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3篇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3篇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3篇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3篇篇一:初中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语文新课标将学校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文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语文教学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的德育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方法。

1情感渗透我们的祖国有着渊远的历史文化,从四大发明到地动仪,从《史记》到《孙子兵法》,但情感依赖于认识,只有对祖国的文明了解了,认识了,才能对祖国有深刻的爱恋,所以我充分利用时间和机会,带着学生在祖国文化宝库中领略文化的无穷魅力。

为了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今天,我向学生介绍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科学发展的重大成果,组织学生观看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盛况和“神七”凯旋的录像,材料中那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和绚烂夺目的礼花,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航天员翟志刚的舱外成功行走更让学生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他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并立志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很多学生不禁背诵起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种自豪感、奋进感油然而生。

2细节渗透从德育工作的角度,回味杜甫笔下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顿感喜悦,它不正是德育渗透的特点吗,潜移默化,细致入微。

我们要分析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日常生活表现,努力创设一种和谐互信的教育氛围,选择恰当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育之以诚,力图将自己精心酝酿的德育“春风”吹向学生的心田,让不良的言行迎“春风”而化止。

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4篇

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4篇

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4篇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篇1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说出有趣之处。

2.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和补充。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的特征,对奇妙的动物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逐步提升学生吐字清晰,能结合动物的特点说清楚的能力;培养礼貌提问和等别人说完再补充的习惯,做到问明白、说清楚。

课前准备:动物头饰、动物的视频、PPT课件、学生课前准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猜谜激趣,理解交际内容板块1.导语: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位,大家来猜一猜:勾勾嘴儿巧,身穿彩色袍,鸟类里面找,学舌逗人笑。

2.学生猜一猜:鹦鹉。

3.引导学生说说是如何猜出谜底的。

4.老师小结,鹦鹉真是有趣的动物。

(板书:有趣的动物)板块二:创设情景,设置互动问答1.导语:动物世界无奇不有,同学们通过提前查阅资料一定有很多话想和同学们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当动物园中的讲解员,看谁能把有趣的动物介绍给大家,让大家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它。

2.怎么讲?讲什么?老师先和同学们说清要介绍的动物名称,然后可以从外形、生活习性、独特的功能等方面说明它新奇有趣之处,也就是把它独有的特点说出来,吐字要清楚。

3.老师说清要求后开始讲解——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鹦鹉,它有一身漂亮的羽毛,它还可以学人说话。

4.学生评价老师的讲解,根据学生的不满意引发提问或补充的主动性。

讲明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

5.模拟问答。

(1)预设:“阿姨您好,请问为什么鹦鹉会学人说话?”老师顺势引导:“你可真是会思考的孩子?”(2)请调查过得孩子来补充,老师顺势指导补充的学生有序补充。

预设:“阿姨,这个问题我可以来补充,鹦鹉的舌头很发达,就好像人的舌头一样,转动灵活,舌头很肉质,特别的圆滑,而且很厚,也很软,前端是细长月状的。

一般来说,那些野生的鹦鹉都不会说话,那些家养的鹦鹉需要经过训练才能说话。

德育渗透教案

德育渗透教案

德育渗透教案语文德育渗透计划篇一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会遇到很多的新问题,学生会犯许多的错误,也会出现屡教屡犯的情况。

作老师的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用自己耐心去教育学生,去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良知。

而不要放弃对学生的教育。

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做好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

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不少老师把这一教育过程简单化了,以为对学生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习上语重心长地提几点要求就是进行了情感教育。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这种方式对认知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尚未完全觉醒的学生往往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理发育开始日趋成熟,心理上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发现了“新的自我”,明显地感到“我”是大人了,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民主、平等要求;在人生的追求中强化了自主管理和个人实惠观念;产生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这些生理心理特点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中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不再满足老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喜欢索隐猎奇,喜欢从问题的反面思考。

