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
医院信息化技术与应用-五、区域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电子病历系统是区域医疗协同业务的基础)
![医院信息化技术与应用-五、区域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电子病历系统是区域医疗协同业务的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dc3e308e87101f69e319590.png)
五、区域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电子病历系统是区域医疗协同业务的基础)(一)区域电子病历系统概述1、电子病历的发展历程电子病历是对病人在院期间整个医疗过程的记录和总结,是医生对病人进行正确诊治的科学依据。
计算机在病历管理中的应用,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是用于贮存和管理病历文件(如病案首页、科研病历等);第2阶段是用于出院病历的数据库管理;第3个阶段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输入和存贮病人的基础资料、医嘱、各项临床检查结果和医学图像等资料,形成规模巨大的病历信息库。
2、区域电子病历的发展需求当前,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卫生信息化发展的一大热点,新医改以来,部分经济发达的省、市陆续开展建设特大型/大型城市为主体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为区域医疗机构间信息共享提供坚实基础。
部分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医院在经历了单一的应用系统建设,满足医院常规业务需求的基础上,逐渐的往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建设方向发展,并以电子病历为契机,开展医院信息平台建设。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已不仅仅局限于医嘱处方、检验检查报告等内容,对病程描述等病历文书内容共享的需要愈见明显,因此,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电子病历系统,各联网医院通用,真正实现区域性电子病历的共享,为区域医疗信息的调阅、历史查询、质量监控和共享分析等提供支持,满足医疗和管理的需求。
3、电子病历对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支撑卫生部发布的《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指出,现阶段我国电子病历标准化工作首要目的是满足区域范围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临床信息交换和共享需要,实现以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区域卫生协同,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焦点问题。
由此可见,电子病历是现代医疗机构临床工作开展所必需的业务支撑系统,也是居民健康档案的主要信息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
标准化的电子病历建设是实现区域范围以居民个人为主线的临床信息共享和医疗机构协同服务的前提基础。
它不仅能保证健康档案“数出有源”,还能有助于规范临床路径、实现医疗过程监管,促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紧急医疗救治能力。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发展分析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78d57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e.png)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发展分析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医疗机构、医生、患者等相关参与者之间的医疗信息进行整合和共享,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行业的进步,这一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旨在分析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的发展现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关的发展策略。
一、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的发展现状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重视医疗信息共享的建设和推广。
例如,美国的医疗信息共享系统由美国国家卫生信息网络(NHIN)负责建设和管理。
该网络将医疗机构、医生、患者等各方的医疗信息整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互通互联。
在欧洲,欧洲医疗社交网络(EURO-M-EUSSN)也在不断推进医疗信息共享的研究和应用。
在中国,各地也在积极推动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的建设,例如上海市建立了上海市电子病历共享系统,不仅方便了患者就医,也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二、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的优势1.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可以消除信息孤岛,将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进行共享,使得不同的医生之间可以获取到完整和准确的病历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2.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患者的历史病历、检查报告等医疗信息可以共享给各个医生,避免了重复检查和填写的过程,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同时,患者也可以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共享自己的病历信息,避免了反复填写和提交的麻烦,提高了患者就医的便利性。
3.促进医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可以为医学研究和教育提供大量的真实医疗数据,有助于医学研究人员发现规律和提出新的治疗方法。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访问真实的病历数据和参与真实的医疗过程,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三、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的挑战1.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医疗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涉及隐私和安全问题。
因此,在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中,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确保患者的信息不被未授权的人访问和滥用。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和卫生信息共享文档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和卫生信息共享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9021999aaea998fcd220e9c.png)
EHR Infostructure: Conceptual Architecture
JURISDICTIONAL INFOSTRUCTURE
Registries Data & Services
Client Registry
Provider Registry
Ancillary Data & Services
健康档案信息的 注册、访问服务
健康档案交
换服务
Pharmacy System
Radiology Center
PACS/RIS
Common Services
Security Mgmt Data
Communication Bus
隐私保护与 信息安全
Lab System (LIS)
