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与悲的距离》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真题演练 第6讲 小说主题和题目类试题 含答案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真题演练 第6讲 小说主题和题目类试题 含答案

第06讲小说主题和题目类试卷(基础题和拔高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暖墓穴袁省梅母亲的坟墓已经刨开了,等着明天与父亲合葬。

老大一身白孝,蹲在坟前,瞅瞅老二,扁扁嘴,心说等老二来了,一起下去。

老二在地头蹲一会儿站一会儿,孝子棍梆梆地戳着地边一块砖头,看老大一眼,倏地扭过头,装作没看见,却不往坟前去。

老二和老大已经快十年不说话了。

那年,老二的孩子初中毕业停了学,老二找老大帮忙给娃找个活儿干。

老大的小舅子媳妇的舅舅在县里是个局长,老大的孩子大学刚毕业,就给找了份工作,安安稳稳地坐办公室拿工资。

老二眼红,让老大给他小舅子媳妇的舅舅说说,给他孩子也找份工作。

老大没把事情办成。

老二孩子工作找不下,打架斗殴,进了派出所。

老二抱怨老大不出力,说要是旁人也就算了,可我是你亲弟弟,娃是你亲侄子,你不帮,存心害娃进监狱。

老大说我腿都跑细了嘴都说破了,人家说娃只是个初中文化不行啊。

老二说没有好活儿还没有赖的吗?你就是存心不帮还说一肚子人情话,你有半点人味吗?老二怨着怨着就怨出了一股恶气,呼哧呼哧跑到老大家,把老大家的锅碗砸得稀烂,电视机也被掀到了地上,摔得稀烂。

老大媳妇火了,跑到老二家也砸了一通。

从此,过年过节,老大老二也不走动。

巷里碰了照面,也跟陌路人般,横眉对冷脸,谁也不理谁。

父亲死了,灵堂设在老大家,停灵七日,供人祭奠。

老二对媳妇说,养老送终是正事,咱不去老大家,在地头巷口等着,给爸送终。

总管来了,提着一壶酒,看见地头的老二就高声大嗓门地斥责,眼瞅着天黑了,还不紧赶着下去暖墓穴,等啥哩。

羊凹岭的习俗,亲人下葬前一天,儿女得下到墓穴查看亲人的“房子”——另一世界的“家”,不平的地方平整好,不阔的地方再挖大,还要在放置棺材的地方躺一躺,唤作“暖墓穴”。

老大扯过酒壶,跟在总管身后,扑嚓扑嚓去了坟地。

老大下墓穴里了,老二还是不下去,他要等老大上来再下。

他不想跟老大碰面。

总管又叫骂,下,等啥哩?就你弟兄俩,把你爸妈的墓穴弄好。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小流放鲁敏租屋这间八九平米的暗厅,还兼作玄关、餐厅以及穆先生坐着胡思乱想的地方,现在已塞满水果、靠垫、雨伞、购物袋、外套、鞋盒、接线板等各种杂物。

穆先生孤坐其中,感到空寂、荒无人烟,和奇特的背井离乡之感。

“老妈,明天要交120块,听力模拟光盘。

”“一张小光盘要上百块?几个同学合买了轮流听听好了。

”妻儿的对话,雨丝一样飘落到穆先生身上,却如小铁钉般扎疼,把他带回到真实中的小客厅。

晚饭已经摆上桌子,升腾的水汽带着软绵绵的欺骗性——饭桌是房东的铝合金折叠桌,台面数处驳落,如烫伤的皮肤;餐具是几任租客的组合,粉红卡通加青花瓷加纺木纹;头顶上吸顶灯少了一只灯泡,亮的那只灰尘很厚。

之所以租房,是为了儿子初三这一年的中考冲刺,这里可节省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

本可租一个比这大一些、各方面条件好得多的房子,他们完全承担得起。

可妻子的理由似也不好反驳:“你以为是来度假?就是住到皇宫,这一年也过不了安生日子!我倒是希望能更苦一点!越吃苦越好,那样咱儿子就会——”妻子猛地咽下后半句,好像这是她与老天爷之间的一个重大交易,不可说破。

妻子这近乎愚昧的逻辑就此形成了一个道德基调,决定了他们租房生活因陋就简的清贫气息:一切的娱乐与消遣皆取消。

钟点工辞了,晚报不订了,网络和有线都掐了,原来家养的两只龟、一缸锦鲤以及君子兰什么的,通通寄放到朋友家。

妻子的衣着也一下倒退二十年,穆先生同样放弃了他的普洱、音响、按摩椅等。

妻子还严格推行“禁声”政策,基本不与穆先生谈家常,就连拖地、洗衣、上厕所什么的她都蹑手蹑脚,像一个走在别人家的小偷——穆先生迷惑地观察她,她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外面楼道及隔壁的动静可都不小,狗叫、男人吐痰、哪家的孩子练长笛。

可是他慢慢看出,这些夸张的克制与收敛,是妻子所努力的一部分,她正全力以赴地使整个租屋生活足够压抑足够沉闷,以便跟老天爷谈条件。

2023年新高考仿真模拟预测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新高考仿真模拟预测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新高考仿真模拟预测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

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

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

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

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

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同质异构转化。

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

相比语词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对象。

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

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

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

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

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老栓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

此外,文学作品中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和故事三维空间,也可形成视觉层面的“图像之锤”,使受众产生深刻的体悟和持久的印象。

综合测试04小说阅读(多文本)-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解析版)

综合测试04小说阅读(多文本)-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解析版)

综合测试04小说阅读(多文本)时间:50分钟满分:48分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2024·黑龙江哈尔滨·三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共4小题,16分)。

文本一:诗人毛姆①我对名人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有太多人都被一种强烈的冲动困扰,就是想要亲近这个星球上的伟大人物,这每每让我不以为然。