同时,中学生这种思维的批判性还是不成熟的,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这种不良倾向表现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逆反心理。

正如古人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因此,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

这样的情才能动人,这样的爱才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最怕的就是学生闭藏起来,学生一言不发,什么都不讲,全是教师讲,讲的又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学生根本听不进去,教师白费口舌,对学生产生不了任何作用。

因此,高明的教师在与学生谈心之时,一定会想法设法使学生开口,学生讲得越多,谈话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

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

小学语文学科中渗入渗出德育案例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对象,语文是性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硕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授教养的本质,就是在引诱学生去体验.去发明.去感悟说话文字之美.作者情绪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惟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导,促进学生德智周全成长.是以发掘语文教授教养的渊博教化力气,进步学生熟悉世界和改革世界的才能,是深化小学语文教授教养的改革主要门路.下面笔者就小我领会,谈谈在语文学科中若何更好的渗入渗出德育.一.发掘教材内容,充分施展课文的德育功效.小学语文课文涉及的内容普遍,文章体裁多样化,任何常识的教授教养,先生都可以在恰当的规模内创造出一个师生情绪融合的气氛.声情并茂的散文,先生可经由过程朗读把幽美的声音形象呈现于学生面前;平庸如水的说明文,可借助形象幽默的话语讲解个中的事理;说理性文章,可用通俗的哲理把学生引入周密的逻辑世界.教材是进行思惟教导的凭借.是以,教师应充分.周全.深刻地商量教材,精确掌控教材中蕴含的教导身分,注重思惟内容和说话文字的内涵接洽,依据教材的特色和学生的现实,合时.适度地进行思惟教导,把语文教授教养中说话文字的练习和思惟品格教导有机地联合起来.(一)课前深刻备课,发掘品格教导素材.语文教师要充分应用教材深刻研究,发掘每篇课文的德育身分,肯定每一课的教导点,即每篇课文可以应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惟教导,教师要做到心中稀有,胸有成竹,确保在教授教养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例如在备第十一册教材时,教师可以依据课文特色定出思惟教导内容.《建国大典》《狱中联欢》《长征》等课文,赞扬革命传统,表示革命先辈的献身精力,可以使学生懂得今天的痛苦生涯来之不轻易,加强他们继续革命传统,为扶植故国作进献的义务感.《巨大的友情》《一夜的工作》等课文,赞扬了巨人的崇高品德,为学生建立了做人的范例.《长城》《桂林山川》《林海》等课文,描述故国河山壮美,文化残暴,可以进步学生平易近族骄傲感和家国热忱,并能使学生受到爱英俊情趣的陶冶(二)供给写作布景,感触感染作者创作心态.要使作者的情绪内化为学生的情绪体验,起首要缩短学生和作者的心理差距,要让学生懂得作者的生平阅历和创作布景,使他们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期之中,去感触感染作者写作时的特别心态.如教《詹天助》一课,介绍当时的时期布景,学生从中可以懂得到中国曩昔的一些情形,感触感染到詹天助为国争光,为中国人争气的平易近族精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三)应用电教手腕,强化课文情绪衬着.教师要创造特别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衬着之中.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触感染课文的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后果.如《桂林山川》一课的教授教养,教师可播放桂林山川中漓江.象山.白叟峰.骆驼峰等景点剪映,让学生大饱眼福,感触感染桂林山川的美,再加上配乐情绪朗读,使学生沉醉于故国山河特别妖娆的美感之中,一种爱英俊情趣,爱故国的思惟情绪便油然而生,由衷而发.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浮想联翩,谈谈云浮风景秀丽的蟠龙洞,云雾山等,由此想到全国各地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使学生感触感染到故国河山处处秀美,爱国之情随之倍增,立下把故国扶植得更俏丽的大志壮志.(四)抓住症结词句.深化学生情绪体验.作者的思惟情绪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假如我们抓住课文的症结字.词,句深刻分析咀嚼,就轻易融会文章的宗旨及其深刻的思惟内容,迸发学生的情绪火花.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可抓住“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等词语,让学生领会壮士们在逝世活关头,为了革命,为了人平易近舍生取义的崇高境界.