Hospital, LTC, CCC, EPR
8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和卫生信 息共享文档
电子病历信息架构——电子病历三维模型
时序性 层次性 逻辑性
2009年12月,卫生部《电子病历区域基卫生本信息息架平共台享构技文术档与规范数和卫据生信标准》
电子病历信息架构——电子病历基本架构
检验 检查
重症 监护
手术 麻醉
住院病 历书写
…
身份 登记
化建设总体框架,即建设国家、省和地市三级卫生信息
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
和综合管理等五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电子病历等两个基础数据库和一个专用网络,简称
“3521工程”。 “4631-2”,增加县级平台、计划生育业务领域、人口资 源库,信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
审计追踪和 节点认证
Audit Trail & Node Authentication (ATNA)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f4f972f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f.p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8.22•【文号】国卫办医发〔2018〕20号•【施行日期】2018.08.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8〕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为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持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以下简称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提高对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李克强总理指出,运用"互联网+"促进重点民生领域改善潜力巨大,要注重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提升监管效能。
推进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对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加强医疗服务监管,促进"智慧医院"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大力推进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二、建立健全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将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任务,将其作为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抓手,强化电子病历在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持续深入推进有关工作。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同志是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医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统筹负责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协调信息技术部门、临床科室、药学部门、医技科室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等其他部门,加强管理与质量控制,确保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服务临床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临床科室、药学部门、医技科室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等其他部门要以服务临床为导向,以病人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需求,并在应用信息系统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需求;信息技术部门要建立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根据需求,加强系统开发、维护、运行和技术支持。
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
![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e538c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2.png)
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疗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是指在特定地区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下面是一种可能的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
首先,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平台。
该平台可以整合各个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通过该平台,患者的病历、检查报告、医嘱等信息可以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实时传输和共享,提高医疗效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其次,建立电子病历系统。
电子病历是指将患者的医疗信息以电子形式存储和管理。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患者的病历可以在线上随时查阅,避免了传统纸质病历易丢失、不方便存储和查阅的问题。
同时,电子病历系统还可以提供智能的辅助诊断功能,帮助医生提高诊断准确性。
第四,建立远程医疗系统。
远程医疗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相关技术,实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远程诊疗。
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专家可以不受地域限制,为患者提供远程会诊和远程手术的服务。
同时,远程医疗还可以与健康管理系统结合,为健康人群提供远程健康监护和指导。
第五,建立公共卫生监测系统。
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可以通过搜集和分析医疗数据,实时监测和预警疾病的传播,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该系统,政府可以及时派遣人员到疫情高发地区,阻断疾病的传播。
最后,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医疗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机制。
包括加密传输、访问控制、权限管理等手段,保障患者的隐私和数据的安全。
总之,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是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医疗数据的共享和优化,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建立电子病历、电子处方、远程医疗、公共卫生监测等系统,可以改善就医体验、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和医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同时,必须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保障患者的隐私和数据的安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b41a8363b52acfc788ebc945.png)
INDUSTRY 业界19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8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持续提高本区域电子病历信息化整体水平。