当别人提议,我可以见一见某些地位或成就高人一等之辈,这样的机会我总会寻觅得体的借口避开。

所以当我的朋友选戈·托雷表示可以将我引见给卡利斯托·德·圣阿纳时,我婉拒了。

但难得一次我的理由是真诚的:圣阿纳不但是个了不起的诗人,还是个被人们寄托了很多想象的人物,他的各种历险已经是传奇了,能在他的衰朽之年看一看这个人,会很有意思;但他年岁已经太大,这时候接见一个陌生人、外国人,对他来说只能是种烦扰。

②记得我第一次读他的诗是二十三岁,当时迷恋得手不释卷:他诗句中有种激情,有种英雄的孤傲和斑斓的生命力,一下让我神魂颠倒。

因为那些掷地有声的诗句和绕梁不止的韵律已经和我美好的青春记忆交缠在一起,所以一直到今天,我读起它们来依然会心跳加速。

我一向认为卡利斯托先生在读者中的声望是他应得的。

当年每个年轻人都能脱口而出他的诗句,而我的朋友会无休无止地跟我讨论他疯狂的举动、狂热的演说(诗人之外他也是个政治家)、锐利的妙语和他的恋人们。

但这些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卡利斯托先生一直隐居在他的家乡埃西哈,不屑和这个再没有什么能让他感兴趣的世界为伍。

③“他现在看上去怎么样?”我问。

④“神采不凡。

”⑤“你有他的照片吗?”⑥“有就好了。

他三十五岁之后就拒绝面对镜头。

他说他只想让后世见到他年轻时的样子。

”⑦我知道他年轻时极为俊美,当他意识到青春一去不返时创作了一首感人的十四行诗,从中你可以清楚读到曾经被如此爱慕的容颜终于逝去,他所领受的那阵刺痛是多么苦涩,多么冷酷。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齐齐哈尔语文-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二O二O年齐齐哈尔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2.使用答题卡的考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8题,共2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惩戒(ch存ng)推崇(chong) 取缔(ti)锐不可当(dang)B.哀悼(dao) 归省(sheng) 两期(qT)深晋痛疾(e)C.星语(xiu)管亥ij (juan) 挣脱(zhCng)前(卜后继(pu)D.顷刻(qTng) 滋取(xi) 便强(jue) 七轻怕重(zhAn)【答案】C【解析】【详解】A.推卷(chong),取颈(di);B.归省(xing),深辱痛疾(wu);D.顷刻(qing),理取(>),苗轻怕重(nian);故选C。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端祥摇曳语无伦次眼花瞭乱B.翩然喧嚣与日俱增心旷神怡C.感概斑斓振耳欲聋人情世故D.天娇制裁大相径廷坦荡如砥【答案】B【解析】【详解】A.端祥一端详,眼花腺乱一眼花缭乱;C.感概一感慨,振耳欲管一震耳欲聋:D.天娇一天骄,大相径廷一大相径庭;故选B。

流量”可知,“限流量”表述有误;B.根据第③段“5G网络基站目前多数位于城市商业中心,随后网络覆盖范围将不断扩大”可知,是“目前多数”位于城市商业中心,不是“都”位于城市商业中心;C.根据第④段“5G具有高速、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特点”可知,“高时延”表述错误;故选D。

(三)(共9分)阅读《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一文,回答各题。

①那个早晨,看见家门口的野蔷薇枝条上钻出一个个小芽,惊叫一声。

②那些嫩芽刚刚探出头,似乎来不及摘清楚它们与这个世界、与这个春天的关系。

所以不停地犯嘀咕:呀,我是怎样冒出来的?我是被诳推了一把吗?它们在枝条上跺脚,摇晃着身体,但是枝条没有动静。

而这个时候如果有风,它们的心又该慌张了吧?③一个娥芽长出来,也有好几种色彩:芽的根处,是微红的,好像带着血,想必也是疼的。

统编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

统编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

统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原文】《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34年。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主人公翠翠的恋爱悲剧为主线,展现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

茶峒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小镇,四周环山,一条清澈的河流穿城而过。

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生活节奏悠闲。

翠翠是茶峒镇上大户人家的女儿,美丽、聪慧、纯真。

她的爱情故事发生在她与船夫二老之间。

一天,二老驾船从上游而来,翠翠在河边观看。

她被二老的英俊和勤劳所吸引,心中暗生情愫。

然而,翠翠的父亲是当地的大地主,对这门亲事坚决反对。

他担心女儿嫁到船夫家会降低家族地位,影响家族的声誉。

尽管如此,翠翠和二老的感情越发深厚。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翠翠在河边等待二老归来。

她看到二老在风雨中奋力划船,心中充满了感动。

然而,二老在途中遭遇了意外,不幸身亡。

翠翠悲痛欲绝,她相信二老是为了她才遭遇不幸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翠翠一直未能从悲痛中走出来。

她的父亲也因愧疚而抑郁成疾,最终撒手人寰。

翠翠继承了家业,她决定以自己的方式纪念二老,将茶峒镇建设得更加美好。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以茶峒为背景,展现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B. 小说中的翠翠形象鲜明,她的美丽、聪慧、纯真等特点使她成为小说的灵魂人物。

C. 小说通过翠翠与二老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

D. 小说结尾翠翠继承家业,以自己的方式纪念二老,体现了她坚强、独立的一面。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孤独似乎与生俱来,又伴随着人类成长。

从远古的穴居时代,先民们为了生存,必须学会与自然抗争,而抗争过程中,孤独便成了他们最为直接的情感体验。

在《呐喊》这部作品中,鲁迅先生通过对主人公的塑造,展现了孤独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不同表现。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测评B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测评B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

第一单元测评(B)(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魏晋以后,经学的统治动摇了,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摆脱了经学的束缚,特点才受到重视,开始深入探讨诗歌创作本身的规律。

诗是言志的、缘情的,如何将情志用语言完美表达出来,是诗歌理论必须回答的问题,特别是言不及意论说出了诗人们在创作中深切体验过的一种苦恼,自然容易被诗人接受。

诗歌批评家结合诗歌创作和欣赏的特点,来论述言意的关系,他们所说的意,已不仅指思想、概念、鉴识等逻辑思维,更多的是指印象、想象、情调等形象思维和心理活动,这些更难用言辞完全地表达出来。