学生会很天然地是以而受到爱国主义思惟的沾染和陶冶.二.引诱课外浏览,慢慢培养学生的崇高情操.课外浏览是语文德育实行的门路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硕.情势多样的语文课外浏览,不但有利于成长学生的意志性情特点,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克不及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年纪特点.兴致快活爱好.思惟现实,向学生推举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诱学生去读,要加强浏览指点,激发学生课外浏览兴致,教给他们念书办法,特别是评价与观赏的办法,使学生从浏览中有所收成.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义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卖力进修有关文艺理论的书本,引诱学生懂得任何作品中人物的聚散悲欢,老是离不开时期特色的;针对某些学生浏览时只留意故工作节,教导他们在浏览文艺作品时要控制作品的思惟内容,看到它的社会心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沾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但可以扩展学生的常识面,进步进修成绩,并且还能培养耐劳进修.克服艰苦的斗争精力,所以应当勉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展视野,进步思惟觉醒.二.掌控作文教授教养,不竭触发学生的思惟情绪.德育工作不但仅是浏览教授教养中的义务,作为语文课的主要构成部分——作文课中的德育身分不成疏忽,作文教授教养中的中间义务是培养学生不雅察事物.分析事物.熟悉事物的习惯和才能,练习学生应用或书面说话及必定的章法技能等编织再现事物,达到必定的写作技能.学生在今不雅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作文章的一系列进程中,必定会触发各种思惟情绪,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必定的看法或评价.可见作文教授教养也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义务.(一)开展实践运动渗入渗出德育.激发写作.学生异常爱好介入各类各样的运动,但多半是观赏其有味,好玩.而不重视不雅察运动进程,懂得人类和生态均衡的关系,这时先生就要留意引诱学生有序的去不雅察,发明事物的特色,就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来,孩子们都是独身于女不爱介入家务劳动,在家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和娇惯,要培养他们的劳动不雅念和生涯自理才能,学会懂得他人.谅解他人.尊敬他人,可以以写作练习为概况动纲有筹划开展一系列运动.故在班上组织学生包饺子等运动,起首引诱学生在劳动的进程中学会和他人合作才干把事做好,学生经由过程这项运动既能亲自体验做家务的辛劳和乐趣,又能懂得和谅解怙恃的辛劳,培养学生的劳动不雅念.还可组织学生到野外不雅察一年四时本身身边景物的变更,培养学生酷爱大天然的思惟情绪,然后把本身看到的联合本身的感触感染写出来,还可组织学生扮演酷爱大天然的童话故事,如扮演假如我是(小花.一小草.小树……)碰到不爱护情形的现象我们应当怎么做?写出深动动人的想象作文来,让学生通度日动写作文,经由过程作文受锻育;以此达到育人目标.2 经由过程评价渗入渗出德育.激发写作 .道德成长是人的精力性命整体晋升的进程,对它的评价是以也应;该存眷知情义行的各个方面及其协调.在教授教养的进程中,教师要擅长创设道德情景,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自立的感触感染和体验,并经由过程与同窗的交换形成本身的道德熟悉,把学生带人到情境中去,将心比心的感触感染情景主体的喜怒哀乐.学会羞愧.同情.恻隐,陶冶仁慈的心灵,培养不泯的良知,寻求自我的不竭完美与超出.如评价他人写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写作次序方面去分析评价,还可从文章的构造方面.谴词用句中去评价,让大家从他人写的好词佳句中受到沾染,更主要的是引诱学生去评价分析写作者的目标,如文章歌唱什么?赞扬什么?告知我们什么等,使学生从评价他人的好文章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并应用他人文章中的情志来影响本身,陶冶本身.在语文运动中,若何渗入渗出德育本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主要的是我们本着“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和“培养一代新人”的义务感,促使本身去发明,去总结各类方法办法,使语文教授教养渗入渗出德育本质培养的测验测验。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文明修养和健康心理,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案例一: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如讲述一些关于文明礼貌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文明礼貌的重要性等。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和态度。