到2019年,辖区内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3级以上,即实现医院内不同部门间数据交换;到2020年,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即医院内实现全院信息共享,并具备医疗决策支持功能。
《通知》提出,医疗机构要在住院病历、医嘱等系统基础上,优先将电子病历信息化向门诊、药学、护理、麻醉手术、影像、检验、病理等诊疗环节拓展。
建立紧密型医联体的,应实现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电子病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允许医师在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药师在线审核处方及配送药品等。
鼓励将成熟的人工智能嵌入电子病历信息系统。
建立健全患者信息等敏感数据对外共享的安全评估制度,确保信息安全。
北京市将建设高标准院前急救体系 北京市近日召开全市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现场会。
会上宣布,北京市将用3年时间,建设高标准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实现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5分钟,每3万人口配置1辆值班救护车,每辆值班救护车配齐医师、护士、驾驶员各1名,担架员2名。
最终实现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呼叫满足率≥95%。
全市在今年年底前要达到85%以上,2019年年底要达到90%,2020年年底要达到95%。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发布9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对重点实验室的设立建设、运行管理、考核评估做出明确规定。
《管理办法》明确,重点实验室布局面向重大需求,关注新兴交叉学科,促进领域、区域均衡发展;根据研究方向分为应用基础、转化应用、政策研究和条件保障4类。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_学习笔记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_学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b09419df705cc175427093f.png)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学习笔记1.概述1)卫生部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简称“3521工程”,即建设国家、省和地市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
2)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
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是由医疗机构以电子化方式创建、保存和使用的,重点针对门诊、住院患者(或保健对象)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信息的数据集成系统,是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完整、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是记录医疗诊治对象医疗服务活动记录的信息资源库,该信息资源库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存在,并且能够安全的存储和传输,医院内授权用户可对其进行访问。
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也称为电子健康记录,即电子化的健康档案,是关于医疗保健对象健康状况的信息资源库,该信息资源库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存在,并且能够安全的存储和传输,各级授权用户均可访问。
电子病历是电子健康档案的主要信息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健康档案对电子病历的信息需求并非全部,具有高度的目的性和抽象性,是电子病历在概念上的延伸和扩展。
3)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
以患者电子病历的信息采集、存储和集中管理为基础,连接临床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平台,是医院内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实现统一集成、资源整合和高效运转的基础和载体。
医院信息平台也是在区域范围支持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跨机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服务的重要环节。
4)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协同。
是指以区域内电子病历信息的共享为基础,以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转检、会诊等业务为特征的医疗服务。
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协同需要电子病历共享库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支撑,该医疗服务平台为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健康档案中有关医疗服务域的相关信息。
《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解读
![《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14c88d9bb4cf7ec4afed099.png)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平台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电子健康档案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总共包含57项卫生行业标准),明确自2017年2月1日起施行。
《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旨在进一步提升区域卫生平台的建设质量,满足各级各类医院信息传输与交换层面的规范、统一需求,实现了医院信息跨机构、跨区域交换与共享。
一、标准起草背景深化医改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当前,随着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和新技术快速发展与应用,全国各级各类卫生计生部门采集产生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信息等人口健康信息数据量越来越大,人口健康信息互联共享范围也越来越广,利用人口健康信息服务群众健康需求也越来越多。
医院信息系统是电子病历信息的重要来源,医院信息平台建设规范性是人口健康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重要支撑。
标准是实现医院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电子病历信息共享的基础,WS363、WS364、WS445等标准已在数据语义层实现了标准化,统一、规范的信息共享文档是进一步实现信息传输与交换层标准化的有效手段。
《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旨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规范的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从而为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提供数据标准支持,进一步提升区域卫生平台的建设质量。
标准研制历时2年,历经项目启动、标准初稿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完成、标准审查、测评验证、标准修订完善6个阶段。
目前,已在13个省份的17个区域、19家医院开展的区域(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试点示范工作表明,采用《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建设医院信息平台,满足了各级各类医院信息传输与交换层面的规范、统一需求,实现了医院信息跨机构、跨区域交换与共享,有力促进了人口健康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区域医疗下电子病历共享文档中间件设计