语言的力量难以估量,但同人类丰富的情感、心理相比,又是苍白无力的。

诗歌创作欲求达意,最好的方法是既诉诸言内,又寄诸言外,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唤起读者的联想,让他们自己去咀嚼体味那字句之外隽永深长的情思和意趣,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读者的联想千差万别,不一定完全符合作者的原意,只要总的趋向一致,不但不会损害原意,反而能使诗的意味更浓郁。

②晋陆机在《文斌》中提出言与意的关系:“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深入阐述了创作活动中言意关系:“方其搦瀚,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半折心始”是说有一半的意不能表达。

这段话说明了言意的区别,以及创作过程中言辞不能完全达意的困惑和缺憾。

言和意的关系,既有吻合的时候,也有乖离的时候,尤其是那些“思表纤旨”“文外曲致”,就更不容易诉诸语言了。

唐代诗歌理论家司空图提出的“景外之景”“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这些不可能由诗人用语言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借助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让读者自己求得它们,这样,它们就显得更生动、更活泼。

司空图把这种境界称之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宋代梅圣俞从读者的角度评论说:“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

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突破:内容理解

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突破:内容理解

内容理解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乙】诗内容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享受友情的乐趣:欣赏自然风光,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乐趣;与朋友把酒谈论农事的乐趣。

C.【甲】诗“欲辨己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困顿、表达不清的状态。

D.两诗的相同点:都是表达热爱农村自然景色,喜爱乡居田园生活的感情。

两诗的不同点:陶诗表现了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逃避现实、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孟诗没有这种思想感情,主要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朗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的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之情。

3.对下面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测试B卷含解析部编版下册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测试B卷含解析部编版下册

第一单元B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凄与悲的距离》阅读理解附答案

《凄与悲的距离》阅读理解附答案

《凄与悲的距离》阅读理解附答案《凄与悲的距离》阅读理解附答案凄与悲的距离白水河听《二泉映月》,在优美的乐曲中,你能感受到一种感伤,一种凄凉。

它这样的美,美得让人陶醉,它这样的凄怨,凄怨得让人落泪。

深入它,才知道它凝聚了一位贫苦艺术家一生的感慨、叹伤,它又凝聚了他一生的流浪。

阿炳,这样一位被众人叫做“瞎子阿炳”的人,在无锡市一流浪就是50多个年头。

他脖子上挂着笙、笛、琵琶等乐器,在无锡市漫步。

他看不见了往日的风景,但他有自己的歌声。

曾有一度,在无锡市,谁不熟悉阿炳的歌声、笛声?人们熟悉他,但他又被人们遗忘。

在被遗忘的角落里,阿炳保留着自己的尊严,探索着自己的痛苦而又艺术的生活。

无锡惠山二泉亭附近风景独美。

这里有一泉水,号称“天下第二泉”。

在这里,在阿炳26岁以前的时光里,留下了他的多少欢歌笑语。

而今当无锡市一个瞎眼的老汉拉著名曲在挣着微薄的生活费时,谁在意了他的曲子中的永恒?谁在意了他的曲子中的辛酸?这样的乐曲差点儿就要成为历史天空中的一朵云,最终也将烟消云散。

不是一句教授偶然听到自己的学生在拉阿炳的《二泉映月》,不是这位教授去无锡找到阿炳录了音,这种优美的音乐恐怕也随着阿炳的逝去而无声了吧。

1950年夏找阿炳录音时,阿炳说:“我不奏音乐已经两年了,我的技术荒疏了,我的乐器也都破坏得一件都不能用了。

”就这样一个靠音乐技艺吃饭的人,却两年不闻乐曲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凄苦。

在危危之颠终于保存下了这首乐曲。

1950年冬,阿炳就与世长辞了。

如果不是夏天去找他,而是冬天,何以能让这样的绝唱唱到今。

现在再听这首曲子,你会由开始莫名的忧伤而转变为一种形象——曲子如泣如诉,叮咚的泉水依然叮咚,但物是人非:一个瞎了眼的衣服破烂的老汉,手拿二胡在认真地拉呀拉呀,多少人驻足侧耳倾听。

你又会联想到多少像阿炳一样命运的人,在风雨中艰难地行走着,他们叹息,却没处抱怨。

这凄凉比“秋风扫落叶”还要凄,这韵味比“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还要无穷。

考点十三 小说阅读(好题冲关模拟集训)-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十三    小说阅读(好题冲关模拟集训)-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十三小说阅读(2024·重庆涪陵·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邻居阿麻①我与邻居阿麻结怨已经很久了。

瞧他那副样子,够你烦心:脸麻,腿跛,背驼。

因为这副尊容,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是个“快乐的单身汉”。

②单身汉有空闲,管闲事管到我的头上。

我和我的伙伴们在玩的方面个个都是天才,下雪天,我们拆别人的篱笆学大人烧炭,他提起一桶水,“噗”的一声,将窑炭冲得稀烂。

“烧了镇上的房屋,你们去坐牢!”秋天,我们用“土炸药”炸别人家菜园里的南瓜,炸得“瓜肉横飞”,我们高兴得直翻跟头。

正当我们得意忘形之时,阿麻的手钳住我:“看我不告诉你们爷娘!”回家后,我们都挨了一顿打。

皮肉受苦,奇痛难忍,我们奈何不了阿麻,只能编歌谣泄恨:“麻子麻叮当,骑马上洪江,听到锣鼓响,麻子脸上痒。

”这时,麻子便要追击,我们“哗”的一声跑散,望着他一跛一跛的样子,我们开心得像喝了可口可乐。

③我们不喜欢他,小镇上的大人们也不怎么喜欢他,这中间有个缘故。

④小镇的西边有一条河,是学生上学和大人外出的必经之地。

河上有座年久失修的桥。

桥上木板朽了,常常跌倒人,木桥墩烂了,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像荡秋千。

终于,一场大雨,猛涨的山溪水把它冲走,还带走了我的一个小伙伴春山。

我庆幸那天贪玩旷课,捡得了一条小命。

阿麻请人做了个小木船,干起了摆渡的行当。

第一天,过渡免费,镇里的人都说他在积德。

可是,第二天收费一角。

后来竟涨到了四角,阿麻“发”了,腰包涨鼓鼓。

有人骂他“黑良心,赚昧心钱”。

但他默默地忍受了。

⑤风里来,雨里去,阿麻摆渡六年。

操劳过度,脸色蜡黄,日渐消瘦。

人们担心,他总有一天会栽倒在小河里。

⑥后来,小河上砌起了一座石拱桥,小巧玲珑,像一把小金锁,锁住了放荡不羁的小河。

从此,小镇的人们过河如履平地,都说修桥人泽被后世。

⑦小桥落成的前两天,阿麻死了,医生说他患的是癌症。

⑧小桥落成那天,正逢小镇赶集,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桥上没有彩灯,没有横幅,没有红绸。