老师可以讲述一些关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故事,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长辈,培养孝敬师长的美德。

案例二:利用课文教学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可以通过课文教学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培养。

教学《小荷才露尖尖角》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境,让学生通过欣赏诗词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之情;教学《小时候的船》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童年时的快乐与美好,培养对纯真、快乐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这些课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案例三:启发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培养公民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事件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培养公民素质。

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倡节约资源,保护自然。

在教学《一粒种子的力量》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美德,并通过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积极行为。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素质。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育人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育人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案例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而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在刻意间或不经意间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索。

下面谈谈个人在一节课堂教学实例中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渗透:《吃水不忘挖井人》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文章讲述的是革命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沙洲坝村子吃水困难,人民感谢他的革命传统故事。

文章通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赞美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和乡亲们立碑纪念,饮水思源,也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课文的内容很具有感染力,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不难,但对于缺少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由于叙述的故事内容远离当代儿童的生活时代,他们对于那个时期的人和事一无所知。

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和乡亲们之间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带学生进入当时人民的生活和心理是教学中应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这篇课文的主要片段在第二段,短短两句话,却包含着很深的情感。

所以我从重点句着手——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学生家里的用水几乎都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所以他们很难理解村子里没有井跟没水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解析这句话的时候我用最直接的图片文本帮助他们理解。

1、出示革命时期一些相关的图片以及干旱地区的图片时,学生的表情都透露出不可思议的样子。

突然有个学生说:“老师,他们那里跟我们的好不一样。

五年级语文渗透德育教案5篇

五年级语文渗透德育教案5篇

五年级语文渗透德育教案5篇五年级语文渗透德育教案5篇教案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如何做到合理地传授是编写教案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不断地认真探究物理学本身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五年级语文渗透德育教案。

五年级语文渗透德育教案1《纸的发明》【教学设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能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过程】一、质疑揭题1、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故事。

(出示课题)2、读一读,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0分)1、听课文录音(课件:课文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

(课件练习3)填空:纸是()发明的,他利用()造纸。

3、根据课后习题1的图表,讲一讲纸的发明过程。

4、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交流并梳理。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10分)1、用手势表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自由读课文,哪几节写了纸发明以前(1-3)3、轻声读一读这几节,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4、交流。

抓住以下句子:(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竹片做的呢!(2)人们就把字写在丝绸上面。

课件出示:竹片、帛做的书。

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笨重,贵。

5、同桌相互说,6、齐读1-3自然段。

7、师生对读1-3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15分)1、自由朗读。

2、汇报:你学懂了什么(1)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看课件理解)(2)(课件练习3)。

把下面相关的内容填入方框里。

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时代的纸棉絮和麻做成的蔡伦树皮和破布为原料西汉时代的纸轻薄便宜比较粗厚价钱有点贵一千九百多年前(3)重点理解:蔡伦发明的纸是什么样的纸点击课件(它以树皮和破布为原料,又轻又薄,价钱便宜。

)课件:认识蔡伦、欧洲;教师提示归纳:用“发明时间、发明者、造纸原料、纸张特点”这几点来回答。

语文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德育渗透案例案例一:互助合作的故事小明是班级里的一位非常活泼开朗的孩子,他与同学们相处融洽,但在学习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

一次,班级组织了一次作文比赛,小明发现自己在写作方面有些欠缺。

为了帮助他,他的好友小红主动提出要帮他改进写作技巧。

他们一起经常找时间一起探讨写作方法、相互修改作文,并互相鼓励进步。

这个案例中,小红主动帮助小明,体现了互助合作的意识。

通过这种合作,小明不仅在写作技巧上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团队意识。

案例二:学科交流的启发小杰是一个语文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常常感到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

