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对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作了全面的介绍并简述了近10年的研究结果及进展概况,以期为金银花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金银花;化学成分;药理
在我国,金银花主要分布在山东、广西、湖南、广东、河南、安徽、四川、陕西、江西、贵州等地,金银花为常见的中药,是药用经济型与水保生态型植物,享有“国宝一枝花”的美誉,在保健食品、化妆品、观赏园艺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
1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
金银花花蕾中含有有机酸、挥发油和黄酮类物质。其中有机酸类约占6%,以绿原酸为主,还含有环烯醚萜苷、裂环马线素、獐牙茶苷、麻线素、麻线酸、新环烯醚萜苷等[2]。挥发油约含有0.6%,已测得30多种成分,主要为芳樟醇、双花醇、香叶醇、异双花醇、松油醇、丁香油酚、香树烯、苯甲酸甲酯丁香酚、金合欢醇等。黄酮类物质含量约占3.55%,主要有木犀草素、葡萄糖苷、槲皮素、金丝桃苷等[3]。
1.1 挥发油
挥发油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金银花干品中含有挥发油成分60多种以上,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占挥发油26%以上,其它成分则多为醇、酸、醛、酯类和烷烃等[4]。鲜花挥发油成分多为低沸点的不饱和萜烯类,其中以芳香醇为主,含量占挥发油的45.5%以上。金银花干、花蕾中多为单萜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有香树烯、芳樟醇和香叶醇[5]。
1.2 黄酮类
1995年高玉敏等从金银花中分离出3个酮类化合物,经鉴定为木樨草素-7-o-A-D葡萄糖苷、木樨草素-7-o-B-D-葡萄糖苷、金丝桃苷[6]。景小奇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时期的金银花修剪枝各部位的粗黄酮含量[7]。结果显示:不同时期的金银花修剪枝各部位黄酮含量不同,以节部和叶部最高,花中其次,茎含量最低,据此认为金银花叶和茎应是较好的药用部位[8]。
1.3 有机酸类
绿原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绿原酸、异绿原酸和咖啡酸。其中异绿原酸为一混合物,它的异构体有7种,分别为4,5-二咖啡酸奎尼酸、3,4-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1,3-二咖啡酸酰、3,5-二咖啡-3-阿魏酰奎尼酸、4-阿魏奎尼酸、5-阿魏奎尼酸。同时测定3个化合物含量,
结果显示:绿原酸含量为3.5%~5.5%,用高效液相色谱测的奎尼酸含量为2.4%~6.6%,咖啡酸含量为0.006%~0.057%[9]。
2 金银花的药理作用
2.1清热解毒
中医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温病发热。因金银花解毒作用颇佳,且有轻宣舒散之效,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温病及疮疡肿等热毒症[10]。著名治疗风热感冒的“银翘饮”即以金银花为主药。通过临床试验得知金银花的对角叉菜等提取物能明显提高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巨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从而证明临床作用为清热解毒,治疗感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实现的[11]。
2.2 抗菌消炎
金银花对多种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证明: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结核杆菌亦有效[12]。水浸剂比煎剂作用强,叶煎剂比花煎剂作用强。金银花对变形链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杀菌作用,金银花与青霉素合用,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抗菌作用,两者具有协同作用。金银花对铁锈色小芽胞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霉菌产生绿晕现象[13]。
2.3 抗肿瘤作用
金银花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煎剂能增加白细胞、炎性细胞的吞噬能力。有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细胞类抗肿瘤作用,诱导癌细胞分化,抗癌侵袭、转移作用,抗信息传递,转移肿瘤的多药耐药性,抑制端粒酶活性,作为抗癌性增效剂以及抗癌性疼痛等作用,在肿瘤疾病预防中具有非常大的潜能和前景[14]。
金银花的提取液可制成金银花注射液、银黄注射液、双黄注射液、双黄连粉、金银花浸膏等多种形式的制剂。金银花还可与多种药物配伍用来治疗呼吸道感染、菌痢、急性泌尿性疾病、高血压、各种皮肤病、小儿肺炎、腮腺炎、小儿风疹、阑尾炎、急性结膜炎、钩端旋转体病、乳腺炎、急性肾盂、肾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肝炎、急性肠炎、高脂血症、慢性骨髓炎、复发性口疮、肿瘤放疗、化疗口干症等40种病症[15]。
[参考文献]
[1]于生兰.金银花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8):498-500.
[2]王志天.金银花中3种有机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谱法定量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000,20(5):293-294.
[3]张捷,谭生,建姜韧,等.金银花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医药,2004,3(1):8.
[4]阮俊,黄永林.金银花总黄酮提取方法研究[J].中成药,2004,26(2):153.
[5]周炳南.中法天然产物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66.
[6]李道中,程村贵.金银花提取液的药理及临床应用[J].药学进展,2001,23(6):344.
[7]白少岩,蓝静.金银花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比较[J].齐鲁药事,2005,124(16):355.
[8]任爱农,王志刚,卢振初,等.金银花抑菌和抗病毒作用实验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1999,6(4):241.
[9]李贵荣.金银花多糖的提取及其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3):269.
[10]龙盛京,罗佩卓,覃日昌.17种清热中药抗活性氧作用的研究[J].中草药,1999,30(1):40.
[11]周欣,莫彬彬.金银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质谱分析[J].华西药学杂志,2001,16(5):330.
[12]杨素娟.金银花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J].江苏卫生保健,2004,4(2):85.
[13]吴钉红,杨立伟,苏薇薇,等.金银花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4,27(2):142.
[14]黄艳英,黄敏,陆中海.金银花炮制的实验研究[J].中药材,1999,17(1):25.
[15]石兰萍,田琳琳,袁劲松,等.金银花的研究概况[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