河北省衡水市2023年语文高三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市2023年语文高三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市2023年语文高三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说黄胄先生韩天衡与黄胄先生相识是在1963年。

彼时我才二十出头,黄胄大我15岁,也就36、37岁的样子。

一位出色的画家,天赋与勤奋缺一不可。

黄胄先生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勤奋。

我曾开玩笑说,他除了睡觉之外,手里永远离不开竹子,吃饭时是一双筷子,其余的时间是抓着一支毛笔。

手不离笔,是他日常的状态。

无论什么朋友来看望他,甚至是他的长辈画家、领导来看望他,他都只顾画画,头也不抬,只是说:“你好啊!来啦!”从不放下画笔,更不起身倒茶。

黄胄先生画毛驴堪称一绝。

一个大的清水笔洗,一支干净的大羊毫笔,就这么在水里蘸几下,饱含清水以后,濡一点淡墨,然后或轻或重,或急或缓,或大或小地一个块面一个块面地往宣纸上垛。

这个过程,黄胄先生熟练到不需要看画面,可以随心地和你相视聊天。

而宣纸的特点使每一块面间按下之后会产生水痕,当那些大大小小的块面堆垛得差不多了的时候,他才把目光移回纸上,根据画面上种种形态的浅墨块面,用焦墨点上驴眼,驴嘴上牵的绳子,再将驴蹄一勾,简单几笔,匹匹生动的毛驴跃然纸上,站着的、躺着的、跪着的,一群栩栩如生的毛驴就呈现了出来。

画毛驴,他像个魔术师,实在是神奇得很!上世纪60年代初,黄胄先生已成为中国画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当时在北京荣宝斋出售的在世画家的作品中,齐白石先生的扇面5元一张,溥雪斋先生的大册页5角一张,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60元一张,而黄胄先生的人物画则标价在60元至90元,且人见人爱,需求旺盛。

