະໝຸດ Baidu
6.问题情境
研读序文,找出陶渊明归家之理由
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诵读课文,探索作者思想
内容揣摩,辨析是否写实
7课堂研讨(1)
一 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己
陶渊明归 家之理由
二 违背本意,身心都感痛苦
三 需要去奔丧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实证性语言 课文表述
田园将芜 心为形役
课堂研讨(2) 认识作者思想
鄙弃官场 向往田园
蔑视权贵
乐天安命
觉今是而昨非
相关语句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文风及思想 2. 理解文中词语含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及课堂思辩能力 德育目标: 希望学生学习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气节,淡泊名利,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归去来兮辞》的语言绚 丽多姿,朗朗上口,运用了排 比、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 中学生正处于语言积累时期, 鉴赏语言的能力非常重要,潜 移默化积累语言知识,使有意 而变为无意从而提高语言的品 位,不但能提高语文素质,也 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本 篇句句精彩,更适合诵读,语 言的学习规律证明诵读是培养 语感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4教学准备与检查一
创制者:屈原 基础:楚地民歌
关于辞
体例:诗体
六字句为主 每句三拍 特点 四句一节 好用“兮”字
5教学准备与检查二
一 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1 既自以心为形役
• •
2 寓形宇内复几时
3 觉今是而昨非
4 富贵非我愿


A 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 1与2不同,3与4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