![区域医疗下电子病历共享文档中间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114cec6bd97f192379e90a.png)
数据库技术Database Technology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区域医疗下电子病历共享文档中间件设计文/胡红雨刘冬(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信息中心安徽省芜湖市241000 )摘要:本文设计一种区域医疗下电子病历共享文档中间件EMRSMW,阐述了系统架构与各服务功能,并详述关键功能技术实现方法 进展.通过引入NoSQL 集群存储机制,提升了系统飭可靠性与性能.以真实病历概要数据进行实例验证测试,最后总结优缺点并展望下一 步工作方向。
关键词:区域医疗;电子病历;共享文档;中间件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区域医疗下完成 医院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医院信 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近年来,基于电子病历共享为核心的信息化 建设与应用己逐步深入。
北京市的电子病历共享工程建设通过搭建 市级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卫生信息平台,对医疗健康数据进行有效 分析处理,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科研机构提 供决策分析支持,提升了管理部门的信息监管和决策服务能力。
主 要方法是在各试点医院安装前置机,根据电子病历信息釆集的项目 定义、分类和接口标准文档要求,通过建立中间交换表结构,将清 洗、转换之后的数据写入前置机接口,定时、批量上传至卫生平台。
胡正刚等按照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测评要求,基于Xpath 读取路径方法成功输出53本电子病历共享文档,主要分电 子病历系统打造、上传集成平台、转换成标准共享文档三个步骤。
杨厂锋等使用XML 标准转换、Web Services 接口等技术设计了统 一标准的云数据接口对接各个医疗机构数据云,进行数据转换。
"I 上述三种方法均必须依托完善的医疗信息平台,需要对医院信息系 统进行深度改造与联合调试,中间环节多,数据交互在调用方法、 响应时间等方面存在限制。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建设方案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bba294a6c30c2258019e3e.png)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关于加强卫生信息 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卫办发〔2012〕38号
卫生部《“十二五”卫 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 》(2011年)
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 规范》(2010年)
行业技术标准
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 规范(试行)》(2010 年)
平台硬件基础 设施情况(5分)
18
网络及网络安 全情况(5分)
11
信息安全情况 (2分)
18
业务应用系统 (生产系统)
建设情况(3分) 6
基于平台的业 务应用建设情 况及利用情况
(9分) 7
平台联通业务 范围(6分)
7
测评内容与测评阶段的关系
1 数据资源标准化建设情况
• 数据集标准化情况 • 共享文档标准化情况
4 互联互通应用效果
• 基于平台的业务应用建设情况及利用情况 • 平台联通业务范围
定量 测试
定性 评审
测评内容-数据资源标准化建设情况
指标依据:
数据
标准化
WS 445-2014 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 WS 364-2011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 ICD-10、 ICD-9-CM-3、 GB/T 15657-1995、 GB/T 2261.12003等
测评对象
一、二级等 •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级要求
三级等级要 • 医院信息集成系统或
求
初级的医院信息平台
四级及以上 • 医院信息平台 等级要求
实现电子病历基 本数据集标准化
实现电子病历数 据整合
实现业务整合
原
实验室定 量测试
现
产品 测试
关于推动区域内诊所信息互联互通的建议
![关于推动区域内诊所信息互联互通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2930f3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7.png)
推动区域内诊所信息互联互通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还可以提升医疗质量。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1. 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要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首先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例如数据格式、编码规则等。
这有助于确保各个诊所之间的信息能够顺利交换。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需要有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持。
这包括高速网络、数据中心、云服务等。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
3. 推广电子病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的关键。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鼓励并支持诊所采用电子病历系统,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4. 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可以建立一个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将区域内各个诊所的信息整合在一起。
这有助于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换,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5. 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要确保信息的互联互通能够顺利进行,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
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明确信息的所有权、使用权限等。
6. 加强宣传和培训:要提高诊所和医生对信息互联互通的重视程度,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
这有助于消除他们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抵触感,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其中。
7. 建立反馈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反馈机制,收集诊所
和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实施方案。
总的来说,推动区域内诊所信息互联互通需要政府、医疗机构、IT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电子病历系统、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等措施,可以逐步实现这一目标。
浅谈区域性电子病历信息共享
![浅谈区域性电子病历信息共享](https://img.taocdn.com/s3/m/25026f3ceefdc8d376ee3235.png)
当 下 . 着 电 子 病 历 在 医 院 中 大 范 围 的试 用 , 带 来 的 随 其 问题 越 来 越 多地 受 到 医 患 双 方 及 社 会 公 众 的 关 注 。随着 电 子 病 历 在 各 家 医 院 的逐 步 推 广 . 如何 有 效 的 合 理 利 用 及 整 合 这
第2 0卷 第 5期
Vo 0 L2 No5 .