即便当时在画坛有如此地位和声誉,黄胄先生依旧不自负、不自矜,没有一点儿架子,对我这个晚辈也是尽心指导和提携。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五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五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时刺史韦元甫尝受恩于佑父佑谒见元甫未之知以故人子待之②与宾佐谈论人惮其辩而伏其博设有疑误亦能质正1.(5)杜佑建议朝廷不批准将领出击吐蕃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A. 臣伏见党项与西戎潜通/屡有降人指/陈事迹而公卿廷议/以为诚当谨兵戎备/侵轶益发甲卒/邀其寇暴/此盖未达事机/匹夫之常论也B. 臣伏见党项与西戎潜通/屡有降人指陈事迹/而公卿廷议/以为诚当谨兵戎/备侵轶/益发甲卒/邀其寇暴/此盖未达事机/匹夫之常论也C. 臣伏/见党项与西戎潜通/屡有降人指/陈事迹而公卿廷议/以为诚/当谨兵戎/备侵轶/益发甲卒/邀其寇暴/此盖未达事机/匹夫之常论也D. 臣伏见党项与西戎潜通/屡有降人指陈事迹/而公卿廷议/以为诚当谨兵戎备/侵轶益发甲卒/邀其寇暴/此盖未达事机/匹夫之常论也【答案】B【解析】(1)“指陈”是动词意思是“指明和陈述” 宾语是“事迹” 两者构成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备”意思是“防备” “侵轶”作其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 项故选B【答案】D【解析】(2)D项册赠以册书对死者追加封赐【答案】B【解析】(3)B项“在政治、军事、经济、民事等方面能力突出”理解有误从原文“驭戎应变即非所长”可以看出军事非杜佑所长【答案】(4)①当时的刺史韦元甫曾经得到过杜佑父亲的恩惠杜佑上门拜见韦元甫不了解他只当作故人的儿子对待他②与宾客僚属谈论人人都畏惧他的雄辩却佩服他的渊博宾客即便有不清楚或失误之处杜佑也能帮助纠正【解析】(4)①受恩得到恩惠谒见拜见待对待元甫未之知宾语前置翻译为“韦元甫不了解他”②惮畏惧伏佩服设即便质正纠正【答案】(5)①西戎势力非常强盛②我朝边防还不够充实③不战而感化敌人并使之归附能够显示我朝德政【解析】(5)从文中“今戎丑方强边备未实”可总结出西戎势力非常强盛我朝边防还不够充实从“使保诚信绝其求取用示怀柔”可以总结出不战而感化敌人并使之归附能够显示我朝德政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2)这首词的主旨归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试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三句的理解A. “千古江山”一句中,“千古”有时代感照应题目中的“怀古”;“江山”有现实感照应题目中的“京口北固亭”B. 词的上片使用了两个典故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先写刘裕的丰功伟绩再写瞻仰他的遗迹C. “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用刘义隆“急于事功轻启兵端”的失败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D.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词人以此正告朝廷收复失土刻不容缓【答案】B【解析】(1)C项写刘裕是由他的遗迹联想起他的功业【答案】(2)这三句是说武将廉颇被免职后到了年老时赵王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前去探视看到廉颇饭量很大还能骑马词人由此典故联想到自己他并不如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词人以廉颇自况抒发自己老当益壮仍不忘为国效力的壮志【解析】(2)题干要求谈谈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三句的理解作答时可先从字面意思谈起解释这个典故的意思然后分析词人使用这个典故的具体作用一是联想到自己的境况二是抒发老当益壮仍不忘为国效力的壮志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3)请结合以上几则材料简要概括促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A. 新能源汽车的“新”表现在其采用非传统燃料作为动力源而常规的混合动力汽车(HEV)仍采用传统燃料作为唯一动力来源因此不属于新能源汽车B. 由调研结果可知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认为插电混动汽车的发展趋势要好于纯电动汽车而且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C. 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等国家标准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D. 德国拟延长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的税收优惠但后者只有在纯电动模式下且续航里程比现款有所提高的才有资格获得税收优惠【答案】B【解析】(1)B项曲解文意“而且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并非从调查结果可知的内容而是作者的评论【答案】B【解析】(2)B项不合逻辑《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标准的发布不能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位居世界前列”【答案】(3)①政策方面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可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在补贴、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鼓励其发展②技术方面科研部门、汽车厂家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提升其技术水平③法律法规方面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解析】(3)从“政策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一线城市也是如此”中可得出“政策方面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可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在补贴、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鼓励其发展” 从“《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将在......13.1千瓦时/100公里”中可得出“技术方面科研部门、汽车厂家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提升其技术水平” 从“德国财政部长奥拉夫·舒尔茨表示......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等可得出“法律法规方面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4.(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2)小说从正面和侧面突显了海上钢琴师1900高超的弹琴技艺请各举出一例加以说明4.(3)小说写莫顿与1900的三次较量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从情节及形象塑造角度加以说明A.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写开头点明具体时间和具体地点让读者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B. 1900在第三次弹琴前说的话意思是“我没有让你难堪的想法是你非要我展现真实水平让你自己下不来台的”C. 莫顿很高傲他在音乐会的海报上称自己为爵士乐鼻祖在1900第二次弹奏后对1900说“去你的吧蠢蛋”D. 因为莫顿弹琴技艺高超而1900又两次没有弹好遭人讥笑心情不悦所以1900才要支烟来平复心情【答案】D【解析】(1)D项“遭人讥笑心情不悦所以1900才要支烟来平复心情”错误他要烟是想证明自己比莫顿还要强许多【答案】(2)①侧面描写比如“从船上下来的人们”谈论“奇特的音乐”“仿佛有四只手的钢琴师” ②正面描写比如对1900第三次弹琴的正面描写“在那最后的一阵仿佛有一百只手演奏的超级和弦之后钢琴似乎在任何时刻都有可能爆裂”【解析】(2)侧面描写就是不直接去写要写的人或物而是通过其他的人或物对要写的人或物的态度、议论、评价来间接表现所写的人、物所以按照这个标准去小说中找到相关内容即可比如“那些从船上下来的人们纷纷描述着一种奇特的音乐和一个仿佛有四只手的钢琴师” 通过乘客的评论来表现1900演奏技艺高超的情节就是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写所要表现的事物或人比如文中对1900第三次弹琴的描写“在那最后的一阵仿佛有一百只手演奏的超级和弦之后钢琴似乎在任何时刻都有可能爆裂” 从正面写出了1900技艺的高超这一内容就属于正面描写【答案】(3)①情节安排上欲扬先抑前两次弹琴莫顿大胜以致1900开始第三次弹奏时引发人们的哄笑为第三次弹奏作足了铺垫情节突转出人意料 1900的第三次演奏让人们目瞪口呆有了前两次的“抑” 后面的“扬”才更出乎人们意料②形象塑造上对比衬托刻画人物形象通过与莫顿的较量突出1900的技艺高超给人们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解析】(3)选文中共写了三次弹钢琴的较量前两次弹琴莫顿大胜以致1900开始第三次弹奏时“人群中爆出一串刺耳的起哄一阵大笑一阵口哨” 为1900第三次的弹奏效果“人们屏住呼吸贪婪使劲地吞噬着音符目瞪口呆好像一群超级低能儿在那最后的一阵仿佛有一百只手演奏的超级和弦之后钢琴似乎在任何时刻都有可能爆裂人们依旧悄无声息”作足了铺垫使得第三次弹奏情节突转出人意料可以看出这里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有了前两次的“抑” 后面的“扬”才更出乎人们意料同时 1900的对手莫顿号称“爵士乐鼻祖” 但是通过三次较量后莫顿输给了1900 可以看出这里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通过莫顿的对比衬托突出了1900的技艺高超使1900这一形象更加突出给人们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5.(1)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3)垃圾分类势在必行请根据材料为有效推进这项工作给出具体建议A. 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在上海率先出现与生活垃圾产生量“越减越多”密切相关B. 垃圾分类已试行将近二十年与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相比居民分拣意识更为重要C. 垃圾分类是科学处理垃圾的基础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进行有效细分、精准投放D. 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岗位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答案】D【解析】(1)曲解文意从原文看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是垃圾分类相关政策自然催生出的而非人为设置的【答案】C【解析】(2)C项上门回收员只是上门回收固定种类废品这种服务的介入和替代只是一定程度上解决“生活垃圾怎么分”所造成的困扰与麻烦并不能取代市民日常性垃圾分类操作【答案】(3)①对市民加强教育让市民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熟悉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垃圾分类”的推行提供法律保障③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引导和示范作用④鼓励并规范垃圾分类上门回收等行业【解析】(3)从材料一《上海市生活垃级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一时间垃圾分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时尚” 可概括出对市民加强教育让市民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熟悉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从材料二“垃圾分类要获得居民认可社区里的志愿者及值班很重要人与人的沟通、交流比单纯的信息传递更能让居民认识和实施垃圾分类”在他看来志愿者不是单纯的督导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上门拜访与居民的平时交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等等”可概括出两条对市民加强教育让市民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熟悉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从材料三“垃圾分类上门回放行业的兴起意味着一种新业态、新职业的产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可概括出鼓励并规范垃圾分类上门回收等行业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6.阅读《红楼梦》中香菱学诗、黛玉教诗的片段有人认为黛玉堪称优秀的语文教师请你认真阅读名著片段仿照示例概括黛玉教诗时所表现出来的好教师特质每空不少于8个字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示例黛玉是一个极具平等意识而又善于鼓励的好老师①黛玉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好老师②黛玉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好老师③黛玉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好老师【答案】①自信而又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②学识渊博而又善于指导学生阅读, ③懂得因材施教而又能循循善诱【解析】解答本题首先阅读所给语段找到相关内容概括出黛玉的好教师特质香菱向黛玉说明求教之意时黛玉欣然应允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由此可见她是一个自信且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好老师在关于学诗入门的对话中黛玉要求香菱读诗的顺序排列为王维、杜甫、李白说明她不仅对作家作品熟悉而且对他们的作品风格、难易程度也很有研究由此可见她学识渊博此外她还建议香菱读一些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二流作品以便进一步开阔自己的文学视野她对于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样三四流的通俗之作是看不上眼的告诫香菱“断不可学这样的诗……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由此可见她还是一个善于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好老师针对香菱爱浅近诗的倾向黛玉教育香菱读诗要循序渐进她要求香菱先学诗佛王维的五律百首次学诗圣杜甫的七律一二百首再学诗仙李白的七绝一二百首并告诉香菱要以这三人的诗歌“作底子” 而后阅读陶渊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人的作品由此可见她是一个既能因材施教又能循循善诱的好老师然后仿照题目所给示例用“……而又……”的句式表达出来即可注意字数要求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乡土中国》是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的经典著作对于“社会学”这个名词大家可能有些发怵其实 ________ 而是相对通俗易懂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讲起比如写他自己初次出国时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灶上的泥土塞在他的箱底嘱咐他水土不服可以用它来煮一点汤吃 ________ 比如用石头击水产生的“波纹”比喻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 读来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再有作者还通过比较来说明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比如在西洋社会一位朋友说要“带了他的家庭”去做客主人很清楚要来的是哪几个人而在中国社会“阖第光临”虽很常见但很难说清楚“第”究竟有哪些人【答案】这本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晦涩难懂, 作者还善于用比喻来讲抽象的道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第一句可知此空是介绍《乡土中国》这本书的特点结合前文“大家可能有些发怵其实“及后文“而是相对通俗易懂”可知此处是承前说明这本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晦涩难懂第二空结合后文“比如用……来比喻……用……比喻……”可知这是作者运用比喻使抽象的道理简单化此空应填对后文举例的总括性句子8.请从下面(甲)(乙)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甲)曹禺在《〈雷雨〉序言》中谈到剧中人物时说“他们正如一匹跌在泽沼里的羸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请以周萍为例对这句话进行解说(乙)“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这句话是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名句请以伽西莫多为例从人物自身角度对这句话进行解说【答案】示例(甲)周萍陷入对继母蘩漪的畸恋中他痛苦他挣扎于是他抓住四凤不放手可是四凤却是他同母异父的妹妹这便陷落在了更可怕的泥沼里(乙)伽西莫多外貌丑陋内心善良受养父克洛德指示抢爱斯梅拉达是其恶的一面后救爱斯梅拉达、杀死克洛德则闪烁着人性美【解析】(甲)中的“沼泽”指“人生的残酷” 周萍是周朴园与丫鬟鲁侍萍的私生子因其特殊的身世素来不为周朴园所喜周萍后陷入对继母蘩漪的畸恋中他痛苦他挣扎于是他抓住四凤不放手可是四凤却是他同母异父的妹妹后来四凤不幸触电身亡周萍也拔枪自杀(乙)抓住名句中“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分析伽西莫多的两面性即可。