一次他偶然听到同学在讨论课文内容,感觉很有趣。

于是他主动找同学请教,并和他们一起建立了一个读书小组。

小杰也开始主动关注课文内容,通过读书小组的交流,他发现不仅可以理解更深入,还能发现更多的乐趣。

这个案例中,小杰通过和同学的交流,激发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他不再把语文学习看作是一项枯燥的任务,而是把它当作一种享受和沟通的方式。

这也使他在语文学习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案例三:情感陶冶的阅读小丽是一个内向的女孩,常常在班级里沉默寡言。

语文老师发现后,决定通过阅读来陶冶她的情感。

老师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了一本关于亲情的小说,希望通过阅读之后的讨论,能够让小丽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

小丽在读完故事后,感触颇深,她主动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也让班级里的同学更多了解了她。

这个案例中,语文老师通过阅读故事激发了小丽的情感表达能力。

她逐渐从内向的孩子变得更加开朗,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更加主动参与到课堂和班级活动中。

结语:在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以上案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希望能够给读者一些启示,让我们在语文教育中更多地注重德育的渗透。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以《秋天的怀念》为例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以《秋天的怀念》为例

教学方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一以《秋天的怀念》为网昆明市呈贡区育才学校周燕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岀: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中作者对母爱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都是极好的德育素材。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以《秋天的怀念》为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深入文本,分析母亲形象,感悟母爱的伟大《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文质兼美,文中母亲的形象坚韧而伟大。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母亲的形象,引导学生感悟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同情与理解,在情感共鸣中有意识地进行思想渗透,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分析母亲的形象,应深入文本,抓住关键词句,结合"我是从后文作者描写的突泉时所用的语句'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得出对比的答案。

我记得老舍先生有一个称号叫作’人民艺术家’,我想老舍先生大概是用釣突泉的纯洁之美,来描写当时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可能前面的市场和这有一定的关系,一定比单单的反衬有更多的深意。

”班级里举起的手刹那间全都放了下去。

每一位学生都把自己引入到了这个问题的深思中,都在认真地思考。

对于刚才这个答案我还是比较惊喜的,孩子们竟然可以联系到老舍先生的作品风格和时代背景来解读文本,真是太让人惊喜了!这也是我一直大力引领学生开展主题学习的原因:孩子们可以在海量阅读的基础上,用教读引领课上习得的方法进行组文阅读,在同一主题的一组文章中比较,进行丰富的探索与联想,深入浅出地解读文本,习得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这时,先前说人文色彩的那位学生,仿佛找到了珍宝似的,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

“我找到了一个细节点。

在第二段中有这样几句文字:’接连不断的棚子与地摊,东洋布、东洋瓷、东洋玩具、东洋……'从这些文字中,我觉得体现岀了作者对外来侵略的反感与厌恶。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一、引言德育是指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及行为等各方面得到良好的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益公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等方面的素质。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案例来具体分析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效果。

二、案例分析在某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上,老师正在进行课文《灾后重建的新家》的教学。

该课文讲述了地震过后灾民重建家园的故事,内容充满情感,富有人文关怀。

老师通过课文朗读,导入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共鸣。

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的善良、勇敢等品德进行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公益事业,让学生更加懂得关爱他人,热爱生活。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环节,老师还通过学生们对人物命运的讨论,引导学生们对生活中的困难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和勇敢面对生活的品质。

接着,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课文内容的木刻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手工艺术,通过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创作的过程中,老师不时地进行着情感的引导,通过与学生进行感想的交流,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并且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堂的总结环节,老师对学生进行课文情感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主人公的品格解读,引导学生明白人生中的幸福与快乐并不只是来自物质方面的追求,更应该从内心的满足和对他人的爱护中获得。