电子设计 工 程
El c r n c De i g e to i smaEn
21 0 2年 3月
Ma . 0 2 r2 1
浅谈 区域性 电子病历信 息共 享
许 军 .黄 东
( 西 师 范 大 学 国 际 商 学 院 ,陕 西 西 安 7 0 6 ) 陕 1 0 2
Ab t a t h p l a in o l cr n c r c r s i h o pt l i fr t n w l r a y p o t h h rn f me ia s r c :T e a p i t f ee t i e o d n t e h s i n omai i e d r moe t e s a g o dc l c o o a o l i
i fr t n I c n t e e y l h e ep b e a o ti aa c d c l e o r e a d h g d c l o LThsp p re p u d n o mai . t a rb g tn t r lm b u o h i h o mb ln eme i a s u c n ih me i a s i a e x o n s r c t eb c g o n f h r g tri r lc r n cme ia e o d , e a ,a p id e t n in a d t n e f tr . h a k r u d o ai rt i ee to i d c l c r s n t me p l x e so n e di t u e s n e oa l r l f e r nh u
电子病历的临床应用
![电子病历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6e8876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f.png)
电子病历中的数据采用加密技术进行存储,保障 患者信息的安全性。
防止数据丢失
电子病历系统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降低因 数据丢失导致的信息安全风险。
03
电子病历的临床应用场景
诊断辅助
诊断辅助
电子病历系统可以整合患者的病 史、检查结果和诊断信息,为医 生提供全面的诊断参考,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总结词
有效防控疫情扩散
详细描述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对疫情相关病例进行追踪和分析,有助 于及时发现疫情变化趋势,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 扩散。
总结词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详细描述
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提高了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效率,提升了公共卫生服务水 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电子病历的临床应用
目录
• 电子病历概述 • 电子病历的优势 • 电子病历的临床应用场景 • 电子病历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未来电子病历的发展趋势 • 案例分享
01
电子病历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电子病历是一种数字化的病人医疗记 录,它以电子化的方式存储、管理和 传输病人在医疗机构接受诊疗过程中 产生的信息。
电子病历系统可以实现不同科室 之间的信息共享,方便医生全面
了解患者病情。
提高沟通效率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医生可以轻 松与其他科室的医生进行交流和
讨论,促进跨科室协作。
协同制定诊疗方案
不同科室的医生可以根据电子病 历中的信息共同制定诊疗方案,
提高诊疗效果。
保障患者信息安全
严格的权限控制
电子病历系统对不同用户设定了严格的权限控制, 确保患者信息不被非法获取或滥用。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方案及整体说明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方案及整体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f2e060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b.png)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方案及整体说明一、方案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推动区域医疗协同发展,建立一个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势在必行。
二、方案目标1.建立一体化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全面共享和合理调配。
2.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实现诊疗过程的全程记录和管理。
3.提升医疗安全性,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三、方案内容及实施步骤1.建设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1)建设信息共享平台的硬件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以支持医疗信息的存储和传输。
(2)开发信息共享平台的软件系统,包括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医保系统等,以实现医疗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3)确立数据标准化和加密保护方案,保障医疗信息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2.建立医疗信息共享机制(1)与各级医疗机构建立信息共享合作关系,实现医疗信息的互通互联。
(2)制定医疗信息共享的规范和流程,确保医疗信息的准确和及时。
(3)建立医疗信息共享的监管机制,对共享的信息进行审核和监控,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3.推动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1)推广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实现病历数据的电子化和共享。
(2)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系统的全覆盖,并与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等新兴医疗模式进行对接。
(3)加强对医疗信息系统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应用能力。
四、方案效益和风险1.方案效益(1)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
通过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快速找到适合的医疗资源,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诊效率。
(2)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可以及时获得患者的诊疗历史和用药情况,避免重复检查和用药错误。
(3)改善医疗安全性。
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医疗事故和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扩大化。
2.方案风险(1)信息安全风险。
医疗信息是一种敏感的个人隐私,信息共享平台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区域医学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
![区域医学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d985ca5b77232f60ddcca1f2.png)
治疗 业务 流程 和 需要 设计 , 足 了医 建立 全 国统一 的 电子 病历 网络系 统 。 满 E R存 储 了病 人 在 就 诊 过 程 中 电子 病历 (o n H lm a 2 0 ) M J h a a k ,0 5 。