河北省石家庄市龙州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龙州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龙州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课内小说文段阅读(5分)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

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

局面并没有好一点。

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5.“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为什么“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却“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2分)6.“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分)参考答案: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醉张丽钧听一个老师讲朱自清先生的《绿》,讲到“(梅雨潭水)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时,那老师满怀激情地说道:“我想朱自清先生此刻一定是醉了——你们说对不对?”同学们一齐回答道:“对!”老师又问:“那么,他是什么醉了呢?”同学们七嘴八舌答“眼醉了!”“手醉了!”“心醉了!”“神醉了!”声浪稍一平息,有个勇敢的男生总结般地大声说道:“全醉了!”满座哗然大笑,大家无不被这一声“全醉了”给弄醉了。

我十分欣赏地看着那个男生的侧影,心想:此刻,若是长衫飘飘的朱先生步入课堂,也一定会对这个小小知音颔首微笑的吧!26岁的锦心男儿望着浓淡适宜,明暗适度的梅雨潭水禁不住痴想连连,他在拍过她、抚摩过她,亲吻过她之后,又意犹未尽地送了她一个“女儿绿”的昵称。

面对这醉人醉语醉神醉态,我们怎能不随他沉醉其中乐而忘返呢?——醉是一种忘情。

不会醉的人是上帝在倦怠工作时胡乱造出的次品。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赏析情节(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赏析情节(含解析)

赏析情节③关爱百姓。

白生挨家挨户走访民情,示其能够体恤下情,可见其对百姓的一颗爱心。

④足智多谋。

白生能用自己的方式使百姓摆脱“梨灾”,可见其处事有智谋。

⑤舍生取义。

白生为了百姓的利益敢于冒犯龙颜、蹈死不顾,可见其有舍生取义的大勇。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线索和小说情节的把握能力。

本文的开篇就写到白生去多举府上辞别的时候,多举就拿出了茫县的特产“晶梨”,从而引出了后文的情节;然后写到白生来到茫县之后,官吏幕僚和乡绅名士为白生接风洗尘,酒过三巡,白生想要吃晶梨却被告知没有准备晶梨。

然后写到白生微服出巡,见到漫山遍野的梨花,却发现百姓为了种梨树无粮可吃。

接着写到白生护送晶梨进京,却有去无回,被打入大牢。

最后写到朝廷下令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百姓欢呼相告。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本题6分)君子固穷[日]井上靖当晚,我们就在原野上的一个小村子过夜。