老师还给学生们讲述了一些生活中的励志故事,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让学生明白在面对困难时应该怎样坚持,怎样勇敢。

通过这样的一堂语文课,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了课文的知识,更是学会了关爱他人,乐观生活的理念。

三、渗透方式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渗透:1.话题导入和情感引导在教学开始阶段,老师通过课文朗读和相关话题的导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产生情感上的关注和认同。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案例一:关于传统文化的探讨- 场景描述: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展开教学。

- 活动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如古诗词、传统节日、经典小说等。

- 德育渗透:通过传统文化的探讨,学生可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如孝道、礼仪、忍让等。

同时,学生也能够培养正确的文化自信心,并增强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 效果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作业,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明显增强。

案例二: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思考- 场景描述: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

- 活动内容:教师选取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

- 德育渗透: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思考,学生可以培养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辨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 效果评估:学生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性和社会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思考和表达。

他们能够在作品中寻找到自己的共鸣,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的文学素养。

案例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场景描述: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组织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性的语文研究机会。

- 活动内容: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名胜、写作比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语文知识和技能。

- 德育渗透: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勤奋、坚韧和自律的品质。

- 效果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研究态度和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和价值。

以上是几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案例。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要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也能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三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三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第一课:学习好习惯,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课题:学习好习惯,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好习惯的重要性,知晓普通话和禮儀的基本知识。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举止得体,言语文明,懂得尊重师长、父母和他人。

3.能够用普通话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每天的生活习惯和礼貌表现。

2.通过互动引出好习惯和礼貌的重要性。

二、学习(25分钟)
1.学习好习惯的基本知识,包括早睡早起、勤洗手、节约用水等。

2.学习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包括语音、语调、发音等。

3.学习礼貌的基本知识,包括对长辈、敬老爱幼、尊重他人等。

三、实践(20分钟)
1.让学生用普通话自我介绍。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有礼貌。

3.演示正确的举止姿势和礼貌用语。

四、总结(10分钟)
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2.总结好习惯和礼貌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2.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互动,评价学生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是否懂得尊重他人。

3.通过学生的听课笔记和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是道德品质的塑造和提升的重要途径。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案例。

首先,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育。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引导他们在情感、思想、态度等方面得到熏陶和提升。

比如,可以选择《小兵张嘎》《红岩》等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和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

其次,语文课堂上的写作教育。

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而写作中的作文更是可以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关于品德、友情、亲情等方面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思考和表达自己对这些价值观念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和感悟道德,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再次,语文课堂上的诗词教育。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领悟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比如,可以选择《诗经》《唐诗宋词》等经典诗词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感悟其中的仁爱、忠诚、孝道等道德情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最后,语文课堂上的言语教育。

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言语的运用,而言语的运用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

老师可以通过教学生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引导他们在交往中注重礼貌、尊重他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言语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育、写作教育、诗词教育和言语教育,可以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人格。

这些案例不仅可以在语文学科中得到体现,也可以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教师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多的案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既是一个很传统的话题,又是在当前课改形势下一个崭新重要的课题。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语文德育渗透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语文德育渗透案例篇1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让学生查资料理解背景,再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克服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读后有什么感受设计提出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学习。

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让学生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壮士们的英勇气概,和大无畏精神,给学生感性的认识。

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红军遇到困难,为什么能表现的男那样勇猛,那样无畏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

这样既利用教材让他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又受到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的教育。

语文德育渗透案例篇2在教学《我爱这土地》时,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读题。

问:作者深爱这土地,说明了什么他为什么要深爱这土地不用多说,学生肯定被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打动。

接着时代背景的介绍,问:1937年至1945年在我们的国土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日本侵略者在我们的家园都干了些什么从学生的神情上便能感受到他们对侵略者的憎恨,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得到加深。

语文德育渗透案例篇3教学《示儿》时,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句,从而理解诗人陆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的人格逐渐完善,成熟起来,明白要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深刻道理。