在瑞 典 , 8% 约 5 的医 生 己经 开始 使 用 多 医 院都 已经证 实 了转 向 I P网络 技
中心 ” ER是根 据 医 院 ( 的 M 医疗 机 构) 院业 务和 管理 的要 求 。
大量 与 医
ER  ̄ (H
国政 府 己拨款 相 当 于 6 亿 美元 用 于 司 和 8% 法 国 公 司 已开 始 建 设 内 0 5的
部网( 刘林 森 , 0 3 。世 界 各地 的 许 2 0) 术 的优 势 。例如 , 座落 在 印第 安纳 州
不 同的形 式表 示和 显 示 , 并进 行 各种 在 美 国历 史上还 是 第一 次 。 其他 工业 数据 服 务公 司 的调 查 , 0 2年 9 % 20 4 的 数据 操作 、 查询和 统计 等 。 “以医疗 为 化 国家 也有着 类 似 的举动 。例 如 , 英 英 国 公 司 和 瑞 典 公 司 、8的德 国 公 8
医疗卫 生行 业信 息化 的热 点 。 地 影 响着人 们 生活 、 习和 工作 的方 医 院共 安 装 了约 28 0个 光 纤 端 口, 学 0
美 国 健 康 与 人 员 服 务 部 部 长 式 以及 政府 与 文 明的 互动 关 系 , 且 而 且所 有 的大 厦 都 采 用 了 无 线 局 域 而
素 ,工 业 社会 的庞 大 结 构 将 因之 解
18 年提 出 了病 历 计 算 机化 的 90 百亿美元的商机, 向医 院 、 所 和 医 世 纪后 , 息 技术 将 成 为第一 生 产要 诊 信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_学习笔记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_学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fc2f38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9.png)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学习笔记1.概述1)卫生部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简称“3521工程”,即建设国家、省和地市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
2)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是由医疗机构以电子化方式创建、保存和使用的,重点针对门诊、住院患者(或保健对象)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信息的数据集成系统,是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完整、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是记录医疗诊治对象医疗服务活动记录的信息资源库,该信息资源库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存在,并且能够安全的存储和传输,医院内授权用户可对其进行访问.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也称为电子健康记录,即电子化的健康档案,是关于医疗保健对象健康状况的信息资源库,该信息资源库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存在,并且能够安全的存储和传输,各级授权用户均可访问.电子病历是电子健康档案的主要信息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健康档案对电子病历的信息需求并非全部,具有高度的目的性和抽象性,是电子病历在概念上的延伸和扩展.3)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
以患者电子病历的信息采集、存储和集中管理为基础,连接临床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平台,是医院内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实现统一集成、资源整合和高效运转的基础和载体。
医院信息平台也是在区域范围支持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跨机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服务的重要环节.4)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协同。
是指以区域内电子病历信息的共享为基础,以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转检、会诊等业务为特征的医疗服务。
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协同需要电子病历共享库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支撑,该医疗服务平台为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健康档案中有关医疗服务域的相关信息。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与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解读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与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c29659028ea81c758f578f6.png)
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医院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与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解读目录1.国家医院信息标准化测评体系2.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3.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4.医院信息标准化测评心得和感悟国家医院信息标准化测评体系医政医管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家医院信息标准化测评整体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明确,到2019年,所有三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到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
国家医政医管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持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到2020年,三级医院要实现院内各诊疗环节信息互联互通,达到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4级水平。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国家医院信息标准化评价规范目录1.国家医院信息标准化测评体系2.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3.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4.医院信息标准化测评心得和感悟电子病历系统整体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的定义: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并能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信息系统需要在整个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提供支持,这个系统可以称为“电子病历系统”。