这一天途经的所有村庄都荒无人烟,不知是上面命令他们撤离的呢,还是自己逃离家园的,总之,所有的村落都如同蝉蜕,剩下一具空壳,令人惊栗。

第二天拂晓出发,傍晚抵达颍水支流岸边。

当晚,我们在颖水支流的岸边过夜。

第二天,一个对这一带地形熟悉的年龄最大的随从给我们带路,溯河而上,走了小半日,涉水过河。

野宿一夜,然后又走了七八天,虽然绕点弯路,终于抵达蔡国古都上蔡。

我在十二三岁的时候,曾经来过上蔡一次,这次跟随孔子重访上蔡,看到古都荒芜黍离,心头禁不住伤感悲切。

这天夜里,我们在原野上宿营,不料遭到一伙吴国溃军的袭击,把马车、粮食、甚至连本来就不多的衣服、棉被等洗劫一空。

孔子为了振作大家的精神,操起琴来。

大家都默然无声地倾听着琴声。

“我们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可为什么在旷野流离失所?呵,可悲呀,我们这些被征入伍的士兵,从早到晚没有半点闲暇。

”不知是谁用低沉的声音合着琴声吟唱起来,一股难以言状的悲哀撕裂着疲惫不堪的这一群人的心胸。

只听孔子说道:“吴国军队把我们的东西抢得一干二净,我们现在唱出了他们的悲哀。

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5

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5

现代文阅读(测试)-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满分:150分(16分)(2023·四川广安·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签名书徐建英①本城大作家来给大家上课,顺便安排了新书签名活动。

②他本来是不想去要签名的,书便放在宿舍里没拿。

下楼的时候,遇上两位朋友,手里都抱着那本《世间》。

看到他空着的手,其中一人问:“喻老师,你怎么不带上书,不打算要签名吗?”③他笑:“我就算了吧,把机会让给大家。

”④对方笑:“不必谦让,都有安排的。

”⑤他还是摇摇头。

其实心里是难受的,天知道他是多么喜欢这位大作家。

⑥他是省里的文学骨干,学校文学院的签约作家,本就是一个爱看书的人,遇上自己喜欢的作家,讨个签名也是常有的事。

有时文友出书,人家还签好名,恭恭敬敬地递来,一声“喻老师,请多指点”,这书不但要收,收下还得认真读,有时还得写几句读后感。

也常有省里、市里组织的研学培训、颁奖礼等活动,每回参加完,他也会捧些书回家。

⑦可妻子不爱看书。

⑧她以前并不是这样的。

只是婚后换了新单位,似乎不受重用,还总被有意无意地打压,这让她工作热情渐失,看一切都变得不耐烦起来,尤其是回家后看到满屋子的书更是恼火。

尽管他再三强调,好多书是珍藏版的签名书,妻子仍很生气:“家里总共就这么点大,你看看这屋,哪处堆的不是你的书?以后参加活动,不要再带签名书回来了!”⑨课堂上,大作家讲了一个关于文学情怀的小故事:⑩《世间》在北方某个县城发行的时候,一天夜里,县委一位重要领导的秘书突然来找他要签名,当时匆忙,他也没来得及问秘书为何深夜求签名。

后来秘书来送行时告诉他,那书是送给当地一个很有文学情怀的拆迁户,那是一个所有人出动都做不通劝迁工作的“钉子户”。

但在这个拆迁户收到签名书的第二天,他却主动打电话给秘书说,他们家同意搬迁,无须别的条件。

⑪课间休息时,院长在群里提醒:“课后签名,大家排着队,从一组开始到三组,轮着去。

”他立时有种想跑去宿舍拿书的冲动。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达标检测卷语文B卷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达标检测卷语文B卷教师版

高中试题高中试题12020-2021学年必修下册第七单元达标检测卷语 文(B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黛玉之死 高鹗且说黛玉虽然服药,这病日重一日。

紫鹃等在旁苦劝,说道:“事情到了这个分儿,不得不说了。

姑娘的心事我们也都知道。

至于意外之事,是再没有的。

姑娘不信,只拿宝玉的身子说起,这样大病,怎么做得亲呢。

姑娘别听瞎话,自己安心保重才好。

”黛玉微笑一笑,也不答言,又咳嗽数声,吐出好些血来。

紫鹃等看去,只有一息奄奄,明知劝不过来,惟有守着流泪,天天三四趟去告诉贾母。

鸳鸯测度贾母近日比前疼黛玉的心差了些,所以不常去回。

况贾母这几日的心都在宝钗宝玉身上,不见黛玉的信儿也不大提起,只请太医调治罢了。

黛玉向来病着,自贾母起,直到姊妹们的下人,常来问候。

今见贾府中上下人等都不过来,连一个问的人都没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

自料万无生理,因扎挣着向紫鹃说道:“妹妹,你是我最知心的,虽是老太太派你伏侍我这几年,我拿你就当作我的亲妹妹。

”说到这里,气又接不上来。

紫鹃听了,一阵心酸,早哭得说不出话来。

迟了半日,黛玉又一面喘一面说道:“紫鹃妹妹,我躺着不受用,你扶起我来靠着坐坐才好。

”紫鹃道:“姑娘的身上不大好,起来又要抖搂着了。

”黛玉听了,闭上眼不言语了。

一时又要起来。

紫鹃没法,只得同雪雁把他扶起,两边用软枕靠住,自己却倚在旁边。

黛玉那里坐得住,下身自觉硌的疼,狠命的撑着,叫过雪雁来道:“我的诗本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凄与悲的距离》阅读答案
凄与悲的距离
白水河
听《二泉映月》,在优美的乐曲中,你能感受到一种感伤,一种凄凉。