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工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德育渗透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展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

下面是几个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爱护他人的案例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设计相关的读写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例如,通过读书、讲故事或观看短片,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相互依赖。

在写作活动中,鼓励学生写下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友善互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怀他人的精神。

学业上的勤奋案例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篇章的阅读材料,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优秀之处。

通过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

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不断努力,追求完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乐于助人的案例
在课堂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合作,如小组讨论、合
作写作等活动。

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过这样的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尊重他人的案例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

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并能
够用理性和客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培
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以上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德育渗透案例。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积极价值观念,为他们的成长
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将德育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探讨初中语文德育的渗透方式和实践效果。

案例一:《小王子》的爱与善在语文课上,教师选取了《小王子》这本经典的童话故事给学生们进行阅读。

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王子的爱与善的主题。

学生们通过阅读故事中小王子的经历和教训,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和善良的力量。

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待他人的爱和善的体验,并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不仅仅掌握了故事中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心灵的洗礼。

他们明白了爱与善是处世之道,学会了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将这种品质贯彻到自己的生活中。

德育与语文课程的结合使学生们在学习中获得了全面的成长。

案例二:写作中的情感表达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与自己有关的真实情感事件,并进行写作表达。

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倾诉自己的内心思想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并培养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例如,一位学生选择了和好友的争吵作为写作题材。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在作文中描述了自己当时的情绪和内心的挣扎,以及最后通过沟通和理解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写作实践,学生学会了关注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种写作方式也使他们对自己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他们的情绪管理和情感培养。

案例三:文学名著的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名著来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在教授《红楼梦》时,教师可以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通过对贾宝玉的放荡和贾母的智慧进行对比,学生们可以理解到虚荣、放纵会带来痛苦和败坏,而智慧、宽容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语文课德育渗透案例-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语文课德育渗透案例-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语文课德育浸透教学案例先生本质的进步,思想道德教育是前提,是关键。

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一致的,相反相成的。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

”,精辟地揭示了语文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本质联系。

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作用。

《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因而,把思想品德教育浸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之“入于先生之耳,根于先生之心,导于先生之行。

”合理利用教材教书育人很重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周密挑选的。

在题材、文体、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

先生在学习言语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思想行为也会潜移默化遭到影响。

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真实是一门值得讨论的艺术。

在教学理论中,我深深地领会到,言语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相反相成、相得益彰的。

教学中要留意无机的结合,巧妙地浸透。

教学案例:一、在审明课题、介绍时期背景中浸透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我每授一课,必定紧扣课文标题,引导审题,使先生从标题动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

介绍时期背景,更有益于先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入的思想内涵。

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让先生查材料理解背景,再引导先生读标题,考虑课文讲了一个甚么故事。

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克服困难?为甚么会取得成功,红军的成功证明了甚么,读后有甚么感受?设计提出这一系列成绩,让先生以小组为单位探求学习。

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让先生感受当时战役的激烈,懦夫们的勇敢气概,和大无畏精神,给先生感性的认识。

然后,让先生浏览课文,考虑红军遇到困难,为甚么能表现的男那样勇猛,那样无畏?考虑是一种甚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成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素质提高的前提和关键。

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相互关联的,相辅相成的。

正如“道非文不著,XXX不生”所表达的,语文教学和思想道德教
育之间有本质联系。

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学科,也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因此,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可以使其深入学生内心,引导学生行为。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经过严格筛选,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和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在研究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会受到道德情操和思想行为的影响。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融合文学和道德教育。

教学案例:
一、在审题和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核心,我在每节课中都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

介绍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这两个环节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我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接着,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研究,再播放电视录像让学生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壮士们的英勇气概。

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红军遇到困难,为什么能表现得那么勇敢和无畏,以及是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

这样既利用教材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传达了缅怀先烈和珍惜幸福的教育。

二、在欣赏插图和领悟图意中渗透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