爆发 壮大发展成立2018《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医发【2018】20号2017《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同意医院管理研究所开展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有关工作的批复》 国卫医函【2017】417号 2011《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 卫办医政发【2011】137号 2010《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卫医政发【2010】 114号 24号电子病历系统整体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整体评价内容基本项目选择项目●电子病历系统中关键的功能●全部基本项评价不低于整体等级●基本项目的应用范围>=80% ●数据质量指数应>=50% ●电子病历系统达到或高于整体评分范围的功能●基本项+选择项>=总项目的2/3●选择项目的应用范围>=50%●数据质量指数应>=50%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功能分布结构(以四级为例)实例——病房医师之医嘱处理电子病历系统整体应用水平分级实证材料实证材料格式(系统截屏、统计数据、方案说明、场景描述等)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综合评分分析图目录1.国家医院信息标准化测评体系2.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3.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4.医院信息标准化测评心得和感悟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2017年9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在2015年公布的《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试行)》文件基础上,正式印发了更新版的《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区域(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2017年版)》, 2015年的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主要分为产品测试和项目应用评价两个部分。
【解决】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
![【解决】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c1cdc57375a417876f8fda.png)
【关键字】解决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doc篇一:(XX-03-29)卫生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版)》的通知卫办综发〔XX〕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属(管)医院:为配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卫生领域业务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我部在发布《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卫办发〔XX〕130号)根底上,组织编制了《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版)》。
现印发给你们(标准文本可在卫生部网站下载),请参照试行,并及时将试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有关建议反馈我部。
联系人: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童心、汤学军联系电话:(010)、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业务部分_封面及目录.pdf第一章概述.pdf第二章分析与思路.pdf第三章业务需求分析_用户分析.pdf第三章业务需求分析_建模.pdf第四章信息模型.pdf技术部分_封面及目录.pdf第五章平台设计.pdf第六章应用与业务协同.pdf第七章安全保障体系.pdf第八章项目管理.pdf第九章运维管理.pdf致谢_医院信息平台.pdf篇二: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医院网络构架设计原则医院信息平台体系架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基于医院信息化现状,实现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即医院信息平台的建设不是一个推翻现有应用重建的过程,而是基于现有信息系统和现有的系统数据,通过医院信息平台来整合信息,并实现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
基于企业信息架构分层设计思路。
按照企业信息架构理论和方法,以分层的方式设计医院信息平台,不同的层次解决不同(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doc)的问题。
覆盖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全生命周期。
医共体的应用场景
![医共体的应用场景](https://img.taocdn.com/s3/m/a5e226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9.png)
医共体的应用场景医共体是指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供应商等相关各方,通过信息化手段、数据共享以及协同合作,共同构建的协同治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共同体。
医共体是一种基于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的组织形式,能够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效率,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一、门诊医共体的应用场景在医共体的框架下,门诊医共体是指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药店以及其他医疗机构和服务提供商之间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协同合作和资源共享。
在门诊医共体中,医生可以通过共享患者的电子病历和检查报告,实现患者信息的无缝对接,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患者可以通过医共体平台快速找到离家近的医疗服务点,预约医生门诊,购买处方药,并享受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药店可以通过医共体平台实现处方流转,提高服务效率,减少错误用药。
二、急救医共体的应用场景在急救医共体中,急救中心、120急救车、社区急救站、医院急诊科、家庭医生等各方可以通过医共体平台实现急救资源的共享和医疗服务的协同。
当患者遭遇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时,可以通过医共体平台呼叫120急救车,快速接受急救服务。
急救医生可以通过医共体平台了解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情况等重要信息,在前往急救现场的做好相关准备。
一旦患者被送往医院,医院急诊科可以通过共享患者信息,提前做好诊疗准备,尽快给予治疗。
所有的急救过程都可以在医共体平台上进行实时记录和追踪,保证医疗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三、慢病管理医共体的应用场景在慢病管理医共体中,患者、家庭医生、专科医生、保健机构、医疗保险机构等各方可以通过医共体平台进行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协同。
患者可以通过医共体平台进行慢病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及时获取权威医学知识和慢病相关的健康教育。
家庭医生可以通过医共体平台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慢病管理,包括定期复诊、用药管理和生活指导。
专科医生可以通过医共体平台快速获取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远程会诊、指导治疗,提供专业意见。