它这样的美,美得让人陶醉,它这样的凄怨,凄怨得让人落泪。

深入它,才知道它凝聚了一位贫苦艺术家一生的感慨、叹伤,它又凝聚了他一生的流浪。

阿炳,这样一位被众人叫做“瞎子阿炳”的人,在无锡市一流浪就是50多个年头。

他脖子上挂着笙、笛、琵琶等乐器,在无锡市漫步。

他看不见了往日的风景,但他有自己的歌声。

曾有一度,在无锡市,谁不熟悉阿炳的歌声、笛声?人们熟悉他,但他又被人们遗忘。

在被遗忘的角落里,阿炳保留着自己的尊严,探索着自己的痛苦而又艺术的生活。

无锡惠山二泉亭附近风景独美。

这里有一泉水,号称“天下第二泉”。

在这里,在阿炳26岁以前的时光里,留下了他的多少欢歌笑语。

而今当无锡市一个瞎眼的老汉拉着名曲在挣着微薄的生活费时,谁在意了他的曲子中的永恒?谁在意了他的曲子中的辛酸?这样的乐曲差点儿就要成为历史天空中的一朵云,最终也将烟消云散。

不是一句教授偶然听到自己的学生在拉阿炳的《二泉映月》,不是这位教授去无锡找到阿炳录了音,这种优美的音乐恐怕也随着阿炳的逝去而无声了吧。

1950年夏找阿炳录音时,阿炳说:“我不奏音乐已经两年了,我的技术荒疏了,我的乐器也都破坏得一件都不能用了。

”就这样一个靠音乐技艺吃饭的人,却两年不闻乐曲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凄苦。

在危危之颠终于保存下了这首乐曲。

1950年冬,阿炳就与世长辞了。

如果不是夏天去找他,而是冬天,何以能让这样的绝唱唱到今。

现在再听这首曲子,你会由开始莫名的忧伤而转变为一种形象——曲子如泣如诉,叮咚的泉水依然叮咚,但物是人非:一个瞎了眼的衣服破烂的老汉,手拿二胡在认真地拉呀拉呀,多少人驻足侧耳倾听。

你又会联想到多少像阿炳一样命运的人,在风雨中艰难地行走着,他们叹息,却没处抱怨。

这凄凉比“秋风扫落叶”还要凄,这韵味比“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还要无穷。

这美是如此的美,才有如此的凄,而正因为有这样深沉的凄,才孕育了如此绝妙的美。

凄与美结合得天衣无缝,才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太凄了则成悲,太美了则“物极必反”。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又何尝不是一种凄美呢?春天花开,有如少女的粉面,有如少女含羞的笑脸,一旦春归去,花衰至落,落下的花像落下的泪,流到树下却浸不进去半分。

黛玉拿着笤帚,轻轻地打扫着散落的花瓣。

她是那样的轻,害怕再给已落的花瓣染上半点污点。

然后她轻轻地把聚积到一起的花瓣装进一个粉红的丝袋里,再轻轻地把丝袋的口扎上,已泪湿粉面,泪洒春衫。

四周静静的,不时还传来悦耳的鸟鸣。

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黛玉轻依花锄,做着这样优美的事,难道不是美与凄的结合?这种结合早已感动了它的第一位听众——宝玉。

宝玉的感动与黛玉的导演又是凄与美的结合:天真纯洁的爱情,最终也如这些花,葬送在黛玉自己所设的花冢里。

这样的结合才让人感动得叹服,让人在审美的过程中无言以对。

然而,当我听阿炳的《二泉映月》时我正在看《张良传》,看到吕后造成戚
夫人的悲,感受着曲中的凄,才算真正理解了悲与凄的艺术距离。

刘邦得天下而称汉高祖后,吕后人老珠黄,当日风采照人的吕后已是雨后黄花了,然而这时的戚夫人却是玉洁冰清、出水芙蓉,深得刘邦的宠爱。

刘邦几度要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无奈太子已请来了刘邦一生都找不来的四位隐士,羽翼已成,不可废立。

刘邦指着四位隐士对戚夫人说:“我想废太子,可他们四人辅助着他,羽翼已成,不能再废了。

”戚夫人如失魂魄,为刘邦唱了一曲哀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联想戚夫人平日的幻想,而一旦幻想破灭,这是一种何等的伤痛。

及至吕后专权,把戚夫人双眼挖去,舌头割掉,四肢吹掉,衣服扒光,扔在猪圈里叫做“人彘”,让人观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哀啊!这悲能与美结合吗?永远不能,它永远只能是悲哀。

凄与悲都会让人承受难以想象的痛苦,但它们的距离就在于凄能与美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而这种统一是最美的悲剧也无法达到的。

(选自《写作》2008年第3期)
16.(1)文章前三段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阿炳的“凄”的?(2)凄与悲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距离?(6分)
答:(1)①阿炳身世的凄苦:②阿炳的艺术成就被冷落之凄苦:③作为一个艺术家,阿炳晚年不闻乐曲声,与艺术隔绝之凄苦;(3分)
(2)作者在这里说的“凄”指的是能使人产生感情共鸣和审美感悟的凄凉、感伤、幽怨等;“悲”则指没有任何美的成分的纯粹的悲哀、痛苦、伤心等。

凄与悲的距离就在于凄能与美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而悲不能;凄给人的痛苦程度比悲略轻。

(3分)
17.请解释“人们熟悉他,但他又被人们遗忘”这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 答:这句话是说,多年的流浪生活使人们熟悉了阿炳的凄苦身影以及他优美的歌声和笛声,从名曲《二泉映月》而知道了阿炳;(2分)然而《二泉映月》的出名却使人们忽视了阿炳本人,更没有认识到《二泉映月》的艺术价值,他的艺术作品险些被弃而逝:这反映了艺术和艺术家不被重视的一种悲惨社会现状。

(2分)
18.文章写《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事例和戚夫人被杀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4分)
答:作者用《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事例是从文学的角度进一步说明凄与美是完美结合和统一的;而《张良传》中戚夫人的悲苦事例则说明了悲是不能与美结合的,它永远只能是悲哀。

19.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说凄与美的“和谐统一”“是最美的悲剧也无法达到的”,你是否同意作者的看法?请另外举例子加以说明。

(4分)
答:作者的观点有失偏颇。

无论凄或悲,只要与艺术结合在一起,就都是美的,都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都能让人感动得叹服,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如《窦娥冤》《哈姆雷特》等悲剧都是悲与美的完美统一的典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